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发 布 令

××××××××公司各部门:

《××××××××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及指导性文件的有关规定制定的。此预案是我公司在突发环境事件时,为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健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机制的制度文件,现予发布施行。公司所有部门和全体员工,均应严格遵守执行。

××××××××有限公司

总经理:

2011年10月25日

××××××××有限公司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了建立健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机制,提高企业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并结合我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应急预案。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天津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天津市环保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天津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危险化学品名录》 1.3 事故分级

按照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分I、II、III级。

1.4 适用范围

凡属我企业范围内发生的突发性环境风险事故的控制和处置行为,均适用本预案的规定。

1.4.1 因自然灾害影响而造成的危及人体健康的环境风险事故。 1.4.2 危险化学品及其它有害物品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发生的燃烧、腐蚀、大面积泄漏等环境风险事故。

1.4.3 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其它严重污染事故。

1.4.4 生产过程中因意外事故造成的其它突发性环境风险事故; 1.4.5 其它突发性环境风险事故。

l.5 工作原则

企业在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及其响应程序时,应本着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方针,贯彻如下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加强对环境事故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故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响应。接受政府及环保部门的指导,使企业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成为区域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协同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针对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部门专业优势,使采取的措施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危害范围和社会影响相适应。

(3)坚持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做好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应急系统做到常备不懈,可为本企业和其它企业及社会提供服务,在应急时快速有效。

(4)坚持预防为主。通过宣传教育,增强职工防范突发环境风险事故的意识;坚持不懈地做好应急准备工作,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对我企业各类污染源

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事故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预测、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5)全面覆盖。对厂区内大气、水体、固废、噪声等各环境要素全面覆盖,全面监控,以保证环境信息的完整性、连续性。突出重点。重点区域内的污染源实施重点监控

2 企业基本情况

2.1企业概况

××××××××有限公司坐落于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北辰科技工业园区××××××,成立于2003年4月23日,为日本独资企业。公司主要从事汽车部件制造、销售,冲压模具的制造、销售,其宗旨为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天津一汽丰田发动机有限公司以及天津双协机械工业有限公司配套。公司占地面积约10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1600平方米。企业人数为1005人。附件1、2为地理位置图及厂区平面图。

企业所处地区气候特征:

本地区气候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夏季长,春、秋季短 。气候特点为:冬季寒冷、干燥、少雪;春季干旱多风、冷暖多变;夏季高温高湿,降水集中;秋季天高云淡,风和日丽。年日照百分率62%,年平均气温12.1℃,年降水量584mm,年平均气压1016hPa,年相对湿度62%。常年灾

害天气有雨、冰雹、大风、霜冻等。

本地区的风向有明显季节性。冬季受西伯利亚蒙古高压控制盛行西北风;夏季受太平洋高压和大陆低压的影响盛行东南风;春秋季以西南风为主,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大气稳定度以中性为主,累年平均风速2.7m/s。

2.2生产基本情况,

本企业主要生产产品为汽车冲压件和焊接件。 1)汽车部件生产包括如下工艺过程:

钢板 成品包装。 其中的涂装采用电泳工艺,其工艺流程线下图:

W2

S3 S4 W3 W4 G

W5 W6

G:废气 W:废水 S:废试剂

电泳涂装工序会产生危险废物(含重金属的废水和沉淀污泥),公司将此两种危险废物集中存放,定期由天津合佳威立雅环境服务有限公司进行处置,以保证环保方面的要求。合佳威立雅的资质证书号码:G1201120003,地址:天津市津南区北闸口镇二八公路69号,电话:28569812

流程说明:

①汤洗:用热水将工件表面上的切屑、杂质等冲洗掉。 ②预脱脂:主要作用在于分离大部分油渍,

③第一、第二次水洗:去除处理物表面附着的脱脂液。

④表面调整:此道工序是化成皮膜的前处理,主要将脱脂后处理物表面酸碱值做调整。

⑤化成:使用化成剂处理工件表面,使其形成一道皮膜,加强涂装的附着耐蚀性。

⑥第三、第四次水洗:清洗化成皮膜处理后工件表面的电解质。 ⑦纯水水洗:加强清洗化成皮膜处理后工件表面的电解质。 ⑧滴水:清理经过多道水洗后留下的处理液。

⑨电泳涂装:电泳涂装又称电气泳动涂装,把电极放入水溶性涂料中,施加电压后涂料以粒子的形式集于一极,即利用电气泳动的原理,以被涂物为阳极,浸入放有涂料的槽中,通直流电,使阳极的被涂物吸附荷电的涂料粒子。

⑩UFNO水洗:该工序采用三道UFNO水洗,其作用为利用UF滤清液清洗工件表面附着的电泳涂料。

⑾空气吹干:清理去除经过水洗后留下的处理液。 ⑿干燥炉:以天然气为燃料,对电泳后的工件进行干燥。 ⒀空冷炉:对干燥后的工件进行空气冷却。 2)模具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3)抛丸清理工序

为清除涂装铁质挂件上积累的污垢,设置抛丸清理机,抛丸粒径为0.5mm的小钢珠,清理挂件时将污垢冲刷为粉尘,经袋式除尘器净化后,

尾气经15m高排气筒排放,其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涂装挂件 尾气

2.3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主要化学品原辅料及消耗

见下表:

表2.3-1 主要化学品使用情况表

2.4 主要生产设备: 1)冲压区主要生产设备 见下表:

表2.4-1 冲压区主要生产设备

2)涂装区主要生产设备 见下表:

表2.4-2 涂装区主要生产设备

3)模具加工车间主要生产设备 见下表:

表2.4-3 模具加工车间主要生产设备

2.5 主要环保设施

参见下表:

表2.5-1 环保设施一览表

2.6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情况

公司南临××××,北侧隔围墙为××××××××××,西侧为景远路,景远路西侧(100m)为××××,东侧隔围墙为××××,相邻建筑物最近距离为(10m)。周边无人员密集的居民、商业区和重要建筑以及其他环境敏感点。厂内涂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经涂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达标排放(工艺流程图见附件3),生活污水经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达标排放,总排放口一个,排放去向为北辰污水处理厂。

3 环境风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

通过对生产区域内所有已建、在建和拟建项目进行环境风险分析,列

表给出企业生产、加工、运输(厂内)、使用、贮存、处置涉及危险物质的

生产过程,以及其它公用工程、辅助工程和环保工程所存在的环境风险源。

本企业主要环境风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

4 组织机构与职责

建立健全企业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各应急组织机构职责。

4.1指挥机构构成

由总务人事部部长负责公司突发环境风险事故应急处置总指挥。公司应急处置设办公室,由车间主要负责人组成,其主要责任是: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故的预测、预警、监测工作;制定和完善突发环境风险事故应急预案,组织预案演练:组织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处置人员进行有关应急知识和处理技术的培训;收集突发环境事故发生、发展及处置的有关信息,掌握动态,适时分析,组织实施各项预防控制措施。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组织机构图见附件4,×× 突发事件紧急联络图 见附件5,政府部门电话见附件6)

4.2指挥机构的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当地政府、上级主管部门关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的方针、政策及有关规定;

(2)组织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交由上级环保主管部门进行审批和备案;

(3)组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队伍;

(4)负责应急防范设施(备)的建设,以及应急处置物资,特别是处理泄漏物、消解和吸收污染物的物资储备;

(5)检查、督促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置的各项准备工作,督促、协助内部相关部门及时消除有毒有害物质的跑、冒、滴、漏;

(6)负责组织预案的更新;

(7)批准本预案的启动和终止;

(8)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9)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10)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和应急队伍的调动;

(11)及时向上级环保主管部门报告突发环境事件的具体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增援请求,并向周边单位通报相关情况;

(12)接受上级应急指挥部门或政府的指令和调动,协助事故处理。配合政府部门对环境进行恢复、事故调查、经验教训总结;

(13)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

(14)有计划地组织实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的培训和应急预案的演习,负责对员工进行应急知识和基本防护方法的培训。

4.3 应急能力建设

4.3.1 应急处置队伍

企业应急处置队伍包括通讯联络、抢险抢修、医疗救护、应急消防、治安、物资供应和应急环境监测等专业处置队伍,根据我企业特点,由各

职能部门组织全员参与,明确了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和各专业处置队伍的具体职责和任务,做到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在统一指挥下,快速、有序、高效地展开应急处置行动,将事故的危害降到最低。

4.3.2 应急设施(备)和物资

由物资仓库负责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设施(备)和应急处置物资的管理,包括:医疗救护仪器、药品、个人防护装备器材、消防设施、堵漏器材、废水收集池、应急监测仪器设备和应急交通工具等。

用于应急处置的物资,特别是处理泄漏物、消解和吸收污染物的物资(如活性炭、木屑和石灰等),采用就近原则,备足、备齐,定置明确,能保证现场应急处理(置)人员在第一时间内启用。用于应急处置的物资,做到调用方便、迅速。

4.4 预警与信息报送

4.4.1 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1) 企业在主要易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点位设置报警装置,24小时

监控,加强防范。

(2) 内部采用无线对讲方式以加强沟通的及时性,外部通信以电话为

主,在企业应急处置指挥中心张贴主要负责领导联络方式及市、

区各级应急部门及环保部门电话及报警方式。

(3)

对外来运送化学品及危险废物的车辆及人员,逐一检查其资质证

件,确认合格后允许其进入厂区。确保未经许可的任何人不得接

近危险物资。

4.4.2

(1) 信息报告与处置 内部报告

简化企业内部报告程序,做到报告与处置同步进行,设立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值班人员在得知突发环境风险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通知主管课长,主管课长应当立即赶赴现场调查了解情况,采取措施努力控制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继续扩大,对突发环境事故的性质和类别作出初步认定,并把初步认定的情况及时上报。

(2) 信息上报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以及负有监管责任的部门发现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后,应立即在1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一级相关专业主管部门报告,并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紧急情况下,可以越级上报。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初报从发现事件后立即上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处理结果报告在事件处理完毕后立即上报。

(3) 报告内容

初报可用电话直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1、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

2、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经济损失;

3、事故原因、污染物名称种类和数量、性质的初步判断;

4、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及已污染的范围、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趋向;

5、可能受影响区域及采取的措施建议;

6、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

6、事故的报告单位、报告时间、报告人和联系电话;

续报可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处理结果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

(4) 信息通报

明确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由企业应急处置指挥部在与上级环境主管部门上报沟通后共同发布通报,向企业周围范围内有可能受影响的单位及居民聚集区通报企业事故情况,协助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并针对突发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

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要及时向上述区域通报事故进展情况,减小损失。

4.5 应急响应和措施

4.5.1 分级响应机制

针对突发环境事件的紧急程度、危害程度、影响范围、企业内部控制事态的能力以及需要调动的应急资源,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行动分为不同的等级,并且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确定不同级别的现场负责人,指挥调度应急处置工作和开展事故处置措施。

4.5.2 现场应急措施

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及事故类型、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确定如下内容:

(一)爆炸物品、剧毒品引发的事故

1、应迅速赶赴事故现场,查明爆炸物品、剧毒品的种类和数量;

2、组织力量并采取有效措施,处置尚未爆炸的危险物品及泄漏的危险化学品。必要时,对人员进行疏散或隔离;

(二)危险化学品引发的火灾事故

1、应以最快的速度赶赴火灾地点,根据不同类型火灾,选择重点突破路线和合适的消防器材,控制火势蔓延,防止事故扩大;

2、组织现场人员和周边群众及贵重物资从安全通道疏散;有爆炸和有毒气体泄漏的场所,应及时疏散。

(三)危险化学品引发的急性中毒事故

1、接到急性中毒报警后,应立即组织医疗机构抢救,并报清危害源,为人员中毒救治和事故处理提供依据;

2、对严重中毒者经现场分类后应迅速护送到就近医院救治。

(四)硫酸泄露引发的腐蚀及地下水污染事故

1、应急处理人员应穿戴防腐蚀护具,迅速撤离泄露区域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筑土埝隔离, 如发生少量泄露,可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与泄露物混合,将其回收至专用容器,然后用水冲洗稀释后进入废水处理系统,如大量泄露可构筑围堤式挖坑收容,用耐酸泵将其移至专用容器内,运至废水处理设施处理。

2、发生泄露时应切断泄露源,防止流入下水管网,以防对地下水和土壤造成污染。

(五)含镍污泥泄露引发的地表污染及地下水污染事故。

含镍污泥日常应密闭保存,严防撒露,不可露天存放,如发生泄露应立即切断泄露源,以沙土及碱物质混合泄露物回收至回收箱,严防泄露物进入下水道及地下水系统,并用清水清洗地面,以防随人员流动增大污染面积,事故过后有专人及专用工具负责善后清洁工作。

危险区及安全区的设定由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指挥中心根据事故等级及

危险程度划分,或可根据情况发展需要灵活掌握,包括临时封闭部分场所及活动区,以减少污染扩散。

对于事故处置过程中的消防水处理,经地表排水沟进入生产工艺废水处理系统,有专门蓄水池及污水处理设备,对废水进行中和并无害化处理后排放。

4.5.3 应急设施及应急物资的启用

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自处置指挥部发出预警开始,所有危险区域内工序全部停车停产,企业内一切应急设施物资全部服从处置指挥部调用,排污设施及处理设施有专人管理的必须到位,随时启动,简化审批程序,争取抢险最优时间。

4.5.4 抢险、处置及控制措施

应急抢险处置队伍由指挥中心全权调度,抢险人员的防护护具保持经常更新,处置方式方法以指挥中心根据事故等级、事故地形及周边环境等具体制定的方案操作,技术部门组织人员对事故现场实时监测,及时向周边单位通报事故进展,必要时组织人员撤离,发现事故有扩大迹象时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请求支援,所有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全部服从处置指挥中心的安排,任何人不得擅自控制。 根据需要,企业成立环境应急指挥部,负责指导、协调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对工作。

环境应急指挥部根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情况通知有关部门及其应急机构、救援队伍和事故所在地人民政府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各应急机构接到事故

信息通报后,应立即派出有关人员和队伍赶赴事发现场,在现场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下,按照各自的方案和处置规程,相互协同,密切配合,共同实施环境应急和紧急处置行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成立前,各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必须在当地政府和事发单位的协调指挥下坚决、迅速地实施先期处置,果断控制或切断污染源,全力控制事件态势,严防二次污染和次生、衍生事件发生。 应急状态时,组织有关专家迅速对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提出应急处置方案和建议,供指挥部领导决策参考。根据事件进展情况和形势动态,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意见;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危害范围、发展趋势作出科学预测,为环境应急领导机构的决策和指挥提供科学依据;参与污染程度、危害范围、事件等级的判定,对污染区域的隔离与解禁、人员撤离与返回等重大防护措施的决策提供技术依据;指导各应急分队进行应急处理与处置;指导环境应急工作的评价,进行事件的中长期环境影响评估。

发生环境事故的有关部门要及时、主动向环境应急指挥部提供应急救援有关的基础资料

环境应急指挥部指挥协调的主要内容包括:

(1)提出现场应急行动原则要求;

(2)派出有关专家和人员参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应急指挥工作;

(3)协调各级、各专业应急力量实施应急支援行动;

(4)协调受威胁的周边地区危险源的监控工作;

(5)协调建立现场警戒区和交通管制区域,确定重点防护区域;

(6)根据现场监测结果,确定被转移、疏散群众返回时间;

(7)及时向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应急行动的进展情况。

4.5.5 人员紧急撤离和疏散

现场处置人员应根据环境事故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人员出入事发现场程序。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场所、设施、周围情况以及当时气象情况的分

析结果,制定分级处理人员的撤离方式、方法,包括:

(1)事故现场人员的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

(2)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方式、方法;

(3)中毒、受伤人员的救治和相关医疗保障。

(4)在事发地安全边界以外,设立紧急避难场所。

以上方案方法由应急处置指挥中心根据事故情况现场制定。

4.5.6 大气环境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措施

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及事故类型,事故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风向和风速,需确定以下内容:

(1)根据污染事件发生状况,结合企业化学危险品的性质、数量和分布,分析危险物质的扩散速率,评估对可能受影响区域的危害程度;

(2)提供可能受影响区域、单位人员基本保护措施和防护方法建议;

(3)提供可能受影响区域、单位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地点建议;

(4)协助政府设置临时安置场所。

4.5.7 水环境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措施

根据污染物的性质、数量及事故类型,事故可控性、影响范围和严重

程度,河流的功能、流速与流量(或水体的状况),需确定以下内容:

(1)明确可能受影响水体;

(2)消减污染物进入水体的方法;

(3)需要其他措施的说明和建议(如其他企业污染物限排、停排,调水,污染水体疏导、自来水厂的应急措施等)。

4.5.8 应急监测

企业环境监测部门第一时间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进行环境应急监测,掌握第一手监测资料,并配合地方环境监测机构进行应急监测工作。

根据监测结果,综合分析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污染变化趋势,并通过专家咨询和讨论的方式,预测并报告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展情况和污染物的变化情况,作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决策的依据。

4.5.9应急终止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

(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2)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4)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5)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

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4.5.10 应急终止的程序

(1) 现场救援指挥部确认终止时机。

(2) 现场救援指挥部向所属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下达应急终止命令;

(3) 应急状态终止后,应根据有关指示和实际情况,继续进行环境监测

和评价工作。

(4)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结束后,应组织相关部门认真总

结、分析、吸取事故教训,及时进行整改;

(5)组织各专业组对应急计划和实施程序的有效性、应急装备的可行性、

应急人员的素质和反应速度等作出评价,并提出对应急预案的修改意

见。

(6)参加应急行动的部门负责组织、指导环境应急队伍维护、保养应急仪

器设备,使之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4.6. 后期处置

4.6.1 现场恢复

明确现场清洁净化、污染控制和环境恢复工作需要的设备工具和物资,事故后对现场中暴露的工作人员、应急行动人员清除污染的清洁净化的方法和程序,以及在应急终止后,对受污染现场进行恢复。

4.6.2 环境恢复

在应急终止后,对受污染和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

4.6.3 善后赔偿

应急终止后,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业应对

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赔偿,并对被破坏的环境进行恢复工作。

4.7 保障措施

4.7.1 通信与信息保障

企业要建立和完善环境安全应急指挥系统、环境应急处置系统和环境

安全科学预警系统。配备必要的有线、无线通信器材,确保本预案启动时各应急部门之间的联络畅通。

4.7.2 应急队伍保障

企业要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培训一支常备不懈,熟悉环境应急知识,充分掌握各类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置措施的预备应急力量;保证在突发事故发生后,能迅速参与并完成抢救、排险、消毒、监测等现场处置工作。

4.7.3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完善应急处置需要使用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

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

4.7.4 经费及其他保障

由总经理拨付应急专项经费,由应急指挥中心监督使用范围、数量和

监督管理措施,保障应急状态时企业应急费用的及时到位。

建立环境安全预警系统,组建专家组,确保在启动预警前、事件发生

后相关环境专家能迅速到位,为指挥决策提供技术保障。

4.8 应急培训和演练

4.8.1 应加强环境保护科普宣传教育工作,普及环境污染事件预防常识,增强职工的防范意识和相关心理准备,提高公众的防范能力。

4.8.2 加强环境事故专业技术人员日常培训和事故源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培养一批训练有素的环境应急处置、检验、监测等专门人才。

4.8.3 定期组织环境应急实战演练,提高防范和处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技能,增强实战能力。

为保障环境应急体系始终处于良好的战备状态,并实现持续改进,对各级环境应急机构的设置情况、制度和工作程序的建立与执行情况、队伍的建设和人员培训与考核情况、应急装备和经费管理与使用情况等,在环境应急能力评价体系中实行自上而下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工作机制。

4.9 奖惩

4.9.1 奖励

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应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4.9.2 责任追究

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工作中,按照有关法律和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和危害后果,追究相应的责任。

4.10 预案管理与更新

随着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部门职责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或者应急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出现新的情况,应及时修订完善预案。

4.11 本预案于2011年10月25日修订,抄送本企业各部门、各生产班组、各应急小组成员,并报送北辰区环境保护局评审。

4.12 预案实施生效时间

本预案自评审通过之日起正式实施生效。

5 附则

名词术语定义

环境事故: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人体健康

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群众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对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故。

环境应急:针对可能或已发生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需要立即采取某些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以避免事件发生或减轻事件后果的状态,也称为紧急状态;同时也泛指立即采取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

泄漏处理:泄漏处理是指对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放射性物质、有毒气体等污染源因事件发生泄漏时的所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泄漏处理要及时、得当,避免重大事件的发生。泄漏处理一般分为泄漏源控制和泄漏物处置两部分。 应急监测:环境应急情况下,为发现和查明环境污染情况和污染范围而进行的环境监测。包括定点监测和动态监测。

应急演习:为检验应急计划的有效性、应急准备的完善性、应急响应能力的适应性和应急人员的协同性而进行的一种模拟应急响应的实践活动,根据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单项演习(演练)、综合演习和指挥中心、现场应急组织联合进行的联合演习。

附件1:××××××××有限公司地理位置图

××××××××有限公司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30

附件3 涂装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附件4: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组织机构图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组织机构图

××××××××有限公司

附件5:×× 突发事件紧急联络图

附件6:政府有关部门

31

报警电话:110、119

北辰区环境保护局:26390813

天津市环境保护局:23051548

北辰区应急抢险救援调度指挥中心:26816621

北辰区人民政府:26393429

32

发 布 令

××××××××公司各部门:

《××××××××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及指导性文件的有关规定制定的。此预案是我公司在突发环境事件时,为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健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机制的制度文件,现予发布施行。公司所有部门和全体员工,均应严格遵守执行。

××××××××有限公司

总经理:

2011年10月25日

××××××××有限公司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了建立健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机制,提高企业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并结合我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应急预案。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天津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天津市环保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天津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危险化学品名录》 1.3 事故分级

按照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分I、II、III级。

1.4 适用范围

凡属我企业范围内发生的突发性环境风险事故的控制和处置行为,均适用本预案的规定。

1.4.1 因自然灾害影响而造成的危及人体健康的环境风险事故。 1.4.2 危险化学品及其它有害物品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发生的燃烧、腐蚀、大面积泄漏等环境风险事故。

1.4.3 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其它严重污染事故。

1.4.4 生产过程中因意外事故造成的其它突发性环境风险事故; 1.4.5 其它突发性环境风险事故。

l.5 工作原则

企业在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及其响应程序时,应本着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方针,贯彻如下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加强对环境事故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故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响应。接受政府及环保部门的指导,使企业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成为区域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协同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针对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部门专业优势,使采取的措施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危害范围和社会影响相适应。

(3)坚持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做好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应急系统做到常备不懈,可为本企业和其它企业及社会提供服务,在应急时快速有效。

(4)坚持预防为主。通过宣传教育,增强职工防范突发环境风险事故的意识;坚持不懈地做好应急准备工作,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对我企业各类污染源

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事故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预测、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5)全面覆盖。对厂区内大气、水体、固废、噪声等各环境要素全面覆盖,全面监控,以保证环境信息的完整性、连续性。突出重点。重点区域内的污染源实施重点监控

2 企业基本情况

2.1企业概况

××××××××有限公司坐落于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北辰科技工业园区××××××,成立于2003年4月23日,为日本独资企业。公司主要从事汽车部件制造、销售,冲压模具的制造、销售,其宗旨为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天津一汽丰田发动机有限公司以及天津双协机械工业有限公司配套。公司占地面积约10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1600平方米。企业人数为1005人。附件1、2为地理位置图及厂区平面图。

企业所处地区气候特征:

本地区气候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夏季长,春、秋季短 。气候特点为:冬季寒冷、干燥、少雪;春季干旱多风、冷暖多变;夏季高温高湿,降水集中;秋季天高云淡,风和日丽。年日照百分率62%,年平均气温12.1℃,年降水量584mm,年平均气压1016hPa,年相对湿度62%。常年灾

害天气有雨、冰雹、大风、霜冻等。

本地区的风向有明显季节性。冬季受西伯利亚蒙古高压控制盛行西北风;夏季受太平洋高压和大陆低压的影响盛行东南风;春秋季以西南风为主,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大气稳定度以中性为主,累年平均风速2.7m/s。

2.2生产基本情况,

本企业主要生产产品为汽车冲压件和焊接件。 1)汽车部件生产包括如下工艺过程:

钢板 成品包装。 其中的涂装采用电泳工艺,其工艺流程线下图:

W2

S3 S4 W3 W4 G

W5 W6

G:废气 W:废水 S:废试剂

电泳涂装工序会产生危险废物(含重金属的废水和沉淀污泥),公司将此两种危险废物集中存放,定期由天津合佳威立雅环境服务有限公司进行处置,以保证环保方面的要求。合佳威立雅的资质证书号码:G1201120003,地址:天津市津南区北闸口镇二八公路69号,电话:28569812

流程说明:

①汤洗:用热水将工件表面上的切屑、杂质等冲洗掉。 ②预脱脂:主要作用在于分离大部分油渍,

③第一、第二次水洗:去除处理物表面附着的脱脂液。

④表面调整:此道工序是化成皮膜的前处理,主要将脱脂后处理物表面酸碱值做调整。

⑤化成:使用化成剂处理工件表面,使其形成一道皮膜,加强涂装的附着耐蚀性。

⑥第三、第四次水洗:清洗化成皮膜处理后工件表面的电解质。 ⑦纯水水洗:加强清洗化成皮膜处理后工件表面的电解质。 ⑧滴水:清理经过多道水洗后留下的处理液。

⑨电泳涂装:电泳涂装又称电气泳动涂装,把电极放入水溶性涂料中,施加电压后涂料以粒子的形式集于一极,即利用电气泳动的原理,以被涂物为阳极,浸入放有涂料的槽中,通直流电,使阳极的被涂物吸附荷电的涂料粒子。

⑩UFNO水洗:该工序采用三道UFNO水洗,其作用为利用UF滤清液清洗工件表面附着的电泳涂料。

⑾空气吹干:清理去除经过水洗后留下的处理液。 ⑿干燥炉:以天然气为燃料,对电泳后的工件进行干燥。 ⒀空冷炉:对干燥后的工件进行空气冷却。 2)模具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3)抛丸清理工序

为清除涂装铁质挂件上积累的污垢,设置抛丸清理机,抛丸粒径为0.5mm的小钢珠,清理挂件时将污垢冲刷为粉尘,经袋式除尘器净化后,

尾气经15m高排气筒排放,其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涂装挂件 尾气

2.3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主要化学品原辅料及消耗

见下表:

表2.3-1 主要化学品使用情况表

2.4 主要生产设备: 1)冲压区主要生产设备 见下表:

表2.4-1 冲压区主要生产设备

2)涂装区主要生产设备 见下表:

表2.4-2 涂装区主要生产设备

3)模具加工车间主要生产设备 见下表:

表2.4-3 模具加工车间主要生产设备

2.5 主要环保设施

参见下表:

表2.5-1 环保设施一览表

2.6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情况

公司南临××××,北侧隔围墙为××××××××××,西侧为景远路,景远路西侧(100m)为××××,东侧隔围墙为××××,相邻建筑物最近距离为(10m)。周边无人员密集的居民、商业区和重要建筑以及其他环境敏感点。厂内涂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经涂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达标排放(工艺流程图见附件3),生活污水经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达标排放,总排放口一个,排放去向为北辰污水处理厂。

3 环境风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

通过对生产区域内所有已建、在建和拟建项目进行环境风险分析,列

表给出企业生产、加工、运输(厂内)、使用、贮存、处置涉及危险物质的

生产过程,以及其它公用工程、辅助工程和环保工程所存在的环境风险源。

本企业主要环境风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

4 组织机构与职责

建立健全企业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各应急组织机构职责。

4.1指挥机构构成

由总务人事部部长负责公司突发环境风险事故应急处置总指挥。公司应急处置设办公室,由车间主要负责人组成,其主要责任是: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故的预测、预警、监测工作;制定和完善突发环境风险事故应急预案,组织预案演练:组织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处置人员进行有关应急知识和处理技术的培训;收集突发环境事故发生、发展及处置的有关信息,掌握动态,适时分析,组织实施各项预防控制措施。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组织机构图见附件4,×× 突发事件紧急联络图 见附件5,政府部门电话见附件6)

4.2指挥机构的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当地政府、上级主管部门关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的方针、政策及有关规定;

(2)组织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交由上级环保主管部门进行审批和备案;

(3)组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队伍;

(4)负责应急防范设施(备)的建设,以及应急处置物资,特别是处理泄漏物、消解和吸收污染物的物资储备;

(5)检查、督促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置的各项准备工作,督促、协助内部相关部门及时消除有毒有害物质的跑、冒、滴、漏;

(6)负责组织预案的更新;

(7)批准本预案的启动和终止;

(8)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9)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10)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和应急队伍的调动;

(11)及时向上级环保主管部门报告突发环境事件的具体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增援请求,并向周边单位通报相关情况;

(12)接受上级应急指挥部门或政府的指令和调动,协助事故处理。配合政府部门对环境进行恢复、事故调查、经验教训总结;

(13)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

(14)有计划地组织实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的培训和应急预案的演习,负责对员工进行应急知识和基本防护方法的培训。

4.3 应急能力建设

4.3.1 应急处置队伍

企业应急处置队伍包括通讯联络、抢险抢修、医疗救护、应急消防、治安、物资供应和应急环境监测等专业处置队伍,根据我企业特点,由各

职能部门组织全员参与,明确了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和各专业处置队伍的具体职责和任务,做到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在统一指挥下,快速、有序、高效地展开应急处置行动,将事故的危害降到最低。

4.3.2 应急设施(备)和物资

由物资仓库负责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设施(备)和应急处置物资的管理,包括:医疗救护仪器、药品、个人防护装备器材、消防设施、堵漏器材、废水收集池、应急监测仪器设备和应急交通工具等。

用于应急处置的物资,特别是处理泄漏物、消解和吸收污染物的物资(如活性炭、木屑和石灰等),采用就近原则,备足、备齐,定置明确,能保证现场应急处理(置)人员在第一时间内启用。用于应急处置的物资,做到调用方便、迅速。

4.4 预警与信息报送

4.4.1 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1) 企业在主要易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点位设置报警装置,24小时

监控,加强防范。

(2) 内部采用无线对讲方式以加强沟通的及时性,外部通信以电话为

主,在企业应急处置指挥中心张贴主要负责领导联络方式及市、

区各级应急部门及环保部门电话及报警方式。

(3)

对外来运送化学品及危险废物的车辆及人员,逐一检查其资质证

件,确认合格后允许其进入厂区。确保未经许可的任何人不得接

近危险物资。

4.4.2

(1) 信息报告与处置 内部报告

简化企业内部报告程序,做到报告与处置同步进行,设立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值班人员在得知突发环境风险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通知主管课长,主管课长应当立即赶赴现场调查了解情况,采取措施努力控制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继续扩大,对突发环境事故的性质和类别作出初步认定,并把初步认定的情况及时上报。

(2) 信息上报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以及负有监管责任的部门发现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后,应立即在1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一级相关专业主管部门报告,并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紧急情况下,可以越级上报。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初报从发现事件后立即上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处理结果报告在事件处理完毕后立即上报。

(3) 报告内容

初报可用电话直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1、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

2、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经济损失;

3、事故原因、污染物名称种类和数量、性质的初步判断;

4、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及已污染的范围、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趋向;

5、可能受影响区域及采取的措施建议;

6、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

6、事故的报告单位、报告时间、报告人和联系电话;

续报可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处理结果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

(4) 信息通报

明确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由企业应急处置指挥部在与上级环境主管部门上报沟通后共同发布通报,向企业周围范围内有可能受影响的单位及居民聚集区通报企业事故情况,协助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并针对突发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

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要及时向上述区域通报事故进展情况,减小损失。

4.5 应急响应和措施

4.5.1 分级响应机制

针对突发环境事件的紧急程度、危害程度、影响范围、企业内部控制事态的能力以及需要调动的应急资源,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行动分为不同的等级,并且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确定不同级别的现场负责人,指挥调度应急处置工作和开展事故处置措施。

4.5.2 现场应急措施

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及事故类型、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确定如下内容:

(一)爆炸物品、剧毒品引发的事故

1、应迅速赶赴事故现场,查明爆炸物品、剧毒品的种类和数量;

2、组织力量并采取有效措施,处置尚未爆炸的危险物品及泄漏的危险化学品。必要时,对人员进行疏散或隔离;

(二)危险化学品引发的火灾事故

1、应以最快的速度赶赴火灾地点,根据不同类型火灾,选择重点突破路线和合适的消防器材,控制火势蔓延,防止事故扩大;

2、组织现场人员和周边群众及贵重物资从安全通道疏散;有爆炸和有毒气体泄漏的场所,应及时疏散。

(三)危险化学品引发的急性中毒事故

1、接到急性中毒报警后,应立即组织医疗机构抢救,并报清危害源,为人员中毒救治和事故处理提供依据;

2、对严重中毒者经现场分类后应迅速护送到就近医院救治。

(四)硫酸泄露引发的腐蚀及地下水污染事故

1、应急处理人员应穿戴防腐蚀护具,迅速撤离泄露区域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筑土埝隔离, 如发生少量泄露,可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与泄露物混合,将其回收至专用容器,然后用水冲洗稀释后进入废水处理系统,如大量泄露可构筑围堤式挖坑收容,用耐酸泵将其移至专用容器内,运至废水处理设施处理。

2、发生泄露时应切断泄露源,防止流入下水管网,以防对地下水和土壤造成污染。

(五)含镍污泥泄露引发的地表污染及地下水污染事故。

含镍污泥日常应密闭保存,严防撒露,不可露天存放,如发生泄露应立即切断泄露源,以沙土及碱物质混合泄露物回收至回收箱,严防泄露物进入下水道及地下水系统,并用清水清洗地面,以防随人员流动增大污染面积,事故过后有专人及专用工具负责善后清洁工作。

危险区及安全区的设定由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指挥中心根据事故等级及

危险程度划分,或可根据情况发展需要灵活掌握,包括临时封闭部分场所及活动区,以减少污染扩散。

对于事故处置过程中的消防水处理,经地表排水沟进入生产工艺废水处理系统,有专门蓄水池及污水处理设备,对废水进行中和并无害化处理后排放。

4.5.3 应急设施及应急物资的启用

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自处置指挥部发出预警开始,所有危险区域内工序全部停车停产,企业内一切应急设施物资全部服从处置指挥部调用,排污设施及处理设施有专人管理的必须到位,随时启动,简化审批程序,争取抢险最优时间。

4.5.4 抢险、处置及控制措施

应急抢险处置队伍由指挥中心全权调度,抢险人员的防护护具保持经常更新,处置方式方法以指挥中心根据事故等级、事故地形及周边环境等具体制定的方案操作,技术部门组织人员对事故现场实时监测,及时向周边单位通报事故进展,必要时组织人员撤离,发现事故有扩大迹象时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请求支援,所有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全部服从处置指挥中心的安排,任何人不得擅自控制。 根据需要,企业成立环境应急指挥部,负责指导、协调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对工作。

环境应急指挥部根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情况通知有关部门及其应急机构、救援队伍和事故所在地人民政府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各应急机构接到事故

信息通报后,应立即派出有关人员和队伍赶赴事发现场,在现场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下,按照各自的方案和处置规程,相互协同,密切配合,共同实施环境应急和紧急处置行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成立前,各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必须在当地政府和事发单位的协调指挥下坚决、迅速地实施先期处置,果断控制或切断污染源,全力控制事件态势,严防二次污染和次生、衍生事件发生。 应急状态时,组织有关专家迅速对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提出应急处置方案和建议,供指挥部领导决策参考。根据事件进展情况和形势动态,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意见;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危害范围、发展趋势作出科学预测,为环境应急领导机构的决策和指挥提供科学依据;参与污染程度、危害范围、事件等级的判定,对污染区域的隔离与解禁、人员撤离与返回等重大防护措施的决策提供技术依据;指导各应急分队进行应急处理与处置;指导环境应急工作的评价,进行事件的中长期环境影响评估。

发生环境事故的有关部门要及时、主动向环境应急指挥部提供应急救援有关的基础资料

环境应急指挥部指挥协调的主要内容包括:

(1)提出现场应急行动原则要求;

(2)派出有关专家和人员参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应急指挥工作;

(3)协调各级、各专业应急力量实施应急支援行动;

(4)协调受威胁的周边地区危险源的监控工作;

(5)协调建立现场警戒区和交通管制区域,确定重点防护区域;

(6)根据现场监测结果,确定被转移、疏散群众返回时间;

(7)及时向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应急行动的进展情况。

4.5.5 人员紧急撤离和疏散

现场处置人员应根据环境事故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人员出入事发现场程序。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场所、设施、周围情况以及当时气象情况的分

析结果,制定分级处理人员的撤离方式、方法,包括:

(1)事故现场人员的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

(2)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方式、方法;

(3)中毒、受伤人员的救治和相关医疗保障。

(4)在事发地安全边界以外,设立紧急避难场所。

以上方案方法由应急处置指挥中心根据事故情况现场制定。

4.5.6 大气环境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措施

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及事故类型,事故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风向和风速,需确定以下内容:

(1)根据污染事件发生状况,结合企业化学危险品的性质、数量和分布,分析危险物质的扩散速率,评估对可能受影响区域的危害程度;

(2)提供可能受影响区域、单位人员基本保护措施和防护方法建议;

(3)提供可能受影响区域、单位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地点建议;

(4)协助政府设置临时安置场所。

4.5.7 水环境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措施

根据污染物的性质、数量及事故类型,事故可控性、影响范围和严重

程度,河流的功能、流速与流量(或水体的状况),需确定以下内容:

(1)明确可能受影响水体;

(2)消减污染物进入水体的方法;

(3)需要其他措施的说明和建议(如其他企业污染物限排、停排,调水,污染水体疏导、自来水厂的应急措施等)。

4.5.8 应急监测

企业环境监测部门第一时间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进行环境应急监测,掌握第一手监测资料,并配合地方环境监测机构进行应急监测工作。

根据监测结果,综合分析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污染变化趋势,并通过专家咨询和讨论的方式,预测并报告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展情况和污染物的变化情况,作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决策的依据。

4.5.9应急终止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

(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2)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4)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5)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

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4.5.10 应急终止的程序

(1) 现场救援指挥部确认终止时机。

(2) 现场救援指挥部向所属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下达应急终止命令;

(3) 应急状态终止后,应根据有关指示和实际情况,继续进行环境监测

和评价工作。

(4)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结束后,应组织相关部门认真总

结、分析、吸取事故教训,及时进行整改;

(5)组织各专业组对应急计划和实施程序的有效性、应急装备的可行性、

应急人员的素质和反应速度等作出评价,并提出对应急预案的修改意

见。

(6)参加应急行动的部门负责组织、指导环境应急队伍维护、保养应急仪

器设备,使之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4.6. 后期处置

4.6.1 现场恢复

明确现场清洁净化、污染控制和环境恢复工作需要的设备工具和物资,事故后对现场中暴露的工作人员、应急行动人员清除污染的清洁净化的方法和程序,以及在应急终止后,对受污染现场进行恢复。

4.6.2 环境恢复

在应急终止后,对受污染和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

4.6.3 善后赔偿

应急终止后,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业应对

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赔偿,并对被破坏的环境进行恢复工作。

4.7 保障措施

4.7.1 通信与信息保障

企业要建立和完善环境安全应急指挥系统、环境应急处置系统和环境

安全科学预警系统。配备必要的有线、无线通信器材,确保本预案启动时各应急部门之间的联络畅通。

4.7.2 应急队伍保障

企业要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培训一支常备不懈,熟悉环境应急知识,充分掌握各类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置措施的预备应急力量;保证在突发事故发生后,能迅速参与并完成抢救、排险、消毒、监测等现场处置工作。

4.7.3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完善应急处置需要使用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

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

4.7.4 经费及其他保障

由总经理拨付应急专项经费,由应急指挥中心监督使用范围、数量和

监督管理措施,保障应急状态时企业应急费用的及时到位。

建立环境安全预警系统,组建专家组,确保在启动预警前、事件发生

后相关环境专家能迅速到位,为指挥决策提供技术保障。

4.8 应急培训和演练

4.8.1 应加强环境保护科普宣传教育工作,普及环境污染事件预防常识,增强职工的防范意识和相关心理准备,提高公众的防范能力。

4.8.2 加强环境事故专业技术人员日常培训和事故源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培养一批训练有素的环境应急处置、检验、监测等专门人才。

4.8.3 定期组织环境应急实战演练,提高防范和处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技能,增强实战能力。

为保障环境应急体系始终处于良好的战备状态,并实现持续改进,对各级环境应急机构的设置情况、制度和工作程序的建立与执行情况、队伍的建设和人员培训与考核情况、应急装备和经费管理与使用情况等,在环境应急能力评价体系中实行自上而下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工作机制。

4.9 奖惩

4.9.1 奖励

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应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4.9.2 责任追究

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工作中,按照有关法律和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和危害后果,追究相应的责任。

4.10 预案管理与更新

随着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部门职责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或者应急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出现新的情况,应及时修订完善预案。

4.11 本预案于2011年10月25日修订,抄送本企业各部门、各生产班组、各应急小组成员,并报送北辰区环境保护局评审。

4.12 预案实施生效时间

本预案自评审通过之日起正式实施生效。

5 附则

名词术语定义

环境事故: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人体健康

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群众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对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故。

环境应急:针对可能或已发生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需要立即采取某些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以避免事件发生或减轻事件后果的状态,也称为紧急状态;同时也泛指立即采取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

泄漏处理:泄漏处理是指对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放射性物质、有毒气体等污染源因事件发生泄漏时的所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泄漏处理要及时、得当,避免重大事件的发生。泄漏处理一般分为泄漏源控制和泄漏物处置两部分。 应急监测:环境应急情况下,为发现和查明环境污染情况和污染范围而进行的环境监测。包括定点监测和动态监测。

应急演习:为检验应急计划的有效性、应急准备的完善性、应急响应能力的适应性和应急人员的协同性而进行的一种模拟应急响应的实践活动,根据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单项演习(演练)、综合演习和指挥中心、现场应急组织联合进行的联合演习。

附件1:××××××××有限公司地理位置图

××××××××有限公司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30

附件3 涂装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附件4: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组织机构图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组织机构图

××××××××有限公司

附件5:×× 突发事件紧急联络图

附件6:政府有关部门

31

报警电话:110、119

北辰区环境保护局:26390813

天津市环境保护局:23051548

北辰区应急抢险救援调度指挥中心:26816621

北辰区人民政府:26393429

32


相关文章

  • 环保应急预案内部评审报告(案例)
  • <长沙输油气分公司突发环境事件综合应急预 案(湖北段)>内部评审报告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管道长沙输油气分公司 二〇一四年七月二十三日 应急预案评审报告 一.审核简况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环发[201 ...查看


  • 环境污染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 环境污染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版 本 号: 修 改 号: 预案编号: 2010-6-2 发布 2010-6-4 实施 目 录 1 事件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 ...查看


  •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2010年9月 日 10 目 录 1 总则 2 应急策计划 2. 1基本情况 2.2危险源数量.性质 2.3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及后果 2.4应急物资分析 2.5应急措施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分厂级应急救援机构及职 ...查看


  • 环境保护应急预案
  • 环境保护应急预案 编制单位:重庆重变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编制日期: 二0一三年五月 1 总则 为了加强和规范我公司在环保设施运营管理中,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工作的管理,预防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提高本公司处置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 ...查看


  • 阆中北城汽修厂环境保护应急预案
  • 阆中北城汽修厂 环 编制单位:阆中北城汽修厂 编 制 人:凡杰 编制日期: 编 号: 2017年3月 201703 保 应 急 预 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对本公司突发环境事件作出迅速反应,及时有效地控制和减轻事件对公司和环境造成 ...查看


  • 环境风险事件应急预案
  • 环境风险事件应急预案 湖北启达药业有限公司 二零一零年九月 附件七 1 目 录 1 总则 2 基本情况 3 环境风险源与环境风险评价 4 组织机构及职责 5 预防与预警 6 信息报告与通报 7 应急响应与措施 8 后期处置 9 应急培训与演 ...查看


  •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金矿企业模版)
  • ********************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012年修订版) 修订部门:安环部 审定机构:安委会 二〇一二年三月一日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签署令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2012年全球气候将是变化多端的一年,发生极端灾害天 ...查看


  •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 盱眙管鲍面粉有限公司 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加强对环境事故的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依据国家环境保护部关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和淮安市环境保护局关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 ...查看


  • 关州水电站环境应急预案2014
  • 四川小金河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关州电站环境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建立健全我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规范程序,明确职责,提高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并对突发环境事件做出迅速反应,及时有效地控制和减轻事件对公司和环境造成的危 ...查看


  • 企业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 公司 企业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机制,提高公司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 编制依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