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散文课
驾岭中学 王晋霞
今天收看了专家视频答疑,专家精彩的讲座和机智详尽的答疑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更清楚地了解了初中散文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是散文教什么?
散文是真实的人与事的抒写,不联系被写的人与事,自然谈不上对散文的理解。但是,散文更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离开了写作的这个人,更谈不上对散文的理解。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教学内容:
其一,作者个性化的言语表达、语句章法。
其二,作者的所见所闻及其个人化的言说对象。
其三,作者的所思所想,他独特的情感认知。
一句话,无论从文本出发,还是从学生出发,类似上述的有关内容是教学不应该遗漏的。
二是怎样教散文?
(一)整体把握文章的意蕴和气脉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里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个“真”,就散文而言,就是文中的意蕴和气脉,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独特而深刻的情思。散文教学须从整体入手,遵其路,循其形,入其里,察其情,感受到文章的气质,获得审美的愉悦。
(二)入境,体验“那个有活气和生命的世界”
王尚文先生认为:文学教育“重要的不是作家的意图,而是文学作品中那个有活气和生命的世界;重要的不是探询作家的意图,而是去体验作品中那个有活气和生命的世界”,体验是文学教育的必由之路。散文作者丰富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通过形象的画面表现出来,意蕴与画面交织,内情与外物融合,从而感染读者,引起共鸣。学习散文,要通过作者的文字进入到作者所创造的意象和意境中去,契合作者的心境,体验作者“那个有活气和生命的世界”,从而感悟人生。
(三)还原,领悟作者微妙而独特的内心世界
由于时空造成的视界差异和人生经验、社会阅历所限,学生对散文中描写的情境和生活往往生疏,难以进入其中的意境或深刻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情思哲理,就有必要采用还原之法,在作者的情思与学生的心灵之间搭桥。
(四)植入,让作者站立在学生心头
“散文阅读与小说阅读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小说一般可以就文本来读文本。正如文学界流行的说法,作品完成了,作家就死了。散文是抒发作者独特感受的,散文的阅读往往需要与作者这个人联系起来:我们通过作品来了解、感受作家这个人,通过作家这个人来分享、领会他所写的散文这个作品。”所以散文教学必须适时适当地植入与作者、作品相关联的资料,如作者其他的文学作品、写作背景、作者的身世经历及创作风格、其他人的赏
析、评论,丰厚和充盈作品内涵,引导学生透过含蓄蕴藉的文字,直视作品的内核,透过作者微妙的内心世界,审视作者,让作者在学生脑海里直立起来。
这次视频答疑可能还会再传到网上,到时再好好完整地看一遍,真希望这样的学习活动一直进行下去,时刻为老师们指明方向。
怎样上好散文课
驾岭中学 王晋霞
今天收看了专家视频答疑,专家精彩的讲座和机智详尽的答疑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更清楚地了解了初中散文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是散文教什么?
散文是真实的人与事的抒写,不联系被写的人与事,自然谈不上对散文的理解。但是,散文更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离开了写作的这个人,更谈不上对散文的理解。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教学内容:
其一,作者个性化的言语表达、语句章法。
其二,作者的所见所闻及其个人化的言说对象。
其三,作者的所思所想,他独特的情感认知。
一句话,无论从文本出发,还是从学生出发,类似上述的有关内容是教学不应该遗漏的。
二是怎样教散文?
(一)整体把握文章的意蕴和气脉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里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个“真”,就散文而言,就是文中的意蕴和气脉,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独特而深刻的情思。散文教学须从整体入手,遵其路,循其形,入其里,察其情,感受到文章的气质,获得审美的愉悦。
(二)入境,体验“那个有活气和生命的世界”
王尚文先生认为:文学教育“重要的不是作家的意图,而是文学作品中那个有活气和生命的世界;重要的不是探询作家的意图,而是去体验作品中那个有活气和生命的世界”,体验是文学教育的必由之路。散文作者丰富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通过形象的画面表现出来,意蕴与画面交织,内情与外物融合,从而感染读者,引起共鸣。学习散文,要通过作者的文字进入到作者所创造的意象和意境中去,契合作者的心境,体验作者“那个有活气和生命的世界”,从而感悟人生。
(三)还原,领悟作者微妙而独特的内心世界
由于时空造成的视界差异和人生经验、社会阅历所限,学生对散文中描写的情境和生活往往生疏,难以进入其中的意境或深刻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情思哲理,就有必要采用还原之法,在作者的情思与学生的心灵之间搭桥。
(四)植入,让作者站立在学生心头
“散文阅读与小说阅读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小说一般可以就文本来读文本。正如文学界流行的说法,作品完成了,作家就死了。散文是抒发作者独特感受的,散文的阅读往往需要与作者这个人联系起来:我们通过作品来了解、感受作家这个人,通过作家这个人来分享、领会他所写的散文这个作品。”所以散文教学必须适时适当地植入与作者、作品相关联的资料,如作者其他的文学作品、写作背景、作者的身世经历及创作风格、其他人的赏
析、评论,丰厚和充盈作品内涵,引导学生透过含蓄蕴藉的文字,直视作品的内核,透过作者微妙的内心世界,审视作者,让作者在学生脑海里直立起来。
这次视频答疑可能还会再传到网上,到时再好好完整地看一遍,真希望这样的学习活动一直进行下去,时刻为老师们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