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春天》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体会其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积累。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发现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进行反复研读、思考,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语句的含义,在交流中不断完善、升华自己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
二、教学重点
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由于本课的话题凝重、深沉,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如何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就成为这课的教学重点。
三、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出示有关春天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导入课题。
在我们的眼中,春天是那么的美好,但是你想过没有,在盲人的眼中春天又是什么样子的?这节课就让我们和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的盲童安静一起来触摸春天!
二、梳理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对文章有整体感知。
2.学生自主学习,朗读文章思考:安静是怎样触摸春天的?在她触摸春天的过程中,都创造了那些奇迹?
三、品读奇迹感悟安静。
1.学生合作探究,交流汇报
问题:在她触摸春天的过程中,都创造了那些奇迹?
奇迹一:安静在花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A说说看,你为什么认为这是一个奇迹呢?
B想象一下,如果你闭着眼睛,什么也看不见,走路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感觉?(摸摸索索、磕磕绊绊、踉踉跄跄、)
C读这句话。根据学生的朗读提问:这可不是一般的流畅——很;不是没有磕磕绊绊,而是——没有一点儿;多么不可思议啊,创造奇迹的是个盲童。
问题: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早晨,奇迹还在继续„„
奇迹二: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我几乎要喊出声来了,因为那朵月季花上,正停着一只花蝴蝶。
1.哪个词让你体会很深?(极其准确)
2.不是一般的准确,是极其准确,那么,她为什么就能极其准确的判断这朵花的位置?
3.学生回答并朗读这个句子
问题:在安静创造的奇迹中,还有那些让我们很有感触?
奇迹三: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A为什么这儿让你感触很深呢?说一说。
B结合上下文,结合你的想象,想想看,安静一个盲童,她为什么能够拢住蝴蝶呢?
——悄然(无声无息,蝴蝶发现不了;慢慢地,甚至是屏住呼吸)
——双手合拢,所以蝴蝶跑不了
——可是她看不见啊?(在花香的引导下)
C我们可有过捉蝴蝶或者蜻蜓的经历?同样也是屏住呼吸,悄然而行,可就在你要捉住它的一刹那,它飞走了„„我们同样做着安静所做的动作,而且我们还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可我们却捉不到,用文中的话来说:这真是一个奇迹!
D指导读句子
E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做动作,感受一下此刻安静的心情(惊讶,喜悦等)和表情。
F能够抓住蝴蝶,是安静神奇的灵性,你认为什么是神奇的灵性呢?
——聪慧,有才智
——用心与捕捉,用心去体验,自然就有了奇迹的发生。 E能够捉住蝴蝶,是安静从来没有过的经历,在她的人生
中,是全新的一次,那么,此时此刻在拢住蝴蝶的安静的心里,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感受到了春天)
奇迹四: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出示幻灯片6用心灵张望)
A体会“许久“,安静为什么把蝴蝶给放了?那可是给她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的生灵啊!(放飞蝴蝶、放飞心情、放飞春天、放飞希望)
B安静仰起头来张望,她能看得见吗?她是用什么张望?(心灵)
(4)让我们轻轻地闭上眼睛,像安静一样地,用心灵去张望,你看见什么?(教师范读课文,出示幻灯片:飞翔句子)
5.学生交流句子,感悟安静。
一瞬间,我深深地感动着。如果说安静在花香中穿梭是个奇迹,而当她极其准确地伸手拢住蝴蝶是个奇迹,那么,当她放飞蝴蝶的时候,这样的奇迹就令人感动了。谁也不会想到,但是想想却又是那么必然,安静这个八岁的盲童,是在用一个具有灵性的心灵,与春天对话,与世界对话啊!那么学到这里,谁来说说安静给你留下了一个什么样的印象?
其实生活中,像安静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的世界
(1)你认为这一句中的“谁”怎样理解?(世界上所有的生命)
(2)你能举出其他身残志坚的例子吗?(自由说)结合实例,再次体会“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的世界”
四、深化主题,感悟身残志坚
出示《千手观音》的视频,学生看完后谈感受。
五、小练笔
学完这篇课文后,你想对自己说点什么呢?把你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
学生写完后,全班交流,老师指导。
八、播放歌曲《隐形的翅膀》,升华主题
七、伴随着音乐声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理解关键句子。
2、收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办一期手抄报。
《触摸春天》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体会其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积累。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发现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进行反复研读、思考,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语句的含义,在交流中不断完善、升华自己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
二、教学重点
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由于本课的话题凝重、深沉,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如何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就成为这课的教学重点。
三、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出示有关春天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导入课题。
在我们的眼中,春天是那么的美好,但是你想过没有,在盲人的眼中春天又是什么样子的?这节课就让我们和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的盲童安静一起来触摸春天!
二、梳理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对文章有整体感知。
2.学生自主学习,朗读文章思考:安静是怎样触摸春天的?在她触摸春天的过程中,都创造了那些奇迹?
三、品读奇迹感悟安静。
1.学生合作探究,交流汇报
问题:在她触摸春天的过程中,都创造了那些奇迹?
奇迹一:安静在花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A说说看,你为什么认为这是一个奇迹呢?
B想象一下,如果你闭着眼睛,什么也看不见,走路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感觉?(摸摸索索、磕磕绊绊、踉踉跄跄、)
C读这句话。根据学生的朗读提问:这可不是一般的流畅——很;不是没有磕磕绊绊,而是——没有一点儿;多么不可思议啊,创造奇迹的是个盲童。
问题: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早晨,奇迹还在继续„„
奇迹二: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我几乎要喊出声来了,因为那朵月季花上,正停着一只花蝴蝶。
1.哪个词让你体会很深?(极其准确)
2.不是一般的准确,是极其准确,那么,她为什么就能极其准确的判断这朵花的位置?
3.学生回答并朗读这个句子
问题:在安静创造的奇迹中,还有那些让我们很有感触?
奇迹三: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A为什么这儿让你感触很深呢?说一说。
B结合上下文,结合你的想象,想想看,安静一个盲童,她为什么能够拢住蝴蝶呢?
——悄然(无声无息,蝴蝶发现不了;慢慢地,甚至是屏住呼吸)
——双手合拢,所以蝴蝶跑不了
——可是她看不见啊?(在花香的引导下)
C我们可有过捉蝴蝶或者蜻蜓的经历?同样也是屏住呼吸,悄然而行,可就在你要捉住它的一刹那,它飞走了„„我们同样做着安静所做的动作,而且我们还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可我们却捉不到,用文中的话来说:这真是一个奇迹!
D指导读句子
E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做动作,感受一下此刻安静的心情(惊讶,喜悦等)和表情。
F能够抓住蝴蝶,是安静神奇的灵性,你认为什么是神奇的灵性呢?
——聪慧,有才智
——用心与捕捉,用心去体验,自然就有了奇迹的发生。 E能够捉住蝴蝶,是安静从来没有过的经历,在她的人生
中,是全新的一次,那么,此时此刻在拢住蝴蝶的安静的心里,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感受到了春天)
奇迹四: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出示幻灯片6用心灵张望)
A体会“许久“,安静为什么把蝴蝶给放了?那可是给她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的生灵啊!(放飞蝴蝶、放飞心情、放飞春天、放飞希望)
B安静仰起头来张望,她能看得见吗?她是用什么张望?(心灵)
(4)让我们轻轻地闭上眼睛,像安静一样地,用心灵去张望,你看见什么?(教师范读课文,出示幻灯片:飞翔句子)
5.学生交流句子,感悟安静。
一瞬间,我深深地感动着。如果说安静在花香中穿梭是个奇迹,而当她极其准确地伸手拢住蝴蝶是个奇迹,那么,当她放飞蝴蝶的时候,这样的奇迹就令人感动了。谁也不会想到,但是想想却又是那么必然,安静这个八岁的盲童,是在用一个具有灵性的心灵,与春天对话,与世界对话啊!那么学到这里,谁来说说安静给你留下了一个什么样的印象?
其实生活中,像安静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的世界
(1)你认为这一句中的“谁”怎样理解?(世界上所有的生命)
(2)你能举出其他身残志坚的例子吗?(自由说)结合实例,再次体会“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的世界”
四、深化主题,感悟身残志坚
出示《千手观音》的视频,学生看完后谈感受。
五、小练笔
学完这篇课文后,你想对自己说点什么呢?把你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
学生写完后,全班交流,老师指导。
八、播放歌曲《隐形的翅膀》,升华主题
七、伴随着音乐声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理解关键句子。
2、收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办一期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