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苏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范(修改稿)

乌苏市普通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新课程背景下,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为使我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日常化和制度化的轨道,促进我市教学改革持续健康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教学常规管理规范.

第二章 教学思想

第二条 学校教学工作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三条 学校教学工作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依靠科学提高质量,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注重教育内涵发展,

教师教有特点,学生学有特长,学校办有特色;要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各项要求,依法、科学、扎实实施新课程。

第四条 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教书育人的教育观; 树立人才的层次性、多样化,人人都能成才的人才观; 树立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在教学中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和幸福奠基的价值观; 树立素质教育学科化,课堂教学素质化的素质观; 树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质量观; 树立发扬教学民主,构建和谐课堂,学会用赏识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教学相长,师生共进的师生观; 树立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教材观。

第三章 课程管理与开发

第五条 学校应严格三级课程管理,务必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国家课程。要根据自治区教育厅的要求执行地方课程,合理开发和选用校本课程。在开好学科课程的同时,要认真开好活动课程。在开好必修课程的基础上,要认真开好选修课程。

第六条 学校在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独立或与校外有关机构或人员合作开发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是教师,各校对教师要提出一专多能的要求,将校本课程建设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校本课程的开发一般应遵循非教材化的原则。

第七条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各校要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不得挤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综合实践活动在课时安排上可按照固定安排与弹性安排相结合的原则,体现课

程的计划性和灵活性。要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小组,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要建立校外指导教师队伍,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基地。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综合实践活动予以积极的支持。要按照课程计划的要求,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

第八条 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根据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设臵要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严格按照自治区教育厅教学用书目录选订教学用书,组织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充分发挥教材这一主要课程资源的作用;制定学校各配套室管理与使用制度、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使用计划,并做好使用记录,充分利用学校配套室和教具、学具开展教学活动,实现学校设施设备使用效益最大化,提高各学科课堂教学效果;广泛利用校外资源(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社区资源、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为新课程的开发、实施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支持。积极发掘师生潜能,针对学生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和当地文化、传统优势,开发富有学校和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加强沟通与合作,因地制宜、创造条件,建立课程资源管理系统,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实现资源共享。

第四章 教学管理

第九条 建立教学管理责任制。实行校长、教务处(教研室)主任、科任教师三级教学管理责任制。校长要围绕教学这一中心开展工作,全面规划,有效组织,科学决策与评价,深入教学第一线,及时

发观、研究并处理学校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给教学工作以正确导向。教务处(教研室)主任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要充分依靠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扎实有效地安排日常教学工作及教研活动,实施对教学过程的管理。科任教师对所教学科教学质量直接负责;坚持教学工作例会制度。学校至少每两周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例会,并形成记录,校长参加,分管校长具体负责;将过程考评与结果考评、学生评价与同行评价结合起来,全面考核教学工作目标达成情况。

第十条 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学校必须建立健全《教务处工作职责》、《教研室工作职责》、《教研组工作规程》、《教师课堂规则》、《学生课堂规则》、《作业设臵与批阅要求》等教学管理制度,使教学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建立教学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根据《乌苏市普通中小学教学事故处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对于严重违反教学基本规律、原则和要求的教学事故予以追究。

第十一条 课程计划管理。开学前要严格按课程计划科学、合理地编排课程表、作息时间表、校历表和每周工作安排。要做到专课专用、专时专用,要按计划开展教学活动,以确保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要按要求做好教材的预订工作。

第十二条 教师配备管理。各年级任课教师的组合要优化并尽可能相对稳定。同时,要使各年级任课教师明确年级的各项责任目标和质量目标,加强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

第十三条 教学计划管理。学校每学年初要制定学校年度教学工作计划。每学期开学初,教务处、教研室、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等机构及全体教师,按学校年度教学工作计划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并指导学生制定学期学习计划。学校在开学一周内要检查审核教务处、教研室工作计划和教师教学计划。

第十四条 教学过程管理。教务处、教研室要对教师的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定期检查并作出相应的评价和记录,及时反馈意见,每学期不少于4次。要求教师严格按规定的时间上课、复习、考试、放假,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保证教师的有效教学时间。严禁突击教学或提前结束课程。

第十五条 教学结果管理。每学年结束时,学校要写好教学工作总结。每学期结束时,教务处、教研室(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等机构和全体教师要写好教学工作总结。在搞好总结的基础上形成教学经验、教学案例等典型材料。

第十六条 教学档案管理。学校教学机构的管理人员及教师要认真填写并妥善保管好各类教学档案,包括工作手册(教研工作手册、班主任工作手册、教师工作手册、学生成长记录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等)各类表格、教学计划、工作总结、分析报告、检查记录、成绩统计、业务记载、学籍资料、学生成长档案等,都要有案备查。学校要建立教师业务档案,如实填写基本情况、教学工作情况、教科研工作情况、进修培训情况、专职管理工作情况、业务考核情况、奖惩情况等材料,每学期均要有详细记录、每学期末均要有教师业务评价

记录,对教师一学期工作进行综合评价。让教师的教学档案成为规范教师工作、促进专业发展的有力佐证,作为考核、评估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

第十七条 学生学籍管理。学校要加强对学籍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相对稳定的学籍管理队伍,做好基础资料,完善学生学籍电子档案;严格实行新生学籍注册制度、学籍变更审核制度和定期上报制度;规范学校招生行为,学生入学后根据性别、入学成绩均衡分班,实行标准班额,农村小学、初中每班40人,城镇小学、初中每班45人、高中每班56人。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知识能力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的发展情况、学业成绩以及个性作品、荣誉与奖励等方面建立健全学生成长记录袋。

第十八条 学校要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逐步创造条件建设学校网站,实现教学信息的网络化管理,并通过网络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第五章 计划与总结

第十九条 教学计划主要包括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备课组计划、教师教学计划等。教学计划要目标明确,措施可行,针对性、实效性要强。

第二十条 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要依据学校教学工作目标,统筹协调,对各年级、各学科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和相应的检查措施,对各项主要教学工作做出具体安排,作为各教研组和任课教师制定教学工作计划的参照依据。教学工作计划必须有具体的管理目标和实际可行

的质量监控措施,应在主管校长的直接领导和参与下由教务部门组织制定,学校教研科室参与,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学校行政会审定后,于开学前印发至各教研组。

第二十一条 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应依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工作计划,结合本组学科特点,对本学期各项教研工作做出具体安排和要求。计划由教研组制定,经全组教师讨论认可后,于开学后一周内交教务处和教研室审定存档。教研组长为计划执行的具体负责人。

第二十二条 备课组计划由备课组全体成员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与教学实际,经集体讨论后由备课组长执笔完成,计划内容包括:教材分析、目标要求、教学进度、集体备课活动、学科竞赛活动、研究性学习(或活动课)及其它教研活动等工作安排及主要措施。备课组长为计划执行的具体负责人。没有设备课组的学校,由教研组完成相关任务。

第二十三条 教师个人教学计划由各任课教师制定,一般在开学后一周内完成。任课教师在制订计划时要充分理解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总体精神,依照备课组教学要求,熟悉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本学期、本学年总的教学任务,明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充分估计到完成教学任务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拟定教学进度,提出教学质量目标,明确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第二十四条 计划制定后,学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计划落实到位。学期结束时,各责任部门和相关人员应及时对照计划,结合工作进度,对工作质量和效果进行反思,并写出书面总结,交教务部门存档。教学工作总结包括:工作进展概况,主要成绩,经验及体会,存在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等。

第六章 备 课

第二十五条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打造高效课堂、优化教学过程的关键。备课要体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体现尊重差异性的理念,体现生活化的理念,体现资源整合的理念,体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转变的理念,落实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新课改的要求。

第二十六条 教师要深入学习《课程标准》,熟悉《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明确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掌握教材的编排意图、知识结构和逻辑体系以及教材在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等方面的要求。结合本班实际充分了解不同年段、不同班级学生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预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会发生的疑惑和困难,因材施教。要针对学生已有经验,遵循认知规律,开发、整合、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进行备课。做到目标明确、科学,易于检验和评价,内容具体、过程清楚,互为因果,方法策略恰当,具有实效性。

第二十七条 积极推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备课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校本教研活动。有利于改进学校备

课现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1、集体备课内容:备课标、备教材、备学法、备教法、备训练。明确教学目标、教材体系、教学重难点、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指导、不同层次的训练题、多种课程资源的收集与整合、课件的制作与使用方法。

2、集体备课要求: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四有”、“五统一”。“四定”:定时间,坚持每两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制度,每次活动时间不得少于两课时;定地点,落实好集体备课地点,以便于活动组织;定内容,严格按照计划安排进行,专题备课要提前一周拟定好课题,严禁流于形式;定主备人,要逐周安排好每次活动的主备人,提前做好准备。“四有”:每次集体备课活动都要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有考评。达到“五统一”: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作业训练,统一检测评价。3、集体备课程序:(1)分年级分学科成立备课组,选出备课组长,由备课组长制订学期工作计划,分解备课任务;(2)每个教师根据各自备课任务,认真研读课标、教材、参阅相关资料(包括网上信息),精心选用例题、习题、测试题,提前拿出各自的“备课初案”,并交付同组其他教师;(3)同一备课组教师对每一份“备课初案”进行集体评议,达成共识后,主备教师对“备课初案”进行修订,形成“备课组教案”,供组内所有教师二次备课(独立备课)时使用;(4)教师不能直接使用“备课组教案”上课,必须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即独立备课),形成“自用教案”。教师在课堂上只能使用“自用教案”。如果教师只有“备课组教案”,没有“自用教案”,即被视为没有完成备课工作;(5)教师课后必须

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备课组教案”和“自用教案”。

第二十八条 教师上课前要写好教案。教案编写要注重实效, 要根据学科特点,按课时备课并写出每一课时的教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可以有不同的备课要求, 初级教师要编写详细的教案, 中级教师要在规范的基础上注重教案的实用性,市级以上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教案要体现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提倡撰写包含学案在内的教学设计,一是学生用的学案,它侧重于学生直接参与、主动求知的学习活动的设计;二是教师用的导案,它侧重于指导学生如何学习。教案要手写,集体备课可以采用电子教案。

第二十九条 教案的内容包括:课题、授课日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重难点的确定、课型与教学方法、教学时数、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资源的利用、板书设计、课堂小结、练习与作业、教学后记。

第三十条 各种课型教案基本要求:1、新授课必须每课都要有常规教案,按第25条要求书写;2、复习课(包括习题课) 要有课题、教学目标、复习范围、重点和过程、总结、后记;3、讲评课(包括试卷、作业) 要有课题、教学目标、讲评重点和过程。讲评过程包括:①评价题目的难度和质量,公布答卷(题) 得失情况。②重点讲评题目分析。根据学生对知识、方法、思路等了解掌握的实际情况,设计拓展性训练。③对每一类问题及时讲评总结,做好作业布臵和后记;4、作文讲评课包括讲评目的、作文情况综述、针对性范文讲评,引导学

生修改完善。鼓励教师写下水作文,启发学生写作思维。5、实验课包括目的要求、实验器材准备、实验过程、结果分析、作业布臵(写出实验报告) 、课后记。不得无教案上课,不用旧教案上课,不下载照搬不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案上课,不能以在课本、资料上写评注圈点为由而不写教案。课件应根据实际需要运用,要充分考虑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不能不切实际滥用,在教案中要有课件运用的说明,不能用课件代替教案。

第三十一条 建立教案检查制度。要注重教案质量评估,学校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师的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教案进行检查,要建立教师教案教研组(备课组)周查制度、超周备课制度、教研组(备课组)签字上课制度、学校月查制度,查后要有签字、有修改建议、有评价记载。学校教务处(教研室)和教研组每学期要对教案进行等级量化评定。

第七章 课堂教学

第三十二条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教学观念和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树立课堂是师生合作学习、沟通交流的天地,是师生历炼心志、感悟人生的场所,是学生追求学习的幸福感,是师生课堂活动的终极目标的新课堂观。每一节课要做到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学习资源充足科学,思路清晰,结构紧凑,方法恰当,运用自如,以生为本,突出主体,技能娴熟,功底扎实,短时高效,效果显著。

第三十三条 围绕目标组织教学。教师要重视教法的选择和学法的指导;以基础知识为核心,以能力为重点,兼顾情意发展,把德育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抓住要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分析疑点,夯实基础,发展能力;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及教学过程中的动态情况,对预设教学目标进行新的生成和调整,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十四条 教学过程安排紧凑,结构合理,精讲精练,无知识性错误,做到讲有中心, 练有目的, 分析透彻, 注重实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上课时处理课堂违规违纪事情不超过20秒(在下课后再全面处理),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上课要目的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方法得当,注重培养学生探究、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每节课教师讲课不得超过2/3的时间(小学不超过1/2的时间)。课堂提问要面向不同层面的学生,学生发言不少于10人次,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创新。课堂上要充分互动(特别是小学生动口、动手、动笔等),时间不少于10分钟。

要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把知识教学的过程同时变成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创设开放性课堂,在倾听和欣赏中施教,构建民主化课堂,借助情感走进学生心灵,给学生以足够的心理安全感和学习自信心。

第三十五条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个体差异,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大胆质疑;师生共同营造和谐、融洽、平等的课堂氛围,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三十六条 重视教学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合理使用教学辅助手段。充分利用挂图、标本、录音、投影、录像、课件等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做好图书馆、电脑室、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和资源库的管理。教师要善于搜集、整理、开发和充分利用资源,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提供有效的资源帮助。

第三十七条 强化课堂教学的管理意识。上课前要检查学生出勤情况,上课时要维持好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师不得随意离开教学现场,也不能让学生随意离开教学现场,杜绝上课时间教学现场无教师的现象发生,一旦课堂发生事故必须严格追究责任。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规则,课堂内发生的问题,应以任课教师为主负责在课后处理,上课时教师不得随意把学生赶出教室,凡因特殊情况需停止学生上课,必须上报学校教务处同意。

第三十八条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要耐心说服教育,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得挖苦、讽刺或侮辱学生,要积极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收获成长的快乐。

第三十九条 遵守课堂基本规范。教师上课要提前2分钟到达教学场所组织教学。教师因公、因病、因事等原因不能按时上课的,可以请假,但须事先按程序办理请假手续,并报教务处备案,由教务处安排临时代课。如情况紧急不能事先办理请假手续,可委托他人向学校说明情况,上班后第一时间按程序补办请假手续。

在课堂上,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不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教师应严格按课表上课,未经教务处同意,不得随意调课,更不准随便缺课,不占用自修课或其他课程上课;要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不旷课;上课时穿着端庄整齐,不穿透明装、吊带裙、露脐装、短裤、背心、拖鞋进入教室,不化浓妆,不坐着上课,不带孩子进教室上课,不在课堂上抽烟,不在课堂上使用通讯工具,严禁酒后上课;体育教师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上课;上课开始和结束,师生应相互问候致礼;教态要大方、自然、亲切;语言表达要清楚、流畅,用语要文明、得体,使用普通话教学;板书要清楚,布局结构合理,能体现出讲课重点;字迹工整,大小适当,用规范字,不写错别字。

第四十条 检查教师上课情况是学校教学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学校每学期必须有详细的听课计划与课堂教学检查重点,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各中小学要建立每日巡课制度,并有巡课记录;各班级要详细登记《班级日志》,记载教师每天上课的情况,教务处每周要查阅核实《班级日志》;学校领导要经常随堂听课检查;教务处要定期普查或不定期抽查;教研组要有目的的集中听课。

建立听课制度,学校应设立每周校长听课日,周一到周五每天均有学校中层以上领导(教务主任、德育主任、教研主任、副校长、校长)推门听课,每周其中一天为校长听课日,每人每周听课一节以上,分管教育教学的副校长、教务处主任每人每周听课二节以上,要有听课记录,并认真与任课教师交换意见。

第八章 教学反思

第四十一条 教学反思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必要环节。教师要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通过课后自我评价、自我诊断,总结成功与不足,以不断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反思形式应灵活多样,可采取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反思或在专家引领下反思等。

第四十二条 教学反思要重点反思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如教了什么?是怎么教的?学生学得怎样?是怎么学的?效果如何?还存在哪些不足?如何改进?等。还要注意反思作业批改、辅导、考核评价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力争做好常规教学的全程反思。

第四十三条 教师要养成写教学反思的习惯。反思的呈现方式形式可以是“课后记”、“教后感”、“教学杂记”等,每位教师每周写教学反思不少于一篇,每学期至少有一篇800字以上有一定深度和质量的教学反思在学科组或校内交流,并存入教师业务档案。倡导教师将教学反思发表或上网交流。

第九章 作业布臵与批改

第四十四条 布臵和检查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教师了解学生获取知识的程度、掌握技能的水平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有效的作业布臵与批改, 有利于调节、改进教学工作, 及时地进行矫正和补漏, 巩固课堂教学效果。作业原则上应该“有留必查, 有查必改, 有改必讲, 有错必纠”。

第四十五条 作业的布臵和批改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做到精心布臵, 细心批改, 反馈及时, 方法有效。教师选择作业习题,应广泛参阅各种资料,精选那些有利于教学反馈,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双基”,提升能力的习题。提倡分层、分类布臵作业, 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第四十六条 作业布臵要重视对学生预习、复习的指导和检查,形式要灵活多样。要提倡教师布臵分层次的弹性作业,布臵探究性、实践性家庭作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要布臵读、写、算的作业,还要布臵操作、实验、调查、考察、观察等实践性强的作业。各学科还要布臵一定量的、学生自主选择参加的、旨在培养个性特长的实践性、探究性的兴趣活动类作业。通过多样化作业,让学生理解和巩固学过的知识,培养学生参与学习、探究的兴趣。作业要注重“课内及时反馈,课内与课外结合,课内向课外延伸”。 严禁不加选择地使用现成的练习册或习题集布臵作业,反对机械的重复训练,坚决杜绝惩罚性作业、随意性作业和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

第四十七条 作业布臵要适量和适当。小学作业以课内完成为主,小学一、二年级不布臵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语文、数学可布臵适量的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学科一般不布臵书面家庭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天课后书面作业总量不超过1小时,初中不超过1.5小时,高中不超过2小时;音乐、美术、体育科应注重实践操作,作业原则上在课堂内完成;要适当布臵学生写作训练,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每期不少于8篇,初中和高中每学期作文不少于7篇,有条件的学校可多于10篇,提倡小学中高年级和初高中学生写周记或日记。

第四十八条 作业批改和反馈要及时。作业批改的形式应以教师批改为主,对探究形式的作业可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相互批改。批改作业应逐题批阅,有规范的批阅标记,并标明批阅日期,记录作业的典型案例以供讲评,多写鼓励性批语;作业种类及批改方式需年级备课组统一,小学作业要全批全改,语文(基础知识)按课文一课一批改,作文每学期大作8篇,全批全改,小作16篇,要求精阅。数学按课时一课一全批全改。外语每周全批全改小学不少于2次,初中不少于3次,高中不少于4次,作文全期不少于10篇,全批全改。物理、化学每周全批全改初中不少于2次,高中不少于3次。其他学科每周全批全改不少于一次。

赞成和提倡在作业布臵和批改方面作必要改革和创新,但不得以教改为名不布臵或不批改作业; 学生相互批改作业,教师应进行必要的指导,并对批改情况进行检查和点评。对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学生提倡面批面改; 除作文外,一般应在学科下一次上课前完成作业批改,发还学生并做反馈讲评; 活动类作业应得到辅导老师及时检查和点评。

第四十九条 学生作业要统一格式或要求,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写要工整。教师对学生应提出明确的要求,独立完成作业,字迹要工整,书写格式要统一规范,做错要订正。要充分发挥作业在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等方面的作用,通过作业布臵、完成、上交、批改、更正、讲评、交流等一系列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第五十条 教研组每两周检查一次作业批改情况,学校不定期抽查与检查相结合,教务处每月检查一次作业批改情况,并将结果公布于众。学校每学期要组织不少于一次的各年级各类优秀作业展评。

第十章 实验教学

第五十一条 制订实验计划,科学安排实验。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规定的实验内容, 在每学年或学期开学前编制实验计划, 安排实验课题, 准备所需要的仪器、材料、工具等, 保证实验教学安排合理, 科学有效。演示实验应达到100%,学生分组实验应达到95%。

第五十二条 课前实验准备。教师课前要关注实验和教学的关系, 精心研究实验, 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 确定具体的方法、步骤和操作程序, 并在上课前对实验进行试做, 熟悉实验过程, 准备好所需要的仪器、材料,以保证实验教学过程的实际效果。

第五十三条 课堂落实实验。实验前教师要讲清实验的目的、要求、仪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在教师演示实验的基础上, 安排学生实验和分组实验。学生实验时, 教师应巡视指导, 并在实验室管理员的配合下, 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的问题,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要严格实验操作程序,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第五十四条 开发探究实验。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品质。要根据学校实际开放实验室, 给学生提供课外实验的场所和时间, 给学生创造实验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提倡教师开展探究式实验活动, 提倡学生开展创新实验等科学活动。

第五十五条 完成实验评价。实验完成后, 教师应及时检查、了解学生实验的情况, 对实验中的问题和经验进行小结, 进一步巩固实验效果。教师要布臵实验必需的作业, 指导中学生写好实验报告, 并认真批阅和评价。

第五十六条 积极开展自制教具活动。各校要组织、引导教师结合实际,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广泛制作教具。自制教具应工艺讲究,有新意,能直接应用于教学,能入柜、入册,并长期保存与使用。

第十一章 课内外辅导

第五十七条 辅导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一项具体措施。辅导可分为课内辅导和课外辅导。一般情况下,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的辅导,称之为课内辅导,而自习课、活动课、晚修等时间的辅导称为课外辅导。无论课内外辅导,都提倡分类辅导,辅导内容一般为补缺、补差或培优、提高等。

第五十八条 自觉加强课内辅导,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要加强课外辅导的计划性,明确辅导的对象和具体内容。要将课外阅读作为课外辅导的一个重要内容,并按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课外阅读量。

第五十九条 规范辅导行为。严禁教师占用自习课、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和节假日进行集体补课,不在辅导时间讲授新课,不滥编滥发教学辅导资料,不得以“培优辅差”的名义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严禁搞有偿辅导和有偿家教。

第六十条 学校要建立心理咨询室,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积极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教会学生正确面对挫折,用良好的心态对待学习,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第十二章 考试与评价

第六十一条 发挥考试评价功能。学校要善于利用考试评价信息资源,充分发挥考试评价所具有的诊断、反馈、导向、激励和促进发展的功能,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的全面、生动、活泼、主动发展服务。

第六十二条 教学质量检测。凡是按照课程方案开设的课程都要进行质量检测(考试或考查)。考试分单元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和高、中考模拟测试。单元测试由科任教师或年级组负责组织实施,期中考试由学校教务处负责组织实施,期末考试由教育局教研室统一组织实施,高中期末考试由高中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组织实施,高、中考模拟测试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加强管理,严格控制全校统一考试次数;考查科目的考查在每学期末进行;学校要加强对考试命题的研究,命题要体现学科教学的导向,试题的难易度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学习的实际;严格监考要求,客观评定成绩,强化质量分析,提出改进教学工作的具体意见和措施。

第六十三条 教师教学评价。学校要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教学评价制度,每学期通过问卷调查、听课、谈话、家访等方式了解教师教学情况,综合每位教师的教

学情况、教学业绩、教研成果等,对其进行一次发展性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第六十四条 学生学业评价。坚持发展性评价标准,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强化评价的激励功能。各门课程应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业成绩、爱好特长等因素,采取学业检测、教师评定、自评互评、家长评价等多种形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等级分设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或A 、B 、C 、D 四个等级。

第六十五条 普通高中要利用学分评价手段来管理学生的

学习活动和学习状况,通过课时记录、学习过程表现和模块考试结果三个方面,对学生各学科模块学习进行客观、准确、科学的评价,以促进学生学习。同时,还要利用学分管理手段来管理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

第六十六条 综合素质评价。要按照新课程关于学生成长记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规定,从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加强对综合素质评价表的填写与归档管理,要从小学、初中、高中起始年级开始,做好原始素材的收集、整理、评价、填表及建纸质文档等工作。有条件的学校要努力创建学生成长电子档案,利用计算机管理,方便师生操作,丰富文档的形式与内容,切实提高综合素质评价的诚信度。

第六十七条 教学奖励制度。学校应建立“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奖励制度,对教学工作负责、教学成绩显著或有突出贡献

的教师给予奖励,对学习成绩优秀、进步显著或有专业特长的学生给予表彰。

第十三章 教研与培训

第六十八条 发挥教研部门作用。教育局教研室要发挥研究、指导和服务的职能,加强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教研员要经常深入到学校听课、评课、调研常规教学,每学期听课20节以上,并完成一篇调研报告;学校教研室是学校教科研中心,负责全校教科研的组织和管理工作;教研组是教科研的基地,接受校教研室的指导,承担教育科研任务的具体实施。

第六十九条 常规教研活动。学科组每周要安排半个工作日作为学科组或年级备课组常规教学教研活动的时间,每次活动要做到“四定一有”,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专题,有记录。学科组和备课组要认真组织好上研究课、听课、说课、评课等系列活动,每次活动组长要认真做好活动记录,每位教师要认真填写教研工作手册,学校教研室要不定期抽查。

第七十条 开展校本研究。校本教研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校本教研工作,是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途径,学校要健全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要以校本研究为载体,积极开展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等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使教师真正成为“研究者”,通过校本研究,让教师学会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教研组要成为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的学习型组织,切实发挥团队作用。每周必须定期开展一次教研活动,教

研活动要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人员、定主讲”。各学科每学期要安排一定数量的示范课、研讨课等公开课。教研组要对本组教师参加的各种政治、业务学习和教研活动实行考勤登记。要通过校本研究,使教师群体率先成为优秀的学习型组织。

第七十一条 积极开展主题研讨活动。学校学科教研组和年级备课组每月或每阶段要有一个教研主题,以课例为载体,组织新教师上合格课、中青年教师上展示课、骨干教师和高级教师上研讨课、同年级教师同课同讲、同课异构等,使教师互相切磋,共同提高。

第七十二条 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各校要引导教师或教研组围绕教学常规开展课题研究,在一定阶段内关注一个问题,如学法指导、学习诊断、作业设计、命题研究等,有目的地组织教师研究教材,研究教学过程,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等,预设策略,加强理论学习,开展同伴互助、课例研究,以教学研究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要加强课堂教学评价分析技术、诊断技术和辅助教学技术的学习与掌握,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做到“学在课堂、练在课堂、反馈在课堂,矫正在课堂、巩固在课堂、提高在课堂”。

第七十三条 加强校内外听课学习管理。各中小学要根据教学改革的新要求,修订完善公开课、听课和评课制度。每学期每人至少开设一次公开课,这项内容要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和每周行事历。中小学校长每周上课不少于4节,校长每周至少听评课1节,每学期听评课不少于18节,、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教务主任、教研室主任每周至

少听评课2节、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6节,其他副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8节;学校中层教学教研业务领导、学科组长和专任教师每学期听课要不少于36节。从教不满五年的新教师每学期听课次数要适当增加。教研组长要加强对本组成员听课、评课的组织。听本校教师的课,应在教研组教研活动中组织评课,并有评课记录;加强校际教研。各校应积极主动与兄弟学校建立校际教研关系,经常开展跨区或联片协作、联谊式教研,共同合作,相互开放,交流信息,共同发展;学校要积极学习和引进外地先进教改经验,发现和培养本校的教改典型,做好教改经验的总结和推广,促使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师外出听课、参加培训学习,返校后要落实“四个一”:即作一个专题汇报,交一份学习心得,上一节汇报课,交一份教案,书面材料存档备查。

第七十四条 充分发挥名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专业引领作用。在市、地和自治区公开课获奖教师每学期要开设一次以上的面向全市教师的教学观摩课、示范课或教学理论讲座;市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每学期要开设一次以上的面向全校或片区教师的教学观摩课、示范课或教学理论讲座;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引领实效性强、效果良好的教育教学实践。同时,要积极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工作,要先于普通教师具备实施校本课程的能力,并带动全体教师实施三级课程。

第七十五条 积极开展读书活动,构建学习型校园。应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努力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和业务水平。要引导和鼓励教师了解和掌握教育、教学改革的动

态和信息,开拓获取现代教育资讯的渠道,学习新的理论,关注新的科研成果。每个教师每年至少要订阅一种以上本专业的报刊资料, 并将教师读书的质和量作为教师绩效考评的重要依据。

第七十六条 积极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研究要向教学实践回归, 以教学问题为起点, 以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完善学校制度、提高教育质量为归宿。1、教师要围绕校本管理、校本课程、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评价等方面积极探索,使课题研究成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支撑,从而把“以校为本、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基本教研组织、教学与研究一体化、注重实效”的教科研工作思路落到实处;

2、大力落实“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成长就是成果”的科研理念,扎实开展课题研究,立足教学实践选择真实而具体的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认真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完善,有效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课题研究成为促进“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研究活动的重要举措,从而逐步形成“课题从课堂教学中去选,研究到课堂教学中去做,答案到课堂教学中去找,成果到课堂教学中去用”的研究文化;3、坚持以“短、小、实、快”为教育科研工作指导方针,促使广大教师破除教育科研“高不可攀”的神秘感,引导教师形成“为自己而研究”的课题意识,按照“小课题、低门槛、短时间、求实效”的原则开展课题研究,让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臵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教学

经验进行总结,逐步掌握教学规律,形成教学思想,在实践、探索、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核心能力,从而使课题研究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4、学校教研室要做好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并对教师的研究工作给予有效的指导。严格立项申报程序,切实增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提出问题,确立课题,认真选题,搞好论证,严格评审,及时公布;切实加大管理力度,不断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制订研究方案,组织行动研究,加强过程指导,深化课题研究;做好结题鉴定,推广优秀成果。

第七十七条 加强校本培训。学校要制定切合本校实际的近期和中长期教师培养计划,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校本培训活动,把贯彻执行教学常规落实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并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每学期教师集中培训的时间不少于40学时,个人自学时间不少于60学时。每年要完成继续教育10个学分。教师每学期要努力完成“七个一”的培训任务: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并上交一篇读书笔记; 上好一节教学公开课;编制一套有较高水平的试卷;交一份用于评比或交流的教学设计或多媒体教案; 参与一个教学研究课题;有一篇教学论文获得市级以上奖励; 在市级以上教育杂志上发表1000字以上本学科教学论文。

第七十八条 强化教科研管理。要明确教科研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关系,要完善教师教科研工作制度和教科研工作考核方案,要确保教科研经费的保障机制,学校对教师在本学科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要加大奖励力度。

第十四章 学生学习

第七十九条 制定计划。结合自己的实际和特点,合理周密的安排时间,制定学习计划。计划中要有明确的学习要求和具体的时间安排,便于督促自己实施。计划要突出重点,均衡发展,防止偏废。计划里一定要安排锻炼身体、参加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时间。

第八十条 课前预习。1、养成预习习惯。充分利用已学知识,借助各种学习手段进行预习,预习内容可以是一天后的新授课,也可以是一周后的新授课,还可以按教材的编排体例进行预习,养成先预习后上课的学习习惯;2、掌握预习方法。根据教师的教学进度,通览所要学习的内容,找出自己学习的重点难点。初步预习书后的习题,尝试完成书上的部分例题和训练题。把经过自己努力还弄不懂的问题标出,确定听课重点;3、提高预习效果。要根据自己学习情况合理分配学科预习的时间,重点加强对薄弱学科的预习,追求最佳预习效果。

第八十一条 课堂学习。1、做好准备。按时进入教室,不随便缺课。准备好当堂课需要的课本、笔记本、作业本、工具书和学习用具等,调整好精神状态,做好上课准备;2、认真听课。高度集中注意力,用心致志听课,让思维始终紧跟老师的教学过程。将预习心得与老师对教材的讲解进行对照比较,关注教师解决问题的思路,从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或矫正自己的认识。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过程,积极思考,大胆质疑;3、做好笔记。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抓住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板书要点、重要方法,有针对性、有选

择地做简要的课堂笔记。当记笔记与听课发生冲突时,要保证先听好课,切勿因记笔记影响思维和听课。

第八十二条 完成作业。1、认真完成作业。在弄懂学习内容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按时完成作业,但不得抄袭他人作业。完成书面作业时,应按照规定的格式答题,做到字迹工整,书写规范,步骤完整,卷面整齐美观。及时独立或合作完成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等课程作业,主动参与并完成分工任务,保证作业质量;2、养成纠错习惯。及时更正作业中的差错,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反复思考不能纠正的错误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及时向老师或同学请教。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弥补措施,同步进行练习矫正。对一些典型错误要注意收集,准备好“纠错本”,防止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

第八十三条 课业复习。1、做好课后复习。及时复习新授课的内容,整理、修改、补充课堂笔记,消化巩固所学知识,弥补课堂学习中的不足,比较教材和教师讲课思路,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2、重视系统复习。复习时要将一个阶段学习的知识系统化。单元(章节)学习结束后,通过文字概括、列提纲、画图表等方法构建本章节的知识结构,掌握本章节的核心内容。要重视学习内容和方法的回顾与总结,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结束后,要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对已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查漏补缺,达到全面掌握,融会贯通。

第八十四条 考试考查。1、掌握考试方法。要根据不同类型考试考查的要求,审清题意,理清思路,细心思考,认真答题。根据个人实际水平确定好解题顺序,先易后难,分配好各个试题的答题时间。

养成检查的习惯,对答案查漏补缺,考出应有的水平。做到书写工整,表述正确,操作规范,解答完整,卷面整齐;2、端正考试态度。以诚信的态度对待考试,严格遵守考场纪律,杜绝舞弊行为。考试中,不准离开座位,不准交头接耳,不准夹带、偷看、抄袭或有意让他人抄袭,不准传抄答案或交换试卷。考试结束时间一到,学生立刻停止答题,按规定离开教室。提前交卷的学生,不准在考场处逗留,不准在考场四周谈论考试内容;3、重视考后总结。考试结束后,应认真听好试卷讲评。在老师指导下,认真分析试题错误原因,找出知识、技能方面的缺陷,改进学习方法,积累考试经验,提高学习效益。

第八十五条 学习卫生。生活有规律,合理安排学习、娱乐、体育锻炼、休息和睡眠,按时作息;科学用脑、护脑,使学习高效化,劳逸结合,动静交替;科学用眼、读写姿势正确、坚持做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合理膳食,改善营养状况,提高营养水平;有效使用网络信息,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侵蚀;

第八十六条 课外活动。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积极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广泛阅读课外读物,自觉参加参观访问、调查研究等社会活动,主动承担义务劳动、公益服务等社会工作,提升学习兴趣,获取有益知识,培养自学能力,扩大知识面,完善自己的素质结构,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十五章 督查与指导

第八十七条 各校要成立有校级领导、教务处、教研室相关人员和教师代表组成的教学常规检查小组,制定相应的检查评价方案,采

取定期和不定期、普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的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作业批改、学生辅导和教研活动等工作进行每月一次全程检查,实行一查一通报,一查一整改,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第八十八条 在常规检查以外,学校还应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纪律考勤、期中和期末考试,以及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和文体活动等多方面,对教师进行学期教学情况综合评价,学校要以这个综合评价作为教师参评先进、参与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职称评聘和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 并将各项检查结果,存入教师业务档案。

第八十九条 教育局要建立和完善教学常规管理督查机制,并把教学常规管理纳入学校年度目标考核范围,相关科室要根据教学常规的规范性要求,坚持集中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原则对该项工作进行检查。并通过集体调研或专题调研,加强对学校贯彻落实教学常规工作的指导与检查,做到有检查、有反馈、有结果、有通报、有处理,并将检查结果将作为各校学年终教育质量综合考评教学常规管理部分的直接依据。根据检查评比结果,每学年评出教学常规管理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十七章 附 则

第 九十 条 本规范的解释权归乌苏市教育局。

第九十一条 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可根据其教学特点参照执行。 第九十二条 本规范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乌苏市普通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新课程背景下,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为使我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日常化和制度化的轨道,促进我市教学改革持续健康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教学常规管理规范.

第二章 教学思想

第二条 学校教学工作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三条 学校教学工作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依靠科学提高质量,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注重教育内涵发展,

教师教有特点,学生学有特长,学校办有特色;要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各项要求,依法、科学、扎实实施新课程。

第四条 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教书育人的教育观; 树立人才的层次性、多样化,人人都能成才的人才观; 树立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在教学中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和幸福奠基的价值观; 树立素质教育学科化,课堂教学素质化的素质观; 树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质量观; 树立发扬教学民主,构建和谐课堂,学会用赏识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教学相长,师生共进的师生观; 树立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教材观。

第三章 课程管理与开发

第五条 学校应严格三级课程管理,务必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国家课程。要根据自治区教育厅的要求执行地方课程,合理开发和选用校本课程。在开好学科课程的同时,要认真开好活动课程。在开好必修课程的基础上,要认真开好选修课程。

第六条 学校在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独立或与校外有关机构或人员合作开发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是教师,各校对教师要提出一专多能的要求,将校本课程建设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校本课程的开发一般应遵循非教材化的原则。

第七条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各校要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不得挤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综合实践活动在课时安排上可按照固定安排与弹性安排相结合的原则,体现课

程的计划性和灵活性。要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小组,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要建立校外指导教师队伍,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基地。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综合实践活动予以积极的支持。要按照课程计划的要求,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

第八条 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根据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设臵要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严格按照自治区教育厅教学用书目录选订教学用书,组织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充分发挥教材这一主要课程资源的作用;制定学校各配套室管理与使用制度、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使用计划,并做好使用记录,充分利用学校配套室和教具、学具开展教学活动,实现学校设施设备使用效益最大化,提高各学科课堂教学效果;广泛利用校外资源(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社区资源、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为新课程的开发、实施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支持。积极发掘师生潜能,针对学生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和当地文化、传统优势,开发富有学校和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加强沟通与合作,因地制宜、创造条件,建立课程资源管理系统,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实现资源共享。

第四章 教学管理

第九条 建立教学管理责任制。实行校长、教务处(教研室)主任、科任教师三级教学管理责任制。校长要围绕教学这一中心开展工作,全面规划,有效组织,科学决策与评价,深入教学第一线,及时

发观、研究并处理学校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给教学工作以正确导向。教务处(教研室)主任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要充分依靠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扎实有效地安排日常教学工作及教研活动,实施对教学过程的管理。科任教师对所教学科教学质量直接负责;坚持教学工作例会制度。学校至少每两周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例会,并形成记录,校长参加,分管校长具体负责;将过程考评与结果考评、学生评价与同行评价结合起来,全面考核教学工作目标达成情况。

第十条 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学校必须建立健全《教务处工作职责》、《教研室工作职责》、《教研组工作规程》、《教师课堂规则》、《学生课堂规则》、《作业设臵与批阅要求》等教学管理制度,使教学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建立教学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根据《乌苏市普通中小学教学事故处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对于严重违反教学基本规律、原则和要求的教学事故予以追究。

第十一条 课程计划管理。开学前要严格按课程计划科学、合理地编排课程表、作息时间表、校历表和每周工作安排。要做到专课专用、专时专用,要按计划开展教学活动,以确保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要按要求做好教材的预订工作。

第十二条 教师配备管理。各年级任课教师的组合要优化并尽可能相对稳定。同时,要使各年级任课教师明确年级的各项责任目标和质量目标,加强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

第十三条 教学计划管理。学校每学年初要制定学校年度教学工作计划。每学期开学初,教务处、教研室、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等机构及全体教师,按学校年度教学工作计划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并指导学生制定学期学习计划。学校在开学一周内要检查审核教务处、教研室工作计划和教师教学计划。

第十四条 教学过程管理。教务处、教研室要对教师的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定期检查并作出相应的评价和记录,及时反馈意见,每学期不少于4次。要求教师严格按规定的时间上课、复习、考试、放假,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保证教师的有效教学时间。严禁突击教学或提前结束课程。

第十五条 教学结果管理。每学年结束时,学校要写好教学工作总结。每学期结束时,教务处、教研室(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等机构和全体教师要写好教学工作总结。在搞好总结的基础上形成教学经验、教学案例等典型材料。

第十六条 教学档案管理。学校教学机构的管理人员及教师要认真填写并妥善保管好各类教学档案,包括工作手册(教研工作手册、班主任工作手册、教师工作手册、学生成长记录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等)各类表格、教学计划、工作总结、分析报告、检查记录、成绩统计、业务记载、学籍资料、学生成长档案等,都要有案备查。学校要建立教师业务档案,如实填写基本情况、教学工作情况、教科研工作情况、进修培训情况、专职管理工作情况、业务考核情况、奖惩情况等材料,每学期均要有详细记录、每学期末均要有教师业务评价

记录,对教师一学期工作进行综合评价。让教师的教学档案成为规范教师工作、促进专业发展的有力佐证,作为考核、评估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

第十七条 学生学籍管理。学校要加强对学籍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相对稳定的学籍管理队伍,做好基础资料,完善学生学籍电子档案;严格实行新生学籍注册制度、学籍变更审核制度和定期上报制度;规范学校招生行为,学生入学后根据性别、入学成绩均衡分班,实行标准班额,农村小学、初中每班40人,城镇小学、初中每班45人、高中每班56人。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知识能力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的发展情况、学业成绩以及个性作品、荣誉与奖励等方面建立健全学生成长记录袋。

第十八条 学校要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逐步创造条件建设学校网站,实现教学信息的网络化管理,并通过网络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第五章 计划与总结

第十九条 教学计划主要包括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备课组计划、教师教学计划等。教学计划要目标明确,措施可行,针对性、实效性要强。

第二十条 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要依据学校教学工作目标,统筹协调,对各年级、各学科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和相应的检查措施,对各项主要教学工作做出具体安排,作为各教研组和任课教师制定教学工作计划的参照依据。教学工作计划必须有具体的管理目标和实际可行

的质量监控措施,应在主管校长的直接领导和参与下由教务部门组织制定,学校教研科室参与,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学校行政会审定后,于开学前印发至各教研组。

第二十一条 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应依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工作计划,结合本组学科特点,对本学期各项教研工作做出具体安排和要求。计划由教研组制定,经全组教师讨论认可后,于开学后一周内交教务处和教研室审定存档。教研组长为计划执行的具体负责人。

第二十二条 备课组计划由备课组全体成员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与教学实际,经集体讨论后由备课组长执笔完成,计划内容包括:教材分析、目标要求、教学进度、集体备课活动、学科竞赛活动、研究性学习(或活动课)及其它教研活动等工作安排及主要措施。备课组长为计划执行的具体负责人。没有设备课组的学校,由教研组完成相关任务。

第二十三条 教师个人教学计划由各任课教师制定,一般在开学后一周内完成。任课教师在制订计划时要充分理解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总体精神,依照备课组教学要求,熟悉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本学期、本学年总的教学任务,明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充分估计到完成教学任务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拟定教学进度,提出教学质量目标,明确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第二十四条 计划制定后,学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计划落实到位。学期结束时,各责任部门和相关人员应及时对照计划,结合工作进度,对工作质量和效果进行反思,并写出书面总结,交教务部门存档。教学工作总结包括:工作进展概况,主要成绩,经验及体会,存在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等。

第六章 备 课

第二十五条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打造高效课堂、优化教学过程的关键。备课要体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体现尊重差异性的理念,体现生活化的理念,体现资源整合的理念,体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转变的理念,落实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新课改的要求。

第二十六条 教师要深入学习《课程标准》,熟悉《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明确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掌握教材的编排意图、知识结构和逻辑体系以及教材在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等方面的要求。结合本班实际充分了解不同年段、不同班级学生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预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会发生的疑惑和困难,因材施教。要针对学生已有经验,遵循认知规律,开发、整合、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进行备课。做到目标明确、科学,易于检验和评价,内容具体、过程清楚,互为因果,方法策略恰当,具有实效性。

第二十七条 积极推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备课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校本教研活动。有利于改进学校备

课现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1、集体备课内容:备课标、备教材、备学法、备教法、备训练。明确教学目标、教材体系、教学重难点、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指导、不同层次的训练题、多种课程资源的收集与整合、课件的制作与使用方法。

2、集体备课要求: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四有”、“五统一”。“四定”:定时间,坚持每两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制度,每次活动时间不得少于两课时;定地点,落实好集体备课地点,以便于活动组织;定内容,严格按照计划安排进行,专题备课要提前一周拟定好课题,严禁流于形式;定主备人,要逐周安排好每次活动的主备人,提前做好准备。“四有”:每次集体备课活动都要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有考评。达到“五统一”: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作业训练,统一检测评价。3、集体备课程序:(1)分年级分学科成立备课组,选出备课组长,由备课组长制订学期工作计划,分解备课任务;(2)每个教师根据各自备课任务,认真研读课标、教材、参阅相关资料(包括网上信息),精心选用例题、习题、测试题,提前拿出各自的“备课初案”,并交付同组其他教师;(3)同一备课组教师对每一份“备课初案”进行集体评议,达成共识后,主备教师对“备课初案”进行修订,形成“备课组教案”,供组内所有教师二次备课(独立备课)时使用;(4)教师不能直接使用“备课组教案”上课,必须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即独立备课),形成“自用教案”。教师在课堂上只能使用“自用教案”。如果教师只有“备课组教案”,没有“自用教案”,即被视为没有完成备课工作;(5)教师课后必须

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备课组教案”和“自用教案”。

第二十八条 教师上课前要写好教案。教案编写要注重实效, 要根据学科特点,按课时备课并写出每一课时的教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可以有不同的备课要求, 初级教师要编写详细的教案, 中级教师要在规范的基础上注重教案的实用性,市级以上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教案要体现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提倡撰写包含学案在内的教学设计,一是学生用的学案,它侧重于学生直接参与、主动求知的学习活动的设计;二是教师用的导案,它侧重于指导学生如何学习。教案要手写,集体备课可以采用电子教案。

第二十九条 教案的内容包括:课题、授课日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重难点的确定、课型与教学方法、教学时数、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资源的利用、板书设计、课堂小结、练习与作业、教学后记。

第三十条 各种课型教案基本要求:1、新授课必须每课都要有常规教案,按第25条要求书写;2、复习课(包括习题课) 要有课题、教学目标、复习范围、重点和过程、总结、后记;3、讲评课(包括试卷、作业) 要有课题、教学目标、讲评重点和过程。讲评过程包括:①评价题目的难度和质量,公布答卷(题) 得失情况。②重点讲评题目分析。根据学生对知识、方法、思路等了解掌握的实际情况,设计拓展性训练。③对每一类问题及时讲评总结,做好作业布臵和后记;4、作文讲评课包括讲评目的、作文情况综述、针对性范文讲评,引导学

生修改完善。鼓励教师写下水作文,启发学生写作思维。5、实验课包括目的要求、实验器材准备、实验过程、结果分析、作业布臵(写出实验报告) 、课后记。不得无教案上课,不用旧教案上课,不下载照搬不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案上课,不能以在课本、资料上写评注圈点为由而不写教案。课件应根据实际需要运用,要充分考虑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不能不切实际滥用,在教案中要有课件运用的说明,不能用课件代替教案。

第三十一条 建立教案检查制度。要注重教案质量评估,学校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师的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教案进行检查,要建立教师教案教研组(备课组)周查制度、超周备课制度、教研组(备课组)签字上课制度、学校月查制度,查后要有签字、有修改建议、有评价记载。学校教务处(教研室)和教研组每学期要对教案进行等级量化评定。

第七章 课堂教学

第三十二条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教学观念和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树立课堂是师生合作学习、沟通交流的天地,是师生历炼心志、感悟人生的场所,是学生追求学习的幸福感,是师生课堂活动的终极目标的新课堂观。每一节课要做到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学习资源充足科学,思路清晰,结构紧凑,方法恰当,运用自如,以生为本,突出主体,技能娴熟,功底扎实,短时高效,效果显著。

第三十三条 围绕目标组织教学。教师要重视教法的选择和学法的指导;以基础知识为核心,以能力为重点,兼顾情意发展,把德育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抓住要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分析疑点,夯实基础,发展能力;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及教学过程中的动态情况,对预设教学目标进行新的生成和调整,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十四条 教学过程安排紧凑,结构合理,精讲精练,无知识性错误,做到讲有中心, 练有目的, 分析透彻, 注重实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上课时处理课堂违规违纪事情不超过20秒(在下课后再全面处理),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上课要目的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方法得当,注重培养学生探究、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每节课教师讲课不得超过2/3的时间(小学不超过1/2的时间)。课堂提问要面向不同层面的学生,学生发言不少于10人次,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创新。课堂上要充分互动(特别是小学生动口、动手、动笔等),时间不少于10分钟。

要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把知识教学的过程同时变成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创设开放性课堂,在倾听和欣赏中施教,构建民主化课堂,借助情感走进学生心灵,给学生以足够的心理安全感和学习自信心。

第三十五条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个体差异,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大胆质疑;师生共同营造和谐、融洽、平等的课堂氛围,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三十六条 重视教学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合理使用教学辅助手段。充分利用挂图、标本、录音、投影、录像、课件等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做好图书馆、电脑室、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和资源库的管理。教师要善于搜集、整理、开发和充分利用资源,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提供有效的资源帮助。

第三十七条 强化课堂教学的管理意识。上课前要检查学生出勤情况,上课时要维持好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师不得随意离开教学现场,也不能让学生随意离开教学现场,杜绝上课时间教学现场无教师的现象发生,一旦课堂发生事故必须严格追究责任。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规则,课堂内发生的问题,应以任课教师为主负责在课后处理,上课时教师不得随意把学生赶出教室,凡因特殊情况需停止学生上课,必须上报学校教务处同意。

第三十八条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要耐心说服教育,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得挖苦、讽刺或侮辱学生,要积极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收获成长的快乐。

第三十九条 遵守课堂基本规范。教师上课要提前2分钟到达教学场所组织教学。教师因公、因病、因事等原因不能按时上课的,可以请假,但须事先按程序办理请假手续,并报教务处备案,由教务处安排临时代课。如情况紧急不能事先办理请假手续,可委托他人向学校说明情况,上班后第一时间按程序补办请假手续。

在课堂上,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不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教师应严格按课表上课,未经教务处同意,不得随意调课,更不准随便缺课,不占用自修课或其他课程上课;要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不旷课;上课时穿着端庄整齐,不穿透明装、吊带裙、露脐装、短裤、背心、拖鞋进入教室,不化浓妆,不坐着上课,不带孩子进教室上课,不在课堂上抽烟,不在课堂上使用通讯工具,严禁酒后上课;体育教师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上课;上课开始和结束,师生应相互问候致礼;教态要大方、自然、亲切;语言表达要清楚、流畅,用语要文明、得体,使用普通话教学;板书要清楚,布局结构合理,能体现出讲课重点;字迹工整,大小适当,用规范字,不写错别字。

第四十条 检查教师上课情况是学校教学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学校每学期必须有详细的听课计划与课堂教学检查重点,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各中小学要建立每日巡课制度,并有巡课记录;各班级要详细登记《班级日志》,记载教师每天上课的情况,教务处每周要查阅核实《班级日志》;学校领导要经常随堂听课检查;教务处要定期普查或不定期抽查;教研组要有目的的集中听课。

建立听课制度,学校应设立每周校长听课日,周一到周五每天均有学校中层以上领导(教务主任、德育主任、教研主任、副校长、校长)推门听课,每周其中一天为校长听课日,每人每周听课一节以上,分管教育教学的副校长、教务处主任每人每周听课二节以上,要有听课记录,并认真与任课教师交换意见。

第八章 教学反思

第四十一条 教学反思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必要环节。教师要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通过课后自我评价、自我诊断,总结成功与不足,以不断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反思形式应灵活多样,可采取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反思或在专家引领下反思等。

第四十二条 教学反思要重点反思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如教了什么?是怎么教的?学生学得怎样?是怎么学的?效果如何?还存在哪些不足?如何改进?等。还要注意反思作业批改、辅导、考核评价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力争做好常规教学的全程反思。

第四十三条 教师要养成写教学反思的习惯。反思的呈现方式形式可以是“课后记”、“教后感”、“教学杂记”等,每位教师每周写教学反思不少于一篇,每学期至少有一篇800字以上有一定深度和质量的教学反思在学科组或校内交流,并存入教师业务档案。倡导教师将教学反思发表或上网交流。

第九章 作业布臵与批改

第四十四条 布臵和检查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教师了解学生获取知识的程度、掌握技能的水平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有效的作业布臵与批改, 有利于调节、改进教学工作, 及时地进行矫正和补漏, 巩固课堂教学效果。作业原则上应该“有留必查, 有查必改, 有改必讲, 有错必纠”。

第四十五条 作业的布臵和批改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做到精心布臵, 细心批改, 反馈及时, 方法有效。教师选择作业习题,应广泛参阅各种资料,精选那些有利于教学反馈,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双基”,提升能力的习题。提倡分层、分类布臵作业, 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第四十六条 作业布臵要重视对学生预习、复习的指导和检查,形式要灵活多样。要提倡教师布臵分层次的弹性作业,布臵探究性、实践性家庭作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要布臵读、写、算的作业,还要布臵操作、实验、调查、考察、观察等实践性强的作业。各学科还要布臵一定量的、学生自主选择参加的、旨在培养个性特长的实践性、探究性的兴趣活动类作业。通过多样化作业,让学生理解和巩固学过的知识,培养学生参与学习、探究的兴趣。作业要注重“课内及时反馈,课内与课外结合,课内向课外延伸”。 严禁不加选择地使用现成的练习册或习题集布臵作业,反对机械的重复训练,坚决杜绝惩罚性作业、随意性作业和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

第四十七条 作业布臵要适量和适当。小学作业以课内完成为主,小学一、二年级不布臵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语文、数学可布臵适量的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学科一般不布臵书面家庭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天课后书面作业总量不超过1小时,初中不超过1.5小时,高中不超过2小时;音乐、美术、体育科应注重实践操作,作业原则上在课堂内完成;要适当布臵学生写作训练,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每期不少于8篇,初中和高中每学期作文不少于7篇,有条件的学校可多于10篇,提倡小学中高年级和初高中学生写周记或日记。

第四十八条 作业批改和反馈要及时。作业批改的形式应以教师批改为主,对探究形式的作业可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相互批改。批改作业应逐题批阅,有规范的批阅标记,并标明批阅日期,记录作业的典型案例以供讲评,多写鼓励性批语;作业种类及批改方式需年级备课组统一,小学作业要全批全改,语文(基础知识)按课文一课一批改,作文每学期大作8篇,全批全改,小作16篇,要求精阅。数学按课时一课一全批全改。外语每周全批全改小学不少于2次,初中不少于3次,高中不少于4次,作文全期不少于10篇,全批全改。物理、化学每周全批全改初中不少于2次,高中不少于3次。其他学科每周全批全改不少于一次。

赞成和提倡在作业布臵和批改方面作必要改革和创新,但不得以教改为名不布臵或不批改作业; 学生相互批改作业,教师应进行必要的指导,并对批改情况进行检查和点评。对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学生提倡面批面改; 除作文外,一般应在学科下一次上课前完成作业批改,发还学生并做反馈讲评; 活动类作业应得到辅导老师及时检查和点评。

第四十九条 学生作业要统一格式或要求,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写要工整。教师对学生应提出明确的要求,独立完成作业,字迹要工整,书写格式要统一规范,做错要订正。要充分发挥作业在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等方面的作用,通过作业布臵、完成、上交、批改、更正、讲评、交流等一系列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第五十条 教研组每两周检查一次作业批改情况,学校不定期抽查与检查相结合,教务处每月检查一次作业批改情况,并将结果公布于众。学校每学期要组织不少于一次的各年级各类优秀作业展评。

第十章 实验教学

第五十一条 制订实验计划,科学安排实验。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规定的实验内容, 在每学年或学期开学前编制实验计划, 安排实验课题, 准备所需要的仪器、材料、工具等, 保证实验教学安排合理, 科学有效。演示实验应达到100%,学生分组实验应达到95%。

第五十二条 课前实验准备。教师课前要关注实验和教学的关系, 精心研究实验, 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 确定具体的方法、步骤和操作程序, 并在上课前对实验进行试做, 熟悉实验过程, 准备好所需要的仪器、材料,以保证实验教学过程的实际效果。

第五十三条 课堂落实实验。实验前教师要讲清实验的目的、要求、仪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在教师演示实验的基础上, 安排学生实验和分组实验。学生实验时, 教师应巡视指导, 并在实验室管理员的配合下, 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的问题,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要严格实验操作程序,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第五十四条 开发探究实验。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品质。要根据学校实际开放实验室, 给学生提供课外实验的场所和时间, 给学生创造实验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提倡教师开展探究式实验活动, 提倡学生开展创新实验等科学活动。

第五十五条 完成实验评价。实验完成后, 教师应及时检查、了解学生实验的情况, 对实验中的问题和经验进行小结, 进一步巩固实验效果。教师要布臵实验必需的作业, 指导中学生写好实验报告, 并认真批阅和评价。

第五十六条 积极开展自制教具活动。各校要组织、引导教师结合实际,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广泛制作教具。自制教具应工艺讲究,有新意,能直接应用于教学,能入柜、入册,并长期保存与使用。

第十一章 课内外辅导

第五十七条 辅导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一项具体措施。辅导可分为课内辅导和课外辅导。一般情况下,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的辅导,称之为课内辅导,而自习课、活动课、晚修等时间的辅导称为课外辅导。无论课内外辅导,都提倡分类辅导,辅导内容一般为补缺、补差或培优、提高等。

第五十八条 自觉加强课内辅导,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要加强课外辅导的计划性,明确辅导的对象和具体内容。要将课外阅读作为课外辅导的一个重要内容,并按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课外阅读量。

第五十九条 规范辅导行为。严禁教师占用自习课、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和节假日进行集体补课,不在辅导时间讲授新课,不滥编滥发教学辅导资料,不得以“培优辅差”的名义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严禁搞有偿辅导和有偿家教。

第六十条 学校要建立心理咨询室,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积极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教会学生正确面对挫折,用良好的心态对待学习,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第十二章 考试与评价

第六十一条 发挥考试评价功能。学校要善于利用考试评价信息资源,充分发挥考试评价所具有的诊断、反馈、导向、激励和促进发展的功能,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的全面、生动、活泼、主动发展服务。

第六十二条 教学质量检测。凡是按照课程方案开设的课程都要进行质量检测(考试或考查)。考试分单元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和高、中考模拟测试。单元测试由科任教师或年级组负责组织实施,期中考试由学校教务处负责组织实施,期末考试由教育局教研室统一组织实施,高中期末考试由高中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组织实施,高、中考模拟测试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加强管理,严格控制全校统一考试次数;考查科目的考查在每学期末进行;学校要加强对考试命题的研究,命题要体现学科教学的导向,试题的难易度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学习的实际;严格监考要求,客观评定成绩,强化质量分析,提出改进教学工作的具体意见和措施。

第六十三条 教师教学评价。学校要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教学评价制度,每学期通过问卷调查、听课、谈话、家访等方式了解教师教学情况,综合每位教师的教

学情况、教学业绩、教研成果等,对其进行一次发展性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第六十四条 学生学业评价。坚持发展性评价标准,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强化评价的激励功能。各门课程应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业成绩、爱好特长等因素,采取学业检测、教师评定、自评互评、家长评价等多种形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等级分设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或A 、B 、C 、D 四个等级。

第六十五条 普通高中要利用学分评价手段来管理学生的

学习活动和学习状况,通过课时记录、学习过程表现和模块考试结果三个方面,对学生各学科模块学习进行客观、准确、科学的评价,以促进学生学习。同时,还要利用学分管理手段来管理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

第六十六条 综合素质评价。要按照新课程关于学生成长记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规定,从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加强对综合素质评价表的填写与归档管理,要从小学、初中、高中起始年级开始,做好原始素材的收集、整理、评价、填表及建纸质文档等工作。有条件的学校要努力创建学生成长电子档案,利用计算机管理,方便师生操作,丰富文档的形式与内容,切实提高综合素质评价的诚信度。

第六十七条 教学奖励制度。学校应建立“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奖励制度,对教学工作负责、教学成绩显著或有突出贡献

的教师给予奖励,对学习成绩优秀、进步显著或有专业特长的学生给予表彰。

第十三章 教研与培训

第六十八条 发挥教研部门作用。教育局教研室要发挥研究、指导和服务的职能,加强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教研员要经常深入到学校听课、评课、调研常规教学,每学期听课20节以上,并完成一篇调研报告;学校教研室是学校教科研中心,负责全校教科研的组织和管理工作;教研组是教科研的基地,接受校教研室的指导,承担教育科研任务的具体实施。

第六十九条 常规教研活动。学科组每周要安排半个工作日作为学科组或年级备课组常规教学教研活动的时间,每次活动要做到“四定一有”,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专题,有记录。学科组和备课组要认真组织好上研究课、听课、说课、评课等系列活动,每次活动组长要认真做好活动记录,每位教师要认真填写教研工作手册,学校教研室要不定期抽查。

第七十条 开展校本研究。校本教研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校本教研工作,是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途径,学校要健全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要以校本研究为载体,积极开展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等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使教师真正成为“研究者”,通过校本研究,让教师学会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教研组要成为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的学习型组织,切实发挥团队作用。每周必须定期开展一次教研活动,教

研活动要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人员、定主讲”。各学科每学期要安排一定数量的示范课、研讨课等公开课。教研组要对本组教师参加的各种政治、业务学习和教研活动实行考勤登记。要通过校本研究,使教师群体率先成为优秀的学习型组织。

第七十一条 积极开展主题研讨活动。学校学科教研组和年级备课组每月或每阶段要有一个教研主题,以课例为载体,组织新教师上合格课、中青年教师上展示课、骨干教师和高级教师上研讨课、同年级教师同课同讲、同课异构等,使教师互相切磋,共同提高。

第七十二条 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各校要引导教师或教研组围绕教学常规开展课题研究,在一定阶段内关注一个问题,如学法指导、学习诊断、作业设计、命题研究等,有目的地组织教师研究教材,研究教学过程,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等,预设策略,加强理论学习,开展同伴互助、课例研究,以教学研究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要加强课堂教学评价分析技术、诊断技术和辅助教学技术的学习与掌握,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做到“学在课堂、练在课堂、反馈在课堂,矫正在课堂、巩固在课堂、提高在课堂”。

第七十三条 加强校内外听课学习管理。各中小学要根据教学改革的新要求,修订完善公开课、听课和评课制度。每学期每人至少开设一次公开课,这项内容要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和每周行事历。中小学校长每周上课不少于4节,校长每周至少听评课1节,每学期听评课不少于18节,、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教务主任、教研室主任每周至

少听评课2节、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6节,其他副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8节;学校中层教学教研业务领导、学科组长和专任教师每学期听课要不少于36节。从教不满五年的新教师每学期听课次数要适当增加。教研组长要加强对本组成员听课、评课的组织。听本校教师的课,应在教研组教研活动中组织评课,并有评课记录;加强校际教研。各校应积极主动与兄弟学校建立校际教研关系,经常开展跨区或联片协作、联谊式教研,共同合作,相互开放,交流信息,共同发展;学校要积极学习和引进外地先进教改经验,发现和培养本校的教改典型,做好教改经验的总结和推广,促使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师外出听课、参加培训学习,返校后要落实“四个一”:即作一个专题汇报,交一份学习心得,上一节汇报课,交一份教案,书面材料存档备查。

第七十四条 充分发挥名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专业引领作用。在市、地和自治区公开课获奖教师每学期要开设一次以上的面向全市教师的教学观摩课、示范课或教学理论讲座;市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每学期要开设一次以上的面向全校或片区教师的教学观摩课、示范课或教学理论讲座;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引领实效性强、效果良好的教育教学实践。同时,要积极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工作,要先于普通教师具备实施校本课程的能力,并带动全体教师实施三级课程。

第七十五条 积极开展读书活动,构建学习型校园。应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努力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和业务水平。要引导和鼓励教师了解和掌握教育、教学改革的动

态和信息,开拓获取现代教育资讯的渠道,学习新的理论,关注新的科研成果。每个教师每年至少要订阅一种以上本专业的报刊资料, 并将教师读书的质和量作为教师绩效考评的重要依据。

第七十六条 积极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研究要向教学实践回归, 以教学问题为起点, 以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完善学校制度、提高教育质量为归宿。1、教师要围绕校本管理、校本课程、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评价等方面积极探索,使课题研究成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支撑,从而把“以校为本、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基本教研组织、教学与研究一体化、注重实效”的教科研工作思路落到实处;

2、大力落实“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成长就是成果”的科研理念,扎实开展课题研究,立足教学实践选择真实而具体的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认真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完善,有效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课题研究成为促进“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研究活动的重要举措,从而逐步形成“课题从课堂教学中去选,研究到课堂教学中去做,答案到课堂教学中去找,成果到课堂教学中去用”的研究文化;3、坚持以“短、小、实、快”为教育科研工作指导方针,促使广大教师破除教育科研“高不可攀”的神秘感,引导教师形成“为自己而研究”的课题意识,按照“小课题、低门槛、短时间、求实效”的原则开展课题研究,让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臵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教学

经验进行总结,逐步掌握教学规律,形成教学思想,在实践、探索、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核心能力,从而使课题研究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4、学校教研室要做好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并对教师的研究工作给予有效的指导。严格立项申报程序,切实增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提出问题,确立课题,认真选题,搞好论证,严格评审,及时公布;切实加大管理力度,不断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制订研究方案,组织行动研究,加强过程指导,深化课题研究;做好结题鉴定,推广优秀成果。

第七十七条 加强校本培训。学校要制定切合本校实际的近期和中长期教师培养计划,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校本培训活动,把贯彻执行教学常规落实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并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每学期教师集中培训的时间不少于40学时,个人自学时间不少于60学时。每年要完成继续教育10个学分。教师每学期要努力完成“七个一”的培训任务: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并上交一篇读书笔记; 上好一节教学公开课;编制一套有较高水平的试卷;交一份用于评比或交流的教学设计或多媒体教案; 参与一个教学研究课题;有一篇教学论文获得市级以上奖励; 在市级以上教育杂志上发表1000字以上本学科教学论文。

第七十八条 强化教科研管理。要明确教科研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关系,要完善教师教科研工作制度和教科研工作考核方案,要确保教科研经费的保障机制,学校对教师在本学科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要加大奖励力度。

第十四章 学生学习

第七十九条 制定计划。结合自己的实际和特点,合理周密的安排时间,制定学习计划。计划中要有明确的学习要求和具体的时间安排,便于督促自己实施。计划要突出重点,均衡发展,防止偏废。计划里一定要安排锻炼身体、参加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时间。

第八十条 课前预习。1、养成预习习惯。充分利用已学知识,借助各种学习手段进行预习,预习内容可以是一天后的新授课,也可以是一周后的新授课,还可以按教材的编排体例进行预习,养成先预习后上课的学习习惯;2、掌握预习方法。根据教师的教学进度,通览所要学习的内容,找出自己学习的重点难点。初步预习书后的习题,尝试完成书上的部分例题和训练题。把经过自己努力还弄不懂的问题标出,确定听课重点;3、提高预习效果。要根据自己学习情况合理分配学科预习的时间,重点加强对薄弱学科的预习,追求最佳预习效果。

第八十一条 课堂学习。1、做好准备。按时进入教室,不随便缺课。准备好当堂课需要的课本、笔记本、作业本、工具书和学习用具等,调整好精神状态,做好上课准备;2、认真听课。高度集中注意力,用心致志听课,让思维始终紧跟老师的教学过程。将预习心得与老师对教材的讲解进行对照比较,关注教师解决问题的思路,从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或矫正自己的认识。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过程,积极思考,大胆质疑;3、做好笔记。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抓住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板书要点、重要方法,有针对性、有选

择地做简要的课堂笔记。当记笔记与听课发生冲突时,要保证先听好课,切勿因记笔记影响思维和听课。

第八十二条 完成作业。1、认真完成作业。在弄懂学习内容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按时完成作业,但不得抄袭他人作业。完成书面作业时,应按照规定的格式答题,做到字迹工整,书写规范,步骤完整,卷面整齐美观。及时独立或合作完成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等课程作业,主动参与并完成分工任务,保证作业质量;2、养成纠错习惯。及时更正作业中的差错,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反复思考不能纠正的错误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及时向老师或同学请教。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弥补措施,同步进行练习矫正。对一些典型错误要注意收集,准备好“纠错本”,防止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

第八十三条 课业复习。1、做好课后复习。及时复习新授课的内容,整理、修改、补充课堂笔记,消化巩固所学知识,弥补课堂学习中的不足,比较教材和教师讲课思路,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2、重视系统复习。复习时要将一个阶段学习的知识系统化。单元(章节)学习结束后,通过文字概括、列提纲、画图表等方法构建本章节的知识结构,掌握本章节的核心内容。要重视学习内容和方法的回顾与总结,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结束后,要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对已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查漏补缺,达到全面掌握,融会贯通。

第八十四条 考试考查。1、掌握考试方法。要根据不同类型考试考查的要求,审清题意,理清思路,细心思考,认真答题。根据个人实际水平确定好解题顺序,先易后难,分配好各个试题的答题时间。

养成检查的习惯,对答案查漏补缺,考出应有的水平。做到书写工整,表述正确,操作规范,解答完整,卷面整齐;2、端正考试态度。以诚信的态度对待考试,严格遵守考场纪律,杜绝舞弊行为。考试中,不准离开座位,不准交头接耳,不准夹带、偷看、抄袭或有意让他人抄袭,不准传抄答案或交换试卷。考试结束时间一到,学生立刻停止答题,按规定离开教室。提前交卷的学生,不准在考场处逗留,不准在考场四周谈论考试内容;3、重视考后总结。考试结束后,应认真听好试卷讲评。在老师指导下,认真分析试题错误原因,找出知识、技能方面的缺陷,改进学习方法,积累考试经验,提高学习效益。

第八十五条 学习卫生。生活有规律,合理安排学习、娱乐、体育锻炼、休息和睡眠,按时作息;科学用脑、护脑,使学习高效化,劳逸结合,动静交替;科学用眼、读写姿势正确、坚持做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合理膳食,改善营养状况,提高营养水平;有效使用网络信息,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侵蚀;

第八十六条 课外活动。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积极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广泛阅读课外读物,自觉参加参观访问、调查研究等社会活动,主动承担义务劳动、公益服务等社会工作,提升学习兴趣,获取有益知识,培养自学能力,扩大知识面,完善自己的素质结构,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十五章 督查与指导

第八十七条 各校要成立有校级领导、教务处、教研室相关人员和教师代表组成的教学常规检查小组,制定相应的检查评价方案,采

取定期和不定期、普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的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作业批改、学生辅导和教研活动等工作进行每月一次全程检查,实行一查一通报,一查一整改,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第八十八条 在常规检查以外,学校还应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纪律考勤、期中和期末考试,以及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和文体活动等多方面,对教师进行学期教学情况综合评价,学校要以这个综合评价作为教师参评先进、参与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职称评聘和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 并将各项检查结果,存入教师业务档案。

第八十九条 教育局要建立和完善教学常规管理督查机制,并把教学常规管理纳入学校年度目标考核范围,相关科室要根据教学常规的规范性要求,坚持集中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原则对该项工作进行检查。并通过集体调研或专题调研,加强对学校贯彻落实教学常规工作的指导与检查,做到有检查、有反馈、有结果、有通报、有处理,并将检查结果将作为各校学年终教育质量综合考评教学常规管理部分的直接依据。根据检查评比结果,每学年评出教学常规管理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十七章 附 则

第 九十 条 本规范的解释权归乌苏市教育局。

第九十一条 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可根据其教学特点参照执行。 第九十二条 本规范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相关文章

  • 小学生文明礼仪常规
  • 小学生文明礼仪常规 --小学生文明礼仪讲座 詹海燕 中国有史以来一直被称为"礼仪之邦",无论在什么样的背景和环境下,只有一个文明的人才会是受人尊敬.受人喜欢的,希望这些礼仪规范会对大家的言行有所帮助.愿我们都从自身努力, ...查看


  • [祖国多么广大]教学设计
  • <祖国多么广大> 教学设计 石家庄市宁源小学 周丽荣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选取了祖国南北.东西的四个地方的不同景色:海南岛和大兴安岭,帕米尔高原和乌苏里江畔,以及长江.黄河横贯祖国,充分展现出我们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的画卷. ...查看


  • 小学教学常规检查小结
  • 小学教学常规检查小结 第一篇小学教学常规检查小结 一.好的方面 1.备课力求完美.这次检查发现每位教师都能认真备课,书写较以前规范,教学环节齐全,教学过程比较详实,个别教师教案中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抄袭教案的现象逐步减少:备课从学习目标的制定 ...查看


  • 保护环境说课稿
  • "感恩环境 学会爱护"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乌苏市第三小学 杨娜 尊敬的各位评委.辅导员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乌苏市第三小学的参赛选手杨娜,今天我的少先队活动是围绕<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六年级的&q ...查看


  • 小学教导处工作计划 2
  • 游仙区魏城镇红卫博爱小学 2014年教导处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围绕本年度学校的工作目标和要求,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任务,从抓常规管理.抓教研教改入手,力求实效.狠抓落实.不断加强对课堂教学的常规管理,教师的业务能 ...查看


  • 阿扎提小学"班班通"使用管理制度
  • 阿克苏市二区阿扎提小学"班班通" 使用管理制度 为了使"班班通"的管理和使用规范化,发挥"班班通"重要作用,真正为师生服务,为教学服务,特制定"班班通"管理制度 ...查看


  • 小学语文高段阅读记录卡活动总结
  • 小学语文高段"阅读记录卡"制作比赛活动总结 为引导学生多读书.勤读书.读好书,促进良好的读书风气的形成,为了展现学生的个性阅读,在方寸之间展示阅读成果和学生的艺术才华,我校五.六年级组在以学校教研组为单位的活动中开展&q ...查看


  • 农村小学期末总结范文
  • 一.指导思想 2009年黎母山中心小学教研室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本室工作.以"教育质量年"为契机,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继续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校本"有效教学"为主要目标 ...查看


  • 教坛新秀事迹材料
  • 申报材料 "教学新秀"综合考核 材 料 单位:阿克苏市第十二中学 教师:唐芳 "教学新秀"综合考核材料 阿克苏市第十二中学 唐芳 唐芳,女,中学二级教师,本科学历,中共党员.斗转星移,她在教育工作岗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