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所遇到的问题
摘要 随着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双边经贸往来愈加密切,当然这中间也有一些阻碍,面对持续低迷的世界贸易,中国与东盟应加紧联系排除阻碍,加大经济合作范围,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持续繁荣。
近年来, 中国和东盟间的经贸合作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其发展前景也很乐观, 但是也应看到在中国和东盟合作的道路上, 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 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否能够实现共赢是由双方贸易效应决定的。影响贸易效应的因素有很多,不同的因素对贸易效应产生的影响也不一样。本文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障碍进行综述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贸易
一、引言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互为邻国,双边经贸历史悠久。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贸往来更加紧密,经贸关系更加重要。目前中国已成为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目的地。
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简称东盟,其前身是由马来亚(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与1961 年7 月31 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截止2011 年东盟由最初的5 个成员国发展为10 个成员国,除了2002 年才正式成立的东帝汶为东盟候选成员国外,东南亚地区其他10 国家全部是东盟成员国,其人口达6.01 亿,成为一个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区域性组织。近年来,东盟积极开展多方位外交,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历史悠久。早在汉代,随着中国航海技术和造船水平的提高,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形成,东南亚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当时朝廷派遣黄门(汉代皇帝近侍内臣的衙门)中官,率领招募来的商人水手携带大批黄金丝绸,远航海外购买海外的珍珠宝石和各种珍奇异物,中国与东南亚的海上交通贸易正式开始。在随后的中国封建社会时期里尽管中间经历了明朝的海禁和清代的闭关锁国等情况,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一直有着密切的经贸往来。近代中国内忧外患,战乱频仍,东南亚成为中国人大批迁移的目的地。在很多描述中国近代历史的影视作品中,经常可以听到有人说:“某某又去南洋发财。”新中国成立后,20 世纪60 年代由于中国与东盟的政治原因,中国与东盟一些国家的经济关系中断。1975 年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贸易总额仅为5.23 亿美元,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很低。到七十年代末,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与东盟各国政治关系的改善,双边贸易得到迅速发展,到2012 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创历史新高突破4000 亿美元,同比增长10.2%【1】。
二、中国与东盟经贸现状
盟各国政治关系的改善,双边贸易得到迅速发展,到2012 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创历史新高突破4000 亿美元,同比增长10.2%。目前中国已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到2011 年,东盟也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和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第一大市场,其中中国与东盟十国中前三大贸易伙伴依次是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与此同时,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双向投资也快速增长。由于东盟国家与中国地理位置相邻,文化背景相似而且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都促进了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的投资,同时也引进了许多东盟国家的优质企业。TCL 集团、海尔、力帆、长虹、华为等中国著名企业均在东盟一些国家组建生产线或分支机构,成功进入东南亚市场。同时东南亚国家的一些大型企业也逐渐的进入中国市场。比如新加坡的淡马锡控股先后投资入股中国民生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的股权。新加坡港务集团在大连福州和广州投资经营集装箱港口。还有众所周知的百盛连锁商场是由马来西亚金狮集团投资建立的并成为中国最大的时尚百货之一著名的五星级酒店香格里拉也是由马来西亚的郭氏集团投资运营。
进入21世纪,在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与东盟决定建立自由贸易区。随着“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 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进入了全面推进的实质性阶段。该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由发展中国家组成、仅次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全球第三大贸易市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利于双方实现优势互补拓展新的经济发展空间,将使中国与东盟实现经济上的“双赢”。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标志着东盟的区域经济集团发展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2】。
2.1 贸易效益
从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来看,目前,东盟占中国对外商品贸易的#$%&! 中国占东盟外贸总额的东盟现已成为中国的第5大贸易伙伴,中国已成为东盟的第6大贸易伙伴。但是双方的贸易额在各自的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还不到10%,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彼此双方会大大降低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将使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规模显著增长,从而给参加自由贸易区的各国带来贸易利益。
从中国历年海关统计资料可以看出在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往来中,中国对东盟出口的主要产品为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件、附件、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矿产品、化工及相关工
业产品,植物产品、车辆、航空器、船舶及运输设备。东盟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分别为机电产品,塑料、橡胶制品、矿产品、化工产品、木制品以及运输设备。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与东盟重要成员国在双边贸易商品结构中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体现出双方在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方面的相似性,以及中国与东盟水平分工的特征。这种水平型的分工与贸易格局,使该区域产生巨大的贸易创造效应。从总体上看,中国与东盟的出口相似程度较高,但是当我们仔细分析出口产品时可以看出,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互补性依然存在。中国的优势产品主要有机械产品和运输工具,纺织服装与鞋类,农业上的种子,化肥等,他们约占中国对东盟出口额的38%。东盟具有优势的产品主要有矿产品,热带农产品,林业资源产品等,这些约占中国从东盟进口额的42%。因此中国与东盟相互贸易的潜力十分巨大。随着贸易壁垒的减少和撤除,这种优势的互补会带来更多的贸易机会,从而使中国与东盟获取大量经济收益。
2.2投资效益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建立以后,不仅可以扩大区外资金的流入,而且可以促进区内国家相互投资的增加。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前,东盟曾是日、欧、美等海外投资重要的受资对象。流向东亚的外国直接投资有70%进入东盟各国,中国只吸收到30%,然而金融危机发生后至今,东盟各国吸引外资的能力明显下降,东盟各国吸引新投资每年只有中国的一半。因此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使中国与东盟形成一个联合统一的大市场,吸引更多区外资金的流入,以解东盟的燃眉之急。并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本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政策因素的影响将使区外资金流入增多。
2. 贸易壁垒削减以及原产地规则对区内外企业影响不同。
3. 形成统一大市场,将增强双方吸引外资的能力。
2.3规模经济效益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有利于促进该地区经济一体化和专门化
员国之间新的国际分工和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有利于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实现规模经济。规模经济的出现,使某项产品的生产集中到一个国家,出现较大的产业规模。大量企业集中在某一地区内,能够提高经济效益,从而产生产业的规模效益。
三、中国与东盟发展的阻力和障碍
3.1非贸易经济因素
中国与东盟一些国家之间存在领土争议。中国南海大部分岛屿被菲律宾和越南等国家占领,并时常发生逮捕中国渔民的事件,这对双方政治关系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而且会引起双方人民的相互敌视,极大的阻碍了双边贸易往来。比如,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频频挑衅,到2012 年4 月黄岩岛事件将南海问题推向顶峰,这些都严重伤害了两国人民感情和正常的经贸关系。由于菲律宾对我国领土的侵犯。中国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比如由于中菲关系紧张,中国国家旅游局为保障人民安全,发出公告:“中国游客应暂缓前往菲律宾旅游。”各旅游公司都暂停赴菲旅游项目。各大旅游网站也下架了菲律宾旅游线路。赴菲游停摆后,菲律宾股市连续大幅下挫。同时菲律宾农产品的出口也大幅减少【3】。
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差异。由于国别不同,东盟国家有各自的信仰和风俗习惯。这些难度会使双方经贸往来产生一些问题,使经贸往来便利化程度大大降低。
3.2 贸易经济因素
3.2.1 主导权(控制权)的问题
尽管有的学者认为, 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确定主导权是一个传统思想, 不利于展开平等的经济合作。但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实践来看,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大都面临一个确定主导权, 即以谁为核心国来组建的问题,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成员方战略目标的实现。就中国和东盟来讲, 双方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战略目标不尽相同。对东盟而言, 其战略目标绝不只是组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 而是以之为依托, 刺激日本、韩国加快与东盟合作的步伐, 朝东亚一体化的目标迈进, 在此基础上, 实现东盟的战略构想——倚重中日韩, 提高与欧洲、美国交往的筹码。在亚太地区, 中、日、美三国都想得到东盟的支持, 东盟向哪一方倾斜, 哪一方在亚太地区就会有更多的发言权。因此, 对中国而言, 其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战略目标应是借助东盟的力量, 提高其在东亚地区与日本抗衡以及在亚太这一更广的区域与美国抗衡的实力, 从而打破日美联盟孤立中国的企图。正因如此, 组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也会出现主导权的确定问题。
在东盟国家中, 其任何一国的实力都比不上中国, 但作为一个整体, 其实力与中国相差无几, 而且在过去, 东盟在东南亚地区事务中一直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 虽然在商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时, 中国同意保留东盟的核心地位, 并对其成员国给予优惠待遇。但可以预见,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过程中势必会出现东盟与中国争夺主导权的较量。
3.2.2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的相似问题
从中国和东盟各国的国情来看, 无论是从资源存量和经济结构, 还是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 双方非常相似。就经济结构而言, 在中国和东盟各国的国民经济中, 劳动密集型产业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彼此重合度较高。从东盟和中国近年来出口商品的构成来看,农、矿、水产品以及服装玩具之类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品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而且出口市场都集中在美国, 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双方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
3.2.3 自由贸易机制的选择问题
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是建成一个开放型的自由贸易区, 还是建成相对紧密型的自由贸易区, 也是摆在组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过程中的重大难题之一。从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实践来看,作为一个开放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它奉行单边主义,组织内的优惠措施,组织外的成员也可以分享, 结果成员国获得的实惠要比欧盟这样紧密型的一体化组织少得多。而且松散的非制度性状况也使这种组织缺乏向心力和凝聚力,无法有效地保证集体计划目标的如期实现。对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来讲, 也必将面临开放型和紧密型的选择。
3.2.4 日本、美国的干预与压力
作为一个东亚国家, 日本一直视东亚特别是东南亚为其“经济后院”和“经济根据地”。长期以来, 东盟国家作为能源、原材料供应者以及消费品的容纳者, 在日本的雁型经济发展模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经历了20 世纪9 0 年代10 年的持续衰退后, 日本目前也加快了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 而此次调整的一个重点就是将一些传统制造业向海外劳动力资源低廉的地区转移, 在这种情况下, 东盟经济对日本经济的重要性再一次表现出来。此外, 日本主导或至少与美国平分亚太经济的战略构想, 也使日本对东亚各国另眼相看。如今, 中国与东盟的合作走到日本前面, 日本必然心有不甘, 插手进来也是再所难免。
美国虽然是一个美洲国家,但其实力强大,使其对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想插手。组建
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这样的事件, 势必会引起美国的关注。而一直以来美国都是东盟和中国重要的经济伙伴。美国在东亚强大的经济影响力以及对亚太经济合作大框架下的次区域经济组织的态度, 将对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顺利启动产生重大影响。如果中国和东盟在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中, 过多地考虑美国的态度, 必将使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目标的实现大打折扣。
四、发展前景与展望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双边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将更加紧密,尤其是在服务业投资、工程承包、劳务合作等领域,东盟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服务贸易出口市场【4】。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贸关系正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有利条件。首先中国的市场进一步开放,尤其是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将为包括东盟在内的国外投资者提供广阔的商机。依据中国与东盟WTO 成员国的谈判承诺,对东盟产品的关税水平在5 年之内将削减34%~47%,快于中国关税平均削减的速度。其次是2010 年l 月1 日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为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加快建设无疑为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提供了经验与参照,进而为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制度性保障。第三,随着中国新一届领导人的上台,一定会合理的解决南海问题,改善双边政治关系。随着双边的共同努力,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关系会把握走势,积极合作,加大经济合作范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会持续稳定繁荣。
参考文献 1. 卢文鹏, 李达. 创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 国际贸易问题, 2002,
2. 江虹.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益分析[J]. 国际贸易问题, 2005, 4: 010.
3. 张军.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障碍分析[J]. 国际贸易问题, 2003, 4: 423.
4. 仵洋. 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13 (30).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所遇到的问题
摘要 随着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双边经贸往来愈加密切,当然这中间也有一些阻碍,面对持续低迷的世界贸易,中国与东盟应加紧联系排除阻碍,加大经济合作范围,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持续繁荣。
近年来, 中国和东盟间的经贸合作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其发展前景也很乐观, 但是也应看到在中国和东盟合作的道路上, 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 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否能够实现共赢是由双方贸易效应决定的。影响贸易效应的因素有很多,不同的因素对贸易效应产生的影响也不一样。本文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障碍进行综述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贸易
一、引言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互为邻国,双边经贸历史悠久。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贸往来更加紧密,经贸关系更加重要。目前中国已成为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目的地。
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简称东盟,其前身是由马来亚(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与1961 年7 月31 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截止2011 年东盟由最初的5 个成员国发展为10 个成员国,除了2002 年才正式成立的东帝汶为东盟候选成员国外,东南亚地区其他10 国家全部是东盟成员国,其人口达6.01 亿,成为一个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区域性组织。近年来,东盟积极开展多方位外交,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历史悠久。早在汉代,随着中国航海技术和造船水平的提高,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形成,东南亚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当时朝廷派遣黄门(汉代皇帝近侍内臣的衙门)中官,率领招募来的商人水手携带大批黄金丝绸,远航海外购买海外的珍珠宝石和各种珍奇异物,中国与东南亚的海上交通贸易正式开始。在随后的中国封建社会时期里尽管中间经历了明朝的海禁和清代的闭关锁国等情况,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一直有着密切的经贸往来。近代中国内忧外患,战乱频仍,东南亚成为中国人大批迁移的目的地。在很多描述中国近代历史的影视作品中,经常可以听到有人说:“某某又去南洋发财。”新中国成立后,20 世纪60 年代由于中国与东盟的政治原因,中国与东盟一些国家的经济关系中断。1975 年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贸易总额仅为5.23 亿美元,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很低。到七十年代末,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与东盟各国政治关系的改善,双边贸易得到迅速发展,到2012 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创历史新高突破4000 亿美元,同比增长10.2%【1】。
二、中国与东盟经贸现状
盟各国政治关系的改善,双边贸易得到迅速发展,到2012 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创历史新高突破4000 亿美元,同比增长10.2%。目前中国已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到2011 年,东盟也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和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第一大市场,其中中国与东盟十国中前三大贸易伙伴依次是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与此同时,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双向投资也快速增长。由于东盟国家与中国地理位置相邻,文化背景相似而且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都促进了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的投资,同时也引进了许多东盟国家的优质企业。TCL 集团、海尔、力帆、长虹、华为等中国著名企业均在东盟一些国家组建生产线或分支机构,成功进入东南亚市场。同时东南亚国家的一些大型企业也逐渐的进入中国市场。比如新加坡的淡马锡控股先后投资入股中国民生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的股权。新加坡港务集团在大连福州和广州投资经营集装箱港口。还有众所周知的百盛连锁商场是由马来西亚金狮集团投资建立的并成为中国最大的时尚百货之一著名的五星级酒店香格里拉也是由马来西亚的郭氏集团投资运营。
进入21世纪,在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与东盟决定建立自由贸易区。随着“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 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进入了全面推进的实质性阶段。该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由发展中国家组成、仅次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全球第三大贸易市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利于双方实现优势互补拓展新的经济发展空间,将使中国与东盟实现经济上的“双赢”。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标志着东盟的区域经济集团发展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2】。
2.1 贸易效益
从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来看,目前,东盟占中国对外商品贸易的#$%&! 中国占东盟外贸总额的东盟现已成为中国的第5大贸易伙伴,中国已成为东盟的第6大贸易伙伴。但是双方的贸易额在各自的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还不到10%,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彼此双方会大大降低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将使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规模显著增长,从而给参加自由贸易区的各国带来贸易利益。
从中国历年海关统计资料可以看出在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往来中,中国对东盟出口的主要产品为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件、附件、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矿产品、化工及相关工
业产品,植物产品、车辆、航空器、船舶及运输设备。东盟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分别为机电产品,塑料、橡胶制品、矿产品、化工产品、木制品以及运输设备。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与东盟重要成员国在双边贸易商品结构中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体现出双方在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方面的相似性,以及中国与东盟水平分工的特征。这种水平型的分工与贸易格局,使该区域产生巨大的贸易创造效应。从总体上看,中国与东盟的出口相似程度较高,但是当我们仔细分析出口产品时可以看出,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互补性依然存在。中国的优势产品主要有机械产品和运输工具,纺织服装与鞋类,农业上的种子,化肥等,他们约占中国对东盟出口额的38%。东盟具有优势的产品主要有矿产品,热带农产品,林业资源产品等,这些约占中国从东盟进口额的42%。因此中国与东盟相互贸易的潜力十分巨大。随着贸易壁垒的减少和撤除,这种优势的互补会带来更多的贸易机会,从而使中国与东盟获取大量经济收益。
2.2投资效益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建立以后,不仅可以扩大区外资金的流入,而且可以促进区内国家相互投资的增加。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前,东盟曾是日、欧、美等海外投资重要的受资对象。流向东亚的外国直接投资有70%进入东盟各国,中国只吸收到30%,然而金融危机发生后至今,东盟各国吸引外资的能力明显下降,东盟各国吸引新投资每年只有中国的一半。因此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使中国与东盟形成一个联合统一的大市场,吸引更多区外资金的流入,以解东盟的燃眉之急。并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本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政策因素的影响将使区外资金流入增多。
2. 贸易壁垒削减以及原产地规则对区内外企业影响不同。
3. 形成统一大市场,将增强双方吸引外资的能力。
2.3规模经济效益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有利于促进该地区经济一体化和专门化
员国之间新的国际分工和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有利于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实现规模经济。规模经济的出现,使某项产品的生产集中到一个国家,出现较大的产业规模。大量企业集中在某一地区内,能够提高经济效益,从而产生产业的规模效益。
三、中国与东盟发展的阻力和障碍
3.1非贸易经济因素
中国与东盟一些国家之间存在领土争议。中国南海大部分岛屿被菲律宾和越南等国家占领,并时常发生逮捕中国渔民的事件,这对双方政治关系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而且会引起双方人民的相互敌视,极大的阻碍了双边贸易往来。比如,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频频挑衅,到2012 年4 月黄岩岛事件将南海问题推向顶峰,这些都严重伤害了两国人民感情和正常的经贸关系。由于菲律宾对我国领土的侵犯。中国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比如由于中菲关系紧张,中国国家旅游局为保障人民安全,发出公告:“中国游客应暂缓前往菲律宾旅游。”各旅游公司都暂停赴菲旅游项目。各大旅游网站也下架了菲律宾旅游线路。赴菲游停摆后,菲律宾股市连续大幅下挫。同时菲律宾农产品的出口也大幅减少【3】。
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差异。由于国别不同,东盟国家有各自的信仰和风俗习惯。这些难度会使双方经贸往来产生一些问题,使经贸往来便利化程度大大降低。
3.2 贸易经济因素
3.2.1 主导权(控制权)的问题
尽管有的学者认为, 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确定主导权是一个传统思想, 不利于展开平等的经济合作。但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实践来看,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大都面临一个确定主导权, 即以谁为核心国来组建的问题,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成员方战略目标的实现。就中国和东盟来讲, 双方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战略目标不尽相同。对东盟而言, 其战略目标绝不只是组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 而是以之为依托, 刺激日本、韩国加快与东盟合作的步伐, 朝东亚一体化的目标迈进, 在此基础上, 实现东盟的战略构想——倚重中日韩, 提高与欧洲、美国交往的筹码。在亚太地区, 中、日、美三国都想得到东盟的支持, 东盟向哪一方倾斜, 哪一方在亚太地区就会有更多的发言权。因此, 对中国而言, 其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战略目标应是借助东盟的力量, 提高其在东亚地区与日本抗衡以及在亚太这一更广的区域与美国抗衡的实力, 从而打破日美联盟孤立中国的企图。正因如此, 组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也会出现主导权的确定问题。
在东盟国家中, 其任何一国的实力都比不上中国, 但作为一个整体, 其实力与中国相差无几, 而且在过去, 东盟在东南亚地区事务中一直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 虽然在商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时, 中国同意保留东盟的核心地位, 并对其成员国给予优惠待遇。但可以预见,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过程中势必会出现东盟与中国争夺主导权的较量。
3.2.2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的相似问题
从中国和东盟各国的国情来看, 无论是从资源存量和经济结构, 还是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 双方非常相似。就经济结构而言, 在中国和东盟各国的国民经济中, 劳动密集型产业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彼此重合度较高。从东盟和中国近年来出口商品的构成来看,农、矿、水产品以及服装玩具之类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品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而且出口市场都集中在美国, 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双方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
3.2.3 自由贸易机制的选择问题
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是建成一个开放型的自由贸易区, 还是建成相对紧密型的自由贸易区, 也是摆在组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过程中的重大难题之一。从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实践来看,作为一个开放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它奉行单边主义,组织内的优惠措施,组织外的成员也可以分享, 结果成员国获得的实惠要比欧盟这样紧密型的一体化组织少得多。而且松散的非制度性状况也使这种组织缺乏向心力和凝聚力,无法有效地保证集体计划目标的如期实现。对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来讲, 也必将面临开放型和紧密型的选择。
3.2.4 日本、美国的干预与压力
作为一个东亚国家, 日本一直视东亚特别是东南亚为其“经济后院”和“经济根据地”。长期以来, 东盟国家作为能源、原材料供应者以及消费品的容纳者, 在日本的雁型经济发展模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经历了20 世纪9 0 年代10 年的持续衰退后, 日本目前也加快了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 而此次调整的一个重点就是将一些传统制造业向海外劳动力资源低廉的地区转移, 在这种情况下, 东盟经济对日本经济的重要性再一次表现出来。此外, 日本主导或至少与美国平分亚太经济的战略构想, 也使日本对东亚各国另眼相看。如今, 中国与东盟的合作走到日本前面, 日本必然心有不甘, 插手进来也是再所难免。
美国虽然是一个美洲国家,但其实力强大,使其对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想插手。组建
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这样的事件, 势必会引起美国的关注。而一直以来美国都是东盟和中国重要的经济伙伴。美国在东亚强大的经济影响力以及对亚太经济合作大框架下的次区域经济组织的态度, 将对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顺利启动产生重大影响。如果中国和东盟在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中, 过多地考虑美国的态度, 必将使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目标的实现大打折扣。
四、发展前景与展望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双边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将更加紧密,尤其是在服务业投资、工程承包、劳务合作等领域,东盟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服务贸易出口市场【4】。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贸关系正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有利条件。首先中国的市场进一步开放,尤其是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将为包括东盟在内的国外投资者提供广阔的商机。依据中国与东盟WTO 成员国的谈判承诺,对东盟产品的关税水平在5 年之内将削减34%~47%,快于中国关税平均削减的速度。其次是2010 年l 月1 日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为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加快建设无疑为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提供了经验与参照,进而为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制度性保障。第三,随着中国新一届领导人的上台,一定会合理的解决南海问题,改善双边政治关系。随着双边的共同努力,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关系会把握走势,积极合作,加大经济合作范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会持续稳定繁荣。
参考文献 1. 卢文鹏, 李达. 创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 国际贸易问题, 2002,
2. 江虹.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益分析[J]. 国际贸易问题, 2005, 4: 010.
3. 张军.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障碍分析[J]. 国际贸易问题, 2003, 4: 423.
4. 仵洋. 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13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