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消毒.灭菌效果测

石嘴山中心医院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规范

一、 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1 采样频率:

医院应对感染高风险部门每季度进行监测;洁净手术部(室)及其他洁净场所.新建与改建验收时以及更换高效过滤器后应进行监测;遇医院感染暴发怀疑与空气污染有关时随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微生物的检测。

(感染高风险部门: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同室、血液透析中心(室)、烧伤病房等。) 2 采样时间:

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在洁净系统自净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未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在消毒或规定的通风换气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采样。 3 采样方法:

2.1洁净手术部(室)及其他洁净用房可选择沉降法或浮游菌法进行监测,采集点数及结果判断见下表。根据GB50333-200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洁净手术部(室)的等级标准

2.2 未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采用沉降法: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三点,内、外点应距墙壁1m处;室内面积>30m2,设四角及中央五点,四角的布点位置应距墙壁1m处。将普通营养琼脂平皿(Φ90mm)放置各采样点,采样高度为距地面0.8m-1.5m;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旁,暴露规定时间后盖上平皿盖及时送检。

注意:采样前,关闭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 min后采样。

4 检测方法:将送检平皿置36℃±1℃恒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若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进行目标微生物的检测。

菌落总数计算方法

沉降法按平均每皿的菌落数报告:CFU /(皿·暴露时间) 5 结果判定

5.1洁净手术部(室)和其他洁净场所,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要求应≤4cfu/(30min·直径9cm平皿)。 5.2 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15min·直径9cm平皿)。

5.3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

二、 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

1 采样时间:在消毒处理后或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进行采样。

2 采样方法:用5cmx5cm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PBS或生理盐水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面积≥100cm2,取100cm2,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无菌检验用洗脱液的试管中送检。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表面采样。采样物体表面有消毒剂残留时,采样液应含相应中和剂。

3 检测方法:充分震荡采样管后,取不同稀释数倍的洗脱液1.0 ml接种平皿,将冷至40 ℃~45 ℃的熔化营养琼脂培养基每皿倾注15 ml~20 ml,36 ℃±1 ℃恒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进行目标微生物的检测。 物体表面菌落总数计算方法:

物体表面菌落总数(CFU/cm2)= 平均每皿菌落数×洗脱液稀释倍数/采样面积(cm2) 注:小型物体表面的结果计算用CFU/件表示。 4 结果判定

4.1 洁净手术部、其他洁净场所,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5cfu/cm2 。 4.2 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10cfu/cm2 。

医院环境类别范围及空气、物体表面卫生标准

三、手消毒效果监测

1 采样频率:每季度对重点部门工作的医务人员手进行消毒效果的监测1次;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务人员手卫生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性微生物的检测。

重点部门:手术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 2 监测方法:

2.1 采样时间 在接触患者、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

2.2 采样方法 被检者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浸湿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端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将棉拭子接触操作者的部分剪去,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及时送检。

2.3 检测方法 将采样管在混匀器上振荡20秒或用力振打80次,用无菌吸管吸取1.0ml待检样品接种于灭菌平皿,每一样本接种2个平皿,平皿内加入已溶化的45℃~48℃的营养琼脂15ml~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置36℃±l℃混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 细菌菌落总数计算方法:

细菌菌落总数(cfu/ cm2)=平板上菌落数×稀释倍数/采样面积(cm2) 3 卫生标准

3.1卫生手清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2, 3.2 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2 。

4 皮肤消毒效果 监测方法同物体表面,结果判定: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2

四、使用中消毒剂监测

1 采样频率:使用中消毒剂应每季度进行监测,灭菌剂应每月进行监测。

2 采样方法:用无菌注射器按无菌操作方法吸取1.0mL被检消毒液,加入9mL中和剂中混匀 3 检测方法:用无菌吸管吸取一定稀释比例的中和后混合液1.0 ml接种平皿,将冷至40 ℃~45 ℃的熔化营养琼脂培养基每皿倾注15ml~20 ml,36 ℃±1 ℃恒温箱培养72 h,计数菌落数;怀疑与医院感染爆发有关时,进行目标微生物的检测。注意:采样后4 h内检测 消毒液染菌量计算方法

消毒液染菌量(CFU/ml)=平均每皿菌落数×10×稀释倍数 4 结果判定

使用中灭菌用消毒液:无菌生长(0CFU/ml); 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l;

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五、清洁用品消毒效果监测

1采样时间:消毒后、使用前进行采样

2 采样方法:布巾、地巾等物品可用无菌的方法剪取1 cm×3 cm,直接投入5 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生理盐水中,及时送检。

3 检测方法:将采样管在混匀器上振荡20 s或用力振打80次,取采样液检测致病菌。 4 结果判定: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六、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

1 采样频率:每周1次。

2 监测方法:生物监测法(嗜热脂肪杆菌芽孢)

3 结果判定:阳性对照组培养阳性,阴性对照组培养阴性,试验组培养阴性,判定为灭菌合格。

七、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

1 监测频度:每半年监测一次,各科室负责监测,院感办负责审核。

2 监测方法:紫外线强度照射指示卡监测法:开启紫外线灯5 min后,将指示卡置于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1 m处,有图案一面朝上,照射1 min,紫外线照射后,观察指示卡色块的颜色,将其与标准色块比较,读出照射强度。

3 结果判定:使用中紫外线灯照射强度≥70μW/cm2为合格;30W高强度紫外线新灯的辐射强度≥180μW/cm2为合格。

八、血液透析液监测

1 采样频度:每月监测1次

2 采样方法:采样时将进入透析器入口的旁路拔下,让旁路出水1分钟左右,然后用一次性注射器抽

取标本3ml~5ml透析液加入事先准备好的无菌试管中,及时送检。 3 检测方法:

3.1细菌总数检测 将采样管在混匀器上振荡20s,用无菌吸管吸取0.5ml检透析液接种于灭菌平

皿,每一个样本接种2个平皿,加入已熔化的45℃ ~48℃的营养琼脂15ml~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置36±1℃温箱培养48h,计算平均菌菌落数。 细菌总数计算方法:细菌总数(cfu/ml)=2个平皿平均菌落数×2

3.2致病菌检测:吸取1ml待检透析液,接种于5ml营养肉汤培养基中,于36±1℃增菌培养24

h。取1白金耳上述增菌液,在血平皿上作划线分离,36±1℃培养24h。观察血平板上菌落形态特征进行细菌菌种鉴定。

4结果判定:透析液和透析用水细菌菌落总数≤200CFU/ml,并不得检出致病菌为合格。

九、医疗用品监测

1 采样时间:在消毒或灭菌处理后,存放有效期内采样。

2 监测方法:营养肉汤培养法(灭菌物品)或倾注平板法(消毒物品) 3 卫生标准:

3.1 高度危险性医疗器材(进入人体)应无菌。

3.2 中度危险性医疗器材(接触粘膜)的菌落总数应≤20cfu/件(cfu/g 或cfu/100cm2),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3.3 低度危险性医疗器材(接触皮肤)的菌落总数应≤200cfu/件(cfu/g 或cfu/100cm2),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注:无须常规进行无菌物品监测。建议每季度对消毒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的物品进行抽样检查3-5件,有疑问时增加采样频度和件数。

十、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1 监测频度:消毒后内镜每季度进行监测,灭菌后内镜每月进行监测

采样方法: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待检内镜活检口注入,用15ml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及时送检,2小时内检测。 2 检测方法:

2.1菌落计数:将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震荡,取0.5ml, 加入2只直径90mm无菌平皿,每个平皿分别加入已经熔化的45℃-48℃营养琼脂15ml-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于35℃培养48小时后计数。

结果判断:菌落数/镜=2个平皿菌落数平均值×20。

2.2 致病菌检测:将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震荡,取0.2ml分别接种90mm血平皿、中国兰平皿和SS平皿,均匀涂布,35℃培养48小时,观察有无致病菌生长。

3 结果判定:消毒后内镜: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灭菌后内镜:无菌生长。

参考文献

WS/T 367-2012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WS/T 368-2012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WS/T 313-2009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GB15982-201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WS 310.3-2009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YY 0572-2005 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水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版)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5版)

石嘴山中心医院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规范

一、 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1 采样频率:

医院应对感染高风险部门每季度进行监测;洁净手术部(室)及其他洁净场所.新建与改建验收时以及更换高效过滤器后应进行监测;遇医院感染暴发怀疑与空气污染有关时随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微生物的检测。

(感染高风险部门: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同室、血液透析中心(室)、烧伤病房等。) 2 采样时间:

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在洁净系统自净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未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在消毒或规定的通风换气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采样。 3 采样方法:

2.1洁净手术部(室)及其他洁净用房可选择沉降法或浮游菌法进行监测,采集点数及结果判断见下表。根据GB50333-200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洁净手术部(室)的等级标准

2.2 未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采用沉降法: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三点,内、外点应距墙壁1m处;室内面积>30m2,设四角及中央五点,四角的布点位置应距墙壁1m处。将普通营养琼脂平皿(Φ90mm)放置各采样点,采样高度为距地面0.8m-1.5m;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旁,暴露规定时间后盖上平皿盖及时送检。

注意:采样前,关闭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 min后采样。

4 检测方法:将送检平皿置36℃±1℃恒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若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进行目标微生物的检测。

菌落总数计算方法

沉降法按平均每皿的菌落数报告:CFU /(皿·暴露时间) 5 结果判定

5.1洁净手术部(室)和其他洁净场所,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要求应≤4cfu/(30min·直径9cm平皿)。 5.2 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15min·直径9cm平皿)。

5.3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

二、 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

1 采样时间:在消毒处理后或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进行采样。

2 采样方法:用5cmx5cm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PBS或生理盐水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面积≥100cm2,取100cm2,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无菌检验用洗脱液的试管中送检。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表面采样。采样物体表面有消毒剂残留时,采样液应含相应中和剂。

3 检测方法:充分震荡采样管后,取不同稀释数倍的洗脱液1.0 ml接种平皿,将冷至40 ℃~45 ℃的熔化营养琼脂培养基每皿倾注15 ml~20 ml,36 ℃±1 ℃恒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进行目标微生物的检测。 物体表面菌落总数计算方法:

物体表面菌落总数(CFU/cm2)= 平均每皿菌落数×洗脱液稀释倍数/采样面积(cm2) 注:小型物体表面的结果计算用CFU/件表示。 4 结果判定

4.1 洁净手术部、其他洁净场所,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5cfu/cm2 。 4.2 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10cfu/cm2 。

医院环境类别范围及空气、物体表面卫生标准

三、手消毒效果监测

1 采样频率:每季度对重点部门工作的医务人员手进行消毒效果的监测1次;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务人员手卫生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性微生物的检测。

重点部门:手术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 2 监测方法:

2.1 采样时间 在接触患者、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

2.2 采样方法 被检者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浸湿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端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将棉拭子接触操作者的部分剪去,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及时送检。

2.3 检测方法 将采样管在混匀器上振荡20秒或用力振打80次,用无菌吸管吸取1.0ml待检样品接种于灭菌平皿,每一样本接种2个平皿,平皿内加入已溶化的45℃~48℃的营养琼脂15ml~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置36℃±l℃混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 细菌菌落总数计算方法:

细菌菌落总数(cfu/ cm2)=平板上菌落数×稀释倍数/采样面积(cm2) 3 卫生标准

3.1卫生手清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2, 3.2 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2 。

4 皮肤消毒效果 监测方法同物体表面,结果判定: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2

四、使用中消毒剂监测

1 采样频率:使用中消毒剂应每季度进行监测,灭菌剂应每月进行监测。

2 采样方法:用无菌注射器按无菌操作方法吸取1.0mL被检消毒液,加入9mL中和剂中混匀 3 检测方法:用无菌吸管吸取一定稀释比例的中和后混合液1.0 ml接种平皿,将冷至40 ℃~45 ℃的熔化营养琼脂培养基每皿倾注15ml~20 ml,36 ℃±1 ℃恒温箱培养72 h,计数菌落数;怀疑与医院感染爆发有关时,进行目标微生物的检测。注意:采样后4 h内检测 消毒液染菌量计算方法

消毒液染菌量(CFU/ml)=平均每皿菌落数×10×稀释倍数 4 结果判定

使用中灭菌用消毒液:无菌生长(0CFU/ml); 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l;

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五、清洁用品消毒效果监测

1采样时间:消毒后、使用前进行采样

2 采样方法:布巾、地巾等物品可用无菌的方法剪取1 cm×3 cm,直接投入5 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生理盐水中,及时送检。

3 检测方法:将采样管在混匀器上振荡20 s或用力振打80次,取采样液检测致病菌。 4 结果判定: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六、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

1 采样频率:每周1次。

2 监测方法:生物监测法(嗜热脂肪杆菌芽孢)

3 结果判定:阳性对照组培养阳性,阴性对照组培养阴性,试验组培养阴性,判定为灭菌合格。

七、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

1 监测频度:每半年监测一次,各科室负责监测,院感办负责审核。

2 监测方法:紫外线强度照射指示卡监测法:开启紫外线灯5 min后,将指示卡置于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1 m处,有图案一面朝上,照射1 min,紫外线照射后,观察指示卡色块的颜色,将其与标准色块比较,读出照射强度。

3 结果判定:使用中紫外线灯照射强度≥70μW/cm2为合格;30W高强度紫外线新灯的辐射强度≥180μW/cm2为合格。

八、血液透析液监测

1 采样频度:每月监测1次

2 采样方法:采样时将进入透析器入口的旁路拔下,让旁路出水1分钟左右,然后用一次性注射器抽

取标本3ml~5ml透析液加入事先准备好的无菌试管中,及时送检。 3 检测方法:

3.1细菌总数检测 将采样管在混匀器上振荡20s,用无菌吸管吸取0.5ml检透析液接种于灭菌平

皿,每一个样本接种2个平皿,加入已熔化的45℃ ~48℃的营养琼脂15ml~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置36±1℃温箱培养48h,计算平均菌菌落数。 细菌总数计算方法:细菌总数(cfu/ml)=2个平皿平均菌落数×2

3.2致病菌检测:吸取1ml待检透析液,接种于5ml营养肉汤培养基中,于36±1℃增菌培养24

h。取1白金耳上述增菌液,在血平皿上作划线分离,36±1℃培养24h。观察血平板上菌落形态特征进行细菌菌种鉴定。

4结果判定:透析液和透析用水细菌菌落总数≤200CFU/ml,并不得检出致病菌为合格。

九、医疗用品监测

1 采样时间:在消毒或灭菌处理后,存放有效期内采样。

2 监测方法:营养肉汤培养法(灭菌物品)或倾注平板法(消毒物品) 3 卫生标准:

3.1 高度危险性医疗器材(进入人体)应无菌。

3.2 中度危险性医疗器材(接触粘膜)的菌落总数应≤20cfu/件(cfu/g 或cfu/100cm2),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3.3 低度危险性医疗器材(接触皮肤)的菌落总数应≤200cfu/件(cfu/g 或cfu/100cm2),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注:无须常规进行无菌物品监测。建议每季度对消毒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的物品进行抽样检查3-5件,有疑问时增加采样频度和件数。

十、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1 监测频度:消毒后内镜每季度进行监测,灭菌后内镜每月进行监测

采样方法: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待检内镜活检口注入,用15ml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及时送检,2小时内检测。 2 检测方法:

2.1菌落计数:将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震荡,取0.5ml, 加入2只直径90mm无菌平皿,每个平皿分别加入已经熔化的45℃-48℃营养琼脂15ml-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于35℃培养48小时后计数。

结果判断:菌落数/镜=2个平皿菌落数平均值×20。

2.2 致病菌检测:将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震荡,取0.2ml分别接种90mm血平皿、中国兰平皿和SS平皿,均匀涂布,35℃培养48小时,观察有无致病菌生长。

3 结果判定:消毒后内镜: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灭菌后内镜:无菌生长。

参考文献

WS/T 367-2012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WS/T 368-2012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WS/T 313-2009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GB15982-201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WS 310.3-2009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YY 0572-2005 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水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版)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5版)


相关文章

  • 浅议加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消毒管理
  • x[摘 要]目的:探讨HACCP体系在医院消毒供应中的消毒管理效果.方法: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采用HACCP原理和程序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本次调研中,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对相关医疗器械器具进行刷洗.除锈.消毒.检查.装配.打包.灭菌前准备.灭菌 ...查看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通告-消毒液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通告 卫通[2009]10号 现发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1部分:管理规范>等6项卫生行业标准.其编号和名称如下: 一.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 (一)WS 310.1-2009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1部分:管理规 ...查看


  • 基层医院消毒隔离与灭菌中存在的问题
  • 摘要:由于基层医院各方面条件有限,因此在消毒隔离和灭菌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为提高基层医院消毒和灭菌技术,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现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感染区进行质控检查.现将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介绍如下. 关键词:基层医院 ...查看


  • 医疗机构重点科室消毒隔离的检查内容
  • 医疗机构重点科室消毒隔离的监督 一.监督依据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二) <消毒管理办法> (三)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四)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 (五) < ...查看


  •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BGH设计室)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和<消毒管理办法>制订本规范.其目的在于统一我国医院消毒.灭菌的方法和消毒.灭菌的监测技术,以提高医院消毒.灭菌的质量,减少医院感 ...查看


  • 消毒灭菌菌技术知识考试题答案
  • 消毒灭菌技术知识考试题 科室: 姓名: 成绩: 一.单选题: 1.在医疗诊治活动中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选用什么处理方法?B A.消毒法B.灭菌法C.一般消毒D.清洗处置 2.进入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械,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黏膜密切接触的器材 ...查看


  •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慈溪市人民医院
  •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医院.其它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第三条 各级各类医院必须将医院感 ...查看


  • 门诊口腔科的消毒管理
  • 门诊口腔科的消毒管理 在口腔科日常诊疗工作中,由于人员流动性大,手机.牙钻等高危器械使用频繁,操作时经常接触到患者的唾液.血液等体液,是医院感染潜在的危险因素.早在1956 年国外就有人提出了乙型肝炎可以通过反复使用的牙科器械导致患者之间的 ...查看


  • 医院感染试卷(二)
  • 护理人员医院感染试卷 科室 姓名 日期 成绩 一.是非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分.正确打 √ 错误打 × 每小题1分) 1.对于有明显潜伏期的感染,病人入院至发病时间超过其平均潜伏期者属于医院感染. ( ) 2.发生在入院12小时后的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