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下心来游于艺
——王崧舟《鱼游到了纸上》课堂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游于艺
【“游”出感觉】
师:看黑板!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请大家一起读——
生:(齐读)鱼游到了纸上
师:读题目,不光要用嘴巴,更要用眼睛。口到,还要眼到。我们一起再读一遍—— 生:(齐读课题)
师:读得好!口到了,眼也到了。但是,心到了没有呢?请大家回忆一下,第一次读到课文题目,特别是第一次读到题目中的这个“游”字,
你最大的感觉是什么?一个词!
生1:奇怪。鱼是生活在水里的,怎么能游到纸上?
师:所以你的脑海里打上了一个大大的——
生1:问号。
师:奇怪,这是她的第一感觉。那么你们的感觉呢?
生2:我觉得很惊讶,鱼是怎样游到纸上去的呢?
师:你想探个究竟,是吗?因为你觉得很惊讶。还有不一样的感觉吗?
生3: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鱼为什么要游到纸上?
师:对啊,按照常理来说,鱼是不可能游到纸上去的。读到题目,能读出一种感觉,能读出一些问题,这就是心到了。带着这些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题目。口到,眼到,而且心到—— 生:(齐读)鱼游到了纸上
【“游”动全身】
师:其实,我也纳闷儿。一个普普通通的题目,一个简简单单的“游”字,怎么会让大家产生这样的感觉——奇怪,惊讶,不可思议。(稍顿)打开课文,让我们走进《鱼游到了纸上》这个故事。两个要求:第一,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第二,仔细找一找,课文中有哪些带“游”的句子,读完以后,把这些带“游”的句子统统划下来。
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仔细地找,认真地划,划出之后还可以标上1、2、3、4的序号。
生:(开始动笔划句子)
师:大多数同学都已经划好,带“游”的句子多不多?
生:(齐答)多!
师:谁来读读第一个“游”字句。
生1:(朗读)坐在池边的茶室里,泡上一壶茶,靠着栏杆看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真是赏心悦目。
师:没错,这是第一句。读得又对又好,一个精彩的开头。第二句,谁来读?
生2:(朗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好!读得字正腔圆。第三句在哪儿?
生3:(朗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师:一个女孩——
生3:(接读)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师:好的,请你连起来再读一读,注意朗读的语气和调子。
生3:(朗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师:还有“游”字句吗?
生4:(朗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已经是第四句了,第五句在哪儿呢?
生5:(朗读)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师:你读得真叫仔细!为什么?因为,这一句中的“游”和“鱼”是紧紧地纠缠在一起的。还有别的“游”字句吗?
生6:(朗读)我把那个女孩说的话写给他:“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
师:好的,已经是第六句了。还有吗?
生:有。
师:应该是最后一句了。来,咱们一起读!他笑了,笑得那么甜——
生:(齐读)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师:再来一遍!他笑了,笑得那么甜——
生:(齐读)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师:多少个带游的句子啊?
生:七个。
师:整整七个。从文章的开头一直游到了文章的——
生:结尾。
师:是的!请大家自由朗读这七个带“游”的句子,争取把它们读顺口、读流利,读出各自不同的味道来。
生:(自由读,教师巡视)
师:好,虽然都是带“游”的句子,但是,如果你仔细读、用心读,你是能够体会出它们各自不同的味道的。(指名6个同学起立,要求他们依次朗读前六个“游”字句,每人只读一句。第七句要求全班齐读)怎么读呢?我读旁白,你们接着我的旁白读出每个“游”字句的味道来。
师:好!现在开始。(朗读)西湖有很多地方可以观鱼。我喜欢花港,更喜欢“泉白如玉”的玉泉。玉泉的池水清澈见底——
生1:(接读)坐在池边的茶室里,泡上一壶茶,靠着栏杆看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真是赏心悦目。
师:味道出来了,就这么读。(朗读)茶室的后院还有十几缸金鱼呢,那儿也聚集着许多爱鱼的人。就在茶室的后院,我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生2:(接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朗读)一个星期天,我到玉泉比平时晚了一些。突然,我的耳边传来一声惊叫——
生3:(接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师:很遗憾,这一句的味道没出来。应该有一种什么味道?
生3:惊奇的味道。
师:没错,惊奇、惊讶、惊叹的味道!再读一次。(朗读)突然,我的耳边传来一声惊叫——
生3:(接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师:对!要的就是这个味道。(朗读)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
生4:(接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
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画得娴熟,你读得更是娴熟,一级棒!(朗读)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
生5:(接读)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师:(朗读)真没想到,这样一位画技高超的青年竟然是个聋哑人。他通过笔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生6:(接读)我把那个女孩说的话写给他:“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
师:(朗读)他笑了,笑得那么甜——
生:(齐读)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游”显张力】
师:他笑了,是吗?笑得那么甜,是吗?请问,他为什么笑了?
生1:因为他的画被别人赞叹。
师:第一个赞叹他的人是谁?她是怎么赞叹的呢?
生1:是作者来的时候,有一个小女孩惊奇地叫了起来:“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师:(课件呈现: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来,咱们一起来。那小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生:(齐读此句)
师:味道再浓一些!那小女孩惊讶地叫起来——
生:(齐读此句)
师:同学们想一想,假如你当时就在现场,你突然听到这么一声喊叫,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生1:我是觉得非常奇怪,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来了呢?鱼不是生活在水里吗? 师:所以,你一定想挤过去看个究竟,是吗?
生1:是的。
师:你的第一反应又是什么?
生2:我的第一反应是脑子里有千万个问号,鱼一离开水就会死的,它为什么还会在纸上游来游去?
师:这千万个问号会驱使着你想挤过去——
生2:看个究竟。
师:听到这一声惊叫,听到这一声惊叹,还有谁也想迫不及待地挤过去看个究竟? 生:(纷纷举手,表示都想看个究竟)
师:好的,哪位来做这个小女孩?(指名一学生起立)就请你来。我请她喊这一声,你们注意,作出你们的第一反应。准备好了吗?现在,你们就在茶室的后院,就在金鱼缸边,突然,传来这样一声惊叫——
生1:(朗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生:(其余学生没有作出任何反应)
师:反应啊!怎么一点反应都没有啊?(笑声)
生:(跃跃欲试的样子)
师:再来一遍。(手指着教室)这是在茶室的后院,这里有好几口金鱼缸,青年就在这儿画画。一开始你们都没注意,东张西望,走马观花。
突然,你们的耳边传来这样一声惊奇的喊叫——
生1:(朗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生:(其余学生纷纷围到读句子的同学身边,气氛热烈)(笑声)
师:停!都围着别动!(走到学生身边)请问,是什么把你吸引过来的?
生2:是小女孩的喊叫声。
师:是什么把你吸引过来的?
生3:是小女孩惊奇的叫声。
师:是什么把你吸引过来的?
生4:是小女孩对青年画画的惊叹。
师:请回到各自的座位上。(学生纷纷归座)同学们,你们刚才都说是小女孩的叫声把你吸引过来的,是吗?
生:(齐答)是!
师:真的如此吗?(稍顿)我们听,假如小女孩的喊声是这样:(课件呈现:哟,金鱼画到了他的纸上来啦!)哟,金鱼画到了他的纸上来啦!还是惊奇地喊,还是惊讶地叫,请问,你还会作出刚才那样的反应吗?
生:(齐答)不会。
师:为什么?
生1:因为这样喊没有那么惊奇。
师:你的看法呢?
生2:我想画就画呗,有什么大不了的,我自己也会画的。
师:就是!画到纸上有什么稀奇呢?
生3:金鱼每个人都会画的,我们何必挤过去看呢?每个人都会画。
师:说得是呀!所以,真正吸引你过去的,真正让你迫不及待想看个究竟的,只有一个字!那就是——
生:(齐答)“游”字!
师:对!“游”字。这个“游”字,是对青年画鱼的惊叹!读着这个“游”字,我们仿佛听到了这样的赞叹——
生1:画得太棒了!
生2:真是画得栩栩如生啊!
生3:他把金鱼画得跟活的一样!
生4:画得太像了,跟真的一样!
生5:他画画的水平简直是超一流的!
师:是的,这一声声的赞叹,都汇成了这样一句话——(课件呈现:“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生:(齐读此句)
师:这一声声的赞叹,都抵不过这样一句话——
生:(齐读此句)
【“游”于宁静】
师:(稍顿)同学们,能把鱼画得在纸上游动,你们说这位青年的画技高超不高超? 生:(齐答)高超!
师:厉害不厉害?
生:(齐答)厉害!
师:他是怎么画的呢?默读课文。
生:(默读,教师巡视)
师:请问,这位青年是怎么画鱼的呢?
生:(朗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课件呈现: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来,咱们一起读。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
生:(齐读此句)
师:看青年画鱼,什么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特别深?
生1: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画出的鱼仿佛在纸上游动。
生2: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他画得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
生3: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他画画一丝不苟。
师:有同学对一丝不苟的印象很深,有同学对所画的游鱼印象特别深,也有同学对青年画画的细致印象很深,是吗?
生:(齐答)是的!
师:(稍顿)但是,你们留意过这个细节吗?
(课件呈现:“那位青年在 静静 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静静”,“静静”地画画,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请问,什么叫“静静”地画画?
生1:就是没有声音,一丝不苟地画。
师:没有声音,安安静静地画,是吗?这是他的理解。
生2:就是对旁边的干扰不去注意它,他是静静的,没有什么抱怨的,在那边很认真地画画。
师:对周边的干扰没有丝毫反应,是吗?谁还有不一样的看法?
生3:静静地画画也就是一句话也不说,只顾低着头画画。
师:对“静静”地画画,你们都有着各自独到的理解,这很好!但是,对于这样一个无声无息却又意味深长的字眼,光有理解那是远远不够的!你得去感受它,去看见它,你得把它还原成一幅幅真切的、生动的画面!请大家闭上眼睛。随着老师的描述,请你仔细地看一看青年静静地画画。生:(闭上眼睛,倾听老师的描述)
师:(朗读)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睁开眼睛。看到青年静静画鱼的场景了吗?看到他画的金鱼的各种动态了吗?你看到了金鱼的哪些动态?
生1:我看见金鱼往前慢慢游着,突然一个急刹车,又往回游了过去。
师:转身,是吗?好,这是一个动态,请你站着。谁还看到了不一样的动态? 生2:我看到鱼在水里吐着一个一个的水泡,水泡还一直往上冒。
师:吐泡泡,一个可爱的动态,请你也站着。你们还看到了金鱼的哪些动态? 生3:我看到金鱼在水里游来游去,还不停地甩着尾巴。
师:甩尾巴,这是金鱼非常典型的动态,是吧?好,请你站着。我知道,还有各种不同的动态,是吗?那么,这些金鱼的动态,那位青年又是怎么画的呢?
(指着生1)你来给大家读一读青年画金鱼转身的动态。怎么读呢?就读这段话,读到
“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这个地方,你就把“转身”这个词语插到“金鱼”的后面,读成“很快地画出金鱼转身的动态”,其它统统不变。这样会读吗?
生1:会。
师:好,大家注意看。现在,青年开始画金鱼转身的动态了——
生1:(朗读)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转身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看到了吗?
生:(齐答)看到了。
师:(指着生1)我想问你一下,当那位青年在画金鱼转身的时候,他还需不需要再走到金鱼缸边去看看金鱼是怎么转身的?
生1:不需要。
师:为什么?
生1:因为他以前每天都在观察那个金鱼的动态,金鱼的所有动作都印在了他的脑袋中了。
师:金鱼印在了他的脑海里,印在了他的心里,是吗?好,我们继续看青年静静地画画。该画金鱼吐泡泡了,是吧?大家注意看!
生2:(朗读)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吐泡泡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指着生2)请问,那位青年在画金鱼吐泡泡的时候,还需不需要再走到金鱼缸边去看看金鱼是怎么吐泡泡的?
生2:不需要。
师:为什么?
生2:因为以前他每个星期天都会在金鱼缸边观察鱼的动态,所以都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师:什么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生2:金鱼的各种动态。
师:谁能给“印”字换一个字?金鱼印在心里,还可以说——
生3:金鱼装在心里。
生4:金鱼记在心里。
生5:金鱼刻在心里。
生6:金鱼烙在心里。
生7:金鱼游在心里。
师:说得太棒了!好,我们继续看,该是青年静静地画金鱼甩尾巴的动态了。
生3:(朗读)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甩尾巴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指着生3)还是那个问题,当青年在画金鱼甩尾巴的时候,还需不需要走到金鱼缸边去看看金鱼是怎么甩尾巴的?
生3:不需要。因为他每个星期天都来看,他看到了金鱼各式各样的动态,包括甩尾巴,那种甩尾巴的样子已经深深地刻在他的心里。
师:一句话,当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着金鱼的时候,他心里装着的只有谁? 生1:金鱼。
师:他心里刻着的只有谁?
生2:金鱼。
师:他心里印着的只有谁?
生3:金鱼。
师:他心里记着的只有谁?
生4:金鱼。
师:他心里游着的只有谁?
生5:金鱼。
师:是的,金鱼!工笔细描也罢,挥笔速写也罢,有人围观也罢,有人惊叹也罢,他的心里只有谁?
生:(齐答)金鱼。
师:这才叫“静”啊!(板书:静)一心不乱的“静”!胸有成竹的“静”!来,让我们一起,(《渔舟唱晚》的音乐响起)再去看一看那位青年一心不乱地画画。预备,起——
生:(齐读)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是的,他时而工笔细描,时而挥笔速写,就这么静静地画着,静静地画着。因为,金鱼的每个部位都已经印在了他的心里,金鱼的各种动态都已经游在了他的心里。让我们再来静静地看一看——
生:(齐读)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游”向境界】
师:同学们,这静静地画画,(指着黑板上的课题)画出的是这样的功夫—— 生:(齐读)鱼游到了纸上
师:这静静地画画,画出的是这样的境界——
生:(齐读)鱼游到了纸上
师:这静静地画画,画出的是这样一声惊奇的赞叹——
生:(齐读)鱼游到了纸上
师:下课!(热烈的掌声)
第二课时:守于静
【激疑归“静”】
师: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想,有一个特写镜头你们一定印象特别深,一定不会忘记。这是一个怎样的特写镜头呢?请看——
(课件呈现: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 >地画下来,像姑娘< >那样细致;有时又< >
,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没想到,这位画技高超的青年,竟然是个< >人。)
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个无声无息但却意味深长的特写镜头。
生:(自由朗读)
师:谁能把这个无声无息但却意味深长的特写镜头读完整、读清晰?请你来读一读。 生:(朗读)“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没想到,这位画技高超的青年,竟然是个聋哑人。”
师:读得好!请大家拿出笔记本,按照这段话的顺序,把括号中的四个词语默写下来。看谁写得又对又快!
生:(默写,教师巡视)
师:请看大屏幕——
(课件呈现: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没想到,这位画技高超的青年,竟然是个<聋哑>人。) 对照大屏幕,自己检查校对,写错的请马上改正。
生:(检查修改)
师:全对的请举手。好,放下,把本子合上。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特写镜头,把镜头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一丝不苟地刻到自己的心里去。
生:(齐读此句)
师:面对这个特写镜头,难道就没有什么问题在你的脑海里盘旋吗?请问,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生1:聋哑人画画为什么画得那么好?
师:好,还有别的问题吗?
生2:既然他是聋哑人,那么别人就很难跟他交流,也就是说他是靠自学才能画好,为什么他的画技还这么高超?
师:聋哑人学画肯定比常人要难得多,这的确是个问题。
生3:我想知道,这个聋哑青年技术那么高超,那他画画到底学了几年呢? 师:说得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呐!还有问题吗?
生4:他画鱼的过程中碰到过哪些困难,不知他是怎样克服的?
生5:他为什么那么爱画金鱼呢?他是怎么记住金鱼的每个部位的?
师:五个同学提了六个问题,这些问题让我们对这个特写镜头的思考变得更加细致、也更加深刻了,是吧?(稍顿)其实,你们问了这么多,真正想问的只有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如此高超的画技,那位聋哑青年是怎么练成的?是吗?
生:(齐答)是!
【比照悟“静”】
师:好!现在请你带着这个问题静静地读书,静静地思考:课文的哪些字里行间,向你透露着聋哑青年练功的秘诀。找到一处标上①,找到两处标上②,找到三处标上③„„ 生:(默读课文,标号,教师巡视)
师:多数同学找到了两处,也有一部分同学发现了三处、四处甚至五处。提个建议,同桌之间不妨交流交流各自的发现。
生:(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师:如此高超的画技,那位聋哑青年是怎么练成的呢?谁来读读自己的发现?
生1:(朗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原来聋哑青年练功的秘诀就藏在这句话里。
(课件呈现: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还有谁也发现了这条练功秘诀?
生:(纷纷举手)
师:我们一起来琢磨琢磨这条无声无息但却意味深长的练功秘诀。预备,读—— 生:(齐读此句)
师:我相信,当你们读着这句话的时候,一定会特别留意其中的一个词,而这个词在上一节课刚刚出现的时候,曾经被我们轻轻地掠过了。这个词就是——
生:(齐读)静静
师:又是一个“静静”!“静静”地看着,“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请问,什么叫“静静”地看?
生1:就是心中只有眼前的那样事物,心里也只装着那样事物,把自己什么事情全部都忘掉了,只剩下那个事物。
师:说得好!送你四个字:学以致用。谁还有不同的理解?
生2:静静地看,就是说他完全不受外界的干扰,完全到了忘我的境界。
师:好一个“忘我的境界”!能从“静静”二字读出“忘我的境界”,本身就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谁还有话想说?
生3:我觉得“静静地看”就是专心致志地看,他眼里看到的只有金鱼,别的他都不会去看。
师:“静静”就是“专心致志”,好眼力!好悟性!但是,同学们,你们感受过“静静地看”吗?(稍顿)我想了解一下,你们去公园看过金鱼的吗?
生:(纷纷举手)
师:好的,请大家回忆一下,你去公园看金鱼,跟眼前这位青年看金鱼,有什么不一样?比比看,有什么不一样?
生1:我在公园里看金鱼,都是自己看够了就不看了。
师:你是漫无目的地看,而那位青年怎么看?读给大家听。
生1:(朗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你跟青年看鱼又有什么不一样?
生2:我看金鱼都是走马观花,看腻了就不看了。
师:你是走马观花地看,而那位青年怎么看?
生2:(朗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你是怎么看鱼的?
生3:我有时候会看看跳跳,有时候会说那些鱼怎么怎么样,在做些什么。 师:你是三心二意地看,而那位青年怎么看?
生3:(朗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有人看鱼漫无目的,有人看鱼走马观花,有人看鱼三心二意,而那位聋哑青年却是这样看鱼的——
生:(齐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请问,这样地看,就是怎样地看?
生1:一丝不苟地看。
生2:聚精会神地看。
生3:仔细地看。
生4:全神贯注地看。
生5:专心致志地看。
【呈像入“静”】
师:(板书:全神贯注)这样呆呆地看,静静地看,一丝不苟地看,全神贯注地看,他到底看了多长的时间?(稍顿)默读课文,寻找新的练功秘诀。
生:(默读课文)
师:就这么静静地看,聋哑青年到底看了多长时间呢?我这里有三个答案请你选择,考考你的眼力和悟性。第一,整整一天;第二,每个星期天;第三,一年多里的每个星期天。你选几?依据在哪里?
生:我选三,依据是,(朗读)“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师: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每个星期天都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每个星期天都这么静静地看着看着。你信吗?
生1:信!
师:请站着,你信吗?
生2:信!
师:请站着,你信吗?
生3:信!
师:还有你,你信吗?
生4:信!
师:你们都信吗?
生:(齐答)信!
师:俗话说得好,眼见为实,耳听为虚。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玉泉茶室的后院看一看。 一个春光明媚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室的后院,你发现——
生1:(朗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看到了,他的确在玉泉看金鱼。春天过去夏天到了,一个烈日炎炎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室的后院,你又发现——
生2:(朗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看到了,他还在玉泉看金鱼。夏天过去秋天到了,一个秋高气爽的星期天,你又来到玉泉,又来到茶室的后院,你还发现——
生3:(朗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他还在。秋天过去冬天到了,一个寒风凛冽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室的后院,你惊奇地发现——
生4:(朗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是的,他没有缺席,他一直在玉泉看金鱼。从春天到夏天,从夏天到秋天,从秋天到冬天,就这样呆呆地看着,就这样静静地看着,他
放弃过吗?
生:(齐答)没有。
师:他中断过吗?
生:(齐答)没有。
师:他动摇过吗?
生:(齐答)没有。
师:请问,这叫怎样地看?
生1:这叫废寝忘食地看。
生2:这叫持之以恒地看。
生3:这叫坚持不懈地看。
【索隐参“静”】
师:(板书:持之以恒)同学们,这样呆呆地看,这样静静地看,这样从来不说一句话地看,这样长时间地看,他烦不烦?他累不累?默读课文,找找依据。
生:(默读课文)
师:请问,他这样静静地、长时间地看鱼,烦还是不烦?累还是不累?
生1:我觉得他不烦。因为前面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师:忘我了,还有烦吗?还有累吗?好,这是依据一。那么依据二呢?
生2:这里说“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他就不会再感觉到烦了。 师:说得是,这是依据二。还有别的依据吗?
生3:(朗读)“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师:忘了吃饭,忘了回家。这不正是“忘我境界”的生动写照吗?这是依据三。 生4:我觉得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他根本就不烦。(朗读)他笑了,笑得那么甜。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师:是的,都笑得那么甜了,还有什么烦恼什么劳累呢?这是依据四。
生5:(朗读)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了时间,也忘了自己。
师:依据五。太好了!大家看,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特写镜头啊!
(课件呈现: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忘了时间,也忘了自己。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朗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常常忘了——
生:(齐读)吃饭
师:忘了——
生:(齐读)回家
师:忘了——
生:(齐读)时间
师:也忘了——
生:(齐读)自己
师:他爱鱼到了——
生:(齐读)忘我的境界。
师:(板书:忘我境界)来!让我们也像这位聋哑青年那样,静静地走进这个没有烦恼、没有劳累、没有时间、没有自己的忘我境界。
生:(配乐齐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忘了时间,也忘了自己。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明道养“静”】
师:(指着黑板上的课题)有了这样的境界,才有这样的功夫——
生:(齐读)鱼游到了纸上
师:有了这样的境界,才有这样的惊叹——
生:(齐读)鱼游到了纸上
师:请问,游到纸上的只是鱼吗?还有——
生1:还有青年的静静。
生2:还有人们的赞叹。
生3:还有青年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心。
生4:还有青年的专心致志。
生5:青年持之以恒的精神也游上去了。
生6:青年的全神贯注游上去了。
生7:游上去的还有青年的快乐。
生8:还有青年的心血和汗水。
师:是的,这一切的一切概括成一个字,那就是青年的——心。(板书:心)
同学们,青年画鱼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静下心来,(板书:静下心来)才能练成这样的功夫——
(课件呈现: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生:(齐读这段文字)
师:只有静下心来,才能享受这样的境界——
(课件呈现: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忘了时间,也忘了自己。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生:(齐读这段文字)
师:因为,只有静下心来,才能——
生:(齐读)全神贯注
师:只有静下心来,才能——
生:(齐读)持之以恒
师:只有静下心来,才能进入“鱼在心上、心在鱼上”的——
生:(齐读)忘我境界
师:(多次提醒下课,学生才恍然大悟)(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板书】
鱼 游 到 了 纸 上
全神贯注
静下心来 持之以恒
忘我境界
静下心来游于艺
——王崧舟《鱼游到了纸上》课堂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游于艺
【“游”出感觉】
师:看黑板!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请大家一起读——
生:(齐读)鱼游到了纸上
师:读题目,不光要用嘴巴,更要用眼睛。口到,还要眼到。我们一起再读一遍—— 生:(齐读课题)
师:读得好!口到了,眼也到了。但是,心到了没有呢?请大家回忆一下,第一次读到课文题目,特别是第一次读到题目中的这个“游”字,
你最大的感觉是什么?一个词!
生1:奇怪。鱼是生活在水里的,怎么能游到纸上?
师:所以你的脑海里打上了一个大大的——
生1:问号。
师:奇怪,这是她的第一感觉。那么你们的感觉呢?
生2:我觉得很惊讶,鱼是怎样游到纸上去的呢?
师:你想探个究竟,是吗?因为你觉得很惊讶。还有不一样的感觉吗?
生3: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鱼为什么要游到纸上?
师:对啊,按照常理来说,鱼是不可能游到纸上去的。读到题目,能读出一种感觉,能读出一些问题,这就是心到了。带着这些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题目。口到,眼到,而且心到—— 生:(齐读)鱼游到了纸上
【“游”动全身】
师:其实,我也纳闷儿。一个普普通通的题目,一个简简单单的“游”字,怎么会让大家产生这样的感觉——奇怪,惊讶,不可思议。(稍顿)打开课文,让我们走进《鱼游到了纸上》这个故事。两个要求:第一,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第二,仔细找一找,课文中有哪些带“游”的句子,读完以后,把这些带“游”的句子统统划下来。
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仔细地找,认真地划,划出之后还可以标上1、2、3、4的序号。
生:(开始动笔划句子)
师:大多数同学都已经划好,带“游”的句子多不多?
生:(齐答)多!
师:谁来读读第一个“游”字句。
生1:(朗读)坐在池边的茶室里,泡上一壶茶,靠着栏杆看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真是赏心悦目。
师:没错,这是第一句。读得又对又好,一个精彩的开头。第二句,谁来读?
生2:(朗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好!读得字正腔圆。第三句在哪儿?
生3:(朗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师:一个女孩——
生3:(接读)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师:好的,请你连起来再读一读,注意朗读的语气和调子。
生3:(朗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师:还有“游”字句吗?
生4:(朗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已经是第四句了,第五句在哪儿呢?
生5:(朗读)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师:你读得真叫仔细!为什么?因为,这一句中的“游”和“鱼”是紧紧地纠缠在一起的。还有别的“游”字句吗?
生6:(朗读)我把那个女孩说的话写给他:“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
师:好的,已经是第六句了。还有吗?
生:有。
师:应该是最后一句了。来,咱们一起读!他笑了,笑得那么甜——
生:(齐读)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师:再来一遍!他笑了,笑得那么甜——
生:(齐读)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师:多少个带游的句子啊?
生:七个。
师:整整七个。从文章的开头一直游到了文章的——
生:结尾。
师:是的!请大家自由朗读这七个带“游”的句子,争取把它们读顺口、读流利,读出各自不同的味道来。
生:(自由读,教师巡视)
师:好,虽然都是带“游”的句子,但是,如果你仔细读、用心读,你是能够体会出它们各自不同的味道的。(指名6个同学起立,要求他们依次朗读前六个“游”字句,每人只读一句。第七句要求全班齐读)怎么读呢?我读旁白,你们接着我的旁白读出每个“游”字句的味道来。
师:好!现在开始。(朗读)西湖有很多地方可以观鱼。我喜欢花港,更喜欢“泉白如玉”的玉泉。玉泉的池水清澈见底——
生1:(接读)坐在池边的茶室里,泡上一壶茶,靠着栏杆看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真是赏心悦目。
师:味道出来了,就这么读。(朗读)茶室的后院还有十几缸金鱼呢,那儿也聚集着许多爱鱼的人。就在茶室的后院,我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生2:(接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朗读)一个星期天,我到玉泉比平时晚了一些。突然,我的耳边传来一声惊叫——
生3:(接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师:很遗憾,这一句的味道没出来。应该有一种什么味道?
生3:惊奇的味道。
师:没错,惊奇、惊讶、惊叹的味道!再读一次。(朗读)突然,我的耳边传来一声惊叫——
生3:(接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师:对!要的就是这个味道。(朗读)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
生4:(接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
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画得娴熟,你读得更是娴熟,一级棒!(朗读)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
生5:(接读)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师:(朗读)真没想到,这样一位画技高超的青年竟然是个聋哑人。他通过笔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生6:(接读)我把那个女孩说的话写给他:“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
师:(朗读)他笑了,笑得那么甜——
生:(齐读)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游”显张力】
师:他笑了,是吗?笑得那么甜,是吗?请问,他为什么笑了?
生1:因为他的画被别人赞叹。
师:第一个赞叹他的人是谁?她是怎么赞叹的呢?
生1:是作者来的时候,有一个小女孩惊奇地叫了起来:“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师:(课件呈现: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来,咱们一起来。那小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生:(齐读此句)
师:味道再浓一些!那小女孩惊讶地叫起来——
生:(齐读此句)
师:同学们想一想,假如你当时就在现场,你突然听到这么一声喊叫,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生1:我是觉得非常奇怪,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来了呢?鱼不是生活在水里吗? 师:所以,你一定想挤过去看个究竟,是吗?
生1:是的。
师:你的第一反应又是什么?
生2:我的第一反应是脑子里有千万个问号,鱼一离开水就会死的,它为什么还会在纸上游来游去?
师:这千万个问号会驱使着你想挤过去——
生2:看个究竟。
师:听到这一声惊叫,听到这一声惊叹,还有谁也想迫不及待地挤过去看个究竟? 生:(纷纷举手,表示都想看个究竟)
师:好的,哪位来做这个小女孩?(指名一学生起立)就请你来。我请她喊这一声,你们注意,作出你们的第一反应。准备好了吗?现在,你们就在茶室的后院,就在金鱼缸边,突然,传来这样一声惊叫——
生1:(朗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生:(其余学生没有作出任何反应)
师:反应啊!怎么一点反应都没有啊?(笑声)
生:(跃跃欲试的样子)
师:再来一遍。(手指着教室)这是在茶室的后院,这里有好几口金鱼缸,青年就在这儿画画。一开始你们都没注意,东张西望,走马观花。
突然,你们的耳边传来这样一声惊奇的喊叫——
生1:(朗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生:(其余学生纷纷围到读句子的同学身边,气氛热烈)(笑声)
师:停!都围着别动!(走到学生身边)请问,是什么把你吸引过来的?
生2:是小女孩的喊叫声。
师:是什么把你吸引过来的?
生3:是小女孩惊奇的叫声。
师:是什么把你吸引过来的?
生4:是小女孩对青年画画的惊叹。
师:请回到各自的座位上。(学生纷纷归座)同学们,你们刚才都说是小女孩的叫声把你吸引过来的,是吗?
生:(齐答)是!
师:真的如此吗?(稍顿)我们听,假如小女孩的喊声是这样:(课件呈现:哟,金鱼画到了他的纸上来啦!)哟,金鱼画到了他的纸上来啦!还是惊奇地喊,还是惊讶地叫,请问,你还会作出刚才那样的反应吗?
生:(齐答)不会。
师:为什么?
生1:因为这样喊没有那么惊奇。
师:你的看法呢?
生2:我想画就画呗,有什么大不了的,我自己也会画的。
师:就是!画到纸上有什么稀奇呢?
生3:金鱼每个人都会画的,我们何必挤过去看呢?每个人都会画。
师:说得是呀!所以,真正吸引你过去的,真正让你迫不及待想看个究竟的,只有一个字!那就是——
生:(齐答)“游”字!
师:对!“游”字。这个“游”字,是对青年画鱼的惊叹!读着这个“游”字,我们仿佛听到了这样的赞叹——
生1:画得太棒了!
生2:真是画得栩栩如生啊!
生3:他把金鱼画得跟活的一样!
生4:画得太像了,跟真的一样!
生5:他画画的水平简直是超一流的!
师:是的,这一声声的赞叹,都汇成了这样一句话——(课件呈现:“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生:(齐读此句)
师:这一声声的赞叹,都抵不过这样一句话——
生:(齐读此句)
【“游”于宁静】
师:(稍顿)同学们,能把鱼画得在纸上游动,你们说这位青年的画技高超不高超? 生:(齐答)高超!
师:厉害不厉害?
生:(齐答)厉害!
师:他是怎么画的呢?默读课文。
生:(默读,教师巡视)
师:请问,这位青年是怎么画鱼的呢?
生:(朗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课件呈现: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来,咱们一起读。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
生:(齐读此句)
师:看青年画鱼,什么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特别深?
生1: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画出的鱼仿佛在纸上游动。
生2: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他画得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
生3: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他画画一丝不苟。
师:有同学对一丝不苟的印象很深,有同学对所画的游鱼印象特别深,也有同学对青年画画的细致印象很深,是吗?
生:(齐答)是的!
师:(稍顿)但是,你们留意过这个细节吗?
(课件呈现:“那位青年在 静静 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静静”,“静静”地画画,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请问,什么叫“静静”地画画?
生1:就是没有声音,一丝不苟地画。
师:没有声音,安安静静地画,是吗?这是他的理解。
生2:就是对旁边的干扰不去注意它,他是静静的,没有什么抱怨的,在那边很认真地画画。
师:对周边的干扰没有丝毫反应,是吗?谁还有不一样的看法?
生3:静静地画画也就是一句话也不说,只顾低着头画画。
师:对“静静”地画画,你们都有着各自独到的理解,这很好!但是,对于这样一个无声无息却又意味深长的字眼,光有理解那是远远不够的!你得去感受它,去看见它,你得把它还原成一幅幅真切的、生动的画面!请大家闭上眼睛。随着老师的描述,请你仔细地看一看青年静静地画画。生:(闭上眼睛,倾听老师的描述)
师:(朗读)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睁开眼睛。看到青年静静画鱼的场景了吗?看到他画的金鱼的各种动态了吗?你看到了金鱼的哪些动态?
生1:我看见金鱼往前慢慢游着,突然一个急刹车,又往回游了过去。
师:转身,是吗?好,这是一个动态,请你站着。谁还看到了不一样的动态? 生2:我看到鱼在水里吐着一个一个的水泡,水泡还一直往上冒。
师:吐泡泡,一个可爱的动态,请你也站着。你们还看到了金鱼的哪些动态? 生3:我看到金鱼在水里游来游去,还不停地甩着尾巴。
师:甩尾巴,这是金鱼非常典型的动态,是吧?好,请你站着。我知道,还有各种不同的动态,是吗?那么,这些金鱼的动态,那位青年又是怎么画的呢?
(指着生1)你来给大家读一读青年画金鱼转身的动态。怎么读呢?就读这段话,读到
“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这个地方,你就把“转身”这个词语插到“金鱼”的后面,读成“很快地画出金鱼转身的动态”,其它统统不变。这样会读吗?
生1:会。
师:好,大家注意看。现在,青年开始画金鱼转身的动态了——
生1:(朗读)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转身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看到了吗?
生:(齐答)看到了。
师:(指着生1)我想问你一下,当那位青年在画金鱼转身的时候,他还需不需要再走到金鱼缸边去看看金鱼是怎么转身的?
生1:不需要。
师:为什么?
生1:因为他以前每天都在观察那个金鱼的动态,金鱼的所有动作都印在了他的脑袋中了。
师:金鱼印在了他的脑海里,印在了他的心里,是吗?好,我们继续看青年静静地画画。该画金鱼吐泡泡了,是吧?大家注意看!
生2:(朗读)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吐泡泡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指着生2)请问,那位青年在画金鱼吐泡泡的时候,还需不需要再走到金鱼缸边去看看金鱼是怎么吐泡泡的?
生2:不需要。
师:为什么?
生2:因为以前他每个星期天都会在金鱼缸边观察鱼的动态,所以都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师:什么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生2:金鱼的各种动态。
师:谁能给“印”字换一个字?金鱼印在心里,还可以说——
生3:金鱼装在心里。
生4:金鱼记在心里。
生5:金鱼刻在心里。
生6:金鱼烙在心里。
生7:金鱼游在心里。
师:说得太棒了!好,我们继续看,该是青年静静地画金鱼甩尾巴的动态了。
生3:(朗读)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甩尾巴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指着生3)还是那个问题,当青年在画金鱼甩尾巴的时候,还需不需要走到金鱼缸边去看看金鱼是怎么甩尾巴的?
生3:不需要。因为他每个星期天都来看,他看到了金鱼各式各样的动态,包括甩尾巴,那种甩尾巴的样子已经深深地刻在他的心里。
师:一句话,当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着金鱼的时候,他心里装着的只有谁? 生1:金鱼。
师:他心里刻着的只有谁?
生2:金鱼。
师:他心里印着的只有谁?
生3:金鱼。
师:他心里记着的只有谁?
生4:金鱼。
师:他心里游着的只有谁?
生5:金鱼。
师:是的,金鱼!工笔细描也罢,挥笔速写也罢,有人围观也罢,有人惊叹也罢,他的心里只有谁?
生:(齐答)金鱼。
师:这才叫“静”啊!(板书:静)一心不乱的“静”!胸有成竹的“静”!来,让我们一起,(《渔舟唱晚》的音乐响起)再去看一看那位青年一心不乱地画画。预备,起——
生:(齐读)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是的,他时而工笔细描,时而挥笔速写,就这么静静地画着,静静地画着。因为,金鱼的每个部位都已经印在了他的心里,金鱼的各种动态都已经游在了他的心里。让我们再来静静地看一看——
生:(齐读)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游”向境界】
师:同学们,这静静地画画,(指着黑板上的课题)画出的是这样的功夫—— 生:(齐读)鱼游到了纸上
师:这静静地画画,画出的是这样的境界——
生:(齐读)鱼游到了纸上
师:这静静地画画,画出的是这样一声惊奇的赞叹——
生:(齐读)鱼游到了纸上
师:下课!(热烈的掌声)
第二课时:守于静
【激疑归“静”】
师: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想,有一个特写镜头你们一定印象特别深,一定不会忘记。这是一个怎样的特写镜头呢?请看——
(课件呈现: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 >地画下来,像姑娘< >那样细致;有时又< >
,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没想到,这位画技高超的青年,竟然是个< >人。)
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个无声无息但却意味深长的特写镜头。
生:(自由朗读)
师:谁能把这个无声无息但却意味深长的特写镜头读完整、读清晰?请你来读一读。 生:(朗读)“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没想到,这位画技高超的青年,竟然是个聋哑人。”
师:读得好!请大家拿出笔记本,按照这段话的顺序,把括号中的四个词语默写下来。看谁写得又对又快!
生:(默写,教师巡视)
师:请看大屏幕——
(课件呈现: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没想到,这位画技高超的青年,竟然是个<聋哑>人。) 对照大屏幕,自己检查校对,写错的请马上改正。
生:(检查修改)
师:全对的请举手。好,放下,把本子合上。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特写镜头,把镜头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一丝不苟地刻到自己的心里去。
生:(齐读此句)
师:面对这个特写镜头,难道就没有什么问题在你的脑海里盘旋吗?请问,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生1:聋哑人画画为什么画得那么好?
师:好,还有别的问题吗?
生2:既然他是聋哑人,那么别人就很难跟他交流,也就是说他是靠自学才能画好,为什么他的画技还这么高超?
师:聋哑人学画肯定比常人要难得多,这的确是个问题。
生3:我想知道,这个聋哑青年技术那么高超,那他画画到底学了几年呢? 师:说得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呐!还有问题吗?
生4:他画鱼的过程中碰到过哪些困难,不知他是怎样克服的?
生5:他为什么那么爱画金鱼呢?他是怎么记住金鱼的每个部位的?
师:五个同学提了六个问题,这些问题让我们对这个特写镜头的思考变得更加细致、也更加深刻了,是吧?(稍顿)其实,你们问了这么多,真正想问的只有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如此高超的画技,那位聋哑青年是怎么练成的?是吗?
生:(齐答)是!
【比照悟“静”】
师:好!现在请你带着这个问题静静地读书,静静地思考:课文的哪些字里行间,向你透露着聋哑青年练功的秘诀。找到一处标上①,找到两处标上②,找到三处标上③„„ 生:(默读课文,标号,教师巡视)
师:多数同学找到了两处,也有一部分同学发现了三处、四处甚至五处。提个建议,同桌之间不妨交流交流各自的发现。
生:(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师:如此高超的画技,那位聋哑青年是怎么练成的呢?谁来读读自己的发现?
生1:(朗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原来聋哑青年练功的秘诀就藏在这句话里。
(课件呈现: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还有谁也发现了这条练功秘诀?
生:(纷纷举手)
师:我们一起来琢磨琢磨这条无声无息但却意味深长的练功秘诀。预备,读—— 生:(齐读此句)
师:我相信,当你们读着这句话的时候,一定会特别留意其中的一个词,而这个词在上一节课刚刚出现的时候,曾经被我们轻轻地掠过了。这个词就是——
生:(齐读)静静
师:又是一个“静静”!“静静”地看着,“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请问,什么叫“静静”地看?
生1:就是心中只有眼前的那样事物,心里也只装着那样事物,把自己什么事情全部都忘掉了,只剩下那个事物。
师:说得好!送你四个字:学以致用。谁还有不同的理解?
生2:静静地看,就是说他完全不受外界的干扰,完全到了忘我的境界。
师:好一个“忘我的境界”!能从“静静”二字读出“忘我的境界”,本身就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谁还有话想说?
生3:我觉得“静静地看”就是专心致志地看,他眼里看到的只有金鱼,别的他都不会去看。
师:“静静”就是“专心致志”,好眼力!好悟性!但是,同学们,你们感受过“静静地看”吗?(稍顿)我想了解一下,你们去公园看过金鱼的吗?
生:(纷纷举手)
师:好的,请大家回忆一下,你去公园看金鱼,跟眼前这位青年看金鱼,有什么不一样?比比看,有什么不一样?
生1:我在公园里看金鱼,都是自己看够了就不看了。
师:你是漫无目的地看,而那位青年怎么看?读给大家听。
生1:(朗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你跟青年看鱼又有什么不一样?
生2:我看金鱼都是走马观花,看腻了就不看了。
师:你是走马观花地看,而那位青年怎么看?
生2:(朗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你是怎么看鱼的?
生3:我有时候会看看跳跳,有时候会说那些鱼怎么怎么样,在做些什么。 师:你是三心二意地看,而那位青年怎么看?
生3:(朗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有人看鱼漫无目的,有人看鱼走马观花,有人看鱼三心二意,而那位聋哑青年却是这样看鱼的——
生:(齐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请问,这样地看,就是怎样地看?
生1:一丝不苟地看。
生2:聚精会神地看。
生3:仔细地看。
生4:全神贯注地看。
生5:专心致志地看。
【呈像入“静”】
师:(板书:全神贯注)这样呆呆地看,静静地看,一丝不苟地看,全神贯注地看,他到底看了多长的时间?(稍顿)默读课文,寻找新的练功秘诀。
生:(默读课文)
师:就这么静静地看,聋哑青年到底看了多长时间呢?我这里有三个答案请你选择,考考你的眼力和悟性。第一,整整一天;第二,每个星期天;第三,一年多里的每个星期天。你选几?依据在哪里?
生:我选三,依据是,(朗读)“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师: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每个星期天都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每个星期天都这么静静地看着看着。你信吗?
生1:信!
师:请站着,你信吗?
生2:信!
师:请站着,你信吗?
生3:信!
师:还有你,你信吗?
生4:信!
师:你们都信吗?
生:(齐答)信!
师:俗话说得好,眼见为实,耳听为虚。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玉泉茶室的后院看一看。 一个春光明媚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室的后院,你发现——
生1:(朗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看到了,他的确在玉泉看金鱼。春天过去夏天到了,一个烈日炎炎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室的后院,你又发现——
生2:(朗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看到了,他还在玉泉看金鱼。夏天过去秋天到了,一个秋高气爽的星期天,你又来到玉泉,又来到茶室的后院,你还发现——
生3:(朗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他还在。秋天过去冬天到了,一个寒风凛冽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室的后院,你惊奇地发现——
生4:(朗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是的,他没有缺席,他一直在玉泉看金鱼。从春天到夏天,从夏天到秋天,从秋天到冬天,就这样呆呆地看着,就这样静静地看着,他
放弃过吗?
生:(齐答)没有。
师:他中断过吗?
生:(齐答)没有。
师:他动摇过吗?
生:(齐答)没有。
师:请问,这叫怎样地看?
生1:这叫废寝忘食地看。
生2:这叫持之以恒地看。
生3:这叫坚持不懈地看。
【索隐参“静”】
师:(板书:持之以恒)同学们,这样呆呆地看,这样静静地看,这样从来不说一句话地看,这样长时间地看,他烦不烦?他累不累?默读课文,找找依据。
生:(默读课文)
师:请问,他这样静静地、长时间地看鱼,烦还是不烦?累还是不累?
生1:我觉得他不烦。因为前面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师:忘我了,还有烦吗?还有累吗?好,这是依据一。那么依据二呢?
生2:这里说“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他就不会再感觉到烦了。 师:说得是,这是依据二。还有别的依据吗?
生3:(朗读)“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师:忘了吃饭,忘了回家。这不正是“忘我境界”的生动写照吗?这是依据三。 生4:我觉得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他根本就不烦。(朗读)他笑了,笑得那么甜。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师:是的,都笑得那么甜了,还有什么烦恼什么劳累呢?这是依据四。
生5:(朗读)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了时间,也忘了自己。
师:依据五。太好了!大家看,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特写镜头啊!
(课件呈现: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忘了时间,也忘了自己。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朗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常常忘了——
生:(齐读)吃饭
师:忘了——
生:(齐读)回家
师:忘了——
生:(齐读)时间
师:也忘了——
生:(齐读)自己
师:他爱鱼到了——
生:(齐读)忘我的境界。
师:(板书:忘我境界)来!让我们也像这位聋哑青年那样,静静地走进这个没有烦恼、没有劳累、没有时间、没有自己的忘我境界。
生:(配乐齐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忘了时间,也忘了自己。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明道养“静”】
师:(指着黑板上的课题)有了这样的境界,才有这样的功夫——
生:(齐读)鱼游到了纸上
师:有了这样的境界,才有这样的惊叹——
生:(齐读)鱼游到了纸上
师:请问,游到纸上的只是鱼吗?还有——
生1:还有青年的静静。
生2:还有人们的赞叹。
生3:还有青年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心。
生4:还有青年的专心致志。
生5:青年持之以恒的精神也游上去了。
生6:青年的全神贯注游上去了。
生7:游上去的还有青年的快乐。
生8:还有青年的心血和汗水。
师:是的,这一切的一切概括成一个字,那就是青年的——心。(板书:心)
同学们,青年画鱼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静下心来,(板书:静下心来)才能练成这样的功夫——
(课件呈现: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生:(齐读这段文字)
师:只有静下心来,才能享受这样的境界——
(课件呈现: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忘了时间,也忘了自己。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生:(齐读这段文字)
师:因为,只有静下心来,才能——
生:(齐读)全神贯注
师:只有静下心来,才能——
生:(齐读)持之以恒
师:只有静下心来,才能进入“鱼在心上、心在鱼上”的——
生:(齐读)忘我境界
师:(多次提醒下课,学生才恍然大悟)(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板书】
鱼 游 到 了 纸 上
全神贯注
静下心来 持之以恒
忘我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