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永州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永州风俗习惯中的部分陋习大有回潮之势。旧风陋俗的抬头,完全违背科学发展的要求,既浪费资源,又破坏环境,从而严重阻碍了永州“两型社会”的建设。因此,必须坚持走破旧与立新相结合,思想教育、行为引导、必要惩罚三注重的路子移风易俗,加快推进永州“两型”社会建设进程。
【关键词】永州;旧风陋俗;“两型社会”;移风易俗
风俗是一种社会传统,是特定社会文化地域内历代人们所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传统风俗中的优风良俗与旧风陋俗犹如剑之双刃,前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利于人们身心健康,能有效推动社会进步,是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和大力弘扬的;而后者则落后于时代,往往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阻碍“两型社会”建设,影响科学发展进程,是我们应该极力反对和坚决抵制的。本文试图在全面考察当前永州旧风陋俗的各种新表现,认真分析移风易俗对加快永州“两型社会”建设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提出移风易俗的具体对策。
1.永州旧风陋俗在当前的新表现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风俗的传统,“为政必先究风俗”、“观风俗,知得失”曾一度成为历代君主恪守的祖训。“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正恰当地反映风俗因地而异的特点。自古以来,永州人民在长期的共同生产、生活及与外地人交往过程中,逐步演化、发展和形成了极具永州地方特色的风俗习惯。在永州传统的风俗习惯中,既有勤劳古朴、尊老爱幼、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等积极的一面,也有居丧中尚浮屠,婚姻中尚门第、重彩礼及封建迷信等消极无益的成分。成书于清朝道光年间的《永州府志·风俗志·常在论风俗》中就详细记载:“婚姻多尚财帛,归妹每致愆期,虑嫁资而溺女,责聘礼而背盟”,“卜葬酷信风水,拘忌年甲,甚而逾界寻龙,远年停柩”,“居丧崇尚浮屠,而桑门之梵呗杂以俳优;有疾惟事祷祝,而巫祝之牲酒倍于参苓,济则归功于神,不济则委于命”。[1]由此可见当时永州旧风陋俗之盛。
新中国成立后,永州传统风俗习惯中的迷信成分和封建宗法观念等消极因素,业已大大减少,但其影响不可能在短期内彻底消失,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永州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加上一些不法商贩的推波助澜,传统风俗中部分陋习大有回潮之势,并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具体表现在:一是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相互攀比现象日益严重。据笔者对永州市零陵区石山脚乡和朝阳街道的50户结婚户和50户丧葬户的问卷调查,其中,95%的被调查者都认为结婚和丧葬是人生和家庭的大事,婚事和丧事不办得红火热闹,就会面临来自亲戚朋友方面的巨大的舆论压力。因此,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90%以上的结婚户和丧葬户都要摆20至30桌宴席,多的达到40至50桌。即使有人不堪财力、体力和思想上的重负,也不敢有丝毫的改变,否则就会被别人耻笑,丧失“面子”。此外,某些领导干部,为炫耀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对子女升学、亲人生日、亲人丧事等吆三喝五、大操大办,广收礼金,在群众中造成极坏的影响。二是迷信思想仍盛,祭祀用品求多、求大、求新现象日益严重。每逢亲人逝世或是“月半节”等重大祭祀节日,永州每家每户都要成袋成捆的燃放鞭炮、焚烧纸钱。更有甚者,为表达对先人的“诚心”,更是直接焚烧真的人民币来祭奠先人。每年清明节临近,一些纸扎的新潮手机、平板电视和手提电脑更成了祭奠用品的新宠,化妆品、麻将和保健品也出现了纸扎版本,甚至是“塑料真实质感”的版本,这些纸质或塑料制品的祭奠用品,在焚烧时不但污染环境,多风时还易引起火灾。以致每年清明节全市到处都是山林火光四起,浓烟迷漫,清明节成了名副其实的“烧山节”。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极大的环境污染。三是宗族观念犹存,宗族势力对旧风陋俗的推波助澜作用日益明显。
2.移风易俗对加快永州“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
传统风俗既是民族文化的沉淀结晶,又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载体。移风易俗,绝对不是不问青红皂白“一刀切”,要把传统风俗全部扔掉。当前移风易俗的真正内涵,恰是激浊扬清,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将传统风俗中落后因子去除掉,倡导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和生活观念,培养绿色环保的消费习惯和生活习惯,使人们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由此可见,移风易俗对当前加快永州“两型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1移风易俗,倡导和培养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有利于节约资源,加快永州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即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领域各环节,通过改变观念、更新技术和加强管理等综合措施,厉行节约,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用最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发展模式。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生产决定流通和消费,消费同样对生产和流通具有反作用。旧风陋俗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不理性、不科学的消费进而对社会生产带来不良影响。正如前文所述,大操大办各类喜事,动辄几十上百辆车的迎亲送葬队伍,吹吹打打,燃鞭放炮,有的迎亲队伍几十上百人,有的殡葬仪式光花圈就能装几卡车,耗费达数万元。另外还要设几十上百桌的高档宴席,大吃大喝,剩菜剩饭不计其数,不仅直接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而且还间接带动了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烟花爆竹、纸钱冥币等的大量生产。因此,移风易俗,倡导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培养合理有度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不仅能直接减少资源的浪费,还能将生产引向对人们生产生活有益的方面,加快永州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进程。
2.2移风易俗,倡导和培养绿色环保的生活观念和生活习惯,有利于减少污染,加快永州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当前滥建庙宇和游乡割火的迷信之风依然较为盛行,在红白喜事中,奢侈浪费、比阔斗富等行为更是屡禁不止,祭祀用品求大、求多、求新之风也日益兴盛。这些陋习的回潮,不仅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而且还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是背道而驰的。开展移风易俗,用网上祭祀取代登山祭拜,能有效减少纸张、香烛的燃烧,鞭炮的燃放,从而减少大气污染和树木砍伐;推行树葬、花葬(即将死去骨灰埋在树或花下)取代土葬,能够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用旅行结婚取代大摆筵席,能削减费用,减少多种资源的浪费。这些都能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加快永州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3.移风易俗,加快推进永州“两型社会”建设进程
移风易俗,加快推进永州“两型社会”建设,尽快把永州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美好家园,既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移风易俗,必须广泛动员全市全社会的力量,坚持走破旧与立新相结合,思想教育、行为引导、必要惩罚三注重的路子,尽快形成合力,加快推进永州“两型社会”建设进程。
3.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尽快在全市形成破旧俗、树新风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氛围
子曰:“君子欲化民成俗,莫如学”。[2]移风易俗在本质上是一种教化人心的活动,只有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为此,一要大力开展破旧俗的宣传教育活动。全市各大新闻媒体,包括电视台、广播电视台、报纸等都要开辟宣传专栏,大力宣传简节婚嫁、殡葬改革、文明祭祀等移风易俗的政策法规。民政部门和相关责任单位要采取扎制宣传车、悬挂宣传标语等形式,加大移风易俗宣传的力度和密度,在全市努力营造移风易俗、破除旧风陋俗的浓厚氛围。同时要注重宣传的方式和效果,做到正面宣传和反面教育相结合。在大力宣传国家政策法规和先进典型的同时,适时曝光反面事例,提高群众自觉移风易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要积极开展树新风的宣传教育活动。要大力宣传旅行结婚、团体婚礼等新兴婚嫁形式的好处,在全市牢固树立文明节俭的婚嫁新风。要大力宣传厚养薄葬的好处,鼓励简化殡葬仪式,摒弃搭灵棚、放鞭炮、吹喇叭和披麻戴孝,提倡用家庭小型追悼会取代和尚念经、超度等旧葬礼。要加大对网上祭奠先人这一绿色环保祭祀方式的宣传力度,树立绿色环保的祭祀新风。此外,还应在中小学进行国情、市情教育,在全社会弘扬环境文化,努力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
3.2切实加强行为引导,全民养成科学理性的消费习惯和绿色环保的生活习惯
一是各级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抵制“逢喜必办”、铺张浪费的歪风邪气。“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3]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主动带头革除殡葬的旧风陋俗,为亲人节俭文明办丧事,积极响应火葬倡议,引导教育群众从旧的丧葬习俗封建迷信思想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在为亲人办理结婚、生日、升学等喜事时,带头不搞攀比、不讲排场、不收礼金,坚决刹住借为亲人办喜之名,行收礼敛财之实的不正之风,通过自身的榜样作用,对人民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改变社会风气的目的。二是宗族首长要带头摒弃陈规旧俗,宗族首长要身先士卒,带头引导本族成员自觉革除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逢年过节大吃大喝等陈规陋习。组织全体族员狠刹滥建庙宇和游乡割火的迷信风、影响社会稳定的赌博风,努力破除不文明习俗、改变不卫生习惯、取缔不健康娱乐,纠正奢侈浪费、比阔斗富等行为。三是要积极开展以“破旧俗、树新风”为主题的移风易俗文明单位、文明乡镇、文明村社的创建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在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提高其抵制旧风陋习的自觉性,让其自觉养成科学理性的消费习惯和绿色环保的生活习惯。
3.3依法加大治理力度,确保移风易俗工作取得更大实效
在开展“破旧俗、树新风”的移风易俗工作中,思想教育和行为引导固然重要,但依法对破坏移风易俗规定屡教不改的行为给予必要的打击和处罚同样比不可少。一是要建立健全移风易俗相关法律法规,各级各部门要加紧制定符合本级、本单位实际的移风易俗文明公约,及时修订村规民约,对移风易俗的目的、内容、要求及违反的处罚措施给以明文规定,为依法、依规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奠定法制基础。二是要加大对领导干部违反移风易俗规定的监督和处罚力度。纪监部门要对大操大办各类红白喜事,趁机收受礼金的党员领导干部给予教育和必要的处分,以树正气、刹邪风。三是要深入持久地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治理活动。民政部门、城管部门和公安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国家民政部颁布的《殡葬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精神,完善管理办法,推动殡葬习俗改革。城管部门通过真抓实干,逐步实现移风易俗经常化、长效化,在全市形成移风易俗工作的良好局面,营造文明和谐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永州府志·风俗志·常在论风俗.
[2]礼记·学记篇.
[3]论语·子路篇.
【摘要】近年来,随着永州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永州风俗习惯中的部分陋习大有回潮之势。旧风陋俗的抬头,完全违背科学发展的要求,既浪费资源,又破坏环境,从而严重阻碍了永州“两型社会”的建设。因此,必须坚持走破旧与立新相结合,思想教育、行为引导、必要惩罚三注重的路子移风易俗,加快推进永州“两型”社会建设进程。
【关键词】永州;旧风陋俗;“两型社会”;移风易俗
风俗是一种社会传统,是特定社会文化地域内历代人们所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传统风俗中的优风良俗与旧风陋俗犹如剑之双刃,前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利于人们身心健康,能有效推动社会进步,是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和大力弘扬的;而后者则落后于时代,往往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阻碍“两型社会”建设,影响科学发展进程,是我们应该极力反对和坚决抵制的。本文试图在全面考察当前永州旧风陋俗的各种新表现,认真分析移风易俗对加快永州“两型社会”建设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提出移风易俗的具体对策。
1.永州旧风陋俗在当前的新表现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风俗的传统,“为政必先究风俗”、“观风俗,知得失”曾一度成为历代君主恪守的祖训。“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正恰当地反映风俗因地而异的特点。自古以来,永州人民在长期的共同生产、生活及与外地人交往过程中,逐步演化、发展和形成了极具永州地方特色的风俗习惯。在永州传统的风俗习惯中,既有勤劳古朴、尊老爱幼、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等积极的一面,也有居丧中尚浮屠,婚姻中尚门第、重彩礼及封建迷信等消极无益的成分。成书于清朝道光年间的《永州府志·风俗志·常在论风俗》中就详细记载:“婚姻多尚财帛,归妹每致愆期,虑嫁资而溺女,责聘礼而背盟”,“卜葬酷信风水,拘忌年甲,甚而逾界寻龙,远年停柩”,“居丧崇尚浮屠,而桑门之梵呗杂以俳优;有疾惟事祷祝,而巫祝之牲酒倍于参苓,济则归功于神,不济则委于命”。[1]由此可见当时永州旧风陋俗之盛。
新中国成立后,永州传统风俗习惯中的迷信成分和封建宗法观念等消极因素,业已大大减少,但其影响不可能在短期内彻底消失,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永州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加上一些不法商贩的推波助澜,传统风俗中部分陋习大有回潮之势,并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具体表现在:一是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相互攀比现象日益严重。据笔者对永州市零陵区石山脚乡和朝阳街道的50户结婚户和50户丧葬户的问卷调查,其中,95%的被调查者都认为结婚和丧葬是人生和家庭的大事,婚事和丧事不办得红火热闹,就会面临来自亲戚朋友方面的巨大的舆论压力。因此,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90%以上的结婚户和丧葬户都要摆20至30桌宴席,多的达到40至50桌。即使有人不堪财力、体力和思想上的重负,也不敢有丝毫的改变,否则就会被别人耻笑,丧失“面子”。此外,某些领导干部,为炫耀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对子女升学、亲人生日、亲人丧事等吆三喝五、大操大办,广收礼金,在群众中造成极坏的影响。二是迷信思想仍盛,祭祀用品求多、求大、求新现象日益严重。每逢亲人逝世或是“月半节”等重大祭祀节日,永州每家每户都要成袋成捆的燃放鞭炮、焚烧纸钱。更有甚者,为表达对先人的“诚心”,更是直接焚烧真的人民币来祭奠先人。每年清明节临近,一些纸扎的新潮手机、平板电视和手提电脑更成了祭奠用品的新宠,化妆品、麻将和保健品也出现了纸扎版本,甚至是“塑料真实质感”的版本,这些纸质或塑料制品的祭奠用品,在焚烧时不但污染环境,多风时还易引起火灾。以致每年清明节全市到处都是山林火光四起,浓烟迷漫,清明节成了名副其实的“烧山节”。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极大的环境污染。三是宗族观念犹存,宗族势力对旧风陋俗的推波助澜作用日益明显。
2.移风易俗对加快永州“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
传统风俗既是民族文化的沉淀结晶,又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载体。移风易俗,绝对不是不问青红皂白“一刀切”,要把传统风俗全部扔掉。当前移风易俗的真正内涵,恰是激浊扬清,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将传统风俗中落后因子去除掉,倡导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和生活观念,培养绿色环保的消费习惯和生活习惯,使人们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由此可见,移风易俗对当前加快永州“两型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1移风易俗,倡导和培养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有利于节约资源,加快永州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即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领域各环节,通过改变观念、更新技术和加强管理等综合措施,厉行节约,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用最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发展模式。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生产决定流通和消费,消费同样对生产和流通具有反作用。旧风陋俗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不理性、不科学的消费进而对社会生产带来不良影响。正如前文所述,大操大办各类喜事,动辄几十上百辆车的迎亲送葬队伍,吹吹打打,燃鞭放炮,有的迎亲队伍几十上百人,有的殡葬仪式光花圈就能装几卡车,耗费达数万元。另外还要设几十上百桌的高档宴席,大吃大喝,剩菜剩饭不计其数,不仅直接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而且还间接带动了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烟花爆竹、纸钱冥币等的大量生产。因此,移风易俗,倡导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培养合理有度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不仅能直接减少资源的浪费,还能将生产引向对人们生产生活有益的方面,加快永州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进程。
2.2移风易俗,倡导和培养绿色环保的生活观念和生活习惯,有利于减少污染,加快永州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当前滥建庙宇和游乡割火的迷信之风依然较为盛行,在红白喜事中,奢侈浪费、比阔斗富等行为更是屡禁不止,祭祀用品求大、求多、求新之风也日益兴盛。这些陋习的回潮,不仅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而且还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是背道而驰的。开展移风易俗,用网上祭祀取代登山祭拜,能有效减少纸张、香烛的燃烧,鞭炮的燃放,从而减少大气污染和树木砍伐;推行树葬、花葬(即将死去骨灰埋在树或花下)取代土葬,能够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用旅行结婚取代大摆筵席,能削减费用,减少多种资源的浪费。这些都能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加快永州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3.移风易俗,加快推进永州“两型社会”建设进程
移风易俗,加快推进永州“两型社会”建设,尽快把永州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美好家园,既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移风易俗,必须广泛动员全市全社会的力量,坚持走破旧与立新相结合,思想教育、行为引导、必要惩罚三注重的路子,尽快形成合力,加快推进永州“两型社会”建设进程。
3.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尽快在全市形成破旧俗、树新风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氛围
子曰:“君子欲化民成俗,莫如学”。[2]移风易俗在本质上是一种教化人心的活动,只有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为此,一要大力开展破旧俗的宣传教育活动。全市各大新闻媒体,包括电视台、广播电视台、报纸等都要开辟宣传专栏,大力宣传简节婚嫁、殡葬改革、文明祭祀等移风易俗的政策法规。民政部门和相关责任单位要采取扎制宣传车、悬挂宣传标语等形式,加大移风易俗宣传的力度和密度,在全市努力营造移风易俗、破除旧风陋俗的浓厚氛围。同时要注重宣传的方式和效果,做到正面宣传和反面教育相结合。在大力宣传国家政策法规和先进典型的同时,适时曝光反面事例,提高群众自觉移风易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要积极开展树新风的宣传教育活动。要大力宣传旅行结婚、团体婚礼等新兴婚嫁形式的好处,在全市牢固树立文明节俭的婚嫁新风。要大力宣传厚养薄葬的好处,鼓励简化殡葬仪式,摒弃搭灵棚、放鞭炮、吹喇叭和披麻戴孝,提倡用家庭小型追悼会取代和尚念经、超度等旧葬礼。要加大对网上祭奠先人这一绿色环保祭祀方式的宣传力度,树立绿色环保的祭祀新风。此外,还应在中小学进行国情、市情教育,在全社会弘扬环境文化,努力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
3.2切实加强行为引导,全民养成科学理性的消费习惯和绿色环保的生活习惯
一是各级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抵制“逢喜必办”、铺张浪费的歪风邪气。“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3]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主动带头革除殡葬的旧风陋俗,为亲人节俭文明办丧事,积极响应火葬倡议,引导教育群众从旧的丧葬习俗封建迷信思想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在为亲人办理结婚、生日、升学等喜事时,带头不搞攀比、不讲排场、不收礼金,坚决刹住借为亲人办喜之名,行收礼敛财之实的不正之风,通过自身的榜样作用,对人民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改变社会风气的目的。二是宗族首长要带头摒弃陈规旧俗,宗族首长要身先士卒,带头引导本族成员自觉革除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逢年过节大吃大喝等陈规陋习。组织全体族员狠刹滥建庙宇和游乡割火的迷信风、影响社会稳定的赌博风,努力破除不文明习俗、改变不卫生习惯、取缔不健康娱乐,纠正奢侈浪费、比阔斗富等行为。三是要积极开展以“破旧俗、树新风”为主题的移风易俗文明单位、文明乡镇、文明村社的创建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在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提高其抵制旧风陋习的自觉性,让其自觉养成科学理性的消费习惯和绿色环保的生活习惯。
3.3依法加大治理力度,确保移风易俗工作取得更大实效
在开展“破旧俗、树新风”的移风易俗工作中,思想教育和行为引导固然重要,但依法对破坏移风易俗规定屡教不改的行为给予必要的打击和处罚同样比不可少。一是要建立健全移风易俗相关法律法规,各级各部门要加紧制定符合本级、本单位实际的移风易俗文明公约,及时修订村规民约,对移风易俗的目的、内容、要求及违反的处罚措施给以明文规定,为依法、依规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奠定法制基础。二是要加大对领导干部违反移风易俗规定的监督和处罚力度。纪监部门要对大操大办各类红白喜事,趁机收受礼金的党员领导干部给予教育和必要的处分,以树正气、刹邪风。三是要深入持久地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治理活动。民政部门、城管部门和公安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国家民政部颁布的《殡葬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精神,完善管理办法,推动殡葬习俗改革。城管部门通过真抓实干,逐步实现移风易俗经常化、长效化,在全市形成移风易俗工作的良好局面,营造文明和谐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永州府志·风俗志·常在论风俗.
[2]礼记·学记篇.
[3]论语·子路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