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游到了纸上]王崧舟课堂教学实录

静下心来游于艺

——王崧舟《鱼游到了纸上》课堂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游于艺

【“游”出感觉】

师:看黑板!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请大家一起读——

生:(齐读)鱼游到了纸上

师:读题目,不光要用嘴巴,更要用眼睛。口到,还要眼到。我们一起再读一遍—— 生:(齐读课题)

师:读得好!口到了,眼也到了。但是,心到了没有呢?请大家回忆一下,第一次读到课文题目,特别是第一次读到题目中的这个“游”字,

你最大的感觉是什么?一个词!

生1:奇怪。鱼是生活在水里的,怎么能游到纸上?

师:所以你的脑海里打上了一个大大的——

生1:问号。

师:奇怪,这是她的第一感觉。那么你们的感觉呢?

生2:我觉得很惊讶,鱼是怎样游到纸上去的呢?

师:你想探个究竟,是吗?因为你觉得很惊讶。还有不一样的感觉吗?

生3: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鱼为什么要游到纸上?

师:对啊,按照常理来说,鱼是不可能游到纸上去的。读到题目,能读出一种感觉,能读出一些问题,这就是心到了。带着这些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题目。口到,眼到,而且心到—— 生:(齐读)鱼游到了纸上

【“游”动全身】

师:其实,我也纳闷儿。一个普普通通的题目,一个简简单单的“游”字,怎么会让大家产生这样的感觉——奇怪,惊讶,不可思议。(稍顿)打开课文,让我们走进《鱼游到了纸上》这个故事。两个要求:第一,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第二,仔细找一找,课文中有哪些带“游”的句子,读完以后,把这些带“游”的句子统统划下来。

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仔细地找,认真地划,划出之后还可以标上1、2、3、4的序号。

生:(开始动笔划句子)

师:大多数同学都已经划好,带“游”的句子多不多?

生:(齐答)多!

师:谁来读读第一个“游”字句。

生1:(朗读)坐在池边的茶室里,泡上一壶茶,靠着栏杆看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真是赏心悦目。

师:没错,这是第一句。读得又对又好,一个精彩的开头。第二句,谁来读?

生2:(朗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好!读得字正腔圆。第三句在哪儿?

生3:(朗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师:一个女孩——

生3:(接读)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师:好的,请你连起来再读一读,注意朗读的语气和调子。

生3:(朗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师:还有“游”字句吗?

生4:(朗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已经是第四句了,第五句在哪儿呢?

生5:(朗读)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师:你读得真叫仔细!为什么?因为,这一句中的“游”和“鱼”是紧紧地纠缠在一起的。还有别的“游”字句吗?

生6:(朗读)我把那个女孩说的话写给他:“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

师:好的,已经是第六句了。还有吗?

生:有。

师:应该是最后一句了。来,咱们一起读!他笑了,笑得那么甜——

生:(齐读)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师:再来一遍!他笑了,笑得那么甜——

生:(齐读)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师:多少个带游的句子啊?

生:七个。

师:整整七个。从文章的开头一直游到了文章的——

生:结尾。

师:是的!请大家自由朗读这七个带“游”的句子,争取把它们读顺口、读流利,读出各自不同的味道来。

生:(自由读,教师巡视)

师:好,虽然都是带“游”的句子,但是,如果你仔细读、用心读,你是能够体会出它们各自不同的味道的。(指名6个同学起立,要求他们依次朗读前六个“游”字句,每人只读一句。第七句要求全班齐读)怎么读呢?我读旁白,你们接着我的旁白读出每个“游”字句的味道来。

师:好!现在开始。(朗读)西湖有很多地方可以观鱼。我喜欢花港,更喜欢“泉白如玉”的玉泉。玉泉的池水清澈见底——

生1:(接读)坐在池边的茶室里,泡上一壶茶,靠着栏杆看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真是赏心悦目。

师:味道出来了,就这么读。(朗读)茶室的后院还有十几缸金鱼呢,那儿也聚集着许多爱鱼的人。就在茶室的后院,我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生2:(接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朗读)一个星期天,我到玉泉比平时晚了一些。突然,我的耳边传来一声惊叫——

生3:(接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师:很遗憾,这一句的味道没出来。应该有一种什么味道?

生3:惊奇的味道。

师:没错,惊奇、惊讶、惊叹的味道!再读一次。(朗读)突然,我的耳边传来一声惊叫——

生3:(接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师:对!要的就是这个味道。(朗读)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

生4:(接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

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画得娴熟,你读得更是娴熟,一级棒!(朗读)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

生5:(接读)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师:(朗读)真没想到,这样一位画技高超的青年竟然是个聋哑人。他通过笔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生6:(接读)我把那个女孩说的话写给他:“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

师:(朗读)他笑了,笑得那么甜——

生:(齐读)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游”显张力】

师:他笑了,是吗?笑得那么甜,是吗?请问,他为什么笑了?

生1:因为他的画被别人赞叹。

师:第一个赞叹他的人是谁?她是怎么赞叹的呢?

生1:是作者来的时候,有一个小女孩惊奇地叫了起来:“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师:(课件呈现: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来,咱们一起来。那小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生:(齐读此句)

师:味道再浓一些!那小女孩惊讶地叫起来——

生:(齐读此句)

师:同学们想一想,假如你当时就在现场,你突然听到这么一声喊叫,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生1:我是觉得非常奇怪,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来了呢?鱼不是生活在水里吗? 师:所以,你一定想挤过去看个究竟,是吗?

生1:是的。

师:你的第一反应又是什么?

生2:我的第一反应是脑子里有千万个问号,鱼一离开水就会死的,它为什么还会在纸上游来游去?

师:这千万个问号会驱使着你想挤过去——

生2:看个究竟。

师:听到这一声惊叫,听到这一声惊叹,还有谁也想迫不及待地挤过去看个究竟? 生:(纷纷举手,表示都想看个究竟)

师:好的,哪位来做这个小女孩?(指名一学生起立)就请你来。我请她喊这一声,你们注意,作出你们的第一反应。准备好了吗?现在,你们就在茶室的后院,就在金鱼缸边,突然,传来这样一声惊叫——

生1:(朗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生:(其余学生没有作出任何反应)

师:反应啊!怎么一点反应都没有啊?(笑声)

生:(跃跃欲试的样子)

师:再来一遍。(手指着教室)这是在茶室的后院,这里有好几口金鱼缸,青年就在这儿画画。一开始你们都没注意,东张西望,走马观花。

突然,你们的耳边传来这样一声惊奇的喊叫——

生1:(朗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生:(其余学生纷纷围到读句子的同学身边,气氛热烈)(笑声)

师:停!都围着别动!(走到学生身边)请问,是什么把你吸引过来的?

生2:是小女孩的喊叫声。

师:是什么把你吸引过来的?

生3:是小女孩惊奇的叫声。

师:是什么把你吸引过来的?

生4:是小女孩对青年画画的惊叹。

师:请回到各自的座位上。(学生纷纷归座)同学们,你们刚才都说是小女孩的叫声把你吸引过来的,是吗?

生:(齐答)是!

师:真的如此吗?(稍顿)我们听,假如小女孩的喊声是这样:(课件呈现:哟,金鱼画到了他的纸上来啦!)哟,金鱼画到了他的纸上来啦!还是惊奇地喊,还是惊讶地叫,请问,你还会作出刚才那样的反应吗?

生:(齐答)不会。

师:为什么?

生1:因为这样喊没有那么惊奇。

师:你的看法呢?

生2:我想画就画呗,有什么大不了的,我自己也会画的。

师:就是!画到纸上有什么稀奇呢?

生3:金鱼每个人都会画的,我们何必挤过去看呢?每个人都会画。

师:说得是呀!所以,真正吸引你过去的,真正让你迫不及待想看个究竟的,只有一个字!那就是——

生:(齐答)“游”字!

师:对!“游”字。这个“游”字,是对青年画鱼的惊叹!读着这个“游”字,我们仿佛听到了这样的赞叹——

生1:画得太棒了!

生2:真是画得栩栩如生啊!

生3:他把金鱼画得跟活的一样!

生4:画得太像了,跟真的一样!

生5:他画画的水平简直是超一流的!

师:是的,这一声声的赞叹,都汇成了这样一句话——(课件呈现:“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生:(齐读此句)

师:这一声声的赞叹,都抵不过这样一句话——

生:(齐读此句)

【“游”于宁静】

师:(稍顿)同学们,能把鱼画得在纸上游动,你们说这位青年的画技高超不高超? 生:(齐答)高超!

师:厉害不厉害?

生:(齐答)厉害!

师:他是怎么画的呢?默读课文。

生:(默读,教师巡视)

师:请问,这位青年是怎么画鱼的呢?

生:(朗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课件呈现: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来,咱们一起读。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

生:(齐读此句)

师:看青年画鱼,什么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特别深?

生1: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画出的鱼仿佛在纸上游动。

生2: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他画得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

生3: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他画画一丝不苟。

师:有同学对一丝不苟的印象很深,有同学对所画的游鱼印象特别深,也有同学对青年画画的细致印象很深,是吗?

生:(齐答)是的!

师:(稍顿)但是,你们留意过这个细节吗?

(课件呈现:“那位青年在 静静 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静静”,“静静”地画画,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请问,什么叫“静静”地画画?

生1:就是没有声音,一丝不苟地画。

师:没有声音,安安静静地画,是吗?这是他的理解。

生2:就是对旁边的干扰不去注意它,他是静静的,没有什么抱怨的,在那边很认真地画画。

师:对周边的干扰没有丝毫反应,是吗?谁还有不一样的看法?

生3:静静地画画也就是一句话也不说,只顾低着头画画。

师:对“静静”地画画,你们都有着各自独到的理解,这很好!但是,对于这样一个无声无息却又意味深长的字眼,光有理解那是远远不够的!你得去感受它,去看见它,你得把它还原成一幅幅真切的、生动的画面!请大家闭上眼睛。随着老师的描述,请你仔细地看一看青年静静地画画。生:(闭上眼睛,倾听老师的描述)

师:(朗读)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睁开眼睛。看到青年静静画鱼的场景了吗?看到他画的金鱼的各种动态了吗?你看到了金鱼的哪些动态?

生1:我看见金鱼往前慢慢游着,突然一个急刹车,又往回游了过去。

师:转身,是吗?好,这是一个动态,请你站着。谁还看到了不一样的动态? 生2:我看到鱼在水里吐着一个一个的水泡,水泡还一直往上冒。

师:吐泡泡,一个可爱的动态,请你也站着。你们还看到了金鱼的哪些动态? 生3:我看到金鱼在水里游来游去,还不停地甩着尾巴。

师:甩尾巴,这是金鱼非常典型的动态,是吧?好,请你站着。我知道,还有各种不同的动态,是吗?那么,这些金鱼的动态,那位青年又是怎么画的呢?

(指着生1)你来给大家读一读青年画金鱼转身的动态。怎么读呢?就读这段话,读到

“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这个地方,你就把“转身”这个词语插到“金鱼”的后面,读成“很快地画出金鱼转身的动态”,其它统统不变。这样会读吗?

生1:会。

师:好,大家注意看。现在,青年开始画金鱼转身的动态了——

生1:(朗读)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转身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看到了吗?

生:(齐答)看到了。

师:(指着生1)我想问你一下,当那位青年在画金鱼转身的时候,他还需不需要再走到金鱼缸边去看看金鱼是怎么转身的?

生1:不需要。

师:为什么?

生1:因为他以前每天都在观察那个金鱼的动态,金鱼的所有动作都印在了他的脑袋中了。

师:金鱼印在了他的脑海里,印在了他的心里,是吗?好,我们继续看青年静静地画画。该画金鱼吐泡泡了,是吧?大家注意看!

生2:(朗读)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吐泡泡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指着生2)请问,那位青年在画金鱼吐泡泡的时候,还需不需要再走到金鱼缸边去看看金鱼是怎么吐泡泡的?

生2:不需要。

师:为什么?

生2:因为以前他每个星期天都会在金鱼缸边观察鱼的动态,所以都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师:什么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生2:金鱼的各种动态。

师:谁能给“印”字换一个字?金鱼印在心里,还可以说——

生3:金鱼装在心里。

生4:金鱼记在心里。

生5:金鱼刻在心里。

生6:金鱼烙在心里。

生7:金鱼游在心里。

师:说得太棒了!好,我们继续看,该是青年静静地画金鱼甩尾巴的动态了。

生3:(朗读)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甩尾巴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指着生3)还是那个问题,当青年在画金鱼甩尾巴的时候,还需不需要走到金鱼缸边去看看金鱼是怎么甩尾巴的?

生3:不需要。因为他每个星期天都来看,他看到了金鱼各式各样的动态,包括甩尾巴,那种甩尾巴的样子已经深深地刻在他的心里。

师:一句话,当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着金鱼的时候,他心里装着的只有谁? 生1:金鱼。

师:他心里刻着的只有谁?

生2:金鱼。

师:他心里印着的只有谁?

生3:金鱼。

师:他心里记着的只有谁?

生4:金鱼。

师:他心里游着的只有谁?

生5:金鱼。

师:是的,金鱼!工笔细描也罢,挥笔速写也罢,有人围观也罢,有人惊叹也罢,他的心里只有谁?

生:(齐答)金鱼。

师:这才叫“静”啊!(板书:静)一心不乱的“静”!胸有成竹的“静”!来,让我们一起,(《渔舟唱晚》的音乐响起)再去看一看那位青年一心不乱地画画。预备,起——

生:(齐读)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是的,他时而工笔细描,时而挥笔速写,就这么静静地画着,静静地画着。因为,金鱼的每个部位都已经印在了他的心里,金鱼的各种动态都已经游在了他的心里。让我们再来静静地看一看——

生:(齐读)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游”向境界】

师:同学们,这静静地画画,(指着黑板上的课题)画出的是这样的功夫—— 生:(齐读)鱼游到了纸上

师:这静静地画画,画出的是这样的境界——

生:(齐读)鱼游到了纸上

师:这静静地画画,画出的是这样一声惊奇的赞叹——

生:(齐读)鱼游到了纸上

师:下课!(热烈的掌声)

第二课时:守于静

【激疑归“静”】

师: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想,有一个特写镜头你们一定印象特别深,一定不会忘记。这是一个怎样的特写镜头呢?请看——

(课件呈现: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 >地画下来,像姑娘< >那样细致;有时又< >

,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没想到,这位画技高超的青年,竟然是个< >人。)

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个无声无息但却意味深长的特写镜头。

生:(自由朗读)

师:谁能把这个无声无息但却意味深长的特写镜头读完整、读清晰?请你来读一读。 生:(朗读)“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没想到,这位画技高超的青年,竟然是个聋哑人。”

师:读得好!请大家拿出笔记本,按照这段话的顺序,把括号中的四个词语默写下来。看谁写得又对又快!

生:(默写,教师巡视)

师:请看大屏幕——

(课件呈现: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没想到,这位画技高超的青年,竟然是个<聋哑>人。) 对照大屏幕,自己检查校对,写错的请马上改正。

生:(检查修改)

师:全对的请举手。好,放下,把本子合上。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特写镜头,把镜头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一丝不苟地刻到自己的心里去。

生:(齐读此句)

师:面对这个特写镜头,难道就没有什么问题在你的脑海里盘旋吗?请问,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生1:聋哑人画画为什么画得那么好?

师:好,还有别的问题吗?

生2:既然他是聋哑人,那么别人就很难跟他交流,也就是说他是靠自学才能画好,为什么他的画技还这么高超?

师:聋哑人学画肯定比常人要难得多,这的确是个问题。

生3:我想知道,这个聋哑青年技术那么高超,那他画画到底学了几年呢? 师:说得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呐!还有问题吗?

生4:他画鱼的过程中碰到过哪些困难,不知他是怎样克服的?

生5:他为什么那么爱画金鱼呢?他是怎么记住金鱼的每个部位的?

师:五个同学提了六个问题,这些问题让我们对这个特写镜头的思考变得更加细致、也更加深刻了,是吧?(稍顿)其实,你们问了这么多,真正想问的只有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如此高超的画技,那位聋哑青年是怎么练成的?是吗?

生:(齐答)是!

【比照悟“静”】

师:好!现在请你带着这个问题静静地读书,静静地思考:课文的哪些字里行间,向你透露着聋哑青年练功的秘诀。找到一处标上①,找到两处标上②,找到三处标上③„„ 生:(默读课文,标号,教师巡视)

师:多数同学找到了两处,也有一部分同学发现了三处、四处甚至五处。提个建议,同桌之间不妨交流交流各自的发现。

生:(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师:如此高超的画技,那位聋哑青年是怎么练成的呢?谁来读读自己的发现?

生1:(朗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原来聋哑青年练功的秘诀就藏在这句话里。

(课件呈现: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还有谁也发现了这条练功秘诀?

生:(纷纷举手)

师:我们一起来琢磨琢磨这条无声无息但却意味深长的练功秘诀。预备,读—— 生:(齐读此句)

师:我相信,当你们读着这句话的时候,一定会特别留意其中的一个词,而这个词在上一节课刚刚出现的时候,曾经被我们轻轻地掠过了。这个词就是——

生:(齐读)静静

师:又是一个“静静”!“静静”地看着,“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请问,什么叫“静静”地看?

生1:就是心中只有眼前的那样事物,心里也只装着那样事物,把自己什么事情全部都忘掉了,只剩下那个事物。

师:说得好!送你四个字:学以致用。谁还有不同的理解?

生2:静静地看,就是说他完全不受外界的干扰,完全到了忘我的境界。

师:好一个“忘我的境界”!能从“静静”二字读出“忘我的境界”,本身就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谁还有话想说?

生3:我觉得“静静地看”就是专心致志地看,他眼里看到的只有金鱼,别的他都不会去看。

师:“静静”就是“专心致志”,好眼力!好悟性!但是,同学们,你们感受过“静静地看”吗?(稍顿)我想了解一下,你们去公园看过金鱼的吗?

生:(纷纷举手)

师:好的,请大家回忆一下,你去公园看金鱼,跟眼前这位青年看金鱼,有什么不一样?比比看,有什么不一样?

生1:我在公园里看金鱼,都是自己看够了就不看了。

师:你是漫无目的地看,而那位青年怎么看?读给大家听。

生1:(朗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你跟青年看鱼又有什么不一样?

生2:我看金鱼都是走马观花,看腻了就不看了。

师:你是走马观花地看,而那位青年怎么看?

生2:(朗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你是怎么看鱼的?

生3:我有时候会看看跳跳,有时候会说那些鱼怎么怎么样,在做些什么。 师:你是三心二意地看,而那位青年怎么看?

生3:(朗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有人看鱼漫无目的,有人看鱼走马观花,有人看鱼三心二意,而那位聋哑青年却是这样看鱼的——

生:(齐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请问,这样地看,就是怎样地看?

生1:一丝不苟地看。

生2:聚精会神地看。

生3:仔细地看。

生4:全神贯注地看。

生5:专心致志地看。

【呈像入“静”】

师:(板书:全神贯注)这样呆呆地看,静静地看,一丝不苟地看,全神贯注地看,他到底看了多长的时间?(稍顿)默读课文,寻找新的练功秘诀。

生:(默读课文)

师:就这么静静地看,聋哑青年到底看了多长时间呢?我这里有三个答案请你选择,考考你的眼力和悟性。第一,整整一天;第二,每个星期天;第三,一年多里的每个星期天。你选几?依据在哪里?

生:我选三,依据是,(朗读)“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师: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每个星期天都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每个星期天都这么静静地看着看着。你信吗?

生1:信!

师:请站着,你信吗?

生2:信!

师:请站着,你信吗?

生3:信!

师:还有你,你信吗?

生4:信!

师:你们都信吗?

生:(齐答)信!

师:俗话说得好,眼见为实,耳听为虚。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玉泉茶室的后院看一看。 一个春光明媚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室的后院,你发现——

生1:(朗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看到了,他的确在玉泉看金鱼。春天过去夏天到了,一个烈日炎炎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室的后院,你又发现——

生2:(朗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看到了,他还在玉泉看金鱼。夏天过去秋天到了,一个秋高气爽的星期天,你又来到玉泉,又来到茶室的后院,你还发现——

生3:(朗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他还在。秋天过去冬天到了,一个寒风凛冽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室的后院,你惊奇地发现——

生4:(朗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是的,他没有缺席,他一直在玉泉看金鱼。从春天到夏天,从夏天到秋天,从秋天到冬天,就这样呆呆地看着,就这样静静地看着,他

放弃过吗?

生:(齐答)没有。

师:他中断过吗?

生:(齐答)没有。

师:他动摇过吗?

生:(齐答)没有。

师:请问,这叫怎样地看?

生1:这叫废寝忘食地看。

生2:这叫持之以恒地看。

生3:这叫坚持不懈地看。

【索隐参“静”】

师:(板书:持之以恒)同学们,这样呆呆地看,这样静静地看,这样从来不说一句话地看,这样长时间地看,他烦不烦?他累不累?默读课文,找找依据。

生:(默读课文)

师:请问,他这样静静地、长时间地看鱼,烦还是不烦?累还是不累?

生1:我觉得他不烦。因为前面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师:忘我了,还有烦吗?还有累吗?好,这是依据一。那么依据二呢?

生2:这里说“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他就不会再感觉到烦了。 师:说得是,这是依据二。还有别的依据吗?

生3:(朗读)“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师:忘了吃饭,忘了回家。这不正是“忘我境界”的生动写照吗?这是依据三。 生4:我觉得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他根本就不烦。(朗读)他笑了,笑得那么甜。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师:是的,都笑得那么甜了,还有什么烦恼什么劳累呢?这是依据四。

生5:(朗读)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了时间,也忘了自己。

师:依据五。太好了!大家看,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特写镜头啊!

(课件呈现: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忘了时间,也忘了自己。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朗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常常忘了——

生:(齐读)吃饭

师:忘了——

生:(齐读)回家

师:忘了——

生:(齐读)时间

师:也忘了——

生:(齐读)自己

师:他爱鱼到了——

生:(齐读)忘我的境界。

师:(板书:忘我境界)来!让我们也像这位聋哑青年那样,静静地走进这个没有烦恼、没有劳累、没有时间、没有自己的忘我境界。

生:(配乐齐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忘了时间,也忘了自己。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明道养“静”】

师:(指着黑板上的课题)有了这样的境界,才有这样的功夫——

生:(齐读)鱼游到了纸上

师:有了这样的境界,才有这样的惊叹——

生:(齐读)鱼游到了纸上

师:请问,游到纸上的只是鱼吗?还有——

生1:还有青年的静静。

生2:还有人们的赞叹。

生3:还有青年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心。

生4:还有青年的专心致志。

生5:青年持之以恒的精神也游上去了。

生6:青年的全神贯注游上去了。

生7:游上去的还有青年的快乐。

生8:还有青年的心血和汗水。

师:是的,这一切的一切概括成一个字,那就是青年的——心。(板书:心)

同学们,青年画鱼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静下心来,(板书:静下心来)才能练成这样的功夫——

(课件呈现: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生:(齐读这段文字)

师:只有静下心来,才能享受这样的境界——

(课件呈现: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忘了时间,也忘了自己。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生:(齐读这段文字)

师:因为,只有静下心来,才能——

生:(齐读)全神贯注

师:只有静下心来,才能——

生:(齐读)持之以恒

师:只有静下心来,才能进入“鱼在心上、心在鱼上”的——

生:(齐读)忘我境界

师:(多次提醒下课,学生才恍然大悟)(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板书】

鱼 游 到 了 纸 上

全神贯注

静下心来 持之以恒

忘我境界

静下心来游于艺

——王崧舟《鱼游到了纸上》课堂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游于艺

【“游”出感觉】

师:看黑板!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请大家一起读——

生:(齐读)鱼游到了纸上

师:读题目,不光要用嘴巴,更要用眼睛。口到,还要眼到。我们一起再读一遍—— 生:(齐读课题)

师:读得好!口到了,眼也到了。但是,心到了没有呢?请大家回忆一下,第一次读到课文题目,特别是第一次读到题目中的这个“游”字,

你最大的感觉是什么?一个词!

生1:奇怪。鱼是生活在水里的,怎么能游到纸上?

师:所以你的脑海里打上了一个大大的——

生1:问号。

师:奇怪,这是她的第一感觉。那么你们的感觉呢?

生2:我觉得很惊讶,鱼是怎样游到纸上去的呢?

师:你想探个究竟,是吗?因为你觉得很惊讶。还有不一样的感觉吗?

生3: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鱼为什么要游到纸上?

师:对啊,按照常理来说,鱼是不可能游到纸上去的。读到题目,能读出一种感觉,能读出一些问题,这就是心到了。带着这些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题目。口到,眼到,而且心到—— 生:(齐读)鱼游到了纸上

【“游”动全身】

师:其实,我也纳闷儿。一个普普通通的题目,一个简简单单的“游”字,怎么会让大家产生这样的感觉——奇怪,惊讶,不可思议。(稍顿)打开课文,让我们走进《鱼游到了纸上》这个故事。两个要求:第一,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第二,仔细找一找,课文中有哪些带“游”的句子,读完以后,把这些带“游”的句子统统划下来。

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仔细地找,认真地划,划出之后还可以标上1、2、3、4的序号。

生:(开始动笔划句子)

师:大多数同学都已经划好,带“游”的句子多不多?

生:(齐答)多!

师:谁来读读第一个“游”字句。

生1:(朗读)坐在池边的茶室里,泡上一壶茶,靠着栏杆看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真是赏心悦目。

师:没错,这是第一句。读得又对又好,一个精彩的开头。第二句,谁来读?

生2:(朗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好!读得字正腔圆。第三句在哪儿?

生3:(朗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师:一个女孩——

生3:(接读)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师:好的,请你连起来再读一读,注意朗读的语气和调子。

生3:(朗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师:还有“游”字句吗?

生4:(朗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已经是第四句了,第五句在哪儿呢?

生5:(朗读)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师:你读得真叫仔细!为什么?因为,这一句中的“游”和“鱼”是紧紧地纠缠在一起的。还有别的“游”字句吗?

生6:(朗读)我把那个女孩说的话写给他:“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

师:好的,已经是第六句了。还有吗?

生:有。

师:应该是最后一句了。来,咱们一起读!他笑了,笑得那么甜——

生:(齐读)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师:再来一遍!他笑了,笑得那么甜——

生:(齐读)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师:多少个带游的句子啊?

生:七个。

师:整整七个。从文章的开头一直游到了文章的——

生:结尾。

师:是的!请大家自由朗读这七个带“游”的句子,争取把它们读顺口、读流利,读出各自不同的味道来。

生:(自由读,教师巡视)

师:好,虽然都是带“游”的句子,但是,如果你仔细读、用心读,你是能够体会出它们各自不同的味道的。(指名6个同学起立,要求他们依次朗读前六个“游”字句,每人只读一句。第七句要求全班齐读)怎么读呢?我读旁白,你们接着我的旁白读出每个“游”字句的味道来。

师:好!现在开始。(朗读)西湖有很多地方可以观鱼。我喜欢花港,更喜欢“泉白如玉”的玉泉。玉泉的池水清澈见底——

生1:(接读)坐在池边的茶室里,泡上一壶茶,靠着栏杆看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真是赏心悦目。

师:味道出来了,就这么读。(朗读)茶室的后院还有十几缸金鱼呢,那儿也聚集着许多爱鱼的人。就在茶室的后院,我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生2:(接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朗读)一个星期天,我到玉泉比平时晚了一些。突然,我的耳边传来一声惊叫——

生3:(接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师:很遗憾,这一句的味道没出来。应该有一种什么味道?

生3:惊奇的味道。

师:没错,惊奇、惊讶、惊叹的味道!再读一次。(朗读)突然,我的耳边传来一声惊叫——

生3:(接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师:对!要的就是这个味道。(朗读)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

生4:(接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

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画得娴熟,你读得更是娴熟,一级棒!(朗读)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

生5:(接读)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师:(朗读)真没想到,这样一位画技高超的青年竟然是个聋哑人。他通过笔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生6:(接读)我把那个女孩说的话写给他:“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

师:(朗读)他笑了,笑得那么甜——

生:(齐读)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游”显张力】

师:他笑了,是吗?笑得那么甜,是吗?请问,他为什么笑了?

生1:因为他的画被别人赞叹。

师:第一个赞叹他的人是谁?她是怎么赞叹的呢?

生1:是作者来的时候,有一个小女孩惊奇地叫了起来:“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师:(课件呈现: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来,咱们一起来。那小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生:(齐读此句)

师:味道再浓一些!那小女孩惊讶地叫起来——

生:(齐读此句)

师:同学们想一想,假如你当时就在现场,你突然听到这么一声喊叫,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生1:我是觉得非常奇怪,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来了呢?鱼不是生活在水里吗? 师:所以,你一定想挤过去看个究竟,是吗?

生1:是的。

师:你的第一反应又是什么?

生2:我的第一反应是脑子里有千万个问号,鱼一离开水就会死的,它为什么还会在纸上游来游去?

师:这千万个问号会驱使着你想挤过去——

生2:看个究竟。

师:听到这一声惊叫,听到这一声惊叹,还有谁也想迫不及待地挤过去看个究竟? 生:(纷纷举手,表示都想看个究竟)

师:好的,哪位来做这个小女孩?(指名一学生起立)就请你来。我请她喊这一声,你们注意,作出你们的第一反应。准备好了吗?现在,你们就在茶室的后院,就在金鱼缸边,突然,传来这样一声惊叫——

生1:(朗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生:(其余学生没有作出任何反应)

师:反应啊!怎么一点反应都没有啊?(笑声)

生:(跃跃欲试的样子)

师:再来一遍。(手指着教室)这是在茶室的后院,这里有好几口金鱼缸,青年就在这儿画画。一开始你们都没注意,东张西望,走马观花。

突然,你们的耳边传来这样一声惊奇的喊叫——

生1:(朗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生:(其余学生纷纷围到读句子的同学身边,气氛热烈)(笑声)

师:停!都围着别动!(走到学生身边)请问,是什么把你吸引过来的?

生2:是小女孩的喊叫声。

师:是什么把你吸引过来的?

生3:是小女孩惊奇的叫声。

师:是什么把你吸引过来的?

生4:是小女孩对青年画画的惊叹。

师:请回到各自的座位上。(学生纷纷归座)同学们,你们刚才都说是小女孩的叫声把你吸引过来的,是吗?

生:(齐答)是!

师:真的如此吗?(稍顿)我们听,假如小女孩的喊声是这样:(课件呈现:哟,金鱼画到了他的纸上来啦!)哟,金鱼画到了他的纸上来啦!还是惊奇地喊,还是惊讶地叫,请问,你还会作出刚才那样的反应吗?

生:(齐答)不会。

师:为什么?

生1:因为这样喊没有那么惊奇。

师:你的看法呢?

生2:我想画就画呗,有什么大不了的,我自己也会画的。

师:就是!画到纸上有什么稀奇呢?

生3:金鱼每个人都会画的,我们何必挤过去看呢?每个人都会画。

师:说得是呀!所以,真正吸引你过去的,真正让你迫不及待想看个究竟的,只有一个字!那就是——

生:(齐答)“游”字!

师:对!“游”字。这个“游”字,是对青年画鱼的惊叹!读着这个“游”字,我们仿佛听到了这样的赞叹——

生1:画得太棒了!

生2:真是画得栩栩如生啊!

生3:他把金鱼画得跟活的一样!

生4:画得太像了,跟真的一样!

生5:他画画的水平简直是超一流的!

师:是的,这一声声的赞叹,都汇成了这样一句话——(课件呈现:“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生:(齐读此句)

师:这一声声的赞叹,都抵不过这样一句话——

生:(齐读此句)

【“游”于宁静】

师:(稍顿)同学们,能把鱼画得在纸上游动,你们说这位青年的画技高超不高超? 生:(齐答)高超!

师:厉害不厉害?

生:(齐答)厉害!

师:他是怎么画的呢?默读课文。

生:(默读,教师巡视)

师:请问,这位青年是怎么画鱼的呢?

生:(朗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课件呈现: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来,咱们一起读。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

生:(齐读此句)

师:看青年画鱼,什么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特别深?

生1: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画出的鱼仿佛在纸上游动。

生2: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他画得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

生3: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他画画一丝不苟。

师:有同学对一丝不苟的印象很深,有同学对所画的游鱼印象特别深,也有同学对青年画画的细致印象很深,是吗?

生:(齐答)是的!

师:(稍顿)但是,你们留意过这个细节吗?

(课件呈现:“那位青年在 静静 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静静”,“静静”地画画,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请问,什么叫“静静”地画画?

生1:就是没有声音,一丝不苟地画。

师:没有声音,安安静静地画,是吗?这是他的理解。

生2:就是对旁边的干扰不去注意它,他是静静的,没有什么抱怨的,在那边很认真地画画。

师:对周边的干扰没有丝毫反应,是吗?谁还有不一样的看法?

生3:静静地画画也就是一句话也不说,只顾低着头画画。

师:对“静静”地画画,你们都有着各自独到的理解,这很好!但是,对于这样一个无声无息却又意味深长的字眼,光有理解那是远远不够的!你得去感受它,去看见它,你得把它还原成一幅幅真切的、生动的画面!请大家闭上眼睛。随着老师的描述,请你仔细地看一看青年静静地画画。生:(闭上眼睛,倾听老师的描述)

师:(朗读)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睁开眼睛。看到青年静静画鱼的场景了吗?看到他画的金鱼的各种动态了吗?你看到了金鱼的哪些动态?

生1:我看见金鱼往前慢慢游着,突然一个急刹车,又往回游了过去。

师:转身,是吗?好,这是一个动态,请你站着。谁还看到了不一样的动态? 生2:我看到鱼在水里吐着一个一个的水泡,水泡还一直往上冒。

师:吐泡泡,一个可爱的动态,请你也站着。你们还看到了金鱼的哪些动态? 生3:我看到金鱼在水里游来游去,还不停地甩着尾巴。

师:甩尾巴,这是金鱼非常典型的动态,是吧?好,请你站着。我知道,还有各种不同的动态,是吗?那么,这些金鱼的动态,那位青年又是怎么画的呢?

(指着生1)你来给大家读一读青年画金鱼转身的动态。怎么读呢?就读这段话,读到

“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这个地方,你就把“转身”这个词语插到“金鱼”的后面,读成“很快地画出金鱼转身的动态”,其它统统不变。这样会读吗?

生1:会。

师:好,大家注意看。现在,青年开始画金鱼转身的动态了——

生1:(朗读)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转身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看到了吗?

生:(齐答)看到了。

师:(指着生1)我想问你一下,当那位青年在画金鱼转身的时候,他还需不需要再走到金鱼缸边去看看金鱼是怎么转身的?

生1:不需要。

师:为什么?

生1:因为他以前每天都在观察那个金鱼的动态,金鱼的所有动作都印在了他的脑袋中了。

师:金鱼印在了他的脑海里,印在了他的心里,是吗?好,我们继续看青年静静地画画。该画金鱼吐泡泡了,是吧?大家注意看!

生2:(朗读)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吐泡泡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指着生2)请问,那位青年在画金鱼吐泡泡的时候,还需不需要再走到金鱼缸边去看看金鱼是怎么吐泡泡的?

生2:不需要。

师:为什么?

生2:因为以前他每个星期天都会在金鱼缸边观察鱼的动态,所以都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师:什么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生2:金鱼的各种动态。

师:谁能给“印”字换一个字?金鱼印在心里,还可以说——

生3:金鱼装在心里。

生4:金鱼记在心里。

生5:金鱼刻在心里。

生6:金鱼烙在心里。

生7:金鱼游在心里。

师:说得太棒了!好,我们继续看,该是青年静静地画金鱼甩尾巴的动态了。

生3:(朗读)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甩尾巴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指着生3)还是那个问题,当青年在画金鱼甩尾巴的时候,还需不需要走到金鱼缸边去看看金鱼是怎么甩尾巴的?

生3:不需要。因为他每个星期天都来看,他看到了金鱼各式各样的动态,包括甩尾巴,那种甩尾巴的样子已经深深地刻在他的心里。

师:一句话,当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着金鱼的时候,他心里装着的只有谁? 生1:金鱼。

师:他心里刻着的只有谁?

生2:金鱼。

师:他心里印着的只有谁?

生3:金鱼。

师:他心里记着的只有谁?

生4:金鱼。

师:他心里游着的只有谁?

生5:金鱼。

师:是的,金鱼!工笔细描也罢,挥笔速写也罢,有人围观也罢,有人惊叹也罢,他的心里只有谁?

生:(齐答)金鱼。

师:这才叫“静”啊!(板书:静)一心不乱的“静”!胸有成竹的“静”!来,让我们一起,(《渔舟唱晚》的音乐响起)再去看一看那位青年一心不乱地画画。预备,起——

生:(齐读)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是的,他时而工笔细描,时而挥笔速写,就这么静静地画着,静静地画着。因为,金鱼的每个部位都已经印在了他的心里,金鱼的各种动态都已经游在了他的心里。让我们再来静静地看一看——

生:(齐读)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游”向境界】

师:同学们,这静静地画画,(指着黑板上的课题)画出的是这样的功夫—— 生:(齐读)鱼游到了纸上

师:这静静地画画,画出的是这样的境界——

生:(齐读)鱼游到了纸上

师:这静静地画画,画出的是这样一声惊奇的赞叹——

生:(齐读)鱼游到了纸上

师:下课!(热烈的掌声)

第二课时:守于静

【激疑归“静”】

师: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想,有一个特写镜头你们一定印象特别深,一定不会忘记。这是一个怎样的特写镜头呢?请看——

(课件呈现: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 >地画下来,像姑娘< >那样细致;有时又< >

,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没想到,这位画技高超的青年,竟然是个< >人。)

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个无声无息但却意味深长的特写镜头。

生:(自由朗读)

师:谁能把这个无声无息但却意味深长的特写镜头读完整、读清晰?请你来读一读。 生:(朗读)“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没想到,这位画技高超的青年,竟然是个聋哑人。”

师:读得好!请大家拿出笔记本,按照这段话的顺序,把括号中的四个词语默写下来。看谁写得又对又快!

生:(默写,教师巡视)

师:请看大屏幕——

(课件呈现: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没想到,这位画技高超的青年,竟然是个<聋哑>人。) 对照大屏幕,自己检查校对,写错的请马上改正。

生:(检查修改)

师:全对的请举手。好,放下,把本子合上。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特写镜头,把镜头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一丝不苟地刻到自己的心里去。

生:(齐读此句)

师:面对这个特写镜头,难道就没有什么问题在你的脑海里盘旋吗?请问,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生1:聋哑人画画为什么画得那么好?

师:好,还有别的问题吗?

生2:既然他是聋哑人,那么别人就很难跟他交流,也就是说他是靠自学才能画好,为什么他的画技还这么高超?

师:聋哑人学画肯定比常人要难得多,这的确是个问题。

生3:我想知道,这个聋哑青年技术那么高超,那他画画到底学了几年呢? 师:说得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呐!还有问题吗?

生4:他画鱼的过程中碰到过哪些困难,不知他是怎样克服的?

生5:他为什么那么爱画金鱼呢?他是怎么记住金鱼的每个部位的?

师:五个同学提了六个问题,这些问题让我们对这个特写镜头的思考变得更加细致、也更加深刻了,是吧?(稍顿)其实,你们问了这么多,真正想问的只有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如此高超的画技,那位聋哑青年是怎么练成的?是吗?

生:(齐答)是!

【比照悟“静”】

师:好!现在请你带着这个问题静静地读书,静静地思考:课文的哪些字里行间,向你透露着聋哑青年练功的秘诀。找到一处标上①,找到两处标上②,找到三处标上③„„ 生:(默读课文,标号,教师巡视)

师:多数同学找到了两处,也有一部分同学发现了三处、四处甚至五处。提个建议,同桌之间不妨交流交流各自的发现。

生:(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师:如此高超的画技,那位聋哑青年是怎么练成的呢?谁来读读自己的发现?

生1:(朗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原来聋哑青年练功的秘诀就藏在这句话里。

(课件呈现: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还有谁也发现了这条练功秘诀?

生:(纷纷举手)

师:我们一起来琢磨琢磨这条无声无息但却意味深长的练功秘诀。预备,读—— 生:(齐读此句)

师:我相信,当你们读着这句话的时候,一定会特别留意其中的一个词,而这个词在上一节课刚刚出现的时候,曾经被我们轻轻地掠过了。这个词就是——

生:(齐读)静静

师:又是一个“静静”!“静静”地看着,“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请问,什么叫“静静”地看?

生1:就是心中只有眼前的那样事物,心里也只装着那样事物,把自己什么事情全部都忘掉了,只剩下那个事物。

师:说得好!送你四个字:学以致用。谁还有不同的理解?

生2:静静地看,就是说他完全不受外界的干扰,完全到了忘我的境界。

师:好一个“忘我的境界”!能从“静静”二字读出“忘我的境界”,本身就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谁还有话想说?

生3:我觉得“静静地看”就是专心致志地看,他眼里看到的只有金鱼,别的他都不会去看。

师:“静静”就是“专心致志”,好眼力!好悟性!但是,同学们,你们感受过“静静地看”吗?(稍顿)我想了解一下,你们去公园看过金鱼的吗?

生:(纷纷举手)

师:好的,请大家回忆一下,你去公园看金鱼,跟眼前这位青年看金鱼,有什么不一样?比比看,有什么不一样?

生1:我在公园里看金鱼,都是自己看够了就不看了。

师:你是漫无目的地看,而那位青年怎么看?读给大家听。

生1:(朗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你跟青年看鱼又有什么不一样?

生2:我看金鱼都是走马观花,看腻了就不看了。

师:你是走马观花地看,而那位青年怎么看?

生2:(朗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你是怎么看鱼的?

生3:我有时候会看看跳跳,有时候会说那些鱼怎么怎么样,在做些什么。 师:你是三心二意地看,而那位青年怎么看?

生3:(朗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有人看鱼漫无目的,有人看鱼走马观花,有人看鱼三心二意,而那位聋哑青年却是这样看鱼的——

生:(齐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请问,这样地看,就是怎样地看?

生1:一丝不苟地看。

生2:聚精会神地看。

生3:仔细地看。

生4:全神贯注地看。

生5:专心致志地看。

【呈像入“静”】

师:(板书:全神贯注)这样呆呆地看,静静地看,一丝不苟地看,全神贯注地看,他到底看了多长的时间?(稍顿)默读课文,寻找新的练功秘诀。

生:(默读课文)

师:就这么静静地看,聋哑青年到底看了多长时间呢?我这里有三个答案请你选择,考考你的眼力和悟性。第一,整整一天;第二,每个星期天;第三,一年多里的每个星期天。你选几?依据在哪里?

生:我选三,依据是,(朗读)“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师: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每个星期天都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每个星期天都这么静静地看着看着。你信吗?

生1:信!

师:请站着,你信吗?

生2:信!

师:请站着,你信吗?

生3:信!

师:还有你,你信吗?

生4:信!

师:你们都信吗?

生:(齐答)信!

师:俗话说得好,眼见为实,耳听为虚。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玉泉茶室的后院看一看。 一个春光明媚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室的后院,你发现——

生1:(朗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看到了,他的确在玉泉看金鱼。春天过去夏天到了,一个烈日炎炎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室的后院,你又发现——

生2:(朗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看到了,他还在玉泉看金鱼。夏天过去秋天到了,一个秋高气爽的星期天,你又来到玉泉,又来到茶室的后院,你还发现——

生3:(朗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他还在。秋天过去冬天到了,一个寒风凛冽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室的后院,你惊奇地发现——

生4:(朗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是的,他没有缺席,他一直在玉泉看金鱼。从春天到夏天,从夏天到秋天,从秋天到冬天,就这样呆呆地看着,就这样静静地看着,他

放弃过吗?

生:(齐答)没有。

师:他中断过吗?

生:(齐答)没有。

师:他动摇过吗?

生:(齐答)没有。

师:请问,这叫怎样地看?

生1:这叫废寝忘食地看。

生2:这叫持之以恒地看。

生3:这叫坚持不懈地看。

【索隐参“静”】

师:(板书:持之以恒)同学们,这样呆呆地看,这样静静地看,这样从来不说一句话地看,这样长时间地看,他烦不烦?他累不累?默读课文,找找依据。

生:(默读课文)

师:请问,他这样静静地、长时间地看鱼,烦还是不烦?累还是不累?

生1:我觉得他不烦。因为前面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师:忘我了,还有烦吗?还有累吗?好,这是依据一。那么依据二呢?

生2:这里说“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他就不会再感觉到烦了。 师:说得是,这是依据二。还有别的依据吗?

生3:(朗读)“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师:忘了吃饭,忘了回家。这不正是“忘我境界”的生动写照吗?这是依据三。 生4:我觉得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他根本就不烦。(朗读)他笑了,笑得那么甜。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师:是的,都笑得那么甜了,还有什么烦恼什么劳累呢?这是依据四。

生5:(朗读)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了时间,也忘了自己。

师:依据五。太好了!大家看,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特写镜头啊!

(课件呈现: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忘了时间,也忘了自己。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朗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常常忘了——

生:(齐读)吃饭

师:忘了——

生:(齐读)回家

师:忘了——

生:(齐读)时间

师:也忘了——

生:(齐读)自己

师:他爱鱼到了——

生:(齐读)忘我的境界。

师:(板书:忘我境界)来!让我们也像这位聋哑青年那样,静静地走进这个没有烦恼、没有劳累、没有时间、没有自己的忘我境界。

生:(配乐齐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忘了时间,也忘了自己。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明道养“静”】

师:(指着黑板上的课题)有了这样的境界,才有这样的功夫——

生:(齐读)鱼游到了纸上

师:有了这样的境界,才有这样的惊叹——

生:(齐读)鱼游到了纸上

师:请问,游到纸上的只是鱼吗?还有——

生1:还有青年的静静。

生2:还有人们的赞叹。

生3:还有青年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心。

生4:还有青年的专心致志。

生5:青年持之以恒的精神也游上去了。

生6:青年的全神贯注游上去了。

生7:游上去的还有青年的快乐。

生8:还有青年的心血和汗水。

师:是的,这一切的一切概括成一个字,那就是青年的——心。(板书:心)

同学们,青年画鱼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静下心来,(板书:静下心来)才能练成这样的功夫——

(课件呈现: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生:(齐读这段文字)

师:只有静下心来,才能享受这样的境界——

(课件呈现: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忘了时间,也忘了自己。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生:(齐读这段文字)

师:因为,只有静下心来,才能——

生:(齐读)全神贯注

师:只有静下心来,才能——

生:(齐读)持之以恒

师:只有静下心来,才能进入“鱼在心上、心在鱼上”的——

生:(齐读)忘我境界

师:(多次提醒下课,学生才恍然大悟)(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板书】

鱼 游 到 了 纸 上

全神贯注

静下心来 持之以恒

忘我境界


相关文章

  • 中学语文名师课堂实录集锦
  • 中学语文名师课堂实录集锦 中学语文名师课堂实录集锦知缘斋主人 名师课堂实录集锦 志明编选教学资料交流学习欢迎 blog.sina..cn/lzm0518 李镇西系列 李镇西:<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实录 李镇西课堂实录--&l ...查看


  • 小学数学名师课堂实录
  • 按热度排序按更新排序 酷628:21名师教学视频-<比较数的大小>黄爱华新课程小学数... 酷614:06<小数乘整数>教学视频贲友林执教 新课程小... 优酷45:16大数的认识--四年级陈曦 全国小学数学优秀名师 ...查看


  • 小学一年级语文优质课视频简介
  • 小学一年级语文优质课视频简介体育作文 __写游戏活动 小学语文优质课观摩课展示 课执教: 年级:三年级 科目:体育与健康 星级: 课程简介:体育作文__ 写游戏活动 小学语文优质课观摩课展示课课堂实录 体育作文__ 写游戏活动 小学语文优质 ...查看


  • 浅谈课堂教学实录的拍摄
  • 浅谈课堂教学实录的拍摄 汉中市电化教育馆 宋永红 近年来,随着我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以及中小学新课程资源应用与学科整合展示交流等等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的举办,拍摄课堂教学实录已成为广大电教工作者的工作任务之一,成为大家不可推卸的一项责任和必须 ...查看


  • [毛细现象]教学实录和评议--小学科学教师
  • <毛细现象>教学实录和评议--小学科学教师小学科学教师<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教学实录及反思- -| 回首页 | 2005年索引 | - -小学科学课评价激励语100句 <毛细现象>教学实录和评议- - ...查看


  • 五年级科学下册撬棍的学问1课堂实录课堂实录冀教版
  •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课堂实录 第一单元 巧妙的用力 2.撬棍的学问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学生能自主探究出斜坡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愿意合作.能意识到证据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知识目标:知道斜面的省力的作用,解决斜面在生产生活中 ...查看


  •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_木兰诗_教学设计_课堂实录及教研评析
  • 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研评析 JIAOXUESHEJIKETANGSHILUJIJIAOYANPINGXI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木兰诗%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教研评析 鸡西市教育学院 执教教师指导教师 一!教学设计 张霁虹黑龙江省教 ...查看


  • [蚂蚁和蝈蝈]教学实录及评析
  • [<蚂蚁和蝈蝈>教学实录及评析] <蚂蚁和蝈蝈>教学实录及评析 作者:ygr发表时间:2004-4-30阅读次数:1545 王文端樊勇娜 教学设想 <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有 ...查看


  • 怎么写听课记录
  • 辅导人:高凤山 时间 一.听课记录的基本内容 听课记录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实录,二是教学评点.而在听课记录本上的体现,左边是实录,右边是评点. (一) 教学实录 教学实录包括听课时间.学科.班级.执教者.课题.课时等:教学过程包 ...查看


  • 泰教发"一师一优课"方案
  • 附件4 "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 "优课"研究内容 "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中的"课",是指教学内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