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http://news.qq.com/a/20061213/000002.htm  2006年12月13日00:14   红网

西安

事变,一晃70年。70年前的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这场震惊世界的事变,它是中华民族从内战走向抗战的转折点。今日,“历史的转折——纪念西安事变70周年展”在北京

首都博物馆开幕;西安、南京

等地都举行了纪念活动;一些值得关注的书籍也陆续面世:由杨虎城次孙杨瀚所编写的《杨虎城大传》一书在西安首发,而杨奎松所著的《张学良与中共关系之谜》一书,在南京由江苏人民出版社。

· 十个男人七个必有

· 银行卡 安全快捷换Q币

· 沟通无极限手机Q时代

· 魔法表情秀出百变心情

· 管中窥豹  明察秋毫

· QQ秀 秀出个性真自我

周恩来赞颂张学良、杨虎城是“千古功臣”。在民族存亡的危难之际,如果没有西安事变,历史进程还真不知道改写成什么样子。“西安事变是逼出来的”,从“言谏”到“哭谏”到“兵谏”,张学良将军走过了艰难的“三步曲”。经过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等组成的中共代表团的努力,西安事变终于和平解决。蒋介石勉强接受了张学良、杨虎城所建议的抗日救国八项主张,于12月25日获得了释放。在事变之前、事变期间、事变之后,中共都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周恩来说:“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张学良就是这样的有肝胆之人。“国家的安危就是最高法律。”这是拜占庭帝国时期的查士丁尼一世说过的话。张学良就是看清了国家的最高安危。而对于当时处于艰难境地的中共来说,西安事变的作用,就是毛泽东说过的一句话:西安事变把我们从牢狱之灾中解救了出来。

《张学良与中共关系之谜》围着一个点——张学良是否成了中共党员、沿着一条线——张学良与中共之间关系的发展,披露了种种内幕。该书通过文献档案告诉我们:张学良要求加入中共、中共中央亦有意吸收其入党,但最终却是遭到了共产国际的反对。现在我们回过头去看,也不难理解,那是当时的历史环境所决定的,“张学良入党之谜”其实也不算是一个“谜”。

这些年来,学界不仅争议张学良是否中共党员,对于事变后张学良为何亲送老蒋回宁,也是颇多议论的。张送蒋回南京,踏上了“束身归罪”之路,迎来了地球人都知道的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软禁生活;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是为何?

黄华提出的看法是,张学良是“为了抗日大局”,我颇为赞同。他说,张学良的这一行动,“绝不是鲁莽之举,也不是意气用事”;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深谙蒋介石的秉性,深知蒋介石会认为张、杨举行兵谏,是犯上作乱,损坏了他最高领袖唯我独尊的形象,罪莫大焉,因而恨之入骨;张学良踏上束身归罪的道路,主动接受军法审判,承担起全部责任,给了蒋介石以维护领袖尊严、挽回面子和下台阶的机会,从而避免了内战的爆发。“张学良此举,是从大局出发,意在牺牲自己,保护他人。从后来历史发展看,张学良的行动确实起到了这一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团结抗日作出了伟大的贡献。”(见《百年潮》2006年第12期)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我看来,张学良先生实现了林则徐这一名言。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说:“战争无非是扩大了的搏斗。”人类在这样的搏斗中付出了太多的代价,为了不让内战“扩大”,而在民族存亡关头团结一致对外,个人的安危死生又算得了什么呢?莎士比亚讽刺硬壳的甲虫“比奋飞的雄鹰更安全”,而甘愿做甲虫的,绝不会是张学良将军。

好人一生不平安。张学良是真正具有人生大格局的人。他以失去大半生自由的代价,换来了中华民族的巨大福祉。他是真正的“千古功臣”。幸好,好人一生最终也能走向平安,在生命的最后十年他终于重获了自由;直到时光进入新世纪,在2001年的十月金秋,在美丽宁静的美国夏威夷,世纪老人张学良安详地辞别了这个世界。“西望云天,不胜依依。”那超越了百年的高寿,是这个纷扰世界对他的应有回报。

让我们记住罗曼·罗兰的话:真正的英雄,并非以强力称雄,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

[稿源:红网]

[作者:徐迅雷]

[编辑:潇湘行]

http://news.qq.com/a/20061213/000002.htm  2006年12月13日00:14   红网

西安

事变,一晃70年。70年前的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这场震惊世界的事变,它是中华民族从内战走向抗战的转折点。今日,“历史的转折——纪念西安事变70周年展”在北京

首都博物馆开幕;西安、南京

等地都举行了纪念活动;一些值得关注的书籍也陆续面世:由杨虎城次孙杨瀚所编写的《杨虎城大传》一书在西安首发,而杨奎松所著的《张学良与中共关系之谜》一书,在南京由江苏人民出版社。

· 十个男人七个必有

· 银行卡 安全快捷换Q币

· 沟通无极限手机Q时代

· 魔法表情秀出百变心情

· 管中窥豹  明察秋毫

· QQ秀 秀出个性真自我

周恩来赞颂张学良、杨虎城是“千古功臣”。在民族存亡的危难之际,如果没有西安事变,历史进程还真不知道改写成什么样子。“西安事变是逼出来的”,从“言谏”到“哭谏”到“兵谏”,张学良将军走过了艰难的“三步曲”。经过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等组成的中共代表团的努力,西安事变终于和平解决。蒋介石勉强接受了张学良、杨虎城所建议的抗日救国八项主张,于12月25日获得了释放。在事变之前、事变期间、事变之后,中共都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周恩来说:“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张学良就是这样的有肝胆之人。“国家的安危就是最高法律。”这是拜占庭帝国时期的查士丁尼一世说过的话。张学良就是看清了国家的最高安危。而对于当时处于艰难境地的中共来说,西安事变的作用,就是毛泽东说过的一句话:西安事变把我们从牢狱之灾中解救了出来。

《张学良与中共关系之谜》围着一个点——张学良是否成了中共党员、沿着一条线——张学良与中共之间关系的发展,披露了种种内幕。该书通过文献档案告诉我们:张学良要求加入中共、中共中央亦有意吸收其入党,但最终却是遭到了共产国际的反对。现在我们回过头去看,也不难理解,那是当时的历史环境所决定的,“张学良入党之谜”其实也不算是一个“谜”。

这些年来,学界不仅争议张学良是否中共党员,对于事变后张学良为何亲送老蒋回宁,也是颇多议论的。张送蒋回南京,踏上了“束身归罪”之路,迎来了地球人都知道的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软禁生活;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是为何?

黄华提出的看法是,张学良是“为了抗日大局”,我颇为赞同。他说,张学良的这一行动,“绝不是鲁莽之举,也不是意气用事”;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深谙蒋介石的秉性,深知蒋介石会认为张、杨举行兵谏,是犯上作乱,损坏了他最高领袖唯我独尊的形象,罪莫大焉,因而恨之入骨;张学良踏上束身归罪的道路,主动接受军法审判,承担起全部责任,给了蒋介石以维护领袖尊严、挽回面子和下台阶的机会,从而避免了内战的爆发。“张学良此举,是从大局出发,意在牺牲自己,保护他人。从后来历史发展看,张学良的行动确实起到了这一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团结抗日作出了伟大的贡献。”(见《百年潮》2006年第12期)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我看来,张学良先生实现了林则徐这一名言。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说:“战争无非是扩大了的搏斗。”人类在这样的搏斗中付出了太多的代价,为了不让内战“扩大”,而在民族存亡关头团结一致对外,个人的安危死生又算得了什么呢?莎士比亚讽刺硬壳的甲虫“比奋飞的雄鹰更安全”,而甘愿做甲虫的,绝不会是张学良将军。

好人一生不平安。张学良是真正具有人生大格局的人。他以失去大半生自由的代价,换来了中华民族的巨大福祉。他是真正的“千古功臣”。幸好,好人一生最终也能走向平安,在生命的最后十年他终于重获了自由;直到时光进入新世纪,在2001年的十月金秋,在美丽宁静的美国夏威夷,世纪老人张学良安详地辞别了这个世界。“西望云天,不胜依依。”那超越了百年的高寿,是这个纷扰世界对他的应有回报。

让我们记住罗曼·罗兰的话:真正的英雄,并非以强力称雄,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

[稿源:红网]

[作者:徐迅雷]

[编辑:潇湘行]


相关文章

  • 温家宝引用的林则徐诗句并非林原创
  • 最近这几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现任总理温家宝,曾多次在公众场合引用两句诗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于是这两句诗也非常著名了起来.这两句诗听起来似乎很不错,既有斐然的文采,又有高尚的境界,反正是一句很高级.很 ...查看


  • 林则徐纪念馆观后感
  • 篇一:林则徐纪念馆观后感 2012年5月6日可能是一个平凡的日子,太阳一样的升起,天气还是一样的炎热,但是在8点的福师大南区的场地上,一群衣着整齐的青年们就聚集在一起,他们是软件学院11级数字媒体技术第二团支部的部分成员.他们在讨论什么呢? ...查看


  • 习近平引用的经典古语和名言
  • 纵观习近平历次重要讲话发现,他曾数次引用古典诗句.谚语阐述思想.谆谆告诫,语重心长:殷殷期望,寄意深远.本期特别关注全面盘点习近平从去年初出访美国至今的讲话所引用的经典古语和名言,展现他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人格魅力. [特别关注]习近平讲话引用 ...查看


  • 电影[忠诚与背叛]观后感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电影<忠诚与背叛>观后感 一部电影,让我们重新回到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重新回到那个山河破碎的年代,重回到那个面临生死选择的年代,重回到那个为了理想执着追求的年代! 孟子说过:"生,我所欲 ...查看


  • 林则徐名言
  • 1.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2.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3.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有容乃大千秋几?无欲则刚百世师.比武守疆驱虎豹,论文说理寓 ...查看


  • 苟利国家生死以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话,我只想送给你,最最亲爱的周总理 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他为中国 ...查看


  • 我心目中的林则徐
  • 开眼明世济国恤民 ―――我心目中的林则徐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以来首举反抗西方殖民主义大旗的民族英雄,率先提出"开眼看世界"的主张.他是实干的济国恤民者.他领导的禁烟斗争,向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对鸦片烟毒的深恶痛绝和反抗外国侵 ...查看


  • 谈爱国主义
  • 谈爱国主义 育人最重要的是爱国,"八荣八耻"首先提出"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尽内忧外患,之所以有今日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且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 ...查看


  • 温家宝历年答记者问"引经据典" 诗词歌赋妙语生花
  • 温家宝历年答记者问"引经据典" 诗词歌赋妙语生花 新闻中心-中国网 news.china.com.cn 时间: 2012-03-14 责任编辑: 李识君 中国网3月14日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