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7月11日,郑和纪念馆在南京白下区太平公园落成。
有人说,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是人类探索太空第一人,而郑和则是人类征服海洋的领跑者。江苏是郑和七下西洋的始发地,江苏的南京、太仓等地至今仍保存着多处郑和遗址。
南京郑和公园
南京郑和公园
南京郑和公园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太平南路的中段东侧,是当年郑府的后花园原址,园内有全国最早的郑和纪念馆、郑和研究会,始建于1953年,原名太平公园,1985年5月3日为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年而更名为郑和公园。郑和公园占地2.2公顷,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公园内有古色古香的双抱亭,优雅的长廊和庭院式的郑和纪念馆。
郑和公园采用的是古典江南园林风格,讲究意境的设置、亭台楼榭的搭配,小桥与流水、柳枝与荷叶相互映衬,其中,用200多吨太湖石堆砌起一座玲珑峭拔的大假山,山顶有小巧别致的三角亭,新建成的盆景园和出新后的郑和纪念馆及小桥长廊、亭阁,让人不由自主地在历史与现代的时空之间穿梭。郑和纪念馆是一座仿明建筑。走进大门,右边是白色大理石郑和雕塑,在纪念馆里陈列着与郑和相关的一些物品,如印刷品、实物瓷器碎片等。
太仓浏河郑和纪念馆
太仓郑和纪念馆
太仓浏河是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当年郑和出海祭神的天妃宫,尚存后殿建筑。1985年7月11日,为纪念郑和首航580周年,将天妃宫后殿辟为郑和纪念馆。
太仓浏家港早在宋、元时期就是与日本、琉球、高丽、占城等国往来的“六国码头”,元代更被设为全国四个“市舶司”之一的驻地;明洪武五年(1372年),靖海侯吴帧在浏河设立“苏州府造船场”,形成了较强的造船能力;太湖流域物产丰富,经济繁荣,加上郑和航海的决策地在南京,将太仓浏河作为航海起锚地便是必然的选择。
浏河天妃宫始建于北宋宣和五年(公园1123年),元代至正二年(公园1342年)移建于现址,是江南最古老、最久负盛名、最具历史价值的妈祖庙。“天妃宫”又称“天妃灵慈宫”,俗称“娘娘庙”,地处浏河镇迎福桥西侧,面对老浏河。该宫几经修葺,至郑和下西洋浏河口成为船队出海港口时,得以扩建。1843年林则徐任江苏巡抚时,曾重修天妃宫。现存的天妃宫后殿为清代所建。殿有两层,高十余米,楠木梁柱,气势轩昂;建筑的门楣等部分精雕细刻着“海浪托日”、“巨龙戏水”等图案,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整个天妃宫占地面积为4040平方米,建筑面积1250平方米,鉴于特有的历史属性,被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49年建国后,天妃宫收回国有,1995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天妃宫具有明代建筑的特色,结构古朴典雅,两层殿宇高十余米,楠木梁柱、木刻廊坊、砖雕洞门、碑刻长廊、石板甬道、树木葱郁、气势轩昂。
纪念馆展厅分为上下二层。下层大厅正中是一座3米高的郑和手握航海图的座像,环墙是三幅巨型磨漆壁画《鹏起浏江》,画面反映了当年郑和下西洋时的壮观场面。二楼展厅展示了郑和七下西洋的有关资料和历史遗物。郑和从公元1405—1433年,历时28年完成了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比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早87年,比葡萄牙达伽马到印度海岸早92年。郑和每次下西洋所率随员28000余人,率舟200多艘,其中包括宝船、座船、战船、马船、粮船等,形成庞大的船队,行程13万海里,历经亚非37国,成为历史上时间最早、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世界航海之最。
郑和七下西洋写下了世界航海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是睦邻友好和平之举。同时也证明了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就致力于与各国交往,进行文化和经济交流。
郑和真身葬于牛首山弘觉寺塔
牛首山郑和墓
同治《上江两县志》记载到,牛首山“有太监郑和墓,永乐中命下西洋,宣德初覆命,卒于古里,赐葬山麓”。
郑和墓位于牛首山南麓,南唐二陵西侧,南北长300米,东西宽60米,高约8米。墓按伊斯兰风格修建,整个墓形是"回"字形,墓前台阶有四组7层28级,寓意郑和7次下南洋,历时28年,遍访4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墓,当地群众俗称“马回回墓”。其后裔自明清以来世代相沿,定期来这里祭扫,从未间断过。
专家普遍认为,郑和墓是一个衣冠冢。因郑和在第七次下西洋途中病逝印度古里,他的真身究竟葬于何处,一直备受争议。
《国宝档案》揭秘称,在重修的牛首山弘觉寺塔地宫里,李童用一个鎏金喇嘛塔安放供奉郑和的骨灰。塔上一尊铜鎏金释迦涅盘像长10厘米、宽4厘米,通体鎏金,为卧式,形象生动,像外有金棺银椁。郑和为航海而生,也为航海而死,后人还在鎏金喇嘛塔的木质底座上刻上了波涛汹涌的大海,海面上一条气宇轩昂的巨龙祈福飞腾。这尊鎏金喇嘛塔经考古发掘后,现收藏在南京博物院,是南博的镇院之宝之一。
2009年,南京博物院专家葛晓康经过长达15年对文物和文献的破译,研究发现牛首山弘觉寺舍利塔地宫便是郑和真身葬所,这同时也意味着,地宫出土的人牙就是郑和的牙舍利。
南京郑和研究会的专家称,郑和最远航行到非洲东海岸,创造了中国古人远游的最高纪录,郑和率领着他的超级船队,满载着陶瓷、丝绸、茶叶等西洋人喜爱的中国珍宝,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与西方各国进行贸易。返程时,郑和船队则再购买大量香料、染料、宝石等异域奇珍带回中国。这些贸易往来,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将海上丝绸之路拓展到了更加遥远的地方。
1985年7月11日,郑和纪念馆在南京白下区太平公园落成。
有人说,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是人类探索太空第一人,而郑和则是人类征服海洋的领跑者。江苏是郑和七下西洋的始发地,江苏的南京、太仓等地至今仍保存着多处郑和遗址。
南京郑和公园
南京郑和公园
南京郑和公园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太平南路的中段东侧,是当年郑府的后花园原址,园内有全国最早的郑和纪念馆、郑和研究会,始建于1953年,原名太平公园,1985年5月3日为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年而更名为郑和公园。郑和公园占地2.2公顷,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公园内有古色古香的双抱亭,优雅的长廊和庭院式的郑和纪念馆。
郑和公园采用的是古典江南园林风格,讲究意境的设置、亭台楼榭的搭配,小桥与流水、柳枝与荷叶相互映衬,其中,用200多吨太湖石堆砌起一座玲珑峭拔的大假山,山顶有小巧别致的三角亭,新建成的盆景园和出新后的郑和纪念馆及小桥长廊、亭阁,让人不由自主地在历史与现代的时空之间穿梭。郑和纪念馆是一座仿明建筑。走进大门,右边是白色大理石郑和雕塑,在纪念馆里陈列着与郑和相关的一些物品,如印刷品、实物瓷器碎片等。
太仓浏河郑和纪念馆
太仓郑和纪念馆
太仓浏河是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当年郑和出海祭神的天妃宫,尚存后殿建筑。1985年7月11日,为纪念郑和首航580周年,将天妃宫后殿辟为郑和纪念馆。
太仓浏家港早在宋、元时期就是与日本、琉球、高丽、占城等国往来的“六国码头”,元代更被设为全国四个“市舶司”之一的驻地;明洪武五年(1372年),靖海侯吴帧在浏河设立“苏州府造船场”,形成了较强的造船能力;太湖流域物产丰富,经济繁荣,加上郑和航海的决策地在南京,将太仓浏河作为航海起锚地便是必然的选择。
浏河天妃宫始建于北宋宣和五年(公园1123年),元代至正二年(公园1342年)移建于现址,是江南最古老、最久负盛名、最具历史价值的妈祖庙。“天妃宫”又称“天妃灵慈宫”,俗称“娘娘庙”,地处浏河镇迎福桥西侧,面对老浏河。该宫几经修葺,至郑和下西洋浏河口成为船队出海港口时,得以扩建。1843年林则徐任江苏巡抚时,曾重修天妃宫。现存的天妃宫后殿为清代所建。殿有两层,高十余米,楠木梁柱,气势轩昂;建筑的门楣等部分精雕细刻着“海浪托日”、“巨龙戏水”等图案,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整个天妃宫占地面积为4040平方米,建筑面积1250平方米,鉴于特有的历史属性,被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49年建国后,天妃宫收回国有,1995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天妃宫具有明代建筑的特色,结构古朴典雅,两层殿宇高十余米,楠木梁柱、木刻廊坊、砖雕洞门、碑刻长廊、石板甬道、树木葱郁、气势轩昂。
纪念馆展厅分为上下二层。下层大厅正中是一座3米高的郑和手握航海图的座像,环墙是三幅巨型磨漆壁画《鹏起浏江》,画面反映了当年郑和下西洋时的壮观场面。二楼展厅展示了郑和七下西洋的有关资料和历史遗物。郑和从公元1405—1433年,历时28年完成了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比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早87年,比葡萄牙达伽马到印度海岸早92年。郑和每次下西洋所率随员28000余人,率舟200多艘,其中包括宝船、座船、战船、马船、粮船等,形成庞大的船队,行程13万海里,历经亚非37国,成为历史上时间最早、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世界航海之最。
郑和七下西洋写下了世界航海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是睦邻友好和平之举。同时也证明了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就致力于与各国交往,进行文化和经济交流。
郑和真身葬于牛首山弘觉寺塔
牛首山郑和墓
同治《上江两县志》记载到,牛首山“有太监郑和墓,永乐中命下西洋,宣德初覆命,卒于古里,赐葬山麓”。
郑和墓位于牛首山南麓,南唐二陵西侧,南北长300米,东西宽60米,高约8米。墓按伊斯兰风格修建,整个墓形是"回"字形,墓前台阶有四组7层28级,寓意郑和7次下南洋,历时28年,遍访4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墓,当地群众俗称“马回回墓”。其后裔自明清以来世代相沿,定期来这里祭扫,从未间断过。
专家普遍认为,郑和墓是一个衣冠冢。因郑和在第七次下西洋途中病逝印度古里,他的真身究竟葬于何处,一直备受争议。
《国宝档案》揭秘称,在重修的牛首山弘觉寺塔地宫里,李童用一个鎏金喇嘛塔安放供奉郑和的骨灰。塔上一尊铜鎏金释迦涅盘像长10厘米、宽4厘米,通体鎏金,为卧式,形象生动,像外有金棺银椁。郑和为航海而生,也为航海而死,后人还在鎏金喇嘛塔的木质底座上刻上了波涛汹涌的大海,海面上一条气宇轩昂的巨龙祈福飞腾。这尊鎏金喇嘛塔经考古发掘后,现收藏在南京博物院,是南博的镇院之宝之一。
2009年,南京博物院专家葛晓康经过长达15年对文物和文献的破译,研究发现牛首山弘觉寺舍利塔地宫便是郑和真身葬所,这同时也意味着,地宫出土的人牙就是郑和的牙舍利。
南京郑和研究会的专家称,郑和最远航行到非洲东海岸,创造了中国古人远游的最高纪录,郑和率领着他的超级船队,满载着陶瓷、丝绸、茶叶等西洋人喜爱的中国珍宝,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与西方各国进行贸易。返程时,郑和船队则再购买大量香料、染料、宝石等异域奇珍带回中国。这些贸易往来,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将海上丝绸之路拓展到了更加遥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