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施工方案

施设计

工 程 名

技术负责人:

项目经理:

编 制 人:

审 核 人:

编制时间:日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属于单排防护脚手架,建筑面积:25000㎡,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脚

手架搭设型式采用封闭式,即沿建筑物周边交圈设置脚手架。另外,安全网,密目网采

用全封闭。

二、目的:

编制本脚手架工程施工方案的主要目的是指导、控制脚手架施工的质量;保证

正确的施工方法;保证其使用安全可靠。

三、执行班组:

项目部架工班。 班组负责人:李伟。

脚手架搭设、拆除、维修和升降必须由架子工负责,非架子工不准从事脚手架

操作。

四、脚手架的材料要求:

1、脚手杆规格:

钢管:钢管采用外径48mm,壁厚3.5mm的管材。钢管应平直光滑,无裂缝、结

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钢管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钢管

必须涂有防锈漆并严禁打孔。施工现场选用钢管的型号应统一,严禁混合使用。

脚手杆凡腐朽、弯曲、变形的禁止使用。

脚手架钢管的尺寸应按下表采用,每根钢管的最大重量不应大于25kg。

2、连接材料:

旋转、十字扣等。采用可锻造铸铁制作的扣件,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

管脚手架扣件》(GB 15831—1995)的规定。新扣件必须有产品合格证。

旧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

须更换。

3、脚手板(木脚手板):

⑴、木脚手板应采用杉木或松木制作,其长度为2~6m,厚5㎝,宽20~30㎝

的松木板。

⑵、板的两端8㎝处,应采用10、12号镀锌铁丝缠绕二至三圈,也可以用铁皮

钉牢。

⑶、凡有腐朽、扭曲、斜纹、破裂者,均不得使用。

4、安全网:

⑴、安全网的规格、质量:

a、网宽不得小于3m,网眼5㎝左右。

b、每块支好的安全网应能承受不小于1600N的冲击荷载。

c、安全网应采用直径9㎜的麻绳、棕绳或尼龙绳坚韧的材料编织而成。

d、霉烂、腐朽、断网线的安全网,均不得使用。

⑵、支杆规格:

a、支杆规格和脚手架材料规格相一致。

b、支杆上的拖拉绳严禁使用草绳。

五、脚手架的基本要求:

1、使用要求:

⑴、脚手架要有适当的宽度(或面积)、步架高度。脚手架离墙距离要能满足工

人操作、材料堆置和运输的需要。

⑵、具有稳定的结构和足够的承载能力,能保证施工期间在可能出现的使用荷

载的作用下不变形、不倾斜、不摇晃。

⑶、脚手架要与垂直运输机械(塔吊)和楼层或作业面高度相互适应,以确保

材料垂直运输的需要。

⑷、脚手架要搭设、拆除和搬运方便,能长期周转使用,搭拆进度能满足施工

安排的需要。

⑸、脚手架的搭拆应考虑多层作业,交叉作业和多工种同时作业的要求,减少

多次搭拆脚手架。

2、安全要求:

确保使用安全是脚手架工程中的首要问题。通常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环节):

⑴、把好材料、加工和产品质量关,加强对架设工具的管理和维修保养工作,

避免使用质量不合格的架设工具和材料。主要要求为:

a、架设工具材料的规格和质量必须符合有关的技术规定要求,自行加工的架

设工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经检验、试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b、加强对架设工具材料的统一管理,严格执行发放和入库制度。避免或减少

再搭拆、运输和存放过程中造成的损坏。及时进行维修保养。

⑵、确保脚手工具有稳定的结构和足够的承载力。

⑶、认真处理脚手架地基,确保地基具有足够的承载力,避免脚手架发生整体

和局部下降。脚手架应设置足够的牢固的连墙点,依靠建筑结构的整体刚度来加强

和确保脚手架的稳定性。

⑷、确保脚手架的搭设质量。在搭设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a、架子地基应平整夯实,并抄平后加设垫土或垫板,不得在未经处理的起伏

不平和软硬不一的地面直接搭设脚手架。

b、严格按规定的构造尺寸进行搭设,控制好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横杆的水平偏

差,并确保节点联接达到要求(绑好、拧紧或插挂好)。

c、脚手板要铺满、铺平、铺稳,不得有探头板。

d、搭设过程中要及时设置联墙杆、斜撑杆、剪刀撑以及必要的缆绳和吊索,

避免脚手架在搭设过程中发生偏斜和倾倒。搭设完毕后应进行检查验收,检查合格

后才能使用。

e、严格控制使用荷载,确保有较大的安全储备系数。

使用荷载:以脚手板上实际作用的荷载为准。一般传统的多立杆式脚手架,其

使用均布荷载不得超过2648N(270kgf);在脚手架上堆砖,只允许单行侧摆三层。

⑸、要有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其中包括:

a、作业层的外侧应设挡板、围栅或安全网;

b、在架高方向按规定设置多层挑出式安全网;

c、设置供人员上下使用的安全扶梯、爬梯或斜道。梯道上应有可靠的防滑

措施。

d、在脚手架上同时进行多层作业的情况下,各作业层之间应设置可靠的安全

棚(防护棚),防止上层作业伤及下层作业人员。

⑹、严禁以下违章作业:

a、利用脚手架吊运重物。

b、作业人员攀登架子上下。

c、推车在架子上跑动。

d、任意拆除脚手架杆件。

e、在脚手架上吊装缆绳。

f、在脚手架底部或近旁进行开挖沟槽等影响脚手架地基稳定的施工作业。

g、起吊构件或器材时碰撞或扰动脚手架。

h、立杆沉降或悬空、联接松动、架子歪斜、杆件变形、脚手架上结冰等。

在上述问题未解决以前应暂停使用脚手架。

⑺、六级以上大风、大雾、大雨和大雪天气下应暂停在脚手架上作业。雨过后

上架子操作要有防滑措施。

⑻、加强使用过程中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六、脚手架基础:

在搭设脚手架时必须做好对地基的处理。

1、一般要求:

⑴、脚手架地基应平整夯实。

⑵、立杆下垫底座。

⑶、立杆置于坑槽时,加道木及钢筋混凝土梁。

⑷、立杆地基应有可靠的排水措施,防止积水浸泡地基。

⑸、本工程脚手架旁如挖沟应距立杆不小于1.5m。

2、一般做法:

本工程脚手架立杆下,采取垫板垫底。在脚手架外侧挑浅排水沟排除雨水。

七、多立杆式外脚手架的搭设操作工艺:

1、杆件间距参数:

多立杆外架的立杆间距、大横杆步距、小横杆间距等施工参数应符合表—3的规定。

木脚手架多立杆外架搭设参数(单位:m) 表—3

2、剪刀撑的设置:

脚手架在尽端2或3个纵向间距内和中间每隔1.5m左右的2或3个间距内设置剪刀撑,也可设置成纵向连续的剪刀撑。每把剪刀撑宽不得超过5个纵向距离,与地面成45º~60º角。最下面的剪刀撑杆与立杆的连接点离地面不得大于30㎝。

3、连墙杆设置:

竖向每四步架,纵向每五跨立杆应设一处连墙杆,并应尽量设置在柱子或隔墙处。

4、立杆安插:

⑴、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架高的1/2000。

⑵、大头朝下、弯曲顺墙:架杆应大头朝下,不得将杆子的弯曲端弯向架子横向。若相邻两杆均呈弯曲状,则应相互背向,不得同朝一个方向架设,且立杆的弯曲度不宜过大。

⑶、立杆搭接,其上、下两根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5m,应以小头接大头,绑扣不得小于三道。相邻两根立杆的接头应相互错开50㎝ ,并应尽量避免设在同一步架内。

5、大横杆搭设:

大横杆应安平顺,在每一面脚手架范围内的纵向水平高低差,应控制在5㎝之内。

相邻步架的大横杆分别搭设在立杆的内、外两侧紧靠立杆,并与立杆绑牢。 一般不得在跨间搭接。若确需搭接时,接头位置应步步相互错开,水平距离不得小于50㎝。同一步架内、外两根大横杆的接头应相互错开,不得设在同一跨间内。

脚手杆接头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5m,且小头压在大头的上边。

6、小横杆搭设:

小横杆应搁置在大横杆上,单排架另一端应符合以下规定:

⑴、单排架禁忌:当墙体为半砖墙时,不宜采用单排架。

⑵、小横杆搁置长度:小横杆必须穿过墙体,在墙上搁置长度不得短于24㎝,并应与墙体拉结牢。

⑶、架眼的位置:在砖过梁上与梁成60º角的三角范围内严禁留置架眼,当钢筋混凝土门窗过梁跨度较大时,增设支座或吊杆。

⑷、禁设架眼:当架眼大于6×12㎝时,不得在砖砌体下列部位设置:

a、砖柱或小于100㎝的窗间墙。

b、梁或梁垫下及其左右各50㎝范围内。

c、门窗洞口两侧24㎝和转角处43㎝范围内。

⑸、斜撑搭设:

斜撑应紧夹立杆,并与立杆绑扎牢。斜撑尾端必须埋入地面内20㎝。

⑹、剪刀撑搭设位置:

剪刀撑应设置在脚手架立杆外侧,其中一根撑杆应紧靠立杆,并与立杆绑扎牢,另一根撑杆应与伸出的小横杆绑扎牢。必要时,应对每步架上的小横杆根据剪刀撑位置进行适当调整。

⑺、连墙杆受力要求:连墙杆既能受拉,又能受压,当拉压连墙杆分设时,应成对设置。

八、挑檐、满堂红、普通里脚手架的搭设工艺:

1、挑檐脚手架的搭设:

⑴、荷载限制:

采用挑架施工挑檐,必须控制施工荷载在100㎏/㎡以内。

⑵、搭设要求:

a、架型与连接:基础、杆距、连接等均应与多杆式外架相同,基本规定一样。挑出部分的宽度不得大于1.5m。

b、大横杆道数必须设三道,并应根据需要搭设斜撑、剪刀撑和八字撑。 ⑶、所有绑扎杆件,均应采用双铁丝扣。

2、满堂红里脚手架的搭设:

⑴、基础要求与多杆式外脚手架相同。

⑵、构造要求如下:

⑶、四大角应两面同时设斜撑,四边均应设剪刀撑。架子中间应每隔四排立杆沿纵长方向设一道剪刀撑。所有剪刀撑和斜撑均应从底到顶连续设置。

⑷、封顶应用双扣绑扎,立杆应大头朝上,脚手板铺好后不得露杆头。

⑸、上料井口四角应设安全护栏。

⑹、里脚手架多采用马登式脚手架和多立杆式脚手架。

a、马登间距:砌筑架子宜为1.80~2.00m;装修架子宜为2.00~2.20m。马橙交差在5㎝之内。架高在1.65m以下,最高不得超过2.5m。

b、多立杆式脚手架:在砌筑小开间房间小时,可利用两墙做支承,中间加顶。稳定措施;当搭设高度超过6m且一侧靠墙,另一侧远离墙体的时候,应与结构拉紧,其连续形式为连接杆。

脚手板的高度,板面比每次已砌砌体顶面低20㎜。

九、脚手板铺设:

1、操作层铺设:

⑴、铺板数量:砌筑架操作层必须满铺,严禁留空隙;装修架操作层,当不需要满铺时,在同一架宽方向应至少铺3块板。

⑵、禁铺位置:在脚手架的护身栏杆之处,严禁铺设脚手板。

⑶、挡脚扳设置:当确时需要在架子上推小车的时候,应在架子的尽端加设高度不小于15㎝的挡脚板。在挑檐架的脚手板临空的一侧亦应加设高度不小于15㎝的挡脚板。

2、板端搭头:

⑴、两端搁置:脚手板必须两端同时搁置在小横杆上。当两脚手板交接时,在各自端头下设置小横杆。严禁将脚手接头设置在两小横杆的跨中任何位置。

⑵、搭头长度:当两脚手板在同一小横杆上重叠搭接时,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0㎝。

⑶、挑长限制:悬挑长度必须限制在15㎝之内。必要时将挑板头与小横杆绑扎牢固。

3、平稳要求:脚手板必须铺平稳,不得有“弹簧板”现象。在靠墙一侧或端部位置,应与小横杆扎牢。

4、跑道板铺设:

⑴、满铺要求:跑道板必须满铺并牢固地绑稳在小横杆上。

⑵、防滑措施:在板面钉3×3㎝的木条,间距≯30㎝。

⑶、翻拆脚手板:翻板时,应由两人配合,从里向外按顺序进行。铺头一块或翻到最外一块板时,操作者必须系好安全带。

十、架子拆除:

1、拆除架子应由施工现场负责人签字同意并作专门技术、安全交底后,才能进行。

2、拆除架子操作处的四周,应设有围栏和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它人入内。

3、架子上留存的材料、电线等障碍物均应在拆除架子前清除干净。

4、架子拆除顺序:安全网→脚手板→栏杆→剪力撑→连墙杆→小横杆→大横杆→立杆。即应按搭架子的相反顺序拆除。

5、拆除架子应自上而下,一步一清、逐步进行。严禁一下同时拆除,亦不得采用踏步式拆法。严禁采用拉倒、推倒或连拉带推的蛮干方法。

6、剪刀撑、大横杆拆除由三人配合,先拆中间扣,后拆两端扣,并应由中间操作者向下传递架杆。

7、吊运架料架扳时,必须采取专用的保险吊钩

8、架料拆运的“三不打”、“四不放”、的原则:

⑴、拆除的“三不打”——即不得伤人;不得打坏建筑物;不得打坏设备材料。 ⑵、架杆的“四不放”——即未站稳不得放;看不清下边不得放;下边有人不得放;上喊下不应不得放。

9、下放架杆时,严禁从高处往下扔掷。

十一、脚手架搭设工程安全措施:

1、搭设脚手架必须特种人员——架子工搭设并持证上岗,必须正确使用“三宝”。严禁酒后作业。

2、脚手架杆件,选材必须严格按国家《建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要求选择合格的杆件。

3、搭设砌筑外脚手架:脚手架的底部应考虑排水,防止积水产生沉降。

4、脚手架与墙体联接,并设支头抵住墙体,保护脚手架的垂直稳固。

5、连接的扣件要定期检查保养一次。

6、保证整体稳固,同一立面小横杆应按立杆总数对等交错设置。

7、立杆、大横杆、斜拉杆的搭接长度,应视稍部有效直径接足1800㎜以上,每300~400㎜绑一道。接杆中不宜三杆同时绑扎。

8、脚手架的拉结,与墙体牢固连接,并设支头抵住墙体。形成一拉一支,保证脚手架的垂直度稳固。

9、六级以上大风、雨、雪等恶劣天气应停止脚手架作业。雨、雪等天气应有防滑措施。

10、脚手板铺满锁牢,接头、板端悬空部份必须按规定铺设。

十二、脚手架拆除工程安全措施:

1、凡不符合高处作业人员一律禁止高处作业。严禁酒后作业。

2、严格、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3、强风、雨天、雪天不准进行拆除工作。夜间施工必须有良好的照明设备。

4、设专人看护拆除架子现场,他人不得入内。

5、拆除的架子应将薄弱处先加固,后拆除。

6、二人以上拆除立杆、斜拉杆的接长杆。

7、应随整体脚手架拆除连墙杆、斜拉杆、登高杆。

8、操作者脚要站稳,用力得当。

9、当天离岗时应加固未拆除部份。

10、输送到地面的架杆,堆放到指定地点。

十三、安全网支挂安全措施:

1、遵照安全操作规程,持证上岗。严禁酒后作业,高处作业系好安全带。

2、安全网必须是合格产品,旧网必须有试验记录。

3、支挂处要里外锁口,外比里高500㎜。系点距离不超过750㎜。 4、3m设一固定支杆,支杆与地面夹角45~60度。网下3m无杂物。

5、网与网拼接严密。

6、网的负荷高度6m≯10m。5m时网伸出2.5m,网在5~10m时,网伸出3m。

7、根据负载高度的坠落半径选择平网的宽度。当使用3m、4m宽度的安全网,安装后其宽度水平投影分别为2.8m和3.8m。

8、对使用中的安全网每周检查一次,每三个月试验一次。

钢管落地脚手架计算书

扣件式钢管落地脚手架的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等编制。

一、 参数信息:

1、脚手架参数

双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为27.6米,立杆采用单立管。

搭设尺寸为:立杆纵距为1.50米,立杆横距为1.05米,大小横杆的步距为1.80米。

内排架距离墙长度为0.30米。

大横杆在上,搭接在小横杆上的大横杆根数为2根。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3.5。

横杆与立杆连接方式为单扣件,取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为0.80。

连墙件采用两步三跨,竖向间距3.60米,水平间距4.50米,采用扣件连接,连墙件连接方式为双扣件。

2、活荷载参数

施工均布活荷载标准值:2.000KN/㎡,脚手架用途:装修脚手架。

同时施工层数:2层。

3、风荷载系数

本工程地处吉林省通化县,基本风压为0.45 KN/㎡。

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μZ为1.00,风荷载体型系数μS为0.65。

脚手架计算中考虑风荷载作用。

4、静荷载参数

每米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标准值(KN/㎡):0.1248。

脚手板自重标准值(KN/㎡):0.300,栏杆挡脚板自重标准值(KN/㎡):0.150。 安全设施与安全网(KN/㎡):0.005,脚手板铺设层数:13。

脚手板类别:木脚手板,栏杆挡板类别:栏杆、木脚手板挡板。

每米脚手架钢管自重标准值(KN/㎡):0.038。

5、地基参数

地基土类型:素填土,地基承载力标准值(kpa):160.00。

立杆基础底面面积(㎡):0.25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1.00。

落地架正立面图 单位:mm

二、 大横杆的计算:

按照《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01)第5.2.4条规定,大横杆按照三跨连续梁进行强度和挠度计算,大横杆在小横杆的上面。将大横杆上面的脚手板自重和施工活荷载作为均布荷载计算大横杆的最大弯矩和变形。

1、均布荷载值计算

大横杆的自重标准值:P1=0.038KN/m;

脚手板的自重标准值:P2=0.3×1.05/(2+1)=0.105KN/m;

活荷载标准值:

Q=2×1.05/(2+1)=0.7KN/m; 静荷载的设计值:q1=1.2×0.038+1.2×0.105=0.172KN/m;

活荷载的设计值:q2=1.4×0.7=0.98KN/m;

L q1 q2 q2 L L L L L

图1 大横杆设计荷载组合简图(跨中最大弯矩和跨中最大挠度)

q1 q2

图2 大横杆设计荷载组合简图(支座最大弯矩)

2、 强度验算

跨中和支座最大弯矩分别按图1、图2组合。

跨中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M1max=0.08q1l²+0.10q2l²

跨中最大弯距为M1max=0.08×0.172×1.5²+0.10×0.98×1.5²=0.251KN.m; 支座最大弯距计算公式如下:M2max=-0.10q1l²-0.117q2l²

支座最大弯距为

M2max=-0.10×0.172×1.5²-0.117×0.98×1.5²=-0.297KN.m;

选择支座弯矩和跨中弯矩的最大值进行强度验算:

σ=Max(0.251×106,0.297×106)/5080=58.465N/mm2;

大横杆的最大弯曲应力为σ=58.465N/mm2,小于大横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205 N/mm2,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最大挠度考虑为三跨连续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挠度。

计算公式如下:

Vmax=0.677q1l4/100El + 0.990 q2l4/100El

其中:

静荷载标准值:q1=P1+P2= 0.038+0.105=0.143KN/m;

活荷载标准值:q2 = Q =0.7KN/m;

最大挠度计算值为:

V=0.677×0.143×15004/(100×2.06×105×121900)+0.990×0.7×15004/(100×2.09×105×1219000)=1.593㎜;

大横杆的最大挠度1.593mm,小于大横杆的最大容许挠度 1500/150mm与10mm,满足要求。

三、 小横杆的计算:

根据JGJ130-2001第5.2.4条规定,小横杆按照简支梁进行强度和挠度计算,大横杆在小横杆的上面,用大横杆支座的最大反力计算值作为小横杆集中荷载,在最不利荷载布置下计算小横杆的最大弯矩和变形。

1、荷载值计算

大横杆的自重标准值:P1=0.038×1.5=0.058KN;

脚手板的自重标准值:P2=0.3×1.05×1.5/(2+1)=0.158KN;

活荷载标准值:Q=2×1.05×1.5/(2+1)=1.050KN;

集中荷载的设计值:P=1.2×(0.058+0.158)+1.4×1.05=1.728KN;

P

q P

2、 强度验算 L/3 L/3 L 小横杆计算简图

最大弯矩考虑为小横杆自重均布荷载与大横杆传递荷载的标准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均布荷载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Mqmax=ql2/8

Mqmax=1.2×0.038×1.052/8=0.006 KN.m;

集中荷载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Mpmax=Pl/3

Mqmax=1.728×1.05/3=0.605 KN.m;

最大弯矩M= Mqmax+ Mpmax=0.611 KN.m;

最大应力计算值:

σ=M/W=0.611×106/5080=120.313N/mm2;

小横杆的最大弯曲应力σ=120.313 N/mm2,小于小横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205 N/mm2,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最大挠度考虑为小横杆自重均布荷载与大横杆传递荷载的设计值最不利分配的挠度和小横杆自重均布荷载引起的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Vqmax=5ql4/384EL,

Vqmax=5×0.038×10504/(384×2.06×105×121900)=0.024㎜;

大横杆传递荷载P=p1+p2+Q=0.058+0.158+1.05=1.265KN;

集中荷载标准值最不利分配引起的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Vpmax=PL(3l2-4l2/9)/72EI

Vpmax=1265.1×1050×(3×10502-4×10502/9)/(72×2.06×105×121900)=2.07㎜;

最大挠度和V=Vqmax+Vpmax=0.024+2.07=2.094mm;

小横杆的最大挠度为2.094mm,小于小横杆的最大容许挠度1050/150=7与10mm,满足要求。

四、扣件抗滑力的计算:

按规范表5.1.7,直角、旋转单扣件承载力取值为8.00KN,按照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0.80,该工程实际的旋转单扣件承载力取值为6.40KN。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规范

5.2.5):

R≤RC

其中RC—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6.40KN;

R—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大横杆的自重标准值:P1=0.038×1.5×2/2=0.058KN;

小横杆的自重标准值:P2=0.038×1.052=0.02KN;

脚手板的自重标准值:P3=0.03×1.05×1.5/2=0.236KN;

活荷载标准值:Q=2×1.05×1.5/2=1.575KN;

荷载的设计值:R=1.2×(0.058+0.02+0.236)+1.4×1.575=2.582KN; R

五、脚手架立杆荷载计算:

作用于脚手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 每米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标准值(KN),为0.1248

NG1=[0.1248+(1.50×2/2)×0.038/1.80]×25.00=3.920;

(2)脚手板板的息兵标准值(KN/m2);采用木脚手板,标准值为0.3 NG2=0.3×7×1.5×(1.05+0.3)/2=2.126KN;

(3)栏杆与挡脚手板自重标准值(KN/m2);采用栏杆,木脚手板挡板,标准值为0.15

NG3=0.15×7×1.5/2=0.788KN;

(4)吊挂的安全设施荷载,包括安全网(KN/m2);0.005

NG4=0.005×1.5×25=0.188KN;

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

NG= NG1+ NG2+ NG3+ NG4=7.021KN;

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内、外立杆按一纵距内施工荷载总和的1/2取值。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NQ=2×1.05×1.5×2/2=3.15KN;

风荷载标准值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Wk=0.7UZ·US·WO

其中WO –基本风压(KN/m2);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规定采用:

WO=0.45 KN/m2;

UZ—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规定采用:

UZ=1;

UZ—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取值为0.645;

经计算得到,风荷载标准值

WK=0.7×0.45×1×0.645=0.203KN/m2;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公式

N=1.2NG+1.4NQ=1.2×7.02l+1.4×3.15=12.836KN;

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弯矩MW为

MW=0.85×1.4WKLah2/10=0.850×1.4×0.203×1.5×1.82×10=0.118 KN.m2;

六、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为:

σ=

≤[f]

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N=12.836KN;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i=1.58cm;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得:k=1.155;当验算杆件长细比时,取1.0;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得:μ=1.5;

计算长度,由公式l0=k×μ×h确定:l0=3.118m;

长细比l0/i=197;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 由长细比l0/i的计算结果查表得到: φ=0.186;

立杆净截面面积:A=4.89cm²;

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W=5.08 cm²;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N/mm²;

σ=12836/(0.186×489)=141.121 N/mm²;

立杆稳定性计算σ=141.121 N/mm²;小于立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205N/mm²;满足要求。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σ=

φ

N + Mw ≤[ƒ] W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N=12.174KN;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i=1.58cm;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得:k=1.155;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得:μ=1.5;

计算长度,由公式l0=kuh确定:l0=3.118m;

长细比:l0/i=197;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 由长细比l0/i的结果查表得到:φ=0.186; 立杆净截面面积:A=4.89cm²;

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W=5.08 cm²;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N/mm²;

σ=12174/(0.186×489)+117504.23/5080=156.979 N/mm²;

立杆稳定性计算σ=156.979 N/mm²;小于立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205N/mm²;满足要求。

七、最大搭设高度的计算:

按《规范》5.3.6条不考虑风荷载时,采用单立管的敞开式、全封闭和半封闭的脚手架可搭设高度按照下式计算:

HS=

构配件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压力NG2K(KN)计算公式为:

NG2K=NG2+NG3+NG4=3.101KN;

活荷载标准值:NQ=3.15KN;

每米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标准值:GK=0.125KN/m;

HS=[0.186×4.89×10-4×205×103-(1.2×3.101+1.4×3.15)]/(1.2×0.125)=70.206m;

按《规范》5.3.6条脚手架搭设高度HS等于或大于26米,按照下式调整且不超过50米:

[H]=

[H]=70.206/(1+0.001×70.206)=65.601m;

[H]=65.601和50比较取较小值。经计算得到,脚手架搭设高度限值[H]=50m。 脚手架单立杆搭设高度为27.6m,小于[H],满足要求。

按《规范》5.3.6条考虑风荷载时,采用单立管的敞开式、全封闭和半封闭的脚手架可搭设高度按照下式计算:

Hξ=

构配件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NG2K(KN)计算公式为:

NG2K=NG2+NG3+NG4=3.101KN;

活荷载标准值:NQ=3.15KN;

每米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标准值:GK=0.125KN/m;

计算立杆段由风荷载标准值产生的弯矩:

MWK=MW/(1.4×0.85)=0.118/(1.4×0.85)=0.099KN.m;

HS={0.186×4.89×10-4×205×103-[1.2×3.101+0.85×1.4×(3.15+0.186×

4.89×100×0.099/5.08)]}/(1.2×0.125)=60.575m;

按《规范》5.3.6条脚手架搭设高度HS等于或大于26米,按照下式调整且不超过50米:

[H]=

[H]=60.575/(1+0.001×60.575)=57.115m;

[H]= 57.115和50比较取较小值。经计算得到,脚手架搭设高度限值

[H]=50m。

脚手架单立杆搭设高度为27.6m,小于[H],满足要求。

八、连墙件的计算:

连墙件的轴向力设计值应按照下式计算:

N1=N1W+N0

风荷载标准值WK=0.203KN/m2;

每个连墙件的覆盖面积内脚手架外侧的迎风面积AW=16.2 m2;

按《规范》5.4.1条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力(KN),N0=5.000KN;

风荷载产生的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KN),按照下式计算:

Nlw=1.4×Wk×Aw=4.608KN;

连墙件的轴向力设计值Nl= Nlw+ N0=9.608KN;

连墙件承载力设计值按下式计算:

Nf=φ··A·[f]

其中φ—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

由长细比10/i=300/15.8的结果查表得到φ=0.949,l为内排架距离墙的长度; 又:A=4.89cm2;[f]=205N/mm2;

连墙件轴向力承载力设计值为Nf=0.949×4.89×10-4×205×103=95.133KN;

Nl=9.608

连墙件采用双扣件与墙体连接。

由以上计算得到Nl=9.608小于双扣件的抗滑力12.8KN,满足要求。

连墙件扣件连接示意图

九、立杆的地基承载力计算: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P≤fg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g= fgk×kc=160kpa;

其中,地基承载力标准:fgk=160kpa;

脚手架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kc=1;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p=N/A=48.696kpa;

其中,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轴向力设计值:N=12.174KN;基础底面面积:A=0.25m2。

p=48.696≤fg=160kpa。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21

施设计

工 程 名

技术负责人:

项目经理:

编 制 人:

审 核 人:

编制时间:日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属于单排防护脚手架,建筑面积:25000㎡,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脚

手架搭设型式采用封闭式,即沿建筑物周边交圈设置脚手架。另外,安全网,密目网采

用全封闭。

二、目的:

编制本脚手架工程施工方案的主要目的是指导、控制脚手架施工的质量;保证

正确的施工方法;保证其使用安全可靠。

三、执行班组:

项目部架工班。 班组负责人:李伟。

脚手架搭设、拆除、维修和升降必须由架子工负责,非架子工不准从事脚手架

操作。

四、脚手架的材料要求:

1、脚手杆规格:

钢管:钢管采用外径48mm,壁厚3.5mm的管材。钢管应平直光滑,无裂缝、结

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钢管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钢管

必须涂有防锈漆并严禁打孔。施工现场选用钢管的型号应统一,严禁混合使用。

脚手杆凡腐朽、弯曲、变形的禁止使用。

脚手架钢管的尺寸应按下表采用,每根钢管的最大重量不应大于25kg。

2、连接材料:

旋转、十字扣等。采用可锻造铸铁制作的扣件,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

管脚手架扣件》(GB 15831—1995)的规定。新扣件必须有产品合格证。

旧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

须更换。

3、脚手板(木脚手板):

⑴、木脚手板应采用杉木或松木制作,其长度为2~6m,厚5㎝,宽20~30㎝

的松木板。

⑵、板的两端8㎝处,应采用10、12号镀锌铁丝缠绕二至三圈,也可以用铁皮

钉牢。

⑶、凡有腐朽、扭曲、斜纹、破裂者,均不得使用。

4、安全网:

⑴、安全网的规格、质量:

a、网宽不得小于3m,网眼5㎝左右。

b、每块支好的安全网应能承受不小于1600N的冲击荷载。

c、安全网应采用直径9㎜的麻绳、棕绳或尼龙绳坚韧的材料编织而成。

d、霉烂、腐朽、断网线的安全网,均不得使用。

⑵、支杆规格:

a、支杆规格和脚手架材料规格相一致。

b、支杆上的拖拉绳严禁使用草绳。

五、脚手架的基本要求:

1、使用要求:

⑴、脚手架要有适当的宽度(或面积)、步架高度。脚手架离墙距离要能满足工

人操作、材料堆置和运输的需要。

⑵、具有稳定的结构和足够的承载能力,能保证施工期间在可能出现的使用荷

载的作用下不变形、不倾斜、不摇晃。

⑶、脚手架要与垂直运输机械(塔吊)和楼层或作业面高度相互适应,以确保

材料垂直运输的需要。

⑷、脚手架要搭设、拆除和搬运方便,能长期周转使用,搭拆进度能满足施工

安排的需要。

⑸、脚手架的搭拆应考虑多层作业,交叉作业和多工种同时作业的要求,减少

多次搭拆脚手架。

2、安全要求:

确保使用安全是脚手架工程中的首要问题。通常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环节):

⑴、把好材料、加工和产品质量关,加强对架设工具的管理和维修保养工作,

避免使用质量不合格的架设工具和材料。主要要求为:

a、架设工具材料的规格和质量必须符合有关的技术规定要求,自行加工的架

设工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经检验、试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b、加强对架设工具材料的统一管理,严格执行发放和入库制度。避免或减少

再搭拆、运输和存放过程中造成的损坏。及时进行维修保养。

⑵、确保脚手工具有稳定的结构和足够的承载力。

⑶、认真处理脚手架地基,确保地基具有足够的承载力,避免脚手架发生整体

和局部下降。脚手架应设置足够的牢固的连墙点,依靠建筑结构的整体刚度来加强

和确保脚手架的稳定性。

⑷、确保脚手架的搭设质量。在搭设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a、架子地基应平整夯实,并抄平后加设垫土或垫板,不得在未经处理的起伏

不平和软硬不一的地面直接搭设脚手架。

b、严格按规定的构造尺寸进行搭设,控制好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横杆的水平偏

差,并确保节点联接达到要求(绑好、拧紧或插挂好)。

c、脚手板要铺满、铺平、铺稳,不得有探头板。

d、搭设过程中要及时设置联墙杆、斜撑杆、剪刀撑以及必要的缆绳和吊索,

避免脚手架在搭设过程中发生偏斜和倾倒。搭设完毕后应进行检查验收,检查合格

后才能使用。

e、严格控制使用荷载,确保有较大的安全储备系数。

使用荷载:以脚手板上实际作用的荷载为准。一般传统的多立杆式脚手架,其

使用均布荷载不得超过2648N(270kgf);在脚手架上堆砖,只允许单行侧摆三层。

⑸、要有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其中包括:

a、作业层的外侧应设挡板、围栅或安全网;

b、在架高方向按规定设置多层挑出式安全网;

c、设置供人员上下使用的安全扶梯、爬梯或斜道。梯道上应有可靠的防滑

措施。

d、在脚手架上同时进行多层作业的情况下,各作业层之间应设置可靠的安全

棚(防护棚),防止上层作业伤及下层作业人员。

⑹、严禁以下违章作业:

a、利用脚手架吊运重物。

b、作业人员攀登架子上下。

c、推车在架子上跑动。

d、任意拆除脚手架杆件。

e、在脚手架上吊装缆绳。

f、在脚手架底部或近旁进行开挖沟槽等影响脚手架地基稳定的施工作业。

g、起吊构件或器材时碰撞或扰动脚手架。

h、立杆沉降或悬空、联接松动、架子歪斜、杆件变形、脚手架上结冰等。

在上述问题未解决以前应暂停使用脚手架。

⑺、六级以上大风、大雾、大雨和大雪天气下应暂停在脚手架上作业。雨过后

上架子操作要有防滑措施。

⑻、加强使用过程中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六、脚手架基础:

在搭设脚手架时必须做好对地基的处理。

1、一般要求:

⑴、脚手架地基应平整夯实。

⑵、立杆下垫底座。

⑶、立杆置于坑槽时,加道木及钢筋混凝土梁。

⑷、立杆地基应有可靠的排水措施,防止积水浸泡地基。

⑸、本工程脚手架旁如挖沟应距立杆不小于1.5m。

2、一般做法:

本工程脚手架立杆下,采取垫板垫底。在脚手架外侧挑浅排水沟排除雨水。

七、多立杆式外脚手架的搭设操作工艺:

1、杆件间距参数:

多立杆外架的立杆间距、大横杆步距、小横杆间距等施工参数应符合表—3的规定。

木脚手架多立杆外架搭设参数(单位:m) 表—3

2、剪刀撑的设置:

脚手架在尽端2或3个纵向间距内和中间每隔1.5m左右的2或3个间距内设置剪刀撑,也可设置成纵向连续的剪刀撑。每把剪刀撑宽不得超过5个纵向距离,与地面成45º~60º角。最下面的剪刀撑杆与立杆的连接点离地面不得大于30㎝。

3、连墙杆设置:

竖向每四步架,纵向每五跨立杆应设一处连墙杆,并应尽量设置在柱子或隔墙处。

4、立杆安插:

⑴、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架高的1/2000。

⑵、大头朝下、弯曲顺墙:架杆应大头朝下,不得将杆子的弯曲端弯向架子横向。若相邻两杆均呈弯曲状,则应相互背向,不得同朝一个方向架设,且立杆的弯曲度不宜过大。

⑶、立杆搭接,其上、下两根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5m,应以小头接大头,绑扣不得小于三道。相邻两根立杆的接头应相互错开50㎝ ,并应尽量避免设在同一步架内。

5、大横杆搭设:

大横杆应安平顺,在每一面脚手架范围内的纵向水平高低差,应控制在5㎝之内。

相邻步架的大横杆分别搭设在立杆的内、外两侧紧靠立杆,并与立杆绑牢。 一般不得在跨间搭接。若确需搭接时,接头位置应步步相互错开,水平距离不得小于50㎝。同一步架内、外两根大横杆的接头应相互错开,不得设在同一跨间内。

脚手杆接头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5m,且小头压在大头的上边。

6、小横杆搭设:

小横杆应搁置在大横杆上,单排架另一端应符合以下规定:

⑴、单排架禁忌:当墙体为半砖墙时,不宜采用单排架。

⑵、小横杆搁置长度:小横杆必须穿过墙体,在墙上搁置长度不得短于24㎝,并应与墙体拉结牢。

⑶、架眼的位置:在砖过梁上与梁成60º角的三角范围内严禁留置架眼,当钢筋混凝土门窗过梁跨度较大时,增设支座或吊杆。

⑷、禁设架眼:当架眼大于6×12㎝时,不得在砖砌体下列部位设置:

a、砖柱或小于100㎝的窗间墙。

b、梁或梁垫下及其左右各50㎝范围内。

c、门窗洞口两侧24㎝和转角处43㎝范围内。

⑸、斜撑搭设:

斜撑应紧夹立杆,并与立杆绑扎牢。斜撑尾端必须埋入地面内20㎝。

⑹、剪刀撑搭设位置:

剪刀撑应设置在脚手架立杆外侧,其中一根撑杆应紧靠立杆,并与立杆绑扎牢,另一根撑杆应与伸出的小横杆绑扎牢。必要时,应对每步架上的小横杆根据剪刀撑位置进行适当调整。

⑺、连墙杆受力要求:连墙杆既能受拉,又能受压,当拉压连墙杆分设时,应成对设置。

八、挑檐、满堂红、普通里脚手架的搭设工艺:

1、挑檐脚手架的搭设:

⑴、荷载限制:

采用挑架施工挑檐,必须控制施工荷载在100㎏/㎡以内。

⑵、搭设要求:

a、架型与连接:基础、杆距、连接等均应与多杆式外架相同,基本规定一样。挑出部分的宽度不得大于1.5m。

b、大横杆道数必须设三道,并应根据需要搭设斜撑、剪刀撑和八字撑。 ⑶、所有绑扎杆件,均应采用双铁丝扣。

2、满堂红里脚手架的搭设:

⑴、基础要求与多杆式外脚手架相同。

⑵、构造要求如下:

⑶、四大角应两面同时设斜撑,四边均应设剪刀撑。架子中间应每隔四排立杆沿纵长方向设一道剪刀撑。所有剪刀撑和斜撑均应从底到顶连续设置。

⑷、封顶应用双扣绑扎,立杆应大头朝上,脚手板铺好后不得露杆头。

⑸、上料井口四角应设安全护栏。

⑹、里脚手架多采用马登式脚手架和多立杆式脚手架。

a、马登间距:砌筑架子宜为1.80~2.00m;装修架子宜为2.00~2.20m。马橙交差在5㎝之内。架高在1.65m以下,最高不得超过2.5m。

b、多立杆式脚手架:在砌筑小开间房间小时,可利用两墙做支承,中间加顶。稳定措施;当搭设高度超过6m且一侧靠墙,另一侧远离墙体的时候,应与结构拉紧,其连续形式为连接杆。

脚手板的高度,板面比每次已砌砌体顶面低20㎜。

九、脚手板铺设:

1、操作层铺设:

⑴、铺板数量:砌筑架操作层必须满铺,严禁留空隙;装修架操作层,当不需要满铺时,在同一架宽方向应至少铺3块板。

⑵、禁铺位置:在脚手架的护身栏杆之处,严禁铺设脚手板。

⑶、挡脚扳设置:当确时需要在架子上推小车的时候,应在架子的尽端加设高度不小于15㎝的挡脚板。在挑檐架的脚手板临空的一侧亦应加设高度不小于15㎝的挡脚板。

2、板端搭头:

⑴、两端搁置:脚手板必须两端同时搁置在小横杆上。当两脚手板交接时,在各自端头下设置小横杆。严禁将脚手接头设置在两小横杆的跨中任何位置。

⑵、搭头长度:当两脚手板在同一小横杆上重叠搭接时,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0㎝。

⑶、挑长限制:悬挑长度必须限制在15㎝之内。必要时将挑板头与小横杆绑扎牢固。

3、平稳要求:脚手板必须铺平稳,不得有“弹簧板”现象。在靠墙一侧或端部位置,应与小横杆扎牢。

4、跑道板铺设:

⑴、满铺要求:跑道板必须满铺并牢固地绑稳在小横杆上。

⑵、防滑措施:在板面钉3×3㎝的木条,间距≯30㎝。

⑶、翻拆脚手板:翻板时,应由两人配合,从里向外按顺序进行。铺头一块或翻到最外一块板时,操作者必须系好安全带。

十、架子拆除:

1、拆除架子应由施工现场负责人签字同意并作专门技术、安全交底后,才能进行。

2、拆除架子操作处的四周,应设有围栏和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它人入内。

3、架子上留存的材料、电线等障碍物均应在拆除架子前清除干净。

4、架子拆除顺序:安全网→脚手板→栏杆→剪力撑→连墙杆→小横杆→大横杆→立杆。即应按搭架子的相反顺序拆除。

5、拆除架子应自上而下,一步一清、逐步进行。严禁一下同时拆除,亦不得采用踏步式拆法。严禁采用拉倒、推倒或连拉带推的蛮干方法。

6、剪刀撑、大横杆拆除由三人配合,先拆中间扣,后拆两端扣,并应由中间操作者向下传递架杆。

7、吊运架料架扳时,必须采取专用的保险吊钩

8、架料拆运的“三不打”、“四不放”、的原则:

⑴、拆除的“三不打”——即不得伤人;不得打坏建筑物;不得打坏设备材料。 ⑵、架杆的“四不放”——即未站稳不得放;看不清下边不得放;下边有人不得放;上喊下不应不得放。

9、下放架杆时,严禁从高处往下扔掷。

十一、脚手架搭设工程安全措施:

1、搭设脚手架必须特种人员——架子工搭设并持证上岗,必须正确使用“三宝”。严禁酒后作业。

2、脚手架杆件,选材必须严格按国家《建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要求选择合格的杆件。

3、搭设砌筑外脚手架:脚手架的底部应考虑排水,防止积水产生沉降。

4、脚手架与墙体联接,并设支头抵住墙体,保护脚手架的垂直稳固。

5、连接的扣件要定期检查保养一次。

6、保证整体稳固,同一立面小横杆应按立杆总数对等交错设置。

7、立杆、大横杆、斜拉杆的搭接长度,应视稍部有效直径接足1800㎜以上,每300~400㎜绑一道。接杆中不宜三杆同时绑扎。

8、脚手架的拉结,与墙体牢固连接,并设支头抵住墙体。形成一拉一支,保证脚手架的垂直度稳固。

9、六级以上大风、雨、雪等恶劣天气应停止脚手架作业。雨、雪等天气应有防滑措施。

10、脚手板铺满锁牢,接头、板端悬空部份必须按规定铺设。

十二、脚手架拆除工程安全措施:

1、凡不符合高处作业人员一律禁止高处作业。严禁酒后作业。

2、严格、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3、强风、雨天、雪天不准进行拆除工作。夜间施工必须有良好的照明设备。

4、设专人看护拆除架子现场,他人不得入内。

5、拆除的架子应将薄弱处先加固,后拆除。

6、二人以上拆除立杆、斜拉杆的接长杆。

7、应随整体脚手架拆除连墙杆、斜拉杆、登高杆。

8、操作者脚要站稳,用力得当。

9、当天离岗时应加固未拆除部份。

10、输送到地面的架杆,堆放到指定地点。

十三、安全网支挂安全措施:

1、遵照安全操作规程,持证上岗。严禁酒后作业,高处作业系好安全带。

2、安全网必须是合格产品,旧网必须有试验记录。

3、支挂处要里外锁口,外比里高500㎜。系点距离不超过750㎜。 4、3m设一固定支杆,支杆与地面夹角45~60度。网下3m无杂物。

5、网与网拼接严密。

6、网的负荷高度6m≯10m。5m时网伸出2.5m,网在5~10m时,网伸出3m。

7、根据负载高度的坠落半径选择平网的宽度。当使用3m、4m宽度的安全网,安装后其宽度水平投影分别为2.8m和3.8m。

8、对使用中的安全网每周检查一次,每三个月试验一次。

钢管落地脚手架计算书

扣件式钢管落地脚手架的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等编制。

一、 参数信息:

1、脚手架参数

双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为27.6米,立杆采用单立管。

搭设尺寸为:立杆纵距为1.50米,立杆横距为1.05米,大小横杆的步距为1.80米。

内排架距离墙长度为0.30米。

大横杆在上,搭接在小横杆上的大横杆根数为2根。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3.5。

横杆与立杆连接方式为单扣件,取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为0.80。

连墙件采用两步三跨,竖向间距3.60米,水平间距4.50米,采用扣件连接,连墙件连接方式为双扣件。

2、活荷载参数

施工均布活荷载标准值:2.000KN/㎡,脚手架用途:装修脚手架。

同时施工层数:2层。

3、风荷载系数

本工程地处吉林省通化县,基本风压为0.45 KN/㎡。

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μZ为1.00,风荷载体型系数μS为0.65。

脚手架计算中考虑风荷载作用。

4、静荷载参数

每米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标准值(KN/㎡):0.1248。

脚手板自重标准值(KN/㎡):0.300,栏杆挡脚板自重标准值(KN/㎡):0.150。 安全设施与安全网(KN/㎡):0.005,脚手板铺设层数:13。

脚手板类别:木脚手板,栏杆挡板类别:栏杆、木脚手板挡板。

每米脚手架钢管自重标准值(KN/㎡):0.038。

5、地基参数

地基土类型:素填土,地基承载力标准值(kpa):160.00。

立杆基础底面面积(㎡):0.25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1.00。

落地架正立面图 单位:mm

二、 大横杆的计算:

按照《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01)第5.2.4条规定,大横杆按照三跨连续梁进行强度和挠度计算,大横杆在小横杆的上面。将大横杆上面的脚手板自重和施工活荷载作为均布荷载计算大横杆的最大弯矩和变形。

1、均布荷载值计算

大横杆的自重标准值:P1=0.038KN/m;

脚手板的自重标准值:P2=0.3×1.05/(2+1)=0.105KN/m;

活荷载标准值:

Q=2×1.05/(2+1)=0.7KN/m; 静荷载的设计值:q1=1.2×0.038+1.2×0.105=0.172KN/m;

活荷载的设计值:q2=1.4×0.7=0.98KN/m;

L q1 q2 q2 L L L L L

图1 大横杆设计荷载组合简图(跨中最大弯矩和跨中最大挠度)

q1 q2

图2 大横杆设计荷载组合简图(支座最大弯矩)

2、 强度验算

跨中和支座最大弯矩分别按图1、图2组合。

跨中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M1max=0.08q1l²+0.10q2l²

跨中最大弯距为M1max=0.08×0.172×1.5²+0.10×0.98×1.5²=0.251KN.m; 支座最大弯距计算公式如下:M2max=-0.10q1l²-0.117q2l²

支座最大弯距为

M2max=-0.10×0.172×1.5²-0.117×0.98×1.5²=-0.297KN.m;

选择支座弯矩和跨中弯矩的最大值进行强度验算:

σ=Max(0.251×106,0.297×106)/5080=58.465N/mm2;

大横杆的最大弯曲应力为σ=58.465N/mm2,小于大横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205 N/mm2,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最大挠度考虑为三跨连续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挠度。

计算公式如下:

Vmax=0.677q1l4/100El + 0.990 q2l4/100El

其中:

静荷载标准值:q1=P1+P2= 0.038+0.105=0.143KN/m;

活荷载标准值:q2 = Q =0.7KN/m;

最大挠度计算值为:

V=0.677×0.143×15004/(100×2.06×105×121900)+0.990×0.7×15004/(100×2.09×105×1219000)=1.593㎜;

大横杆的最大挠度1.593mm,小于大横杆的最大容许挠度 1500/150mm与10mm,满足要求。

三、 小横杆的计算:

根据JGJ130-2001第5.2.4条规定,小横杆按照简支梁进行强度和挠度计算,大横杆在小横杆的上面,用大横杆支座的最大反力计算值作为小横杆集中荷载,在最不利荷载布置下计算小横杆的最大弯矩和变形。

1、荷载值计算

大横杆的自重标准值:P1=0.038×1.5=0.058KN;

脚手板的自重标准值:P2=0.3×1.05×1.5/(2+1)=0.158KN;

活荷载标准值:Q=2×1.05×1.5/(2+1)=1.050KN;

集中荷载的设计值:P=1.2×(0.058+0.158)+1.4×1.05=1.728KN;

P

q P

2、 强度验算 L/3 L/3 L 小横杆计算简图

最大弯矩考虑为小横杆自重均布荷载与大横杆传递荷载的标准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均布荷载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Mqmax=ql2/8

Mqmax=1.2×0.038×1.052/8=0.006 KN.m;

集中荷载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Mpmax=Pl/3

Mqmax=1.728×1.05/3=0.605 KN.m;

最大弯矩M= Mqmax+ Mpmax=0.611 KN.m;

最大应力计算值:

σ=M/W=0.611×106/5080=120.313N/mm2;

小横杆的最大弯曲应力σ=120.313 N/mm2,小于小横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205 N/mm2,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最大挠度考虑为小横杆自重均布荷载与大横杆传递荷载的设计值最不利分配的挠度和小横杆自重均布荷载引起的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Vqmax=5ql4/384EL,

Vqmax=5×0.038×10504/(384×2.06×105×121900)=0.024㎜;

大横杆传递荷载P=p1+p2+Q=0.058+0.158+1.05=1.265KN;

集中荷载标准值最不利分配引起的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Vpmax=PL(3l2-4l2/9)/72EI

Vpmax=1265.1×1050×(3×10502-4×10502/9)/(72×2.06×105×121900)=2.07㎜;

最大挠度和V=Vqmax+Vpmax=0.024+2.07=2.094mm;

小横杆的最大挠度为2.094mm,小于小横杆的最大容许挠度1050/150=7与10mm,满足要求。

四、扣件抗滑力的计算:

按规范表5.1.7,直角、旋转单扣件承载力取值为8.00KN,按照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0.80,该工程实际的旋转单扣件承载力取值为6.40KN。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规范

5.2.5):

R≤RC

其中RC—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6.40KN;

R—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大横杆的自重标准值:P1=0.038×1.5×2/2=0.058KN;

小横杆的自重标准值:P2=0.038×1.052=0.02KN;

脚手板的自重标准值:P3=0.03×1.05×1.5/2=0.236KN;

活荷载标准值:Q=2×1.05×1.5/2=1.575KN;

荷载的设计值:R=1.2×(0.058+0.02+0.236)+1.4×1.575=2.582KN; R

五、脚手架立杆荷载计算:

作用于脚手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 每米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标准值(KN),为0.1248

NG1=[0.1248+(1.50×2/2)×0.038/1.80]×25.00=3.920;

(2)脚手板板的息兵标准值(KN/m2);采用木脚手板,标准值为0.3 NG2=0.3×7×1.5×(1.05+0.3)/2=2.126KN;

(3)栏杆与挡脚手板自重标准值(KN/m2);采用栏杆,木脚手板挡板,标准值为0.15

NG3=0.15×7×1.5/2=0.788KN;

(4)吊挂的安全设施荷载,包括安全网(KN/m2);0.005

NG4=0.005×1.5×25=0.188KN;

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

NG= NG1+ NG2+ NG3+ NG4=7.021KN;

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内、外立杆按一纵距内施工荷载总和的1/2取值。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NQ=2×1.05×1.5×2/2=3.15KN;

风荷载标准值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Wk=0.7UZ·US·WO

其中WO –基本风压(KN/m2);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规定采用:

WO=0.45 KN/m2;

UZ—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规定采用:

UZ=1;

UZ—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取值为0.645;

经计算得到,风荷载标准值

WK=0.7×0.45×1×0.645=0.203KN/m2;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公式

N=1.2NG+1.4NQ=1.2×7.02l+1.4×3.15=12.836KN;

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弯矩MW为

MW=0.85×1.4WKLah2/10=0.850×1.4×0.203×1.5×1.82×10=0.118 KN.m2;

六、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为:

σ=

≤[f]

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N=12.836KN;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i=1.58cm;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得:k=1.155;当验算杆件长细比时,取1.0;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得:μ=1.5;

计算长度,由公式l0=k×μ×h确定:l0=3.118m;

长细比l0/i=197;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 由长细比l0/i的计算结果查表得到: φ=0.186;

立杆净截面面积:A=4.89cm²;

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W=5.08 cm²;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N/mm²;

σ=12836/(0.186×489)=141.121 N/mm²;

立杆稳定性计算σ=141.121 N/mm²;小于立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205N/mm²;满足要求。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σ=

φ

N + Mw ≤[ƒ] W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N=12.174KN;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i=1.58cm;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得:k=1.155;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得:μ=1.5;

计算长度,由公式l0=kuh确定:l0=3.118m;

长细比:l0/i=197;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 由长细比l0/i的结果查表得到:φ=0.186; 立杆净截面面积:A=4.89cm²;

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W=5.08 cm²;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N/mm²;

σ=12174/(0.186×489)+117504.23/5080=156.979 N/mm²;

立杆稳定性计算σ=156.979 N/mm²;小于立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205N/mm²;满足要求。

七、最大搭设高度的计算:

按《规范》5.3.6条不考虑风荷载时,采用单立管的敞开式、全封闭和半封闭的脚手架可搭设高度按照下式计算:

HS=

构配件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压力NG2K(KN)计算公式为:

NG2K=NG2+NG3+NG4=3.101KN;

活荷载标准值:NQ=3.15KN;

每米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标准值:GK=0.125KN/m;

HS=[0.186×4.89×10-4×205×103-(1.2×3.101+1.4×3.15)]/(1.2×0.125)=70.206m;

按《规范》5.3.6条脚手架搭设高度HS等于或大于26米,按照下式调整且不超过50米:

[H]=

[H]=70.206/(1+0.001×70.206)=65.601m;

[H]=65.601和50比较取较小值。经计算得到,脚手架搭设高度限值[H]=50m。 脚手架单立杆搭设高度为27.6m,小于[H],满足要求。

按《规范》5.3.6条考虑风荷载时,采用单立管的敞开式、全封闭和半封闭的脚手架可搭设高度按照下式计算:

Hξ=

构配件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NG2K(KN)计算公式为:

NG2K=NG2+NG3+NG4=3.101KN;

活荷载标准值:NQ=3.15KN;

每米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标准值:GK=0.125KN/m;

计算立杆段由风荷载标准值产生的弯矩:

MWK=MW/(1.4×0.85)=0.118/(1.4×0.85)=0.099KN.m;

HS={0.186×4.89×10-4×205×103-[1.2×3.101+0.85×1.4×(3.15+0.186×

4.89×100×0.099/5.08)]}/(1.2×0.125)=60.575m;

按《规范》5.3.6条脚手架搭设高度HS等于或大于26米,按照下式调整且不超过50米:

[H]=

[H]=60.575/(1+0.001×60.575)=57.115m;

[H]= 57.115和50比较取较小值。经计算得到,脚手架搭设高度限值

[H]=50m。

脚手架单立杆搭设高度为27.6m,小于[H],满足要求。

八、连墙件的计算:

连墙件的轴向力设计值应按照下式计算:

N1=N1W+N0

风荷载标准值WK=0.203KN/m2;

每个连墙件的覆盖面积内脚手架外侧的迎风面积AW=16.2 m2;

按《规范》5.4.1条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力(KN),N0=5.000KN;

风荷载产生的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KN),按照下式计算:

Nlw=1.4×Wk×Aw=4.608KN;

连墙件的轴向力设计值Nl= Nlw+ N0=9.608KN;

连墙件承载力设计值按下式计算:

Nf=φ··A·[f]

其中φ—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

由长细比10/i=300/15.8的结果查表得到φ=0.949,l为内排架距离墙的长度; 又:A=4.89cm2;[f]=205N/mm2;

连墙件轴向力承载力设计值为Nf=0.949×4.89×10-4×205×103=95.133KN;

Nl=9.608

连墙件采用双扣件与墙体连接。

由以上计算得到Nl=9.608小于双扣件的抗滑力12.8KN,满足要求。

连墙件扣件连接示意图

九、立杆的地基承载力计算: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P≤fg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g= fgk×kc=160kpa;

其中,地基承载力标准:fgk=160kpa;

脚手架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kc=1;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p=N/A=48.696kpa;

其中,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轴向力设计值:N=12.174KN;基础底面面积:A=0.25m2。

p=48.696≤fg=160kpa。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21


相关文章

  • 1需做施工方案.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的分部分项工程
  • 需做施工方案.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的分部 分项工程目录 1.基坑施工方案 (深度3米以下):安全检查标准 2.基坑专项支护.降水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深度3米以上)87号文 基坑专项支护.降水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深度5米以上,需专家 ...查看


  • 脚手架施工方案编制要求
  • 脚手架施工方案编制要求 注:该方案包括落地脚手架施工方案.悬挑架施工方案.卸料平台施工方案三部分内容,也可按工程进度分开编写,各方案独立编写时执行此方案编制要求. 方案编制格式同时还要执行公司文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编制格式要求&g ...查看


  • 专项施工方案编制要求 1
  • 深圳市建设工程中危险性较大工程 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论证及编制指南 一.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论证范围 (一)深基坑工程 1.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 2.开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 ...查看


  • 建筑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指南
  • 建筑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编 制 指 南 目 录 1 基坑支护.降水工程施工方案 ............................................................................... ...查看


  • 各专项方案编制要求
  • 各专项方案编制要求 1.基坑支护.降水工程施工方案 1.1 编制说明及依据 简述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目的以及方案编制所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及图纸(国标图集).施工组织设计等,及编制依据的版本.编号等.采用电算软件的 ...查看


  • 安全监理实施细则(范例)
  • B 13 工程 监理细则 (安全监理实施细则) 项目监理部(章): 专业监理工程师: 总监理工程师: 日 期: 江苏省建设厅监制 安全监理实施细则作业指导书(通用) 前言 根据建设部<关于落实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理责任的若干意见> ...查看


  • 脚手架安全监理细则
  • B13 工程 监理实施细则 (脚手架工程) 内容提要: 一.专业工程的特点 二.监理工作流程 三.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及目标值 四.监理工作的方法及措施 项目监理机构(章): 专业监理工程师: 总监理工程师: 日 期: 江苏省建设厅监制 一. ...查看


  • 建筑工程脚手架施工技术及脚手架规范解读
  • 注册 | 登录 | 我的账户 | 升级&充值筑龙币 | 投稿 | 搜索 | 帮助 | 筑龙网首页 [建筑工程脚手架施工技术及脚手架规范解读] 脚手架施工现场常见的临时设施之一,是指为临时放置施工工具和少量建筑材料,解决施工作业人员高 ...查看


  • 需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和专家评审的专项方案范围
  • 需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 和专家评审的专项方案范围 摘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26条 第二十六条 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对下列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 分 ...查看


  • 幼儿园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方案
  • 无锡蠡湖新城2#地块 幼儿园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方案 目录 目录 .........................................................................................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