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于永正心得体会

于永正,语文教学艺术的大师

——《于永正教育教学思想研讨会》小记

第一天 感受大师

从火车启动的那一刻,我才真切感受到徐州之行的开始,看着身边的专家周爱明老师,青年骨干张玉老师、王永平老师。想着即将见到的大师于永正老师,内心一种羡慕,激动、震撼感油然而生。经历了5个小时的旅程,终于来到了目的地——厚重、大气的徐州城。顾不得疲劳,匆匆赶到中山饭店办理手续,领取材料。回到房间,稍作休息,大家便在周爱明老师带领下认真学习会议的安排材料,虚心拜读于永正老师的著作。

第二天 与大师面对面

8:30会议正式开始。主席台上就座的专家有于永正、朱家珑、张庆等,放眼台下,坐满了来自省内外的于老师的“粉丝”。“于老师来了,大师来了”,全场掌声雷动。头发花白的于老师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向主席台。看着于老师,我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一个想法:于老师就是小学语文的符号。

开幕式简短而精致,几位领导高度概括了于老师的教学生涯。尤其是江苏省教科院的杨九俊院长就于老师的教学风格、五重教学法的教育教学思想作了精彩的点评,并给予了高度的赞誉。

接下来的环节是观看专题片《教育行者——于永正》专题片从教海探航,声明鹊起、五重教学、以艺化人、桃李天下五个方面对于老师五十年从教生涯作了介绍。

于老师第二次登台,与主持人的对话幽默、风趣,不愧为语文艺术的大师。

第四个环节是专家论坛。参与专家就“普通教师如何学习于永正”,“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学习于老师”等问题展开讨论。俗语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真是受益匪浅啊!

下午于老师正式开课,长达10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于老师围绕

“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这一主题展开教学。在这节课上,我学到了许多东西。首先是于老师的精神,72岁高龄仍然和学生、课堂、语文在一起。其次是语文课就应该学语言、用语言,通过识字、写字、读书等方式体现。同时语文课堂要创设一种和谐的气氛。在对话中体现教师的首席作用。

第三天 放大的大师效应

第三天的日程安排很紧很实在。前6节课全部由于老师的成名弟子执教,这几节课中处处体现着于老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课堂上亮点众多,精彩不断。以于老师为代表的苏派语文艺术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中戴建荣老师的古诗课彻底颠覆了我的传统概念,请恕我无法用语言来描述。

压轴戏开始了,来自上海的名师贾志敏老先生,亲自执教《古文今译》,就凭36个字,没有现代教育媒体。没有华丽的语言,在平常的对话中,学生将36个字改成了360字的作文。这真是奇了。在上课的间隙,贾老就如何教作文开了专题讲座。“严格、规范”是我留下的最深的印象。

最后,于老与贾老在台上见面,两位古稀老人开怀叙旧,让人感动,全场掌声如潮水一般一阵高过一阵。为两位老人祝福吧!

这一天,我有点累,但我很充实,很感动。

第四天上午 领略名校风采

最后一天上午,组委会安排大家参观于老师的母校——徐州市大马路小学。我们不但领略了校园的美丽,更从学生的默写、作文等参观材料中感受到了这所学校的“于派痕迹”。

没有比较,就没有距离; 没有学习,就没有进步。知道了距离,再加上虚心学习,我们一定会看到山峰,更会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向上攀登。

于永正,一座小学语文教育的丰碑,您的教育教学思想我们将终身铭记,时刻学习。

于永正,语文教学艺术的大师

——《于永正教育教学思想研讨会》小记

第一天 感受大师

从火车启动的那一刻,我才真切感受到徐州之行的开始,看着身边的专家周爱明老师,青年骨干张玉老师、王永平老师。想着即将见到的大师于永正老师,内心一种羡慕,激动、震撼感油然而生。经历了5个小时的旅程,终于来到了目的地——厚重、大气的徐州城。顾不得疲劳,匆匆赶到中山饭店办理手续,领取材料。回到房间,稍作休息,大家便在周爱明老师带领下认真学习会议的安排材料,虚心拜读于永正老师的著作。

第二天 与大师面对面

8:30会议正式开始。主席台上就座的专家有于永正、朱家珑、张庆等,放眼台下,坐满了来自省内外的于老师的“粉丝”。“于老师来了,大师来了”,全场掌声雷动。头发花白的于老师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向主席台。看着于老师,我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一个想法:于老师就是小学语文的符号。

开幕式简短而精致,几位领导高度概括了于老师的教学生涯。尤其是江苏省教科院的杨九俊院长就于老师的教学风格、五重教学法的教育教学思想作了精彩的点评,并给予了高度的赞誉。

接下来的环节是观看专题片《教育行者——于永正》专题片从教海探航,声明鹊起、五重教学、以艺化人、桃李天下五个方面对于老师五十年从教生涯作了介绍。

于老师第二次登台,与主持人的对话幽默、风趣,不愧为语文艺术的大师。

第四个环节是专家论坛。参与专家就“普通教师如何学习于永正”,“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学习于老师”等问题展开讨论。俗语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真是受益匪浅啊!

下午于老师正式开课,长达10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于老师围绕

“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这一主题展开教学。在这节课上,我学到了许多东西。首先是于老师的精神,72岁高龄仍然和学生、课堂、语文在一起。其次是语文课就应该学语言、用语言,通过识字、写字、读书等方式体现。同时语文课堂要创设一种和谐的气氛。在对话中体现教师的首席作用。

第三天 放大的大师效应

第三天的日程安排很紧很实在。前6节课全部由于老师的成名弟子执教,这几节课中处处体现着于老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课堂上亮点众多,精彩不断。以于老师为代表的苏派语文艺术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中戴建荣老师的古诗课彻底颠覆了我的传统概念,请恕我无法用语言来描述。

压轴戏开始了,来自上海的名师贾志敏老先生,亲自执教《古文今译》,就凭36个字,没有现代教育媒体。没有华丽的语言,在平常的对话中,学生将36个字改成了360字的作文。这真是奇了。在上课的间隙,贾老就如何教作文开了专题讲座。“严格、规范”是我留下的最深的印象。

最后,于老与贾老在台上见面,两位古稀老人开怀叙旧,让人感动,全场掌声如潮水一般一阵高过一阵。为两位老人祝福吧!

这一天,我有点累,但我很充实,很感动。

第四天上午 领略名校风采

最后一天上午,组委会安排大家参观于老师的母校——徐州市大马路小学。我们不但领略了校园的美丽,更从学生的默写、作文等参观材料中感受到了这所学校的“于派痕迹”。

没有比较,就没有距离; 没有学习,就没有进步。知道了距离,再加上虚心学习,我们一定会看到山峰,更会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向上攀登。

于永正,一座小学语文教育的丰碑,您的教育教学思想我们将终身铭记,时刻学习。


相关文章

  • 语文名师档案(3)
  • 语文名师档案(3)于永正(小语四大天王之一) 于永正老师在40年的教育生涯中,他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和人民的委托,辛勤耕耘,开拓进取,成绩卓著.他是江苏省继斯霞.李吉林之后涌现的又一位具有可贵探索精神和鲜明教学个性的特级教师,也是国家教育部在& ...查看


  • 读[教海漫记]心得
  • 读<教海漫记>心得 <教海漫记>是于永正老师数十年教育实践的经验精粹,是于永正老师教学生涯的记录,也是于永正老师内心情感的真实坦露.其中蕴含着理论的活力和人格的魅力.书中每篇文章不长,都有一个中心,几十篇文章又贯穿一 ...查看


  • [深呼吸]于永正五重教学法,教你如何上好一堂课
  • 感谢您关注中国教育报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关注,请点击标题下方的"中国教育报"关注我们 说起江苏省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育界,只怕是闻名遐迩,无人不晓.他的"五重教学法"被引为教学圭臬,许多教师也一定不会 ...查看


  • 有感于于永正老师简简单单教语文
  • 简简单单教语文 --听于永正老师报告的感想 "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于老师提出的这个语文教学的口号决不是老生谈.他是以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从最基础的东西做起,不哗众取宠,不故弄玄虚,而是脚踏实地的走好小 ...查看


  • 于永正老师的备课方法
  • 于永正老师的备课方法 关于备课的重要性不必说了.反正不备课,或者备得不充分,我是不敢进课堂的.下面,我就说说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观点一:备课不等于写教案 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 ...查看


  • 老师要有一颗童心
  • (霍城县芦草沟镇东庄小学 新疆 霍城 835200) 于永正老师已年过半百,但还是精神抖擞的活跃在小学课堂的第一线.虽没有亲临过大师的风采,但从有关的报道及他本人的执教案例,就可深刻体会到他是平易近人的,他的课堂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他就像孩子 ...查看


  • 于永正五重教学法!
  • 一.重情趣 我尊重每个学生,不仅仅让他们感到我和蔼可亲,更重要的是我理解并尽力满足他们的内在需要,无论是学习上的,心理上的,还是生活上的.在教学中,不想学生之所想,不急学生之所急,不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即使我表面上 上课要有情.这里面也包 ...查看


  • 暑假学习心得体会
  • 暑假学习心得体会正文:XX年7月21日-7月23日,我带领着定边县影光教育基金会捐资的两所学校教师共10人,来到内蒙古赤峰市,参加了影光教育基金会捐建学校的教师培训会,21日早晨8:00培训会开始,三天时间,我们分别听取了孙云晓.金亚文.许 ...查看


  • 于永正[鼎湖山听泉]课堂实录
  • 于永正<鼎湖山听泉>课堂实录 第一课时 1. 开门见山,板书课题.强调鼎字的写法.含义 2. 检查预习情况: (1).课文预习了吗?知道鼎湖山在哪里吗?你怎么知道那里的?(激励:这就叫勤学好问!学问,学问,就是自己学,主动地问.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