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医整体观:从无字处看症状

中医书友会第902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作者/宋柏杉 ⊙ 整理/罗银星

编辑/王超 ⊙ 校对/徐靖婷

I导读:宋老师讲了两个病例:一个肺癌,一个胃反,大家看看自己能选出和宋老师一样的方子吗?为什么说现代中医药从无字处看症状呢?

现代中医整体观:从无字处看症状

今天想给大家讲点什么呢?我就想给大家讲一讲真正的中医的整体观。

我们在课本上曾经学过,整体观包括这两方面:一、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二、人与自然界是个统一的整体。但是我们在临床上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又有几人呢?可以说为数不多。人体是个有机的整体,就连这一点恐怕能够做到的人都不是很多。

平时有很多学员问我说:宋老师,你给我一个治柯兴氏综合症的那个方子,我这有一个什么什么柯兴氏综合症,有一个阿茨海默氏症的人,赶紧给我一个秘方。这种问题我已经不再回答了。如果你单纯的给我一个西医的病名就让我处方,这确实是强人所难的事情。如果按照这种思维方式去学习中医,我想将来前途会很暗淡的。

现在有些方面我们也应该向西医学习。我们现在来看看我们中医的病历:写了几个症状甚至连十问歌的问都没有写全,然后底下就出了个方子,说治好了什么什么样的病,然后就觉得沾沾自喜。更有甚者,说一摸哪儿怎么样就开出什么方子来,我觉得不可思议,不符合中医的常理。

我们现在来看看人家西医写的病历,人家还写体貌,什么发热体貌、强迫体位、自主体位等等还写了这么多东西呢。我们回过头来再反省一下我们自己,我们做的又如何呢?现在的医院分科分的越来越详细,居然把中医也分成了脾胃科、肝胆病科、肾病科、眼科等等的。这种分法我认为是不科学的,也没有可取之处。一个优秀的中医,他只要把中医的基础理论和内经的理论、伤寒的理论、后世脾胃医家的理论学得透彻了,一个优秀的中医人就应该是一个全科的医院。

跟过我的同学都知道,我的一天门诊,内、外、妇、儿无所不及,包括眼科或者耳鼻喉科,我们的患者都会要看的,你不可能只看一个专门的疾病。为什么我们又有所侧重,在哪个方面做的更好、更突出呢?是因为医生和患者具有双向选择性,当你治好了某个病,这个患者就会给你宣传。比如昨天讲课的赵老师,他在当地就擅治脾胃病,你治好了一个,很多的脾胃病人就找你,长此以往,你治的这个病就比较多,对这个病研究的也相对透彻一些。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我还是那句观点,如果你是一个优秀的中医,你将是一个全科大夫。

群里有好多同学问我学习方法。我个人的体会是这样的:经典一定要熟读。不仅仅是熟读,而且要反复的读。我的个人的情况是这样的,《伤寒》、《内经》、《金匮》、王孟英的《温热经纬》、叶天士的东西我每年都要读上一两遍,而且每次读的效果都有一个提高。

我认为每天你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研读经典。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医人,你就要比别人付出的多,你要比别人孤独一些,每天要抽出一两个小时多读读书,你的应酬要比别人减少一些,少做一些无谓的事来修身养性,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嘛!

另外就是人们下决心很容易,但往往能坚持到底的人就少,也就是说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甚寡。其实在群里,好多的那个同道都比我的水平要高,但是我为什么还要给大家讲一讲呢?有一句话: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我给你们讲一讲我个人也能够提高,而且从你们的身上从你们的讨论中,也能激发我的灵感。在这里一并谢谢大家。

我今天讲的主要议题就是:我们怎样从无字之中找出你需要的主症和变症。

陆某,女,58岁,承德隆化人,2015年8月中旬不明原因出现头晕,呕吐,在当地卫生所用药物治疗没有什么效果,然后转到隆化县医院,经县医院检查,确诊为缺钠,进行补钠治疗,补的时候有点效果,停了之后很快无效,再者,患者服用大量的钠盐,呕吐的更加剧烈。转到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半个月,原因查不出来,补钠效果不明显。2015年10月27日,去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为左肺上叶小细胞肺癌(cT4N3M1b,IV期),左肺上叶部分不张,双侧纵隔淋巴结肿大,肾上腺转移可能,高血压。住院治疗后出院(治疗过程不详),出院后给予西黄丸,乌苯美司胶囊,百令胶囊,昂丹司琼片,氨酚羟考酮片口服治疗。

刻下症:头晕,时干呕,心下发空,食后减轻,乏力,又怕冷又怕热,口干,但不想喝水,大便干,小便黄,睡眠尚可以,手足凉,舌淡红,苔黄略厚,脉沉,尺脉尤甚。

大家看一看这个病例,我拿这个病例给大家讲一讲,怎么从无字处来整体察病,有一个整体观。这里讲的整体观,只是局域,不是绝对的整体,绝对的整体,应该做到天地人合参,时间空间合参。咱们今天不讲那么高层面的,只讲人事物层面的整体观。

首先这个患者,她有一个体貌一眼就看到,这是个水肿型的体貌。在群里讨论过程中,好多同学选了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等等的方子,这个方向是对的。 那么,这里面究竟有哪些个症状,需要从别处推出来呢?我刚才说了,一个是她的体貌,再一个西医的诊疗过程和她的原始症状。这个患者是诊断为肺癌的患者,实际上无论西医怎么诊断,咱们看她的原始症状,只是一个头晕、呕吐而已,西医缺钠等等,这个咱们不做参考。再看一看还有一个症状是什么?是手抖,抖的厉害。实际上,当初如果是首诊咱们来处方,应该是个真武汤的症状。但是为什么到后来,单纯治水饮是不行的呢? 我们来看一看前面的症状已经都有了:呕吐、浮肿,这些症状指向了水饮,还缺什么症状呢?大家再仔细思考一下,我当初也提示大家再思考。

首先西医给了一个定位:肺癌,这个病位在肺。癌,相当于中医的积和瘕。也就是说这是个西医的肿瘤的病人。患者刻下症就这么多:头晕,时干呕,心下发空,食后减轻,乏力,又怕冷,又怕热,口干,但不想喝水,大便干,小便黄,睡眠尚可,手足是凉的,脉是沉的,尺脉尤甚。

这些症状,如果单从刻下症来看,我们诊断为水饮,和有一点儿阳明经有热,是没有问题的。看到了这些就全面了吗?我想肯定不够全面。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来看看北京协和医院给开的药物:羟考酮、西黄丸、百令胶囊、昂丹司琼,还差一种药物没打上来,总之是五种药物。(注:乌苯美司胶囊,已在病例中补充)。我们别的都不知道,昂丹司琼、百令胶囊,基层的大夫好多人有可能不知道,但是有一个药,大家不可能不知道,也就是说羟考酮。羟考酮是麻醉药品,一类管制药品。这个药品在这里起什么作用呢?这个是强力的镇痛药,是麻醉药品,可见患者是有疼痛的。我们在病历里并没有写患者有疼痛,如果患者没有疼痛,协和医院也不会给他开羟考酮的。我为什么没有把病历再往下写,我发上来的目的,就是看大家在临床有没有一个真正的整体观。其实当我看到开羟考酮的时候,我就猜到患者有哪个部位疼。于是我就问她,你有没有胸痛背疼啊?她说:“有啊,没吃协和医院这个药的时候背痛,痛的非常受不了,而且无法睡眠,不眠不休的痛!”这样咱们从简单的层面来看,就相对的整体观了。

那么我们来分析如何处方。这个患者我们处方怎么处呢?首先,她有头晕干呕,还有面色浮肿,苓桂术甘汤肯定大家能够选出来。 那么,又怕冷又怕热,怎么解释呢?以前听过我分析病例的人都知道,大家一下就想到了,既怕冷又怕热,那证明患者既有寒又有热。那么究竟是哪的寒,哪儿的热呢?大便干,小便黄,阳明有热。她的后背疼,又怕冷,是哪有寒呢?是太阳有寒,按六经辨证。那么我们能不能选出一张方子来,既能照顾水饮,又能照顾太阳的表寒,又能照顾阳明的里热这样的方子呢?

下面我再进一步给大家阐述一下。既然肿瘤在肺,肺为娇脏,它是喜润恶燥的一个脏器。我们在选药的时候,治疗肺部的肿瘤,尽可能少选一些过于燥烈的,除非你确定它确实是寒湿阻肺型的,否则在这方面用药,应该注意一下。再说了肺为华盖,肺为娇脏。

我们选方吧!如果不会选,我们可以往上凑:苓桂术甘汤有了,太阳表寒,又恶寒又身痛,麻黄汤有了吧;大便干,小便黄,阳明有燥热,可不可以用白虎汤呢?这里边承气是不稳妥的,你看患者的脸色和舌苔,绝不可以用承气的。刚才又谈到肺为娇脏,喜润恶燥,那么加一点润药。加什么呢?我们可以去想一些个润肺的药加进去。如果更贴切一些,我们慢慢往下选,发挥个人的智商,我们可以自己添加。但是这样的效果会好吗?我认为不完美。如果你对古方比较熟悉,我在以前讲过,能用一张方治疗的就不用两张方,能用两张方治疗的就不用三张方。这个患者还有点气虚,有点乏力,有一点脾肺气虚的表现。

我选的方子是麻黄升麻汤。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麻黄升麻汤的组成。麻黄升麻汤,有两个。在桂林本《伤寒论》里边,有一个麻黄升麻汤。桂林本《伤寒论》里边是这样描述的: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麻黄升麻汤主之。食入即吐者,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

咱们来看看张仲景老人家说的下医,在咱们病案里体现没体现出来?有谁能知道呢?当然有!如果你能够体会我刚才讲的整体观,你看西医让他吃什么?让她吃大量的食盐。后来患者吃不下去,就给她补钠,补钠不是用的食盐吗?又把食盐装到胶囊里让患者吃。盐,在中医里是催吐的。你看看,在《伤寒论》里面描述的: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原本是寒的,又用了一个更寒的药物,导致寒格,麻黄升麻汤主之。

麻黄升麻汤啊,麻黄和升麻结合在一起,是解毒散结的作用,是非常好的。桂林本麻黄升麻汤的组成是这样的:麻黄二两半,升麻一两,知母一两,黄芩一两半,桂枝二两,白术一两,炙甘草一两。

下面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宋本伤寒论是怎么描述麻黄升麻汤这个条文的。宋本《伤寒论》第三百五十七条: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来看一看宋本《伤寒论》麻黄升麻汤的组成:麻黄二两半,去节。麻黄为什么要去节呢?在日本做过这个研究,如果把麻黄的节去掉了,人们服用麻黄就不会有心悸的表现。在咱们中国我还没发现或者我还没看到谁做过这方面的研究。升麻一两一分,知母十八铢,黄芩十八铢,葳蕤十八铢,这里边葳蕤就是现在的玉竹,芍药六铢,天冬六铢去心,桂枝六铢去皮,谈到桂枝六铢去皮的问题,我在十多年以前用过去皮的桂枝,效果还是不错的,茯苓六铢,炙甘草六铢,石膏六铢,白术六铢,干姜六铢。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刚才的分析。我刚才说了,太阳有表寒,有身痛恶寒,没有汗,首选的是麻黄汤。咱们看看这里边麻黄汤有没有,麻黄二两半,桂枝六铢,炙甘草六铢有了,这里边没有杏仁。我们再来看看宋本的组成,苓桂术甘汤都有了,桂枝六铢,茯苓六铢,炙甘草六铢,白术六铢,苓桂术甘汤是全的。阳明有热,白虎汤呢,石膏,知母,炙甘草,有没有?也有了。我又谈到,病位在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这里边用了黄芩清肺火,玉竹,白芍,天冬来补肺阴,这样一张方子,切合不切合病机?患者又有气虚,我又加了生晒参10克。

方子我给大家发上去:麻黄10g,升麻10g,石膏30g,黄芩10g,知母10g,玉竹10g,天冬10g,当归10g,白芍10g,茯苓30g,桂枝10g,白术10g,干姜10g,甘草6g,生晒参10g,7付。

这是当时开的方子,因为我的处方比较小,前面一张都是写的患者的治疗过程、症状,后边一张方子补充了症状,就是没吃羟考酮时疼的厉害。这是我当时开的方子。

目前伤寒大概分这几个门派:一个是以刘渡舟、郝万山、陈明老师为代表的脏腑辨证,用《内经》解伤寒,这是一派。另一派是胡希恕胡老、冯世纶冯老一脉,是以六经辨伤寒,这个张(立山)老师也讲过了,学起来简单,初学者容易上手,效果也不错。还有一派,就是黄煌老师从东瀛日本学来的大冢敬节的体质辨证,这个在临床也非常实用。大家如果有这个精力呢,最好多涉猎几家,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大家多学习一些,就知道各有各的优势,可以互补。我个人比较推崇胡老、冯老的六经解伤寒。

这个患者今日回访,服完药效果非常好,去医院做了检查各项指标都恢复正常。遗憾的是,患者的儿子就问我:你能不能包治?我说我不能。患者儿子就说:我一个朋友介绍的,河南一个人能包治,我上河南去治两个月去。对于这个患者我很无奈,可以这么说,肿瘤的患者有十分之一的患者都是首诊,一诊,这个患者我们从舌苔、从面相,从舌相看,用我们的办法治疗,很可能会完全痊愈的。患者家属又问:你有几成把握?我说:一成把握也没有,你可以选择。他说:那我上河南治俩月,回来不行再找你。我就笑了笑,把电话挂掉了。这也是咱们做医者的无奈,咱们不能给患者拍了胸脯的下保证,也不能像有些人那样说可以包治,我临床这么多年,即便是一个感冒,也不敢和患者说包治。

言归正传,咱们还回到条文上来说话。桂林古本《伤寒论》: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麻黄升麻汤主之。食入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我今天讲这一条的意思,就是咱们可以往下推衍一下。食入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这个方子,临床很好用的。食入即吐,我用的往往是大黄甘草汤。《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涩则伤脾,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脉紧而涩,其病难治。”胃反,这个病名,取的是非常好的。咱们群里辛大夫是个中医,但学过胃镜,他跟我讲:你见过胃反的病人么?真的是从胃镜里看的,胃反向一收缩,一翻个儿直接就进到贲门里,然后冲到食管里把胃镜都能顶出来。可见咱们的古人没有胃镜,也能看出胃反来。胃反的病人呕吐都是比较剧烈的。

张仲景在这个条文里说:胃反,脉紧而涩,其病难治。说了难治,仲景给没给治法呢?给了,给的是哪一个方剂呢?“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有的人可能说:没听说过。也有的人可能听说过但是没用过。我用过。但是大半夏汤,说句心里话,好用不好用?肯定好用,但是说句真话,你敢不敢用呢?你肯定不敢用。大半夏汤,仲景用的半夏啊,都是用的生半夏,只是用水洗一下。生半夏从地里刨出来如果不用水洗,它就有一层黏液,特别黏,一容易变质,再者也不好保存。所以半夏要洗完才能用。半夏二升洗完用,人参三两,白蜜一升,这是大半夏汤的组成。

我在我的门诊上用生半夏,我也亲自做过考证,半夏一升按二百毫升,二升按四百毫升,折合下来,生半夏一升重量是130克左右,两升是260克,我们谁敢用?我用的生半夏极量是用到80克,没敢用到过130克,更别说260克了。如果半夏真用到超量的时候,患者的感觉就是食道和胃里像火烧一样的,火烧火燎的感觉。

这种胃反,我个人经验是随吃随吐,属于热;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属于寒。随吃随吐,我喜欢用大黄甘草汤,我不喜欢用黄芩黄连干姜人参汤,我觉得这个方没有大黄甘草汤来的快,因为随吃随吐这种病人很痛苦,你直接用大黄甘草这么两味药,很快地,要么用开水一泡,就是熬也很快,大黄四两,甘草二两,也可以按照比例酌情减低剂量,这种食已而吐的病人,吃下去覆杯而愈。就是不明原因胃肠痉挛引起的急性胃痛,你直接用大黄10克,肉桂10克研成粉,迅速用捣药臼子捣成粉,开水泡10多分钟喝下,过十多分钟就会好的,很简单。有时候急性胆囊炎的疼痛也管用。

那么朝食暮吐用什么方子呢?我们再回顾一下原文:“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前面是,“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涩则伤脾,脾伤则不磨,暮食朝吐,朝食暮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脉紧而涩,其病难治。”后边说了,胃反用大半夏汤。大半夏汤剂量不好掌握,那么究竟用什么方子能替代一下呢?咱们再往后看,胃反,就是早晨或上午所进的食物,到了傍晚或夜间随机吐出,或者晚上吃的早晨吐出来,我们再看看《三因极一病论》怎么描述的:“病者,胸腹胀闷,四肢厥冷,恶闻食臭,食入即呕,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是由饮食伤脾,宿谷不化之所为也。”在《金匮要略心典》里有这样的描述:“谷入于胃而运于脾,脾伤则不能磨,脾不磨则谷不化,而朝食者暮当下,暮食者朝当下,若谷不化,则不得下,不得下,必反而上出也。”此症多见于食积。

恰巧,今天北京房山王艳芳医生介绍的一个患者,冯某,20多岁,她就是这样的: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我问她吐出的都是什么东西呢?她说:吐出的都是没消化的食物。这样我们在《金匮》《伤寒》里选方子,往往选不出更好使的方子,我就在后世的方子里选了五积散,五积散原方,给她开上了。今天初诊,一周后才能看出效果。五积散治五般积,二陈平胃痰湿去,三物枳桔行气血,麻芷姜桂温表裡。这个方子就这样开的,我想如果不出意外,效果应该不会很差的。

总而言之,咱们今后在临床上不仅要从问诊上找到症状,写在纸上,再摸摸脉,我们要观患者的体貌特征。如果你有能力的,再结合当时的天时,西医细微的诊查,西医的用药也会给我们提供很多信息的。希望大家在今后临床中,能够多收集信息,来更好的提高我们的技术,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我再补充一点,刚才咱们没从方证对应方面来分析,麻黄升麻汤对这个患者是对症的,该患者寸脉沉,尺脉更沉,手足凉,《伤寒论》说:“下部脉不至”,我倒没摸到。“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我认为“麻黄升麻汤主之”应该放在“咽喉不利”后面。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放在最后,《伤寒论》条文中多次出现过这种结构。如果方证对应熟悉的话,也能想到这张方子。【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

I 版权声明:本文为作者授权中医书友会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I 投稿:[email protected]

(欢迎广大书友进行原创投稿)

中医书友会第902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作者/宋柏杉 ⊙ 整理/罗银星

编辑/王超 ⊙ 校对/徐靖婷

I导读:宋老师讲了两个病例:一个肺癌,一个胃反,大家看看自己能选出和宋老师一样的方子吗?为什么说现代中医药从无字处看症状呢?

现代中医整体观:从无字处看症状

今天想给大家讲点什么呢?我就想给大家讲一讲真正的中医的整体观。

我们在课本上曾经学过,整体观包括这两方面:一、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二、人与自然界是个统一的整体。但是我们在临床上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又有几人呢?可以说为数不多。人体是个有机的整体,就连这一点恐怕能够做到的人都不是很多。

平时有很多学员问我说:宋老师,你给我一个治柯兴氏综合症的那个方子,我这有一个什么什么柯兴氏综合症,有一个阿茨海默氏症的人,赶紧给我一个秘方。这种问题我已经不再回答了。如果你单纯的给我一个西医的病名就让我处方,这确实是强人所难的事情。如果按照这种思维方式去学习中医,我想将来前途会很暗淡的。

现在有些方面我们也应该向西医学习。我们现在来看看我们中医的病历:写了几个症状甚至连十问歌的问都没有写全,然后底下就出了个方子,说治好了什么什么样的病,然后就觉得沾沾自喜。更有甚者,说一摸哪儿怎么样就开出什么方子来,我觉得不可思议,不符合中医的常理。

我们现在来看看人家西医写的病历,人家还写体貌,什么发热体貌、强迫体位、自主体位等等还写了这么多东西呢。我们回过头来再反省一下我们自己,我们做的又如何呢?现在的医院分科分的越来越详细,居然把中医也分成了脾胃科、肝胆病科、肾病科、眼科等等的。这种分法我认为是不科学的,也没有可取之处。一个优秀的中医,他只要把中医的基础理论和内经的理论、伤寒的理论、后世脾胃医家的理论学得透彻了,一个优秀的中医人就应该是一个全科的医院。

跟过我的同学都知道,我的一天门诊,内、外、妇、儿无所不及,包括眼科或者耳鼻喉科,我们的患者都会要看的,你不可能只看一个专门的疾病。为什么我们又有所侧重,在哪个方面做的更好、更突出呢?是因为医生和患者具有双向选择性,当你治好了某个病,这个患者就会给你宣传。比如昨天讲课的赵老师,他在当地就擅治脾胃病,你治好了一个,很多的脾胃病人就找你,长此以往,你治的这个病就比较多,对这个病研究的也相对透彻一些。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我还是那句观点,如果你是一个优秀的中医,你将是一个全科大夫。

群里有好多同学问我学习方法。我个人的体会是这样的:经典一定要熟读。不仅仅是熟读,而且要反复的读。我的个人的情况是这样的,《伤寒》、《内经》、《金匮》、王孟英的《温热经纬》、叶天士的东西我每年都要读上一两遍,而且每次读的效果都有一个提高。

我认为每天你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研读经典。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医人,你就要比别人付出的多,你要比别人孤独一些,每天要抽出一两个小时多读读书,你的应酬要比别人减少一些,少做一些无谓的事来修身养性,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嘛!

另外就是人们下决心很容易,但往往能坚持到底的人就少,也就是说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甚寡。其实在群里,好多的那个同道都比我的水平要高,但是我为什么还要给大家讲一讲呢?有一句话: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我给你们讲一讲我个人也能够提高,而且从你们的身上从你们的讨论中,也能激发我的灵感。在这里一并谢谢大家。

我今天讲的主要议题就是:我们怎样从无字之中找出你需要的主症和变症。

陆某,女,58岁,承德隆化人,2015年8月中旬不明原因出现头晕,呕吐,在当地卫生所用药物治疗没有什么效果,然后转到隆化县医院,经县医院检查,确诊为缺钠,进行补钠治疗,补的时候有点效果,停了之后很快无效,再者,患者服用大量的钠盐,呕吐的更加剧烈。转到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半个月,原因查不出来,补钠效果不明显。2015年10月27日,去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为左肺上叶小细胞肺癌(cT4N3M1b,IV期),左肺上叶部分不张,双侧纵隔淋巴结肿大,肾上腺转移可能,高血压。住院治疗后出院(治疗过程不详),出院后给予西黄丸,乌苯美司胶囊,百令胶囊,昂丹司琼片,氨酚羟考酮片口服治疗。

刻下症:头晕,时干呕,心下发空,食后减轻,乏力,又怕冷又怕热,口干,但不想喝水,大便干,小便黄,睡眠尚可以,手足凉,舌淡红,苔黄略厚,脉沉,尺脉尤甚。

大家看一看这个病例,我拿这个病例给大家讲一讲,怎么从无字处来整体察病,有一个整体观。这里讲的整体观,只是局域,不是绝对的整体,绝对的整体,应该做到天地人合参,时间空间合参。咱们今天不讲那么高层面的,只讲人事物层面的整体观。

首先这个患者,她有一个体貌一眼就看到,这是个水肿型的体貌。在群里讨论过程中,好多同学选了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等等的方子,这个方向是对的。 那么,这里面究竟有哪些个症状,需要从别处推出来呢?我刚才说了,一个是她的体貌,再一个西医的诊疗过程和她的原始症状。这个患者是诊断为肺癌的患者,实际上无论西医怎么诊断,咱们看她的原始症状,只是一个头晕、呕吐而已,西医缺钠等等,这个咱们不做参考。再看一看还有一个症状是什么?是手抖,抖的厉害。实际上,当初如果是首诊咱们来处方,应该是个真武汤的症状。但是为什么到后来,单纯治水饮是不行的呢? 我们来看一看前面的症状已经都有了:呕吐、浮肿,这些症状指向了水饮,还缺什么症状呢?大家再仔细思考一下,我当初也提示大家再思考。

首先西医给了一个定位:肺癌,这个病位在肺。癌,相当于中医的积和瘕。也就是说这是个西医的肿瘤的病人。患者刻下症就这么多:头晕,时干呕,心下发空,食后减轻,乏力,又怕冷,又怕热,口干,但不想喝水,大便干,小便黄,睡眠尚可,手足是凉的,脉是沉的,尺脉尤甚。

这些症状,如果单从刻下症来看,我们诊断为水饮,和有一点儿阳明经有热,是没有问题的。看到了这些就全面了吗?我想肯定不够全面。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来看看北京协和医院给开的药物:羟考酮、西黄丸、百令胶囊、昂丹司琼,还差一种药物没打上来,总之是五种药物。(注:乌苯美司胶囊,已在病例中补充)。我们别的都不知道,昂丹司琼、百令胶囊,基层的大夫好多人有可能不知道,但是有一个药,大家不可能不知道,也就是说羟考酮。羟考酮是麻醉药品,一类管制药品。这个药品在这里起什么作用呢?这个是强力的镇痛药,是麻醉药品,可见患者是有疼痛的。我们在病历里并没有写患者有疼痛,如果患者没有疼痛,协和医院也不会给他开羟考酮的。我为什么没有把病历再往下写,我发上来的目的,就是看大家在临床有没有一个真正的整体观。其实当我看到开羟考酮的时候,我就猜到患者有哪个部位疼。于是我就问她,你有没有胸痛背疼啊?她说:“有啊,没吃协和医院这个药的时候背痛,痛的非常受不了,而且无法睡眠,不眠不休的痛!”这样咱们从简单的层面来看,就相对的整体观了。

那么我们来分析如何处方。这个患者我们处方怎么处呢?首先,她有头晕干呕,还有面色浮肿,苓桂术甘汤肯定大家能够选出来。 那么,又怕冷又怕热,怎么解释呢?以前听过我分析病例的人都知道,大家一下就想到了,既怕冷又怕热,那证明患者既有寒又有热。那么究竟是哪的寒,哪儿的热呢?大便干,小便黄,阳明有热。她的后背疼,又怕冷,是哪有寒呢?是太阳有寒,按六经辨证。那么我们能不能选出一张方子来,既能照顾水饮,又能照顾太阳的表寒,又能照顾阳明的里热这样的方子呢?

下面我再进一步给大家阐述一下。既然肿瘤在肺,肺为娇脏,它是喜润恶燥的一个脏器。我们在选药的时候,治疗肺部的肿瘤,尽可能少选一些过于燥烈的,除非你确定它确实是寒湿阻肺型的,否则在这方面用药,应该注意一下。再说了肺为华盖,肺为娇脏。

我们选方吧!如果不会选,我们可以往上凑:苓桂术甘汤有了,太阳表寒,又恶寒又身痛,麻黄汤有了吧;大便干,小便黄,阳明有燥热,可不可以用白虎汤呢?这里边承气是不稳妥的,你看患者的脸色和舌苔,绝不可以用承气的。刚才又谈到肺为娇脏,喜润恶燥,那么加一点润药。加什么呢?我们可以去想一些个润肺的药加进去。如果更贴切一些,我们慢慢往下选,发挥个人的智商,我们可以自己添加。但是这样的效果会好吗?我认为不完美。如果你对古方比较熟悉,我在以前讲过,能用一张方治疗的就不用两张方,能用两张方治疗的就不用三张方。这个患者还有点气虚,有点乏力,有一点脾肺气虚的表现。

我选的方子是麻黄升麻汤。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麻黄升麻汤的组成。麻黄升麻汤,有两个。在桂林本《伤寒论》里边,有一个麻黄升麻汤。桂林本《伤寒论》里边是这样描述的: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麻黄升麻汤主之。食入即吐者,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

咱们来看看张仲景老人家说的下医,在咱们病案里体现没体现出来?有谁能知道呢?当然有!如果你能够体会我刚才讲的整体观,你看西医让他吃什么?让她吃大量的食盐。后来患者吃不下去,就给她补钠,补钠不是用的食盐吗?又把食盐装到胶囊里让患者吃。盐,在中医里是催吐的。你看看,在《伤寒论》里面描述的: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原本是寒的,又用了一个更寒的药物,导致寒格,麻黄升麻汤主之。

麻黄升麻汤啊,麻黄和升麻结合在一起,是解毒散结的作用,是非常好的。桂林本麻黄升麻汤的组成是这样的:麻黄二两半,升麻一两,知母一两,黄芩一两半,桂枝二两,白术一两,炙甘草一两。

下面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宋本伤寒论是怎么描述麻黄升麻汤这个条文的。宋本《伤寒论》第三百五十七条: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来看一看宋本《伤寒论》麻黄升麻汤的组成:麻黄二两半,去节。麻黄为什么要去节呢?在日本做过这个研究,如果把麻黄的节去掉了,人们服用麻黄就不会有心悸的表现。在咱们中国我还没发现或者我还没看到谁做过这方面的研究。升麻一两一分,知母十八铢,黄芩十八铢,葳蕤十八铢,这里边葳蕤就是现在的玉竹,芍药六铢,天冬六铢去心,桂枝六铢去皮,谈到桂枝六铢去皮的问题,我在十多年以前用过去皮的桂枝,效果还是不错的,茯苓六铢,炙甘草六铢,石膏六铢,白术六铢,干姜六铢。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刚才的分析。我刚才说了,太阳有表寒,有身痛恶寒,没有汗,首选的是麻黄汤。咱们看看这里边麻黄汤有没有,麻黄二两半,桂枝六铢,炙甘草六铢有了,这里边没有杏仁。我们再来看看宋本的组成,苓桂术甘汤都有了,桂枝六铢,茯苓六铢,炙甘草六铢,白术六铢,苓桂术甘汤是全的。阳明有热,白虎汤呢,石膏,知母,炙甘草,有没有?也有了。我又谈到,病位在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这里边用了黄芩清肺火,玉竹,白芍,天冬来补肺阴,这样一张方子,切合不切合病机?患者又有气虚,我又加了生晒参10克。

方子我给大家发上去:麻黄10g,升麻10g,石膏30g,黄芩10g,知母10g,玉竹10g,天冬10g,当归10g,白芍10g,茯苓30g,桂枝10g,白术10g,干姜10g,甘草6g,生晒参10g,7付。

这是当时开的方子,因为我的处方比较小,前面一张都是写的患者的治疗过程、症状,后边一张方子补充了症状,就是没吃羟考酮时疼的厉害。这是我当时开的方子。

目前伤寒大概分这几个门派:一个是以刘渡舟、郝万山、陈明老师为代表的脏腑辨证,用《内经》解伤寒,这是一派。另一派是胡希恕胡老、冯世纶冯老一脉,是以六经辨伤寒,这个张(立山)老师也讲过了,学起来简单,初学者容易上手,效果也不错。还有一派,就是黄煌老师从东瀛日本学来的大冢敬节的体质辨证,这个在临床也非常实用。大家如果有这个精力呢,最好多涉猎几家,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大家多学习一些,就知道各有各的优势,可以互补。我个人比较推崇胡老、冯老的六经解伤寒。

这个患者今日回访,服完药效果非常好,去医院做了检查各项指标都恢复正常。遗憾的是,患者的儿子就问我:你能不能包治?我说我不能。患者儿子就说:我一个朋友介绍的,河南一个人能包治,我上河南去治两个月去。对于这个患者我很无奈,可以这么说,肿瘤的患者有十分之一的患者都是首诊,一诊,这个患者我们从舌苔、从面相,从舌相看,用我们的办法治疗,很可能会完全痊愈的。患者家属又问:你有几成把握?我说:一成把握也没有,你可以选择。他说:那我上河南治俩月,回来不行再找你。我就笑了笑,把电话挂掉了。这也是咱们做医者的无奈,咱们不能给患者拍了胸脯的下保证,也不能像有些人那样说可以包治,我临床这么多年,即便是一个感冒,也不敢和患者说包治。

言归正传,咱们还回到条文上来说话。桂林古本《伤寒论》: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麻黄升麻汤主之。食入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我今天讲这一条的意思,就是咱们可以往下推衍一下。食入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这个方子,临床很好用的。食入即吐,我用的往往是大黄甘草汤。《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涩则伤脾,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脉紧而涩,其病难治。”胃反,这个病名,取的是非常好的。咱们群里辛大夫是个中医,但学过胃镜,他跟我讲:你见过胃反的病人么?真的是从胃镜里看的,胃反向一收缩,一翻个儿直接就进到贲门里,然后冲到食管里把胃镜都能顶出来。可见咱们的古人没有胃镜,也能看出胃反来。胃反的病人呕吐都是比较剧烈的。

张仲景在这个条文里说:胃反,脉紧而涩,其病难治。说了难治,仲景给没给治法呢?给了,给的是哪一个方剂呢?“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有的人可能说:没听说过。也有的人可能听说过但是没用过。我用过。但是大半夏汤,说句心里话,好用不好用?肯定好用,但是说句真话,你敢不敢用呢?你肯定不敢用。大半夏汤,仲景用的半夏啊,都是用的生半夏,只是用水洗一下。生半夏从地里刨出来如果不用水洗,它就有一层黏液,特别黏,一容易变质,再者也不好保存。所以半夏要洗完才能用。半夏二升洗完用,人参三两,白蜜一升,这是大半夏汤的组成。

我在我的门诊上用生半夏,我也亲自做过考证,半夏一升按二百毫升,二升按四百毫升,折合下来,生半夏一升重量是130克左右,两升是260克,我们谁敢用?我用的生半夏极量是用到80克,没敢用到过130克,更别说260克了。如果半夏真用到超量的时候,患者的感觉就是食道和胃里像火烧一样的,火烧火燎的感觉。

这种胃反,我个人经验是随吃随吐,属于热;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属于寒。随吃随吐,我喜欢用大黄甘草汤,我不喜欢用黄芩黄连干姜人参汤,我觉得这个方没有大黄甘草汤来的快,因为随吃随吐这种病人很痛苦,你直接用大黄甘草这么两味药,很快地,要么用开水一泡,就是熬也很快,大黄四两,甘草二两,也可以按照比例酌情减低剂量,这种食已而吐的病人,吃下去覆杯而愈。就是不明原因胃肠痉挛引起的急性胃痛,你直接用大黄10克,肉桂10克研成粉,迅速用捣药臼子捣成粉,开水泡10多分钟喝下,过十多分钟就会好的,很简单。有时候急性胆囊炎的疼痛也管用。

那么朝食暮吐用什么方子呢?我们再回顾一下原文:“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前面是,“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涩则伤脾,脾伤则不磨,暮食朝吐,朝食暮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脉紧而涩,其病难治。”后边说了,胃反用大半夏汤。大半夏汤剂量不好掌握,那么究竟用什么方子能替代一下呢?咱们再往后看,胃反,就是早晨或上午所进的食物,到了傍晚或夜间随机吐出,或者晚上吃的早晨吐出来,我们再看看《三因极一病论》怎么描述的:“病者,胸腹胀闷,四肢厥冷,恶闻食臭,食入即呕,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是由饮食伤脾,宿谷不化之所为也。”在《金匮要略心典》里有这样的描述:“谷入于胃而运于脾,脾伤则不能磨,脾不磨则谷不化,而朝食者暮当下,暮食者朝当下,若谷不化,则不得下,不得下,必反而上出也。”此症多见于食积。

恰巧,今天北京房山王艳芳医生介绍的一个患者,冯某,20多岁,她就是这样的: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我问她吐出的都是什么东西呢?她说:吐出的都是没消化的食物。这样我们在《金匮》《伤寒》里选方子,往往选不出更好使的方子,我就在后世的方子里选了五积散,五积散原方,给她开上了。今天初诊,一周后才能看出效果。五积散治五般积,二陈平胃痰湿去,三物枳桔行气血,麻芷姜桂温表裡。这个方子就这样开的,我想如果不出意外,效果应该不会很差的。

总而言之,咱们今后在临床上不仅要从问诊上找到症状,写在纸上,再摸摸脉,我们要观患者的体貌特征。如果你有能力的,再结合当时的天时,西医细微的诊查,西医的用药也会给我们提供很多信息的。希望大家在今后临床中,能够多收集信息,来更好的提高我们的技术,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我再补充一点,刚才咱们没从方证对应方面来分析,麻黄升麻汤对这个患者是对症的,该患者寸脉沉,尺脉更沉,手足凉,《伤寒论》说:“下部脉不至”,我倒没摸到。“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我认为“麻黄升麻汤主之”应该放在“咽喉不利”后面。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放在最后,《伤寒论》条文中多次出现过这种结构。如果方证对应熟悉的话,也能想到这张方子。【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

I 版权声明:本文为作者授权中医书友会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I 投稿:[email protected]

(欢迎广大书友进行原创投稿)


相关文章

  • 第04 讲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二)
  • (二)恒动观念 讲了中医学理论的基本特点,讲了第一个特点--整体观念.下面我们接着往下讲,讲第二个特点--恒动观念.什么叫做恒动观念?就是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来分析研究生命.健康和疾病等医学问题,把中医学这种观点称之为中医学的恒动观念.一言 ...查看


  •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方法的建立
  • 2008年8月第15卷第8期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9・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方法的建立 徐慧,崔蒙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北京100700) 关键词:中医Il盘床:疗效评价:证候疗效评价:评定量表中图分类号:R2一05 文献标识码: ...查看


  •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1.哲学基础:哲学是关于世界最一般的运动规律的科学.任何一门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哲学.在哲学与自然科学尚未彻底分开的古代尤为如此.中医学吸取了汉代以前的哲学成果,直接地大量地引用气.阴阳.五行.形神.天人 ...查看


  • 中医基础医学理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 气一元论:"气"在中国哲学史上是一个很重要的范畴,在中医学的学术思想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是中医学的哲学和医学理论的基石.气是物质实体,是构成宇宙天地以及天地万物的最基本元素,具有运动的属性.气的运动是气内部的相互作用, ...查看


  • 从卫气营血辨证论治抑郁症的理论探讨
  • 1310 从卫气营血辨证论治抑郁症的理论探讨 富文俊 广州中医药大学(510405) 指导教师:徐志伟 摘要:在郁病的辨证方面,我们结合临床实践.古代文献.现代研究的成果,提出以卫气营血理论辨证论治抑郁症的假说,从理论上初步论证卫气营血理论 ...查看


  • 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新进展
  • 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新进展 高密市中医院 赵艳 电话[1**********] 邮箱:[email protected] 摘要:充分运用中医适宜技术优势,重点发展中医特色突出的优势科室.推广应用中医适宜 技术" ...查看


  • 5西学中心得体会
  • "西学中"心得体会 一.中医是世界观,中医是方法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哲学范畴,与中医有什么关系?还是让我们先看看作为中医经典之首.理论之源的<黄帝内经>是怎样说的.<内经>有云:"阴阳者 ...查看


  • 中医处方2
  • 农村中医药服务"1115"建设工程 "1115"工程即"一墙.一社.15项中医适宜技术" 一墙即一村一个村级中医药文化宣传墙(长廊) 一社即一村一个村民健康养生社 村级三件事 中医 ...查看


  • 传统的疾病观
  • 第二章 传统的疾病观 作者:吴中立(深圳领悟心理咨询中心创始人.重塑疗法创始人) 本章将为大家列举各种不同的传统医学观点,如中西医的身体治疗.自然疗法.现代各个主要心理治疗流派的观点:并阐明:无论用什么方法,总的说来都是在去除疾病,可却鲜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