燧人氏2-中华台028

(2010-09-12 15:06:27)

转载▼

标签: 中华民族

起源

一源多元说

杂谈

燧人氏的取火方法

燧人氏的取火方法古籍上大都归于“钻木取火”。《王子年拾遗记》记载比较详细:“燧明国,……国有火树,名燧木,屈盘万顷,云雾出于中间。折枝相钻,则火出矣。……目此树表,有鸟若{号鸟},以口啄树,粲然火出。圣人感焉,因取小枝以钻火,号燧人氏。”

故事可还原为:风岭上燧人氏部落的附近有一棵干枯了许久的死死大树,一只庸医啄木鸟压根就没看见这棵大树是死是活,操起利嘴就给大树治起病来了。风岭上平日里也是小风习习。啄木鸟啄着啄着,就冒起烟来了,啄着啄着就起火了。

燧人氏部落有一个聪明的人,正好从这里路过,看到了这一场景。他灵机一动,心想,这不是个取火的好方法吗。于是,他从地上拾了个棍棍,在朽朽树上钻了个洞洞,两手使劲搓动木棍,树洞就冒起烟来了,再用嘴一吹,就起火了。

经过试验,他确定了取火时的助燃物,就截下一截朽朽木头,扛回窑洞去。想生火时,就钻木取火。后来,他把这一技术向各部落推广和传授开来,一时间,肺浮山上的朽朽树几乎都弄光了。

由于他发明了火,给大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大家感激他,推他为皇,于是成立了“燧明国”,他就是“风皇”。上面是根据历史记载作了一次推衍。笔者认为,真实性并不大。其实,要真的钻木弄出火来,并不那么容易。《路史》和《王子年拾遗记》都说是受到啄木鸟误啄了个朽朽树,结果啄出火来了。燧人氏虽然受到了启示,但不一定能想到钻木取火,有可能是燧人氏当看到鸟啄树能啄出火,便联想到做石器时砸石头时也迸出火星,于是有意识击打石块,让火星溅到朽朽木屑上,果然出火了,发明成功了。

下面再作一次反推和假设。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由于正值“文化大革命”运动中,物资供应相当匮泛。一度蓝田山上的农户,因很难买到火柴,曾采用传统的取火方式,这可能是这种方式的最后一次使用。

有一种石头洁白如雪、晶莹透亮,一般打制成拳头大小,叫做火石。到铁匠铺将旧锉刀留中间三寸左右,两头烧红碾成细条,回折成一个马蹄形的圈,能伸进四指为合适,这个物件叫做火镰。清明上坟烧的那种粗糙的黄色的纸叫火纸。将火纸折叠成一厘米宽的长条,将一端预先用火点燃后再熄灭,留下的未燃尽的灰头叫媒子或媒头。

取火时,左手握着火石,同时用无名指和小指夹持火纸条,将媒头对准火星将要溅到的位置。右手握住火镰,用有锉纹一面在火石上擦碰,就出了火花。火花落在了媒头上,媒头就燃着了,但没有火焰。这时放下火石和火镰,持着火纸,向媒头轻吹风。吹风要有技巧:吸一口气,双唇抿住,留一小缝,照准媒子吹一口细而极有速度的气,气流极短,当气头刚送出口唇,舌头立刻跟进,堵住双唇,切断气流。一次不成功,可反复数次,这样火纸就燃起了火焰。再点燃柴火,做饭、烧炕、抽烟都行,很是方便,比用火柴稍微麻烦一点而已。

笔者孤陋寡闻,不知道其他地方是怎么样取火的。但蓝田山一带就是用这个方法。其中那个白白的火石,也不是什么地方都有的。一般都是从流峪河(灞河的上游)中捡来的。由此向远古推测:这种方法有可能是由燧人氏发明的方法改进、演化来的。

燧人氏所居住的风岭距流峪河不过十公里左右,经常在流峪河一带活动。捡到火石是很方便的。由于这种白白的火石相对来说比较软一点,有较好的韧性,不容易崩刃。很有可能是他们制作石器的材料。

假设:这种雪白的火石非常好看,又容易制做成形,逐渐成了肺浮山上的先民们制做工具的材料。有一天,燧人氏部落一个人在另一条峪里捡到一块铁矿石,非常坚硬,他便把它当作制作工具的工具。当他用铁矿石砸向火石时,便溅出了一串串火星子。起初他并不在意,后来在他连续击打中,火星竟然将地上的柴草沫子燃着了。这才引起他的注意,他有意识弄了些干柴草沫,一手拿火石,一手拿铁矿石,故意向柴草沫上溅火星。开始他击打一次,看一次,没着,又击打一次,也没着。后来,他一口气击打了几十次,火星不断地溅到草沫上,草沫开始冒烟了,他用口吹了吹,起火焰了。就这样,一项国家级发明诞生了。他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族人,并给族人演示了好多次。得到了族人的称赞。后来,推广到了整个肺浮山,全区人民都非常敬重他。这一方法,随着不断外出打工的人群带到了其他地方。当时人们把这能生出火的石头叫“燧石”。这个发明取火技术的人叫“燧人”。后世的人将他所在的部落叫“燧人氏”。再后人封他为“风皇”,与伏羲、神农并称三皇。

究竟燧人氏是怎么取火的?原始先民可能有多种方法,如果有一天考古的人从地下能刨出个什么,可以证明一下,现世的人就弄明白了。如果刨不出个什么,没法给现世的人作个证明,那么,已经怨屈了好多万年了,可能将永远怨屈下去了。不过,我在公元1967年所用过的火石取火方法,有可能是燧人氏燧石取火方法所演进的。我所用的火石是从蓝田流峪河里捡来的,当年燧人氏比我离流峪河近得多,他的燧石有可能也是从流峪河里捡来的,只不过不是一个年代罢了。所以,燧人氏的取火技术应该是“燧石取火”。这在《苗族古歌》中得到证实。苗族《开天辟地》歌:“火耐老公公,心灵手又巧,用石互相敲,迸出红火苗”。有可能这位发明取火方法的“燧人”当年的名字叫“火耐”。

恩格斯说:“就世界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因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得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后与动物界分开。”而在“中华台”上,“用火”的年代非常久远,现在可知的130万年前的蓝田人就会使用火了,虽然有了对“火”的使用权,但这火种的保存、携带还是很不方便的。而“风皇”的“燧石取火”这项“生火”技术的发明,是标志着中华民族取得了对“火”的支配权。如果说用“火”使人离猿越来越远,那么,取“火”则使人离现代文明越来越近。所以,“燧石取火”是中华民族仍至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进步。

(2010-09-12 15:06:27)

转载▼

标签: 中华民族

起源

一源多元说

杂谈

燧人氏的取火方法

燧人氏的取火方法古籍上大都归于“钻木取火”。《王子年拾遗记》记载比较详细:“燧明国,……国有火树,名燧木,屈盘万顷,云雾出于中间。折枝相钻,则火出矣。……目此树表,有鸟若{号鸟},以口啄树,粲然火出。圣人感焉,因取小枝以钻火,号燧人氏。”

故事可还原为:风岭上燧人氏部落的附近有一棵干枯了许久的死死大树,一只庸医啄木鸟压根就没看见这棵大树是死是活,操起利嘴就给大树治起病来了。风岭上平日里也是小风习习。啄木鸟啄着啄着,就冒起烟来了,啄着啄着就起火了。

燧人氏部落有一个聪明的人,正好从这里路过,看到了这一场景。他灵机一动,心想,这不是个取火的好方法吗。于是,他从地上拾了个棍棍,在朽朽树上钻了个洞洞,两手使劲搓动木棍,树洞就冒起烟来了,再用嘴一吹,就起火了。

经过试验,他确定了取火时的助燃物,就截下一截朽朽木头,扛回窑洞去。想生火时,就钻木取火。后来,他把这一技术向各部落推广和传授开来,一时间,肺浮山上的朽朽树几乎都弄光了。

由于他发明了火,给大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大家感激他,推他为皇,于是成立了“燧明国”,他就是“风皇”。上面是根据历史记载作了一次推衍。笔者认为,真实性并不大。其实,要真的钻木弄出火来,并不那么容易。《路史》和《王子年拾遗记》都说是受到啄木鸟误啄了个朽朽树,结果啄出火来了。燧人氏虽然受到了启示,但不一定能想到钻木取火,有可能是燧人氏当看到鸟啄树能啄出火,便联想到做石器时砸石头时也迸出火星,于是有意识击打石块,让火星溅到朽朽木屑上,果然出火了,发明成功了。

下面再作一次反推和假设。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由于正值“文化大革命”运动中,物资供应相当匮泛。一度蓝田山上的农户,因很难买到火柴,曾采用传统的取火方式,这可能是这种方式的最后一次使用。

有一种石头洁白如雪、晶莹透亮,一般打制成拳头大小,叫做火石。到铁匠铺将旧锉刀留中间三寸左右,两头烧红碾成细条,回折成一个马蹄形的圈,能伸进四指为合适,这个物件叫做火镰。清明上坟烧的那种粗糙的黄色的纸叫火纸。将火纸折叠成一厘米宽的长条,将一端预先用火点燃后再熄灭,留下的未燃尽的灰头叫媒子或媒头。

取火时,左手握着火石,同时用无名指和小指夹持火纸条,将媒头对准火星将要溅到的位置。右手握住火镰,用有锉纹一面在火石上擦碰,就出了火花。火花落在了媒头上,媒头就燃着了,但没有火焰。这时放下火石和火镰,持着火纸,向媒头轻吹风。吹风要有技巧:吸一口气,双唇抿住,留一小缝,照准媒子吹一口细而极有速度的气,气流极短,当气头刚送出口唇,舌头立刻跟进,堵住双唇,切断气流。一次不成功,可反复数次,这样火纸就燃起了火焰。再点燃柴火,做饭、烧炕、抽烟都行,很是方便,比用火柴稍微麻烦一点而已。

笔者孤陋寡闻,不知道其他地方是怎么样取火的。但蓝田山一带就是用这个方法。其中那个白白的火石,也不是什么地方都有的。一般都是从流峪河(灞河的上游)中捡来的。由此向远古推测:这种方法有可能是由燧人氏发明的方法改进、演化来的。

燧人氏所居住的风岭距流峪河不过十公里左右,经常在流峪河一带活动。捡到火石是很方便的。由于这种白白的火石相对来说比较软一点,有较好的韧性,不容易崩刃。很有可能是他们制作石器的材料。

假设:这种雪白的火石非常好看,又容易制做成形,逐渐成了肺浮山上的先民们制做工具的材料。有一天,燧人氏部落一个人在另一条峪里捡到一块铁矿石,非常坚硬,他便把它当作制作工具的工具。当他用铁矿石砸向火石时,便溅出了一串串火星子。起初他并不在意,后来在他连续击打中,火星竟然将地上的柴草沫子燃着了。这才引起他的注意,他有意识弄了些干柴草沫,一手拿火石,一手拿铁矿石,故意向柴草沫上溅火星。开始他击打一次,看一次,没着,又击打一次,也没着。后来,他一口气击打了几十次,火星不断地溅到草沫上,草沫开始冒烟了,他用口吹了吹,起火焰了。就这样,一项国家级发明诞生了。他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族人,并给族人演示了好多次。得到了族人的称赞。后来,推广到了整个肺浮山,全区人民都非常敬重他。这一方法,随着不断外出打工的人群带到了其他地方。当时人们把这能生出火的石头叫“燧石”。这个发明取火技术的人叫“燧人”。后世的人将他所在的部落叫“燧人氏”。再后人封他为“风皇”,与伏羲、神农并称三皇。

究竟燧人氏是怎么取火的?原始先民可能有多种方法,如果有一天考古的人从地下能刨出个什么,可以证明一下,现世的人就弄明白了。如果刨不出个什么,没法给现世的人作个证明,那么,已经怨屈了好多万年了,可能将永远怨屈下去了。不过,我在公元1967年所用过的火石取火方法,有可能是燧人氏燧石取火方法所演进的。我所用的火石是从蓝田流峪河里捡来的,当年燧人氏比我离流峪河近得多,他的燧石有可能也是从流峪河里捡来的,只不过不是一个年代罢了。所以,燧人氏的取火技术应该是“燧石取火”。这在《苗族古歌》中得到证实。苗族《开天辟地》歌:“火耐老公公,心灵手又巧,用石互相敲,迸出红火苗”。有可能这位发明取火方法的“燧人”当年的名字叫“火耐”。

恩格斯说:“就世界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因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得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后与动物界分开。”而在“中华台”上,“用火”的年代非常久远,现在可知的130万年前的蓝田人就会使用火了,虽然有了对“火”的使用权,但这火种的保存、携带还是很不方便的。而“风皇”的“燧石取火”这项“生火”技术的发明,是标志着中华民族取得了对“火”的支配权。如果说用“火”使人离猿越来越远,那么,取“火”则使人离现代文明越来越近。所以,“燧石取火”是中华民族仍至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进步。


相关文章

  • (一)孝感天地
  • 舜帝生平 ' 在中国历史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中,惟有舜帝从出生到崩卒史料记述最全面,传说故事最多最具体.舜帝到底出生在哪里?舜帝何以会由一介平民跃升为帝?舜帝践帝位后把国家治理得井然有序靠的是什么?<舜帝生平>,以史实为据,结合 ...查看


  • 中国历代帝王年谱简介
  • 中国历代帝王简介                      商朝(约前1675-约前1029) -- -- -- 南北朝(386-556) 三皇五帝 盘古氏 就是我们都熟知的盘古开天辟地故事的主人公 ...查看


  • 我的美丽家乡---商丘
  • 我的家乡――商丘 地理位置 : 河南东部 北通 京津, 南达穗深,东抵沪苏,西接兰新 包含 八县一市 城市 美誉 历史大事 汤王 兴商 葵丘会盟 泓水之战 梁孝王守睢阳 睢阳之战 赵构登基 师尚诏攻克归德府 李自成两次攻打归德府城 淮海战役 ...查看


  • 关于" 最早中国"之我见
  • 关于" 最早中国"之我见 蔺长旺 2016年11月6日下午,"北大文研论坛"迎来了两位重量级考古学者:许宏与何努.两人同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员,又分别是二里头与陶寺的现任考古队队长,但对于 ...查看


  • 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演进
  • 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演进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绵延不绝. ⏹从总体上看,表现出明显的连贯性, ⏹随着朝代的更替.历史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因而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 ⏹我们大致将中国传统文化分为四个时期,即先秦 ...查看


  • 简说三皇五帝
  • 简说三皇五帝 1.三皇 时间:公元前?世纪--公元前30世纪 都成:淮阳(今河南淮阳) 三皇到底指哪三皇?这个问题有很多种说法. 一说:有巢氏.燧人氏.伏羲 有巢氏:由于年代久远,关于有巢氏姓氏的问题没有历史记载,无从考究.我们只是知道,有 ...查看


  • 水浒传排名
  • 水浒传108将排名 1 天魁星 呼保义 宋江 2 天罡星 玉麒麟 卢俊义 3 天机星 智多星 吴用 4 天闲星 入云龙 公孙胜 5 天勇星 大刀 关胜 6 天雄星 豹子头 林冲 7 天猛星 霹雳火 秦明 8 天威星 双鞭 呼延灼 9 天英星 ...查看


  • 神话传说在探究: "三皇五帝"中的"三皇"分别是谁?
  • 中国历史上一直有"三皇五帝"之传说,但这些人为谁却一直无定论,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但有两点是肯定的,一是"三皇五帝"都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物,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创始性人物,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查看


  • 人类最早的姓氏起源
  • 广西  贺州    荷香月暖(董全吉) 摘要:人类的语言首先是单音发音,不是双音节先发音,这就否定了先从祝融到董.童或火.管理火的活动成为:董督.董正.或简称为"正"."東":拆开是日在木中,从木,官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