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的发展前景

“物联网”的发展前景

(时间:2009/6/5 14:40:17 共有

1625 人次浏览)

在最早使用RFID的物流领域,虽然麦德龙、家乐福等欧洲多数零售巨头早已开始使用该技术,但据欧洲零售业圆桌会议(The European Retail Round Table)主管保罗·斯科汉(Paul Skehan)统计,该技术还“远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

事实上,如果所有的商品都能实现智能交互,那么企业可以很方便地管理产品目录和价格,并跟踪商品的销售情况,以便及时补充库存、调整销售策略。这样,管理成本将大大降低,并避免资源浪费。

除了物流领域,“物联网”还可以广泛应用在道路、交通、医疗、能源、家用电器监控等领域。为应对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政府正在进行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据初步估算,4万亿元中,43%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节能减排,25%用于地震灾区重建。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科技行业和相关企业能将“物联网”引入这些项目,就可以将金融危机的影响转化成自身发展的契机,也可为建设一个更加智能的社会贡献经验。

5月7~8日,来自欧洲信息、商业领域的科研人员、官员和企业负责人齐聚欧盟总部所在地布鲁塞尔,就“物联网”这种新科技的发展前景作了广泛讨论。

与会人员包括欧盟委员会信息社会与媒体中心办公室负责人鲁道夫·施特罗迈尔(Rudolf Strohmeier),法国高等教育与研究部广播及互联网管理部门主管本纳德·本哈默 (Bernard Benhamou),欧盟数据保护监督委员会委员彼特·哈斯廷克斯(Peter Hustinx)。另外,还有来自美国商业界的人士,如美国商务部隐私办公室前任主管丹·卡普里罗(Dan Caprio)。可以说,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这一会议已不仅仅限于有关新科技的讨论,更是欧盟寻找危机解决之道、保证欧盟经济长期发展的尝试。

标准亟须统一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指的是将信息生成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设备、感应器或全球定位系统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诸如条形码这种自动识别技术(Auto-ID),就是“物联网”的最初应用。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一个物体嵌入包含其信息的可识别智能芯片,就可通过互联网与其他物体主动进行数据交换。这样,不但物体和物体智能地联系起来,使用者也和物体系统联结了起来。

从条形码到射频识别,自动识别技术已经有50年的历史。而如今,“它的新特征就是物物相连的这种连通性已经日益商品化,”欧洲电信、IT及媒体领域领先的策略咨询公司Analysys Mason首席顾问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说,“人类通过一定的方式,是可以将这种新技术转变成巨大收益的。”

他进一步指出,目前可能有两种潜在的方式可以实现这一转变:一是为该项技术的应用开发出一个主要的使用领域或垂直市场(由本行业向上下行业延伸而形成的市场),这样,技术就可以转变成巨大的经济效益。如条形码技术,其主要使用者是零售商和物流企业,它们使用此种技术进行商品目录和价格管理。

二是,可以利用已有的科技标准创造出新的应用领域,以打破垂直市场的界限,将数据变成及时而有用的信息。

舒曼指出,在上述两种情况下,标准是关键。目前市场上存在各种关于“物联网”的标准,这影响了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投资者要么找到一种全新的、可以支持物联网大范围工业发展的标准,要么找到一个创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以便整合现有的各种标准,为使用者提供便利。

可为经济复苏提供动力

“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的效率,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

“物联网是我们的未来”

在“物联网”的发展上,欧洲IT和工业领域十分重视一个统一标准的制定。由于各国存在不同的标准,因此需要加强国家之间的合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项目是“全球射频识别标准协同论坛”(Global RFID

Interoperability Forum for Standards),该项目得到欧盟的资助,不仅在欧洲设有相关机构,还在中国、日本和美国举办研讨会、加强国际合作,以寻求一个能被普遍接受的标准。

欧盟官方机构除资助项目外,还积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当下,欧盟最关心的是“物联网”的发展及数据、隐私的保护。2002年,欧盟制定了电子隐私保护指导方针。施特罗迈尔和本哈默都表示,欧盟要在“物联网”的发展中扮演领导角色。

美国在1999年首次发明了自动识别技术。之后,该技术被沃尔玛和美国国防部倡导使用。该技术在美国发展的最新例子是:去年底,IBM提出了宏伟的“智慧星球”概念,目前已获得奥巴马政府的支持。

“物联网”发展至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具备无限的潜力。但在目前的情况下,也存在一些困难。除上述标准统一的问题外,Analysys Mason的合伙人迈克·格兰特Mike Grant)表示,“物联网”在商业应用方面“业务模式还不是很明朗”。另外,目前生产“物联网”所需的芯片等组件的费用也较高。

而另一方面的难题是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这个话题也成为此次会议的中心议题之一。在“物联网”中,由于物体之间的联系更紧密,甚至物体和人也被连接起来,因此大量的数据及用户隐私如何得到保护,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施特罗迈尔对CBN表示,欧盟向来重视互联网安全,但立法者首先要弄清楚“物联网”可能带来的问题,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立法。因此,相关的立法往往比科技的发展进展要慢,但这也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

虽然目前存在上述问题,但与会者对“物联网”的前途仍然表示乐观。正如施特罗迈尔所说,“物联网及其技术是我们的未来”。

“物联网”的发展前景

(时间:2009/6/5 14:40:17 共有

1625 人次浏览)

在最早使用RFID的物流领域,虽然麦德龙、家乐福等欧洲多数零售巨头早已开始使用该技术,但据欧洲零售业圆桌会议(The European Retail Round Table)主管保罗·斯科汉(Paul Skehan)统计,该技术还“远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

事实上,如果所有的商品都能实现智能交互,那么企业可以很方便地管理产品目录和价格,并跟踪商品的销售情况,以便及时补充库存、调整销售策略。这样,管理成本将大大降低,并避免资源浪费。

除了物流领域,“物联网”还可以广泛应用在道路、交通、医疗、能源、家用电器监控等领域。为应对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政府正在进行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据初步估算,4万亿元中,43%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节能减排,25%用于地震灾区重建。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科技行业和相关企业能将“物联网”引入这些项目,就可以将金融危机的影响转化成自身发展的契机,也可为建设一个更加智能的社会贡献经验。

5月7~8日,来自欧洲信息、商业领域的科研人员、官员和企业负责人齐聚欧盟总部所在地布鲁塞尔,就“物联网”这种新科技的发展前景作了广泛讨论。

与会人员包括欧盟委员会信息社会与媒体中心办公室负责人鲁道夫·施特罗迈尔(Rudolf Strohmeier),法国高等教育与研究部广播及互联网管理部门主管本纳德·本哈默 (Bernard Benhamou),欧盟数据保护监督委员会委员彼特·哈斯廷克斯(Peter Hustinx)。另外,还有来自美国商业界的人士,如美国商务部隐私办公室前任主管丹·卡普里罗(Dan Caprio)。可以说,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这一会议已不仅仅限于有关新科技的讨论,更是欧盟寻找危机解决之道、保证欧盟经济长期发展的尝试。

标准亟须统一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指的是将信息生成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设备、感应器或全球定位系统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诸如条形码这种自动识别技术(Auto-ID),就是“物联网”的最初应用。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一个物体嵌入包含其信息的可识别智能芯片,就可通过互联网与其他物体主动进行数据交换。这样,不但物体和物体智能地联系起来,使用者也和物体系统联结了起来。

从条形码到射频识别,自动识别技术已经有50年的历史。而如今,“它的新特征就是物物相连的这种连通性已经日益商品化,”欧洲电信、IT及媒体领域领先的策略咨询公司Analysys Mason首席顾问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说,“人类通过一定的方式,是可以将这种新技术转变成巨大收益的。”

他进一步指出,目前可能有两种潜在的方式可以实现这一转变:一是为该项技术的应用开发出一个主要的使用领域或垂直市场(由本行业向上下行业延伸而形成的市场),这样,技术就可以转变成巨大的经济效益。如条形码技术,其主要使用者是零售商和物流企业,它们使用此种技术进行商品目录和价格管理。

二是,可以利用已有的科技标准创造出新的应用领域,以打破垂直市场的界限,将数据变成及时而有用的信息。

舒曼指出,在上述两种情况下,标准是关键。目前市场上存在各种关于“物联网”的标准,这影响了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投资者要么找到一种全新的、可以支持物联网大范围工业发展的标准,要么找到一个创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以便整合现有的各种标准,为使用者提供便利。

可为经济复苏提供动力

“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的效率,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

“物联网是我们的未来”

在“物联网”的发展上,欧洲IT和工业领域十分重视一个统一标准的制定。由于各国存在不同的标准,因此需要加强国家之间的合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项目是“全球射频识别标准协同论坛”(Global RFID

Interoperability Forum for Standards),该项目得到欧盟的资助,不仅在欧洲设有相关机构,还在中国、日本和美国举办研讨会、加强国际合作,以寻求一个能被普遍接受的标准。

欧盟官方机构除资助项目外,还积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当下,欧盟最关心的是“物联网”的发展及数据、隐私的保护。2002年,欧盟制定了电子隐私保护指导方针。施特罗迈尔和本哈默都表示,欧盟要在“物联网”的发展中扮演领导角色。

美国在1999年首次发明了自动识别技术。之后,该技术被沃尔玛和美国国防部倡导使用。该技术在美国发展的最新例子是:去年底,IBM提出了宏伟的“智慧星球”概念,目前已获得奥巴马政府的支持。

“物联网”发展至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具备无限的潜力。但在目前的情况下,也存在一些困难。除上述标准统一的问题外,Analysys Mason的合伙人迈克·格兰特Mike Grant)表示,“物联网”在商业应用方面“业务模式还不是很明朗”。另外,目前生产“物联网”所需的芯片等组件的费用也较高。

而另一方面的难题是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这个话题也成为此次会议的中心议题之一。在“物联网”中,由于物体之间的联系更紧密,甚至物体和人也被连接起来,因此大量的数据及用户隐私如何得到保护,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施特罗迈尔对CBN表示,欧盟向来重视互联网安全,但立法者首先要弄清楚“物联网”可能带来的问题,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立法。因此,相关的立法往往比科技的发展进展要慢,但这也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

虽然目前存在上述问题,但与会者对“物联网”的前途仍然表示乐观。正如施特罗迈尔所说,“物联网及其技术是我们的未来”。


相关文章

  • 2016年物联网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中国物联网行业现状研究分析及市场前景 预测报告(2016年) 报告编号:1800016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 ...查看


  • 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查看


  • 中国移动互联网调研报告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查看


  • 中国车联网行业分析报告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查看


  • 中国互联网保险行业调研报告目录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查看


  • [分析]2014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分析报告(20141128)
  • 2014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分析报告(20141128)(趋势分析) 导读:据预测,到2020年,物物互联业务与现有人人互联业务之比将达到30:1,物联网产业将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万亿级的产业.美国<福布斯>杂志评论未来的物联网将比 ...查看


  • 谈谈对物联网的认识
  • 谈谈对物联网的认识 目录 1起源 2定义 3发展 传媒影响 关键技术 关键领域 应用模式 建设情况 4发展趋势 创新2.0模式 两化融合 行业现状 5用途和问题 用途范围 应用案例 发展问题 6认识误区 误区之一 误区之二 误区之三 误区之 ...查看


  • 物联网发展的历史.现状及趋势-无线网络结课论文
  • 无线网络结课论文 题目名称:物联网发展的历史.现状及趋势 院系名称:计算机学院 班级:网络123 学号:[1**********]8 学生姓名:贾博 指导教师:张俊宝 2015年 5 月 目录 1. 物联网的概念和定义 .......... ...查看


  • 互联网经济调研报告
  • 互联网经济调研报告 "十二五"期间无锡市互联网经济发展状况 在全球互联网浪潮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无锡市不断推进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互联网基础设施能力大幅提升.互联网经济规模持续壮大,互联网已成为推动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 ...查看


  • 互联网白皮书
  • 一.推进互联网发展与普及 中国政府和人民以积极的姿态迎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科研人员和学者就在国外同行的帮助下,积极尝试利用互联网.在1992年.1993年国际互联网年会等场合,中国计算机界的专家学者曾多次提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