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会计学_第五版_课后习题答案

高级会计学----人大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 (1)A 公司

①分析判断:支付货币性资产比例= 49 000/400 000=12.25%<25%,该交换属于非货币 性资产交换。该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换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均能够可靠计量,应基于换 出资产公允价值对换入资产进行计价。

②计算

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收到的补价-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 额=400 000-49 000-51 000=300 000(元)

交换应确认损益=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400 000-320 000 =80 000(元)

③分录

借:固定资产——办公设备3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1 000

银行存款49 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400 000

借:其他业务成本320 00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180 000

贷:投资性房地产500 000

(2)B 公司

①分析判断

②计算

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支付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300 000+49 000+300 000 ×17%=400 000(元)

资产交换应确认损益=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300 000-280 000=20 000(元)。

③分录

借:投资性房地产——房屋40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300 000

银行存款49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1 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280 000

贷:库存商品280 000

2.(1)X 公司

①分析判断:不涉及货币性资产,属于多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但换出 资产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换入资产的总成本应基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确 定,并按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进行分配,不确认损益,

②计算

换入资产的总成本=900 000+600 000-300 000=1200000(元)

其中专利技术=1200000×400000÷(400000+600000)=480 000(元) 长期股权投资=1200000×600000÷(400000+600000)=720 000(元) ③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1500000

贷:在建工程900000

固定资产600000

借:无形资产——专利技术480000

长期股权投资720000

银行存款30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1500000

(2)Y 公司

①分析判断

②计算

换入资产的总成本=400 000+600 000+300 000=1300000(元)

办公楼=1300000×900000÷(900000+600000)=780000(元)

设备=1300000×600000÷(900000+600000)=520 000(元)

③分录

借:在建工程——办公楼780000

固定资产——办公设备520000

贷:无形资产——专利技术400000

长期股投资600000

银行存款300000

第二章

1. (1)甲公司

假定甲公司转让该设备不需要缴纳增值税。

借:固定资产清理430 000

累计折旧180 000

贷:固定资产600 000

银行存款10 000

借:应付账款1 000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460 000

交易性金融资产460 000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80 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30 000

贷: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收益30 000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60 000

贷:投资收益60 000

借:管理费用1 000

贷:银行存款1 000

(2)乙公司

借:固定资产460 000

交易性金融资产460 000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80 000

贷:应收账款1 000 000

2. (1)A 公司

借:库存商品-------甲产品3 5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95 000

固定资产3 000 000

坏账准备380 000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130 000

贷:应收账款------B 公司7 605 000

(2)B 公司

1)借:固定资产清理2 340 000

累计折旧2 000 000

贷:固定资产4 340 000

2)借:固定资产清理50 000

贷:银行存款50 000

3)借:固定资产清理610000

贷: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收益610 000

4)借:应付账款-------A 公司7 605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3 5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95 000

固定资产清理3 000 000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510 000

5)借:主营业务成本2 500 000

贷:库存商品2 500 000

3. (1)A 公司

借:应付票据550 000

贷:银行存款200 000

股本100 000

资本公积20 000

固定资产清理120 000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110 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200 000

累计折旧100 000

贷:固定资产300000

借: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80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80 000

(2)B 公司

借:银行存款200 000

长期股权投资120 000

固定资产120 000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110 000

贷:应收票据550 000

第3 章

1、应编制的会计分录如下:

(1)用美元现汇归还应付账款。

借:应付账款——美元$15000×6.92=¥103800

贷:银行存款——美元$15000×6.92=¥103800

(2)用人民币购买美元。

借:银行存款(美元) $10000×6.91=¥69100

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100

贷:银行存款(人民币) 69200

(3)用美元现汇购买原材料。

借:原材料34400

贷:应付账款——美元$5000×6.88=¥34400

(4)收回美元应收账款。

借:银行存款——美元$30000×6.87=¥206100

贷:应收账款——美元$30000×6.87=¥206100

(5)用美元兑换人民币。

借:银行存款(人民币) 136400

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800

贷:银行存款(美元) $20000×6.86=¥137200

(6)取得美元短期借款。

借:银行存款——美元$20000×6.87=¥137400

贷:短期贷款——美元$20000×6.87=¥137400

外币账户情况表

项目

期末外

币余额

调整前账面

人民币余额

期末即

期汇率

按期末汇率

折算的人民

币应有余额

④=①×③

汇率变动形

成的差异

⑤=④-③

银行存款45000 310950 6.85 308250 -2700

应收账款10000 71900 6.85 68500 -3400

应付账款20000 139100 6.85 137000 -2100

短期借款20000 137400 6.85 137000 -400

①期末外币余额根据期初外币余额与本期外币的发生额计算确定。

②调整前账面人民币余额根据折算后的期初人民币余额与折算后的本期人民币发生额 计算确定。

(7)对外币账户的调整

借:应付账款(美元) 2100

短期借款(美元) 400

财务费用——汇兑损益3600

贷:银行存款(美元) 2700

应收账款(美元) 3400

2、应编制的会计分录如下:

(1)外币借款与在建工程有关分录

①第一年初借入美元长期借款

借:银行存款——美元$50000×6.98=¥349000

贷:长期借款——美元$50000×6.98=¥349000

②支付工程款

借:在建工程——××工程349000

贷:银行存款——美元$50000×6.98=¥349000

③根据第一年末汇率调整美元长期借款的本位币余额

借:长期借款——美元2500(50 000×6.93-50 000×6.98)

贷:在建工程——××工程2500

④第一年末,固定资产完工(设不考虑在建工程的其他相关费用)

借:固定资产346500

贷:在建工程——××工程346500

⑤根据第二年末汇率调整美元长期借款的本位币余额

借:长期借款——美元2000(50 000×6.89-50 000×6.93)

贷:财务费用——汇兑损益2000

⑥第二年归还全部借款

借:长期借款——美元$50000×6.89=¥344500

贷:银行存款——美元$50000×6.89=¥344500

另,本题没有要求对借款利息进行处理。如有要求,则第一年的利息计入在建工程, 第二年的利息计入财务费用。美元应计利息也考虑汇率变动的影响。

(2)第一年末接受外商投资

借:银行存款——美元$100000×6.93=¥693000

贷:实收资本——外商693000

(3)用美元购买原材料

借:原材料346500

贷:银行存款——美元$50000×6.93=¥346500

第五章

1. (1)20×6 年末。

会计折旧=3000×5/15=1000(万元)

计税折旧=3000÷5=600(万元)

年末账面价值=3000-1000=2000(万元)

年末计税基础=3000-600=2400(万元)

年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400-2000=400(万元)

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400×15%=60(万元)

年末应调整的递延所得税资产=60-0=60(万元)

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甲设备) 60

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60

本年应交所得税=(5000-600)×15%=660 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66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660

(2)20×7 年。

1)20×7 年开始税率恢复至25%,需调整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 调整后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60÷15%)×25%=100(万元) 应调整增加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100-60=40(万元)

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甲设备) 40

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40

2)20×7 年末。

会计折旧=3000×4/15=800(万元)

计税折旧=3000÷5=600(万元)

年末账面价值=2000-800=1200(万元)

年末计税基础=2400-600=1800(万元)

年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800-1200=600(万元)

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600×25%=150(万元)

年末应调整的递延所得税资产=150-100=50(万元)

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甲设备) 50

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50

本年应交所得税=(5000-600)×25%=1100 万元

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11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100

(3)20×8 年末。

会计折旧=3000×3/15=600(万元)

计税折旧=3000÷5=600(万元)

年末账面价值=1200-600=600(万元)

年末计税基础=1800-600=1200(万元)

年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200-600=600(万元)

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600×25%=150(万元)

12

年末应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150-150=0(万元)

本年应交所得税=(6000-600)×25%=1350(万元)

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135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350

2. (1)20×1 年末。

会计折旧=4 500 000÷5=900 000(元)

计税折旧=4 500 000÷8=562 500(元)

账面价值=4 500 000-900 000=3 600 000(元)

计税基础=4 500 000-562 500=3 937 500(元)

年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3 937 500-3 600 000=337 500(元)

年末与该机床有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337 500×25%=84 375(元) 本年应调整与该机床有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为84 375-0=84 375 元。

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机床) 84 375

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84 375

本年应交所得税=(5 000 000+900 000-562 500)×25%=1 334 375(元) 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1 334 37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 334 375

(2)20×2 年末。

账面价值=3 600 000-900 000-400 000=2 300 000(元)

计税基础=3 937 500-562 500=3 375 000(元)

年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3 375 000-2 300 000=1 075 000(元)

年末与该机床有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有余额=1 075 000×25%=268 750(元) 本年应调整与该机床有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268 750- 84 375=184 375(元) 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机床) 184 375

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184 375

本年应交所得税=(2 000 000+900 000-562 500+400 000)×25%

=684 375(元)

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684 37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684 375

(3)20×3 年末。

本年会计折旧=2 300 000÷3=766 667(元)

账面价值=2 300 000-766 667=1 533 333(元)

计税基础=3 375 000-562 500=2 812 500(元)

年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 812 500-1 533 333=1 279 167(元)

年末与该机床有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有余额=1 279 167×25%=319 792(元) 本年应调整与该机床有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319 792-268 750=51 042(元) 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机床) 51 042

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51 042

本年应纳税所得额=-4 000 000+766 667-562 500=-3 795 833(元)

年末应确认的与纳税亏损有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3 795 833×25%=948 958(元) 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营业亏损948 958

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948 958

(4)20×4 年末。

账面价值=1 533 333-766 667=766 667(元)

计税基础=2 812 500-562 500=2 250 000(元)

年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 250 000-766 667=1 483 333(元)

年末与该机床有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有余额=1 483 333×25%=370 833(元) 本年应追加确认的与该机床有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370 833-319 792

=51 041(元)

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机床) 51 041

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51 041

本年应纳税所得额=3 000 000+766 667-562 500=3 204 167(元),全部用于 弥补×3 年的纳税亏损,当年应交所得税为0。

年末应调整(减少)与纳税亏损有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3 204 167×25% =801 042(元)

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801 042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营业亏损801 042

(5)20×5 年末。

账面价值=766 667-766 667=0(元)

计税基础=2 250 000-562 500=1 687 500(元)

年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 687 500-0=1 687 500(元)

年末与该机床有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有余额=1 687 500×25%=421 875(元) 本年应调整与该机床有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421 875-370 833=51042(元) 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机床) 51042

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51042

本年应纳税所得额=3 000 000+766 667-562 500=3 204 167(元)

弥补20×4 年尚未弥补完×3 年纳税亏损=3 795 833-3 204 167=591 666(元) 年末应调整(减少)的与纳税亏损有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591 666×25% =147 916(元)

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147 916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营业亏损147 916

本年应交所得税=(3 204 167-591 666)×25%=653 125.25(元) 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653 125.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653 125.25

高级会计学----人大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 (1)A 公司

①分析判断:支付货币性资产比例= 49 000/400 000=12.25%<25%,该交换属于非货币 性资产交换。该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换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均能够可靠计量,应基于换 出资产公允价值对换入资产进行计价。

②计算

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收到的补价-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 额=400 000-49 000-51 000=300 000(元)

交换应确认损益=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400 000-320 000 =80 000(元)

③分录

借:固定资产——办公设备3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1 000

银行存款49 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400 000

借:其他业务成本320 00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180 000

贷:投资性房地产500 000

(2)B 公司

①分析判断

②计算

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支付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300 000+49 000+300 000 ×17%=400 000(元)

资产交换应确认损益=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300 000-280 000=20 000(元)。

③分录

借:投资性房地产——房屋40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300 000

银行存款49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1 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280 000

贷:库存商品280 000

2.(1)X 公司

①分析判断:不涉及货币性资产,属于多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但换出 资产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换入资产的总成本应基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确 定,并按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进行分配,不确认损益,

②计算

换入资产的总成本=900 000+600 000-300 000=1200000(元)

其中专利技术=1200000×400000÷(400000+600000)=480 000(元) 长期股权投资=1200000×600000÷(400000+600000)=720 000(元) ③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1500000

贷:在建工程900000

固定资产600000

借:无形资产——专利技术480000

长期股权投资720000

银行存款30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1500000

(2)Y 公司

①分析判断

②计算

换入资产的总成本=400 000+600 000+300 000=1300000(元)

办公楼=1300000×900000÷(900000+600000)=780000(元)

设备=1300000×600000÷(900000+600000)=520 000(元)

③分录

借:在建工程——办公楼780000

固定资产——办公设备520000

贷:无形资产——专利技术400000

长期股投资600000

银行存款300000

第二章

1. (1)甲公司

假定甲公司转让该设备不需要缴纳增值税。

借:固定资产清理430 000

累计折旧180 000

贷:固定资产600 000

银行存款10 000

借:应付账款1 000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460 000

交易性金融资产460 000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80 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30 000

贷: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收益30 000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60 000

贷:投资收益60 000

借:管理费用1 000

贷:银行存款1 000

(2)乙公司

借:固定资产460 000

交易性金融资产460 000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80 000

贷:应收账款1 000 000

2. (1)A 公司

借:库存商品-------甲产品3 5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95 000

固定资产3 000 000

坏账准备380 000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130 000

贷:应收账款------B 公司7 605 000

(2)B 公司

1)借:固定资产清理2 340 000

累计折旧2 000 000

贷:固定资产4 340 000

2)借:固定资产清理50 000

贷:银行存款50 000

3)借:固定资产清理610000

贷: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收益610 000

4)借:应付账款-------A 公司7 605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3 5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95 000

固定资产清理3 000 000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510 000

5)借:主营业务成本2 500 000

贷:库存商品2 500 000

3. (1)A 公司

借:应付票据550 000

贷:银行存款200 000

股本100 000

资本公积20 000

固定资产清理120 000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110 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200 000

累计折旧100 000

贷:固定资产300000

借: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80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80 000

(2)B 公司

借:银行存款200 000

长期股权投资120 000

固定资产120 000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110 000

贷:应收票据550 000

第3 章

1、应编制的会计分录如下:

(1)用美元现汇归还应付账款。

借:应付账款——美元$15000×6.92=¥103800

贷:银行存款——美元$15000×6.92=¥103800

(2)用人民币购买美元。

借:银行存款(美元) $10000×6.91=¥69100

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100

贷:银行存款(人民币) 69200

(3)用美元现汇购买原材料。

借:原材料34400

贷:应付账款——美元$5000×6.88=¥34400

(4)收回美元应收账款。

借:银行存款——美元$30000×6.87=¥206100

贷:应收账款——美元$30000×6.87=¥206100

(5)用美元兑换人民币。

借:银行存款(人民币) 136400

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800

贷:银行存款(美元) $20000×6.86=¥137200

(6)取得美元短期借款。

借:银行存款——美元$20000×6.87=¥137400

贷:短期贷款——美元$20000×6.87=¥137400

外币账户情况表

项目

期末外

币余额

调整前账面

人民币余额

期末即

期汇率

按期末汇率

折算的人民

币应有余额

④=①×③

汇率变动形

成的差异

⑤=④-③

银行存款45000 310950 6.85 308250 -2700

应收账款10000 71900 6.85 68500 -3400

应付账款20000 139100 6.85 137000 -2100

短期借款20000 137400 6.85 137000 -400

①期末外币余额根据期初外币余额与本期外币的发生额计算确定。

②调整前账面人民币余额根据折算后的期初人民币余额与折算后的本期人民币发生额 计算确定。

(7)对外币账户的调整

借:应付账款(美元) 2100

短期借款(美元) 400

财务费用——汇兑损益3600

贷:银行存款(美元) 2700

应收账款(美元) 3400

2、应编制的会计分录如下:

(1)外币借款与在建工程有关分录

①第一年初借入美元长期借款

借:银行存款——美元$50000×6.98=¥349000

贷:长期借款——美元$50000×6.98=¥349000

②支付工程款

借:在建工程——××工程349000

贷:银行存款——美元$50000×6.98=¥349000

③根据第一年末汇率调整美元长期借款的本位币余额

借:长期借款——美元2500(50 000×6.93-50 000×6.98)

贷:在建工程——××工程2500

④第一年末,固定资产完工(设不考虑在建工程的其他相关费用)

借:固定资产346500

贷:在建工程——××工程346500

⑤根据第二年末汇率调整美元长期借款的本位币余额

借:长期借款——美元2000(50 000×6.89-50 000×6.93)

贷:财务费用——汇兑损益2000

⑥第二年归还全部借款

借:长期借款——美元$50000×6.89=¥344500

贷:银行存款——美元$50000×6.89=¥344500

另,本题没有要求对借款利息进行处理。如有要求,则第一年的利息计入在建工程, 第二年的利息计入财务费用。美元应计利息也考虑汇率变动的影响。

(2)第一年末接受外商投资

借:银行存款——美元$100000×6.93=¥693000

贷:实收资本——外商693000

(3)用美元购买原材料

借:原材料346500

贷:银行存款——美元$50000×6.93=¥346500

第五章

1. (1)20×6 年末。

会计折旧=3000×5/15=1000(万元)

计税折旧=3000÷5=600(万元)

年末账面价值=3000-1000=2000(万元)

年末计税基础=3000-600=2400(万元)

年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400-2000=400(万元)

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400×15%=60(万元)

年末应调整的递延所得税资产=60-0=60(万元)

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甲设备) 60

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60

本年应交所得税=(5000-600)×15%=660 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66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660

(2)20×7 年。

1)20×7 年开始税率恢复至25%,需调整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 调整后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60÷15%)×25%=100(万元) 应调整增加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100-60=40(万元)

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甲设备) 40

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40

2)20×7 年末。

会计折旧=3000×4/15=800(万元)

计税折旧=3000÷5=600(万元)

年末账面价值=2000-800=1200(万元)

年末计税基础=2400-600=1800(万元)

年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800-1200=600(万元)

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600×25%=150(万元)

年末应调整的递延所得税资产=150-100=50(万元)

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甲设备) 50

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50

本年应交所得税=(5000-600)×25%=1100 万元

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11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100

(3)20×8 年末。

会计折旧=3000×3/15=600(万元)

计税折旧=3000÷5=600(万元)

年末账面价值=1200-600=600(万元)

年末计税基础=1800-600=1200(万元)

年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200-600=600(万元)

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600×25%=150(万元)

12

年末应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150-150=0(万元)

本年应交所得税=(6000-600)×25%=1350(万元)

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135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350

2. (1)20×1 年末。

会计折旧=4 500 000÷5=900 000(元)

计税折旧=4 500 000÷8=562 500(元)

账面价值=4 500 000-900 000=3 600 000(元)

计税基础=4 500 000-562 500=3 937 500(元)

年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3 937 500-3 600 000=337 500(元)

年末与该机床有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337 500×25%=84 375(元) 本年应调整与该机床有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为84 375-0=84 375 元。

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机床) 84 375

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84 375

本年应交所得税=(5 000 000+900 000-562 500)×25%=1 334 375(元) 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1 334 37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 334 375

(2)20×2 年末。

账面价值=3 600 000-900 000-400 000=2 300 000(元)

计税基础=3 937 500-562 500=3 375 000(元)

年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3 375 000-2 300 000=1 075 000(元)

年末与该机床有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有余额=1 075 000×25%=268 750(元) 本年应调整与该机床有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268 750- 84 375=184 375(元) 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机床) 184 375

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184 375

本年应交所得税=(2 000 000+900 000-562 500+400 000)×25%

=684 375(元)

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684 37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684 375

(3)20×3 年末。

本年会计折旧=2 300 000÷3=766 667(元)

账面价值=2 300 000-766 667=1 533 333(元)

计税基础=3 375 000-562 500=2 812 500(元)

年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 812 500-1 533 333=1 279 167(元)

年末与该机床有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有余额=1 279 167×25%=319 792(元) 本年应调整与该机床有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319 792-268 750=51 042(元) 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机床) 51 042

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51 042

本年应纳税所得额=-4 000 000+766 667-562 500=-3 795 833(元)

年末应确认的与纳税亏损有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3 795 833×25%=948 958(元) 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营业亏损948 958

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948 958

(4)20×4 年末。

账面价值=1 533 333-766 667=766 667(元)

计税基础=2 812 500-562 500=2 250 000(元)

年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 250 000-766 667=1 483 333(元)

年末与该机床有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有余额=1 483 333×25%=370 833(元) 本年应追加确认的与该机床有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370 833-319 792

=51 041(元)

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机床) 51 041

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51 041

本年应纳税所得额=3 000 000+766 667-562 500=3 204 167(元),全部用于 弥补×3 年的纳税亏损,当年应交所得税为0。

年末应调整(减少)与纳税亏损有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3 204 167×25% =801 042(元)

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801 042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营业亏损801 042

(5)20×5 年末。

账面价值=766 667-766 667=0(元)

计税基础=2 250 000-562 500=1 687 500(元)

年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 687 500-0=1 687 500(元)

年末与该机床有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有余额=1 687 500×25%=421 875(元) 本年应调整与该机床有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421 875-370 833=51042(元) 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机床) 51042

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51042

本年应纳税所得额=3 000 000+766 667-562 500=3 204 167(元)

弥补20×4 年尚未弥补完×3 年纳税亏损=3 795 833-3 204 167=591 666(元) 年末应调整(减少)的与纳税亏损有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591 666×25% =147 916(元)

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147 916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营业亏损147 916

本年应交所得税=(3 204 167-591 666)×25%=653 125.25(元) 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653 125.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653 125.25


相关文章

  • 大学课后题答案
  • 不用买参考书了!大学课本答案大全!--爱死你了!( 为什么大四才发现啊) 2008-12-18 16:50 | (分类:) 注册可用 公共课程 http://www.10xiao.com/forum-6-1.html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 ...查看


  • 大学课本答案大全
  • 不用买参考书了!大学课本答案大全! 公共课程 http://www.10xiao.com/forum-6-1.html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四册答案 http://www.10xiao.com/thread-7-1-1.html 新视野 ...查看


  • 大学几乎所有学科的课本答案[2]
  • 大学几乎所有学科的课本答案! 来源: 任明嘉的日志 经济金融 [PDF格式]<会计学原理>同步练习题答案 [Word格式]<成本会计>习题及答案(自学推荐,23页) [Word格式]<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 ...查看


  • [会计学原理]课后题答案 (4)
  • <会计学原理>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 总论 P42 习题一: 习题二: 根据题设表格所示,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原材料属于流动资产,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交税费属于流动负债,因此: 流动资产总额为:2000+27000+35 ...查看


  • 会计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 <会计学原理>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习题一: 根据题设表格所示,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原材料属于流动资产,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交税费属于流动负债,因此: 流动资产总额为:2000+27000+35000+5 ...查看


  • [企业内部控制]第二版 程新生主编 课后习题答案
  • 1. 企业内部控制的参与人员包括:(AB ) A 公司的车间主任 B公司的财务总监 C 公司的供应商 D公司的客户 2. 内部控制起源于:(C ) A 内部会计控制 B内部管理控制 C 内部牵制 D内部控制框架 3. 以下要素属于COSO ...查看


  • 成本会计第七章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 1.分类法 (1)计算编制耗料系数计算表,见表7-32. (2)根据耗料系数和所给的有关资料计算该类产品成本以及类内各种产品成本,见表7-33表7-34. 直接材料分配率=67200÷4200=16 直接材料人工分配率 =12750÷255 ...查看


  • 新编[会计学原理]课后习题重点与答案
  • 新编<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第15版) 会计课后练习答案 第一章 总论 1.什么是会计?它有什么特点?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 ...查看


  • 会计学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070611(2)
  • 三.判断题 1.( )会计核算的各种专门方法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应单独运用,互不相干. 2.( )会计主体应该是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 3.(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检查和监督. 4.( )会计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货币计量.资料完整和经济效益. 5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