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家乐

摘要:农家乐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很多的是以乡土文化的特色作为吸引旅客资源,对乡土文化的推广和传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商业化的推动,在一定程度上对乡土文化带来了破坏。作为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乡土文化在城市化不断加快和发展的今天,逐渐的被破坏和遗忘,这不得不值得我们去正视和呼吁保护。

关键词:乡土文化 农家乐 拯救 破坏 特色文化 度

一、农家乐概述

农家乐是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是农民向城市现代人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放松身心、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一般来说,农家乐的业主利用当地的农产品进行加工,满足客人的需要,成本较低,因此消费就不高了。而且农家乐周围一般都是美丽的自然或田园风光,可以舒缓现代人的紧崩的思绪,因此受到很多城市年轻人的热烈欢迎。“农家乐”旅游的雏形来自于国内外的乡村旅游,并将国内特有的乡村景观、民风民俗等融为一体,因而具有鲜明的乡土烙印。同时,它也是人们旅游需求多样化、闲暇时间不断增多、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和“文明病”、“城市病”加剧的必然产物,是旅游产品从观光层次向较高的度假休闲层次转化的典型例子。

农家乐的主要类型有:1.农家园林型。以郫县友爱乡农科林、温江县万春镇等西部川西坝子农家民俗旅游为代表。这里位于“国家生态示范区”内,是享誉全国的花卉、盆景、苗木、桩头生产基地,“农家乐”发端于此。它荟萃着川西平原农家休闲旅游的主要特色,展现着“农家乐”的巨大魅力。

2.花果观赏型。以龙泉驿的书房村、工农村、桃花沟、苹果村等东郊丘陵的农家果园游乐为代表。龙泉山果品远销全国乃至海外,果品收入是龙泉驿区的经济支柱。但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以春观桃(梨)花、夏尝鲜果的花果观光旅游,使其旅游收入已经大大超过果品收入。卖果不如卖花,让人先饱眼福,后饱口福,它反映了人们消费观念的嬗变。龙泉山水果在提高其科技含量之后又着力提高其文化含量,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发展观光农业,开启了宜林山区发家致富的新思路。

3.景区旅舍型。以远郊区都江堰的青城后山、蒲江县的朝阳湖、彭州市的银厂沟、大邑县的西岭雪山等自然风景区为代表。低档次农家旅舍价格低廉,游客感觉仿佛把自己的家搬到了风景区,花费居家度日的钱,享受景区的自然环境,景区“农家乐”因而受到中低收入游客的欢迎。

4.花园客栈型。以新都县农场改建的泥巴沱风景区、邛崃市前进农场改建的东岳渔庄等为代表。把农业生产组织转变成为旅游企业,把农业用地通过绿化美化,使之成为园林式建筑,以功能齐全的配套设施和客栈式的管理,使之成为在档次上高于“农家乐”低于度假村的一种休闲娱乐场所。向现代化谱写上光彩

的一笔。

二、乡土文化概述

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是区别于任何其它文明的唯一特征,是民族凝聚力和进取心的真正动因!中国的乡土文化源远流长,而广大农村则是滋生培育乡土文化的根源和基因。它是以土地为生产资料的农村,在农业生产基础上形成的主观精神及其物质沉淀。然而,乡土文化现在已经遭到严重破坏,它存在的基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正在被抽离,其中的要素失去了统一,而乡土文化本身亦失去了整体性。在这个系统被肢解得支离破碎的情况下,它的功能必然减弱直至消失。在以城市文化为主流文化的社会中,不管是乡土文化的导向功能还是整合功能都无法发挥——整合和导向的主体都是“城市文化”。当然,乡土文化中某些要素仍然存在,并发挥着作用。但是,乡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无论是物质的、非物质的都是不可替代的无价之宝!所以,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对乡土文化的保护和延承也必须覆盖物质的、非物质的各个领域,而且保护始终是第一位的,即使要利用它发展旅游等产业也要突出“保护第一”的原则。对乡土文化最有效的保护是积极的全方位的延承。既要继承乡土文化传统的东西,也要适应现代生活需求创造新的东西;既要保护好原生态乡土文化,又要创造新生态乡土文化。既要延承乡土文化的“文脉”,也要有选择地沿承作为乡土文化载体的“人脉”,既要延承乡土文化的物质表象,也要注意延承乡土文化的精神内涵。特别不要忽视某些宗教及家族文化因素在乡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其旺盛的生命力、感召力成为维系人们世代延续和谐共生、善待苍生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心灵托付。这一点在时下的中国广大农村是要特别关注并给予妥善的保护政策。

三、农家乐对乡土文化的“拯救”:

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具有一种诗性的思维,并以诗性的目光看待外物,将自然的物体当作具有活泼性灵的生命实体。于是乡土文化在劳动中具备了最原始的雏形,它从一诞生就深深扎根于充满民族气息的文化土壤之中,其深根固蒂是这灿烂文化的起源。原始的祖辈是聪慧的群体,他们在介乎客观世界与纯主观思维之间搭筑了独特的文化建构模式,因其根植于思维的底层,故其核心在发展中能经受各种打击,时至如今,其性质仍具有原始的民族特性。中国乡土文化诞生之始就具有虚实结合、天人合一的特性,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移情于物,赋自然予生命,“静观照静之极,必托出对象,使之空灵。对象直达空灵之境,即在若有若无之间”,又“以绝对之观点态度看人生,则于人生之悲欢离合,好恶喜怒,亦必置之于辽阔苍茫之气息所笼罩中,成若虚若实若有若无之境”(《人文精神之重建》)。超然的人生观与庸俗绝缘,其发展固然畅通无阻,遇山修路,逢水搭桥。

大自然是人的根本归宿,人的天性本是自然的,天人合一合乎自然规律,因之源远流长。

限于特殊的经济和政治模式,中国乡土文化呈封闭性时多。孔子语“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实际上也是对这种客观状况的概述,但决非其特征。不论怎样,腐朽的东西总会被淘汰的,时间是公平的过滤器,先进的文化总要向前发展。

我国农家乐最初发源于四川成都,具体位置有都江堰市的青城山、温江等说。后来发展到整个成都平原,四川盆地,直至全国。真正以“农家乐”命名的乡村旅游始于1987年在休闲之都——成都郊区龙泉驿书房村举办的桃花节。这次桃花节把农事活动、乡村田园风光、乡土民俗文化、乡村民居和聚落文化与现代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农家乐的发展,对促进农村旅游、调整产业结构、建设区域经济、加快农业市场化进程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有些地方依托本地农业资源,分片开发出“农家乐”品种系列,像湖南南岳衡山、昆明的团结乡等地的农家乐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

农家乐发展起来后,带来的不仅仅是消费收入,还有产品信息、项目信息和市场信息,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农家乐成为农民了解市场的“窗口”,成为城市与乡村互动的桥梁。各地游客为农村带来了新思想、新观念,使农民及时了解到市场信息,生产经营与市场需求相接轨。开办农家乐的农民经常到旅客中间调查市场需求,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生产,有的建起了无公害蔬菜基地,有的则做起农产品深加工的生意。当今中国的农家乐模式主要出现在北方,其中又以北京、四川、天津、河北为主,农家乐最吸引旅游客的地方是:消费合理,价格实惠。

我国农家乐的发展主要依靠的是本地区的本身文化特色,这对乡土文化的推广和传承有着很大的意义。这不仅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又将自身的特色文化宣传了出去,是一个双赢的效果。

例:贵州兴义纳灰村处处“农家乐”

“安居乐业党恩深似海,古寨农家游客涌如潮” ,这是对贵州兴义纳灰村处处“农家乐”的写照。2005年2月7日,正值除夕,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来到贵州兴义纳灰村岑志兴家,和岑志兴一家人一起打糍粑过年。岑志兴说,自从胡总书记来过纳灰村以后,纳灰村便闻名全国,很多游客来看万峰林,吃住在村里,近一年多时间,村子里开办的“农家乐”餐旅馆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在纳灰村里转转,发现村民们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喜气。纳灰村属兴义市下五屯办事处,2002年3月,纳灰村提出了“依托万峰林,发展旅游业,提升种养业,建设小康村”的发展思路,鼓励村民们开办“农家乐”,搞旅游服务。曾经以经营运输

业为主的岑志兴筹资对自家的厨房、厕所等设施进行改造后,岑志兴率先在村里开办“农家乐”,第一年纯收入2万余元,生意一年比一年好。岑志兴的成功使村民们大受启发。村“两委”和街道办趁热打铁,与每户“农家乐”结成多对一的帮扶关系,为帮扶对象排忧解难。同时,下五屯旅游开发公司对“农家乐”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改造、统一授牌;街道办事处制定了指导方案,对房屋内外装饰的改造、餐具用品、菜谱等都作了具体要求;组织村民外出参观学习,引进专家开展培训,并制定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革除陋习;发动群众植树造林,美化家园。现在,该村有常年经营的“农家乐”27家、农家旅馆8家。今年全村已接待游客50万人左右,创收300多万元,仅“十一”黄金周期间就收入近40万元。“农家乐”还带动了养殖业、种植业的发展,村里因此涌现出10来户养鸡大户、养猪大户。村民桑昌勇几天前才将3000多只鸡卖掉,现在鸡圈里还余下300来只。据兴义市委宣传部的同志介绍,今年,纳灰村共发展早瓜、胡萝卜等早熟蔬菜300多亩,收入40多万元;全村年出栏鸡10多万只,创收200多万元;还发展了大五星枇杷、优质桃李等经果林200多亩。

南花苗寨:

南花苗寨是贵州省凯里市一个典型的苗家村寨,久藏于深山中的苗家人,一直固守着传统的生活习俗和穿戴,也固守着贫穷。直到八年前,乡村旅游被确定为贵州省的扶贫措施,寨门被打开了。越来越多的山外人涌了进来,带来了喧嚣,也给苗寨人带来了意外的惊喜。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固守了几百年的生活习俗却成了乡村旅游的卖点。 流淌了几千年的巴拉河,生生不息地哺育着两岸十几个苗族村寨的生灵,地处巴拉河中游的南花苗寨曾是最贫穷的一个寨子,在上千年的岁月中,南花人艰辛地维持着他们一贫如洗的孤独日子。1998年,南花苗寨成为凯里市第一批开发乡村旅游扶贫的少数民族村寨。因封闭而保留下来的传统习俗,让山外人感到新鲜和好奇。但是,当如潮的游客涌进来的时候,他们却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南花苗寨村主任 潘成亚:“老百姓认为,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允许敲铜鼓和吹芦笙。比如说,四五月份栽秧,就禁止敲铜鼓,不吹芦笙了,吹了下一年就没有好收成。” 但正是他们独特的歌舞和音乐,是吸引游客的最大卖点。刚刚起步的乡村游,在这里陷入了尴尬的局面。1999年,南花苗寨村委会组织一些年轻人,到乡村旅游开展比较好的一些少数民族村寨,进行了多次的观摩。最终,这些年轻人首先走进了踩歌堂,把自己的音乐和舞蹈展现在游客的面前。村民得到了实惠,自然也就转变了观念。南花苗寨距离凯里市区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道路和桥梁修建好之后,凯里市区游客很方便地就能来到这里,加之人们的口耳相传,也吸引了全国很多地方的游客。现在,能够到踩歌堂为游客们表演,成了南花苗寨人的一种荣耀,到这里来表演的人得到的报酬也会多一些。

如此类例非常之多,农家人以自身的文化特色开办农家乐旅游,不仅给自己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收入,还讲自身的特色文化向外推广了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很多不为多数人知道的优秀的乡土特色文化。

四、农家乐对乡土文化的破坏:

农家乐本身是一种商业活动,它的一切必须是在利润为前提下进行的,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人们往往会在其中添加大量的附加品。而大量的附加品的添加,一定会在大小程度上改变原有的自然特色。农家乐在向外推广自身特色文化的特色时,为了吸引游客,在其中添加大量的非本身的东西,从而暗淡了自身的文化,或者,修改了本身文化的独有性,对其造成了不小的破坏。

就拿上面两例来说:贵州兴义纳灰村处处“农家乐”,不错,在强烈的宣传下,人们的收入是增加了,生活也好了很多。但是,任何东西都有一个度,在超过这个度后,就会慢慢的变味。义纳灰村处处“农家乐”的过度开发,已经在导致起本身淳朴的流失,如果不改善的话,会造成一种泡沫的存在。南花苗寨,在商业化的驱使下,他们把很多现代的东西强行的融入其本身的体系中,可是,任何文化的融合都必须经过漫长的时间,这样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短时间将两种不同的东西强行融合,只会丢掉本身的东西,并且外来的东西也不能好好的吸收,造成一个什么都不是的东西。我们可以看到,在商业化的驱使下,南花苗寨的很多本身的特色正在逐渐的退化,而外来的东西越来越多,商业话气息越来越浓。

五,关于农家乐和乡土文化的建议

1.食品安全问题突出。不少旅游者比较乐于成群结队或结伴在旅游中选择“吃农家饭、品农家茶”。一些旅游者甚至现场购买“农家乐”里还在饲养的猪、羊、狗、鸡、鸭等畜禽,要求现场宰杀后烹饪。这种做法实际上隐藏着不少问题,现场宰杀的畜禽几乎是没有经过检验检疫部门的检疫,其中暗藏的疾病游客和经营者是无法分辨出来的。而“农家乐”中的厨房、碗筷也缺乏正规的消毒措施,没有卫生防疫部门的监管,很难达到与城镇餐馆相提并论的消费要求和卫生标准。有的经营点甚至还出售明令禁止销售的保护野生动物,如野猪、蛇类、青蛙等动物。

2.景区安全令人担忧。由于大部分的“农家乐”点规模少、基础设施落后,大部分乡村游客旅游归来后,都在抱怨景区停车难,停车场缺乏安全保卫人员和措施。“农家乐”不少景区是村集体或私营业主自行开发的,旅游景区的设置、安全设施的规划甚至连最基本的导向指示牌也没有,让游客进入其中就像是无头苍蝇瞎转悠,人流量大的时候特别危险。有的“农家乐”点连相关的管理制度和

注意事项也没有,有的游客甚至还被狗咬伤、猫抓伤的现象发生。

3.服务有待提升。点的茶半个小时都上不来,车被堵住个把小时也找不到堵车的车主,有的甚至连固定停放车辆的位置也没有,大部分都是依路停靠和随意停放。“农家乐”发展虽有数年的时间了,但服务提升依然是最大难题,服务“短腿”日渐凸现。据调查统计:国际旅游业界公认,超过80%的旅游利润来自“回头客”。因此,精心规划,强化监管和突出特点和自身优势很重要。精心规划,强化监管。注重整体性和连续性,充分考虑地方的自然风貌及特点和文化特性。同时监管好每一个乡村旅游、农家乐等的细枝末节,强化对旅游从业人员和乡村旅游集体的培训、教育,提高其服务素质和水平,提升服务品牌和形象。突出特点和自身优势。比如突出乡村的地域风情、传统文化优势,挖掘古村、古镇、古迹、典故等文化内涵;突出体现地域特点,在建筑、饮食、生活、农耕乃至旅游活动的设计等方面,尽可能地体现出地域风情、风貌、生活习俗等特色。同时,还要着重考虑突出绿色、环保、休闲、娱乐等特点。

农家乐对乡土文化的影响有找重要的意义,为了农家乐旅游的更好发展,以及乡土文化的保护和推广,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国土生态安全乃国家头等大事,若要高效地维护脆弱的中国大地的生态健康和安全,必须建立具有综合功能的、结构完整的景观安全格局。

2,建立中华大地上的乡土遗产景观网络是维护和谐安定社会的根基,同时乡土遗产景观与生态安全格局密不可分。

3,工业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该像重视文物那样重视保护中国近现代工业遗产,同时要科学、合理、艺术地利用这些遗产。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

2.农家乐资料来源 百科名片

3.潘达,《浅谈中国乡土文化》,2005年

4.案例来源《贵州日报》

5.《哲学人类学》兰德曼,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

6.《没有世界观的世界》 赵汀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7.《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乡土文化转型》 李友梅等,上海人民出版社,

8.国务院领导和有关部委的3项建议

附:本文部分自创,部分参考。

姓名:肖丽 班级:0444081 学号:10

摘要:农家乐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很多的是以乡土文化的特色作为吸引旅客资源,对乡土文化的推广和传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商业化的推动,在一定程度上对乡土文化带来了破坏。作为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乡土文化在城市化不断加快和发展的今天,逐渐的被破坏和遗忘,这不得不值得我们去正视和呼吁保护。

关键词:乡土文化 农家乐 拯救 破坏 特色文化 度

一、农家乐概述

农家乐是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是农民向城市现代人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放松身心、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一般来说,农家乐的业主利用当地的农产品进行加工,满足客人的需要,成本较低,因此消费就不高了。而且农家乐周围一般都是美丽的自然或田园风光,可以舒缓现代人的紧崩的思绪,因此受到很多城市年轻人的热烈欢迎。“农家乐”旅游的雏形来自于国内外的乡村旅游,并将国内特有的乡村景观、民风民俗等融为一体,因而具有鲜明的乡土烙印。同时,它也是人们旅游需求多样化、闲暇时间不断增多、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和“文明病”、“城市病”加剧的必然产物,是旅游产品从观光层次向较高的度假休闲层次转化的典型例子。

农家乐的主要类型有:1.农家园林型。以郫县友爱乡农科林、温江县万春镇等西部川西坝子农家民俗旅游为代表。这里位于“国家生态示范区”内,是享誉全国的花卉、盆景、苗木、桩头生产基地,“农家乐”发端于此。它荟萃着川西平原农家休闲旅游的主要特色,展现着“农家乐”的巨大魅力。

2.花果观赏型。以龙泉驿的书房村、工农村、桃花沟、苹果村等东郊丘陵的农家果园游乐为代表。龙泉山果品远销全国乃至海外,果品收入是龙泉驿区的经济支柱。但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以春观桃(梨)花、夏尝鲜果的花果观光旅游,使其旅游收入已经大大超过果品收入。卖果不如卖花,让人先饱眼福,后饱口福,它反映了人们消费观念的嬗变。龙泉山水果在提高其科技含量之后又着力提高其文化含量,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发展观光农业,开启了宜林山区发家致富的新思路。

3.景区旅舍型。以远郊区都江堰的青城后山、蒲江县的朝阳湖、彭州市的银厂沟、大邑县的西岭雪山等自然风景区为代表。低档次农家旅舍价格低廉,游客感觉仿佛把自己的家搬到了风景区,花费居家度日的钱,享受景区的自然环境,景区“农家乐”因而受到中低收入游客的欢迎。

4.花园客栈型。以新都县农场改建的泥巴沱风景区、邛崃市前进农场改建的东岳渔庄等为代表。把农业生产组织转变成为旅游企业,把农业用地通过绿化美化,使之成为园林式建筑,以功能齐全的配套设施和客栈式的管理,使之成为在档次上高于“农家乐”低于度假村的一种休闲娱乐场所。向现代化谱写上光彩

的一笔。

二、乡土文化概述

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是区别于任何其它文明的唯一特征,是民族凝聚力和进取心的真正动因!中国的乡土文化源远流长,而广大农村则是滋生培育乡土文化的根源和基因。它是以土地为生产资料的农村,在农业生产基础上形成的主观精神及其物质沉淀。然而,乡土文化现在已经遭到严重破坏,它存在的基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正在被抽离,其中的要素失去了统一,而乡土文化本身亦失去了整体性。在这个系统被肢解得支离破碎的情况下,它的功能必然减弱直至消失。在以城市文化为主流文化的社会中,不管是乡土文化的导向功能还是整合功能都无法发挥——整合和导向的主体都是“城市文化”。当然,乡土文化中某些要素仍然存在,并发挥着作用。但是,乡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无论是物质的、非物质的都是不可替代的无价之宝!所以,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对乡土文化的保护和延承也必须覆盖物质的、非物质的各个领域,而且保护始终是第一位的,即使要利用它发展旅游等产业也要突出“保护第一”的原则。对乡土文化最有效的保护是积极的全方位的延承。既要继承乡土文化传统的东西,也要适应现代生活需求创造新的东西;既要保护好原生态乡土文化,又要创造新生态乡土文化。既要延承乡土文化的“文脉”,也要有选择地沿承作为乡土文化载体的“人脉”,既要延承乡土文化的物质表象,也要注意延承乡土文化的精神内涵。特别不要忽视某些宗教及家族文化因素在乡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其旺盛的生命力、感召力成为维系人们世代延续和谐共生、善待苍生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心灵托付。这一点在时下的中国广大农村是要特别关注并给予妥善的保护政策。

三、农家乐对乡土文化的“拯救”:

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具有一种诗性的思维,并以诗性的目光看待外物,将自然的物体当作具有活泼性灵的生命实体。于是乡土文化在劳动中具备了最原始的雏形,它从一诞生就深深扎根于充满民族气息的文化土壤之中,其深根固蒂是这灿烂文化的起源。原始的祖辈是聪慧的群体,他们在介乎客观世界与纯主观思维之间搭筑了独特的文化建构模式,因其根植于思维的底层,故其核心在发展中能经受各种打击,时至如今,其性质仍具有原始的民族特性。中国乡土文化诞生之始就具有虚实结合、天人合一的特性,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移情于物,赋自然予生命,“静观照静之极,必托出对象,使之空灵。对象直达空灵之境,即在若有若无之间”,又“以绝对之观点态度看人生,则于人生之悲欢离合,好恶喜怒,亦必置之于辽阔苍茫之气息所笼罩中,成若虚若实若有若无之境”(《人文精神之重建》)。超然的人生观与庸俗绝缘,其发展固然畅通无阻,遇山修路,逢水搭桥。

大自然是人的根本归宿,人的天性本是自然的,天人合一合乎自然规律,因之源远流长。

限于特殊的经济和政治模式,中国乡土文化呈封闭性时多。孔子语“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实际上也是对这种客观状况的概述,但决非其特征。不论怎样,腐朽的东西总会被淘汰的,时间是公平的过滤器,先进的文化总要向前发展。

我国农家乐最初发源于四川成都,具体位置有都江堰市的青城山、温江等说。后来发展到整个成都平原,四川盆地,直至全国。真正以“农家乐”命名的乡村旅游始于1987年在休闲之都——成都郊区龙泉驿书房村举办的桃花节。这次桃花节把农事活动、乡村田园风光、乡土民俗文化、乡村民居和聚落文化与现代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农家乐的发展,对促进农村旅游、调整产业结构、建设区域经济、加快农业市场化进程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有些地方依托本地农业资源,分片开发出“农家乐”品种系列,像湖南南岳衡山、昆明的团结乡等地的农家乐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

农家乐发展起来后,带来的不仅仅是消费收入,还有产品信息、项目信息和市场信息,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农家乐成为农民了解市场的“窗口”,成为城市与乡村互动的桥梁。各地游客为农村带来了新思想、新观念,使农民及时了解到市场信息,生产经营与市场需求相接轨。开办农家乐的农民经常到旅客中间调查市场需求,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生产,有的建起了无公害蔬菜基地,有的则做起农产品深加工的生意。当今中国的农家乐模式主要出现在北方,其中又以北京、四川、天津、河北为主,农家乐最吸引旅游客的地方是:消费合理,价格实惠。

我国农家乐的发展主要依靠的是本地区的本身文化特色,这对乡土文化的推广和传承有着很大的意义。这不仅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又将自身的特色文化宣传了出去,是一个双赢的效果。

例:贵州兴义纳灰村处处“农家乐”

“安居乐业党恩深似海,古寨农家游客涌如潮” ,这是对贵州兴义纳灰村处处“农家乐”的写照。2005年2月7日,正值除夕,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来到贵州兴义纳灰村岑志兴家,和岑志兴一家人一起打糍粑过年。岑志兴说,自从胡总书记来过纳灰村以后,纳灰村便闻名全国,很多游客来看万峰林,吃住在村里,近一年多时间,村子里开办的“农家乐”餐旅馆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在纳灰村里转转,发现村民们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喜气。纳灰村属兴义市下五屯办事处,2002年3月,纳灰村提出了“依托万峰林,发展旅游业,提升种养业,建设小康村”的发展思路,鼓励村民们开办“农家乐”,搞旅游服务。曾经以经营运输

业为主的岑志兴筹资对自家的厨房、厕所等设施进行改造后,岑志兴率先在村里开办“农家乐”,第一年纯收入2万余元,生意一年比一年好。岑志兴的成功使村民们大受启发。村“两委”和街道办趁热打铁,与每户“农家乐”结成多对一的帮扶关系,为帮扶对象排忧解难。同时,下五屯旅游开发公司对“农家乐”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改造、统一授牌;街道办事处制定了指导方案,对房屋内外装饰的改造、餐具用品、菜谱等都作了具体要求;组织村民外出参观学习,引进专家开展培训,并制定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革除陋习;发动群众植树造林,美化家园。现在,该村有常年经营的“农家乐”27家、农家旅馆8家。今年全村已接待游客50万人左右,创收300多万元,仅“十一”黄金周期间就收入近40万元。“农家乐”还带动了养殖业、种植业的发展,村里因此涌现出10来户养鸡大户、养猪大户。村民桑昌勇几天前才将3000多只鸡卖掉,现在鸡圈里还余下300来只。据兴义市委宣传部的同志介绍,今年,纳灰村共发展早瓜、胡萝卜等早熟蔬菜300多亩,收入40多万元;全村年出栏鸡10多万只,创收200多万元;还发展了大五星枇杷、优质桃李等经果林200多亩。

南花苗寨:

南花苗寨是贵州省凯里市一个典型的苗家村寨,久藏于深山中的苗家人,一直固守着传统的生活习俗和穿戴,也固守着贫穷。直到八年前,乡村旅游被确定为贵州省的扶贫措施,寨门被打开了。越来越多的山外人涌了进来,带来了喧嚣,也给苗寨人带来了意外的惊喜。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固守了几百年的生活习俗却成了乡村旅游的卖点。 流淌了几千年的巴拉河,生生不息地哺育着两岸十几个苗族村寨的生灵,地处巴拉河中游的南花苗寨曾是最贫穷的一个寨子,在上千年的岁月中,南花人艰辛地维持着他们一贫如洗的孤独日子。1998年,南花苗寨成为凯里市第一批开发乡村旅游扶贫的少数民族村寨。因封闭而保留下来的传统习俗,让山外人感到新鲜和好奇。但是,当如潮的游客涌进来的时候,他们却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南花苗寨村主任 潘成亚:“老百姓认为,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允许敲铜鼓和吹芦笙。比如说,四五月份栽秧,就禁止敲铜鼓,不吹芦笙了,吹了下一年就没有好收成。” 但正是他们独特的歌舞和音乐,是吸引游客的最大卖点。刚刚起步的乡村游,在这里陷入了尴尬的局面。1999年,南花苗寨村委会组织一些年轻人,到乡村旅游开展比较好的一些少数民族村寨,进行了多次的观摩。最终,这些年轻人首先走进了踩歌堂,把自己的音乐和舞蹈展现在游客的面前。村民得到了实惠,自然也就转变了观念。南花苗寨距离凯里市区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道路和桥梁修建好之后,凯里市区游客很方便地就能来到这里,加之人们的口耳相传,也吸引了全国很多地方的游客。现在,能够到踩歌堂为游客们表演,成了南花苗寨人的一种荣耀,到这里来表演的人得到的报酬也会多一些。

如此类例非常之多,农家人以自身的文化特色开办农家乐旅游,不仅给自己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收入,还讲自身的特色文化向外推广了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很多不为多数人知道的优秀的乡土特色文化。

四、农家乐对乡土文化的破坏:

农家乐本身是一种商业活动,它的一切必须是在利润为前提下进行的,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人们往往会在其中添加大量的附加品。而大量的附加品的添加,一定会在大小程度上改变原有的自然特色。农家乐在向外推广自身特色文化的特色时,为了吸引游客,在其中添加大量的非本身的东西,从而暗淡了自身的文化,或者,修改了本身文化的独有性,对其造成了不小的破坏。

就拿上面两例来说:贵州兴义纳灰村处处“农家乐”,不错,在强烈的宣传下,人们的收入是增加了,生活也好了很多。但是,任何东西都有一个度,在超过这个度后,就会慢慢的变味。义纳灰村处处“农家乐”的过度开发,已经在导致起本身淳朴的流失,如果不改善的话,会造成一种泡沫的存在。南花苗寨,在商业化的驱使下,他们把很多现代的东西强行的融入其本身的体系中,可是,任何文化的融合都必须经过漫长的时间,这样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短时间将两种不同的东西强行融合,只会丢掉本身的东西,并且外来的东西也不能好好的吸收,造成一个什么都不是的东西。我们可以看到,在商业化的驱使下,南花苗寨的很多本身的特色正在逐渐的退化,而外来的东西越来越多,商业话气息越来越浓。

五,关于农家乐和乡土文化的建议

1.食品安全问题突出。不少旅游者比较乐于成群结队或结伴在旅游中选择“吃农家饭、品农家茶”。一些旅游者甚至现场购买“农家乐”里还在饲养的猪、羊、狗、鸡、鸭等畜禽,要求现场宰杀后烹饪。这种做法实际上隐藏着不少问题,现场宰杀的畜禽几乎是没有经过检验检疫部门的检疫,其中暗藏的疾病游客和经营者是无法分辨出来的。而“农家乐”中的厨房、碗筷也缺乏正规的消毒措施,没有卫生防疫部门的监管,很难达到与城镇餐馆相提并论的消费要求和卫生标准。有的经营点甚至还出售明令禁止销售的保护野生动物,如野猪、蛇类、青蛙等动物。

2.景区安全令人担忧。由于大部分的“农家乐”点规模少、基础设施落后,大部分乡村游客旅游归来后,都在抱怨景区停车难,停车场缺乏安全保卫人员和措施。“农家乐”不少景区是村集体或私营业主自行开发的,旅游景区的设置、安全设施的规划甚至连最基本的导向指示牌也没有,让游客进入其中就像是无头苍蝇瞎转悠,人流量大的时候特别危险。有的“农家乐”点连相关的管理制度和

注意事项也没有,有的游客甚至还被狗咬伤、猫抓伤的现象发生。

3.服务有待提升。点的茶半个小时都上不来,车被堵住个把小时也找不到堵车的车主,有的甚至连固定停放车辆的位置也没有,大部分都是依路停靠和随意停放。“农家乐”发展虽有数年的时间了,但服务提升依然是最大难题,服务“短腿”日渐凸现。据调查统计:国际旅游业界公认,超过80%的旅游利润来自“回头客”。因此,精心规划,强化监管和突出特点和自身优势很重要。精心规划,强化监管。注重整体性和连续性,充分考虑地方的自然风貌及特点和文化特性。同时监管好每一个乡村旅游、农家乐等的细枝末节,强化对旅游从业人员和乡村旅游集体的培训、教育,提高其服务素质和水平,提升服务品牌和形象。突出特点和自身优势。比如突出乡村的地域风情、传统文化优势,挖掘古村、古镇、古迹、典故等文化内涵;突出体现地域特点,在建筑、饮食、生活、农耕乃至旅游活动的设计等方面,尽可能地体现出地域风情、风貌、生活习俗等特色。同时,还要着重考虑突出绿色、环保、休闲、娱乐等特点。

农家乐对乡土文化的影响有找重要的意义,为了农家乐旅游的更好发展,以及乡土文化的保护和推广,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国土生态安全乃国家头等大事,若要高效地维护脆弱的中国大地的生态健康和安全,必须建立具有综合功能的、结构完整的景观安全格局。

2,建立中华大地上的乡土遗产景观网络是维护和谐安定社会的根基,同时乡土遗产景观与生态安全格局密不可分。

3,工业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该像重视文物那样重视保护中国近现代工业遗产,同时要科学、合理、艺术地利用这些遗产。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

2.农家乐资料来源 百科名片

3.潘达,《浅谈中国乡土文化》,2005年

4.案例来源《贵州日报》

5.《哲学人类学》兰德曼,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

6.《没有世界观的世界》 赵汀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7.《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乡土文化转型》 李友梅等,上海人民出版社,

8.国务院领导和有关部委的3项建议

附:本文部分自创,部分参考。

姓名:肖丽 班级:0444081 学号:10


相关文章

  • 关于农家乐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县×××有限公司关于 立项的请示报告 (本文档为Word 版本,下载后可自由编辑)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联系电话:××××× 编制日期:××××× 目 录 第一章.前言..................... ...查看


  • 关于开展粗放型农村拓展训练的经营模式的探究
  • 关于开展粗放型农村拓展训练的经营模式的探究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不满足现在的娱乐方式,于是一种叫做拓展训练的东西,映入了人们的眼帘.它原来是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当时大西洋商务船队屡遭德国人袭击,许多缺乏经验的年轻海员 ...查看


  • 关于某县乡村旅游的调研调查报告
  • 建始县发展乡村旅游起步较早,XX年业州镇就与旅游局共同发起在野韭池搞农家乐试点,当时由于经验不足,没有做得很有特色.其实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农村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休闲娱乐和回归自然等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它是 ...查看


  • 关于用好农家书屋的通知
  • 关于用好农家书屋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 根据省市委宣传部的相关要求,为落实文化惠民.公益服务政策,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区委宣传部拟在各乡镇进一步强化农家书屋建设和实用活动.恰逢省委党校杨智慧教授率课题组来我区专题调研 ...查看


  • 转发商务部 财政部关于加快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通知
  • 转发商务部 财政部关于加快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通知 省经信委  2009年05月25日 转发商务部 财政部 关于加快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通知 各市经贸委(贸易局).财政局(宁波不发): 现 ...查看


  • 关于灞桥区旅游资源的调查OK
  • 社 会 实 践 报 告 关于灞桥区旅游资源的调查 摘要:灞桥区在西安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开发环境优越,但旅游知名度与其同条件的雁塔区,曲江区和临潼区相距甚远,要想提高灞桥区的旅游产业,首先必须了解灞桥区所拥有的旅 ...查看


  • 关于成立湖南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
  • 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湖南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www.hunan.gov.cn 2009年04月17日 [字体:大 中 小] 湘办[2009]14号 各市州委,各市州人民政府,省直机 ...查看


  • 关于民宿的前世今生
  • 关于民宿的前世今生,你了解多少? 前世今生 丹珠设计 · 2015-07-28 16:19 一.起源: 民宿最早起源于公元1960年代初期,英国的西南部与中部人口较稀疏的农家,为了增加收入开始出现民宿,当时的民宿数量并不多,是采用B& ...查看


  • 擅自占用24亩国有土地修建农家乐应付的法律责任
  • 擅自占用24亩国有土地修建农家乐应付的法律责任 2013-09-03 17:09 dzy750704 | 分类:法律 | 浏览252次 案 由:高海军未经批准非法占地案 主要案情: 2011年4月,高海军在未取得合法用地手续的情况下擅自占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