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的定义和类型

任务的定义和类型

发布者:徐文锋 发布日期:2010-08-03

任务的定义和类型

任务型语言教学中最关键的概念是“任务”。能否正确理解并实施任务型语言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任务本质及其特征的认识。在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发展过程中,任务的定义和类型一直是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一、任务的定义

由于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研究者和倡导者在学术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他们对任务的定义也各不相同。另外,由于认识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即使是同一个学者在不同时期对任务的定义也不完全一样。

实际上,对于任务的定义没有完全正确和完全不正确之说。只不过有些定义过于简单,所以显得很笼统,没有实际意义;有些定义过于繁琐,既不好理解,又使任务的范围过于狭窄。下面笔者列举并简单分析任务型语言教学发展过程中几种有代表性的关于任务的定义。

Long是较早研究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学者之一。他在1985年给任务的定义是:“任

务是我们为自己或他人无偿或有偿地做的一些事情,比如给栅栏刷油漆、给孩子穿衣服、填写表格、到商店买鞋、预定机票、从图书馆借书、考驾驶执照、打印信件、给病人量体重、分发邮件、在饭店预定房间、开支票、在地图上查找目的地等。换句话说,任务就是人们在生活、工作和娱乐中所做的各种各样的事情”(Long,1985:89)。

在当前许多关于任务型教学的文献中,像Long所定义的任务通常称之为“真实任务”(real-world tasks)。值得注意的是,Long所说的任务既包括那些需要使用语言来完成的任务,比如,预定机票,也包括那些不需要使用语言就可以完成的任务,比如,给孩子穿衣服。有的学者 (如Ellis,2003)认为,语言教学中设计和使用任务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所以任务应是那些需要使用语言的任务,而不是那些不依赖语言就能完成的任务。这一点在Richards等人的定义中也有所体现。

Richards等人给任务的定义是:“任务是学习者在处理或理解语言的基础上完成的一个活动或行动。比如,一边听指令一边画地图或根据指令进行操作。任务一般要求教师明确什么是成功完成任务的标志”(Richards et al.,1985:289)。Richards等人的定义非常简练,且通俗易懂,即任务就是学习者在理解语言和输出语言的基础上完成的各种事情。显然,根据这个定义,语言教学课堂上的很多活动都可以称为任务。当然,一个任务可能有多个环节或步骤,而并不是每个环节或步骤都需要使用语言。比如,画图或操作本身就不涉及语言。但是,这些步骤也是以理解语言为前提的。

Prabhu给任务的定义与Richards等人的定义有些相似:“任务是学习者根据所给信息和经过思考得出某种结论或结果的活动。在完成任务时,学习者能够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控制和调整” (Prabhu,1987:17)。这个定义中有两点值得特别注意,即“思考过程”和“得出某种结论或结果”。任务不是简单的语言实践活动(比如,传统的TPR活动),而是要经过思考过程才能完成的活动(比如,在判断、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完成的活动)。另外,任务要有某种结论或结果。两个学生把课本上的某个对话分角色朗读一遍,这样的活动就不能称为任务,因为分角色朗读没有明确的结沦或结果。

Nunan也是较早研究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学者之一。他给交际性任务的定义是: “交际性任务是指课堂1:学习者理解、处理、输出目的语或用目的语进行交流的各种学习活动。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学习者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表达意义上,而不是在操练语言形式上” (Nunan,1989:10)。Nunan对任务的定义中有两点值得特别注意:(1)任务是课堂上的学习活动;(2):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表达意义上,而不是在操练语言形式上,Nunan在其定义中措辞谨慎,他用“主要”—词的意思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也可以关注语言形式。

Skehan是近些年来研究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学者之一:Skehan(1998)指出了任务的几个要素:(1)表达意义是首要目的;(2)学习者需要解决某个交际问题;(3)学习者所做的事情要与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活动有联系;(4)完成任务是最重要的(即如何完成以及完成的情况是次要的);(5)对活动的评价要以结果为依据。Skehan归纳的这几点要素已经发展成为设计任务的几条原则。另外,Skehan还指出了任务中“不要”做的一些事情:(1)不让学生重复别人说过的话或表达过的意义;(2)任务的主要目的不是展示学生已经学习或掌握的语言知识或技能;

(3)不要求学生在学习方式、过程和结果等方面保持——致性;(4)不是以操练语言形式为主要学习目的;(5)不是有意识地把某些语言项目隐藏在教学材料中供学生学习。Skehan还举了一些实例,说明哪些活动属于任务,哪些活动不属于任务。Skehan认为,下列活动可称为任务:

●根据家庭成员情况完成一个“家庭树” (family tree);

●给一封求助信写一封回信,提出适当的建议;

●猜出—个谜语;

●根据指令在地图上找出某条路线;

●找出两幅图画中的不同之处;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一张登记卡;

●在录音电话上留言。Skehan认为,下列学习活动——般不能视为任务: ●句型转换练习,比如,把主动语态的句子变成被动语态;

●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问答练习;

●根据提示做句型替换练习;

●先学习—„段对话,然后两人一组做类似的对话练习;

●先听一段采访录音,然后两人—组做一个类似的采访;

●根据事先准备的语言材料归纳语法规则。

以上介绍了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几种有代表性的关于任务的定义!近几年来,学者们对任务的定义又趋于简单化。Bygate,Skehan&Swain(2001)给任务的定义是:“任务是要求学习者使用语言为达到某个目的而完成的一项活动,活动的过程中强凋意义的表达”。这个定义中的三个要素“使用语言”、 “达到目的”和 “表达意义”在上文的定义中都先后出现过。Ellis(2003:3)给任务的定义更为简单,即“任务是那些主要以表达意义为目的的语言运用活动”。

笔者认为,对任务厂定义宜粗不宜细,宜宽不宜窄。如果把任务的范围限制得过于狭窄,设计任务和实施任务就会缺乏灵活性。教学法研究者、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和一线教师往往会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不同的任务。比如,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为了检验某种任务的效果,可能设计一些实验室环境的任务。这些任务可能不是步骤完整的教学活动,因而不一定能

直接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而—线教师由于考虑教学的实际需要,所设计的任务的某些步骤或环节不—定完全符合理沦研究者给任务确定的设计原则。

二、任务的类型

下面介绍几种与实际教学关系比较密切的任务类型。

1.真实任务与学习型任务

从任务的各种定义可以看出,有的学者强调任务的真实性和现实性,即任务就是现实生活中所做的各种事情;而有的学者则是从课堂教学的角度给任务定义,强调任务与语言及语言学习的关系,特别是任务对促进语言学习的作用。基于这种认识,Nunan(1988,1989,1999)把任务分为真实任务(real-world tasks)和学习型任务(Pedagogic tasks)两大类。

真实任务是指接近或类似现实生活中所做各种事情的任务。比如,预定飞机票、写信、在地图上找到目的地、查找,包括号码、收听天气预报等。Nunan主张采用真实任务的理由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用所学语言完成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情(Nunan,1999),所以课堂语言学习活动应是做这些事情的演练(rehearsal)过程。但是,课堂语言教学不可能演练现实中的所有事情。那么如何为课堂教学设计和选择真实任务呢?Nunan(1988)认为,课堂上真实任务的设计与选择应以需求分析为基础。大纲制订者和教材编写者应首先分析学生在将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可能需要用所学语言做哪些事情。这些事情就是Long(1985)所说的“目标任务”(target tasks)。课堂教学活动应尽可能模拟或演练这些任务。 学习型任务是指课堂以外——般不会发生的一些事情。比如,学生两人一组找出两幅图片中的不同之处,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画几何图形,学生根据故事的情节给—组图片标出序号,以及为—个假想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等。学习型任务是为了实现某种学习目的而专门设计的任务。学习型任务的理论基础是第二语言习得

理论。根据心理语言学理沦,尽管学习型任务在现实生活中一般不会发生,但这些任务有利于促进语言学习(Richards,2001:162)。在完成学习型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也需要接收、处理和传递信息,也需要表达意见和观点。

真实任务与学习型任务没有绝对的界限。课堂上大多数学习活动介于真实与不真实之间。也就是说,真实任务中也有不太真实的成分,而再真实的任务也是在课堂上模拟进行的。另外,真实任务中提供的信息输入也可能不完全真实,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可能说一些“不真实”的话。同样,学习型任务中也有真实的成分。比如,给学生提供的内容是真实的,学生表达的意见和观点是真实的。这里的真实程度是指与现实生活的相似性。

有些真实任务与学习型任务在信息输入的操作过程中以及所涉及的语言技能等方面只有某些细微的差别。请看以下两例:

例1:

Listen to a weather forecast for tomorrow and write down the predicted temperatures.

例2:

Listen to a weather forecast for tomorrow and write a note for a friend telling about the weather.

上述两个任务的区别是:例1没有与现实生活的需要联系起来。学生只知道活动的目的是训练听力技能和做笔记的技能,并不清楚这些技能在实际语言运用中的用途。而例2较好地模拟了现实生活的活动。比如,这个学生的朋友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收听天气预报,所以需要他把天气预报的结果记录下来。

课堂教学中的有些活动属于真实任务,有些则属于学习型任务。真实任务和学习型任务都有助于语言学习。有些学者认为,学习型任务与传统语言教学中的某些教学活动和练习非常类似。这些任务有助于学生做好在某些语言知识或技能等方面的准备,以便顺利地完成真实任务。一般来说,学习型任务比较简短和单纯,这些任务可以是一个大任务中的某些环节。有些真实任务也可以很简单,比如,听天气预报并做记录;有些真实任务则可能非常复杂,比如,调查中学生业余时间最喜欢的活动。为了完成这项复杂的真实任务,学生首先需要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或访谈提纲,然后还需要实施调查、统计数据、分析结果和写出调查报告等。

从表面来看,真实任务与学习型任务是两种不同的任务,但实际教学中的各种任务都具有以上两种任务的特征。也就是说,大多数任务都属于从学习型任务到真实任务的连续体。有些任务的真实性特征更为突出,有些任务的学习性特征更为明显。

下面笔者列举一些语言课堂中常见的任务。请判断哪些任务更接近真实任务(A),哪些更接近学习型任务(C),哪些介于其中(B):

例3:

(参考答案:更接近真实任务的是5、7、11、14、15;更接近学习型任务的是3、6、8、9、10、12、13;介于两者之间的是1、2、4。)

2.简单任务与复杂任务

简单任务和复杂任务并不仅仅是简单和复杂的问题,而是两种类型的任务。

简单任务的特征是:(1)一般只有1—2个步骤;(2)学习者获得的信息相对比较单一,要做的事情比较简单和具体;(3)运用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比较单一;

(4)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

复杂任务的特征是:(1)一般有多个步骤; (2)通常需要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完成,有时需要分工协作;(3)需要获得多种信息,而且需要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4)需要分步骤或分阶段完成若干件事情;(5)可能涉及多种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6)一般需要20~30分钟的时间,有的任务需要的时间更长。请看下例: 教学目的:运用所学语言讨论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重点训练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 (1)教师向学生描述几种生活中令人不愉快的事情,如从背后拍肩膀、不经允许翻阅别人的东西、随地吐痰、不敲门进别人的房间等; (2)让学生自己说出几种类似的事情;(3)让学生说说遇到这些情况时如何处理。

2.把学生分组,6人一组,各组推举一名组长。学生以组为单位交流生活中各自最反感的事情,并简要说明为什么这些事情令人反感。组长负责把那些提及次数较多的事情记录下来。

3.全班一起活动。各组长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在黑板上列出各组提及的情况。

4.把黑板上列出的情况分配给各个小组,每个小组2~3种情况。要求各组讨论现实中遇到这些情况如何处理。比如,某个人喜欢不经允许翻阅别人的东西,我们如何在不伤害他的情况下让他意识到问题并逐渐改正。

5.各小组根据讨论结果做一份简单的单页报告(leaflet),比如:

What if someone pats you on the shoulder from behind?

● Tell him you don't like this.

● Tell him you are frightened when he does so.

● Ask him how he would feel if other people do the same to him. What if someone enters your room without knocking at the door? ● Tell him it's not polite to do so.

● Explain why you think he should knock before coming in.

● Always lock your door from inside.

6.各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学生汇报他们制作的单页报告。

7.把各组做的单页报告贴在本班的墙报上。

(摘自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第35~36页)

上例之所以是一个复杂的任务,是因为这个任务涉及多个步骤和多种活动形式,需要获得较多的信息,而且需要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另外,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语言知识和技能以及其他方面的知识。

笔者认为,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按照上例来设计任务。一般来讲,课堂教学还是应该以简单任务为主。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设计一些复杂任务。

3.其他任务类型

Pica,Kanagy和Falodun(1993,转引自龚亚夫、罗少茜,2003)按照互动的方式把任务分为五种类型:

(1)拼图式任务(jigsaw tasks)。这类任务要求小组成员各持有故事的一部分;同伴之间需要经过合作将故事拼接完整。这类任务并不限于故事,可以是任何一个完整的信息载体,比如,信件和表格等。

(2)信息差型任务(information-gap tasks)。这类任务要求两人结对完成。两人各持有对方不知道的信息。他们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通过交换信息得到对方所掌握的情况。此类活动还可以在活动后向第三者介绍所得信息或将对方所介绍的情况填人表格等。

(3)解决问题型任务(problem-solving tasks)。这类任务是分配给学生一个任务和一些相关信息,学生需要经过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答案可以有多种,也可以是唯一的。比如,全班准备秋游,怎么吃午餐,吃什么以及带多少零花钱等。

(4)选择决定型任务(decision-making tasks)。这类任务是让学生通过讨论达成一致意见,选择一个决定。比如,学习有关环境保护话题的内容时,学生可以通过讨论,投票选出大多数同学想做的一个保护环境的项目或一件公益的事情。

(5)交换观点型任务(opinion exchange tasks)。这类任务主要是让学生表达不同的想法或不同的观点。比如,针对“是否应发展私人汽车”这一话题,教师可以将持不同意见的学生分为两组,让学生各抒己见,而不必相互接受对方的观点。 Willis(1996)曾经把任务分为罗列、排序和分类、比较、解决问题、分享个人经历以及创造性任务六种类型。其实,Willis并不是真正根据某种标准对任务进行分类,而是列举了常见的一些任务。尽管如此,这种分类方法对教师设计任务还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三、任务与练习的区别

在尝试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对任务与传统语言教学中的练习(exercise)的区别感到困惑。笔者把任务与练习的区别归纳如下:

任务和练习都是语言教学课堂上的活动,但是任务与练习在活动的目的、活动的内容、活动的形式和活动的结果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任务与练习最本质的区别是:在任务中,学习者围绕一个具体的目标,分步骤完成一些事情。在练习中,学习者围绕语言项目本身进行一些旨在复习或巩固该语言知识的活动。请看以下两例:

例6:

Suppose you live in a place where the weather is very changeable. You are planning an outdoor activity for tomorrow. Listen to the weather forecast for tomorrow and then work in groups of four and decide where to go and what to do for the activity.例7:

Study the example and then combine the sentences in the similar way. Example: I bought a hook yesterday. It cost me 20 yuan. → I bought a hook yesterday, which cost me 20 yuan.

1. Jim is my best friend. He's always ready to help me.

2. I wanted to borrow a book from the library. It was written by Henry. Smith.

3. I lost my new watch. I bought it just last month.

很显然,例6基本上属于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任务,而例7则属于传统语言教学中的练习。需要指出的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任务和练习通常是不容易截然区分的。有些活动既有任务的特征,又有练习的特征,,有些活动可能有多个步骤,其中有些步骤更接近任务,而有些步骤可能更接近练习。另外.即使倡导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的途径,也不能否认练习对语言学习的作用。

任务的定义和类型

发布者:徐文锋 发布日期:2010-08-03

任务的定义和类型

任务型语言教学中最关键的概念是“任务”。能否正确理解并实施任务型语言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任务本质及其特征的认识。在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发展过程中,任务的定义和类型一直是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一、任务的定义

由于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研究者和倡导者在学术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他们对任务的定义也各不相同。另外,由于认识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即使是同一个学者在不同时期对任务的定义也不完全一样。

实际上,对于任务的定义没有完全正确和完全不正确之说。只不过有些定义过于简单,所以显得很笼统,没有实际意义;有些定义过于繁琐,既不好理解,又使任务的范围过于狭窄。下面笔者列举并简单分析任务型语言教学发展过程中几种有代表性的关于任务的定义。

Long是较早研究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学者之一。他在1985年给任务的定义是:“任

务是我们为自己或他人无偿或有偿地做的一些事情,比如给栅栏刷油漆、给孩子穿衣服、填写表格、到商店买鞋、预定机票、从图书馆借书、考驾驶执照、打印信件、给病人量体重、分发邮件、在饭店预定房间、开支票、在地图上查找目的地等。换句话说,任务就是人们在生活、工作和娱乐中所做的各种各样的事情”(Long,1985:89)。

在当前许多关于任务型教学的文献中,像Long所定义的任务通常称之为“真实任务”(real-world tasks)。值得注意的是,Long所说的任务既包括那些需要使用语言来完成的任务,比如,预定机票,也包括那些不需要使用语言就可以完成的任务,比如,给孩子穿衣服。有的学者 (如Ellis,2003)认为,语言教学中设计和使用任务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所以任务应是那些需要使用语言的任务,而不是那些不依赖语言就能完成的任务。这一点在Richards等人的定义中也有所体现。

Richards等人给任务的定义是:“任务是学习者在处理或理解语言的基础上完成的一个活动或行动。比如,一边听指令一边画地图或根据指令进行操作。任务一般要求教师明确什么是成功完成任务的标志”(Richards et al.,1985:289)。Richards等人的定义非常简练,且通俗易懂,即任务就是学习者在理解语言和输出语言的基础上完成的各种事情。显然,根据这个定义,语言教学课堂上的很多活动都可以称为任务。当然,一个任务可能有多个环节或步骤,而并不是每个环节或步骤都需要使用语言。比如,画图或操作本身就不涉及语言。但是,这些步骤也是以理解语言为前提的。

Prabhu给任务的定义与Richards等人的定义有些相似:“任务是学习者根据所给信息和经过思考得出某种结论或结果的活动。在完成任务时,学习者能够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控制和调整” (Prabhu,1987:17)。这个定义中有两点值得特别注意,即“思考过程”和“得出某种结论或结果”。任务不是简单的语言实践活动(比如,传统的TPR活动),而是要经过思考过程才能完成的活动(比如,在判断、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完成的活动)。另外,任务要有某种结论或结果。两个学生把课本上的某个对话分角色朗读一遍,这样的活动就不能称为任务,因为分角色朗读没有明确的结沦或结果。

Nunan也是较早研究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学者之一。他给交际性任务的定义是: “交际性任务是指课堂1:学习者理解、处理、输出目的语或用目的语进行交流的各种学习活动。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学习者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表达意义上,而不是在操练语言形式上” (Nunan,1989:10)。Nunan对任务的定义中有两点值得特别注意:(1)任务是课堂上的学习活动;(2):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表达意义上,而不是在操练语言形式上,Nunan在其定义中措辞谨慎,他用“主要”—词的意思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也可以关注语言形式。

Skehan是近些年来研究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学者之一:Skehan(1998)指出了任务的几个要素:(1)表达意义是首要目的;(2)学习者需要解决某个交际问题;(3)学习者所做的事情要与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活动有联系;(4)完成任务是最重要的(即如何完成以及完成的情况是次要的);(5)对活动的评价要以结果为依据。Skehan归纳的这几点要素已经发展成为设计任务的几条原则。另外,Skehan还指出了任务中“不要”做的一些事情:(1)不让学生重复别人说过的话或表达过的意义;(2)任务的主要目的不是展示学生已经学习或掌握的语言知识或技能;

(3)不要求学生在学习方式、过程和结果等方面保持——致性;(4)不是以操练语言形式为主要学习目的;(5)不是有意识地把某些语言项目隐藏在教学材料中供学生学习。Skehan还举了一些实例,说明哪些活动属于任务,哪些活动不属于任务。Skehan认为,下列活动可称为任务:

●根据家庭成员情况完成一个“家庭树” (family tree);

●给一封求助信写一封回信,提出适当的建议;

●猜出—个谜语;

●根据指令在地图上找出某条路线;

●找出两幅图画中的不同之处;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一张登记卡;

●在录音电话上留言。Skehan认为,下列学习活动——般不能视为任务: ●句型转换练习,比如,把主动语态的句子变成被动语态;

●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问答练习;

●根据提示做句型替换练习;

●先学习—„段对话,然后两人一组做类似的对话练习;

●先听一段采访录音,然后两人—组做一个类似的采访;

●根据事先准备的语言材料归纳语法规则。

以上介绍了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几种有代表性的关于任务的定义!近几年来,学者们对任务的定义又趋于简单化。Bygate,Skehan&Swain(2001)给任务的定义是:“任务是要求学习者使用语言为达到某个目的而完成的一项活动,活动的过程中强凋意义的表达”。这个定义中的三个要素“使用语言”、 “达到目的”和 “表达意义”在上文的定义中都先后出现过。Ellis(2003:3)给任务的定义更为简单,即“任务是那些主要以表达意义为目的的语言运用活动”。

笔者认为,对任务厂定义宜粗不宜细,宜宽不宜窄。如果把任务的范围限制得过于狭窄,设计任务和实施任务就会缺乏灵活性。教学法研究者、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和一线教师往往会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不同的任务。比如,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为了检验某种任务的效果,可能设计一些实验室环境的任务。这些任务可能不是步骤完整的教学活动,因而不一定能

直接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而—线教师由于考虑教学的实际需要,所设计的任务的某些步骤或环节不—定完全符合理沦研究者给任务确定的设计原则。

二、任务的类型

下面介绍几种与实际教学关系比较密切的任务类型。

1.真实任务与学习型任务

从任务的各种定义可以看出,有的学者强调任务的真实性和现实性,即任务就是现实生活中所做的各种事情;而有的学者则是从课堂教学的角度给任务定义,强调任务与语言及语言学习的关系,特别是任务对促进语言学习的作用。基于这种认识,Nunan(1988,1989,1999)把任务分为真实任务(real-world tasks)和学习型任务(Pedagogic tasks)两大类。

真实任务是指接近或类似现实生活中所做各种事情的任务。比如,预定飞机票、写信、在地图上找到目的地、查找,包括号码、收听天气预报等。Nunan主张采用真实任务的理由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用所学语言完成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情(Nunan,1999),所以课堂语言学习活动应是做这些事情的演练(rehearsal)过程。但是,课堂语言教学不可能演练现实中的所有事情。那么如何为课堂教学设计和选择真实任务呢?Nunan(1988)认为,课堂上真实任务的设计与选择应以需求分析为基础。大纲制订者和教材编写者应首先分析学生在将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可能需要用所学语言做哪些事情。这些事情就是Long(1985)所说的“目标任务”(target tasks)。课堂教学活动应尽可能模拟或演练这些任务。 学习型任务是指课堂以外——般不会发生的一些事情。比如,学生两人一组找出两幅图片中的不同之处,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画几何图形,学生根据故事的情节给—组图片标出序号,以及为—个假想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等。学习型任务是为了实现某种学习目的而专门设计的任务。学习型任务的理论基础是第二语言习得

理论。根据心理语言学理沦,尽管学习型任务在现实生活中一般不会发生,但这些任务有利于促进语言学习(Richards,2001:162)。在完成学习型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也需要接收、处理和传递信息,也需要表达意见和观点。

真实任务与学习型任务没有绝对的界限。课堂上大多数学习活动介于真实与不真实之间。也就是说,真实任务中也有不太真实的成分,而再真实的任务也是在课堂上模拟进行的。另外,真实任务中提供的信息输入也可能不完全真实,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可能说一些“不真实”的话。同样,学习型任务中也有真实的成分。比如,给学生提供的内容是真实的,学生表达的意见和观点是真实的。这里的真实程度是指与现实生活的相似性。

有些真实任务与学习型任务在信息输入的操作过程中以及所涉及的语言技能等方面只有某些细微的差别。请看以下两例:

例1:

Listen to a weather forecast for tomorrow and write down the predicted temperatures.

例2:

Listen to a weather forecast for tomorrow and write a note for a friend telling about the weather.

上述两个任务的区别是:例1没有与现实生活的需要联系起来。学生只知道活动的目的是训练听力技能和做笔记的技能,并不清楚这些技能在实际语言运用中的用途。而例2较好地模拟了现实生活的活动。比如,这个学生的朋友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收听天气预报,所以需要他把天气预报的结果记录下来。

课堂教学中的有些活动属于真实任务,有些则属于学习型任务。真实任务和学习型任务都有助于语言学习。有些学者认为,学习型任务与传统语言教学中的某些教学活动和练习非常类似。这些任务有助于学生做好在某些语言知识或技能等方面的准备,以便顺利地完成真实任务。一般来说,学习型任务比较简短和单纯,这些任务可以是一个大任务中的某些环节。有些真实任务也可以很简单,比如,听天气预报并做记录;有些真实任务则可能非常复杂,比如,调查中学生业余时间最喜欢的活动。为了完成这项复杂的真实任务,学生首先需要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或访谈提纲,然后还需要实施调查、统计数据、分析结果和写出调查报告等。

从表面来看,真实任务与学习型任务是两种不同的任务,但实际教学中的各种任务都具有以上两种任务的特征。也就是说,大多数任务都属于从学习型任务到真实任务的连续体。有些任务的真实性特征更为突出,有些任务的学习性特征更为明显。

下面笔者列举一些语言课堂中常见的任务。请判断哪些任务更接近真实任务(A),哪些更接近学习型任务(C),哪些介于其中(B):

例3:

(参考答案:更接近真实任务的是5、7、11、14、15;更接近学习型任务的是3、6、8、9、10、12、13;介于两者之间的是1、2、4。)

2.简单任务与复杂任务

简单任务和复杂任务并不仅仅是简单和复杂的问题,而是两种类型的任务。

简单任务的特征是:(1)一般只有1—2个步骤;(2)学习者获得的信息相对比较单一,要做的事情比较简单和具体;(3)运用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比较单一;

(4)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

复杂任务的特征是:(1)一般有多个步骤; (2)通常需要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完成,有时需要分工协作;(3)需要获得多种信息,而且需要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4)需要分步骤或分阶段完成若干件事情;(5)可能涉及多种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6)一般需要20~30分钟的时间,有的任务需要的时间更长。请看下例: 教学目的:运用所学语言讨论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重点训练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 (1)教师向学生描述几种生活中令人不愉快的事情,如从背后拍肩膀、不经允许翻阅别人的东西、随地吐痰、不敲门进别人的房间等; (2)让学生自己说出几种类似的事情;(3)让学生说说遇到这些情况时如何处理。

2.把学生分组,6人一组,各组推举一名组长。学生以组为单位交流生活中各自最反感的事情,并简要说明为什么这些事情令人反感。组长负责把那些提及次数较多的事情记录下来。

3.全班一起活动。各组长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在黑板上列出各组提及的情况。

4.把黑板上列出的情况分配给各个小组,每个小组2~3种情况。要求各组讨论现实中遇到这些情况如何处理。比如,某个人喜欢不经允许翻阅别人的东西,我们如何在不伤害他的情况下让他意识到问题并逐渐改正。

5.各小组根据讨论结果做一份简单的单页报告(leaflet),比如:

What if someone pats you on the shoulder from behind?

● Tell him you don't like this.

● Tell him you are frightened when he does so.

● Ask him how he would feel if other people do the same to him. What if someone enters your room without knocking at the door? ● Tell him it's not polite to do so.

● Explain why you think he should knock before coming in.

● Always lock your door from inside.

6.各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学生汇报他们制作的单页报告。

7.把各组做的单页报告贴在本班的墙报上。

(摘自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第35~36页)

上例之所以是一个复杂的任务,是因为这个任务涉及多个步骤和多种活动形式,需要获得较多的信息,而且需要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另外,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语言知识和技能以及其他方面的知识。

笔者认为,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按照上例来设计任务。一般来讲,课堂教学还是应该以简单任务为主。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设计一些复杂任务。

3.其他任务类型

Pica,Kanagy和Falodun(1993,转引自龚亚夫、罗少茜,2003)按照互动的方式把任务分为五种类型:

(1)拼图式任务(jigsaw tasks)。这类任务要求小组成员各持有故事的一部分;同伴之间需要经过合作将故事拼接完整。这类任务并不限于故事,可以是任何一个完整的信息载体,比如,信件和表格等。

(2)信息差型任务(information-gap tasks)。这类任务要求两人结对完成。两人各持有对方不知道的信息。他们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通过交换信息得到对方所掌握的情况。此类活动还可以在活动后向第三者介绍所得信息或将对方所介绍的情况填人表格等。

(3)解决问题型任务(problem-solving tasks)。这类任务是分配给学生一个任务和一些相关信息,学生需要经过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答案可以有多种,也可以是唯一的。比如,全班准备秋游,怎么吃午餐,吃什么以及带多少零花钱等。

(4)选择决定型任务(decision-making tasks)。这类任务是让学生通过讨论达成一致意见,选择一个决定。比如,学习有关环境保护话题的内容时,学生可以通过讨论,投票选出大多数同学想做的一个保护环境的项目或一件公益的事情。

(5)交换观点型任务(opinion exchange tasks)。这类任务主要是让学生表达不同的想法或不同的观点。比如,针对“是否应发展私人汽车”这一话题,教师可以将持不同意见的学生分为两组,让学生各抒己见,而不必相互接受对方的观点。 Willis(1996)曾经把任务分为罗列、排序和分类、比较、解决问题、分享个人经历以及创造性任务六种类型。其实,Willis并不是真正根据某种标准对任务进行分类,而是列举了常见的一些任务。尽管如此,这种分类方法对教师设计任务还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三、任务与练习的区别

在尝试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对任务与传统语言教学中的练习(exercise)的区别感到困惑。笔者把任务与练习的区别归纳如下:

任务和练习都是语言教学课堂上的活动,但是任务与练习在活动的目的、活动的内容、活动的形式和活动的结果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任务与练习最本质的区别是:在任务中,学习者围绕一个具体的目标,分步骤完成一些事情。在练习中,学习者围绕语言项目本身进行一些旨在复习或巩固该语言知识的活动。请看以下两例:

例6:

Suppose you live in a place where the weather is very changeable. You are planning an outdoor activity for tomorrow. Listen to the weather forecast for tomorrow and then work in groups of four and decide where to go and what to do for the activity.例7:

Study the example and then combine the sentences in the similar way. Example: I bought a hook yesterday. It cost me 20 yuan. → I bought a hook yesterday, which cost me 20 yuan.

1. Jim is my best friend. He's always ready to help me.

2. I wanted to borrow a book from the library. It was written by Henry. Smith.

3. I lost my new watch. I bought it just last month.

很显然,例6基本上属于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任务,而例7则属于传统语言教学中的练习。需要指出的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任务和练习通常是不容易截然区分的。有些活动既有任务的特征,又有练习的特征,,有些活动可能有多个步骤,其中有些步骤更接近任务,而有些步骤可能更接近练习。另外.即使倡导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的途径,也不能否认练习对语言学习的作用。


相关文章

  • [工程地质]教案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案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案 课 程 名 称: <工程地质> 授 课 专 业 年 级: 2011级土木工程 授 课 时 段:2012年9月-2012年10月 班 级 人 数: 教 案 编 写 人: 文畅平 所 属 ...查看


  •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XF095002 课程名称:环境生态学 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Ecology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 时: 24 学 分:1.5 适用对象: 生态学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 一 ...查看


  • 深圳教师招考大纲
  • <教育学>部分 一.绪论 掌握"教育学"的概念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熟悉教育学创立的标志和条件:了解教育学创立的简要过程:了解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的发展:了解主要几种教育学派别和教育思想:了解当代教育学的发展状况 ...查看


  • 课程与教材建设1
  • 1. 掌握硬件的理论知识,并具备一定的硬件维护和设计. 2. 具有平面广告设计.简单动画设计的能力及制作和开发多媒体的能力: 3.熟练掌握软件开发工具的使用 4. 掌握几种程序设计语言.SQL Sever数据库.具有一定的编程能力: 5 具 ...查看


  • [旅游地理学]教学大纲
  • <旅游地理学>教学大纲 一.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旅游地理学 课程代码: 课程性质:必修专业课 适用专业:2011级旅行社.高尔夫.游艇专业 学生总人数:158人 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课48学时 考核方式:考试 教学手 ...查看


  •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48课时) 二.课程性质.目标和任务 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项专业管理的基础.它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人力资源 ...查看


  •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教学大纲
  • 中国博物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博物馆学基础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授课教师及职称:李瑞平 讲师 开课学期:第5学期 学时:36学时 教学对象:2011级文化产业专业本科学生 一.教学目的: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将博物馆置于社会历史发展背 ...查看


  • [现代教学设计]主要知识点
  • <现代教学设计>主要知识点 前言 1.通俗地说,在教学活动之前,教师或其他专业人员对与教学活动有关的目标.内容.过程.方法.媒体等的预先筹划和安排都可以称为教学设计. 现代教学设计的学习论基础是现代学习论. 现代教学设计的教学论 ...查看


  • 2011年河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大题整理
  • 2011年河北教师资格考试大题汇总 > 简答题 1,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举例说明教育心理学怎样帮助老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3,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什么? 4,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包括那几个阶段? 5学习的特征有哪些? 6,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