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改革的核心问题1

内容摘要 :

当前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严重滞后,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同时,强调要优化结构。最近召开的十七届二中全会又专门研究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由此可见,当前深入研究优化行政组织结构、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已是刻不容缓、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行政改革 服务型政府 经济区域化

目录

1以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01

1.1以往行政改革中割裂了政府组织结构优化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关系 „„„„„„„„„„01

1.2以往行政改革中构建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和创新管理模式割裂开来„„„„„„„„„„01

1.3以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关于组织结构改革的规范化、法制化程度较低„„„„„„„„01

1.4我国在服务型政府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01 2优化行政组织结构,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02

2.1调整组织架构,完善行政组织管理体系„„„„„„„„„„„„„„„„„„„„02

2.2按职能模块设置大系统综合管理机构,建立公共行政体制„„„„„„„„„„„„„03

2.3建构区域行政协调管理机制,实现经济区域化„„„„„„„„„„„„„„„„„„04

2.4把建设服务型政府作为战略目标,健全、完善公共服务机制„„„„„„„„„„„„04

2.5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尽快建立起公共财政体系„„„„„„„„„„„„„„„„„„05 3结语„„„„„„„„„„„„„„„„„„„„„„„„„„„„„„„„„„„06 4主要参考文献„„„„„„„„„„„„„„„„„„„„„„„„„„„„„„„„07

中国行政改革的核心问题

行政改革是政府为了适应外部环境,或者为了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从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行政改革一个政治过程,是一个权力再分配、利益在分配的过程,因此必然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所以行政改革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化解阻力,尽快的见成效。而以往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虽然也注意到了要改革组织结构的问题,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常常做出一些错误的举措,结果不仅未优化组织的结构,反而使组织难以跳出从精简到膨胀,从膨胀到再精简,再到膨胀的怪圈。

一、以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以往行政改革中割裂了政府组织结构优化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关系

政府职能是政府适应社会环境的需求而发挥的职责和功能,而政府的组织结构则是实施政府职责的载体。由此可见,政府组织结构与政府职能是密不可分的。然而,在以往的历次改革中,人们往往割裂了政府组织结构优化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关系。历次改革到最后的硬任务就是精简机构,而这次精简只是简单地合并一些机构,改革风声一过,一些撤销的机构又死灰复燃,因此,政府职能转变离不开政府组织结构优化,同时,组织结构优化又必须以政府职能转变为依据。也只有这样,才能把政府职能转变落到实处。

(二)以往行政改革中构建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和创新管理模式割裂开来

现有的行政管理体制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这种机构设置是每一级政府都是大而全,上下对口。其结构形式是集决策、执行、监督于一身,权力才能得到制约。而西方发达国家在改革中探索出将决策、执行、监督职能分开的分权体制,我国虽不能照搬西方的模式,但是,建立决策、执行、监督三者适度分权的管理体制则势在必行。

(三)以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关于组织结构改革的规范化、法制化程度较低

所谓组织结构改革的规范化、法制化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行政管理组织改革有完备的可操作性的行政法规;二是具备了对行政权力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已经过6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但是,组织结构改革的规范化、法制化程度并不高。

(四)我国在服务型政府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服务型政府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用政治学的语言表述是为社会服务,用专业的行政学语言表述就是为公众服务。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

框架中,把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并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公正执法为标志,并承担着相应责任的政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政府管理领域的具体体现。自从进入市场经济以后,迫使各国政府从统治型政府向管理型政府转变,接着,再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这是人类社会政府职能结构发展演进的总体趋势。但是,我国在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等方面,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服务型政府建设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政府职能转变缓慢,影响服务能力提升。西方发达国家适应国际竞争和社会变迁的豁要,特别注重转变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将人力资本投资、就业公共服务摆在政府职能的首位。以英国为例,1997年布莱尔任首相以后,主张重构福利国家,采取一系列促进教育发展的政策和鼓励就业的政策,使英国到2005年3月失业率降到2. 6%,同时建立了11年至13年的义务教育制度。中国经过30年的改革,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已经有了较大的转变,但从总体上看,政府的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的职能还比较薄弱,政府职能转变缓慢。

2、公共服务体系和机制不健全。目前,中国正处于城市化的高峰、人口总的高峰、就业人口总量的高峰与走向老龄化的高峰迭加时期,人民群众的社会公共需求呈快速增长之势,对我国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按照2050年中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初步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要求,中国的城市化率到 2050年必须达到70%至80%,这意味着在今后50年的时间内,每年约1000万至1200万人从乡村转移到城市,这对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提出了极为迫切的要求。 构建中国特色的政府公共服务体系,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国许多地方政府的公共财政体制尚未建立起来。目前我国公共支出被大量地运用于政府没有比较优势的用途上,过多地进入了那些本应由市场机制发挥主要作用的领域,特别是竞争性和营利性的领域。

二、优化行政组织结构,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

党的十七大指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要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着力转变职能、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为了全面贯彻这一精神,革除行政管理组织结构的种种弊端,在今后的改革中要从多方面、多渠道优化行政组织结构。

(一)调整组织架构,完善行政组织管理体系

优化行政管理组织结构,首先要理顺层级关系,减少行政层级。据目前世界上191个国家和地区的初步统计,地方行政层次多为二、三级,约占67%,超过三级的只有21个国家,占11%, 如印度,

实行邦一县一区三级制;美国国土面积与我国相近,也只是实行州一市二级制与州一县一镇三级共存制。 借鉴国外优化行政组织的成功经验,适当减少我国行政组织层级,由目前的四级制逐步过渡到三级制,可谓势在必行.调整的目标应当以宪法为依据。在条件具备时,逐步将现行的省、市、县、乡四级地方政府架构,恢复为宪法规定的省、县、乡三级架构的行政管理体制。

1、要扩大中央对省级政府的直管面,适当缩小省级行政区规模。扩大中央对省级政府的直管面,即增加省级政府数量和缩小省级政府管理规模。省级政府管理规模和幅度太大已不适应全球化形势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缩小省级规模势在必行。以美国为例,其国土面积与我国大约相同,但人口规模只有我国1/4左右,设50个州。我国却只有34个省级区域。从管理的角度来说,不利于省区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福利等各方面的发展。从理论和现实考虑,我国的省级政府数量应在50个到80个之间为宜,每个省级政府管辖的人口不应超过2000万.目前运行的地方政府四级行政管理体制,致使中央政府管理链过长,其结果是中央对地方的两个最主要的行政管理手段:公共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很难落实。因此,我国可在条件成熟时将现有的省级区域扩展到50个。这不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而且为取消市管县,实现省直管县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逐步撤销市管县,形成中央和地方三级政府的行政管理格局。撤销市管县体制,逐步实行省直管县可谓势在必行。近几年来,由浙江省率先发起的强县扩权活动,已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起来了,从2002年始各省纷纷开展了“强县扩权试点改革”。强县扩权有三点好处:一是可减少行政层级,提高政府管理效能;二是可克服市管县体制的弊端:三是有利于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别,可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

(二)按职能模块设置大系统综合管理机构,建立公共行政体制

为了把转变政府职能和优化行政管理组织机构结合起来,要切实提高政府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以往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初步解决了政府与市场边界划分的问题,但是,却忽视了政府职能在机构间的配置。由此造成了政府部门设置过细、综合协调困难、管理成本过高等问题,从而影响政府职能在深层次上的转变。

1、当前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公共行政体制,这就要坚持转变政府职能与优化政府结构的原则,注重政府职能在政府间与政府部门间的二次配置,将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合理、科学地配置到政府部门。我国政府机构经过近30年的改革,也在向这个方向发展,但还不到位。国务院机构至今尚有30个。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央政府机构数量还比较多,还要适当调整。我国要综合设置政府部门,实行大产业、大行业、大社会的大部制管理模式,实行职能穷尽与综合管理的原则,设立综合管理的经济机构,将外贸、内贸、经济统一管理;设立综合性的大社

会、大文化、大交通管理机构。

2、改革执行体制,建立执行局体制。我国近30年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往往只重视改革政府部委层面的设置,却忽略了调整部门内部的决策职能和执行职能。结果造成政府管理中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化、执法混乱、多头执法、执行缺乏效率等等问题。现实要求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把改革重点放在改革执行体制上,调整部门内部的决策职能和执行职能。 .

(三)建构区域行政协调管理机制,实现经济区域化

经济区域化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地理相邻建立经贸合作组织,通过契约或协定,促使资本、技术、劳动、信息、劳务和商品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的动态过程。同时也是国家间在经济上进行不同程度的联合或合作,在特定领域内实现跨国性的统一过程。要解决因中国行政区划单一制而阻碍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可以在不打破行政区划的基础上增设区域之间的经济协调管理机制。设计建立区域化经济系统管理机制的动因,是由于己经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若干大的经济中心,围绕着这些中心正在形成经济区域。多数省的内部也出现了一个以上的经济中心,相应的小范围经济区域也在形成。’例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域经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域经济、环渤海地区的区域经济,等等。在诸多区域经济蓬勃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区域经济协调管理机制,不仅有利于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克服国内市场分割的现象,而且有利于防止重复建设。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因为区域化经济协调管理机构可以领导、协调一个区域间的经济,可以统筹兼顾整体经济的发展,便于协调各方分工而协作,同时,有利于发挥区域经济的比较优势,从而将大大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当前建立区域协调管理机构,可分两个层面进行建设。

1、建立省级以上的区域行政协调管理机构。省级以上区域行政协调管理机构的设置应以经济区域的分布为依据。区域行政协调管理机构不是一级政府,而是次中央的行政权力协调机构,其职能主要是统筹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内的资源配置的优化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第二,建立省级以下的区域行政协调管理机构。省级以下区域行政协调管理机构的设置也应以经济区域的分布为依据。我国存在许多跨省区的小范围经济区域,由于行政区划的单一,往往影响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把建设服务型政府作为战略目标,健全、完善公共服务机制

建设服务型政府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战略目标和任务。从政府改革的角度看,服务型政府意味着政治模式的根本转变:从以统治人民为核心的政治模式转向以服务人民为核心的政治模式。前者限制政府权力。我们把这样一个重大转变作为战略目标和任务,就可以通过推动以服务型政府建设为导向的政府改革,推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促进中国政治发展。因此,决不可将

服务型政府建设当作口号进行宣传。

中国各级政府要实现政府转型、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键是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完善公共服务机制。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一次政府的重大变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化政府主要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切实解决每一独立的市场主体所不能解决的公共问题,保证和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此,政府必须建立、健全现代化政府的机制。

1、适应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发展,创新民意表达及调解机制。中国现有利益集团,总体上说大多并没有完备的组织形态,也没有固定的组织架构,只是松散地、自发地、临时性岩结伙气以协同行动,表达其特定的利益诉求。部分有规范组织形式的利益集团,多以社团、协会、商会、联合体(会)等形态存在。要协调好各利益集团的关系,及时解决发生的矛盾,必须适应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发展变化,创新民意表达机制。要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平台,把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2、建立健全社会矛盾调节的工作机制。一是要建立、健全灵敏有效的机制。二是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机制。三是健全社会心理调节机制。四是健全社会矛盾调节的应对机制。在社会矛盾激发之时,应调动整个社会力量,提高应急效率,发挥公民、社会组织在应急中的重要作用.

(五)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尽快建立起公共财政体系

实现政府转型、建设服务型政府,首先要建设公共财政体系,它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物质基础.公共行政学的一个基本观点预算是政府工作的“发动机”。政府存在的一个基本理由是处理公共事务,因此,政府有合法的理由向全社会收取税费来支付处理公共事务所需要的花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来的投资性财政体制已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迫切需求建立完整公共财政体制。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需要加大对社会公共领域的投入,主要包括:增加对公共科技、公共教育领域的公共财政投入;特别是对落后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要逐步增加.加快建立和完整的社会保险体系、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环境保护和治理等等。政府职能结构的这种改革必须体现在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层面,要通过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促进政府职能结构的转型,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财政基础。

结语

改革是永恒的主题。政府也必须为了适应环境变迁和满足社会需要而进行不断地改革。行政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必须从政治的高度来看待行政改革。西方发达国家的行政改革基本上是管理主义,是以效率为中心的,没有重视行政工作人员的主体性。在这一点上,在我们进行行政改革时应该引以为戒。我们应该在行政改革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

主要参考文献:

1 姚克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政管理体制》 《大连干部学刊》2003年05期

2 谢明《新世纪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初探》 《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03期

3 席芳宽《论邓小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思想——兼论改革和不断完善行政管理体制》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05期

4 王琨《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行政论坛》 2003年04期

5谢建军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6 李永忠《论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市场化取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04期 7 魏洪国《略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基点》 《理论与改革》1994年07期

8齐明山 《公共行政学》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6年7月

内容摘要 :

当前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严重滞后,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同时,强调要优化结构。最近召开的十七届二中全会又专门研究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由此可见,当前深入研究优化行政组织结构、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已是刻不容缓、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行政改革 服务型政府 经济区域化

目录

1以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01

1.1以往行政改革中割裂了政府组织结构优化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关系 „„„„„„„„„„01

1.2以往行政改革中构建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和创新管理模式割裂开来„„„„„„„„„„01

1.3以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关于组织结构改革的规范化、法制化程度较低„„„„„„„„01

1.4我国在服务型政府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01 2优化行政组织结构,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02

2.1调整组织架构,完善行政组织管理体系„„„„„„„„„„„„„„„„„„„„02

2.2按职能模块设置大系统综合管理机构,建立公共行政体制„„„„„„„„„„„„„03

2.3建构区域行政协调管理机制,实现经济区域化„„„„„„„„„„„„„„„„„„04

2.4把建设服务型政府作为战略目标,健全、完善公共服务机制„„„„„„„„„„„„04

2.5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尽快建立起公共财政体系„„„„„„„„„„„„„„„„„„05 3结语„„„„„„„„„„„„„„„„„„„„„„„„„„„„„„„„„„„06 4主要参考文献„„„„„„„„„„„„„„„„„„„„„„„„„„„„„„„„07

中国行政改革的核心问题

行政改革是政府为了适应外部环境,或者为了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从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行政改革一个政治过程,是一个权力再分配、利益在分配的过程,因此必然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所以行政改革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化解阻力,尽快的见成效。而以往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虽然也注意到了要改革组织结构的问题,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常常做出一些错误的举措,结果不仅未优化组织的结构,反而使组织难以跳出从精简到膨胀,从膨胀到再精简,再到膨胀的怪圈。

一、以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以往行政改革中割裂了政府组织结构优化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关系

政府职能是政府适应社会环境的需求而发挥的职责和功能,而政府的组织结构则是实施政府职责的载体。由此可见,政府组织结构与政府职能是密不可分的。然而,在以往的历次改革中,人们往往割裂了政府组织结构优化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关系。历次改革到最后的硬任务就是精简机构,而这次精简只是简单地合并一些机构,改革风声一过,一些撤销的机构又死灰复燃,因此,政府职能转变离不开政府组织结构优化,同时,组织结构优化又必须以政府职能转变为依据。也只有这样,才能把政府职能转变落到实处。

(二)以往行政改革中构建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和创新管理模式割裂开来

现有的行政管理体制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这种机构设置是每一级政府都是大而全,上下对口。其结构形式是集决策、执行、监督于一身,权力才能得到制约。而西方发达国家在改革中探索出将决策、执行、监督职能分开的分权体制,我国虽不能照搬西方的模式,但是,建立决策、执行、监督三者适度分权的管理体制则势在必行。

(三)以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关于组织结构改革的规范化、法制化程度较低

所谓组织结构改革的规范化、法制化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行政管理组织改革有完备的可操作性的行政法规;二是具备了对行政权力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已经过6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但是,组织结构改革的规范化、法制化程度并不高。

(四)我国在服务型政府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服务型政府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用政治学的语言表述是为社会服务,用专业的行政学语言表述就是为公众服务。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

框架中,把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并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公正执法为标志,并承担着相应责任的政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政府管理领域的具体体现。自从进入市场经济以后,迫使各国政府从统治型政府向管理型政府转变,接着,再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这是人类社会政府职能结构发展演进的总体趋势。但是,我国在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等方面,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服务型政府建设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政府职能转变缓慢,影响服务能力提升。西方发达国家适应国际竞争和社会变迁的豁要,特别注重转变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将人力资本投资、就业公共服务摆在政府职能的首位。以英国为例,1997年布莱尔任首相以后,主张重构福利国家,采取一系列促进教育发展的政策和鼓励就业的政策,使英国到2005年3月失业率降到2. 6%,同时建立了11年至13年的义务教育制度。中国经过30年的改革,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已经有了较大的转变,但从总体上看,政府的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的职能还比较薄弱,政府职能转变缓慢。

2、公共服务体系和机制不健全。目前,中国正处于城市化的高峰、人口总的高峰、就业人口总量的高峰与走向老龄化的高峰迭加时期,人民群众的社会公共需求呈快速增长之势,对我国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按照2050年中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初步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要求,中国的城市化率到 2050年必须达到70%至80%,这意味着在今后50年的时间内,每年约1000万至1200万人从乡村转移到城市,这对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提出了极为迫切的要求。 构建中国特色的政府公共服务体系,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国许多地方政府的公共财政体制尚未建立起来。目前我国公共支出被大量地运用于政府没有比较优势的用途上,过多地进入了那些本应由市场机制发挥主要作用的领域,特别是竞争性和营利性的领域。

二、优化行政组织结构,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

党的十七大指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要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着力转变职能、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为了全面贯彻这一精神,革除行政管理组织结构的种种弊端,在今后的改革中要从多方面、多渠道优化行政组织结构。

(一)调整组织架构,完善行政组织管理体系

优化行政管理组织结构,首先要理顺层级关系,减少行政层级。据目前世界上191个国家和地区的初步统计,地方行政层次多为二、三级,约占67%,超过三级的只有21个国家,占11%, 如印度,

实行邦一县一区三级制;美国国土面积与我国相近,也只是实行州一市二级制与州一县一镇三级共存制。 借鉴国外优化行政组织的成功经验,适当减少我国行政组织层级,由目前的四级制逐步过渡到三级制,可谓势在必行.调整的目标应当以宪法为依据。在条件具备时,逐步将现行的省、市、县、乡四级地方政府架构,恢复为宪法规定的省、县、乡三级架构的行政管理体制。

1、要扩大中央对省级政府的直管面,适当缩小省级行政区规模。扩大中央对省级政府的直管面,即增加省级政府数量和缩小省级政府管理规模。省级政府管理规模和幅度太大已不适应全球化形势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缩小省级规模势在必行。以美国为例,其国土面积与我国大约相同,但人口规模只有我国1/4左右,设50个州。我国却只有34个省级区域。从管理的角度来说,不利于省区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福利等各方面的发展。从理论和现实考虑,我国的省级政府数量应在50个到80个之间为宜,每个省级政府管辖的人口不应超过2000万.目前运行的地方政府四级行政管理体制,致使中央政府管理链过长,其结果是中央对地方的两个最主要的行政管理手段:公共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很难落实。因此,我国可在条件成熟时将现有的省级区域扩展到50个。这不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而且为取消市管县,实现省直管县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逐步撤销市管县,形成中央和地方三级政府的行政管理格局。撤销市管县体制,逐步实行省直管县可谓势在必行。近几年来,由浙江省率先发起的强县扩权活动,已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起来了,从2002年始各省纷纷开展了“强县扩权试点改革”。强县扩权有三点好处:一是可减少行政层级,提高政府管理效能;二是可克服市管县体制的弊端:三是有利于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别,可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

(二)按职能模块设置大系统综合管理机构,建立公共行政体制

为了把转变政府职能和优化行政管理组织机构结合起来,要切实提高政府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以往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初步解决了政府与市场边界划分的问题,但是,却忽视了政府职能在机构间的配置。由此造成了政府部门设置过细、综合协调困难、管理成本过高等问题,从而影响政府职能在深层次上的转变。

1、当前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公共行政体制,这就要坚持转变政府职能与优化政府结构的原则,注重政府职能在政府间与政府部门间的二次配置,将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合理、科学地配置到政府部门。我国政府机构经过近30年的改革,也在向这个方向发展,但还不到位。国务院机构至今尚有30个。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央政府机构数量还比较多,还要适当调整。我国要综合设置政府部门,实行大产业、大行业、大社会的大部制管理模式,实行职能穷尽与综合管理的原则,设立综合管理的经济机构,将外贸、内贸、经济统一管理;设立综合性的大社

会、大文化、大交通管理机构。

2、改革执行体制,建立执行局体制。我国近30年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往往只重视改革政府部委层面的设置,却忽略了调整部门内部的决策职能和执行职能。结果造成政府管理中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化、执法混乱、多头执法、执行缺乏效率等等问题。现实要求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把改革重点放在改革执行体制上,调整部门内部的决策职能和执行职能。 .

(三)建构区域行政协调管理机制,实现经济区域化

经济区域化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地理相邻建立经贸合作组织,通过契约或协定,促使资本、技术、劳动、信息、劳务和商品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的动态过程。同时也是国家间在经济上进行不同程度的联合或合作,在特定领域内实现跨国性的统一过程。要解决因中国行政区划单一制而阻碍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可以在不打破行政区划的基础上增设区域之间的经济协调管理机制。设计建立区域化经济系统管理机制的动因,是由于己经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若干大的经济中心,围绕着这些中心正在形成经济区域。多数省的内部也出现了一个以上的经济中心,相应的小范围经济区域也在形成。’例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域经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域经济、环渤海地区的区域经济,等等。在诸多区域经济蓬勃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区域经济协调管理机制,不仅有利于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克服国内市场分割的现象,而且有利于防止重复建设。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因为区域化经济协调管理机构可以领导、协调一个区域间的经济,可以统筹兼顾整体经济的发展,便于协调各方分工而协作,同时,有利于发挥区域经济的比较优势,从而将大大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当前建立区域协调管理机构,可分两个层面进行建设。

1、建立省级以上的区域行政协调管理机构。省级以上区域行政协调管理机构的设置应以经济区域的分布为依据。区域行政协调管理机构不是一级政府,而是次中央的行政权力协调机构,其职能主要是统筹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内的资源配置的优化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第二,建立省级以下的区域行政协调管理机构。省级以下区域行政协调管理机构的设置也应以经济区域的分布为依据。我国存在许多跨省区的小范围经济区域,由于行政区划的单一,往往影响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把建设服务型政府作为战略目标,健全、完善公共服务机制

建设服务型政府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战略目标和任务。从政府改革的角度看,服务型政府意味着政治模式的根本转变:从以统治人民为核心的政治模式转向以服务人民为核心的政治模式。前者限制政府权力。我们把这样一个重大转变作为战略目标和任务,就可以通过推动以服务型政府建设为导向的政府改革,推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促进中国政治发展。因此,决不可将

服务型政府建设当作口号进行宣传。

中国各级政府要实现政府转型、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键是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完善公共服务机制。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一次政府的重大变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化政府主要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切实解决每一独立的市场主体所不能解决的公共问题,保证和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此,政府必须建立、健全现代化政府的机制。

1、适应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发展,创新民意表达及调解机制。中国现有利益集团,总体上说大多并没有完备的组织形态,也没有固定的组织架构,只是松散地、自发地、临时性岩结伙气以协同行动,表达其特定的利益诉求。部分有规范组织形式的利益集团,多以社团、协会、商会、联合体(会)等形态存在。要协调好各利益集团的关系,及时解决发生的矛盾,必须适应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发展变化,创新民意表达机制。要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平台,把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2、建立健全社会矛盾调节的工作机制。一是要建立、健全灵敏有效的机制。二是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机制。三是健全社会心理调节机制。四是健全社会矛盾调节的应对机制。在社会矛盾激发之时,应调动整个社会力量,提高应急效率,发挥公民、社会组织在应急中的重要作用.

(五)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尽快建立起公共财政体系

实现政府转型、建设服务型政府,首先要建设公共财政体系,它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物质基础.公共行政学的一个基本观点预算是政府工作的“发动机”。政府存在的一个基本理由是处理公共事务,因此,政府有合法的理由向全社会收取税费来支付处理公共事务所需要的花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来的投资性财政体制已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迫切需求建立完整公共财政体制。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需要加大对社会公共领域的投入,主要包括:增加对公共科技、公共教育领域的公共财政投入;特别是对落后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要逐步增加.加快建立和完整的社会保险体系、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环境保护和治理等等。政府职能结构的这种改革必须体现在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层面,要通过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促进政府职能结构的转型,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财政基础。

结语

改革是永恒的主题。政府也必须为了适应环境变迁和满足社会需要而进行不断地改革。行政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必须从政治的高度来看待行政改革。西方发达国家的行政改革基本上是管理主义,是以效率为中心的,没有重视行政工作人员的主体性。在这一点上,在我们进行行政改革时应该引以为戒。我们应该在行政改革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

主要参考文献:

1 姚克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政管理体制》 《大连干部学刊》2003年05期

2 谢明《新世纪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初探》 《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03期

3 席芳宽《论邓小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思想——兼论改革和不断完善行政管理体制》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05期

4 王琨《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行政论坛》 2003年04期

5谢建军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6 李永忠《论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市场化取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04期 7 魏洪国《略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基点》 《理论与改革》1994年07期

8齐明山 《公共行政学》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6年7月


相关文章

  • 医院集团化改革的核心三问题
  • 在医改大背景下,公立医院改革也进入了深水区.集团化改革可以视作中国公立医院的一种自救式改革!一种积极应对社会环境变迁的改革举措!试图解决公立医院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优质医疗资源开发利用问题,不进行关停并转迁等断涯式变革,来解决当前中国公 ...查看


  • 党史党章知识竞赛题库
  • 文化类 1.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6月20日下午在中南海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什么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 答: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 历史类 1.井 ...查看


  • 毛概课后题答案
  •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一.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①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② 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它既包括 ...查看


  • 当代中国发展理论与实践主要内容(个人总结)
  • 第一章 毛泽东个性魅力与权威领导 一.巨人的诞生取决于什么? 答:巨人的诞生客观上取决于时代的需要,主观上有赖于个性特质. 二.毛泽东有哪些独特的个人特质? 答: (一) 承接了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两大美德:富有使命感,注重实践理性. (二) ...查看


  • 结合地方实际,在向核心看齐中展现新作为
  • 2017-02-12 09:41 来源:湖北日报 我有话说 2017-02-12 09:41:48来源:湖北日报作者:责任编辑:李姝昱 作者:孝感市委中心组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是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再动员.再部署.再出发.全会最重要的成 ...查看


  • 2014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试答案
  • 2014年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试答案 一.单项选择. 1.中国正处于复杂的转型期,对于这个时期的境况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精神文明建设良好,道德问题不再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 2.道德建设的重点,在于建立引人向善的社会机制,(政策和法律 ...查看


  • 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
  • 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是党中央对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系统而深刻的阐述,勾画了党和国家走向未来的宏伟图景,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内涵.其中包含的"四个全 ...查看


  •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蔡光云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这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 ...查看


  • 当代中国发展理论与实践知识梳理
  • <当代中国发展理论与实践>大纲梳理 第一章 毛泽东个性魅力与权威领导 第一节 巨人的诞生 1.承继了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两大美德:负有使命感,注重实践理性 2.对中国国情的深刻体察 3.渊博的学识 4.卓越的军事才干 5.出众的组织 ...查看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论述题摘要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论述题摘要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内涵: 1)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理论.把握中国国情是基础,实践是根本途径,与中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