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1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带答案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一)焓变 反应热

【温故知新】

1.化学键:化学键键能越大,分子或晶体的能量(总能量) 就越低,就越稳定。

2

3.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学习新知】

一、 焓变、反应热 1.焓变、反应热 (1)焓变

①焓(H ) :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

②焓变(ΔH ) :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值差,决定了某一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2)反应热

①概念: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能量。

②与焓变的关系:恒压条件下的反应热等于焓变,单位常用kJ·mol 1。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1)微观角度

(2)宏观角度

3.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表示 (1)放热反应: (2)吸热反应:

[自我诊断]

判断正误:

(1)所有的化学反应都伴有能量的变化,伴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反应。(×) (2)反应热是指1 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3)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4)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的能量大于生成物的能量时,反应放热,ΔH 为“-”。(√)

[归纳释疑]

1.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化学反应过程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反应物分子内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生成新物质时形成新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二者的能量差,就决定了能量的变化。

生成物的键能越大,稳定性越强,能量就越低,形成时释放的能量就越大。反应放出能量,ΔH 为负;反之,ΔH 为正。

2.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比较

例1:CO(g)与H 2O(g)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有关两者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 .CO(g)和H 2O(g)具有的总能量大于CO 2(g)和H 2(g)具有的总能量 C .该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进行

D .1 mol CO2(g)和1 mol H2(g)反应生成1 mol CO(g)和1 mol H2O(g)要放出41 kJ热量 例2:已知反应X +Y===M+N 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X 的能量一定高于M B .Y 的能量一定高于N

C .X 和Y 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 和N 的总能量 D .因为是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以发生

二、反应热(ΔH ) 的简单计算

1.(1)1。

(2)ΔH 与化学键键能的关系: 2.ΔH 与物质能量的关系:

[自我诊断]

判断正误:

(1)拆开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 (2)低能量物质变成高能量物质时放出能量。(×)

[归纳释疑]

1.利用键能求反应热时应先写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结构式,如NH 3写成中有3 mol N—H 键,然后根据各物质的物质的量计算其键能。

2.含有双键或三键的,如

键能,不能用其—C —C —的键能乘以2或3来计算。

3.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不一定都是吸热反应,如木炭的燃烧。

,应用其

,1 mol NH3

4.常温下就能进行的反应不一定都是放热反应,如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固体的反应。 5.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但能量变化不一定都表现为热量变化,还可能以声、光、电等形式表现出来。

例3:白磷与氧气可发生如下反应:P 4+5O 2===P4O 10。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P —P a kJ/mol、P —O b kJ/mol、P==O c kJ/mol、O==O d kJ/mol。

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ΔH ,其中正确的是( A ) A .(6a +5d -4c -12b ) kJ/mol B .(4c +12b -6a -5d ) kJ/mol C .(4c +12b -4a -5d ) kJ/mol D .(4a +5d -4c -12b ) kJ/mol

[解析] 反应P 4+5O 2===P4O 10中,反应物键能总和为(6a +5d ) kJ/mol,生成物键能总和为(12b +4c ) kJ/mol,ΔH =(6a +5d -12b -4c ) kJ/mol。

例4:已知1 mol X2完全燃烧生成X 2O(g)放出热量a kJ,且氧气中1 mol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能量b kJ,X 2O 中1 mol X—O 键形成时放出能量c kJ,X 2中1 mol X—X 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为( B )

A .(4c -b +2c ) kJ C .4c +b -2a kJ

4c -b -2a

B. kJ

24c +b -2a D. kJ

2

解析本题考查了键能与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1 mol X2完全燃烧生成X 2O(g),放出热量为a kJ,则2X 2(g)+O 2(g)===2X2O(g) ΔH =-2a kJ/mol,设1 mol X—X 键断裂时吸收能量为4c -b -2a

Q ,有2Q +b -4c =-2a ,求得Q kJ ,所以B 项正确。

2

1.键能与物质能量的关系是“键能越大,能量越低”。 2.化学反应表现出放热或吸热与该反应是否需要加热无关。

3.ΔH 是一宏观数值且有正负,是生成物总能量(或反应物总键能) 减去反应物总能量(或生成物总键能) 。

【演练闯关】

1.下列图示变化为吸热反应的是( A )

2.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 ) A .Al 与稀盐酸反应 C .KClO 3受热分解

高温

B .C +CO 2=====2CO D .NaOH 溶于水

3.已知化学反应A 2(g)+B 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B )

A .每生成2分子AB 吸收b kJ热量 B .该反应的反应热ΔH =+(a -b ) kJ/mol C .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断裂1 mol A—A 和1 mol B—B 键,放出a kJ能量 4. 由右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A ―→B+C 和B +C ―→A两个反应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不等 B .A ―→B+C 是放热反应

C .A 具有的总能量高于B 和C 具有的能量总和

D .A ―→B+C 是吸热反应,则B +C ―→A必然是放热反应

5.下图是一个简易测量物质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的实验装置,利用此装置可以很方便地测得某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请根据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将铝片加入小试管内,然后注入足量稀盐酸,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3H ↑ _______,

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铝片上有大量气泡生成,铝片逐渐溶解 __。

(2)U形导管中液面A____下降 ____(填“上升”或“下降”),原因是_____铝片与稀盐酸反应时放出热量,使锥形瓶内温度升高,气体压强增大

说明此反应是__放热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若向小试管中加入NH 4NO 3晶体和水,U 形导管中的液面A____上升____(填“上升”或“下降”),原因是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一)焓变 反应热

[基础达标]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焓变是指1 mol 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B .反应放热时,ΔH >0;反应吸热时,ΔH

C .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焓与生成物的总焓一定不同 D .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焓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焓 2.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C ) A .铝片和稀盐酸反应 B .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 C .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D .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 3.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的是( D ) A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 .硫在氧气中燃烧

D .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①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②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易发生 ③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总能量的大小 ④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

A .①② C .①④ 能(见下表) :

B .②③ D. .③④

5.通常人们把拆开1 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现给出化学键的键

请计算H 2(g)+2A .+103 kJ·mol 1

B. .+679 kJ·mol 1 D. .+183 kJ·mol 1

C .-103 kJ·mol 1

6.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下列有关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B )

7.已知某反应A(g)+B(g)C(g)+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该反应是____吸热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该反应的ΔH =mol 1(用含E 1、E 2的代数式表示) ,1 mol气体A 和1 mol气体B 具有的总能量比1 mol气体C 和1 mol气体D 具有的总能量_____一定低___(填“一定高”、“一定低”或“高低不一定”)。

8.下表中的数据是破坏1 mol物质中的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kJ):

(1)下列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最低的是。 A .H 2 C .Br 2

A .HCl B .HBr C .HI

(3)X2+H 2===2HX(X代表Cl 、Br 、I) 的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4)相同条件下,X 2(X代表Cl 、Br 、I) 分别与氢气反应,若消耗等物质的量的氢气时,放出或吸收热量最多的是。

(5)若无上表中的数据,你能正确回答出问题(4)吗?____。你的根据是_____越稳定,放出的热量越多,在HX 中,HCl 最稳定___________。

B .Cl 2 D .I 2

(2)下列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

[能力提升]

1.已知H 2(g)+Br 2(g)===2HBr(g) ΔH =-102 kJ/mol,其他相关数据如下表:

A .404 B. .260 C .230 D. .200

2.下列图像分别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 .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 B .白磷比红磷稳定

C .S(g)+O 2(g)===SO2(g) ΔH 1, S(s)+O 2(g)===SO2(g) ΔH 2,则ΔH 1>ΔH 2 D .CO(g)+H 2O(g)===CO2(g)+H 2(g) ΔH >0 3.肼(H2NNH 2) 是一种高能燃料,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断裂1 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kJ):NN 为942、O===O为500、N —N 为154,则断裂1 mol N—H 键所需的能量(kJ)是( B )

A .194 B. .391 C .516 D. .658

4.SF 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 —F 键。已知:1 mol 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

280 kJ,断裂1 mol F—F 、S —F 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 kJ、330 kJ。则S(s)+3F 2

(g)===SF

6(g)的反应热ΔH 为( B )

A .-1 780 kJ/mol B .-1 220 kJ/mol C .-450 kJ/mol D .+430 kJ/mol

5.反应A +B→C(ΔH 0),②X→C(ΔH

6.

1

已知H 2(g)+O 2(g)===H2O(g),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2

(1)a 、b 、c 分别代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ΔH 填“”)。 7.(Ⅰ) 在一定条件下,A 和B 反应可生成C 和D ,其能量变化如下: A +B C +D

发生反应A +B===C+D

反应物总生成物总 ――→能量为E 1能量为E 2(反应前) (反应后)

(1)下列有关反应A +B===C+D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 B .该反应若有热量变化,则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C .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不需加热反应就一定能自发进行 D .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一定相等,且遵循能量守恒

(2)若E 1___(填“>”、“

(Ⅱ) 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且氧气中1 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水蒸气中1 mol H—O 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

,则氢气中

1 mol H—H 键断裂时吸收的热量是____436 kJ ________。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二)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的测定

【学习新知】

一、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 能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特点(与化学方程式比较)

液体和气体,溶液中用aq 表示。

(4)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因此可以为分数。

3.意义 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能量变化。

例如:C(s)+H 2O(g)===CO(g)+H 2(g) ΔH =+131.5 kJ/mol下,1 mol C(s)和1 mol H2O(g)完全反应生成

[例题讲练]

例1:已知2H 2(g)+O 2(g)===2H2O(l) ΔH =-571.6 kJ·mol 1,则下列关于热化学方程式-

2H 2O(l)===2H2(g)+O 2(g)的ΔH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 .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分子数

B .该反应ΔH 大于零

C .该反应ΔH =-571.6 kJ·mol 1 -

D .该反应可表示36 g水分解时的热效应

例2:胶状液氢(主要成分是H 2和CH 4) 有希望用于未来的运载火箭和空间运输系统。实验测得:101 kPa时,1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的热量;1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 2,放出890.3 kJ的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B )

A .CH 4(g)+2O 2(g)===CO2(g)+2H 2O(l) ΔH =+890.3 kJ·mol 1 -

B .CH 4(g)+2O 2(g)===CO2(g)+2H 2O(l) ΔH =-890.3 kJ·mol 1 -

C .CH 4(g)+2O 2(g)===CO2(g)+2H 2O(l) ΔH =-890.3 kJ

D .2H 2(g)+O 2(g)===2H2O(l) ΔH =-285.8 kJ·mol 1 -

4.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1)注意ΔH 的符号

反应,ΔH 为“+”。ΔH 的单位一般为“kJ/mol”(或“kJ·mol1 -

2)注意物质的聚集状态

反应物和产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ΔH 也不同。因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气体用“g”,液体用“l”,固体用“s”,溶液用“aq”。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标“↑”和3)注意化学计量数 ①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因此可以为分数或小数。

②由于ΔH 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有关,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ΔH 相对应。 ③化学计量数和反应热数值可以同时增大或减小相同的倍数。

4)注意测定条件

反应热ΔH 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 有关,因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意ΔH 的测定条件。若ΔH 是在25 ℃、101 kPa下测定的,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

5)可逆反应的ΔH 是指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

[例题讲练]

例3:在25 ℃、101 kPa下,1 g液态甲醇燃烧生成CO 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B )

3-A .CH 3OH(l)2(g)===CO2(g)+2H 2O(l) ΔH =+725.76 kJ·mol 1 2

B .2CH 3OH(l)+3O 2(g)===2CO2(g)+4H 2O(l) ΔH =-1 451.52 kJ·mol 1 -

C .2CH 3OH(l)+3O 2(g)===2CO2(g)+4H 2O(l) ΔH =-725.76 kJ·mol 1 -

D .2CH 3OH(l)+3O 2(g)===2CO2(g)+4H 2O(l) ΔH =+1 451.52 kJ·mol 1 -

例4: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B )

A .2SO 2+O 2催化剂△2SO 3 ΔH =-196.6 kJ·mol 1 -

1-B .H 2(g)+2(g)===H2O(l) ΔH =-285.8 kJ·mol 1 2

C .2H 2(g)+O 2(g)===2H2O(l) ΔH =-571.6 kJ

D .C(s)+O 2(g)===CO2(g) ΔH =+393.5 kJ·mol 1 -

[借题发挥] 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的“四看”

“一看”化学原理是否正确;

“二看”状态是否标明; “三看”反应热符号及单位是否正确;

“四看”反应热数值是否与系数和状态相对应。

二、中和热的测定

1.中和热

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_mol_HO 时的反应热(即所放出的热量) 。

2.实验原理

通过一定量的酸碱溶液在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计算反应放出的热量,由此求得中和热。

3.实验装置和用品

(1)实验装置

(2)筒(50 mL) 两个、碎泡沫塑料或纸条、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中心有

两个小孔) 、环形玻璃搅拌棒、0.50 mol/L盐酸、0.55 mol/L NaOH 溶液。

4.测量步骤 绝热装置的准备—减少热量损失

⇓ 量取反应物,测反应前温度—用NaOH 稀溶液,稀盐酸

⇓ 混合反应物,测反应后温度—测反应后混合液的最高温度

⇓ 重复实验—减少实验误差

5.数据处理

3

ΔH -

[例题讲练]

例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强酸跟强碱反应放出的热量一定是中和热

B .1 mol酸与1 mol碱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是中和热

C .在稀溶液中,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l)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D .表示中和热的离子方程式为H +OH ===H2O ΔH =-57.3 kJ/mol

[探究释疑]

1.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测定结果往往偏低的可能原因 测定结果偏低。

(5)

酸、碱溶液的比热容、密度均比水的大。

2.常见的理解错误

中和热是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

--1是针对所有酸碱而言的,57.3 kJ·mol -1是稀的强酸溶液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时的反应热,浓酸或碱溶于水时也要放热,中和热数值会大于57.3 kJ·mol 1,而弱酸或弱碱参与的中和反应,因弱酸或弱碱电离时要吸收热量,

则中和热数值小于57.3 kJ·mol 1。 -

[例题讲练]

例6: 50 mL 0.50 mol·L

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_。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__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__。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实验中改用60 mL 0.50 mol·L -1-1盐酸与50 mL 0.55 mol·L 1 NaOH溶液在图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盐酸跟50 mL 0.55 mol·L 1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

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不相等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____相等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简述理由:______。

(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 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用50 mL 0.50 mol·L 1 CH3COOH 溶液(已知CH 3COOH 电离时吸热) 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

热的数值会____偏小____。(均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6)平行地做一次这样的实验需要测定次温度。

例7:实验室用50 mL 0.5 mol/L盐酸、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和如图

所示装置进行测定中和热的实验,得到下表中的数据:

(1)实验时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不能用铜质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的理由是_ (或轻轻搅动) 铜传热快,热量损失大_______。

(2)经数据处理,t 2-t 1=3.4 ℃,则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ΔH =____-56.8 kJ/mol ____[盐酸和NaOH 溶液的密度均按1 g/cm3计算,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比热容(c ) 按4.18 J/(g·℃) 计算]。

1.热化学方程式具有宏观意义,不具有微观意义,因为它与ΔH 相对应。

2.可逆反应中“ΔH ”表示的是完全反应时对应的焓变值,且正逆反应的ΔH 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3.测定的中和热数值对应的是稀的强酸与强碱溶液,中和热的数值与酸碱的用量无关。但一般要求碱过量,以保证H 反应完全。

【演练闯关】

1.在进行中和热的测定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C )

A .反应前酸、碱溶液的温度要相同

B .测量溶液的温度计要一直插在溶液中

C .为了使反应均匀进行,可以向酸(碱) 中分次加入碱(酸)

D .为了使反应更完全,可以使酸或碱适当过量

2.中和热是在稀溶液中,强酸、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中和热为57.3 kJ·mol 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D ) -+

A .HNO 3(aq)+KOH(aq)===H2O(l)+KNO 3(aq) ΔH >-57.3 kJ·mol 1 -

B .HNO 3(aq)+NH 3·H 2O(aq)===H2O(l)+NH 4NO 3(aq) ΔH

C .CH 3COOH(aq)+KOH(aq)===H2O(l)+CH 3COOK(aq) ΔH

D .CH 3COOH(aq)+NH 3·H 2O(aq)===H2O(l)+CH 3COONH 4(aq) ΔH >-57.3 kJ·mol 1 -

3.含有11.2 g KOH的稀溶液与1 L 0.1 mol/L的H 2SO 4溶液反应,放出11.46 kJ的热量,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化学方程式为( D )

11A .KOH(aq)+2SO 4(aq)===K 2SO 4(aq)+H 2O(l) ΔH =-11.46 kJ/mol 22

B .2KOH(aq)+H 2SO 4(aq)===K2SO 4(aq)+2H 2O(l) ΔH =-11.46 kJ/mol

C .2KOH(aq)+H 2SO 4(aq)===K2SO 4(aq)+2H 2O(l) ΔH =-114.6 kJ/mol

11D .KOH(aq)+2SO 4(aq)===K 2SO 4(aq)+H 2O(l) ΔH =-57.3 kJ/mol 22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在相同条件下,将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

B .由“C(s,石墨)===C(s,金刚石) ΔH =+1.9 kJ·mol 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

C .在稀溶液中:H (aq)+OH (aq)===H2O(l) ΔH =-57.3 kJ·mol 1,若将含0.5 mol H2SO 4+--

的浓硫酸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热量大于57.3 kJ

D .在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 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 2(g)+O 2(g)===2H2O(l) ΔH =-285.8 kJ·mol 1 -

5.请你写出298 K、101 kPa时,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1 mol C与1 mol水蒸气反应生成1 mol CO和1 mol H2,吸热131.5 kJ: 。

(2)用CO(g)还原1 mol Fe2O 3(s),放热24.8 kJ: (3)1 mol HgO(s)分解生成液态汞和氧气时,吸热90.7 kJ:

(g) ΔH =+90.7 kJ/mol 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的测定

[基础达标]

1.已知:H 2(g)+F 2(g)===2HF(g) ΔH =-270 kJ·mol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

A .拆开1 mol H—H 与1 mol F—F 需要的总能量大于拆开2 mol H—F 需要的能量

B .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反应生成2 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 kJ

C .在相同条件下,1 mol 氢气与1 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D .标准状况下,2 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 L的氢气和1 L的氟气吸收270 kJ热量

2.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使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是为了加大反应速率,减小实验误差

B .为了准确测定反应混合溶液的温度,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应与小烧杯底部接触

C .用0.5 mol·L 1 NaOH溶液分别与0.5 mol·L --1的盐酸、醋酸溶液反应,如所取的溶液体积相等,则测得的中和热数值相同

D .在测定中和热实验中需要使用的仪器有:天平、量筒、烧杯、滴定管、温度计

3.实验室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实验时除需要大烧杯(500 mL)、小烧杯(100 mL)外,所用的其他仪器和试剂均正确的一组是( D )

A .0.50 mol·L

B .0.50 mol·L

C .0.50 mol·L -1盐酸,0.50 mol·L 1 NaOH溶液,100 mL量筒1个 --1盐酸,0.55 mol·L 1 NaOH溶液,100 mL量筒2个 --1盐酸,0.55 mol·L 1 NaOH溶液,50 mL量筒1个 -

D .0.50 mol·L -1盐酸,0.55 mol·L 1 NaOH溶液,50 mL量筒2个 -

-14.用50 mL 0.50 mL·L 盐酸和50 mL 0.55 mol·L 1 NaOH溶液反应,实验中测得起始温度-

为20.1 ℃,终止温度为23.4 ℃,反应后溶液的比热容为4.18 J/(g·℃) ,盐酸和NaOH 溶液的密度都近似认为是1 g·cm 3,则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时放热( A ) -

A .55.2 kJ B .391 kJ C .336 kJ D. .1.39 kJ

5.实验表明,在一定条件下,乙烯和水的反应可表示为C 2H 4(g)+H 2O(g)===C2H 5OH(g) ΔH =-45.8 kJ·mol 1。 -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 .实验中,乙烯的用量不会影响该反应的焓变(ΔH )

B .0.5 mol H2O(l)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为22.9 kJ

C .1 mol C2H 5OH(g)具有的能量大于1 mol C2H 4(g)和1 mol H2O(g)所具有的能量和

D .1 molC2H 4(g)和1 mol H2O(g)中化学键的总键能大于1 mol C2H 5OH(g)中化学键的总键能

6.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 mol水蒸气放出241.8 kJ的热量,1 g水蒸气转化为液态水放出2.45 kJ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

1-A .H 2(g)+O 2(g)===H2O(l) ΔH =-285.9 kJ·mol 1 2

1-B .H 2(g)+2(g)===H2O(l) ΔH =-241.8 kJ·mol 1 2

1-C .H 2(g)+2(g)===H2O(l) ΔH =+285.9 kJ·mol 1 2

1-D .H 2(g)+O 2(g)===H2O(g) ΔH =+241.8 kJ·mol 1 2

7.根据热化学方程式:S(s)+O 2(g)===SO2(g) ΔH =a kJ·mol 1(a =-297.2) 。分析下列说-

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D )

A .S(s)在O 2(g)中燃烧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 .S(g)+O 2(g)===SO2(g) ΔH =b kJ·mol 1,则a >b -

C .1 mol SO2(g)所具有的能量低于1 mol S(s)与1 mol O2(g)所具有的能量之和

D .16 g固体硫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可吸收148.6 kJ的热量

8.根据下图所示,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并回答问题。

(1)反应过程①的热化学方程式:1。 -

(2)反应过程②的热化学方程式:1。 -

(3)Q 与Q 1的关系:Q _____等于___Q 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能力提升]

1.已知常温下红磷比白磷稳定,在下列反应中,a 与b 的关系为( A )

4P(红磷,s) +5O 2(g)===2P2O 5(g) ΔH =-a kJ·mol 1;P 4(白磷,s) +5O 2(g)===2P2O 5(g) ΔH -

=-b kJ·mol 1。 -

A .a b D. .无法确定

1212.在36 g碳不完全燃烧所得气体中,CO 占CO 2占体积,且C(s)O 2(g)===CO(g) 332

1--ΔH =-110.5 kJ·mol 1;CO(g)+2(g)===CO2(g) ΔH =-283 kJ·mol 1。与这些碳完全燃烧相2

比,损失的热量是( C )

A .172.5 kJ B. .1 149 kJ C .283 kJ D. .566 kJ

3.已知反应:①101 kPa时,2C(s)+O 2(g)===2CO(g) ΔH =-221 kJ/mol;②稀溶液中,H (aq)+OH (aq)===H2

O(l) ΔH =-57.3 kJ/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

A .稀硫酸与稀NaOH 溶液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B .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

+-

C .稀硫酸与稀NaOH 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D .稀醋酸与稀NaOH 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57.3 kJ热量

4.以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则关于热化学方程式:C 2H 2(g)+5/2O2===2CO2(g)+H 2O(l) ΔH =-1 300 kJ/mol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 .有10N A 个电子转移时,放出1 300 kJ的能量

B .有N A 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液体时,吸收1 300 kJ的能量

C .有2N A 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 300 kJ的能量

D .有8N A 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吸收1 300 kJ的能量

5.氢气(H2) 、一氧化碳(CO)、辛烷(C8H 18) 、甲烷(CH4) 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H 2(g)+1/2O2(g)===H2O(l) ΔH =-285.8 kJ/mol

CO(g)+1/2O2(g)===CO2(g) ΔH =-283.0 kJ/mol

C 8H 18(l)+25/2O2(g)===8CO2(g)+9H 2O(l) ΔH =-5 518 kJ/mol

CH 4(g)+2O 2(g)===CO2(g)+2H 2O(l) ΔH =-890.3 kJ/mol

相同质量的H 2、CO 、C 8H 18、CH 4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B )

A .H 2(g) B .CO(g) C .C 8H 18(l) D. .CH 4(g)

6.H 2SO 4溶液和KOH 溶液反应时有热量放出,并已知反应物的总能量为E 1,生成物的总能量为E 2。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中和反应的实质:。 (2)判断E 1和E 2的大小关系:E 1E 2(填“>”、“=”或“<”)。

(3)已知H (aq)+OH (aq)===H2O(l) ΔH =-57.3 kJ/mol,计算下列中和反应中放出的热量。 ①用20 g NaOH配成稀溶液跟足量的稀盐酸反应,能放出_____28.65___ kJ的热量。 ②用0.15 mol Ba(OH)2配成稀溶液跟足量的稀硝酸反应,能放出____17.19____ kJ的热量。 +-+-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一)焓变 反应热

【温故知新】

1.化学键:化学键键能越大,分子或晶体的能量(总能量) 就越低,就越稳定。

2

3.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学习新知】

一、 焓变、反应热 1.焓变、反应热 (1)焓变

①焓(H ) :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

②焓变(ΔH ) :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值差,决定了某一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2)反应热

①概念: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能量。

②与焓变的关系:恒压条件下的反应热等于焓变,单位常用kJ·mol 1。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1)微观角度

(2)宏观角度

3.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表示 (1)放热反应: (2)吸热反应:

[自我诊断]

判断正误:

(1)所有的化学反应都伴有能量的变化,伴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反应。(×) (2)反应热是指1 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3)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4)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的能量大于生成物的能量时,反应放热,ΔH 为“-”。(√)

[归纳释疑]

1.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化学反应过程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反应物分子内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生成新物质时形成新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二者的能量差,就决定了能量的变化。

生成物的键能越大,稳定性越强,能量就越低,形成时释放的能量就越大。反应放出能量,ΔH 为负;反之,ΔH 为正。

2.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比较

例1:CO(g)与H 2O(g)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有关两者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 .CO(g)和H 2O(g)具有的总能量大于CO 2(g)和H 2(g)具有的总能量 C .该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进行

D .1 mol CO2(g)和1 mol H2(g)反应生成1 mol CO(g)和1 mol H2O(g)要放出41 kJ热量 例2:已知反应X +Y===M+N 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X 的能量一定高于M B .Y 的能量一定高于N

C .X 和Y 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 和N 的总能量 D .因为是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以发生

二、反应热(ΔH ) 的简单计算

1.(1)1。

(2)ΔH 与化学键键能的关系: 2.ΔH 与物质能量的关系:

[自我诊断]

判断正误:

(1)拆开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 (2)低能量物质变成高能量物质时放出能量。(×)

[归纳释疑]

1.利用键能求反应热时应先写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结构式,如NH 3写成中有3 mol N—H 键,然后根据各物质的物质的量计算其键能。

2.含有双键或三键的,如

键能,不能用其—C —C —的键能乘以2或3来计算。

3.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不一定都是吸热反应,如木炭的燃烧。

,应用其

,1 mol NH3

4.常温下就能进行的反应不一定都是放热反应,如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固体的反应。 5.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但能量变化不一定都表现为热量变化,还可能以声、光、电等形式表现出来。

例3:白磷与氧气可发生如下反应:P 4+5O 2===P4O 10。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P —P a kJ/mol、P —O b kJ/mol、P==O c kJ/mol、O==O d kJ/mol。

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ΔH ,其中正确的是( A ) A .(6a +5d -4c -12b ) kJ/mol B .(4c +12b -6a -5d ) kJ/mol C .(4c +12b -4a -5d ) kJ/mol D .(4a +5d -4c -12b ) kJ/mol

[解析] 反应P 4+5O 2===P4O 10中,反应物键能总和为(6a +5d ) kJ/mol,生成物键能总和为(12b +4c ) kJ/mol,ΔH =(6a +5d -12b -4c ) kJ/mol。

例4:已知1 mol X2完全燃烧生成X 2O(g)放出热量a kJ,且氧气中1 mol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能量b kJ,X 2O 中1 mol X—O 键形成时放出能量c kJ,X 2中1 mol X—X 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为( B )

A .(4c -b +2c ) kJ C .4c +b -2a kJ

4c -b -2a

B. kJ

24c +b -2a D. kJ

2

解析本题考查了键能与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1 mol X2完全燃烧生成X 2O(g),放出热量为a kJ,则2X 2(g)+O 2(g)===2X2O(g) ΔH =-2a kJ/mol,设1 mol X—X 键断裂时吸收能量为4c -b -2a

Q ,有2Q +b -4c =-2a ,求得Q kJ ,所以B 项正确。

2

1.键能与物质能量的关系是“键能越大,能量越低”。 2.化学反应表现出放热或吸热与该反应是否需要加热无关。

3.ΔH 是一宏观数值且有正负,是生成物总能量(或反应物总键能) 减去反应物总能量(或生成物总键能) 。

【演练闯关】

1.下列图示变化为吸热反应的是( A )

2.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 ) A .Al 与稀盐酸反应 C .KClO 3受热分解

高温

B .C +CO 2=====2CO D .NaOH 溶于水

3.已知化学反应A 2(g)+B 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B )

A .每生成2分子AB 吸收b kJ热量 B .该反应的反应热ΔH =+(a -b ) kJ/mol C .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断裂1 mol A—A 和1 mol B—B 键,放出a kJ能量 4. 由右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A ―→B+C 和B +C ―→A两个反应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不等 B .A ―→B+C 是放热反应

C .A 具有的总能量高于B 和C 具有的能量总和

D .A ―→B+C 是吸热反应,则B +C ―→A必然是放热反应

5.下图是一个简易测量物质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的实验装置,利用此装置可以很方便地测得某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请根据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将铝片加入小试管内,然后注入足量稀盐酸,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3H ↑ _______,

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铝片上有大量气泡生成,铝片逐渐溶解 __。

(2)U形导管中液面A____下降 ____(填“上升”或“下降”),原因是_____铝片与稀盐酸反应时放出热量,使锥形瓶内温度升高,气体压强增大

说明此反应是__放热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若向小试管中加入NH 4NO 3晶体和水,U 形导管中的液面A____上升____(填“上升”或“下降”),原因是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一)焓变 反应热

[基础达标]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焓变是指1 mol 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B .反应放热时,ΔH >0;反应吸热时,ΔH

C .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焓与生成物的总焓一定不同 D .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焓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焓 2.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C ) A .铝片和稀盐酸反应 B .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 C .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D .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 3.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的是( D ) A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 .硫在氧气中燃烧

D .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①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②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易发生 ③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总能量的大小 ④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

A .①② C .①④ 能(见下表) :

B .②③ D. .③④

5.通常人们把拆开1 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现给出化学键的键

请计算H 2(g)+2A .+103 kJ·mol 1

B. .+679 kJ·mol 1 D. .+183 kJ·mol 1

C .-103 kJ·mol 1

6.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下列有关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B )

7.已知某反应A(g)+B(g)C(g)+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该反应是____吸热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该反应的ΔH =mol 1(用含E 1、E 2的代数式表示) ,1 mol气体A 和1 mol气体B 具有的总能量比1 mol气体C 和1 mol气体D 具有的总能量_____一定低___(填“一定高”、“一定低”或“高低不一定”)。

8.下表中的数据是破坏1 mol物质中的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kJ):

(1)下列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最低的是。 A .H 2 C .Br 2

A .HCl B .HBr C .HI

(3)X2+H 2===2HX(X代表Cl 、Br 、I) 的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4)相同条件下,X 2(X代表Cl 、Br 、I) 分别与氢气反应,若消耗等物质的量的氢气时,放出或吸收热量最多的是。

(5)若无上表中的数据,你能正确回答出问题(4)吗?____。你的根据是_____越稳定,放出的热量越多,在HX 中,HCl 最稳定___________。

B .Cl 2 D .I 2

(2)下列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

[能力提升]

1.已知H 2(g)+Br 2(g)===2HBr(g) ΔH =-102 kJ/mol,其他相关数据如下表:

A .404 B. .260 C .230 D. .200

2.下列图像分别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 .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 B .白磷比红磷稳定

C .S(g)+O 2(g)===SO2(g) ΔH 1, S(s)+O 2(g)===SO2(g) ΔH 2,则ΔH 1>ΔH 2 D .CO(g)+H 2O(g)===CO2(g)+H 2(g) ΔH >0 3.肼(H2NNH 2) 是一种高能燃料,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断裂1 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kJ):NN 为942、O===O为500、N —N 为154,则断裂1 mol N—H 键所需的能量(kJ)是( B )

A .194 B. .391 C .516 D. .658

4.SF 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 —F 键。已知:1 mol 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

280 kJ,断裂1 mol F—F 、S —F 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 kJ、330 kJ。则S(s)+3F 2

(g)===SF

6(g)的反应热ΔH 为( B )

A .-1 780 kJ/mol B .-1 220 kJ/mol C .-450 kJ/mol D .+430 kJ/mol

5.反应A +B→C(ΔH 0),②X→C(ΔH

6.

1

已知H 2(g)+O 2(g)===H2O(g),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2

(1)a 、b 、c 分别代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ΔH 填“”)。 7.(Ⅰ) 在一定条件下,A 和B 反应可生成C 和D ,其能量变化如下: A +B C +D

发生反应A +B===C+D

反应物总生成物总 ――→能量为E 1能量为E 2(反应前) (反应后)

(1)下列有关反应A +B===C+D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 B .该反应若有热量变化,则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C .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不需加热反应就一定能自发进行 D .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一定相等,且遵循能量守恒

(2)若E 1___(填“>”、“

(Ⅱ) 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且氧气中1 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水蒸气中1 mol H—O 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

,则氢气中

1 mol H—H 键断裂时吸收的热量是____436 kJ ________。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二)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的测定

【学习新知】

一、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 能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特点(与化学方程式比较)

液体和气体,溶液中用aq 表示。

(4)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因此可以为分数。

3.意义 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能量变化。

例如:C(s)+H 2O(g)===CO(g)+H 2(g) ΔH =+131.5 kJ/mol下,1 mol C(s)和1 mol H2O(g)完全反应生成

[例题讲练]

例1:已知2H 2(g)+O 2(g)===2H2O(l) ΔH =-571.6 kJ·mol 1,则下列关于热化学方程式-

2H 2O(l)===2H2(g)+O 2(g)的ΔH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 .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分子数

B .该反应ΔH 大于零

C .该反应ΔH =-571.6 kJ·mol 1 -

D .该反应可表示36 g水分解时的热效应

例2:胶状液氢(主要成分是H 2和CH 4) 有希望用于未来的运载火箭和空间运输系统。实验测得:101 kPa时,1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的热量;1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 2,放出890.3 kJ的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B )

A .CH 4(g)+2O 2(g)===CO2(g)+2H 2O(l) ΔH =+890.3 kJ·mol 1 -

B .CH 4(g)+2O 2(g)===CO2(g)+2H 2O(l) ΔH =-890.3 kJ·mol 1 -

C .CH 4(g)+2O 2(g)===CO2(g)+2H 2O(l) ΔH =-890.3 kJ

D .2H 2(g)+O 2(g)===2H2O(l) ΔH =-285.8 kJ·mol 1 -

4.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1)注意ΔH 的符号

反应,ΔH 为“+”。ΔH 的单位一般为“kJ/mol”(或“kJ·mol1 -

2)注意物质的聚集状态

反应物和产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ΔH 也不同。因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气体用“g”,液体用“l”,固体用“s”,溶液用“aq”。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标“↑”和3)注意化学计量数 ①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因此可以为分数或小数。

②由于ΔH 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有关,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ΔH 相对应。 ③化学计量数和反应热数值可以同时增大或减小相同的倍数。

4)注意测定条件

反应热ΔH 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 有关,因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意ΔH 的测定条件。若ΔH 是在25 ℃、101 kPa下测定的,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

5)可逆反应的ΔH 是指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

[例题讲练]

例3:在25 ℃、101 kPa下,1 g液态甲醇燃烧生成CO 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B )

3-A .CH 3OH(l)2(g)===CO2(g)+2H 2O(l) ΔH =+725.76 kJ·mol 1 2

B .2CH 3OH(l)+3O 2(g)===2CO2(g)+4H 2O(l) ΔH =-1 451.52 kJ·mol 1 -

C .2CH 3OH(l)+3O 2(g)===2CO2(g)+4H 2O(l) ΔH =-725.76 kJ·mol 1 -

D .2CH 3OH(l)+3O 2(g)===2CO2(g)+4H 2O(l) ΔH =+1 451.52 kJ·mol 1 -

例4: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B )

A .2SO 2+O 2催化剂△2SO 3 ΔH =-196.6 kJ·mol 1 -

1-B .H 2(g)+2(g)===H2O(l) ΔH =-285.8 kJ·mol 1 2

C .2H 2(g)+O 2(g)===2H2O(l) ΔH =-571.6 kJ

D .C(s)+O 2(g)===CO2(g) ΔH =+393.5 kJ·mol 1 -

[借题发挥] 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的“四看”

“一看”化学原理是否正确;

“二看”状态是否标明; “三看”反应热符号及单位是否正确;

“四看”反应热数值是否与系数和状态相对应。

二、中和热的测定

1.中和热

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_mol_HO 时的反应热(即所放出的热量) 。

2.实验原理

通过一定量的酸碱溶液在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计算反应放出的热量,由此求得中和热。

3.实验装置和用品

(1)实验装置

(2)筒(50 mL) 两个、碎泡沫塑料或纸条、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中心有

两个小孔) 、环形玻璃搅拌棒、0.50 mol/L盐酸、0.55 mol/L NaOH 溶液。

4.测量步骤 绝热装置的准备—减少热量损失

⇓ 量取反应物,测反应前温度—用NaOH 稀溶液,稀盐酸

⇓ 混合反应物,测反应后温度—测反应后混合液的最高温度

⇓ 重复实验—减少实验误差

5.数据处理

3

ΔH -

[例题讲练]

例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强酸跟强碱反应放出的热量一定是中和热

B .1 mol酸与1 mol碱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是中和热

C .在稀溶液中,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l)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D .表示中和热的离子方程式为H +OH ===H2O ΔH =-57.3 kJ/mol

[探究释疑]

1.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测定结果往往偏低的可能原因 测定结果偏低。

(5)

酸、碱溶液的比热容、密度均比水的大。

2.常见的理解错误

中和热是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

--1是针对所有酸碱而言的,57.3 kJ·mol -1是稀的强酸溶液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时的反应热,浓酸或碱溶于水时也要放热,中和热数值会大于57.3 kJ·mol 1,而弱酸或弱碱参与的中和反应,因弱酸或弱碱电离时要吸收热量,

则中和热数值小于57.3 kJ·mol 1。 -

[例题讲练]

例6: 50 mL 0.50 mol·L

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_。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__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__。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实验中改用60 mL 0.50 mol·L -1-1盐酸与50 mL 0.55 mol·L 1 NaOH溶液在图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盐酸跟50 mL 0.55 mol·L 1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

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不相等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____相等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简述理由:______。

(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 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用50 mL 0.50 mol·L 1 CH3COOH 溶液(已知CH 3COOH 电离时吸热) 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

热的数值会____偏小____。(均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6)平行地做一次这样的实验需要测定次温度。

例7:实验室用50 mL 0.5 mol/L盐酸、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和如图

所示装置进行测定中和热的实验,得到下表中的数据:

(1)实验时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不能用铜质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的理由是_ (或轻轻搅动) 铜传热快,热量损失大_______。

(2)经数据处理,t 2-t 1=3.4 ℃,则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ΔH =____-56.8 kJ/mol ____[盐酸和NaOH 溶液的密度均按1 g/cm3计算,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比热容(c ) 按4.18 J/(g·℃) 计算]。

1.热化学方程式具有宏观意义,不具有微观意义,因为它与ΔH 相对应。

2.可逆反应中“ΔH ”表示的是完全反应时对应的焓变值,且正逆反应的ΔH 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3.测定的中和热数值对应的是稀的强酸与强碱溶液,中和热的数值与酸碱的用量无关。但一般要求碱过量,以保证H 反应完全。

【演练闯关】

1.在进行中和热的测定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C )

A .反应前酸、碱溶液的温度要相同

B .测量溶液的温度计要一直插在溶液中

C .为了使反应均匀进行,可以向酸(碱) 中分次加入碱(酸)

D .为了使反应更完全,可以使酸或碱适当过量

2.中和热是在稀溶液中,强酸、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中和热为57.3 kJ·mol 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D ) -+

A .HNO 3(aq)+KOH(aq)===H2O(l)+KNO 3(aq) ΔH >-57.3 kJ·mol 1 -

B .HNO 3(aq)+NH 3·H 2O(aq)===H2O(l)+NH 4NO 3(aq) ΔH

C .CH 3COOH(aq)+KOH(aq)===H2O(l)+CH 3COOK(aq) ΔH

D .CH 3COOH(aq)+NH 3·H 2O(aq)===H2O(l)+CH 3COONH 4(aq) ΔH >-57.3 kJ·mol 1 -

3.含有11.2 g KOH的稀溶液与1 L 0.1 mol/L的H 2SO 4溶液反应,放出11.46 kJ的热量,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化学方程式为( D )

11A .KOH(aq)+2SO 4(aq)===K 2SO 4(aq)+H 2O(l) ΔH =-11.46 kJ/mol 22

B .2KOH(aq)+H 2SO 4(aq)===K2SO 4(aq)+2H 2O(l) ΔH =-11.46 kJ/mol

C .2KOH(aq)+H 2SO 4(aq)===K2SO 4(aq)+2H 2O(l) ΔH =-114.6 kJ/mol

11D .KOH(aq)+2SO 4(aq)===K 2SO 4(aq)+H 2O(l) ΔH =-57.3 kJ/mol 22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在相同条件下,将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

B .由“C(s,石墨)===C(s,金刚石) ΔH =+1.9 kJ·mol 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

C .在稀溶液中:H (aq)+OH (aq)===H2O(l) ΔH =-57.3 kJ·mol 1,若将含0.5 mol H2SO 4+--

的浓硫酸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热量大于57.3 kJ

D .在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 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 2(g)+O 2(g)===2H2O(l) ΔH =-285.8 kJ·mol 1 -

5.请你写出298 K、101 kPa时,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1 mol C与1 mol水蒸气反应生成1 mol CO和1 mol H2,吸热131.5 kJ: 。

(2)用CO(g)还原1 mol Fe2O 3(s),放热24.8 kJ: (3)1 mol HgO(s)分解生成液态汞和氧气时,吸热90.7 kJ:

(g) ΔH =+90.7 kJ/mol 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的测定

[基础达标]

1.已知:H 2(g)+F 2(g)===2HF(g) ΔH =-270 kJ·mol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

A .拆开1 mol H—H 与1 mol F—F 需要的总能量大于拆开2 mol H—F 需要的能量

B .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反应生成2 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 kJ

C .在相同条件下,1 mol 氢气与1 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D .标准状况下,2 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 L的氢气和1 L的氟气吸收270 kJ热量

2.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使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是为了加大反应速率,减小实验误差

B .为了准确测定反应混合溶液的温度,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应与小烧杯底部接触

C .用0.5 mol·L 1 NaOH溶液分别与0.5 mol·L --1的盐酸、醋酸溶液反应,如所取的溶液体积相等,则测得的中和热数值相同

D .在测定中和热实验中需要使用的仪器有:天平、量筒、烧杯、滴定管、温度计

3.实验室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实验时除需要大烧杯(500 mL)、小烧杯(100 mL)外,所用的其他仪器和试剂均正确的一组是( D )

A .0.50 mol·L

B .0.50 mol·L

C .0.50 mol·L -1盐酸,0.50 mol·L 1 NaOH溶液,100 mL量筒1个 --1盐酸,0.55 mol·L 1 NaOH溶液,100 mL量筒2个 --1盐酸,0.55 mol·L 1 NaOH溶液,50 mL量筒1个 -

D .0.50 mol·L -1盐酸,0.55 mol·L 1 NaOH溶液,50 mL量筒2个 -

-14.用50 mL 0.50 mL·L 盐酸和50 mL 0.55 mol·L 1 NaOH溶液反应,实验中测得起始温度-

为20.1 ℃,终止温度为23.4 ℃,反应后溶液的比热容为4.18 J/(g·℃) ,盐酸和NaOH 溶液的密度都近似认为是1 g·cm 3,则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时放热( A ) -

A .55.2 kJ B .391 kJ C .336 kJ D. .1.39 kJ

5.实验表明,在一定条件下,乙烯和水的反应可表示为C 2H 4(g)+H 2O(g)===C2H 5OH(g) ΔH =-45.8 kJ·mol 1。 -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 .实验中,乙烯的用量不会影响该反应的焓变(ΔH )

B .0.5 mol H2O(l)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为22.9 kJ

C .1 mol C2H 5OH(g)具有的能量大于1 mol C2H 4(g)和1 mol H2O(g)所具有的能量和

D .1 molC2H 4(g)和1 mol H2O(g)中化学键的总键能大于1 mol C2H 5OH(g)中化学键的总键能

6.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 mol水蒸气放出241.8 kJ的热量,1 g水蒸气转化为液态水放出2.45 kJ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

1-A .H 2(g)+O 2(g)===H2O(l) ΔH =-285.9 kJ·mol 1 2

1-B .H 2(g)+2(g)===H2O(l) ΔH =-241.8 kJ·mol 1 2

1-C .H 2(g)+2(g)===H2O(l) ΔH =+285.9 kJ·mol 1 2

1-D .H 2(g)+O 2(g)===H2O(g) ΔH =+241.8 kJ·mol 1 2

7.根据热化学方程式:S(s)+O 2(g)===SO2(g) ΔH =a kJ·mol 1(a =-297.2) 。分析下列说-

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D )

A .S(s)在O 2(g)中燃烧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 .S(g)+O 2(g)===SO2(g) ΔH =b kJ·mol 1,则a >b -

C .1 mol SO2(g)所具有的能量低于1 mol S(s)与1 mol O2(g)所具有的能量之和

D .16 g固体硫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可吸收148.6 kJ的热量

8.根据下图所示,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并回答问题。

(1)反应过程①的热化学方程式:1。 -

(2)反应过程②的热化学方程式:1。 -

(3)Q 与Q 1的关系:Q _____等于___Q 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能力提升]

1.已知常温下红磷比白磷稳定,在下列反应中,a 与b 的关系为( A )

4P(红磷,s) +5O 2(g)===2P2O 5(g) ΔH =-a kJ·mol 1;P 4(白磷,s) +5O 2(g)===2P2O 5(g) ΔH -

=-b kJ·mol 1。 -

A .a b D. .无法确定

1212.在36 g碳不完全燃烧所得气体中,CO 占CO 2占体积,且C(s)O 2(g)===CO(g) 332

1--ΔH =-110.5 kJ·mol 1;CO(g)+2(g)===CO2(g) ΔH =-283 kJ·mol 1。与这些碳完全燃烧相2

比,损失的热量是( C )

A .172.5 kJ B. .1 149 kJ C .283 kJ D. .566 kJ

3.已知反应:①101 kPa时,2C(s)+O 2(g)===2CO(g) ΔH =-221 kJ/mol;②稀溶液中,H (aq)+OH (aq)===H2

O(l) ΔH =-57.3 kJ/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

A .稀硫酸与稀NaOH 溶液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B .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

+-

C .稀硫酸与稀NaOH 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D .稀醋酸与稀NaOH 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57.3 kJ热量

4.以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则关于热化学方程式:C 2H 2(g)+5/2O2===2CO2(g)+H 2O(l) ΔH =-1 300 kJ/mol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 .有10N A 个电子转移时,放出1 300 kJ的能量

B .有N A 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液体时,吸收1 300 kJ的能量

C .有2N A 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 300 kJ的能量

D .有8N A 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吸收1 300 kJ的能量

5.氢气(H2) 、一氧化碳(CO)、辛烷(C8H 18) 、甲烷(CH4) 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H 2(g)+1/2O2(g)===H2O(l) ΔH =-285.8 kJ/mol

CO(g)+1/2O2(g)===CO2(g) ΔH =-283.0 kJ/mol

C 8H 18(l)+25/2O2(g)===8CO2(g)+9H 2O(l) ΔH =-5 518 kJ/mol

CH 4(g)+2O 2(g)===CO2(g)+2H 2O(l) ΔH =-890.3 kJ/mol

相同质量的H 2、CO 、C 8H 18、CH 4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B )

A .H 2(g) B .CO(g) C .C 8H 18(l) D. .CH 4(g)

6.H 2SO 4溶液和KOH 溶液反应时有热量放出,并已知反应物的总能量为E 1,生成物的总能量为E 2。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中和反应的实质:。 (2)判断E 1和E 2的大小关系:E 1E 2(填“>”、“=”或“<”)。

(3)已知H (aq)+OH (aq)===H2O(l) ΔH =-57.3 kJ/mol,计算下列中和反应中放出的热量。 ①用20 g NaOH配成稀溶液跟足量的稀盐酸反应,能放出_____28.65___ kJ的热量。 ②用0.15 mol Ba(OH)2配成稀溶液跟足量的稀硝酸反应,能放出____17.19____ kJ的热量。 +-+-


相关文章

  • 化学选修4第一单元测试题##
  •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题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为减少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的排放,下列措施不对的是( ) A .大力发展氢能源 ...查看


  • 核力与结合能
  • 第十九章 第五节 基础夯实 一.选择题(1-4题为单选题,5.6题为多选题) 1.(湛江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检测) 氦原子核由两个质子与两个中子组成,这两个质子之间存在着万有引力.库仑力和核力,则三种力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A ...查看


  • 19-7.8核聚变 粒子和宇宙
  • 7 核聚变 8 粒子和宇宙 (时间:60分钟) 知识点一 对核聚变的理解 1.关于核聚变,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 A .与裂变相比轻核聚变辐射极少,更为安全.清洁 B .世界上已经有利用核聚变能来发电的核电站 C .要使轻核发生聚变 ...查看


  • 化学反应与能量
  •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编稿:牟建农 审稿:张 立 责编:宋 杰 [本节学习目标] 1.了解有效碰撞.活化分子和活化能的概念模型. 2.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3.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而且能 ...查看


  • 第5讲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 第5讲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2010·北京市抽样) 反应2C +O 2===2CO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12g C(s)与一定量O 2(g)反应生成14 g CO(g)放出的热量为110.5 kJ B ...查看


  • 苏教版化学选修3[原子核外电子运动]word同步测试
  • 专题2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一单元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 课前预习 问题导入 什么是原子?原子有哪些特点? 答: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的特点有:(1)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于原子核内:(2)核的体积很小,约为整个原子体积的10-15 ...查看


  • 吸热放热反应答案
  • 吸热放热反应 解题要点:1.化学反应总是伴随有物质的变化与能量的变化,化学能可以转化 为热量.光能.电能等 2.生成物总能量比反应物总能量低时为放热反应,反之为吸热反应. 3.常见的吸热反应主要有: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查看


  •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 专题五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时间:45分钟 类型:(8+4) 专项训练) 一.6分选择题专项训练 (一) 低档题 1.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 .酒精可用作燃料,说明酒精燃烧是释 ...查看


  • 2017届高三物理-原子物理-二轮专题测试及答案解析
  • 原子物理 1.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内的核子有半数发生变化所需的时间就是半衰期 B.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射线中,α粒子动能很大.因此贯穿物质的本领很强 C.当放射性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具有较高能量时,将发生β ...查看


  • 2013高考原子物理试题赏析
  • 2013高考原子物理试题赏析 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 马亚鹏 原子物理研究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和物质的基本结构,是近代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以来有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加强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充分体现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