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下学期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良习育人”的办学理念为指导,以强化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进行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卫生活习惯的培养。弘扬太一小“和谐有序,追求卓越”的教师精神,持续着力培养“拥一身好习惯,怀一点责任心”的健康小学生,彰显良习育人的特色,抬升学校育人水平,力争使德育工作形成我校特色。
二、主要任务
1、全面落实“良习育人”,让“良习育人”的办学理念植根于每位师生的心田,在实现“良习育人”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我校的“良习文化”。
2、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三、工作重点:深化良习养成教育,逐步形成良习文化
1.坚持每周一良习的训导重点,从细微之处抓起,突出“实”字。
2.为发挥榜样的引导作用,每天做到检仪表、检行为、检卫生、检两操、检课间纪律等,做好记录并及时反馈。
3.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行的在路上”主题教育活动,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之中。
4.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有计划地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及按年级设计的分层活动,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健康的心理,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5.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利用传统节日开展集中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主题班(队)会,让学生接受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
6.通过召开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法制教育等方面的内容、方式、方法进行指导。
7.班主任做好家访工作。通过适当的渠道沟通学生在校情况,了解学生在家表现,使学生在教师、家长的指导下,让良习养成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
四、具体措施
(一)良习行为常态化。
1.利用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贯彻《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新学期第一天抓起,体现“早”;继续从上下楼这些点滴小事抓起,凸显“小”;从队员执勤发现的薄弱环节抓起,力求“实”;从抓不良行为的反复做起,常抓不懈,做到“恒”;从走好一步台阶抓起,体现“精”。
3.为巩固良习养成教育课题成果,在本学期系统安排训导内容,增加相关训导内容,做到每周一个重点训导。
4.为发挥榜样的引导作用,每天做到检仪表、检行为、检卫生、检两操、检课间纪律等,做好记录并及时反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组织活动、管理评价,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自觉的行动,让学生终身受益。
(二)抓好主题教育,拓宽德育渠道。
1、培养班级发言人,锻炼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
2、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少年儿童学生心理比较脆弱,要有计划地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充分发挥心理咨询教师的作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理辅导课,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健康的心理,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利用清明节、劳动节等传统节日,开展集中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主题班(队)会。
4、开展“五尊无不五远离”(五尊:尊敬国旗国徽,尊敬父母,尊敬老师,尊重残疾人,尊重他人的人格、宗教信仰、民族风俗习惯。五不: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不说谎话、不说脏话、不欺侮同学;五远离:远离烟酒,远离网吧,远离迷信活动,远离赌博,远离毒品。)和新“无不”宣传活动。(新无不:学生不进网吧,不读有害身心健康的读物,不看有害身心健康的影视作品,不玩有害身心健康的游戏,不买学校门前小商贩贩卖的东西。)
5、开展读书活动,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三)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抓好各年级学生管理。
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抓好学生不同阶段的管理和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四)加强班级建设。
1、持续抓好班级常规管理,延伸良习养成教育课题成果,把日常管理做细、做精。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班级形象,争创班级特色。
3、以活动为载体,在班级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荣誉感、集体感。在班级中开展做文明事、说文明话、争当文明小学生的活动。活动中要给更多的学生参与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五)提高学科德育渗透功能。
继续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各学科自身的特点,做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与加强学生思想修养相统一,灵活随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识别真善美的能力,逐步形成理想与信念,进而转化为发愤学习,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
(六)抓好“三结合”教育,加强家校联系,健全德育网络。
1.重视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的配合,利用校外德育教育基地,进一步形成德育教育的合力。
2.做好家长委员会工作,构建家校互动格局,举办家长学校讲座,通过召开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法制教育等方面的内容、方式、方法进行指导。
3.班主任做好家访工作。通过适当的渠道沟通学生在校及在家情况,落实常规要求,使学生在教师、家长的指导下,让良习养成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
小学四年级下学期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良习育人”的办学理念为指导,以强化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进行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卫生活习惯的培养。弘扬太一小“和谐有序,追求卓越”的教师精神,持续着力培养“拥一身好习惯,怀一点责任心”的健康小学生,彰显良习育人的特色,抬升学校育人水平,力争使德育工作形成我校特色。
二、主要任务
1、全面落实“良习育人”,让“良习育人”的办学理念植根于每位师生的心田,在实现“良习育人”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我校的“良习文化”。
2、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三、工作重点:深化良习养成教育,逐步形成良习文化
1.坚持每周一良习的训导重点,从细微之处抓起,突出“实”字。
2.为发挥榜样的引导作用,每天做到检仪表、检行为、检卫生、检两操、检课间纪律等,做好记录并及时反馈。
3.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行的在路上”主题教育活动,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之中。
4.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有计划地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及按年级设计的分层活动,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健康的心理,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5.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利用传统节日开展集中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主题班(队)会,让学生接受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
6.通过召开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法制教育等方面的内容、方式、方法进行指导。
7.班主任做好家访工作。通过适当的渠道沟通学生在校情况,了解学生在家表现,使学生在教师、家长的指导下,让良习养成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
四、具体措施
(一)良习行为常态化。
1.利用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贯彻《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新学期第一天抓起,体现“早”;继续从上下楼这些点滴小事抓起,凸显“小”;从队员执勤发现的薄弱环节抓起,力求“实”;从抓不良行为的反复做起,常抓不懈,做到“恒”;从走好一步台阶抓起,体现“精”。
3.为巩固良习养成教育课题成果,在本学期系统安排训导内容,增加相关训导内容,做到每周一个重点训导。
4.为发挥榜样的引导作用,每天做到检仪表、检行为、检卫生、检两操、检课间纪律等,做好记录并及时反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组织活动、管理评价,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自觉的行动,让学生终身受益。
(二)抓好主题教育,拓宽德育渠道。
1、培养班级发言人,锻炼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
2、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少年儿童学生心理比较脆弱,要有计划地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充分发挥心理咨询教师的作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理辅导课,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健康的心理,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利用清明节、劳动节等传统节日,开展集中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主题班(队)会。
4、开展“五尊无不五远离”(五尊:尊敬国旗国徽,尊敬父母,尊敬老师,尊重残疾人,尊重他人的人格、宗教信仰、民族风俗习惯。五不: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不说谎话、不说脏话、不欺侮同学;五远离:远离烟酒,远离网吧,远离迷信活动,远离赌博,远离毒品。)和新“无不”宣传活动。(新无不:学生不进网吧,不读有害身心健康的读物,不看有害身心健康的影视作品,不玩有害身心健康的游戏,不买学校门前小商贩贩卖的东西。)
5、开展读书活动,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三)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抓好各年级学生管理。
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抓好学生不同阶段的管理和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四)加强班级建设。
1、持续抓好班级常规管理,延伸良习养成教育课题成果,把日常管理做细、做精。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班级形象,争创班级特色。
3、以活动为载体,在班级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荣誉感、集体感。在班级中开展做文明事、说文明话、争当文明小学生的活动。活动中要给更多的学生参与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五)提高学科德育渗透功能。
继续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各学科自身的特点,做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与加强学生思想修养相统一,灵活随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识别真善美的能力,逐步形成理想与信念,进而转化为发愤学习,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
(六)抓好“三结合”教育,加强家校联系,健全德育网络。
1.重视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的配合,利用校外德育教育基地,进一步形成德育教育的合力。
2.做好家长委员会工作,构建家校互动格局,举办家长学校讲座,通过召开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法制教育等方面的内容、方式、方法进行指导。
3.班主任做好家访工作。通过适当的渠道沟通学生在校及在家情况,落实常规要求,使学生在教师、家长的指导下,让良习养成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