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提出的、全国上下正积极开展的农村发展的新目标。文章通过对现状的说明,总结了一些阻碍小橄榄坝村发展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可供参考。 【关键词】发展现状 发展目标 存在问题 对策 小橄榄坝村位于普洱市西部边陲,思茅港镇南端的澜沧江畔,隶属于思茅区。东南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的景讷坝乡接壤,西与澜沧县丫口乡隔江相望,东北与思茅港镇那澜村和六顺乡炮掌山村相邻。海拔在550米--1880米之间,人畜活动的主要区域均在800米以下,属得天独厚的亚热带低热河谷区,全村辖区内面积94.8平方公里。现有10个自然村,22个合作社,820户3229人(其中男性1639人,女性1590人),有适龄劳动力2231人。全村拥有耕地面积共3342亩,其中水田1278亩,旱地2064亩。 一、发展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和搞活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等的一系列中央为农支农扶助农民政策的出台,小橄榄坝村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1、经济快速增长。小橄榄坝村全村家庭年平均收入在1986年时是311元, 1996年增加到1945元,到2006年是4614元。2006年比1996年增长了2.4倍,是1986年的14.8倍。人均纯收入1986年是297元,1996年为1664元,2006年是2486元,2006年的是1996年的1.5倍,是1986年的8.4倍.由此可见,近年来小橄榄坝村的经济增长很快,表现在农户家里就是家家户户都住上了砖瓦房,铺上了水泥地或地砖,家家有了电视,90%的家庭有了摩托车、拖拉机、农用车或汽车等,60%的家庭装有太阳能,许多人家还用上了手机或安装了电话。市场上各种农资及生活用品应有尽有,农民的各种吃穿用度产品随时可买可卖,方便而且活跃。 2、人口增长稳定。从1986年到1996年和2006年,全村人口由2143人到1907人(因1996年前一队原有的300人和七队的182人划归别处),到2006年是3229人。其中因政策性从外地迁入增加了四个橡胶专业队和二个扶贫移民队,共679人。另还有一些零散移民。也就是说实际本地人口增加的并不多,2006年比1996年(10年间)增加的不到157人,比1986年(20年间)增加的也不到407人。农户数量1986年全村共353户,1996年是440户,2006年有820户,2006年的农户数虽然比1996年增加近1倍,但因户均人口减少,且呈年轻化,所以总人口增加的并不多。 3、20年来全村耕地面积变动不大,但产业和收入来源方式变化较大。自1986年以来,全村耕地面积中田的面积除了思茅港港区所在位置原属于一队的部分田被征用外,其它较少变化。旱地中各年虽有新开垦地面积,但新开垦土地几乎全被用于种植橡胶,一般在2-4年内即成林郁闭,原有的旱耕地没被种植橡胶的多数即被退耕还林。所以近年来仍用于传统农作物生产的土地不仅不增加反而是越来越少。尽管如此,全村经济却快速增长,这完全依赖于全村范围内普遍的橡胶种植和近年来橡胶市场的看涨。农户的收入来源也从20年前的有畜牧业收入、农业收入和竹笋收入变为1996年时的以橡胶收入为主和畜牧业收入为辅,到2006年,已经几乎只有橡胶种植的收入了。同时,由于人口增多,环境变化等,农户养殖鸡、鸭、猪、牛等的风险加大,如2003前后几年的猪价较低,鸡鸭疫情频发等原因,致使农户的养殖范围和数量大大减少,许多人家耕牛不养了,甚至自家的过年猪也不养了。 二、发展目标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党中央新农村建设的号召,小橄榄坝村必将进一步向前发展。从村公所那儿,我们了解到了未来几年的发展目标规划:(一)粮食生产方面:2007年预计完成124万公斤,2008年123万公斤,2009年122万公斤。(二)为村民办实事方面:1、使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提高,2007年达到2500元,2008年达到2600元,2009年达到2700元。2、巩固完善水利设施建设,修复水毁工程,方便村民生产生活。3、在未来三年内,每年完成村社一个文化室,一条水泥路面建设,为村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生产生活的方便服务。 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全村虽然在人口不断增加而土地面积不增加的情况下,温饱已不是问题,经济发展也很快,但继党中央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仍有较大距离。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或困难),影响或阻碍着小橄榄坝村的快速发展: (一)由于景洪小白塔电站的建设,可能将使村内多数粮田粮地被淹。因此,多数当地居民及外来投资商在本地都不作长久投资和较大投入的基建项目。并且,关于此项目工程,村民及村领导尚不明情况,是否水一定会淹到这儿?还是只是可能会淹到这儿,什么情况下会淹上来?等等。曾有工作组人员入村,也曾说到过搬迁,但就此没了下文。时至今日,村民们仍是一头雾水,留在村中的只有一些惶恐和不安定。搬还是不搬?生产建设做还是不做?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民生产建设的积极性。 (二)全村多数地块被种植成了橡胶。尤其是旱地,只要是条件适合的都被种植了,原有的山林也被开垦种了橡胶。小橄榄坝村橡胶种植始于1985年,当年共种植10300亩,此后一直到1996年间,没有新种植面积增加,自1994年首批种植的橡胶开割了358亩后,1996年开割面积达到2170亩,橡胶的收入突地增加起来,由此引发了新一轮的橡胶种植热潮,到2006年时全村共种植橡胶18260亩,开割面积也达到了11922亩,同时期全村的耕地面积仅3342亩。因此农作物及蔬菜等的用地逐年减少,粮食产量也越来越少。 由于以上原因,全村人口有一半以上的依靠外来粮食,同时村民的收入来源单一,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一旦遭遇橡胶价格连续大幅下跌,势必极大地影响到全村村民的收入,进而影响村民各方面的发展,甚至可能如九十年代初的一些橡胶农场一样,出现居民的生活困难。 (三)近年来上级对水利设施的投入减少。而当地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水毁工程发生,还有两个自然村未能用上安全的自来水,完全靠村上能力来进行维修建设比较困难。本来村上工作人员就因工资低而积极性不高,加之工程建设本身及工程所需费用的筹划,村里工作开展艰难。常此以往,必将阻碍村子整体的发展。 (四)学习科学文化的风气有待改善和提高。全村依赖现有的自然条件,任何人家都不存在吃穿的问题了,加之近年来的橡胶价格看涨,农户收入高。而同时,许多人家对孩子的教育要求却不高,认为只要能写能算就行了。近年来,平均每年约有1/3的小学生,毕业后就不再继续进入中学学习了,而初中毕业生中也只有1/3的人还在高中或中职、技工等学校学习。有的孩子直接对老师说:“您上课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如我家割胶一天的收入多呢!”。不爱学习的风气可见一斑。 四、发展对策 为了小橄榄坝村更好更快地发展,对以上存在问题的解决,我认为主要得依靠上级政府: (一)对于景洪小白塔电站建设的影响,因是涉及两个地州的关系,需要由思茅方面上级政府和西双版纳州政府方面交涉后,确定解决方案,必要时得由省政府出面协调。 (二)对于村产业和收入来源单一,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方面,仍需上级政府和领导给予指点和疏导。因农民的知识和信息有限,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看见什么赚钱多来钱快就做什么;也容易跟风,别人种什么自己也种什么,没有长远规划和计划,故而难以抵御市场风险。若在农民知识水平的提高和信息的获取方面多给予搭桥、帮扶等支持和引导,在产业配置上多给予指导、关心和要求,渐渐地这种单一产业的情况就会有改变了。 (三)对于学习风气的问题,我认为依靠上级多倡导、鼓励、表彰等行动就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搞一些“文明家庭”、“爱科学家庭”“文化进步家庭”“农技创新带头人”等的评比,不仅能传递积极向上的进步思想,实质上对农户也有好处:积极主动地学习能使之主动去了解市场,去思考去应对,不会只总是跟着别人走,从而也能够主动应付一些市场和自然界的风险和灾害。家长有了要学习的思想对孩子也就会有要学习的要求了。这些方面(各种评比)在小橄榄坝村还从来没有实行过。 (四)因经费少难办事的问题,一方面有望上级主持选拔出愿为广大村民奉献而不计报酬的村领导人,另一方面有望上级领导改变一些管理方式,使村及其各方关系协调好,以便实实在在地能为村民办事,领导小橄榄坝村尽早实现党中央新农村建设的宏伟蓝图。 【参考文献】 [1]本收编写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读本,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 [2]邱白,小橄榄坝村年度统计表,村公所,1985-2006年。 (普洱林业学校云南,思茅665000)
【摘要】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提出的、全国上下正积极开展的农村发展的新目标。文章通过对现状的说明,总结了一些阻碍小橄榄坝村发展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可供参考。 【关键词】发展现状 发展目标 存在问题 对策 小橄榄坝村位于普洱市西部边陲,思茅港镇南端的澜沧江畔,隶属于思茅区。东南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的景讷坝乡接壤,西与澜沧县丫口乡隔江相望,东北与思茅港镇那澜村和六顺乡炮掌山村相邻。海拔在550米--1880米之间,人畜活动的主要区域均在800米以下,属得天独厚的亚热带低热河谷区,全村辖区内面积94.8平方公里。现有10个自然村,22个合作社,820户3229人(其中男性1639人,女性1590人),有适龄劳动力2231人。全村拥有耕地面积共3342亩,其中水田1278亩,旱地2064亩。 一、发展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和搞活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等的一系列中央为农支农扶助农民政策的出台,小橄榄坝村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1、经济快速增长。小橄榄坝村全村家庭年平均收入在1986年时是311元, 1996年增加到1945元,到2006年是4614元。2006年比1996年增长了2.4倍,是1986年的14.8倍。人均纯收入1986年是297元,1996年为1664元,2006年是2486元,2006年的是1996年的1.5倍,是1986年的8.4倍.由此可见,近年来小橄榄坝村的经济增长很快,表现在农户家里就是家家户户都住上了砖瓦房,铺上了水泥地或地砖,家家有了电视,90%的家庭有了摩托车、拖拉机、农用车或汽车等,60%的家庭装有太阳能,许多人家还用上了手机或安装了电话。市场上各种农资及生活用品应有尽有,农民的各种吃穿用度产品随时可买可卖,方便而且活跃。 2、人口增长稳定。从1986年到1996年和2006年,全村人口由2143人到1907人(因1996年前一队原有的300人和七队的182人划归别处),到2006年是3229人。其中因政策性从外地迁入增加了四个橡胶专业队和二个扶贫移民队,共679人。另还有一些零散移民。也就是说实际本地人口增加的并不多,2006年比1996年(10年间)增加的不到157人,比1986年(20年间)增加的也不到407人。农户数量1986年全村共353户,1996年是440户,2006年有820户,2006年的农户数虽然比1996年增加近1倍,但因户均人口减少,且呈年轻化,所以总人口增加的并不多。 3、20年来全村耕地面积变动不大,但产业和收入来源方式变化较大。自1986年以来,全村耕地面积中田的面积除了思茅港港区所在位置原属于一队的部分田被征用外,其它较少变化。旱地中各年虽有新开垦地面积,但新开垦土地几乎全被用于种植橡胶,一般在2-4年内即成林郁闭,原有的旱耕地没被种植橡胶的多数即被退耕还林。所以近年来仍用于传统农作物生产的土地不仅不增加反而是越来越少。尽管如此,全村经济却快速增长,这完全依赖于全村范围内普遍的橡胶种植和近年来橡胶市场的看涨。农户的收入来源也从20年前的有畜牧业收入、农业收入和竹笋收入变为1996年时的以橡胶收入为主和畜牧业收入为辅,到2006年,已经几乎只有橡胶种植的收入了。同时,由于人口增多,环境变化等,农户养殖鸡、鸭、猪、牛等的风险加大,如2003前后几年的猪价较低,鸡鸭疫情频发等原因,致使农户的养殖范围和数量大大减少,许多人家耕牛不养了,甚至自家的过年猪也不养了。 二、发展目标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党中央新农村建设的号召,小橄榄坝村必将进一步向前发展。从村公所那儿,我们了解到了未来几年的发展目标规划:(一)粮食生产方面:2007年预计完成124万公斤,2008年123万公斤,2009年122万公斤。(二)为村民办实事方面:1、使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提高,2007年达到2500元,2008年达到2600元,2009年达到2700元。2、巩固完善水利设施建设,修复水毁工程,方便村民生产生活。3、在未来三年内,每年完成村社一个文化室,一条水泥路面建设,为村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生产生活的方便服务。 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全村虽然在人口不断增加而土地面积不增加的情况下,温饱已不是问题,经济发展也很快,但继党中央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仍有较大距离。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或困难),影响或阻碍着小橄榄坝村的快速发展: (一)由于景洪小白塔电站的建设,可能将使村内多数粮田粮地被淹。因此,多数当地居民及外来投资商在本地都不作长久投资和较大投入的基建项目。并且,关于此项目工程,村民及村领导尚不明情况,是否水一定会淹到这儿?还是只是可能会淹到这儿,什么情况下会淹上来?等等。曾有工作组人员入村,也曾说到过搬迁,但就此没了下文。时至今日,村民们仍是一头雾水,留在村中的只有一些惶恐和不安定。搬还是不搬?生产建设做还是不做?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民生产建设的积极性。 (二)全村多数地块被种植成了橡胶。尤其是旱地,只要是条件适合的都被种植了,原有的山林也被开垦种了橡胶。小橄榄坝村橡胶种植始于1985年,当年共种植10300亩,此后一直到1996年间,没有新种植面积增加,自1994年首批种植的橡胶开割了358亩后,1996年开割面积达到2170亩,橡胶的收入突地增加起来,由此引发了新一轮的橡胶种植热潮,到2006年时全村共种植橡胶18260亩,开割面积也达到了11922亩,同时期全村的耕地面积仅3342亩。因此农作物及蔬菜等的用地逐年减少,粮食产量也越来越少。 由于以上原因,全村人口有一半以上的依靠外来粮食,同时村民的收入来源单一,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一旦遭遇橡胶价格连续大幅下跌,势必极大地影响到全村村民的收入,进而影响村民各方面的发展,甚至可能如九十年代初的一些橡胶农场一样,出现居民的生活困难。 (三)近年来上级对水利设施的投入减少。而当地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水毁工程发生,还有两个自然村未能用上安全的自来水,完全靠村上能力来进行维修建设比较困难。本来村上工作人员就因工资低而积极性不高,加之工程建设本身及工程所需费用的筹划,村里工作开展艰难。常此以往,必将阻碍村子整体的发展。 (四)学习科学文化的风气有待改善和提高。全村依赖现有的自然条件,任何人家都不存在吃穿的问题了,加之近年来的橡胶价格看涨,农户收入高。而同时,许多人家对孩子的教育要求却不高,认为只要能写能算就行了。近年来,平均每年约有1/3的小学生,毕业后就不再继续进入中学学习了,而初中毕业生中也只有1/3的人还在高中或中职、技工等学校学习。有的孩子直接对老师说:“您上课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如我家割胶一天的收入多呢!”。不爱学习的风气可见一斑。 四、发展对策 为了小橄榄坝村更好更快地发展,对以上存在问题的解决,我认为主要得依靠上级政府: (一)对于景洪小白塔电站建设的影响,因是涉及两个地州的关系,需要由思茅方面上级政府和西双版纳州政府方面交涉后,确定解决方案,必要时得由省政府出面协调。 (二)对于村产业和收入来源单一,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方面,仍需上级政府和领导给予指点和疏导。因农民的知识和信息有限,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看见什么赚钱多来钱快就做什么;也容易跟风,别人种什么自己也种什么,没有长远规划和计划,故而难以抵御市场风险。若在农民知识水平的提高和信息的获取方面多给予搭桥、帮扶等支持和引导,在产业配置上多给予指导、关心和要求,渐渐地这种单一产业的情况就会有改变了。 (三)对于学习风气的问题,我认为依靠上级多倡导、鼓励、表彰等行动就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搞一些“文明家庭”、“爱科学家庭”“文化进步家庭”“农技创新带头人”等的评比,不仅能传递积极向上的进步思想,实质上对农户也有好处:积极主动地学习能使之主动去了解市场,去思考去应对,不会只总是跟着别人走,从而也能够主动应付一些市场和自然界的风险和灾害。家长有了要学习的思想对孩子也就会有要学习的要求了。这些方面(各种评比)在小橄榄坝村还从来没有实行过。 (四)因经费少难办事的问题,一方面有望上级主持选拔出愿为广大村民奉献而不计报酬的村领导人,另一方面有望上级领导改变一些管理方式,使村及其各方关系协调好,以便实实在在地能为村民办事,领导小橄榄坝村尽早实现党中央新农村建设的宏伟蓝图。 【参考文献】 [1]本收编写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读本,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 [2]邱白,小橄榄坝村年度统计表,村公所,1985-2006年。 (普洱林业学校云南,思茅66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