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升初中语文题

平泉四中2013年小升初语文题

一、 基础知识。{40分}

(一) 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汉字,在口内填上标点

宇宙无边,地球广阔,时有风雨xi( )袭来,烈日暴晒,故不得不xun( )

寻一有限之地,立以四bi( )壁,fu( )覆以顶盖,日落bi( )避于其中,日

出游乎其外,这就是家吗?也可能是lu( )旅馆。备好丰足的衣食,装上成套的

电器,窗外四季更die( )迭,室内全无寒shu( )暑口;排布开精美的家具口,

点zhui( )缀些字画口、古董口,或再有高朋满zuo( )座口,窗外月黑风高,

室内其乐rongrong( )融融口,这就是家了吗口?仍可能是饭店口。

(二)把动物园的小动物分别装进适合它们的小笼子里(10分)

万( )更新 杯弓( )影 抱头( )窜 亡( )补牢

指( )为马 ( )死狐悲 ( )急跳墙 对( )弹琴

声名( )藉 呆若木( )

(二) 用“风”组词并填在横线上。(6分)

丝丝

细雨 轻佛 骤雨

四、比一比,再组词(10分)

悔 晦 嫌 谦 藉

诲 侮 赚 歉 籍

(五)对对子(2分)

鸟语对( ) 山高对( )鸡冠花对( )绿草如茵对( )

(六)巧填人名(2分)

( )的住处---------开门见山 ( )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 )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 )断案-----铁面无私

二、 语言积累(17分)

(一) 依据语境填写恰当的语句(6分)

1、 当你看到俩兄弟为了名利互相伤害时,你用当中的那两句来劝

说他们:

2、 说话要讲信誉,一句话既然已经说出口,就是四匹马拉的快车也无法追

回来,表达这个意思的格言是

3、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的所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苏轼在《题西林壁》中

的诗句“ ”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二)下列语句描写的是哪个地方?写在括号里。(5分)

1.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越。( )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天小。( )。

4.蛤蟆石儿向南卧,德惠门前淌热溪。( )

5.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

(三)选择填空。(6分)

1.下列成语与主角不一致的是( )

A)完璧归赵------蔺相如 B)望梅止渴------曹操

C)卧薪尝胆------勾践 D)三国演义------武松

2.下列姓氏按音序排列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查单仇区解 B)区仇单解查

C)仇区解查单 D)查单仇解区

3.下边搭配有无得一组是( )

A泰戈尔------印度《新月集》 B)蒲松龄----清《聊斋志异》

C)托尔斯泰------俄国《穷人》 D)庄子------战国 《拔苗助长》

4.慧禅创作了一首五言绝句投稿《东峰青年》,已知稿费以每字5元来计算,请

问慧禅获得多少稿费( )

A100元 B)140元 C)200元 D)280元

5.下列各组汉字,造字法完全相同的是( )

A本末刃鱼 B)神舟飞船 C)休尘森歪 D)鸟水学虫

6.下列句子的空白处,应该填入的一组汉字是( )

是非的能力,那么。使跟他争恐怕也无济于事。

A既辩即辨 B) 既辨即辩 C) 即辨辩既 D) 即辩既辨

四.读句子回答问题(18分)

(一)赵青的脚伤还没好,队长冯友兰又受伤了,这对学校女排来说真是雪上

加霜呀!中“雪”指 “霜”指 ”的

反义词是 (3分)

(二)望着窗外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秋天的怀念))

“我”“ 雁阵”想到了 ,砸碎玻璃时“我”心里是

怎样想的? (2分)

(三)我的思念是圆的/八月中秋的月亮/也是最亮最圆的/无论山多高、海多阔/

看见它/这样的夜晚/会想到什么?。。。。。。(艾青)

你认为诗人在这样的夜晚会想到什么?(2分)

(四) “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

就会不见的,像那 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

见的!”(4分)

1.这段话选自的名篇《》请写出你读过的他的一篇

童话名称《 》

2.读这段话时,应该用( )(填序号)

A高兴的语气,节奏快,声音高 B) 急切而痛苦的语气,节奏快,声音高

C) 难过的语气,节奏慢,声音低 D) 急切而高兴的语气,节奏慢,声音高

(五)给老师的一封信(节选)(7分)

亲爱的顾老师:您好1

亲爱的顾老师: 您好!

在这金风送爽的季节,我们迎来了美好的节日——教师节。

大家都说,一个好老师的恩情可以让他的学生一辈子感激不尽。是啊,我是您亲手栽种的桃李中的一棵,我的萌芽、生长,无不沐浴着您的阳光雨露。

……我就以我学习上的进步和工作上的成绩向您表示祝贺吧!

祝您

青春常在!

您的学生露露

9月2日

1、信的格式有两处错误,请在原文中用符号改正过来。(1分)

2、根据文中内容填空:

(1)“美好的节日”指的是( )月( )日

(2)文中的“桃李“指的是( ),栽种桃李的人是( )

(3)文中划线的句子,意思是( )

A我的萌芽生长,没有沐浴着您的阳光雨露

B) 我的萌芽生长,都沐浴着您的阳光雨露

C) 我的萌芽生长,有时沐浴着您的阳光雨露

3、朗读短文中第二段话时该用( )的语气。(填序号)(1分)

①亲切 ②感激 ③坚定

1.

2.金风送爽 迎来 恩情 感激不尽 栽种

3.感激

4.(1)9月10日 (2)学生 老师 (3)②

四、阅读理解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毕淑敏

(1)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

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曾经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

(2) 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

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正

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3) 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

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

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

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4)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

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

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5)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

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

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

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

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6)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

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

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7)。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

这一份特权赋于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8)。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

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

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

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那怕它将苛烈

十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

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

才会理解。

(9)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

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10) 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

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

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至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11) 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

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12)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了,因为你已经

懂得了很多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儿和已经懂道理的人,都不必打。只有对半懂不懂、自以

为懂其实不怎么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

(13) 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吗?

根据题中问题:

1.在第一自然段找出两对反义词。(2分)

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用简要的话填空(3分)。

“你那么幼稚,好像一粒包在菜中的青豌豆”时,“我”不打你是因为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时,“我”不打你是因为

“你像一批顽皮的小兽”时,“我”不打你是因为

3.文中写到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是因为 “我从不用工具打”是因为 。(4分)

4.请你用三个精炼的词语概括文中“我”打孩子事后的感受。(3分)

5.为什么说“打与不打都是爱?(3分)

五、作文(30分)

题目: 复活了!

提示:什么复活了?是消失的某个物种?还是故事里或历史上某个人物?复活之后又会发

生哪些事情呢?请你张开想象的翅膀,写一个关于复活的神奇故事。

以下是从网上得到的问题,仅参考:

问题1: 1.根据以上下文(2)中划横线理解词语的含义。(1分)

刻苦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析第(3)段中画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3.为什么面对孩子摔破碗盆、拆毁的玩具、污脏的衣服“我”都不曾打他?(请用文中原句来回答)(2分)

4.怎样理解第(11)段的“最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3分)

5.(13)段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4分)

6.你对于父母责打孩子是怎样看的?谈谈你的理解。(2分)

答案:

1.牢记在心,永远不忘。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孩子被父母保护的样子,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疼爱和怕孩子受到伤害的心情。(3分)

3.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4.孩子做错事让父母感到心疼和无奈(1分),父母对自己的努力付之东流而感到心疼(1分)因为爱孩子所以才觉得心累(1分)

5.照应文章标题1,点明文章主旨,体现了父母父母打孩子是想帮助孩子认识并改正错误的良苦用心。1引起读者的反思1

表明自己观点(1分),感情基调不离开亲情,无论哪种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问题2:1、用横线画出第⑶段中一个生动的比喻句,比喻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为什么面对孩子摔破盆碗,拆毁玩具,污脏衣服“我”都不曾打他?请用文中原话来回答。

3、怎样理解第⑺段的“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

4、怎样理解第⒁段中的“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5、第⒃段中作者为什么决定不再打孩子?

6、怎样理解结尾处“打与不打都是爱”?

7、你对于父母责打孩子是怎样看的?请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孩子的话,让“我”思绪万千、百感交集。

2、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就像走路会跌跤一样的应该原谅。

3、痛苦总是让人不堪回首,人们宁愿选择忘记,以迎来快乐。生活的忙碌以及美好的事物也促使人们向前看,面对未来。

4、孩子做错事让母亲感到心痛无奈,对自己的努力付之东流感到痛心,看到孩子退步觉得失望。所以说因为“我”爱“我”的孩子所以才觉得心累。

5、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得了很多的道理,所以“我”决定改换教育方式。

6、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是每个为人子女者应尽的孝道。打是出于帮助孩子认识并改正错误的目的,而不打是出于理解和宽容,给孩子更多的信任。

7、感情基调应不离亲情。无论哪一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问题3:1、文章开篇从“没打过人”写起,且反复强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两句话的含义。

(1)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啐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最后一段说:“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结合文章和自己的亲身体会,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

1、这样写,一是引出下文;二是与打过孩子形成对比反衬,表明打孩子是出于无奈,出于爱。

2、(1)殴打是母亲在所有方法和努力都宣告失败,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使用的最后的手段。

(2)对于不懂事犯了错误的孩子,责罚是不可少的。责罚可以让他永远记住自己的错误,铭记一些道理与教训,而这种责罚别人是不能替代的。

3、打,是为了孩子少犯错误,健康成长;不打,是怕伤害孩子,也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方式不同,目的一样,都是出于对孩子的爱。谈自己的亲身体会。

(意思对即可)

问题4

1、文章采用第二人称“你”的叙述方式,在表达上有何好处,请简要说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意,“我”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才会动手打孩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题目“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根据文意,请说明“我”为什么打孩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主要通过具体详细的叙事,真切的记录了作者打孩子的心路历程,语言亲切自然,真挚感人,使为父母者深思,让作儿女的感动,称得上是一篇情真意切的挚文。

B.作者认为,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的孩子,就像顽皮的小兽,应该让他们放任无羁的奔向他们向往中的草原,不应该采用殴打的手段,强迫他们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

C.作者在文中做了一个“摸火”的假设,是用于说明自己打孩子就是为了让孩子感受到切肤的疼痛,从而牢记这种体验,像不再“摸火”一样,永远与一些最肮脏的品质隔绝。

D.在这个世界上,作者只打过一个人,就是自己的孩子,“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从而给自己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也是痛苦的记忆,这种记忆让作者回想起来感到深深的后悔,从而决定不再打孩子了。

E.作者认为,虽然打孩子让孩子疼痛,让自己不仅“身累”,而且“心累”,感到比孩子更为久远悠长的痛楚,但该打的时候必须打。

参考答案

1、(4分)采用第二人称的叙述方式,语言亲切,自然,感人,更容易让人体味到“我”的良苦用心。(“语言亲切,自然,感人”,2分:“更容易让人体味到‘我’的良苦用心”,2分。意思对即可。)

2、(6分)在孩子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散文阅读专题训练100则答案„快长大(1分)。(只答“为了爱孩子”的,不给分)

4、、(4分)C、E(答对一个给1分,答案超过两个的,按前两个给分。答错不倒扣分。文中并没有具体详细的叙事,故A不对;B中的情况,殴打是最后的武器,故B也不对;文中并没有写到作者后悔,更不是因后悔而决定不再打孩子,故D也不对。共4分

1.用横线划出第(2)段中一个生动的比喻,比喻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理解第(5)段的“人们对于痛苦的回忆,总是趋向于忘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理解第(11)段中的“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12)段中作者为什么决定不再打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怎样理解结尾处“打于不打都是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对于父母责打孩子是怎样看的?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

1.比喻句是“孩子,„„攀满我的整个心灵。” 孩子的话,让“我”思绪万千、百感交集。

2.痛苦总是让人不堪回首,人们宁愿选择忘记,以迎来快乐。生活的忙碌以及美好的事物也促使人们向前看,面对未来。

3.孩子做错事让母亲感到心疼无奈,对自己的努力付之东流感到痛心,看到孩子退步觉得失望。所以说因为“我”爱“我”的孩子所以才觉得心累。

4.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得了很多的道理,所以“我”决定改换教育方式。

5.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是每个为人子女者应尽的孝道。打是出于帮助孩子认识并改正错误的目的,而不是出于理解和宽容,给孩子更多的信任。

6.感情基调应不离亲情。无论哪一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平泉四中2013年小升初语文题

一、 基础知识。{40分}

(一) 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汉字,在口内填上标点

宇宙无边,地球广阔,时有风雨xi( )袭来,烈日暴晒,故不得不xun( )

寻一有限之地,立以四bi( )壁,fu( )覆以顶盖,日落bi( )避于其中,日

出游乎其外,这就是家吗?也可能是lu( )旅馆。备好丰足的衣食,装上成套的

电器,窗外四季更die( )迭,室内全无寒shu( )暑口;排布开精美的家具口,

点zhui( )缀些字画口、古董口,或再有高朋满zuo( )座口,窗外月黑风高,

室内其乐rongrong( )融融口,这就是家了吗口?仍可能是饭店口。

(二)把动物园的小动物分别装进适合它们的小笼子里(10分)

万( )更新 杯弓( )影 抱头( )窜 亡( )补牢

指( )为马 ( )死狐悲 ( )急跳墙 对( )弹琴

声名( )藉 呆若木( )

(二) 用“风”组词并填在横线上。(6分)

丝丝

细雨 轻佛 骤雨

四、比一比,再组词(10分)

悔 晦 嫌 谦 藉

诲 侮 赚 歉 籍

(五)对对子(2分)

鸟语对( ) 山高对( )鸡冠花对( )绿草如茵对( )

(六)巧填人名(2分)

( )的住处---------开门见山 ( )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 )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 )断案-----铁面无私

二、 语言积累(17分)

(一) 依据语境填写恰当的语句(6分)

1、 当你看到俩兄弟为了名利互相伤害时,你用当中的那两句来劝

说他们:

2、 说话要讲信誉,一句话既然已经说出口,就是四匹马拉的快车也无法追

回来,表达这个意思的格言是

3、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的所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苏轼在《题西林壁》中

的诗句“ ”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二)下列语句描写的是哪个地方?写在括号里。(5分)

1.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越。( )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天小。( )。

4.蛤蟆石儿向南卧,德惠门前淌热溪。( )

5.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

(三)选择填空。(6分)

1.下列成语与主角不一致的是( )

A)完璧归赵------蔺相如 B)望梅止渴------曹操

C)卧薪尝胆------勾践 D)三国演义------武松

2.下列姓氏按音序排列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查单仇区解 B)区仇单解查

C)仇区解查单 D)查单仇解区

3.下边搭配有无得一组是( )

A泰戈尔------印度《新月集》 B)蒲松龄----清《聊斋志异》

C)托尔斯泰------俄国《穷人》 D)庄子------战国 《拔苗助长》

4.慧禅创作了一首五言绝句投稿《东峰青年》,已知稿费以每字5元来计算,请

问慧禅获得多少稿费( )

A100元 B)140元 C)200元 D)280元

5.下列各组汉字,造字法完全相同的是( )

A本末刃鱼 B)神舟飞船 C)休尘森歪 D)鸟水学虫

6.下列句子的空白处,应该填入的一组汉字是( )

是非的能力,那么。使跟他争恐怕也无济于事。

A既辩即辨 B) 既辨即辩 C) 即辨辩既 D) 即辩既辨

四.读句子回答问题(18分)

(一)赵青的脚伤还没好,队长冯友兰又受伤了,这对学校女排来说真是雪上

加霜呀!中“雪”指 “霜”指 ”的

反义词是 (3分)

(二)望着窗外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秋天的怀念))

“我”“ 雁阵”想到了 ,砸碎玻璃时“我”心里是

怎样想的? (2分)

(三)我的思念是圆的/八月中秋的月亮/也是最亮最圆的/无论山多高、海多阔/

看见它/这样的夜晚/会想到什么?。。。。。。(艾青)

你认为诗人在这样的夜晚会想到什么?(2分)

(四) “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

就会不见的,像那 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

见的!”(4分)

1.这段话选自的名篇《》请写出你读过的他的一篇

童话名称《 》

2.读这段话时,应该用( )(填序号)

A高兴的语气,节奏快,声音高 B) 急切而痛苦的语气,节奏快,声音高

C) 难过的语气,节奏慢,声音低 D) 急切而高兴的语气,节奏慢,声音高

(五)给老师的一封信(节选)(7分)

亲爱的顾老师:您好1

亲爱的顾老师: 您好!

在这金风送爽的季节,我们迎来了美好的节日——教师节。

大家都说,一个好老师的恩情可以让他的学生一辈子感激不尽。是啊,我是您亲手栽种的桃李中的一棵,我的萌芽、生长,无不沐浴着您的阳光雨露。

……我就以我学习上的进步和工作上的成绩向您表示祝贺吧!

祝您

青春常在!

您的学生露露

9月2日

1、信的格式有两处错误,请在原文中用符号改正过来。(1分)

2、根据文中内容填空:

(1)“美好的节日”指的是( )月( )日

(2)文中的“桃李“指的是( ),栽种桃李的人是( )

(3)文中划线的句子,意思是( )

A我的萌芽生长,没有沐浴着您的阳光雨露

B) 我的萌芽生长,都沐浴着您的阳光雨露

C) 我的萌芽生长,有时沐浴着您的阳光雨露

3、朗读短文中第二段话时该用( )的语气。(填序号)(1分)

①亲切 ②感激 ③坚定

1.

2.金风送爽 迎来 恩情 感激不尽 栽种

3.感激

4.(1)9月10日 (2)学生 老师 (3)②

四、阅读理解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毕淑敏

(1)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

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曾经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

(2) 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

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正

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3) 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

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

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

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4)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

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

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5)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

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

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

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

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6)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

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

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7)。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

这一份特权赋于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8)。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

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

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

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那怕它将苛烈

十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

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

才会理解。

(9)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

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10) 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

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

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至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11) 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

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12)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了,因为你已经

懂得了很多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儿和已经懂道理的人,都不必打。只有对半懂不懂、自以

为懂其实不怎么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

(13) 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吗?

根据题中问题:

1.在第一自然段找出两对反义词。(2分)

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用简要的话填空(3分)。

“你那么幼稚,好像一粒包在菜中的青豌豆”时,“我”不打你是因为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时,“我”不打你是因为

“你像一批顽皮的小兽”时,“我”不打你是因为

3.文中写到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是因为 “我从不用工具打”是因为 。(4分)

4.请你用三个精炼的词语概括文中“我”打孩子事后的感受。(3分)

5.为什么说“打与不打都是爱?(3分)

五、作文(30分)

题目: 复活了!

提示:什么复活了?是消失的某个物种?还是故事里或历史上某个人物?复活之后又会发

生哪些事情呢?请你张开想象的翅膀,写一个关于复活的神奇故事。

以下是从网上得到的问题,仅参考:

问题1: 1.根据以上下文(2)中划横线理解词语的含义。(1分)

刻苦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析第(3)段中画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3.为什么面对孩子摔破碗盆、拆毁的玩具、污脏的衣服“我”都不曾打他?(请用文中原句来回答)(2分)

4.怎样理解第(11)段的“最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3分)

5.(13)段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4分)

6.你对于父母责打孩子是怎样看的?谈谈你的理解。(2分)

答案:

1.牢记在心,永远不忘。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孩子被父母保护的样子,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疼爱和怕孩子受到伤害的心情。(3分)

3.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4.孩子做错事让父母感到心疼和无奈(1分),父母对自己的努力付之东流而感到心疼(1分)因为爱孩子所以才觉得心累(1分)

5.照应文章标题1,点明文章主旨,体现了父母父母打孩子是想帮助孩子认识并改正错误的良苦用心。1引起读者的反思1

表明自己观点(1分),感情基调不离开亲情,无论哪种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问题2:1、用横线画出第⑶段中一个生动的比喻句,比喻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为什么面对孩子摔破盆碗,拆毁玩具,污脏衣服“我”都不曾打他?请用文中原话来回答。

3、怎样理解第⑺段的“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

4、怎样理解第⒁段中的“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5、第⒃段中作者为什么决定不再打孩子?

6、怎样理解结尾处“打与不打都是爱”?

7、你对于父母责打孩子是怎样看的?请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孩子的话,让“我”思绪万千、百感交集。

2、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就像走路会跌跤一样的应该原谅。

3、痛苦总是让人不堪回首,人们宁愿选择忘记,以迎来快乐。生活的忙碌以及美好的事物也促使人们向前看,面对未来。

4、孩子做错事让母亲感到心痛无奈,对自己的努力付之东流感到痛心,看到孩子退步觉得失望。所以说因为“我”爱“我”的孩子所以才觉得心累。

5、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得了很多的道理,所以“我”决定改换教育方式。

6、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是每个为人子女者应尽的孝道。打是出于帮助孩子认识并改正错误的目的,而不打是出于理解和宽容,给孩子更多的信任。

7、感情基调应不离亲情。无论哪一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问题3:1、文章开篇从“没打过人”写起,且反复强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两句话的含义。

(1)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啐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最后一段说:“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结合文章和自己的亲身体会,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

1、这样写,一是引出下文;二是与打过孩子形成对比反衬,表明打孩子是出于无奈,出于爱。

2、(1)殴打是母亲在所有方法和努力都宣告失败,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使用的最后的手段。

(2)对于不懂事犯了错误的孩子,责罚是不可少的。责罚可以让他永远记住自己的错误,铭记一些道理与教训,而这种责罚别人是不能替代的。

3、打,是为了孩子少犯错误,健康成长;不打,是怕伤害孩子,也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方式不同,目的一样,都是出于对孩子的爱。谈自己的亲身体会。

(意思对即可)

问题4

1、文章采用第二人称“你”的叙述方式,在表达上有何好处,请简要说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意,“我”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才会动手打孩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题目“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根据文意,请说明“我”为什么打孩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主要通过具体详细的叙事,真切的记录了作者打孩子的心路历程,语言亲切自然,真挚感人,使为父母者深思,让作儿女的感动,称得上是一篇情真意切的挚文。

B.作者认为,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的孩子,就像顽皮的小兽,应该让他们放任无羁的奔向他们向往中的草原,不应该采用殴打的手段,强迫他们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

C.作者在文中做了一个“摸火”的假设,是用于说明自己打孩子就是为了让孩子感受到切肤的疼痛,从而牢记这种体验,像不再“摸火”一样,永远与一些最肮脏的品质隔绝。

D.在这个世界上,作者只打过一个人,就是自己的孩子,“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从而给自己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也是痛苦的记忆,这种记忆让作者回想起来感到深深的后悔,从而决定不再打孩子了。

E.作者认为,虽然打孩子让孩子疼痛,让自己不仅“身累”,而且“心累”,感到比孩子更为久远悠长的痛楚,但该打的时候必须打。

参考答案

1、(4分)采用第二人称的叙述方式,语言亲切,自然,感人,更容易让人体味到“我”的良苦用心。(“语言亲切,自然,感人”,2分:“更容易让人体味到‘我’的良苦用心”,2分。意思对即可。)

2、(6分)在孩子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散文阅读专题训练100则答案„快长大(1分)。(只答“为了爱孩子”的,不给分)

4、、(4分)C、E(答对一个给1分,答案超过两个的,按前两个给分。答错不倒扣分。文中并没有具体详细的叙事,故A不对;B中的情况,殴打是最后的武器,故B也不对;文中并没有写到作者后悔,更不是因后悔而决定不再打孩子,故D也不对。共4分

1.用横线划出第(2)段中一个生动的比喻,比喻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理解第(5)段的“人们对于痛苦的回忆,总是趋向于忘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理解第(11)段中的“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12)段中作者为什么决定不再打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怎样理解结尾处“打于不打都是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对于父母责打孩子是怎样看的?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

1.比喻句是“孩子,„„攀满我的整个心灵。” 孩子的话,让“我”思绪万千、百感交集。

2.痛苦总是让人不堪回首,人们宁愿选择忘记,以迎来快乐。生活的忙碌以及美好的事物也促使人们向前看,面对未来。

3.孩子做错事让母亲感到心疼无奈,对自己的努力付之东流感到痛心,看到孩子退步觉得失望。所以说因为“我”爱“我”的孩子所以才觉得心累。

4.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得了很多的道理,所以“我”决定改换教育方式。

5.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是每个为人子女者应尽的孝道。打是出于帮助孩子认识并改正错误的目的,而不是出于理解和宽容,给孩子更多的信任。

6.感情基调应不离亲情。无论哪一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相关文章

  • 关于合肥市中小学第二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评审结果的公示
  • 关于合肥市中小学第二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评审结果的公示 根据合肥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合肥市中小学第二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推荐评定工作的通知>精神,评审工作经过业务考核.材料赋分.评委会评审等环节,评定出合肥市中小学第二批学 ...查看


  • Acqeavt语文教师考试题库
  •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泰戈尔 009年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学科试卷及答案.doc 题库 09年初中语文教师业务理论 ...查看


  • 教师考试作文
  • 招考岗位 中小学教师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小学教师语文(面向全省)6 名 中小学教师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小学教师语文(面向玉树州)1 名 中小学教师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小学教师藏语文(康巴)(面向玉树州)6 名 中小学教师玉树藏族自治州 ...查看


  • 龙文区职称论文发表-语文素养培养措施小学教育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龙文区职称论文发表-语文素养|培养措施|小学教育论文选题题目 龙文区职称论文发表-以下是语文素养| ...查看


  • 初中升高中语文衔接班第1讲
  • 初中升高中语文衔接班第1讲 类型:初三教案 加入时间:2007年7月24日12:42 课堂学生管理利器(中小学学生学习跟踪软件) 201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 201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 初中朗读音频大全 高中朗读音频大全 免费下载新华字 ...查看


  • 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增补课题
  • 附: 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增补课题名录 一.规划课题:153 项 序号 单位全称 1 海门市东洲小学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查看


  • 台教研室200909号
  • 台教研室[2009]09号 关于公布2009年台州市教研系统立项课题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育局教研室.市直属学校: 根据<台州市教研系统教学研究课题与成果管理办法>精神,经县(市.区)教育局教研室或市直学校推荐,评审委员会评审 ...查看


  • 东阿中学2015远程研修观评课活动方案
  • 东阿中学 2015 年远程研修全员观评课活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观课.评课.议课是推进教研方式和教师教育方式转型,提升广大教师专业能力和专 业水平的有效途径.在全省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期间,以"优课"课例为学习资源,组织 ...查看


  • 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 中小学数学衔接之感想 由于中小学的管理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不少小学学生感到很难适应初中的 学习生活和方法.解决这个矛盾的钥匙就是:搞好中小学衔接教育,通过衔接让师与生.教 与学双双提前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相互了解.相互适应,把&qu ...查看


  • 小升初衔接如何是好
  • 一.让自己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心理方面的衔接 进入初中,学生青春期的觉醒,自我意识的增强这些心理状态的改变都是成长阶段的正常变化,为此,这个阶段的语文学习也要在心理变化上随之调整跟进,心理学认为,只有适合不同身心阶段发展的心理调节,才能成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