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之_提纲

一.列好作文提纲

作文提纲,又叫作文计划。列作文提纲,就是制定作文计划。它是 构思、布置篇章的具体的外在表现形式。

“纲”原指网上的总绳;“提纲”,就是提住网上的总绳。古人认 为:只有整张渔网都连在总绳上,渔网才会有条理而不零乱;善于撒网 的人,一定是提拉网的总绳,而不是一个一个地去拉开那数不清的网眼 儿。这些道理,完全可以用来说明列作文提纲的重要意义。 如何制定作文提纲呢?作文提纲一般包含三部分内容:

(1)题目。要把题目(或补充完整的题目)写在第一行正中间。

(2)主要内容和中心。要在题目下面,简要地写出这篇作文的主要 内容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3)结构安排。这是作文提纲最主要的部分,设计时需要注意做到 以下五点:

①安排好材料的组织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全文一共准备分 为几大段,每段写什么,要以小标题的形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 织起来。

②确定好重点写的内容。要依据表达中心的需要,确定出哪些内容 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标明“详”、“次详”、“略”的字样; 重点段又打算分几层来写,先写哪层、后写哪层,具体列出准备重点写 的步骤、次序。

③依据文章选用的材料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确定好开头、结尾的 方法,并在提纲中简单注明。

④设计好点题的时机及具体的方式、方法。

⑤考虑好层次之间、段落之间该如何衔接过渡,哪些内容需要照应, 如何照应,也简单标注一下。

制定作文提纲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第一,形式可以灵活。总的来说,作文提纲没有固定的格式和统一的要求,项目和详略的程度可依材料的特点、表达的需要和自己的水平而定。一般地讲:初学作文时,作文提纲宜细不宜粗;随着构思、布局 水平的不断提高,作文提纲就可以写得简单些。

第二,要认真推敲、修改。列出提纲后,要对整个构思做全面的推 敲:选材是否切题?立意是否明确、深刻?对选择的材料还需要进一步做哪些取舍?材料的组织安排是否严密、合理,能否突出中心?推敲后, 做出必要的修改。自己满意了,才可以动笔行文。

第三,一定要先列提纲后作文。制定作文提纲完全是写给自己看的, 是为自己写好这篇文章服务的。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有的同学对列提 纲的目的认识不清,认为提纲可有可无,甚至觉得老师要求列提纲是“多 事”,于是,为了应付老师,竟然先写作文后“补写”作文提纲。这实 在是本末倒置、自欺欺人之举。

第四,务必要养成“不列提纲不作文”的习惯。常见一些同学作文之前不列提纲,见到题目思考片刻便提笔行文,写写想想,想想写写, 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有的甚至都已写了一半又撕掉重写。结果,既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又严重影响了作文的质量。这其中的主要缘 故就是没有养成认真构思、布局的习惯,尤其没有养成“不列提纲不作文”的习惯。

作文时,有了提纲的约束,按“计划”行事,写起文章就容易做到 一气呵成,写出的文章就容易达到“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等要求; 反之就会层次不清,详略不当,丢三落四。因此,列提纲是提高作文效 率和质量的一种重要方法。

这就提示同学们:要作文,先列提纲;不列提纲不作文。平时要这 样,考试或参加作文竞赛更要这样。要重视从五年级第二学期开始,练 习不打草稿、依照作文提纲直接成文。

(2)以《我为红领巾增光彩》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写前先列作文提纲。

二.学会依据中心需要设计开头

开头,就是指文章开始的那个自然段,或指文章开篇的那一两句话。 由于开头是给人第一印象的地方,如果不精心设计,就会影响全文效果,所以文章开头是十分重要的。有人说:“好的开头是文章成功的一半”, 这话并不是夸张。开头写得好,就能先声夺人,引人入胜。

同学们在写作文时,常常为不知怎样开头、不知怎样写好开头而犯 愁。其实,文无定法,开头就更无定法了,五花入门,各式各样,乐于 怎样写就怎样写,觉得怎么写好就怎么写。这一点,同学们务必要清楚, 千万不要为刻意追求某种写法而大伤脑筋。

开头无定法,但也决不是说就没有“法”。各种各样的开头,可以 大致地概括为两大类:一是“开门见山”的方法,二是“形象化”的方 法。

第一,“开门见山”的方法。此中的“山”,决不是单指文章的中 心思想,还指文章的题目,文章所要记叙的对象和主要内容(人、事、 景、物等)。这种方法就是文章一下笔,就直截了当地点明题目或文章 所要记叙的对象、主要内容、中心思想,让别人读了开关,就能知道文 章要写什么,要表达什么。这是记叙文中最重要、最经常运用的一种开 头方法,也是最容易学习的一种方法。同学们要对这种方法给予足够的 重视。

如何“开门见山”呢?

(1)采取叙述的方式。

①文章一开篇就介绍一下人物活动和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如,

《菜市场里的风波》: 星期日一大早,妈妈就带着我来到菜市场,准备多买一些蔬菜回去。 ②用较少的话概述一下文章的中心内容。如,《我们的新班主任》: 暑假开学后,李老师担任我们班的班主任。半年来,李老师热爱学

生、废寝忘食的工作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③交代事情的起因。如,《保护环境有我们一份》: 村前的公路旁有一座“垃圾山”,每到夏天,臭味弥漫。这个星期

六,我们第一少先小队的队员们自发组织起来,准备铲除它。

④采取倒叙方式挑明事件的结果。如,《我的同桌》: 期末考试的成绩出来了。望着语、数双双跨入“优秀”等级的试卷,

我再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拉着同桌小方的手,不知说啥好。

⑤从某一个侧面进行叙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如,

《妈妈心中的天平》: 每当我独自一人时,就会想起妈妈,想起妈妈心中的那架天平。 ⑥先写其他人物或事物,再引出要写的主要人物或事物。如,《我 的二婶儿》:

妈妈非常孝敬瘫痪的奶奶,这在全村都出了名。但凭心而论,比起 我的二婶儿来,妈妈还差得远呢!

(2)采取描写的方式。 文章一下笔,就直接描写一下文中主人公的外貌或行为表现。如,

《今天可丢丑了》:

今天早晨,我一觉醒来,“呀!七点二十了,还差十分钟就上早读 了,今天可是我执勤!”我顾不得刷牙、洗脸,提起书包、抻过领巾, 撒腿就往学校跑。

(3)采取议论的形式。

①一下笔,便就文章要写的人物或事物直接发表自己的观点、评价 和感情。如,《小草》: 有人喜爱婀娜多姿的垂柳,有人称颂高大挺拔的白杨,而我却羡慕 那自强不息的小草。 ②选用与中心内容有密切联系的名言、歌谣、成语等,直接点明题 意,透露自己的写作动机。如,《人间真情》:

“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是啊,人间需 要真情,人间也处处充满真情。

(4)采取抒情的形式。 文章一开头,对所要记叙的人事景物就抒发一下爱、憎、好、恶的情感,点明题旨,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如,《李老师的品格》: 李老师是我现在的班主任。我喜爱李老师秀美的身材,我羡慕李老师满腹的文化,我更敬佩李老师那无私奉献的品格!

(5)采取设问的形式。文章一开头,就把要写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思 想,用问题的形式提出来。如,《可喜的变化》:

我已经有好几年没回家乡啦。家乡至今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火车 在疾驰,我真恨不得马上踏上家乡的土地

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开头,需要注意的是:“开门见山”是见“远山”,见“山”的轮廓;至于“山”中的景物,要到“山”里才能 看清。不是见“近山”;如果是座“近山”,挡在门口,门一开,“山” 就碰鼻子,也没趣味。

第二,“形象化”的方法。这种方法常采取描写的方式:开头不先 交代文章要记叙的人物、事件、中心,却先描写一下人物活动或事情发 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或先描写一下与人物、事件有紧密联系的景 物,展示一幅美丽的画面,进而起到渲染气氛、引出事件或人物的作用。 这种方法,总的追求就是不先将要写的对象、中心等和盘托出,而是含 而不露,引读者循文入境,渐入佳境。如,《童年趣事》:

四面温柔的小丘环抱,中间是千亩沃土良田,一条清亮的小河从南 山脚下流过,默默汇入京东潮白河中。这便是养育我的家乡。

这里,顺便提一下对写开头的要求。无论以怎样的形式“开门见山”, 也不管采取其它什么方法,都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①要简洁、明了, 要尽快进入主要内容的记叙。②要以奇句夺目,要像放炮,骤然而响, 使人耳目一震;要以佳句生辉,要像凤凰的头一样秀美,使人一见而惊, 不肯放弃。③要成为全篇文章有机的组成部分,能自然引入正文,更好 地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

【思考练习】

(1)为什么说一好的开头是文章成功的一半”?为什么说开头无定 法而又有法?开头都有哪些基本方法和要求?

(2)读读自己本周写的作文,想想文章运用的是怎样的开头方法, 有什么问题,动笔改一改。

三.学会依据中心需要设计结尾

结尾,指的就是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或结束全篇的话。和开头一 样,结尾是文章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着直 接的影响。对于读者来讲,它就像是送进嘴里的最后一粒花生米:这粒 是香甜的,它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令人回味无穷;如果这粒是苦的,它不但影响了前面的味道,也难以给人留下美好的记忆。 和开头一样,结尾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大致有三大类:

第一,自然式结尾。这种结尾方法就是把要记叙的内容写完了,文章也便自然收束。就说写事,事情叙述完了,文章也就收尾了。这种结 尾的特点就是自然、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如,保护环境有我们一份》: 看到“垃圾山”被清除,公路旁干干净净的劳动现场,大家露出会心的微笑。

第二,总结式结尾。即总结概括一下全文的主要内容,以此作为文章的结束语。采用这种结尾方法,文章有展有收,容易给读者留下明晰 的总印象,也便于读者掌握全文的主要内容。如,《可喜的变化》:

“水泥”路变成了沥青路,“泥屎胡同”变成了绿荫掩映的胡同, 低矮的石头房变成了高大敞亮的砖瓦房。望着这一切,怎不令人激动呢! 第三,篇末点题。此中的“题”字,既指题目,又指文章的主题(即 中心思想)。这种结尾方法就是收束全文时,紧扣题目或点出中心思想。 和“开门见山”的开头方法一样,这是记叙文中最重要、最经常运用的 一种结尾方法。同学们在设计结尾时,要给予充分的重视。采用这种结 尾方法,不但可以使文章的中心思想更加突出、或进一步深化,而且在结构上也会起到收拢全文的作用。 如何在篇末“点题”呢?

(1)可以明“点”:

①采取议论形式,点出题目,或明确写出自己的观点、感想及悟出 的道理。如,《菜市场里的风波》:

这场风波虽已平息,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相遇,这是一种缘 份;人与人之间,还是要多一些谦让和理解。

②采取抒情的形式,借事、借景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内心的思想感 情。如,《我们的新班主任》:

望着李老师消瘦的面庞,我的心里充满酸涩,李老师啊,您像妈妈 一样给了我们无私的、深沉的爱!将来,无论走到哪儿,我都会把这份 爱心深藏心中!

③采取反间的形式,表达自己确定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如,《小草》: 啊,多么可爱的小草!你不畏艰难、顽强向上的品格,怎不令人赞叹呢?

(2)可以暗“点”:

①采用含蓄的手法,象征的手法,将深意隐含在文章所描绘的情景 之中,发人深思,让读者自己去回味。如,《可爱的校园》:

教室窗前,那一簇簇鲜花,沐浴在阳光下,争芳吐艳,也像是为生 长在这美丽的校园而自豪。

②展示未来,给人以鼓舞和激励,令读者心里充满对未来的向往。 如,《我爱家乡》: 父老乡亲正以旺盛的斗志建设着家乡,改造着家乡。随着改革开放 事业的发展,二十一世纪的家乡,必将变得更加美好、富饶。

③转出别意,宕出远神——在前面记叙的基础上,自然地向深处或 广处扩展延伸,使中心主题得到升华。如,《我爱家乡的红枣》:

大家一边拾枣,一边吃,都夸这枣甜。是啊,我们现在的生活,不 是也像这红枣一样的甜吗?

提醒同学们,在设计文章结尾时,要注意防止如下三种病症:一是 防止无结尾症,即写到哪里算到哪里,文章还未结尾便戛然而止了。二 是防止口号症,即结尾表决心,喊口号,让人厌烦。三是防止离题症, 即结尾扯到其它地方去了,与中心无关,让读者觉得莫名其妙。

这里,也顺便提一下对写结尾的要求。无论采取哪种类型、形式的 结尾:①要简洁、生动。防止啰啰嗦嗦,该结尾时不收笔;避免平平淡 淡,白开水一杯。②或干脆,或含蓄。干脆,要像“豹尾”一样,刚劲 有力,富有鼓舞力量;含蓄,就要像海绵吸水一样,含而不露,具有启 发性,使结尾起到“言尽而意无穷”的作用。③要与文章主体浑然一体, 找到与文章内容最切合的结尾。④要考虑写作目的的需要,要为表现、 突出中心思想服务。

【思考练习】

(1)对于读者来说,结尾为什么像是送进嘴里的最后一粒花生米? 结尾都有哪些基本的方法和要求?设计结尾时要注意什么?

(2)读读自己本周写的作文,想想文章运用的是怎样的结尾方法, 有什么问题,动笔改一改。

四.考虑好怎样过渡

写文章,层次(结构段)之间、段落(自然段)之间、句子之间, 要衔接连贯。这是一篇优秀文章的重要之一。怎样做到“衔接连贯”呢? 这就需要我们在文章由一层意思转向另一层意思、由这段转向另一段或 由这句转向另外一句时,给当中搭个“桥儿”。这就是过渡。

正确、恰当地处理过渡,就能够使文章上下衔接,前后贯通,结构 紧凑,层次分明,就能够更好地抒发作者的情感。反之,缺少这样的过 渡,文章自然就会显得松散,前后不连贯,甚至让人难以理清事情的来 龙去脉。

如何考虑、设计过渡呢? 首先,要考虑好过渡的形式。

过渡的形式主要有三种:用词语过渡(即过渡词语),用句子过渡(即过渡句),月一个简短的段落过渡(即过渡段)。文章再由一句话 转向另一句时,多使用过渡词语;在由一段转向另一段时,既可以使用 过渡词语,也可以使用过渡句,在由一个层次转向另一个层次时,不但 可以使用过渡词语、过渡句,还可以使用简短的(一两句话)过渡段, 承上启下,把几部分内容连成一体。过渡段只用于文章层次之间的衔接; 在一篇文章中,不能过多地使用过渡段。

另外,提醒同学们:在构思、布局谋篇阶段,设计好层次、段落之 间的过渡,是考虑的重点。至于句子之间的过渡,到下笔行文时重视这 一点,就可以了。

第二,要依据文章层次之间、段落之间、句子之间的关系,确定恰 到好处的过渡方法。

(1)层次、段落或句子之间是并列关系的,可以用“也”、“再”,

“又”“另(另外)”、“还(还有)”、“既”⋯⋯,也(又)⋯⋯”

“一边⋯⋯,一边⋯⋯”、“一方面⋯⋯,(另、又)一方面⋯⋯”、

“不是(是)⋯⋯,而是(不是)⋯⋯”等词语或句段来过渡。如:

①参观完了前院,我们又顺着甬路,穿过绿荫,来到了后院。

②妈妈既关心我的学习成绩。也关心我的身体。

(2)层次、段落或句子之间是顺承关系的,可以用“就”、“便”、

“才”、“于是”、“先”、“再”、“接着”、“然后”、“最后”、

“跟着”、“起先⋯⋯,后来⋯⋯”等词语或句段来过渡。如:

①自从那次闹了矛盾,我们俩的关系便逐渐疏远了。

②起先我对他的这些做法很不理解,后来经过一次具体接触,我真 正了解了他的人格。

(3)层次、段落或句子之间是递进关系(后面的意思比前面的意思 更进一层,或由轻到重、或由浅到深、或由易到难)的,可以用“更”、“还”、“甚至”、“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 又、反而)⋯⋯”等词语或句段来过渡。如:

①爸爸重视自己的仪表,更重视自己的为人、处事原则。

②奶奶不但自己勤俭节约,还教育我也要这样做。

(4)层次、段落或句子之间是转折关系(前后的意思相反或相对, 后面的内容不是顺着前面的意思写,而是转了一个“弯儿”)时,可以

用“倒”、“不过”、“可(可是)”、“但(但是)”、“却”、“然 而”“虽然⋯⋯,但是⋯⋯”、“尽管⋯⋯,可是(却、而)”等词语 或句段来过渡。如:

①爸爸对自己这么“抠门儿”,对我倒是满大方的。

②尽管花朵很小,香味却很浓。

(5)层次、段落或句子之间是因果关系的,可以用“由于”、“所 以”、“因此”、“因为⋯⋯,所以⋯⋯”等词语或句段来过渡。如:

①由于老师的热情鼓励,我终于重新振作起来。

②妈妈因为热爱学生,所以也赢得了学生的爱。 第三,过渡的语言要灵活、自然,与文章内容浑然一体。以描写景物为例:

(1)可以通过描写作者的动作,把景物描写连接起来。如:“沿着 石径走到院子里⋯⋯再往前走几步,一簇簇菊花呈现在我面前⋯⋯我俯 下身子,凑近花丛闻了闻⋯⋯”作者通过几个动作就把院子的景象、菊 花的景象、菊花的香味这几层意思自然连接起来了。

(2)可以通过介绍景物的位置,把景物描写连接起来。如:“菊花 旁边是一排冬青树⋯⋯右边的柿子树上缀满了沉甸甸的柿子⋯⋯”作者 通过“旁边”、“右边”这些表示方位的词,既写清了景物的位置,又 把两个景物自然连接起来。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视线的转移、人物的语言或对话等把景物连 接起来。

【思考练习】

(1)“过渡”指的是什么?正确、恰当地处理过渡有什么重要意义? 如何考虑、设计过渡?

(2)拿出一至两篇自己以前写的文章,认真读一读,想想哪些地方 缺少“过渡”,哪些地方“过渡”有失误,然后动笔改一改。

五.考虑好如何照应

照应,即前后关照,呼应配合:就是前面说的话,后面有个着落; 后面讲的事,前面有所暗示。就是对前文提到的人、事、景、物,提出 的问题,原因或结局,后文要做必要的交代;后文将要出现的情况,在前文要有所预示。这样,文章的结构就严谨了,情节就周详、缜密了。 都有哪些主要的照应形式呢?构思布局时需要考虑好哪些方面的照应呢?

(1)考虑好文题照应。 文题照应,就是使文章内容与题目相互照应,尤其是开头一下笔,就紧扣中心内容,照应题目。如:

题目:这节历史课使我受到了教育开头:小学 6 年,我上过的课不计其数,其中使我受到教育最深的 是一节历史课。

题目:游泳能手——小菊 开头:我家屋后有一条河,河面上建着一座水泥拱桥。我们村里的

孩子都喜欢在这条河中游泳。说起游泳能手,可要算我的好邻居——小 菊了。

这种照应形式,文章一下笔,就“书归正传”、开宗明义,照应题 目,便于把文章写得直截了当、干脆利落,有助于一下子吸引住读者, 能有效地避免“偏题”现象。行文当中,时刻注意将文章主要内容与题 目相照应,更能突出文章的主题,而且有利于把文章写得简练、集中; 如果不注意照应题目,就容易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错误。

(2)考虑好尾题照应。 尾题照应,就是使文章的结尾与题目相照应,通常又称“结尾扣题”,即结尾点明文章题目的含义。如:

题目:理发员叔叔真好

结尾:理发员叔叔真好,他有一颗热情为人民服务的心! 题目:我是这样的人 结尾: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不但长得像男孩子,性格也像男孩子。 文章结尾,归纳全文,照应题目,具有强调中心或画龙点睛的效果,

便于抒发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利于读者理解内容,掌握中心,受到 感染;具有收拢全文的作用,使文章放得开、收得拢,严密紧凑,浑然 一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考虑好首尾照应。 首尾照应就是文章的开头与结尾相互照应。如文章开头交代背景,描写景物,抒发感情,说明道理等,在文章结尾处再次强调一下,与开 头相应和,使文章浑然一体。

首尾照应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①圆合照应。即首尾内容圆合为二。如,《我是这样的人》: 开头:我的性格不像一般

女孩子那样温文尔雅,生得浓眉大眼,声 音洪亮,做事总是粗手粗脚的,有点像张飞,所以我就获得了这个“张飞”的雅号。 结尾:好了,我的自我介绍结束了。对啦,还要声明:现在同学们不叫我“张飞”了,而叫我“小健将”了。我已是训练有素的、名副其 实的体育尖子了。

②重复照应。即结尾再次重复开头的内容。如,《我爱家乡的景色》: 开头:我的家乡位于北京东北,是密云境内的一个小山村。哪里的

景色可迷人啦! 结尾:我爱家乡迷人的景色。

③因果照应。即开头交代事情的起因或结果,结尾点明事情的结果 或原因。如,《家乡变了样》:

开头:过去,我的家乡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穷山村。这些年,家乡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结尾:感谢共产党,是党的富民政策使我的家乡变了样。

④问答照应。即开头设问,结尾作简要概括的回答。如,《向大家 介绍我》:

开头:我是一个女孩子,今年六年级,说话就要小学毕业啦。你们 想认识一下我吗?想知道我的一些“秘密”吗?

结尾:这就是我,一个爱美、遇事爱掉“金豆子”的小姑娘。 除以上三种主要的照应形式外,构思布局时,还可以考虑一下总分 照应(总述与分述相互照应),伏笔照应”(前有伏笔、暗示,后有交 代、照应),反复照应(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或事物,突出中心主题, 有意将重点内容进行两次或多次的重复)。

【思考练习】

(1)“照应”指的是什么?构思布局时,需要考虑好哪些方面的照 应,考虑好每一方面的照应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2)拿出一至两篇自己以前写的文章,认真读一读,想想文中运用 了哪些形式的照应,哪些地方还缺少照应,然后动笔改一改。

六.考虑好如何点题

点题,就是用简明扼要的语句点出文章题目的含义。由于题目的含 义往往就是文章的主题思想或与主题思想相关。因此,点题恰到好处, 就犹如画龙点睛,既可以使文章的中心思想更加鲜明,又会方便读者阅读,给他人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构思布局时,如何设计点题呢?

(1)在点题的位置上,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情况:

①在文章开头点题。如《小草》一文的开头:“很多人爱花,因为 花朵鲜艳多彩;不少人爱柳,因为柳树柔美多姿。然而我却爱那平凡的 小草。”文章一开篇,就开宗明义,点出题意,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

②在文章当中点题。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这个伟 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这 段话,不仅揭示出了邱少云牺牲的伟大意义及文章的中心思想,而且加 强了文章内容与题目之间的联系。

③在文章过渡处点题。如《爱美的妈妈》一文中的过渡段:“这就 是我的妈妈,爱整洁,讲仪表。不过,你可千万不要认为我的妈妈只讲 外表美,她的心灵更美。”这段话,不仅点明了题意,而且将文章前后 内容自然、紧密地衔接起来。

④在文章结尾点题。如《谢谢您对我的帮助》一文的结尾:“手中 的考卷就要答完了,让我在这有限的几分钟内,对您衷心地说一句:‘谢 谢您,敬爱的王老师,感谢您 6 年来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这段话 既归纳了全文内容,又点明了题意,也写出了“我”对老师

的感激之情。

(2)在点题的形式上,除一次性点题之外,还可以考虑以下两种情 况:

①在首尾同时点题。如《难忘的一件事》,开头:“我经历了许许 多多的事,其中大多数已经模糊不清了,只有这件事至今仍记忆犹新。” 结尾:“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但它将铭刻在我的脑海深处,永远提醒 着我要做正直的人。”这样,首尾呼应,既使文章结构严谨,突出了中 心,又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②在记叙的过程中逐一点题。如《老水牛爷爷》一文中:写他“尖 尖的下巴上飘拂着花白的胡须”,点出“老”;写他“会凫水,而且凫 得特别出色”,点出“水”;写他“脾气很怪,真像牛一样”,点出“牛”; 写他“辈份最大”,点出“爷爷”。在记叙中逐一点题,文章恰似一出 儿徐徐展开的话剧,引读者循文生情,渐入佳境。

(3)在点题的表达方法上,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情况:

①通过叙述点题。如《草原》一文的开头:“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这里用叙述的方法点题,话语中流露出第一次见到向往以久的草原的兴 奋之情。

②通过描写点题。如《我的爸爸》一文的开头:“我的爸爸今年 36 岁,中等身材,乌黑的头发,一双明亮的眼睛衬着白皙的皮肤,显得十 分慈爱、可亲。”这里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点明题意。除此之外,还可 以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点题。当然,也可以通过描写环境、景物含蓄点题,或通过侧面描写间接点明题意。

③通过抒情点题。如《我爱我的老师》的结尾:“刘老师啊,我的 好老师!您不但教我知识,还时时刻刻以自己的言行教我如何做人,教 我如何关心他人。我从心底里喊一声:“刘老师,我爱您!”作者直抒 情怀,点明题意,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④通过议论点题。如《记一件发生在身边的事》的结尾:“‘在没 有心的沙漠,在没有爱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 是啊,人间自有真情在。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奉献出一点爱,世界不就会 变成美好的人间了吗?”这段议论,既点明题旨,也使文章增添了光彩。

(4)从修辞的角度上,还可以考虑以下点题的方法:

①运用“反复”点题。如《别了,我爱的中国》一文,在开头、中 间和结尾都写了“别了,我爱的中国!”这样“反复”点题,不仅表达 了作者离别祖国的痛苦之情,还使文章完整如一,增强了抒情效果和感 染力。

②运用“引用”点题。如《桂林山水》开头:“人们都说:‘桂林 山水甲天下’。”作者引用名句点题,言简意赅,既赞美了风景如画的 桂林山水,又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思想感情。除“反复”、“引用”之外,还可以考虑运用比喻、拟人、一设问、 反问、夸张、双关等修辞方法来点题。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取怎样的手法点题,总之,点题要与具体描 述、具体事例的记叙紧密结合,使双方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决不能空 喊口号,唱高调儿,说套话、大话。

【思考练习】

(1)“点题”,指的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意义?构思布局时,如何 设计“点题”?

(2)拿出一至两篇自己以前写的文章,认真读一读,想想文中运用 了怎样的点题方法,在此方面还有什么问题,然后动笔改一改。

同学们看一看,下面就是一则比较优秀、实用的作文提纲:

题目:难忘的一件事

主要内容:我的脚扭伤,周丽照顾我。

中心思想:关心同学、急人所急。

结构安排: 一、在练习跳绳时,我扭伤了脚。(略) 二、周丽同学热心照顾我。(重点段)

1.周丽把我扶到她的家。(次详)

2.周丽给我洗脚,喷“好得快”。(详)

3.我好了一些,周丽又小心地搀我回家。(次详) 三、我十分感动,至今记忆犹新。(略,点题)

一.列好作文提纲

作文提纲,又叫作文计划。列作文提纲,就是制定作文计划。它是 构思、布置篇章的具体的外在表现形式。

“纲”原指网上的总绳;“提纲”,就是提住网上的总绳。古人认 为:只有整张渔网都连在总绳上,渔网才会有条理而不零乱;善于撒网 的人,一定是提拉网的总绳,而不是一个一个地去拉开那数不清的网眼 儿。这些道理,完全可以用来说明列作文提纲的重要意义。 如何制定作文提纲呢?作文提纲一般包含三部分内容:

(1)题目。要把题目(或补充完整的题目)写在第一行正中间。

(2)主要内容和中心。要在题目下面,简要地写出这篇作文的主要 内容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3)结构安排。这是作文提纲最主要的部分,设计时需要注意做到 以下五点:

①安排好材料的组织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全文一共准备分 为几大段,每段写什么,要以小标题的形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 织起来。

②确定好重点写的内容。要依据表达中心的需要,确定出哪些内容 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标明“详”、“次详”、“略”的字样; 重点段又打算分几层来写,先写哪层、后写哪层,具体列出准备重点写 的步骤、次序。

③依据文章选用的材料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确定好开头、结尾的 方法,并在提纲中简单注明。

④设计好点题的时机及具体的方式、方法。

⑤考虑好层次之间、段落之间该如何衔接过渡,哪些内容需要照应, 如何照应,也简单标注一下。

制定作文提纲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第一,形式可以灵活。总的来说,作文提纲没有固定的格式和统一的要求,项目和详略的程度可依材料的特点、表达的需要和自己的水平而定。一般地讲:初学作文时,作文提纲宜细不宜粗;随着构思、布局 水平的不断提高,作文提纲就可以写得简单些。

第二,要认真推敲、修改。列出提纲后,要对整个构思做全面的推 敲:选材是否切题?立意是否明确、深刻?对选择的材料还需要进一步做哪些取舍?材料的组织安排是否严密、合理,能否突出中心?推敲后, 做出必要的修改。自己满意了,才可以动笔行文。

第三,一定要先列提纲后作文。制定作文提纲完全是写给自己看的, 是为自己写好这篇文章服务的。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有的同学对列提 纲的目的认识不清,认为提纲可有可无,甚至觉得老师要求列提纲是“多 事”,于是,为了应付老师,竟然先写作文后“补写”作文提纲。这实 在是本末倒置、自欺欺人之举。

第四,务必要养成“不列提纲不作文”的习惯。常见一些同学作文之前不列提纲,见到题目思考片刻便提笔行文,写写想想,想想写写, 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有的甚至都已写了一半又撕掉重写。结果,既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又严重影响了作文的质量。这其中的主要缘 故就是没有养成认真构思、布局的习惯,尤其没有养成“不列提纲不作文”的习惯。

作文时,有了提纲的约束,按“计划”行事,写起文章就容易做到 一气呵成,写出的文章就容易达到“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等要求; 反之就会层次不清,详略不当,丢三落四。因此,列提纲是提高作文效 率和质量的一种重要方法。

这就提示同学们:要作文,先列提纲;不列提纲不作文。平时要这 样,考试或参加作文竞赛更要这样。要重视从五年级第二学期开始,练 习不打草稿、依照作文提纲直接成文。

(2)以《我为红领巾增光彩》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写前先列作文提纲。

二.学会依据中心需要设计开头

开头,就是指文章开始的那个自然段,或指文章开篇的那一两句话。 由于开头是给人第一印象的地方,如果不精心设计,就会影响全文效果,所以文章开头是十分重要的。有人说:“好的开头是文章成功的一半”, 这话并不是夸张。开头写得好,就能先声夺人,引人入胜。

同学们在写作文时,常常为不知怎样开头、不知怎样写好开头而犯 愁。其实,文无定法,开头就更无定法了,五花入门,各式各样,乐于 怎样写就怎样写,觉得怎么写好就怎么写。这一点,同学们务必要清楚, 千万不要为刻意追求某种写法而大伤脑筋。

开头无定法,但也决不是说就没有“法”。各种各样的开头,可以 大致地概括为两大类:一是“开门见山”的方法,二是“形象化”的方 法。

第一,“开门见山”的方法。此中的“山”,决不是单指文章的中 心思想,还指文章的题目,文章所要记叙的对象和主要内容(人、事、 景、物等)。这种方法就是文章一下笔,就直截了当地点明题目或文章 所要记叙的对象、主要内容、中心思想,让别人读了开关,就能知道文 章要写什么,要表达什么。这是记叙文中最重要、最经常运用的一种开 头方法,也是最容易学习的一种方法。同学们要对这种方法给予足够的 重视。

如何“开门见山”呢?

(1)采取叙述的方式。

①文章一开篇就介绍一下人物活动和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如,

《菜市场里的风波》: 星期日一大早,妈妈就带着我来到菜市场,准备多买一些蔬菜回去。 ②用较少的话概述一下文章的中心内容。如,《我们的新班主任》: 暑假开学后,李老师担任我们班的班主任。半年来,李老师热爱学

生、废寝忘食的工作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③交代事情的起因。如,《保护环境有我们一份》: 村前的公路旁有一座“垃圾山”,每到夏天,臭味弥漫。这个星期

六,我们第一少先小队的队员们自发组织起来,准备铲除它。

④采取倒叙方式挑明事件的结果。如,《我的同桌》: 期末考试的成绩出来了。望着语、数双双跨入“优秀”等级的试卷,

我再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拉着同桌小方的手,不知说啥好。

⑤从某一个侧面进行叙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如,

《妈妈心中的天平》: 每当我独自一人时,就会想起妈妈,想起妈妈心中的那架天平。 ⑥先写其他人物或事物,再引出要写的主要人物或事物。如,《我 的二婶儿》:

妈妈非常孝敬瘫痪的奶奶,这在全村都出了名。但凭心而论,比起 我的二婶儿来,妈妈还差得远呢!

(2)采取描写的方式。 文章一下笔,就直接描写一下文中主人公的外貌或行为表现。如,

《今天可丢丑了》:

今天早晨,我一觉醒来,“呀!七点二十了,还差十分钟就上早读 了,今天可是我执勤!”我顾不得刷牙、洗脸,提起书包、抻过领巾, 撒腿就往学校跑。

(3)采取议论的形式。

①一下笔,便就文章要写的人物或事物直接发表自己的观点、评价 和感情。如,《小草》: 有人喜爱婀娜多姿的垂柳,有人称颂高大挺拔的白杨,而我却羡慕 那自强不息的小草。 ②选用与中心内容有密切联系的名言、歌谣、成语等,直接点明题 意,透露自己的写作动机。如,《人间真情》:

“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是啊,人间需 要真情,人间也处处充满真情。

(4)采取抒情的形式。 文章一开头,对所要记叙的人事景物就抒发一下爱、憎、好、恶的情感,点明题旨,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如,《李老师的品格》: 李老师是我现在的班主任。我喜爱李老师秀美的身材,我羡慕李老师满腹的文化,我更敬佩李老师那无私奉献的品格!

(5)采取设问的形式。文章一开头,就把要写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思 想,用问题的形式提出来。如,《可喜的变化》:

我已经有好几年没回家乡啦。家乡至今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火车 在疾驰,我真恨不得马上踏上家乡的土地

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开头,需要注意的是:“开门见山”是见“远山”,见“山”的轮廓;至于“山”中的景物,要到“山”里才能 看清。不是见“近山”;如果是座“近山”,挡在门口,门一开,“山” 就碰鼻子,也没趣味。

第二,“形象化”的方法。这种方法常采取描写的方式:开头不先 交代文章要记叙的人物、事件、中心,却先描写一下人物活动或事情发 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或先描写一下与人物、事件有紧密联系的景 物,展示一幅美丽的画面,进而起到渲染气氛、引出事件或人物的作用。 这种方法,总的追求就是不先将要写的对象、中心等和盘托出,而是含 而不露,引读者循文入境,渐入佳境。如,《童年趣事》:

四面温柔的小丘环抱,中间是千亩沃土良田,一条清亮的小河从南 山脚下流过,默默汇入京东潮白河中。这便是养育我的家乡。

这里,顺便提一下对写开头的要求。无论以怎样的形式“开门见山”, 也不管采取其它什么方法,都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①要简洁、明了, 要尽快进入主要内容的记叙。②要以奇句夺目,要像放炮,骤然而响, 使人耳目一震;要以佳句生辉,要像凤凰的头一样秀美,使人一见而惊, 不肯放弃。③要成为全篇文章有机的组成部分,能自然引入正文,更好 地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

【思考练习】

(1)为什么说一好的开头是文章成功的一半”?为什么说开头无定 法而又有法?开头都有哪些基本方法和要求?

(2)读读自己本周写的作文,想想文章运用的是怎样的开头方法, 有什么问题,动笔改一改。

三.学会依据中心需要设计结尾

结尾,指的就是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或结束全篇的话。和开头一 样,结尾是文章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着直 接的影响。对于读者来讲,它就像是送进嘴里的最后一粒花生米:这粒 是香甜的,它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令人回味无穷;如果这粒是苦的,它不但影响了前面的味道,也难以给人留下美好的记忆。 和开头一样,结尾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大致有三大类:

第一,自然式结尾。这种结尾方法就是把要记叙的内容写完了,文章也便自然收束。就说写事,事情叙述完了,文章也就收尾了。这种结 尾的特点就是自然、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如,保护环境有我们一份》: 看到“垃圾山”被清除,公路旁干干净净的劳动现场,大家露出会心的微笑。

第二,总结式结尾。即总结概括一下全文的主要内容,以此作为文章的结束语。采用这种结尾方法,文章有展有收,容易给读者留下明晰 的总印象,也便于读者掌握全文的主要内容。如,《可喜的变化》:

“水泥”路变成了沥青路,“泥屎胡同”变成了绿荫掩映的胡同, 低矮的石头房变成了高大敞亮的砖瓦房。望着这一切,怎不令人激动呢! 第三,篇末点题。此中的“题”字,既指题目,又指文章的主题(即 中心思想)。这种结尾方法就是收束全文时,紧扣题目或点出中心思想。 和“开门见山”的开头方法一样,这是记叙文中最重要、最经常运用的 一种结尾方法。同学们在设计结尾时,要给予充分的重视。采用这种结 尾方法,不但可以使文章的中心思想更加突出、或进一步深化,而且在结构上也会起到收拢全文的作用。 如何在篇末“点题”呢?

(1)可以明“点”:

①采取议论形式,点出题目,或明确写出自己的观点、感想及悟出 的道理。如,《菜市场里的风波》:

这场风波虽已平息,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相遇,这是一种缘 份;人与人之间,还是要多一些谦让和理解。

②采取抒情的形式,借事、借景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内心的思想感 情。如,《我们的新班主任》:

望着李老师消瘦的面庞,我的心里充满酸涩,李老师啊,您像妈妈 一样给了我们无私的、深沉的爱!将来,无论走到哪儿,我都会把这份 爱心深藏心中!

③采取反间的形式,表达自己确定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如,《小草》: 啊,多么可爱的小草!你不畏艰难、顽强向上的品格,怎不令人赞叹呢?

(2)可以暗“点”:

①采用含蓄的手法,象征的手法,将深意隐含在文章所描绘的情景 之中,发人深思,让读者自己去回味。如,《可爱的校园》:

教室窗前,那一簇簇鲜花,沐浴在阳光下,争芳吐艳,也像是为生 长在这美丽的校园而自豪。

②展示未来,给人以鼓舞和激励,令读者心里充满对未来的向往。 如,《我爱家乡》: 父老乡亲正以旺盛的斗志建设着家乡,改造着家乡。随着改革开放 事业的发展,二十一世纪的家乡,必将变得更加美好、富饶。

③转出别意,宕出远神——在前面记叙的基础上,自然地向深处或 广处扩展延伸,使中心主题得到升华。如,《我爱家乡的红枣》:

大家一边拾枣,一边吃,都夸这枣甜。是啊,我们现在的生活,不 是也像这红枣一样的甜吗?

提醒同学们,在设计文章结尾时,要注意防止如下三种病症:一是 防止无结尾症,即写到哪里算到哪里,文章还未结尾便戛然而止了。二 是防止口号症,即结尾表决心,喊口号,让人厌烦。三是防止离题症, 即结尾扯到其它地方去了,与中心无关,让读者觉得莫名其妙。

这里,也顺便提一下对写结尾的要求。无论采取哪种类型、形式的 结尾:①要简洁、生动。防止啰啰嗦嗦,该结尾时不收笔;避免平平淡 淡,白开水一杯。②或干脆,或含蓄。干脆,要像“豹尾”一样,刚劲 有力,富有鼓舞力量;含蓄,就要像海绵吸水一样,含而不露,具有启 发性,使结尾起到“言尽而意无穷”的作用。③要与文章主体浑然一体, 找到与文章内容最切合的结尾。④要考虑写作目的的需要,要为表现、 突出中心思想服务。

【思考练习】

(1)对于读者来说,结尾为什么像是送进嘴里的最后一粒花生米? 结尾都有哪些基本的方法和要求?设计结尾时要注意什么?

(2)读读自己本周写的作文,想想文章运用的是怎样的结尾方法, 有什么问题,动笔改一改。

四.考虑好怎样过渡

写文章,层次(结构段)之间、段落(自然段)之间、句子之间, 要衔接连贯。这是一篇优秀文章的重要之一。怎样做到“衔接连贯”呢? 这就需要我们在文章由一层意思转向另一层意思、由这段转向另一段或 由这句转向另外一句时,给当中搭个“桥儿”。这就是过渡。

正确、恰当地处理过渡,就能够使文章上下衔接,前后贯通,结构 紧凑,层次分明,就能够更好地抒发作者的情感。反之,缺少这样的过 渡,文章自然就会显得松散,前后不连贯,甚至让人难以理清事情的来 龙去脉。

如何考虑、设计过渡呢? 首先,要考虑好过渡的形式。

过渡的形式主要有三种:用词语过渡(即过渡词语),用句子过渡(即过渡句),月一个简短的段落过渡(即过渡段)。文章再由一句话 转向另一句时,多使用过渡词语;在由一段转向另一段时,既可以使用 过渡词语,也可以使用过渡句,在由一个层次转向另一个层次时,不但 可以使用过渡词语、过渡句,还可以使用简短的(一两句话)过渡段, 承上启下,把几部分内容连成一体。过渡段只用于文章层次之间的衔接; 在一篇文章中,不能过多地使用过渡段。

另外,提醒同学们:在构思、布局谋篇阶段,设计好层次、段落之 间的过渡,是考虑的重点。至于句子之间的过渡,到下笔行文时重视这 一点,就可以了。

第二,要依据文章层次之间、段落之间、句子之间的关系,确定恰 到好处的过渡方法。

(1)层次、段落或句子之间是并列关系的,可以用“也”、“再”,

“又”“另(另外)”、“还(还有)”、“既”⋯⋯,也(又)⋯⋯”

“一边⋯⋯,一边⋯⋯”、“一方面⋯⋯,(另、又)一方面⋯⋯”、

“不是(是)⋯⋯,而是(不是)⋯⋯”等词语或句段来过渡。如:

①参观完了前院,我们又顺着甬路,穿过绿荫,来到了后院。

②妈妈既关心我的学习成绩。也关心我的身体。

(2)层次、段落或句子之间是顺承关系的,可以用“就”、“便”、

“才”、“于是”、“先”、“再”、“接着”、“然后”、“最后”、

“跟着”、“起先⋯⋯,后来⋯⋯”等词语或句段来过渡。如:

①自从那次闹了矛盾,我们俩的关系便逐渐疏远了。

②起先我对他的这些做法很不理解,后来经过一次具体接触,我真 正了解了他的人格。

(3)层次、段落或句子之间是递进关系(后面的意思比前面的意思 更进一层,或由轻到重、或由浅到深、或由易到难)的,可以用“更”、“还”、“甚至”、“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 又、反而)⋯⋯”等词语或句段来过渡。如:

①爸爸重视自己的仪表,更重视自己的为人、处事原则。

②奶奶不但自己勤俭节约,还教育我也要这样做。

(4)层次、段落或句子之间是转折关系(前后的意思相反或相对, 后面的内容不是顺着前面的意思写,而是转了一个“弯儿”)时,可以

用“倒”、“不过”、“可(可是)”、“但(但是)”、“却”、“然 而”“虽然⋯⋯,但是⋯⋯”、“尽管⋯⋯,可是(却、而)”等词语 或句段来过渡。如:

①爸爸对自己这么“抠门儿”,对我倒是满大方的。

②尽管花朵很小,香味却很浓。

(5)层次、段落或句子之间是因果关系的,可以用“由于”、“所 以”、“因此”、“因为⋯⋯,所以⋯⋯”等词语或句段来过渡。如:

①由于老师的热情鼓励,我终于重新振作起来。

②妈妈因为热爱学生,所以也赢得了学生的爱。 第三,过渡的语言要灵活、自然,与文章内容浑然一体。以描写景物为例:

(1)可以通过描写作者的动作,把景物描写连接起来。如:“沿着 石径走到院子里⋯⋯再往前走几步,一簇簇菊花呈现在我面前⋯⋯我俯 下身子,凑近花丛闻了闻⋯⋯”作者通过几个动作就把院子的景象、菊 花的景象、菊花的香味这几层意思自然连接起来了。

(2)可以通过介绍景物的位置,把景物描写连接起来。如:“菊花 旁边是一排冬青树⋯⋯右边的柿子树上缀满了沉甸甸的柿子⋯⋯”作者 通过“旁边”、“右边”这些表示方位的词,既写清了景物的位置,又 把两个景物自然连接起来。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视线的转移、人物的语言或对话等把景物连 接起来。

【思考练习】

(1)“过渡”指的是什么?正确、恰当地处理过渡有什么重要意义? 如何考虑、设计过渡?

(2)拿出一至两篇自己以前写的文章,认真读一读,想想哪些地方 缺少“过渡”,哪些地方“过渡”有失误,然后动笔改一改。

五.考虑好如何照应

照应,即前后关照,呼应配合:就是前面说的话,后面有个着落; 后面讲的事,前面有所暗示。就是对前文提到的人、事、景、物,提出 的问题,原因或结局,后文要做必要的交代;后文将要出现的情况,在前文要有所预示。这样,文章的结构就严谨了,情节就周详、缜密了。 都有哪些主要的照应形式呢?构思布局时需要考虑好哪些方面的照应呢?

(1)考虑好文题照应。 文题照应,就是使文章内容与题目相互照应,尤其是开头一下笔,就紧扣中心内容,照应题目。如:

题目:这节历史课使我受到了教育开头:小学 6 年,我上过的课不计其数,其中使我受到教育最深的 是一节历史课。

题目:游泳能手——小菊 开头:我家屋后有一条河,河面上建着一座水泥拱桥。我们村里的

孩子都喜欢在这条河中游泳。说起游泳能手,可要算我的好邻居——小 菊了。

这种照应形式,文章一下笔,就“书归正传”、开宗明义,照应题 目,便于把文章写得直截了当、干脆利落,有助于一下子吸引住读者, 能有效地避免“偏题”现象。行文当中,时刻注意将文章主要内容与题 目相照应,更能突出文章的主题,而且有利于把文章写得简练、集中; 如果不注意照应题目,就容易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错误。

(2)考虑好尾题照应。 尾题照应,就是使文章的结尾与题目相照应,通常又称“结尾扣题”,即结尾点明文章题目的含义。如:

题目:理发员叔叔真好

结尾:理发员叔叔真好,他有一颗热情为人民服务的心! 题目:我是这样的人 结尾: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不但长得像男孩子,性格也像男孩子。 文章结尾,归纳全文,照应题目,具有强调中心或画龙点睛的效果,

便于抒发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利于读者理解内容,掌握中心,受到 感染;具有收拢全文的作用,使文章放得开、收得拢,严密紧凑,浑然 一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考虑好首尾照应。 首尾照应就是文章的开头与结尾相互照应。如文章开头交代背景,描写景物,抒发感情,说明道理等,在文章结尾处再次强调一下,与开 头相应和,使文章浑然一体。

首尾照应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①圆合照应。即首尾内容圆合为二。如,《我是这样的人》: 开头:我的性格不像一般

女孩子那样温文尔雅,生得浓眉大眼,声 音洪亮,做事总是粗手粗脚的,有点像张飞,所以我就获得了这个“张飞”的雅号。 结尾:好了,我的自我介绍结束了。对啦,还要声明:现在同学们不叫我“张飞”了,而叫我“小健将”了。我已是训练有素的、名副其 实的体育尖子了。

②重复照应。即结尾再次重复开头的内容。如,《我爱家乡的景色》: 开头:我的家乡位于北京东北,是密云境内的一个小山村。哪里的

景色可迷人啦! 结尾:我爱家乡迷人的景色。

③因果照应。即开头交代事情的起因或结果,结尾点明事情的结果 或原因。如,《家乡变了样》:

开头:过去,我的家乡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穷山村。这些年,家乡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结尾:感谢共产党,是党的富民政策使我的家乡变了样。

④问答照应。即开头设问,结尾作简要概括的回答。如,《向大家 介绍我》:

开头:我是一个女孩子,今年六年级,说话就要小学毕业啦。你们 想认识一下我吗?想知道我的一些“秘密”吗?

结尾:这就是我,一个爱美、遇事爱掉“金豆子”的小姑娘。 除以上三种主要的照应形式外,构思布局时,还可以考虑一下总分 照应(总述与分述相互照应),伏笔照应”(前有伏笔、暗示,后有交 代、照应),反复照应(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或事物,突出中心主题, 有意将重点内容进行两次或多次的重复)。

【思考练习】

(1)“照应”指的是什么?构思布局时,需要考虑好哪些方面的照 应,考虑好每一方面的照应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2)拿出一至两篇自己以前写的文章,认真读一读,想想文中运用 了哪些形式的照应,哪些地方还缺少照应,然后动笔改一改。

六.考虑好如何点题

点题,就是用简明扼要的语句点出文章题目的含义。由于题目的含 义往往就是文章的主题思想或与主题思想相关。因此,点题恰到好处, 就犹如画龙点睛,既可以使文章的中心思想更加鲜明,又会方便读者阅读,给他人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构思布局时,如何设计点题呢?

(1)在点题的位置上,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情况:

①在文章开头点题。如《小草》一文的开头:“很多人爱花,因为 花朵鲜艳多彩;不少人爱柳,因为柳树柔美多姿。然而我却爱那平凡的 小草。”文章一开篇,就开宗明义,点出题意,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

②在文章当中点题。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这个伟 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这 段话,不仅揭示出了邱少云牺牲的伟大意义及文章的中心思想,而且加 强了文章内容与题目之间的联系。

③在文章过渡处点题。如《爱美的妈妈》一文中的过渡段:“这就 是我的妈妈,爱整洁,讲仪表。不过,你可千万不要认为我的妈妈只讲 外表美,她的心灵更美。”这段话,不仅点明了题意,而且将文章前后 内容自然、紧密地衔接起来。

④在文章结尾点题。如《谢谢您对我的帮助》一文的结尾:“手中 的考卷就要答完了,让我在这有限的几分钟内,对您衷心地说一句:‘谢 谢您,敬爱的王老师,感谢您 6 年来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这段话 既归纳了全文内容,又点明了题意,也写出了“我”对老师

的感激之情。

(2)在点题的形式上,除一次性点题之外,还可以考虑以下两种情 况:

①在首尾同时点题。如《难忘的一件事》,开头:“我经历了许许 多多的事,其中大多数已经模糊不清了,只有这件事至今仍记忆犹新。” 结尾:“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但它将铭刻在我的脑海深处,永远提醒 着我要做正直的人。”这样,首尾呼应,既使文章结构严谨,突出了中 心,又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②在记叙的过程中逐一点题。如《老水牛爷爷》一文中:写他“尖 尖的下巴上飘拂着花白的胡须”,点出“老”;写他“会凫水,而且凫 得特别出色”,点出“水”;写他“脾气很怪,真像牛一样”,点出“牛”; 写他“辈份最大”,点出“爷爷”。在记叙中逐一点题,文章恰似一出 儿徐徐展开的话剧,引读者循文生情,渐入佳境。

(3)在点题的表达方法上,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情况:

①通过叙述点题。如《草原》一文的开头:“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这里用叙述的方法点题,话语中流露出第一次见到向往以久的草原的兴 奋之情。

②通过描写点题。如《我的爸爸》一文的开头:“我的爸爸今年 36 岁,中等身材,乌黑的头发,一双明亮的眼睛衬着白皙的皮肤,显得十 分慈爱、可亲。”这里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点明题意。除此之外,还可 以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点题。当然,也可以通过描写环境、景物含蓄点题,或通过侧面描写间接点明题意。

③通过抒情点题。如《我爱我的老师》的结尾:“刘老师啊,我的 好老师!您不但教我知识,还时时刻刻以自己的言行教我如何做人,教 我如何关心他人。我从心底里喊一声:“刘老师,我爱您!”作者直抒 情怀,点明题意,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④通过议论点题。如《记一件发生在身边的事》的结尾:“‘在没 有心的沙漠,在没有爱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 是啊,人间自有真情在。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奉献出一点爱,世界不就会 变成美好的人间了吗?”这段议论,既点明题旨,也使文章增添了光彩。

(4)从修辞的角度上,还可以考虑以下点题的方法:

①运用“反复”点题。如《别了,我爱的中国》一文,在开头、中 间和结尾都写了“别了,我爱的中国!”这样“反复”点题,不仅表达 了作者离别祖国的痛苦之情,还使文章完整如一,增强了抒情效果和感 染力。

②运用“引用”点题。如《桂林山水》开头:“人们都说:‘桂林 山水甲天下’。”作者引用名句点题,言简意赅,既赞美了风景如画的 桂林山水,又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思想感情。除“反复”、“引用”之外,还可以考虑运用比喻、拟人、一设问、 反问、夸张、双关等修辞方法来点题。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取怎样的手法点题,总之,点题要与具体描 述、具体事例的记叙紧密结合,使双方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决不能空 喊口号,唱高调儿,说套话、大话。

【思考练习】

(1)“点题”,指的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意义?构思布局时,如何 设计“点题”?

(2)拿出一至两篇自己以前写的文章,认真读一读,想想文中运用 了怎样的点题方法,在此方面还有什么问题,然后动笔改一改。

同学们看一看,下面就是一则比较优秀、实用的作文提纲:

题目:难忘的一件事

主要内容:我的脚扭伤,周丽照顾我。

中心思想:关心同学、急人所急。

结构安排: 一、在练习跳绳时,我扭伤了脚。(略) 二、周丽同学热心照顾我。(重点段)

1.周丽把我扶到她的家。(次详)

2.周丽给我洗脚,喷“好得快”。(详)

3.我好了一些,周丽又小心地搀我回家。(次详) 三、我十分感动,至今记忆犹新。(略,点题)


相关文章

  • [完整打印版]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作文教案
  • (此文档为word 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语文园地一 美景花园 教学目标: 1.写一处景,注意抓住景物静态和动态的特点. 2.做到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连贯. 教学准备:电视机.录像机.投影仪.投影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 ...查看


  • 小学三下作文复习计划
  • 2014 年 6 月期末复习计划 (三年语文学科) 复习板块 复习重点 上海版和长春版整合的作文 负责人 钱荣桂 1.在游戏的过程中激发学生说话写话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习作能力. 2.通过创编童话故事,激发学生展开想象,能有创意 ...查看


  • 五年级单元写作提纲
  • 五年级1-8单元写作提纲(附例文) <读书的好处> 写作提纲: 1.开篇对读书进行一个总起的描绘,可以借用名言如"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来展开,表现读书对于中国五千年文化的影响,然后自然过度到自己的切身经历.. ...查看


  • 谈谈列作文提纲
  • 谈谈列作文提纲(记叙文部分) "提纲"一词,字典里的解释是:①本意:提住网的总绳:②引申义:指写作.发言.学习.研究.讨论等的内容要点. 初中生写文章,必须先列提纲,这样写文章前就明确了写作的中心,写什么,怎么写,有一个 ...查看


  • 广州市小学语文辅导班--阅读写作知识点总结
  • 广州市小升初语文阅读写作知识点总结 (广州新王牌补习班) [考点:审题.立意] 例:作文题日形式多样,不论以千}一么形式命题,我们都要把题日规定的要求.包含的意义搞清楚,这样才能写出好文章来.因此,在审题时,我们往往要弄清题日的写作对象.写 ...查看


  • 小学作文教学目标
  • 小学作文教学目标 小学各年级作文教学执行目标及内容 --<语文新课程标准>作文教学解读 一年级训练目标: 1.对写话有兴趣. 2.能够把句子写完整.通顺. 训练内容: 1.通过看图.影视节目.观察周围事物等, 写一两句完整.通顺 ...查看


  • 语文校本培训资料
  • 语文学科校本培训资料 1.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思考 教育理论家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学生的学习原本就是一个动态的充满灵气的个性活动,每个学生都是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体参与教学活动的始终.21世纪是个社会多元化.学习化.信息化的时代 ...查看


  • 三年级上册习作
  • 作文提纲 不拟提纲不作文 --刍议小学作文提纲的拟订 郑和平 郑传忠 有写作经验的人,在写作之前先要拟一个作文提纲.作文提纲又叫作文计划.拟订作文提纲,就是制订作文计划,它是布局谋篇的外在表现形式. "提纲"一词来源于渔 ...查看


  • [作文有哪些种类?]百度作业帮
  • 话题作文,记叙文,命题作文,引论文,半命题作文,还有很多例如 一. 材料作文 (一).文本材料作文 1.老课文新延伸 2.旧故事重新编 3.新材料编故事 4.按提纲写故事 (二).物品材料作文 1.看图作文 2.图形作文 3.物品作文 4.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