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错解了苏轼"千里共婵娟"之意

古今错解了苏轼“千里共婵娟”之意

中秋节文学欣赏

苏轼这句词真正表达的是凡人与仙女之间的恋情,而不是“一同欣赏中秋月色”。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真正意思是:希望人能跟神仙一样长生不老,飞奔千里之外的月宫,与婵娟天长地久。

中秋节有两件事最重要,一是吃月饼赏月,二是吟诵古人关于月亮的优美词句。苏轼的《水调歌头》是其中最知名的,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这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古今几乎所有的人都是这样理解的,“婵娟”代表月亮,作者表达的是不同地方的亲人共同欣赏中秋美景。特别是苏轼在这首之前,特别提到“兼怀子由”,就是怀念弟弟,人们觉得这样理解很自然。

其实,这首诗表达的是作者暗恋仙女婵娟。“婵娟”不是指代月亮,就是字面的意思,指仙女。“共”在古代汉语的用法与今天不同,它在这里就是“跟”、“和”、“与”的意思,就是飞奔千里,与嫦娥生活在一起。古代汉语中,“共”最常见的用法就是这个意思,例如:辛弃疾《贺新郎》:“谁共我,醉明月。”我们的新解释除了得到语言文字的支持外,还有下面的理由。

一、“但愿人长久”与这首词的开篇照应,“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句词暗含,仙人长生不老,而凡人生命有限。所以最后,作者希望人也能长生不老,这样就可以与神仙一起生活。

二、作者表达了飞奔月球与嫦娥相会的愿望:“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三、作者还在想象月宫里的嫦娥舞姿:“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作者也在设想此时的嫦娥也在思凡:“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四、通观全词,全是人神恋,没有一句关乎弟弟的事情。所以,最后一句自然是全词的高潮,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五、苏轼是在大醉之中写这首诗的,所以很自然会出现上述幻觉。作者词前有这么几句说明: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六、苏轼在中秋节思慕月宫里的嫦娥是一种习惯性的行为,他在另一首关于“中秋”词表达了非常相似的意境:

念奴娇 ——中秋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排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

总之,苏轼这首词表达的是作者与嫦娥之间的恋情。这种感情迁移到兄弟之间的思念。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是:希望人能跟神仙一样长生不老,飞奔千里之外的月宫,与婵娟天长地久。

这一解释不是比单纯说不同地方的亲友一起赏月更美好吗?

古今错解了苏轼“千里共婵娟”之意

中秋节文学欣赏

苏轼这句词真正表达的是凡人与仙女之间的恋情,而不是“一同欣赏中秋月色”。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真正意思是:希望人能跟神仙一样长生不老,飞奔千里之外的月宫,与婵娟天长地久。

中秋节有两件事最重要,一是吃月饼赏月,二是吟诵古人关于月亮的优美词句。苏轼的《水调歌头》是其中最知名的,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这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古今几乎所有的人都是这样理解的,“婵娟”代表月亮,作者表达的是不同地方的亲人共同欣赏中秋美景。特别是苏轼在这首之前,特别提到“兼怀子由”,就是怀念弟弟,人们觉得这样理解很自然。

其实,这首诗表达的是作者暗恋仙女婵娟。“婵娟”不是指代月亮,就是字面的意思,指仙女。“共”在古代汉语的用法与今天不同,它在这里就是“跟”、“和”、“与”的意思,就是飞奔千里,与嫦娥生活在一起。古代汉语中,“共”最常见的用法就是这个意思,例如:辛弃疾《贺新郎》:“谁共我,醉明月。”我们的新解释除了得到语言文字的支持外,还有下面的理由。

一、“但愿人长久”与这首词的开篇照应,“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句词暗含,仙人长生不老,而凡人生命有限。所以最后,作者希望人也能长生不老,这样就可以与神仙一起生活。

二、作者表达了飞奔月球与嫦娥相会的愿望:“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三、作者还在想象月宫里的嫦娥舞姿:“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作者也在设想此时的嫦娥也在思凡:“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四、通观全词,全是人神恋,没有一句关乎弟弟的事情。所以,最后一句自然是全词的高潮,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五、苏轼是在大醉之中写这首诗的,所以很自然会出现上述幻觉。作者词前有这么几句说明: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六、苏轼在中秋节思慕月宫里的嫦娥是一种习惯性的行为,他在另一首关于“中秋”词表达了非常相似的意境:

念奴娇 ——中秋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排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

总之,苏轼这首词表达的是作者与嫦娥之间的恋情。这种感情迁移到兄弟之间的思念。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是:希望人能跟神仙一样长生不老,飞奔千里之外的月宫,与婵娟天长地久。

这一解释不是比单纯说不同地方的亲友一起赏月更美好吗?


相关文章

  • 情境默写100句
  • 情境式默写 3. <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 . 4. 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佳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请写出中学学过的唐 ...查看


  • 中秋节的诗句: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 提起苏轼的中秋词,大家都会想起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但同是写于中秋的这首<西江月>,情绪却显得非常落寞,应该是写于被贬黄州之时.我们先一起来看看这首诗的原文是如何的.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原文 世事 ...查看


  • 古诗分类素材
  •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在迷茫中坚定执着地前行,才会有希望的惊喜. 2.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要 ...查看


  • 水调歌头全诗
  • 水调歌头全诗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作者:苏轼 原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查看


  • 中秋节的诗句:[丙辰中秋]赏析
  •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事 一作:何时;又恐 一 ...查看


  • 中秋节的诗句: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朝代:宋代 作者: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事 一作:时;又恐 一作:惟 ...查看


  •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1
  •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迁安市第三初级中学 李红梅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 ...查看


  • 中秋节的诗句:关于中秋节诗词名句鉴赏
  •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朝代:宋代 作者: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事 一作:时;又恐 一作:惟 ...查看


  • 古诗文串词
  • <水调歌头> 宋 苏轼 高天上一轮明月,阅尽了古今变迁,人世纷扰,悲欢离合.因此,借月咏怀之作,世代不绝.苏轼的<水调歌头>一出,技冠群芳,成为领衔之作. 明月如明镜,映照环宇,也映照心灵.苏东坡心寄明月,把自然.神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