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导学案
一课时
【学习任务】
1.积累文言词语,积淀文言语感,培养翻译能力。
2.体会文章的感情,把握课文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品味叙述中抒情的艺术。
3.继承中国古代文化的优良传统,珍惜生命,关爱亲人。
【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常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因晚年曾为吏部侍郎,故也称韩吏部。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及其作品对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他主张文章要言之有物,反对六朝以来的单纯追求形式美的骈俪文章;语言要新颖流畅,“唯陈言之务去”,对古文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其散文与柳宗元齐名,并称“韩柳”,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代表作是《马说》《师说》等
二、写作背景:
韩愈的父亲韩云卿生子三人,长子韩会,次子韩介,季子韩愈。十二郎,即韩老成,本是韩介的次子,出嗣韩会为子。韩愈幼年丧父,由韩会夫妇抚养成长。他和十二郎虽为叔侄,实际如同兄弟,自幼相守, “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历经患难,感情特别深厚。但成年以后,韩愈仕途不顺,多次遭贬,四处飘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
正当韩愈官运好转,有可能与十二郎相聚的时候,突然传来他病亡的噩耗。十二郎的死使他悲痛欲绝,也勾起他的辛酸回忆。身世的不幸,家世的凄凉,父母的早逝,兄嫂的抚养,从前同十二郎一起生活的种种情景都一齐涌上心头;自己的衰病,子孙辈的幼小,这是眼前必须正视的现实。所有这一切,汇成一股感情的激流,作者悲感万端,百思萦集,情不能已,因而写成此文。
《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
“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赵与时
“祭文中千年绝调” ——明代茅坤。
当然,这些说法未免带有夸张的成分,但本文饱含作者对十二郎的满腔真情,却是确定无疑的。
三、关于祭文
祭祀或祭奠时表示哀悼或祷祝的文章。 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主要为哀悼、祷祝、追念死者生前主要经历,颂扬他的品德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 同时,祭文也是为祭奠死者而写的哀悼文章,是供祭祀时诵读的。它是由古时祝文演变而来,其辞有散文、有韵语、有俪语。
预习检测
一、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闻汝丧( ) 不省( ) 所怙( ) 兄殁( )南方 省( )坟墓 归取其孥( ) 丞相薨( ) 汝遽( )去 万乘( )之公 殒( )其生 窆( )不临其穴 尚飨( )
二、解释重点词语
1、衔:乃能衔哀致诚( )
2、怙:不省所怙( )
3、止:当来省吾,止一岁( )
4、孥:请归取其孥(nú)( )
5、果:当不果来( )
6、蒙:而不克蒙其泽矣( )
7、兆:终葬当于先人之兆 ( )
8、窆:窆(biǎn)不临其穴( )
9、尤:其又何尤( )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 ) .
2、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 .
3、敛不得凭其棺 ( ) .
4、零丁孤苦( ) ..
5、以待馀年( )
6、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 )
【巩固练习】
一、指出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
1、图久远者,莫如西归
2、东亦客也
3、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4、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5、而视茫茫
6、将成家而致汝
7、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8、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二、古今异义
1、成家:将成家而致汝
2、吾与汝俱少年
3、志气日益微
4、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5、少而强者不可保
6、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7、当不复记忆
8、吾去汴州
9、而齿牙动摇
10、明年,丞相薨
11、又可冀其成立邪
【拓展提升】
一、文章第五段,一共用了三个“邪”字,三个“乎”字,四个“也”字,五个“矣”字,揣摩它们的用法,说说它们在表达思想情感上的作用。
二、通过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脉络,概括各段(不含首尾两段)内容,探究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将正文划分为三部分。
三、文章同时也写了韩愈的家境身世,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句子并加以概括。
四、本文以“情”作为线索,在文中找出重在抒情的段落,说说文章抒发了那些情感?
五、通过对前面几个问题的理解,说说作者是怎样在这些看似平淡的家境叙述中抒发悲情的?(让学生体会散文“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特点。)
【随堂检测】
1、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请归取其孥(nú) 形单影只(zhī) 不省(xǐng)所怙(hù)
B、乃能衔(xián)哀致诚 虽万乘(shâng)之公相 丞相薨(hōng)
C、其余奴婢(bì) 尚飨(xiǎng) 中年兄殁(mò)南方
D、并令守汝丧(sàng) 闻汝丧(sàng)之七日 吾不以一日辍(chuò)汝而就也
2、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是( )
A、比(等到)得软脚病 辍汝而就(接近) 敛不凭(凭借)其棺
B、不省所怙(依靠) 遽(突然)去吾而殁 使者妄称以应(答应)之乎
C、其又何尤(怨恨) 抱无涯之戚(忧伤) 吊(抚慰)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D、远具(准备)时羞 止(停止)一岁 既(既然)又与汝就食江南
3、下列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 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B、请归取其孥 还必相迎取
C、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
4、下列句中划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省所怙 吾往河阳省坟墓
B、将成家而致汝 衔哀致诚
C、汝之子始十岁 始速祸焉
D、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5、加点的“其”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 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
C、①⑦/②⑧/③⑤/⑥/⑨/④⑩ 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
【反思总结】
《祭十二郎文》 导学案
二课时 主编人:郭华梅
【学习任务】
1.
2.
3.
【巩固练习】
一、一词多义
1、诚:
①乃能衔哀致诚( )
②诚知其如此( )
③所谓天者诚难测( )
2、幸:
①皆不幸早世( )
②教吾子与汝子,幸早成( )
3、以:
①以为虽暂相别( )
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
4、省:
①不省所怙( )
②汝来省吾( )
5、孤:
①吾少孤( )
②零丁孤苦( )
③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
6、长:
①吾少孤,及长( )
②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 )
③长吾女与汝女( )
7、终:
①言有尽而情不可终( )
②终葬汝于先人之兆( )
8、致:
①乃能衔哀致诚( )
②将成家而致汝( )
9、就:
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
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
10、知:
①而寿者不可知矣( )
②死而有知( )
③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
11、世:
①皆不幸早世。( )
)
②两世一身。( )
③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
【拓展提升】
一、“其”的用法总结
(1)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2)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3)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4)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而不克蒙其泽矣。
(5)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6)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
(7)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8)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9)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10)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11)殓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12)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13)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14)呜呼!其信然矣!
(15)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16)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17)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18)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19)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20)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21)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也。
(22)呜呼!其信然邪?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邪?
(23)其然乎?其不然乎?
(24)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25)“彼苍者天 ,曷其有极”!
(26)梦也,传之非其真也
二、文言句式
1、惟兄嫂是依
2、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3、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4、从兄嫂归葬河阳
5、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6、未可以为信也
7、吾念,汝从于东
三、难句翻译
1、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译:
2、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译:
3、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译:
4、诚知其如此,虽万乘(shâng)之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译:
【随堂检测】
1、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③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全存乎? 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
⑤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 ⑥将成家而致汝。
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④⑤⑥
2、下列各组句中均有“以”,其意义和用法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A、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 如不能守以终丧
B、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 使者妄称以应之乎
C、以求升斗之禄 殁不能抚汝以尽哀
D、则遂取以来 汝殁以六月二日
3、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B、将成家而致汝
C、去今之墓而葬焉 D、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双音节词,其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B、又可冀其成立邪
C、教吾子与汝子„„如此而已 D、未可以为信也
5、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
——你叔父超过了七天,才得到你丧亡的消息,于是就怀悲哀之情向你表达祭奠的诚意。
B、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继承先人的后代,在孙子辈中只有你,在儿子辈中只有我。
C、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者非其真邪?
——唉!难道是真的这样吗?还是在做梦呢?还是这传来的消息不可靠呢?
D、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唉!话有说完的时候而哀痛之情却不能终止,你是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
【反思总结】
不管是快乐还是忧伤,老师都陪你一起度过。
《祭十二郎文》导学案
一课时
【学习任务】
1.积累文言词语,积淀文言语感,培养翻译能力。
2.体会文章的感情,把握课文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品味叙述中抒情的艺术。
3.继承中国古代文化的优良传统,珍惜生命,关爱亲人。
【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常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因晚年曾为吏部侍郎,故也称韩吏部。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及其作品对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他主张文章要言之有物,反对六朝以来的单纯追求形式美的骈俪文章;语言要新颖流畅,“唯陈言之务去”,对古文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其散文与柳宗元齐名,并称“韩柳”,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代表作是《马说》《师说》等
二、写作背景:
韩愈的父亲韩云卿生子三人,长子韩会,次子韩介,季子韩愈。十二郎,即韩老成,本是韩介的次子,出嗣韩会为子。韩愈幼年丧父,由韩会夫妇抚养成长。他和十二郎虽为叔侄,实际如同兄弟,自幼相守, “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历经患难,感情特别深厚。但成年以后,韩愈仕途不顺,多次遭贬,四处飘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
正当韩愈官运好转,有可能与十二郎相聚的时候,突然传来他病亡的噩耗。十二郎的死使他悲痛欲绝,也勾起他的辛酸回忆。身世的不幸,家世的凄凉,父母的早逝,兄嫂的抚养,从前同十二郎一起生活的种种情景都一齐涌上心头;自己的衰病,子孙辈的幼小,这是眼前必须正视的现实。所有这一切,汇成一股感情的激流,作者悲感万端,百思萦集,情不能已,因而写成此文。
《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
“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赵与时
“祭文中千年绝调” ——明代茅坤。
当然,这些说法未免带有夸张的成分,但本文饱含作者对十二郎的满腔真情,却是确定无疑的。
三、关于祭文
祭祀或祭奠时表示哀悼或祷祝的文章。 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主要为哀悼、祷祝、追念死者生前主要经历,颂扬他的品德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 同时,祭文也是为祭奠死者而写的哀悼文章,是供祭祀时诵读的。它是由古时祝文演变而来,其辞有散文、有韵语、有俪语。
预习检测
一、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闻汝丧( ) 不省( ) 所怙( ) 兄殁( )南方 省( )坟墓 归取其孥( ) 丞相薨( ) 汝遽( )去 万乘( )之公 殒( )其生 窆( )不临其穴 尚飨( )
二、解释重点词语
1、衔:乃能衔哀致诚( )
2、怙:不省所怙( )
3、止:当来省吾,止一岁( )
4、孥:请归取其孥(nú)( )
5、果:当不果来( )
6、蒙:而不克蒙其泽矣( )
7、兆:终葬当于先人之兆 ( )
8、窆:窆(biǎn)不临其穴( )
9、尤:其又何尤( )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 ) .
2、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 .
3、敛不得凭其棺 ( ) .
4、零丁孤苦( ) ..
5、以待馀年( )
6、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 )
【巩固练习】
一、指出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
1、图久远者,莫如西归
2、东亦客也
3、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4、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5、而视茫茫
6、将成家而致汝
7、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8、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二、古今异义
1、成家:将成家而致汝
2、吾与汝俱少年
3、志气日益微
4、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5、少而强者不可保
6、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7、当不复记忆
8、吾去汴州
9、而齿牙动摇
10、明年,丞相薨
11、又可冀其成立邪
【拓展提升】
一、文章第五段,一共用了三个“邪”字,三个“乎”字,四个“也”字,五个“矣”字,揣摩它们的用法,说说它们在表达思想情感上的作用。
二、通过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脉络,概括各段(不含首尾两段)内容,探究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将正文划分为三部分。
三、文章同时也写了韩愈的家境身世,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句子并加以概括。
四、本文以“情”作为线索,在文中找出重在抒情的段落,说说文章抒发了那些情感?
五、通过对前面几个问题的理解,说说作者是怎样在这些看似平淡的家境叙述中抒发悲情的?(让学生体会散文“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特点。)
【随堂检测】
1、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请归取其孥(nú) 形单影只(zhī) 不省(xǐng)所怙(hù)
B、乃能衔(xián)哀致诚 虽万乘(shâng)之公相 丞相薨(hōng)
C、其余奴婢(bì) 尚飨(xiǎng) 中年兄殁(mò)南方
D、并令守汝丧(sàng) 闻汝丧(sàng)之七日 吾不以一日辍(chuò)汝而就也
2、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是( )
A、比(等到)得软脚病 辍汝而就(接近) 敛不凭(凭借)其棺
B、不省所怙(依靠) 遽(突然)去吾而殁 使者妄称以应(答应)之乎
C、其又何尤(怨恨) 抱无涯之戚(忧伤) 吊(抚慰)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D、远具(准备)时羞 止(停止)一岁 既(既然)又与汝就食江南
3、下列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 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B、请归取其孥 还必相迎取
C、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
4、下列句中划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省所怙 吾往河阳省坟墓
B、将成家而致汝 衔哀致诚
C、汝之子始十岁 始速祸焉
D、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5、加点的“其”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 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
C、①⑦/②⑧/③⑤/⑥/⑨/④⑩ 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
【反思总结】
《祭十二郎文》 导学案
二课时 主编人:郭华梅
【学习任务】
1.
2.
3.
【巩固练习】
一、一词多义
1、诚:
①乃能衔哀致诚( )
②诚知其如此( )
③所谓天者诚难测( )
2、幸:
①皆不幸早世( )
②教吾子与汝子,幸早成( )
3、以:
①以为虽暂相别( )
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
4、省:
①不省所怙( )
②汝来省吾( )
5、孤:
①吾少孤( )
②零丁孤苦( )
③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
6、长:
①吾少孤,及长( )
②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 )
③长吾女与汝女( )
7、终:
①言有尽而情不可终( )
②终葬汝于先人之兆( )
8、致:
①乃能衔哀致诚( )
②将成家而致汝( )
9、就:
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
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
10、知:
①而寿者不可知矣( )
②死而有知( )
③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
11、世:
①皆不幸早世。( )
)
②两世一身。( )
③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
【拓展提升】
一、“其”的用法总结
(1)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2)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3)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4)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而不克蒙其泽矣。
(5)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6)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
(7)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8)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9)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10)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11)殓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12)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13)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14)呜呼!其信然矣!
(15)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16)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17)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18)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19)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20)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21)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也。
(22)呜呼!其信然邪?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邪?
(23)其然乎?其不然乎?
(24)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25)“彼苍者天 ,曷其有极”!
(26)梦也,传之非其真也
二、文言句式
1、惟兄嫂是依
2、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3、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4、从兄嫂归葬河阳
5、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6、未可以为信也
7、吾念,汝从于东
三、难句翻译
1、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译:
2、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译:
3、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译:
4、诚知其如此,虽万乘(shâng)之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译:
【随堂检测】
1、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③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全存乎? 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
⑤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 ⑥将成家而致汝。
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④⑤⑥
2、下列各组句中均有“以”,其意义和用法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A、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 如不能守以终丧
B、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 使者妄称以应之乎
C、以求升斗之禄 殁不能抚汝以尽哀
D、则遂取以来 汝殁以六月二日
3、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B、将成家而致汝
C、去今之墓而葬焉 D、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双音节词,其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B、又可冀其成立邪
C、教吾子与汝子„„如此而已 D、未可以为信也
5、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
——你叔父超过了七天,才得到你丧亡的消息,于是就怀悲哀之情向你表达祭奠的诚意。
B、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继承先人的后代,在孙子辈中只有你,在儿子辈中只有我。
C、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者非其真邪?
——唉!难道是真的这样吗?还是在做梦呢?还是这传来的消息不可靠呢?
D、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唉!话有说完的时候而哀痛之情却不能终止,你是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
【反思总结】
不管是快乐还是忧伤,老师都陪你一起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