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初步能设计对照实验和学习控制实验变量。 2、能力(实验)目标:
(1)学会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展实验探究。 (2)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3)尝试在探究实验中学会设置对照实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认同生物的生存依赖着环境,,感受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意 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养成与小组同学合作交流的习惯,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 二、设计思路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课程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力图突显这一理念。但是,本教材是江苏出版社出版的,是结合当地实际编著的,有些教学内容还需要结合我们宁夏本地区、本校的实际情况来实施。本节课的设计就是突破了教材原有的束缚,突出了实验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有效结合,课堂容量大大增加的同时,也就留出了充足的时间给学生动手做探究实验。
三、教学分析 1、学情分析
刚刚接触到生物学的七年级新生,具有好奇心强,求知欲、动手欲旺盛,思维积极主动,逻辑思维能力正逐步由形象思维能力向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的阶段。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注重感性材料的支持,通过图片的观察,资料的阅读,与学生感性经验的有效结合,尤其是学生亲身体验了探究活动的过程,这样就能最
1
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是,他们的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几乎是空白,教师合理有效的组织和引导就尤为重要。 2、教学分析
本节内容是新课程苏科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2章第2节第一课时,隶属《生物课程标准》第3个一级主题“生物与环境”。本节课是在上一节认识生物生存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重点之一是让学生说出环境中有哪些非生物因素因素影响生物的生存,通过联系学生熟知的事例,与学生感性经验的有效结合,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掌握。另一个重点是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学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试验,这也是本节的难点。这包括两个层面:一是通过探究实验“探究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部分学生课余利用一周拍摄的图片加以展示),引导学生学会探究活动的方法,尝试设计对照实验和控制实验变量,这是为后面学生亲自进行探究实验做铺垫;二是进行探究实验“光对蚯蚓生活的影响”,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来进一步加强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试验的能力。这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容易被调动起来,而且也比较容易突破重点、难点知识。另外从引课到实验到结课,教学中始终关注着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3、教学条件分析
我校实验设施比较完善,而且本探究实验所需要的实验用具和材料很好获得:蚯蚓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也可以提前到渔具店购买,粗糙的湿布模拟潮湿土壤,这样就不用给蚯蚓定时拿棉签沾水涂抹以保证呼吸(蚯蚓的呼吸在七下介绍,在本节课不必涉及)。但是,蚯蚓要选择活力强的,体长最好是5厘米左右的,手电筒的光要强并聚光。 四、实验准备
小鱼缸(金鱼和水草)、蚯蚓(每组3条)、解剖盘、培养皿、玻璃板、粗糙湿布(模拟潮湿土壤)、手电筒、书、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2
一、创设情境,图片展示:“北冰洋霸主”北极导入新课
熊为什么会被饿死成“毛毯”状?播放视频,揭开谜底。
仔细观看、倾听,思考、 谈自己的感受。认可环境会影响到生物的生存。
图片、视频直击主题,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1、展示瓶中的两条金鱼,引导学生分析回答影响金鱼生活的因素有哪些。导入要学习的概
二、进行新课
念:环境因素。
2、启发学生思考将环境因素尝试进行分类。明确本节学习任
观看、思考,根据生活经验尝试说出影响其生存的各种因素。
思考回答,尝试将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学生举例说明,说出影响 家中花的非生物因素:水、阳光、土壤、肥料、温度等。
联系学生熟知的事例,与学生感性经验的有效结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生物。
(一)影响生物生务,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存的环境因素
响。
3、引导学生说出身边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存的实例。例举家中养花来分析。
(二)探究水分对1、引导学生回忆科学探究的6个植物生存的影响
回忆、归纳科学探究的一般过巩固所学知识,
让学生明确正确的知识必须通过验证才可
基本过程;结合本探究实验提出程;针对探究的题目,提出问问题、作出假设。
2、指导学生制定实验计划, 组织同桌之间设计实验方案,注意科学、易操作。指导学生展开讨论、巡视并及时评价。 3、引导学生自学24页,介绍设
题、作出假设。
同桌之间讨论交流,个别同学以。 汇报自己的设想与方案
学生自学,懂得什么是变量和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 养成分析、反思、评价的方法与习惯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置对照实验应注意的原则;引导对照实验。并说明设置对照实学生反思、修正并回答修改后合验的原则。反思之前的设计是理的实验方案。
否合理,汇报修正后的实验计划。
4、肯定学生的设计;出示表格,说出变量就是要探究的那个因简单介绍实验,强调设计对照试素,对照实验就是除了要探究验和实验变量的控制,注意单一的因素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
3
4
6、鼓励学生课下继续探究“水复多次的实验原则。 分对蚯蚓生活的影响”。
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生物积极发言,举例说明环境被破
的生存,提出问题:如果环境受坏,人类受到的影响。 到破坏,人类的生存会受到影响
三、概括总结,进行环保教育
吗?展示北京雾霾、癌症村图
学生受到深深触动,抓住契机教育,及时加强学生保护人类和所有生物共有家园的社会责任感。
片。总结:为了人类和所有生物观看、思索,自觉树立起保护的共同家园,我们从小要树立保环境的紧迫感、使命感 护环境的意识。
六、实验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去年我参加银川市第五届生物优质课比赛的一节课。参赛的教师共有19位,11位抽到了这个课题。刚刚抽到此课题时,感觉不难,过去对这节教材的处理是:布置学生课外实施教材中的实验“探究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该实验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教师不便跟踪指导,而且如何控制“适量浇水”这个变量,对于七年级学生有一定难度。教师只能提前一种周带领少数几个学生课下做实验,课堂上展示实验结果,最后带领学生分析总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根本无法被调动,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很难落到实处。这一次面对同样的课题,我陷入了深深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体现生物课实验课的特点,如何在课堂上尽量完整地实施实验,如何独辟蹊径,与众不同?
针对这些现状,就需要设计一个可操控性强,简单便捷,用时短,课堂上就能直观观察到实验结果。因此,又针对刚刚接触探究实验的七年级新生,设计了此探究实验。课堂实践也证实了我的预测,11位教师中只有我的这节课在课堂上实施了探究实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而且多媒体和实验教学有效地结合,较好地突破了重难点知识。另外从引课到实验到结课,教学中也能始终关注着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最终,这节课荣获了银川市第五届生物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通过这次实践,我也想跟各位同行交流几个问题。怎样结合我们本地区实际,创造条件,设计并实施学生实验或者是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例如可以充分利用银川丰富的鸟类资源。)还有就是生物学实验不是单纯地要学生做一个实验,更重要的是借助实验这个载体,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促使学生学会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有关生物学的问题,学会提出问题?(例如,每年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不知如何选题。)
5
6
《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初步能设计对照实验和学习控制实验变量。 2、能力(实验)目标:
(1)学会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展实验探究。 (2)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3)尝试在探究实验中学会设置对照实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认同生物的生存依赖着环境,,感受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意 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养成与小组同学合作交流的习惯,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 二、设计思路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课程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力图突显这一理念。但是,本教材是江苏出版社出版的,是结合当地实际编著的,有些教学内容还需要结合我们宁夏本地区、本校的实际情况来实施。本节课的设计就是突破了教材原有的束缚,突出了实验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有效结合,课堂容量大大增加的同时,也就留出了充足的时间给学生动手做探究实验。
三、教学分析 1、学情分析
刚刚接触到生物学的七年级新生,具有好奇心强,求知欲、动手欲旺盛,思维积极主动,逻辑思维能力正逐步由形象思维能力向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的阶段。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注重感性材料的支持,通过图片的观察,资料的阅读,与学生感性经验的有效结合,尤其是学生亲身体验了探究活动的过程,这样就能最
1
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是,他们的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几乎是空白,教师合理有效的组织和引导就尤为重要。 2、教学分析
本节内容是新课程苏科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2章第2节第一课时,隶属《生物课程标准》第3个一级主题“生物与环境”。本节课是在上一节认识生物生存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重点之一是让学生说出环境中有哪些非生物因素因素影响生物的生存,通过联系学生熟知的事例,与学生感性经验的有效结合,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掌握。另一个重点是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学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试验,这也是本节的难点。这包括两个层面:一是通过探究实验“探究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部分学生课余利用一周拍摄的图片加以展示),引导学生学会探究活动的方法,尝试设计对照实验和控制实验变量,这是为后面学生亲自进行探究实验做铺垫;二是进行探究实验“光对蚯蚓生活的影响”,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来进一步加强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试验的能力。这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容易被调动起来,而且也比较容易突破重点、难点知识。另外从引课到实验到结课,教学中始终关注着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3、教学条件分析
我校实验设施比较完善,而且本探究实验所需要的实验用具和材料很好获得:蚯蚓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也可以提前到渔具店购买,粗糙的湿布模拟潮湿土壤,这样就不用给蚯蚓定时拿棉签沾水涂抹以保证呼吸(蚯蚓的呼吸在七下介绍,在本节课不必涉及)。但是,蚯蚓要选择活力强的,体长最好是5厘米左右的,手电筒的光要强并聚光。 四、实验准备
小鱼缸(金鱼和水草)、蚯蚓(每组3条)、解剖盘、培养皿、玻璃板、粗糙湿布(模拟潮湿土壤)、手电筒、书、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2
一、创设情境,图片展示:“北冰洋霸主”北极导入新课
熊为什么会被饿死成“毛毯”状?播放视频,揭开谜底。
仔细观看、倾听,思考、 谈自己的感受。认可环境会影响到生物的生存。
图片、视频直击主题,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1、展示瓶中的两条金鱼,引导学生分析回答影响金鱼生活的因素有哪些。导入要学习的概
二、进行新课
念:环境因素。
2、启发学生思考将环境因素尝试进行分类。明确本节学习任
观看、思考,根据生活经验尝试说出影响其生存的各种因素。
思考回答,尝试将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学生举例说明,说出影响 家中花的非生物因素:水、阳光、土壤、肥料、温度等。
联系学生熟知的事例,与学生感性经验的有效结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生物。
(一)影响生物生务,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存的环境因素
响。
3、引导学生说出身边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存的实例。例举家中养花来分析。
(二)探究水分对1、引导学生回忆科学探究的6个植物生存的影响
回忆、归纳科学探究的一般过巩固所学知识,
让学生明确正确的知识必须通过验证才可
基本过程;结合本探究实验提出程;针对探究的题目,提出问问题、作出假设。
2、指导学生制定实验计划, 组织同桌之间设计实验方案,注意科学、易操作。指导学生展开讨论、巡视并及时评价。 3、引导学生自学24页,介绍设
题、作出假设。
同桌之间讨论交流,个别同学以。 汇报自己的设想与方案
学生自学,懂得什么是变量和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 养成分析、反思、评价的方法与习惯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置对照实验应注意的原则;引导对照实验。并说明设置对照实学生反思、修正并回答修改后合验的原则。反思之前的设计是理的实验方案。
否合理,汇报修正后的实验计划。
4、肯定学生的设计;出示表格,说出变量就是要探究的那个因简单介绍实验,强调设计对照试素,对照实验就是除了要探究验和实验变量的控制,注意单一的因素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
3
4
6、鼓励学生课下继续探究“水复多次的实验原则。 分对蚯蚓生活的影响”。
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生物积极发言,举例说明环境被破
的生存,提出问题:如果环境受坏,人类受到的影响。 到破坏,人类的生存会受到影响
三、概括总结,进行环保教育
吗?展示北京雾霾、癌症村图
学生受到深深触动,抓住契机教育,及时加强学生保护人类和所有生物共有家园的社会责任感。
片。总结:为了人类和所有生物观看、思索,自觉树立起保护的共同家园,我们从小要树立保环境的紧迫感、使命感 护环境的意识。
六、实验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去年我参加银川市第五届生物优质课比赛的一节课。参赛的教师共有19位,11位抽到了这个课题。刚刚抽到此课题时,感觉不难,过去对这节教材的处理是:布置学生课外实施教材中的实验“探究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该实验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教师不便跟踪指导,而且如何控制“适量浇水”这个变量,对于七年级学生有一定难度。教师只能提前一种周带领少数几个学生课下做实验,课堂上展示实验结果,最后带领学生分析总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根本无法被调动,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很难落到实处。这一次面对同样的课题,我陷入了深深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体现生物课实验课的特点,如何在课堂上尽量完整地实施实验,如何独辟蹊径,与众不同?
针对这些现状,就需要设计一个可操控性强,简单便捷,用时短,课堂上就能直观观察到实验结果。因此,又针对刚刚接触探究实验的七年级新生,设计了此探究实验。课堂实践也证实了我的预测,11位教师中只有我的这节课在课堂上实施了探究实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而且多媒体和实验教学有效地结合,较好地突破了重难点知识。另外从引课到实验到结课,教学中也能始终关注着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最终,这节课荣获了银川市第五届生物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通过这次实践,我也想跟各位同行交流几个问题。怎样结合我们本地区实际,创造条件,设计并实施学生实验或者是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例如可以充分利用银川丰富的鸟类资源。)还有就是生物学实验不是单纯地要学生做一个实验,更重要的是借助实验这个载体,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促使学生学会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有关生物学的问题,学会提出问题?(例如,每年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不知如何选题。)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