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民歌学习的典范_浅谈刘禹锡的二首_竹枝词_及其表现手法

2003年第4期

(总第79期)黑龙江社会科学HeilongjiangSocialSciences NO14,2003General.No.79

向民歌学习的典范

———浅谈刘禹锡的二首《竹枝词》及其表现手法

赵云长

(哈尔滨学院中文系,)

  摘 要:,,,体现民歌风韵,成为

  关键词:;;民歌;诗词

  中图分类号:I207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937(2003)04-0064-03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德宗李适贞元九年(793)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他先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来随杜佑入朝,任监察御史。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唐顺宗李诵抱病继位,重用王叔文实行政治革新,刘禹锡与王叔文相友善,很快成为革新集团的核心人物,刘禹锡与王叔文、王 、柳宗元一起被称为“二王刘柳”,他们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弊政的措施,受到后世史学家的好评。在宦官藩镇势力联合进攻下,永贞革新失败,李诵被迫退位,唐宪宗李纯即位,宪宗立即贬斥王叔文为渝州司马,王 为开州司马,刘禹锡贬为连州刺史,柳宗元贬为台州刺史,宪宗元和十年(815),刘禹锡等被召还京城,刘禹锡因为写了《戏赠看花诸君子》讽刺执政者,又被放逐外任。唐穆宗李恒长庆元年(821)冬,为母亲居丧守孝之后的刘禹锡被任命为夔州刺史。

仕途上失意遭贬,使刘禹锡失去了施展自己政治抱负的机会,但在诗歌创作方面,刘禹锡却有了向民歌学习、吸取民歌营养的机会。夔州一带是《竹枝词》的故乡,刘禹锡来到夔州以后,被夔州的民风、民俗、民歌所吸引,他接近人民,向民歌学习,先学会唱竹枝词,然后又运用这种曲调进行写作,使自己的诗歌创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他先后创作了十一首《竹枝词》,成为向民歌学习、运用民间形式来抒情写意的著名诗人。

竹枝词,又名《竹枝》《、巴渝辞》,是一种地区性的民歌,歌唱时有短笛伴奏,击鼓为节拍,歌者载歌载舞。

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毛诗故训传》,中说“:合乐曰歌,徒歌曰谣。”即合于乐曲可唱的为歌,不合乐、独自吟诵的为谣。民歌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诗经》,中民歌的数量占了全书的一半左右,说明民歌在当时已受到广泛重视;汉代大量乐府民歌的出现,使民歌反映社会生活的内容更加广泛,形式更加多样;南北朝时期,民歌的形式更加稳定与成熟;这些都为唐代民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唐代民歌主要形式是七言四句体山歌,其创作的即兴性、强烈的抒情性、尖锐的讽刺性、浓厚的地方性都对刘禹锡产生了很大影响,使刘禹锡能按着民歌的特征和表现手法来完成《竹枝词》的写作。

收稿日期:2002-12-16

作者简介:赵云长(1942-),男,黑龙江五常人,哈尔滨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64・

谐音双关是古代民歌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特别在汉魏六朝民歌中运用极为普通。如《子夜四时歌・夏歌》“昼夜理机丝,知欲早成匹”“机丝”,是“饥思”或“急思”的谐音双关,指女主人公如饥似渴的相思,而“匹”谐匹配之匹,字面上是说女主人公想早日织成布匹,实际上是想早日同心上人匹配成双,再如《读曲歌》中“湖燥芙蓉萎,莲汝藕欲死”,以“莲”谐“怜”或“恋”,以“藕”谐“偶”等,刘禹锡学习了这种表现手法,写成了著名的表现青年男女恋情的《竹枝词》二首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是一首摹拟民间情歌来表达青年男女恋情的作品,情“郎”“杨柳青青江水平”,写所见,《送别诗》中“杨柳青青著地垂”),,漫步在江边,岸边杨柳成行,,,,水平如镜。这恬淡幽静的美景,正是谈,既点出了人物活动的背景,也交代了人物活动的时间。

“闻郎江上唱歌声”,写所闻,交代的是身边事,年华似水、美艳如花,沉浸在热恋中的姑娘,又适逢这撩拨人的明媚春光,内心里积淀的无数美好的期待和憧憬泛起了波澜,她越发渴望爱情的抚慰,企盼热烈诚挚的爱情早日降临,在遐思妙想中,忽然听到江上传来了情“郎”的唱歌声。处在热恋中的少女是极其敏感的,或许是由于“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缘故,当别人刚隐隐约约听到微风中江面上传来的歌声时,她已准确地判断出这就是她所心仪已久的情郎在唱歌。很明显,这位在江上唱歌的“白马王子”决不是官宦人家的公子王孙,而是一位船工或渔夫,他一边劳动,一边高唱,用“船工号子”“、船夫曲”之类的歌声讴歌创造性的劳动,抒发愉悦的情感,同时也用来解除身心的疲惫。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写所思,透露的是心中想。这两句采用历代民间情歌常用的谐音双关的手法,写姑娘听到歌声后复杂而微妙的心理活动。郎的歌声,搅动了姑娘心灵深处的情感波澜,使她春心荡漾,心潮起伏,她想到,自己对属意已久的情郎是深深眷恋的,可情郎对她的态度,却还没有明朗化,仿佛有点像春末夏初的天气“东边日出西边雨”,“东边日出”,,说明阳光明媚,春意盎然“,西边雨”说明时有阴霾,细雨霏霏。从自然天气角度说“,东边日出”为有晴“,西边雨”为无晴,而从思想感情角度说,正关合了“有情”和“无情”,由于“郎”还没有明确表态,两人的相处还处在隐蔽状态,所以姑娘对“郎”的态度还觉得有些捉摸不定,说是无情吧,从感觉上姑娘觉得小伙子还是深深地爱着她的,说是有情吧,小伙子又没有直言不讳地明确表过态,所以姑娘的心理极不平静“,有情”与“无情”的碰撞使她发出了这模棱两可的咏叹,作者通过谐音双关的手法表达了初恋少女的羞涩、眷恋、猜疑、迷惘、希冀、企盼的复杂心理。

这类用谐音双关来表情达意的民间情歌,历来为人民群众所喜爱,刘禹锡的这首《竹枝词》含蓄幽默,情调健康,音韵和谐,完全是民歌的风格。

借代对仗也是古代民歌经常使用的表现手法,对仗在古代民歌中几乎俯拾皆是,屡见不鲜,如汉魏六朝民歌《鸡鸣》中“鸡鸣高树巅,狗吠深宫中”《白头吟》,中的“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等。借代在古代民歌中使用的也很多,如《诗经・卫风・氓》中的“乘彼 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这个“复关”就是以氓所居之地来代指氓《西洲曲》,中“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中的“翠钿”是以部分代全体来代指女主人公,在《更始时长安中语》中“灶下养,,中郎将。

[1]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用“灶下养”“、烂羊胃”“、烂羊头”来指被授官的膳夫庖人。刘

禹锡学习这些民歌的表现手法,结合夔州山区人民的劳动生活情景,写了《竹枝词》九首其九: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这是一幅巴蜀人民的风土人情画,描写的是巴蜀山区人民辛勤耕耘的劳动生活图景,具有浓郁

・65・

的地方色彩。

“山上层层桃李花”,首句写远眺之景,写巴蜀山区人民的生活环境。巴蜀一带,山高岭密,峰峦迭嶂。每逢春风吹拂,漫山遍野,桃花竞放,花繁叶嫩,争芳斗艳,迷人眼目,醉人心魄。“山上”是“层层桃李花”盛开之处“,层层”二字层次感极强,一是写桃李花的繁盛,一层层,一簇簇,铺天盖地,目不暇接,也暗点出山峦绵亘起伏,一山更比一山高的态势;二是写出桃李花的层次,俗语说“:桃花开,李花败”,即在同样地势同样气温的条件下,李花谢了桃花才开,现在桃花李花同时盛开,正暗示出“山上”由于地势的高低不同,带来了气温的冷暖不同,所以才出现了桃李竞相开放的情景。

“云间烟火是人家”,次句写仰望之景,点出巴蜀山区的主人。“云间”照应““,烟火”,指炊烟。这样写,一方面形容山势高峻,直插云天,,炊烟袅袅,雾气弥漫。诗人有意地突出“,是创造满山“层层桃李花”春色的人,,。、热爱家园、热爱生活的讴歌。,,后句写局部景,有面有点,点面结合。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诗人用两个特写镜头具体描写巴蜀山民的劳动生活。勤劳勇敢的巴蜀人民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他们恪守龙的传人的优良传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男耕女织,戴着银手镯、金钗环的青年妇女下山到溪水中来背水,准备做饭,操持家务,而骠悍健壮的男青年则戴着竹笠、挎着长刀去烧荒垦地,准备耕种。“银钏”,妇女手上戴的银制的手镯“,金钗”,妇女头上插的金制的钗环,这里用来代替妇女们,使用的是借代手法。“负水”,指背水。长刀:长的柴刀。短笠:短的竹笠。笠,用竹篾等编制的遮阳挡雨的帽子。畲,焚烧田地里的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耕种。这里使用的也是借代手法,指挎着长刀戴着短笠的男人们。诗人捕捉了山乡人民去参加劳动时穿着打扮的典型特征,写出创造美好环境、创造美好生活的男女含辛茹苦、不辞劳作的生活场景,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这两句是动态描写,每一句写一个劳动场面,栩栩如生,给人以呼之欲出之感。从修辞角度看,这两句不仅使用了借代,而且还运用了对仗,不但上下两句对仗,句中的“银钏金钗”“,长刀短笠”在各自句中也是对仗。

短短几句诗,每句一景,犹如四幅风景画,合在一起,构成一幅山乡人民戮力春耕的图画,展示了巴渝山区的乡风乡韵,赞美了他们的劳动生活和劳动美。

艺术必须植根于人民,刘禹锡积极主动吸取民间艺术的营养,主动接受活泼醇郁的民间诗歌的

(黄侃《诗品哺育,饱吮了民间歌谣质朴丰厚的甘甜乳汁,创作出“文彩缤纷,而不离闾巷歌谣之质”:

)的竹枝词,用眼前景,口头语,心中想,写出弦外音,氓谣俚语,雅俗兼备,深受人民群众喜爱,脍疏》

炙人口,久诵不衰,真可谓是向民歌学习的典范。

参考文献:

[1] 马斗全,张志江,夏连保1中国古代民歌鉴赏大辞典[M]1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31771

Anexampleoflearningfromfolksong

———twocipoetriesbyLIUYu-xianditsmeansofexpression

ZHAOYun-chang

(DepartmentofChinese,HarbinCollege,Harbin150080,China)

Abstract:Derivingneurishmentfromfolksong,LiuYu-xiwrote《Zhuzhici》intheformoffolksong,whichisanexampleoflearningfromfolksong,depictingdailylife,andembodyingthecharmoffolksong.Keywords:homophonicpun;synecdochicantithesis;foiksong;cipoetry

〔责任编辑:王晓春〕

・66・

2003年第4期

(总第79期)黑龙江社会科学HeilongjiangSocialSciences NO14,2003General.No.79

向民歌学习的典范

———浅谈刘禹锡的二首《竹枝词》及其表现手法

赵云长

(哈尔滨学院中文系,)

  摘 要:,,,体现民歌风韵,成为

  关键词:;;民歌;诗词

  中图分类号:I207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937(2003)04-0064-03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德宗李适贞元九年(793)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他先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来随杜佑入朝,任监察御史。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唐顺宗李诵抱病继位,重用王叔文实行政治革新,刘禹锡与王叔文相友善,很快成为革新集团的核心人物,刘禹锡与王叔文、王 、柳宗元一起被称为“二王刘柳”,他们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弊政的措施,受到后世史学家的好评。在宦官藩镇势力联合进攻下,永贞革新失败,李诵被迫退位,唐宪宗李纯即位,宪宗立即贬斥王叔文为渝州司马,王 为开州司马,刘禹锡贬为连州刺史,柳宗元贬为台州刺史,宪宗元和十年(815),刘禹锡等被召还京城,刘禹锡因为写了《戏赠看花诸君子》讽刺执政者,又被放逐外任。唐穆宗李恒长庆元年(821)冬,为母亲居丧守孝之后的刘禹锡被任命为夔州刺史。

仕途上失意遭贬,使刘禹锡失去了施展自己政治抱负的机会,但在诗歌创作方面,刘禹锡却有了向民歌学习、吸取民歌营养的机会。夔州一带是《竹枝词》的故乡,刘禹锡来到夔州以后,被夔州的民风、民俗、民歌所吸引,他接近人民,向民歌学习,先学会唱竹枝词,然后又运用这种曲调进行写作,使自己的诗歌创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他先后创作了十一首《竹枝词》,成为向民歌学习、运用民间形式来抒情写意的著名诗人。

竹枝词,又名《竹枝》《、巴渝辞》,是一种地区性的民歌,歌唱时有短笛伴奏,击鼓为节拍,歌者载歌载舞。

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毛诗故训传》,中说“:合乐曰歌,徒歌曰谣。”即合于乐曲可唱的为歌,不合乐、独自吟诵的为谣。民歌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诗经》,中民歌的数量占了全书的一半左右,说明民歌在当时已受到广泛重视;汉代大量乐府民歌的出现,使民歌反映社会生活的内容更加广泛,形式更加多样;南北朝时期,民歌的形式更加稳定与成熟;这些都为唐代民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唐代民歌主要形式是七言四句体山歌,其创作的即兴性、强烈的抒情性、尖锐的讽刺性、浓厚的地方性都对刘禹锡产生了很大影响,使刘禹锡能按着民歌的特征和表现手法来完成《竹枝词》的写作。

收稿日期:2002-12-16

作者简介:赵云长(1942-),男,黑龙江五常人,哈尔滨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64・

谐音双关是古代民歌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特别在汉魏六朝民歌中运用极为普通。如《子夜四时歌・夏歌》“昼夜理机丝,知欲早成匹”“机丝”,是“饥思”或“急思”的谐音双关,指女主人公如饥似渴的相思,而“匹”谐匹配之匹,字面上是说女主人公想早日织成布匹,实际上是想早日同心上人匹配成双,再如《读曲歌》中“湖燥芙蓉萎,莲汝藕欲死”,以“莲”谐“怜”或“恋”,以“藕”谐“偶”等,刘禹锡学习了这种表现手法,写成了著名的表现青年男女恋情的《竹枝词》二首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是一首摹拟民间情歌来表达青年男女恋情的作品,情“郎”“杨柳青青江水平”,写所见,《送别诗》中“杨柳青青著地垂”),,漫步在江边,岸边杨柳成行,,,,水平如镜。这恬淡幽静的美景,正是谈,既点出了人物活动的背景,也交代了人物活动的时间。

“闻郎江上唱歌声”,写所闻,交代的是身边事,年华似水、美艳如花,沉浸在热恋中的姑娘,又适逢这撩拨人的明媚春光,内心里积淀的无数美好的期待和憧憬泛起了波澜,她越发渴望爱情的抚慰,企盼热烈诚挚的爱情早日降临,在遐思妙想中,忽然听到江上传来了情“郎”的唱歌声。处在热恋中的少女是极其敏感的,或许是由于“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缘故,当别人刚隐隐约约听到微风中江面上传来的歌声时,她已准确地判断出这就是她所心仪已久的情郎在唱歌。很明显,这位在江上唱歌的“白马王子”决不是官宦人家的公子王孙,而是一位船工或渔夫,他一边劳动,一边高唱,用“船工号子”“、船夫曲”之类的歌声讴歌创造性的劳动,抒发愉悦的情感,同时也用来解除身心的疲惫。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写所思,透露的是心中想。这两句采用历代民间情歌常用的谐音双关的手法,写姑娘听到歌声后复杂而微妙的心理活动。郎的歌声,搅动了姑娘心灵深处的情感波澜,使她春心荡漾,心潮起伏,她想到,自己对属意已久的情郎是深深眷恋的,可情郎对她的态度,却还没有明朗化,仿佛有点像春末夏初的天气“东边日出西边雨”,“东边日出”,,说明阳光明媚,春意盎然“,西边雨”说明时有阴霾,细雨霏霏。从自然天气角度说“,东边日出”为有晴“,西边雨”为无晴,而从思想感情角度说,正关合了“有情”和“无情”,由于“郎”还没有明确表态,两人的相处还处在隐蔽状态,所以姑娘对“郎”的态度还觉得有些捉摸不定,说是无情吧,从感觉上姑娘觉得小伙子还是深深地爱着她的,说是有情吧,小伙子又没有直言不讳地明确表过态,所以姑娘的心理极不平静“,有情”与“无情”的碰撞使她发出了这模棱两可的咏叹,作者通过谐音双关的手法表达了初恋少女的羞涩、眷恋、猜疑、迷惘、希冀、企盼的复杂心理。

这类用谐音双关来表情达意的民间情歌,历来为人民群众所喜爱,刘禹锡的这首《竹枝词》含蓄幽默,情调健康,音韵和谐,完全是民歌的风格。

借代对仗也是古代民歌经常使用的表现手法,对仗在古代民歌中几乎俯拾皆是,屡见不鲜,如汉魏六朝民歌《鸡鸣》中“鸡鸣高树巅,狗吠深宫中”《白头吟》,中的“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等。借代在古代民歌中使用的也很多,如《诗经・卫风・氓》中的“乘彼 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这个“复关”就是以氓所居之地来代指氓《西洲曲》,中“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中的“翠钿”是以部分代全体来代指女主人公,在《更始时长安中语》中“灶下养,,中郎将。

[1]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用“灶下养”“、烂羊胃”“、烂羊头”来指被授官的膳夫庖人。刘

禹锡学习这些民歌的表现手法,结合夔州山区人民的劳动生活情景,写了《竹枝词》九首其九: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这是一幅巴蜀人民的风土人情画,描写的是巴蜀山区人民辛勤耕耘的劳动生活图景,具有浓郁

・65・

的地方色彩。

“山上层层桃李花”,首句写远眺之景,写巴蜀山区人民的生活环境。巴蜀一带,山高岭密,峰峦迭嶂。每逢春风吹拂,漫山遍野,桃花竞放,花繁叶嫩,争芳斗艳,迷人眼目,醉人心魄。“山上”是“层层桃李花”盛开之处“,层层”二字层次感极强,一是写桃李花的繁盛,一层层,一簇簇,铺天盖地,目不暇接,也暗点出山峦绵亘起伏,一山更比一山高的态势;二是写出桃李花的层次,俗语说“:桃花开,李花败”,即在同样地势同样气温的条件下,李花谢了桃花才开,现在桃花李花同时盛开,正暗示出“山上”由于地势的高低不同,带来了气温的冷暖不同,所以才出现了桃李竞相开放的情景。

“云间烟火是人家”,次句写仰望之景,点出巴蜀山区的主人。“云间”照应““,烟火”,指炊烟。这样写,一方面形容山势高峻,直插云天,,炊烟袅袅,雾气弥漫。诗人有意地突出“,是创造满山“层层桃李花”春色的人,,。、热爱家园、热爱生活的讴歌。,,后句写局部景,有面有点,点面结合。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诗人用两个特写镜头具体描写巴蜀山民的劳动生活。勤劳勇敢的巴蜀人民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他们恪守龙的传人的优良传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男耕女织,戴着银手镯、金钗环的青年妇女下山到溪水中来背水,准备做饭,操持家务,而骠悍健壮的男青年则戴着竹笠、挎着长刀去烧荒垦地,准备耕种。“银钏”,妇女手上戴的银制的手镯“,金钗”,妇女头上插的金制的钗环,这里用来代替妇女们,使用的是借代手法。“负水”,指背水。长刀:长的柴刀。短笠:短的竹笠。笠,用竹篾等编制的遮阳挡雨的帽子。畲,焚烧田地里的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耕种。这里使用的也是借代手法,指挎着长刀戴着短笠的男人们。诗人捕捉了山乡人民去参加劳动时穿着打扮的典型特征,写出创造美好环境、创造美好生活的男女含辛茹苦、不辞劳作的生活场景,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这两句是动态描写,每一句写一个劳动场面,栩栩如生,给人以呼之欲出之感。从修辞角度看,这两句不仅使用了借代,而且还运用了对仗,不但上下两句对仗,句中的“银钏金钗”“,长刀短笠”在各自句中也是对仗。

短短几句诗,每句一景,犹如四幅风景画,合在一起,构成一幅山乡人民戮力春耕的图画,展示了巴渝山区的乡风乡韵,赞美了他们的劳动生活和劳动美。

艺术必须植根于人民,刘禹锡积极主动吸取民间艺术的营养,主动接受活泼醇郁的民间诗歌的

(黄侃《诗品哺育,饱吮了民间歌谣质朴丰厚的甘甜乳汁,创作出“文彩缤纷,而不离闾巷歌谣之质”:

)的竹枝词,用眼前景,口头语,心中想,写出弦外音,氓谣俚语,雅俗兼备,深受人民群众喜爱,脍疏》

炙人口,久诵不衰,真可谓是向民歌学习的典范。

参考文献:

[1] 马斗全,张志江,夏连保1中国古代民歌鉴赏大辞典[M]1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31771

Anexampleoflearningfromfolksong

———twocipoetriesbyLIUYu-xianditsmeansofexpression

ZHAOYun-chang

(DepartmentofChinese,HarbinCollege,Harbin150080,China)

Abstract:Derivingneurishmentfromfolksong,LiuYu-xiwrote《Zhuzhici》intheformoffolksong,whichisanexampleoflearningfromfolksong,depictingdailylife,andembodyingthecharmoffolksong.Keywords:homophonicpun;synecdochicantithesis;foiksong;cipoetry

〔责任编辑:王晓春〕

・66・


相关文章

  • 中国古代文学2班
  • 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 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 初唐四杰 一.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而并称初唐四杰. 二.初唐四杰能真正反映社会中.下层一般人士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 简述初唐四杰在创作上的共同特点. 初唐文学家王勃.杨 ...查看


  • 秋词刘禹锡是不是写景的古诗
  • 匿名网友分类: 诗歌被浏览160次昨天 检举 孤独尤里 乐帮达人采纳率:66%42级昨天 前言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 ...查看


  • 刘禹锡和柳宗元被贬后在诗歌创作上的不同特点
  •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仕途坎坷.最后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人称刘宾客. 即便多次遭贬流放,却毫不屈服,依然信心满怀,善于化低回哀婉之音为慷慨激越之韵,且风骨苍劲. 他的咏史诗在他的诗歌中占的分量不大,却是艺术上极精 ...查看


  • 浅谈楚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 浅谈楚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摘 要:楚辞的代表作家屈原,其作品爱国主义感情深厚而执着.屈原的爱国主义思想,两千年来一直给后世以巨大的激励和鼓舞,屈原也因此成为不朽的爱国典范.楚辞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积极顽强的斗争 ...查看


  •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2
  •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上古神话 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 <后羿射日>.<共工怒触 ...查看


  •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词例析
  •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词例析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双关"词例析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歌<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为何可理解成 ...查看


  • 刘禹锡[竹枝词]的内容特色
  • [摘要]刘禹锡从不为世人所耻的民歌中汲取营养,凭借其自身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勤奋的艺术实践,在文人诗和民歌中间杀出一条血路,创作出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竹枝词>.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 ...查看


  • 东边日出西边雨全诗及赏析
  • 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出自刘禹锡的<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全诗及赏析如下: 一.<竹枝词>全诗及注解 <竹枝词> 作者: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 ...查看


  • 180首必背作品诗人风格简介
  • 高考语文:180首必背作品诗人风格简介 发布:佚名 时间:2009-7-7 14:28:00 来源:京翰教育中心 录入:hong 人气:3304 [文字:大 小] 高考 语文:180首必背作品诗人风格简介 北海域整理 新大纲180首必背作品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