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管路流体阻力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研究管路系统中的流体流动和输送,其中重要的问题之一,是确定流体在流动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流体流动时的能量损耗(压头损失),主要由于管路系统中存在着各种阻力。管路中的各种阻力可分为沿程阻力(直管阻力)和局部阻力两大类。 本实验的目的,是以实验方法直接测定摩擦系数λ和局部阻力系数ζ。 二、实验原理
当不可压缩流体在圆形导管中流动时,在管路系统内任意二个截面之间列出机械能 衡算方程为
2
P1u1P2u2
gZ1gZ22hf Jkg1 1
22
或
2P1u1P2u2
Z1Z22Hf m液柱 2
g2gg2g
式中;Z—一流体的位压头,m液柱; P——流体的压强,Pa; U—一流体的平均流速,m·s
h;—一单位质量流体因流体阻力所造成的能量损失,J·kg
Hf—一单位重量流体因流体阻力所造成的能量损失,即所谓压头损失,m 液柱;
符号下标1和2分别表示上游和下游截面上的数值。 假若:(1)水作为试验物系,则水可视为不可压缩流体; (2)试验导管是按水平装置的,则Z1=Z2;
(3)试验导管的上下游截面上的横截面积相同,则u1=u2. 因此(1)和(2)两式分别可简化为
-1
-1
P1P2
Jkg-1 3
PP2
Hf1 m水柱 4
ghf
由此可见,因阻力造成的能量损失(压头损失),可由管路系统的两截面之间的压力差(压头差)来测定。
当流体在圆形直管内流动时,流体因摩擦阻力所造成的能量损失(压头损失),有如下一般关系式:
P1P2lu2hf Jkg1 5
d2
或
P1P2lu2
Hfm水柱 6
gd2g
式中;d—一圆形直管的管径,m; l—一圆形直管的长度,m; λ—一摩擦系数,【无因次】。
大量实验研究表明:摩擦系数又与流体的密度ρ和粘度μ,管径d、流速u和管壁粗糙
度ε有关。应用因次分析的方法,可以得出摩擦系数与雷诺数和管壁相对粗糙度ε/d存在 函数关系,即
7fRe,
d
通过实验测得λ和Re数据,可以在双对数坐标上标绘出实验曲线。当Re<2000时,摩擦系数λ与管壁粗糙度ε无关。当流体在直管中呈湍流时,λ不仅与雷诺数有关,而且与管壁相对粗糙度有关。
当流体流过管路系统时,因遇各种管件、阀门和测量仪表等而产生局部阻力,所造成
的能量损失(压头损失),有如下一般关系式:
2u'
Jkg1 hf2
或
u2
H m液柱
2g
'f
式中:u—一连接管件等的直管中流体的平均流速,m· s; ζ—一局部阻力系数【无因次】。
由于造成局部阻力的原因和条件极为复杂,各种局部阻力系数的具体数值,都需要通 过实验直接测定。 三、实验装置
本实验装置主要是由循环水系统(或高位稳压水槽)、试验管路系统和高位排气水槽
串联组合而成,每条测试管的测压口通过转换阀组与压差计连通。
压差由一倒置U形水柱压差计显示。孔板流量计的读数申另一倒置U形水柱压差
计显示。该装置的流程如图2-1所示。
-1
图2-1 管路流体阻力实验装置流程
1. 循环水泵;2.光滑试验管3.粗糙试验管4.扩大与缩小试验管;5.孔板流量计;6.阀
门;7.转换阀组;8.高位排气水槽.
试验管路系统是由五条玻璃直管平行排列,经U形弯管串联连接而成。每条直管上
分别配置光滑管、粗糙管、骤然扩大与缩小管、阀门和孔板流量计。每根试验管测试段长
度月两测压口距离均为 0.6m。流程图中标出符号 G和 D分别表示上游测压口(高压侧)
和下游测压口 低压侧)。测压口位置的配置,以保证上游测压口距U形弯管接口的距离,
以及下游测压口距造成局部阻力处的距离,均大于50倍管径。
作为试验用水,用循环水泵或直接用自来水由循环水槽送入试验管路系统,
由下而上
依次流经各种流体阻力试验管,最后流人高位排气水槽。由高位排气水槽溢流出来的水, 返回循环水槽。
水在试验管路中的流速,通过调节阀加以调节。流量由试验管路中的孔板流量计测
量,并由压差计显示该数。 四、实验方法
实验前准备工作须按如下步骤顺序进行操作:
(1)先将水灌满循环水槽,然后关闭试验导管入口的调节阀,再启动循环水泵。待泵运转正常后,先将试验导管中的旋塞阀全部打开,并关闭转换阀组中的全部旋塞,然后缓慢 开启试验导管的入口调节阀。当水流满整个试验导管,并在高位排气水槽中有溢流水排出 时,关闭调节阀,停泵。
(2)检查循环水槽中的水位,一般需要再补充些水,防止水面低于泵吸入口。
(3)逐一检查并排除试验导管和联接管线中可能存在的空气泡。排除空气泡的方法是,先将转换阀组中被检一组测压口旋塞打开,然后打开倒置U形水柱压差计顶部的放空阀,直至排尽空气泡再关闭放空阀。必要时可在流体流动状态下,按上述方法排除空气泡。
(4)调节倒置U形压差计的水柱高度。先将转换阀组上的旋塞全部关闭,然后打开压差计顶部放空阀,再缓慢开启转换阀组中的放空阀,这时压差计中液面徐徐下降。当压差计中的水柱高度居于标尺中间部位时,关闭转换阀组中的放空阀。为了便于观察,在临实验前,可由压差计项部的放空处,滴入几滴红墨水,将压差计水柱染红。
(5)在高位排气水槽中悬挂一支温度计,用以测量水的温度。 (6)实验前需对孔板流量计进行标定,作出流量标定曲线。 实验测定时,按如下步骤进行操作:
(1)先检查试验导管中旋塞是否置于全开位置,其余测压旋塞和试验系统入口调节阀是否全部关闭。检查毕启动循环水泵。
(2)待泵运转正常后,根据需要缓慢开启调节阀调节流量,流量大小由孔板流量计的压差计显示。
(3)待流量稳定后,将转换阀组中,与需要测定管路相连的一组旋塞置于全开位置,这时测压口与倒置U形水柱压差计接通,即可记录由压差计显示出压强降。 (4)当需改换测试部位时,只需将转换阀组由一组旋塞切换为另一组旋塞。例如,将G1和D1一组旋塞关闭,打开另一组G2和D2 旋塞。这时,压差计与G1
和D1测压口断开,而与G2和D2测压口接通,压差计显示读数即为第二支测试管的压强降。以此类推。
(5)改变流量,重复上述操作,测得各试验导管中不同流速下的压强降。 (6)当测定旋塞在同一流量不同开度的流体阻力时,由于旋塞开度变小,流量必然会随之下降,为了保持流量不变,需将入口调节阀作相应调节。
(7)每测定一组流量与压强降数据,同时记录水的温度。 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前务必将系统内存留的气泡排除干净,否则实验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2)若实验装置放置不用时,尤其是冬季,应将管路系统和水槽内水排放干净。
五、实验数据记录及整理 (1)实验基本参数
试验导管的内径 d= mm 试验导管的测试段长度l= mm
粗糙管的粗糙度ε= mm 粗糙管的相对粗糙度ε/d= 孔板流量计的孔径d (2)流量标定曲线 (3)实验数据
水流量的计算 (以序号1为例)
= mm旋塞的孔径dv= mm
VsC0
2gR
4
0.66130.7850.011229.810.6582.257104m3/s
Vs
d0
2
u
4
du0.0170.995997.2Re1.87104 4
9.0210
d2
2.257104
0.995m/s 0.7850.0172
计算和(以序号1为例)
(1)光滑管ppfgh997.29.810.064626.1Pa
lu20.6997.2(0.995)2pf17422.1
d20.0172
626.1
0.036
17422.1
(2)粗糙管ppfgh997.29.810.21956.5Pa
lu20.6997.2(0.995)2pf17422.1
d20.0172
1956.5
0.112
17422.1
(3)孔板流量计ppfgh997.29.810.5064950Pa
997.2(0.995)2pf493.6
22
u2
4950
10.03
493.6
(4)旋塞ppfgh997.29.810.2052005.4Pa
997.2(0.995)2pf493.6
22
u2
2005.4
4.06
493.6
(4)数据整理
(5)标绘Re-λ实验曲线
实验二 管路流体阻力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研究管路系统中的流体流动和输送,其中重要的问题之一,是确定流体在流动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流体流动时的能量损耗(压头损失),主要由于管路系统中存在着各种阻力。管路中的各种阻力可分为沿程阻力(直管阻力)和局部阻力两大类。 本实验的目的,是以实验方法直接测定摩擦系数λ和局部阻力系数ζ。 二、实验原理
当不可压缩流体在圆形导管中流动时,在管路系统内任意二个截面之间列出机械能 衡算方程为
2
P1u1P2u2
gZ1gZ22hf Jkg1 1
22
或
2P1u1P2u2
Z1Z22Hf m液柱 2
g2gg2g
式中;Z—一流体的位压头,m液柱; P——流体的压强,Pa; U—一流体的平均流速,m·s
h;—一单位质量流体因流体阻力所造成的能量损失,J·kg
Hf—一单位重量流体因流体阻力所造成的能量损失,即所谓压头损失,m 液柱;
符号下标1和2分别表示上游和下游截面上的数值。 假若:(1)水作为试验物系,则水可视为不可压缩流体; (2)试验导管是按水平装置的,则Z1=Z2;
(3)试验导管的上下游截面上的横截面积相同,则u1=u2. 因此(1)和(2)两式分别可简化为
-1
-1
P1P2
Jkg-1 3
PP2
Hf1 m水柱 4
ghf
由此可见,因阻力造成的能量损失(压头损失),可由管路系统的两截面之间的压力差(压头差)来测定。
当流体在圆形直管内流动时,流体因摩擦阻力所造成的能量损失(压头损失),有如下一般关系式:
P1P2lu2hf Jkg1 5
d2
或
P1P2lu2
Hfm水柱 6
gd2g
式中;d—一圆形直管的管径,m; l—一圆形直管的长度,m; λ—一摩擦系数,【无因次】。
大量实验研究表明:摩擦系数又与流体的密度ρ和粘度μ,管径d、流速u和管壁粗糙
度ε有关。应用因次分析的方法,可以得出摩擦系数与雷诺数和管壁相对粗糙度ε/d存在 函数关系,即
7fRe,
d
通过实验测得λ和Re数据,可以在双对数坐标上标绘出实验曲线。当Re<2000时,摩擦系数λ与管壁粗糙度ε无关。当流体在直管中呈湍流时,λ不仅与雷诺数有关,而且与管壁相对粗糙度有关。
当流体流过管路系统时,因遇各种管件、阀门和测量仪表等而产生局部阻力,所造成
的能量损失(压头损失),有如下一般关系式:
2u'
Jkg1 hf2
或
u2
H m液柱
2g
'f
式中:u—一连接管件等的直管中流体的平均流速,m· s; ζ—一局部阻力系数【无因次】。
由于造成局部阻力的原因和条件极为复杂,各种局部阻力系数的具体数值,都需要通 过实验直接测定。 三、实验装置
本实验装置主要是由循环水系统(或高位稳压水槽)、试验管路系统和高位排气水槽
串联组合而成,每条测试管的测压口通过转换阀组与压差计连通。
压差由一倒置U形水柱压差计显示。孔板流量计的读数申另一倒置U形水柱压差
计显示。该装置的流程如图2-1所示。
-1
图2-1 管路流体阻力实验装置流程
1. 循环水泵;2.光滑试验管3.粗糙试验管4.扩大与缩小试验管;5.孔板流量计;6.阀
门;7.转换阀组;8.高位排气水槽.
试验管路系统是由五条玻璃直管平行排列,经U形弯管串联连接而成。每条直管上
分别配置光滑管、粗糙管、骤然扩大与缩小管、阀门和孔板流量计。每根试验管测试段长
度月两测压口距离均为 0.6m。流程图中标出符号 G和 D分别表示上游测压口(高压侧)
和下游测压口 低压侧)。测压口位置的配置,以保证上游测压口距U形弯管接口的距离,
以及下游测压口距造成局部阻力处的距离,均大于50倍管径。
作为试验用水,用循环水泵或直接用自来水由循环水槽送入试验管路系统,
由下而上
依次流经各种流体阻力试验管,最后流人高位排气水槽。由高位排气水槽溢流出来的水, 返回循环水槽。
水在试验管路中的流速,通过调节阀加以调节。流量由试验管路中的孔板流量计测
量,并由压差计显示该数。 四、实验方法
实验前准备工作须按如下步骤顺序进行操作:
(1)先将水灌满循环水槽,然后关闭试验导管入口的调节阀,再启动循环水泵。待泵运转正常后,先将试验导管中的旋塞阀全部打开,并关闭转换阀组中的全部旋塞,然后缓慢 开启试验导管的入口调节阀。当水流满整个试验导管,并在高位排气水槽中有溢流水排出 时,关闭调节阀,停泵。
(2)检查循环水槽中的水位,一般需要再补充些水,防止水面低于泵吸入口。
(3)逐一检查并排除试验导管和联接管线中可能存在的空气泡。排除空气泡的方法是,先将转换阀组中被检一组测压口旋塞打开,然后打开倒置U形水柱压差计顶部的放空阀,直至排尽空气泡再关闭放空阀。必要时可在流体流动状态下,按上述方法排除空气泡。
(4)调节倒置U形压差计的水柱高度。先将转换阀组上的旋塞全部关闭,然后打开压差计顶部放空阀,再缓慢开启转换阀组中的放空阀,这时压差计中液面徐徐下降。当压差计中的水柱高度居于标尺中间部位时,关闭转换阀组中的放空阀。为了便于观察,在临实验前,可由压差计项部的放空处,滴入几滴红墨水,将压差计水柱染红。
(5)在高位排气水槽中悬挂一支温度计,用以测量水的温度。 (6)实验前需对孔板流量计进行标定,作出流量标定曲线。 实验测定时,按如下步骤进行操作:
(1)先检查试验导管中旋塞是否置于全开位置,其余测压旋塞和试验系统入口调节阀是否全部关闭。检查毕启动循环水泵。
(2)待泵运转正常后,根据需要缓慢开启调节阀调节流量,流量大小由孔板流量计的压差计显示。
(3)待流量稳定后,将转换阀组中,与需要测定管路相连的一组旋塞置于全开位置,这时测压口与倒置U形水柱压差计接通,即可记录由压差计显示出压强降。 (4)当需改换测试部位时,只需将转换阀组由一组旋塞切换为另一组旋塞。例如,将G1和D1一组旋塞关闭,打开另一组G2和D2 旋塞。这时,压差计与G1
和D1测压口断开,而与G2和D2测压口接通,压差计显示读数即为第二支测试管的压强降。以此类推。
(5)改变流量,重复上述操作,测得各试验导管中不同流速下的压强降。 (6)当测定旋塞在同一流量不同开度的流体阻力时,由于旋塞开度变小,流量必然会随之下降,为了保持流量不变,需将入口调节阀作相应调节。
(7)每测定一组流量与压强降数据,同时记录水的温度。 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前务必将系统内存留的气泡排除干净,否则实验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2)若实验装置放置不用时,尤其是冬季,应将管路系统和水槽内水排放干净。
五、实验数据记录及整理 (1)实验基本参数
试验导管的内径 d= mm 试验导管的测试段长度l= mm
粗糙管的粗糙度ε= mm 粗糙管的相对粗糙度ε/d= 孔板流量计的孔径d (2)流量标定曲线 (3)实验数据
水流量的计算 (以序号1为例)
= mm旋塞的孔径dv= mm
VsC0
2gR
4
0.66130.7850.011229.810.6582.257104m3/s
Vs
d0
2
u
4
du0.0170.995997.2Re1.87104 4
9.0210
d2
2.257104
0.995m/s 0.7850.0172
计算和(以序号1为例)
(1)光滑管ppfgh997.29.810.064626.1Pa
lu20.6997.2(0.995)2pf17422.1
d20.0172
626.1
0.036
17422.1
(2)粗糙管ppfgh997.29.810.21956.5Pa
lu20.6997.2(0.995)2pf17422.1
d20.0172
1956.5
0.112
17422.1
(3)孔板流量计ppfgh997.29.810.5064950Pa
997.2(0.995)2pf493.6
22
u2
4950
10.03
493.6
(4)旋塞ppfgh997.29.810.2052005.4Pa
997.2(0.995)2pf493.6
22
u2
2005.4
4.06
493.6
(4)数据整理
(5)标绘Re-λ实验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