《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1、认识生字。 2、初读课文。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词语。
教学准备:投影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提出课题,解题。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邻居送给田野
欢乐童年往日替
2、检查自学效果。
3、齐读生字词。
4、各自试读课文。
5、指名读课文。
6、分小节,理清脉落。 练习。 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 )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给盲婆婆送蝈蝈。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7、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课文。
2、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精读训练。
1、看图。
出示投影片。
(1)图上画了那两个人?
(2)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3)盲婆婆神情怎样?
2、分小节学习。
第一小节
(1)指名读。
(2)这一小节只有一句话,告诉我们这位
(3)小结。
第二小节
(!)指名读(板书:让它替我唱歌)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蝈蝈真的会唱歌吗?
(3)小结。
第三小节
(1)指名读,(板书:领看到清波想起欢乐)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这句当中的
(3)出示投影片,图上盲婆婆手里拿着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样?
第四小节
(1)这一小结有几句话?为什么让蝈蝈来替他做事呢?
(2)
(3)指名朗读,小结。
二、总结。
这首儿童诗说的是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朗读,背诵,写字。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指导背诵。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朗读指导。
1、把握朗读感情的基调。
2、教师范读。
3、学生练读。
4、指名读。
二、背诵。
1、放录音欣赏。
2、指着板书引导背诵。
3、各人轻声试背。
4、指名背诵,评议指导。
5、同座二人交替换背,听给一次。
6、全班齐背。
三、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生字。
2、其它要描红的生字。
四、作业练习。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写三个生字。
3、体会小学生赞美和感激老师辛勤奋劳动的真挚情感,懂得要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教师节那天,老师收到很多贺卡,你们知道是谁送给老师的吗?(学生说)对,是老师以前教过的学生送的。有他们自己亲手设计制作的,有自己买的。老师特别喜欢同学们自己设计制作的贺卡。那天你们是怎样向老师祝贺的?
2、你们真是尊师爱师的好孩子。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客人,(出示课文插图),你们看她是谁?(学生说)这位老师在干什么呀?(学生说)同学们真好!老师为了培育学生,不知道花了多少心血,流了多少汗水,熬了多少个夜晚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散文诗,看看诗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尊师爱师的。(板书:6、一株紫丁香)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学生读课题)。
3、看了图,读了课题,大家有什么问题想问?(这株紫丁香是谁种的?为什么种?)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快点拿起书来读读吧。现在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快的同学可以多读几遍。(生读)
2、大家读得可真认真,那老师先来检查一下,词语有没有读正确了。谁来领着大家把生字组成的词语读一遍。读得真棒。一组开开小火车读给大家听听。这列小火车开得又快又准。
这儿还有几个儿化音的词,我们要把它读好了。(绿叶儿、脚尖儿)
3、读通课文:
还有同学想读吗?这么多!老师就满足你们的要求,我们再来读课文,这一次我们默读,用笔标好节序,不懂的地方学着老师的样子标上“?”,好吗?
才过了读准词语关,现在看看大家能不能过读通课文关,课文有五个小节,我们请五位同学来试试,其他小朋友也不能闲着,你们可是小评委,看看这五位同学能不能读得正确流利。
4、现在,你们书上又多了哪几个小问号?有什么不懂的词吗?
三、细读课文
1、要解决这些疑问呀,还得细细读课文。谁来读第1小节?
现在,你们知道这株紫丁香是谁种的了吧?你能用书上的句子说说吗?(板书:我们)
刚才有同学说不懂“浓绿”的意思,那我们一起来读读第1小节,边读边想象,“浓绿的小院”是什么样子的?
(浓绿的小院也许种着一些蔬菜,有韭菜、白菜和香菜„„)
2、小朋友们是怎样走进浓绿的小院的呀?(踮起脚尖儿,走进浓绿的小院)谁来做做踮起脚尖儿的动作?(学生做动作)你为什么要踮着脚尖呢?(不能打扰老师)原来是这
样,真是个好孩子。请你把这一节读一读。
评、读:能不能再轻一点,谁再来试试。我们一起来试试。
3、现在,你们就是课文中的小朋友,你们的老师正在窗前备课呢,你们是怎样走进小院,怎样种这株紫丁香的呀?看着图,谁来用自己的话说说?
(学生自由发言)
4、你们真能干!老师的小院浓绿浓绿的,又有紫丁香的衬托,一股淡淡的清香味,飘进老师的屋子,你们说这小院美不美?
那我们就做课文中的小朋友,一起读一读第一小节
5、大家都把小院的美给读出来了,我们希望栽下这株紫丁香,好让绿色的枝叶伸进老师的窗口和老师作伴,大家的心灵是多么美好啊!我们应该怎样读好第二节呀?谁来试试?
(1)老师,老师,就让它绿色的枝叶,伸进你的窗口,夜夜和你做伴。(板书:夜夜做伴)
(2)谁知道夜夜是什么意思啊?(每天晚上)
谁知道老师每天晚上都要做哪些工作啊?
(是啊,老师每天晚上都在备课,学习,多辛苦啊!谁再来读读这一节,读好“夜夜”这个词,把这个意思读出来。)
谁也来读读这几句话。
我们一起来试试。
6、现在有紫丁香和老师作伴了,真好,你们希望紫丁香为老师做些什么呀?谁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说?
(1)交流:你听,你听,绿叶儿在风里沙沙地响,那是我们给你唱歌,帮你消除一天的疲倦。老师的一天要做哪些工作呀?(学生自由说)
老师一天要做这么多工作,真是非常吃力,非常疲倦)
你听,你听,绿叶儿在风里沙沙地响。这是紫丁香在为老师唱歌呢。这种声音,非常动听,可能春蚕吃桑叶的声音,小朋友,你们觉得可能还像什么?(学生自由说) 你们的想象真丰富,如果你是绿叶儿,你的声音这么动听,你要为老师唱些什么呀?(指名说)
那就请你来读读这一节?谁能读得更美?
一起来试试。
7、唱得多好听啊!你看,你看,“满树盛开的小花”美不美?有多美?你能告诉我吗? (你看,你看,满树盛开的小花,那是我们的笑脸,感谢你时时把我们挂牵) 小朋友,假如你围在老师身边微笑着说话,会说些什么?
(板书:盛开笑脸)
小朋友刚才说不理解挂牵的意思,其实啊,只要给它个词就能明白了?想想,可以换成什么词呀?(牵挂,关心)
是啊,放寒假后开学了,我们班的张清影小朋友生病了没来,老师就很挂念你们,开学了就帮你们把拉下的课补上。这就是一种――挂牵。你还能举举这样的例子吗? 老师每时每刻都把小朋友牵挂在心,从课文中我们能体会到吗?
小朋友,你们心里对老师有怎样的感情呢?谁来读读这一节,表达出你对老师的感谢。
8、赛读:
其他小朋友想读吗?先自己在下面练习读一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加上动作也可以,你认为坐着读不起劲,你就站着读,同座位比着读都可以,好吗?
(学生活动)
听到同学们读的这么投入,边读边做动作,老师也想读一读,能给老师一个机会吗?(老师范读,再指名读)
那就学着老师的样子读,咱们可以同座位一起读,一人读一节,好吗? 谁先来读给大家听?(指名一生读)
读的真亲切呀!这一次老师叫一个人到前面作动作读,其他同学轻声读,也可以作动作好吗?
9、大家读得多么有激情呀。夜深了,连那星星困得都眨眼睛,可我们的老师还在那灯下工作着,我们来看看她是怎样工作的?(出示课件)
大家来想像一下,老师是怎样工作的?(想象说话)
10、你们说老师辛苦不辛苦?你能劝劝老师,让她早点休息吗?
也可以用课文中的话。(老师,快放下手中的教案吧,让花香飘进你的梦里,那梦呀准是又香又甜。(板书:飘进梦里)
谁也来读读这一小节,劝我们的老师快快休息。
11、现在谁来告诉大家,小朋友们为什么要把紫丁香栽到老师窗前,会给老师带来什么呢?(想象说话)
(小朋友们看到老师太辛苦了,一工作就大半夜,所以把紫丁香栽到老师窗前,好让老师解除疲劳,更有精神地工作。
因为小朋友们看到老师太不容易了,想报答老师,关心老师,所以把紫丁香栽到老师窗前,好让老师累了看看花,还能闻到花的香味,就有好心情备课,就不觉得累了。)你们真是一个想象家,老师真是太佩服你们了!
三、小结课文,指导背诵全文。
1、读完课文,你再来看看这株紫丁香,觉得它怎么样?(觉得更美,更香了)(板书:美)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连起来读好这篇课文。(齐读课文)你们说这篇散文诗写得好不好?你们想记住它吗?你喜欢哪一节,就记住哪一节,自己先同桌练练背诵。现在,谁来背给大家听听?你的背诵真让大家觉得是美的享受。
2、结合练习,课外延伸:
书上的小朋友用这首美的诗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感谢,小朋友,你们还知道哪些赞美老师的诗句?(学生交流)课后,大家可以赞美老师的写的自己做的卡片上,送给老师,还可以把自己的心里话对老师说说,好吗?
四、写字
其实,老师最高兴的,就是看到小朋友的进步,书一次比一次读得好,字也要一天比一天写得好,今天,我们来学写三个字。
株:木字旁,右边是个朱。注意:中间一竖要写得挺拔,这株紫丁香才站得稳。 浓:左右结构,三点水。注意:右边的浓字一撇短,一捺长,但不能超过竖提。 困:谁来说笔顺,指挥老师写。注意,四四方方一个框,木字一捺变成点。
板书: 一株紫丁香 美
? ?
我们 夜夜做伴
沙沙唱歌
盛开笑脸
8.有趣的发现•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其中两条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1、学习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第三自然段,在读中贯穿词句训练。
教具准备:投影、生字卡片,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7 有趣的发现。 2、解题:“有趣”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练读课文。要求:(1)标好小节号。(2)读准生字字音。(3)读通课文中的长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词。(出示下列词语)
有趣 达尔文 小岛 昆虫 翅膀
观察 比较 因为 生存 研究 重要
指名带读,正音后,再指名带读,开火车读。
(2)去拼音后,指名带读这些词语,开火车读。
(3)问: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出示第3自然段,重点指导读第二至第四句。
(4)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评议。
3、范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2、问:你听明白了什么?
3、引导:达尔文是什么时候的人?达尔文是哪个国家的什么人?
4、给“著名”这个词找个近义词。
5、齐读这个小节。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读一读,巩固生字的字音。
2、你是怎么样记住每个生字的?指导分析生字的结构和偏旁。
上下结构——容、易、究。
左右结构——较、研。 半包围结构——达、存。 3、指导书写:你在字形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4、你能给这些生字组词或用它来说一句话吗?
5、集体书空这些生字。
6、学生描红。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上完成《习字册》。
2、课后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第三自然段,在读中贯穿词句训练。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读生字卡片。
2、扩词:达 岛 因 存
二、分析理解。
1、细读第二自然段。 (1)齐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第一句中的达尔文干了什么? (3)第二句告诉我们达尔文发现了什么?
(4)换词练习:“要么„„要么„„”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5)出示挂图,看图说话练习。
2、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2)理解第1句。
“许多”说明了什么?“反复”说明了什么?“终于”说明了什么?
(3)理解第2、3句。
这里讲了几种昆虫?这些昆虫怎么样?
3、细读第四自然段。
(1)齐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2)本文中“有趣的发现‘指的是什么?
三、总结全文。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我们要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的精神。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复述课文。
2、总结课文,使学生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
3、完成课堂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指名朗读课文。 2、听写本课的生字词。 二、复述课文。
1、指导复述课文:教师指导复述课文的要求。主要内容只要说出来就可以了,不必背诵课文。
2、指名学生读课文。
3、学生自由读课文,练习复述。
4、同座位练习复述课文,互相纠正。
5、指名试着复述课文。
三、布置作业
1、课堂上完成“综合练习”本。
2、课后完成《同步测试》。
课堂作业设计:
一、比一比。
究 ( ) 观 ( ) 校 ( ) 白 ( )
穷 ( ) 现 ( ) 较 ( ) 百 ( )
二、一字开花。
反 ( ) ( ) ( )
容 ( ) ( ) ( ) 存 ( ) ( ) ( ) 研 ( ) ( ) ( ) 三、生字回家。
石
亻
忄
阝
《小鹰学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字只识不写,认识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虚心好学,不断进取。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难点: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具准备:字卡,小黑板。
主要板书计划:
9 小鹰学飞
小鹰 老鹰
大树上面 已经会飞啦 不算会飞 学无止境
大山上空 真的会飞啦 还不算会飞 不断进取
更高的地方 总算会飞了吧 你往上看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组词、说话、分角色朗读课文。
课外:朗读课文、默写字词。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引导看图,揭示课题
1、 出示幻灯图片。
(1) 出示图一:图上画的是谁和谁?小鹰跟着老鹰飞到了什么地方?
(2)出示图二:小鹰跟着老鹰又飞到了什么地方?
2、 设计悬念,引出新课。
小鹰怎么会越飞越高的呢?它飞到很高的天空后又是怎么想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九课。
3、 出示课题。
(1)
(2)
二、 板书:9 小鹰学飞 教学生字:鹰 初读课文
1、 自由轻声读课文。
(1) 出示自读要求。
A 读第一遍时,在生字下做好标记。
B 读第二遍,碰到生字重点拼读。
C 读第三遍,在难读的句子下画上曲线。
D读第四遍,标上自然段序号。
(2) 引导学生按上述要求自读课文。
2、 检查自学情况。
(1) 检查生字读音。
小鹰 跟着 摇摇头 不算 鼓起劲
拼命 急促 总算 吧 头顶
(2) 检查难读句子。
A 出示:小鹰只好鼓起劲,跟着老鹰拼命向上飞。(先引导读好几个带有生字的词语,然后领读全句,最后指名读句子。)
B出示:小鹰一抬头,只见百云上面,还有几只鹰在盘旋呢!(重点指导停顿)
(3) 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A 指名说说本课共有几个自然段。
B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读后师生共同评议。
3、 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谁和谁?讲的是它们之间的什么事? 读后讨论上述思考题。
三、 作业
1、 练读生字。
2、 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复习
1、 抽读生字卡片。
2、 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跟 (geng gen ) 劲 (jing jin )
总 (zong zhong ) 喘 (cuan chuan )
顶 (din ding ) 拼 (pin ping )
3、 指名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二、
(1)
(2)
(3) 细读训练 看图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中哪几段写的是第一幅图的内容。 指名读第1、2两个自然段。 理解有关语句。 1、 学习第1、2自然段。
A 飞到大树上时,小鹰和老鹰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相机板书:大树上面 已经会飞啦 不算会飞)
B 小鹰说话时,心情怎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高兴、喊、啦)
我们应该怎样读小鹰的话?(用高兴、高兴的语气读)指名试读。
C “还不算会飞”是什么意思?(飞行的本领还没有完全学会)
老鹰对小鹰这样说是什么目的?我们应该怎样读老鹰的话?(要读出认真、亲切的语气)自由练读
d 小结:小鹰跟着老鹰飞到大树的上面,小鹰觉得自己会飞了,老鹰说这不算会飞。
2、 学习第3、4自然段。
(1) 指名读课文。
(2) 理解有关词句。
A 小鹰和老鹰又飞到什么地方?它们的看法又有什么不同?
相机板书:大山上空 真的会飞啦 还不算会飞
B 指名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读小鹰的话。哪两个词要读得重些?为什么?
C 小鹰飞得比大山高了,老鹰为什么说它“还不算会飞”?它心里怎么想?
指名读老鹰说的话。(“还”有仍然的意思,要重读)
(3)
(4) 分角色朗读第3、4自然段。 小结:它们飞到大山的上空,小鹰觉得自己真的会飞了,可老鹰说它还没有真的会飞。
A 小鹰和老鹰来到了什么地方?(板书:更高的地方)
B 从哪儿看出它们飞得更高了?(大树看不见了,大山也变小了)
C 小鹰怎么会飞这么高的?从哪儿可以看出它很刻苦?(“鼓起劲、拼命、急促、喘气”) D小鹰说的话和前面两次有什么不同?(语气不肯定,变得谦虚了)
E 指导读第5自然段。
“鼓起劲、拼命”要读重些。
“飞呀,飞呀”要读得慢些。
“急促地喘着气”和小鹰说的话要读出艰难的语气;小鹰说的话还要读出试探的语气)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试读,齐读
F 小鹰抬头往上看,看到了什么?(看到高空中还有几只鹰在盘旋)
理解“盘旋”。(环绕着飞)
小鹰会想什么?它会怎么去做?
(相机板书:总算会飞了吧 你往上看)
g 自由练读第6自然段。
3、 学习第5、6自然段。
(1) 指名读课文。
(2)
(3) 思考讨论。 分角色朗读第5、6自然段。
三、 总结课文
1、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思考讨论:
(1)
(2) 老鹰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向小鹰提出新的要求? 学过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四、 课堂练习
1、 口头扩词。
旋( )( )( ) 鼓( )( )( )
2、 用下列词语练习说话。
(1)跟着 (2)已经
五、 作业
第三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指读黑板上的生字词。
2、 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 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 教学生字字形。
(1) 引导自学字形。
A 教给方法:用熟字换偏旁,数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容易错的地方重点记,感到困难的地方用记号标记。
B 学生用上述方法自学。
(2) 检查自学情况。
A 指名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字,
B 指名说说哪几个地方比较难记。
指:注意右边部分的笔顺。
旋:注意笔顺。
摇:左上角是“士”而不是“土”
算:中间是“目”不是“日”。
2、 指导写法。
(1)
(2) 摇、促、吧、指,左窄右宽。 鼓,左右等宽。
(3) 算、总,上中下三部分要写得紧凑。
3、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
三、 课堂练习
1、 组词。
促( ) 总( )
捉( ) 想( )
2、 读一读,再抄写。
跟着 飞行 急促 摇摇头
总算 头顶 盘旋 指了指
3、 填空。
(1)
(2) 小鹰飞到了大树的上面,它高兴地喊起来:“我( )会飞啦!” 小鹰飞到了大山的上空,它又高兴地喊起来:“我( )会飞啦!”
(3) 小鹰( )地喘着气,对老鹰说:“现在„„我( )„„会飞了吧!”
小鹰只好( ),跟着老鹰( )向上飞。飞呀,飞呀,大树( ),大山也变得( )。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1、认识生字。 2、初读课文。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词语。
教学准备:投影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提出课题,解题。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邻居送给田野
欢乐童年往日替
2、检查自学效果。
3、齐读生字词。
4、各自试读课文。
5、指名读课文。
6、分小节,理清脉落。 练习。 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 )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给盲婆婆送蝈蝈。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7、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课文。
2、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精读训练。
1、看图。
出示投影片。
(1)图上画了那两个人?
(2)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3)盲婆婆神情怎样?
2、分小节学习。
第一小节
(1)指名读。
(2)这一小节只有一句话,告诉我们这位
(3)小结。
第二小节
(!)指名读(板书:让它替我唱歌)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蝈蝈真的会唱歌吗?
(3)小结。
第三小节
(1)指名读,(板书:领看到清波想起欢乐)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这句当中的
(3)出示投影片,图上盲婆婆手里拿着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样?
第四小节
(1)这一小结有几句话?为什么让蝈蝈来替他做事呢?
(2)
(3)指名朗读,小结。
二、总结。
这首儿童诗说的是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朗读,背诵,写字。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指导背诵。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朗读指导。
1、把握朗读感情的基调。
2、教师范读。
3、学生练读。
4、指名读。
二、背诵。
1、放录音欣赏。
2、指着板书引导背诵。
3、各人轻声试背。
4、指名背诵,评议指导。
5、同座二人交替换背,听给一次。
6、全班齐背。
三、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生字。
2、其它要描红的生字。
四、作业练习。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写三个生字。
3、体会小学生赞美和感激老师辛勤奋劳动的真挚情感,懂得要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教师节那天,老师收到很多贺卡,你们知道是谁送给老师的吗?(学生说)对,是老师以前教过的学生送的。有他们自己亲手设计制作的,有自己买的。老师特别喜欢同学们自己设计制作的贺卡。那天你们是怎样向老师祝贺的?
2、你们真是尊师爱师的好孩子。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客人,(出示课文插图),你们看她是谁?(学生说)这位老师在干什么呀?(学生说)同学们真好!老师为了培育学生,不知道花了多少心血,流了多少汗水,熬了多少个夜晚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散文诗,看看诗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尊师爱师的。(板书:6、一株紫丁香)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学生读课题)。
3、看了图,读了课题,大家有什么问题想问?(这株紫丁香是谁种的?为什么种?)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快点拿起书来读读吧。现在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快的同学可以多读几遍。(生读)
2、大家读得可真认真,那老师先来检查一下,词语有没有读正确了。谁来领着大家把生字组成的词语读一遍。读得真棒。一组开开小火车读给大家听听。这列小火车开得又快又准。
这儿还有几个儿化音的词,我们要把它读好了。(绿叶儿、脚尖儿)
3、读通课文:
还有同学想读吗?这么多!老师就满足你们的要求,我们再来读课文,这一次我们默读,用笔标好节序,不懂的地方学着老师的样子标上“?”,好吗?
才过了读准词语关,现在看看大家能不能过读通课文关,课文有五个小节,我们请五位同学来试试,其他小朋友也不能闲着,你们可是小评委,看看这五位同学能不能读得正确流利。
4、现在,你们书上又多了哪几个小问号?有什么不懂的词吗?
三、细读课文
1、要解决这些疑问呀,还得细细读课文。谁来读第1小节?
现在,你们知道这株紫丁香是谁种的了吧?你能用书上的句子说说吗?(板书:我们)
刚才有同学说不懂“浓绿”的意思,那我们一起来读读第1小节,边读边想象,“浓绿的小院”是什么样子的?
(浓绿的小院也许种着一些蔬菜,有韭菜、白菜和香菜„„)
2、小朋友们是怎样走进浓绿的小院的呀?(踮起脚尖儿,走进浓绿的小院)谁来做做踮起脚尖儿的动作?(学生做动作)你为什么要踮着脚尖呢?(不能打扰老师)原来是这
样,真是个好孩子。请你把这一节读一读。
评、读:能不能再轻一点,谁再来试试。我们一起来试试。
3、现在,你们就是课文中的小朋友,你们的老师正在窗前备课呢,你们是怎样走进小院,怎样种这株紫丁香的呀?看着图,谁来用自己的话说说?
(学生自由发言)
4、你们真能干!老师的小院浓绿浓绿的,又有紫丁香的衬托,一股淡淡的清香味,飘进老师的屋子,你们说这小院美不美?
那我们就做课文中的小朋友,一起读一读第一小节
5、大家都把小院的美给读出来了,我们希望栽下这株紫丁香,好让绿色的枝叶伸进老师的窗口和老师作伴,大家的心灵是多么美好啊!我们应该怎样读好第二节呀?谁来试试?
(1)老师,老师,就让它绿色的枝叶,伸进你的窗口,夜夜和你做伴。(板书:夜夜做伴)
(2)谁知道夜夜是什么意思啊?(每天晚上)
谁知道老师每天晚上都要做哪些工作啊?
(是啊,老师每天晚上都在备课,学习,多辛苦啊!谁再来读读这一节,读好“夜夜”这个词,把这个意思读出来。)
谁也来读读这几句话。
我们一起来试试。
6、现在有紫丁香和老师作伴了,真好,你们希望紫丁香为老师做些什么呀?谁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说?
(1)交流:你听,你听,绿叶儿在风里沙沙地响,那是我们给你唱歌,帮你消除一天的疲倦。老师的一天要做哪些工作呀?(学生自由说)
老师一天要做这么多工作,真是非常吃力,非常疲倦)
你听,你听,绿叶儿在风里沙沙地响。这是紫丁香在为老师唱歌呢。这种声音,非常动听,可能春蚕吃桑叶的声音,小朋友,你们觉得可能还像什么?(学生自由说) 你们的想象真丰富,如果你是绿叶儿,你的声音这么动听,你要为老师唱些什么呀?(指名说)
那就请你来读读这一节?谁能读得更美?
一起来试试。
7、唱得多好听啊!你看,你看,“满树盛开的小花”美不美?有多美?你能告诉我吗? (你看,你看,满树盛开的小花,那是我们的笑脸,感谢你时时把我们挂牵) 小朋友,假如你围在老师身边微笑着说话,会说些什么?
(板书:盛开笑脸)
小朋友刚才说不理解挂牵的意思,其实啊,只要给它个词就能明白了?想想,可以换成什么词呀?(牵挂,关心)
是啊,放寒假后开学了,我们班的张清影小朋友生病了没来,老师就很挂念你们,开学了就帮你们把拉下的课补上。这就是一种――挂牵。你还能举举这样的例子吗? 老师每时每刻都把小朋友牵挂在心,从课文中我们能体会到吗?
小朋友,你们心里对老师有怎样的感情呢?谁来读读这一节,表达出你对老师的感谢。
8、赛读:
其他小朋友想读吗?先自己在下面练习读一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加上动作也可以,你认为坐着读不起劲,你就站着读,同座位比着读都可以,好吗?
(学生活动)
听到同学们读的这么投入,边读边做动作,老师也想读一读,能给老师一个机会吗?(老师范读,再指名读)
那就学着老师的样子读,咱们可以同座位一起读,一人读一节,好吗? 谁先来读给大家听?(指名一生读)
读的真亲切呀!这一次老师叫一个人到前面作动作读,其他同学轻声读,也可以作动作好吗?
9、大家读得多么有激情呀。夜深了,连那星星困得都眨眼睛,可我们的老师还在那灯下工作着,我们来看看她是怎样工作的?(出示课件)
大家来想像一下,老师是怎样工作的?(想象说话)
10、你们说老师辛苦不辛苦?你能劝劝老师,让她早点休息吗?
也可以用课文中的话。(老师,快放下手中的教案吧,让花香飘进你的梦里,那梦呀准是又香又甜。(板书:飘进梦里)
谁也来读读这一小节,劝我们的老师快快休息。
11、现在谁来告诉大家,小朋友们为什么要把紫丁香栽到老师窗前,会给老师带来什么呢?(想象说话)
(小朋友们看到老师太辛苦了,一工作就大半夜,所以把紫丁香栽到老师窗前,好让老师解除疲劳,更有精神地工作。
因为小朋友们看到老师太不容易了,想报答老师,关心老师,所以把紫丁香栽到老师窗前,好让老师累了看看花,还能闻到花的香味,就有好心情备课,就不觉得累了。)你们真是一个想象家,老师真是太佩服你们了!
三、小结课文,指导背诵全文。
1、读完课文,你再来看看这株紫丁香,觉得它怎么样?(觉得更美,更香了)(板书:美)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连起来读好这篇课文。(齐读课文)你们说这篇散文诗写得好不好?你们想记住它吗?你喜欢哪一节,就记住哪一节,自己先同桌练练背诵。现在,谁来背给大家听听?你的背诵真让大家觉得是美的享受。
2、结合练习,课外延伸:
书上的小朋友用这首美的诗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感谢,小朋友,你们还知道哪些赞美老师的诗句?(学生交流)课后,大家可以赞美老师的写的自己做的卡片上,送给老师,还可以把自己的心里话对老师说说,好吗?
四、写字
其实,老师最高兴的,就是看到小朋友的进步,书一次比一次读得好,字也要一天比一天写得好,今天,我们来学写三个字。
株:木字旁,右边是个朱。注意:中间一竖要写得挺拔,这株紫丁香才站得稳。 浓:左右结构,三点水。注意:右边的浓字一撇短,一捺长,但不能超过竖提。 困:谁来说笔顺,指挥老师写。注意,四四方方一个框,木字一捺变成点。
板书: 一株紫丁香 美
? ?
我们 夜夜做伴
沙沙唱歌
盛开笑脸
8.有趣的发现•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其中两条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1、学习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第三自然段,在读中贯穿词句训练。
教具准备:投影、生字卡片,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7 有趣的发现。 2、解题:“有趣”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练读课文。要求:(1)标好小节号。(2)读准生字字音。(3)读通课文中的长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词。(出示下列词语)
有趣 达尔文 小岛 昆虫 翅膀
观察 比较 因为 生存 研究 重要
指名带读,正音后,再指名带读,开火车读。
(2)去拼音后,指名带读这些词语,开火车读。
(3)问: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出示第3自然段,重点指导读第二至第四句。
(4)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评议。
3、范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2、问:你听明白了什么?
3、引导:达尔文是什么时候的人?达尔文是哪个国家的什么人?
4、给“著名”这个词找个近义词。
5、齐读这个小节。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读一读,巩固生字的字音。
2、你是怎么样记住每个生字的?指导分析生字的结构和偏旁。
上下结构——容、易、究。
左右结构——较、研。 半包围结构——达、存。 3、指导书写:你在字形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4、你能给这些生字组词或用它来说一句话吗?
5、集体书空这些生字。
6、学生描红。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上完成《习字册》。
2、课后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第三自然段,在读中贯穿词句训练。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读生字卡片。
2、扩词:达 岛 因 存
二、分析理解。
1、细读第二自然段。 (1)齐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第一句中的达尔文干了什么? (3)第二句告诉我们达尔文发现了什么?
(4)换词练习:“要么„„要么„„”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5)出示挂图,看图说话练习。
2、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2)理解第1句。
“许多”说明了什么?“反复”说明了什么?“终于”说明了什么?
(3)理解第2、3句。
这里讲了几种昆虫?这些昆虫怎么样?
3、细读第四自然段。
(1)齐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2)本文中“有趣的发现‘指的是什么?
三、总结全文。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我们要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的精神。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复述课文。
2、总结课文,使学生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
3、完成课堂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指名朗读课文。 2、听写本课的生字词。 二、复述课文。
1、指导复述课文:教师指导复述课文的要求。主要内容只要说出来就可以了,不必背诵课文。
2、指名学生读课文。
3、学生自由读课文,练习复述。
4、同座位练习复述课文,互相纠正。
5、指名试着复述课文。
三、布置作业
1、课堂上完成“综合练习”本。
2、课后完成《同步测试》。
课堂作业设计:
一、比一比。
究 ( ) 观 ( ) 校 ( ) 白 ( )
穷 ( ) 现 ( ) 较 ( ) 百 ( )
二、一字开花。
反 ( ) ( ) ( )
容 ( ) ( ) ( ) 存 ( ) ( ) ( ) 研 ( ) ( ) ( ) 三、生字回家。
石
亻
忄
阝
《小鹰学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字只识不写,认识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虚心好学,不断进取。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难点: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具准备:字卡,小黑板。
主要板书计划:
9 小鹰学飞
小鹰 老鹰
大树上面 已经会飞啦 不算会飞 学无止境
大山上空 真的会飞啦 还不算会飞 不断进取
更高的地方 总算会飞了吧 你往上看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组词、说话、分角色朗读课文。
课外:朗读课文、默写字词。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引导看图,揭示课题
1、 出示幻灯图片。
(1) 出示图一:图上画的是谁和谁?小鹰跟着老鹰飞到了什么地方?
(2)出示图二:小鹰跟着老鹰又飞到了什么地方?
2、 设计悬念,引出新课。
小鹰怎么会越飞越高的呢?它飞到很高的天空后又是怎么想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九课。
3、 出示课题。
(1)
(2)
二、 板书:9 小鹰学飞 教学生字:鹰 初读课文
1、 自由轻声读课文。
(1) 出示自读要求。
A 读第一遍时,在生字下做好标记。
B 读第二遍,碰到生字重点拼读。
C 读第三遍,在难读的句子下画上曲线。
D读第四遍,标上自然段序号。
(2) 引导学生按上述要求自读课文。
2、 检查自学情况。
(1) 检查生字读音。
小鹰 跟着 摇摇头 不算 鼓起劲
拼命 急促 总算 吧 头顶
(2) 检查难读句子。
A 出示:小鹰只好鼓起劲,跟着老鹰拼命向上飞。(先引导读好几个带有生字的词语,然后领读全句,最后指名读句子。)
B出示:小鹰一抬头,只见百云上面,还有几只鹰在盘旋呢!(重点指导停顿)
(3) 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A 指名说说本课共有几个自然段。
B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读后师生共同评议。
3、 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谁和谁?讲的是它们之间的什么事? 读后讨论上述思考题。
三、 作业
1、 练读生字。
2、 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复习
1、 抽读生字卡片。
2、 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跟 (geng gen ) 劲 (jing jin )
总 (zong zhong ) 喘 (cuan chuan )
顶 (din ding ) 拼 (pin ping )
3、 指名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二、
(1)
(2)
(3) 细读训练 看图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中哪几段写的是第一幅图的内容。 指名读第1、2两个自然段。 理解有关语句。 1、 学习第1、2自然段。
A 飞到大树上时,小鹰和老鹰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相机板书:大树上面 已经会飞啦 不算会飞)
B 小鹰说话时,心情怎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高兴、喊、啦)
我们应该怎样读小鹰的话?(用高兴、高兴的语气读)指名试读。
C “还不算会飞”是什么意思?(飞行的本领还没有完全学会)
老鹰对小鹰这样说是什么目的?我们应该怎样读老鹰的话?(要读出认真、亲切的语气)自由练读
d 小结:小鹰跟着老鹰飞到大树的上面,小鹰觉得自己会飞了,老鹰说这不算会飞。
2、 学习第3、4自然段。
(1) 指名读课文。
(2) 理解有关词句。
A 小鹰和老鹰又飞到什么地方?它们的看法又有什么不同?
相机板书:大山上空 真的会飞啦 还不算会飞
B 指名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读小鹰的话。哪两个词要读得重些?为什么?
C 小鹰飞得比大山高了,老鹰为什么说它“还不算会飞”?它心里怎么想?
指名读老鹰说的话。(“还”有仍然的意思,要重读)
(3)
(4) 分角色朗读第3、4自然段。 小结:它们飞到大山的上空,小鹰觉得自己真的会飞了,可老鹰说它还没有真的会飞。
A 小鹰和老鹰来到了什么地方?(板书:更高的地方)
B 从哪儿看出它们飞得更高了?(大树看不见了,大山也变小了)
C 小鹰怎么会飞这么高的?从哪儿可以看出它很刻苦?(“鼓起劲、拼命、急促、喘气”) D小鹰说的话和前面两次有什么不同?(语气不肯定,变得谦虚了)
E 指导读第5自然段。
“鼓起劲、拼命”要读重些。
“飞呀,飞呀”要读得慢些。
“急促地喘着气”和小鹰说的话要读出艰难的语气;小鹰说的话还要读出试探的语气)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试读,齐读
F 小鹰抬头往上看,看到了什么?(看到高空中还有几只鹰在盘旋)
理解“盘旋”。(环绕着飞)
小鹰会想什么?它会怎么去做?
(相机板书:总算会飞了吧 你往上看)
g 自由练读第6自然段。
3、 学习第5、6自然段。
(1) 指名读课文。
(2)
(3) 思考讨论。 分角色朗读第5、6自然段。
三、 总结课文
1、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思考讨论:
(1)
(2) 老鹰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向小鹰提出新的要求? 学过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四、 课堂练习
1、 口头扩词。
旋( )( )( ) 鼓( )( )( )
2、 用下列词语练习说话。
(1)跟着 (2)已经
五、 作业
第三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指读黑板上的生字词。
2、 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 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 教学生字字形。
(1) 引导自学字形。
A 教给方法:用熟字换偏旁,数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容易错的地方重点记,感到困难的地方用记号标记。
B 学生用上述方法自学。
(2) 检查自学情况。
A 指名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字,
B 指名说说哪几个地方比较难记。
指:注意右边部分的笔顺。
旋:注意笔顺。
摇:左上角是“士”而不是“土”
算:中间是“目”不是“日”。
2、 指导写法。
(1)
(2) 摇、促、吧、指,左窄右宽。 鼓,左右等宽。
(3) 算、总,上中下三部分要写得紧凑。
3、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
三、 课堂练习
1、 组词。
促( ) 总( )
捉( ) 想( )
2、 读一读,再抄写。
跟着 飞行 急促 摇摇头
总算 头顶 盘旋 指了指
3、 填空。
(1)
(2) 小鹰飞到了大树的上面,它高兴地喊起来:“我( )会飞啦!” 小鹰飞到了大山的上空,它又高兴地喊起来:“我( )会飞啦!”
(3) 小鹰( )地喘着气,对老鹰说:“现在„„我( )„„会飞了吧!”
小鹰只好( ),跟着老鹰( )向上飞。飞呀,飞呀,大树( ),大山也变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