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与蝴蝶效应
低碳,这个新生的词汇却在近几年频繁出现。究其原因,是因为它关系到人类最基本的问题——生存。
大气中氮气占71%,氧气占28%左右,而近几年出镜率最高的二氧化碳仅占不到1%。但是氮气是恒定的,氧气在减少,二氧化碳却以各种途径形式日益增长,1%的二氧化碳在数量上并不多,但是看看它的杰作吧,全球变暖、温室效应,每个都让人类耗巨资去挽回。而换回这些损失所用的资金,正是造成二氧化碳猖獗的罪魁祸首。
人类燃烧化石矿物以获取能量,砍伐更多是森林以获取资源,将草地开垦成耕地以获取粮食,这种以获取眼前利益为目的近视观点,无异于饮鸩止渴,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紧紧抓住来自太阳的热量分子,整个地球难以散热,最终形成了一个大温室,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各种自然灾害频发,人们感叹“活着越来越难了”。其实这一切,都是人类在作茧自缚。
一切的偶然都是必然。今天我们所面临的生存危机,正是遇有我们平常生活中的微小危险因素积淀形成的。为了便宜,我们买过含氟冰;为了方便,我们使用过一次性木筷;为了潇洒,我们曾驾车无目的出行。我们暂时的利益和满足,换取了今天窘迫的局面。可还有一部分人不觉醒,狭隘的小市民意识让他们觉得事不关己,不必因要低碳而破坏他们的满足感。可是这一切在蝴蝶效应面前却又显得如此的可笑。
一只蝴蝶在南美洲的亚马逊热带丛林里轻挥一下翅膀,几个月
后,就会在北美大陆形成一股飓风。
本来看似微小的事物,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和累加,就会变得无比庞大,人类是有共性的,只要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微不足道而去做哪怕很微小的破坏环境的事,那么每个人都会成为这恶性循环中的蝴蝶。
而所谓的“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尽量减少,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实践低碳生活。同样,我们可以把空调调到26℃以上,用电子纸代替普通书写纸,用环保购物袋代替塑料袋,把植树当做每个月的任务,把爬楼梯当做锻炼身体。用这样的方式,把低碳理念带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如果有人不屑一顾,认为这是螳臂当车,我们同样可以用蝴蝶效应来响亮作答,只要保证做了,基数不为0,那么乘以60亿这个如此庞大的倍数,其影响力也不容忽视,但是这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今天的环境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挽回也需要一段时间的,蝴蝶效应的大小取决于低碳的基数和倍数。
“低碳生活”势在必行,有这样一组数据:世博会期间,上海约有大中型超市近800家,超市便利店6000家,如果大中型超市普遍采用玻璃门冰柜,顾客购物时只需要举手之劳,一年可节约电约4521万度,相当于节省约1.8万吨煤,减排约4.5万吨二氧化碳,大多数人看到后会瞠目结舌。其实这只是举手之劳,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低碳生活”虽然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
想。只要我们勇于做“蝴蝶效应”中的蝴蝶,那么我们的子孙后代会看到与经济发展相融合的一片绿色。
低碳生活与蝴蝶效应
低碳,这个新生的词汇却在近几年频繁出现。究其原因,是因为它关系到人类最基本的问题——生存。
大气中氮气占71%,氧气占28%左右,而近几年出镜率最高的二氧化碳仅占不到1%。但是氮气是恒定的,氧气在减少,二氧化碳却以各种途径形式日益增长,1%的二氧化碳在数量上并不多,但是看看它的杰作吧,全球变暖、温室效应,每个都让人类耗巨资去挽回。而换回这些损失所用的资金,正是造成二氧化碳猖獗的罪魁祸首。
人类燃烧化石矿物以获取能量,砍伐更多是森林以获取资源,将草地开垦成耕地以获取粮食,这种以获取眼前利益为目的近视观点,无异于饮鸩止渴,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紧紧抓住来自太阳的热量分子,整个地球难以散热,最终形成了一个大温室,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各种自然灾害频发,人们感叹“活着越来越难了”。其实这一切,都是人类在作茧自缚。
一切的偶然都是必然。今天我们所面临的生存危机,正是遇有我们平常生活中的微小危险因素积淀形成的。为了便宜,我们买过含氟冰;为了方便,我们使用过一次性木筷;为了潇洒,我们曾驾车无目的出行。我们暂时的利益和满足,换取了今天窘迫的局面。可还有一部分人不觉醒,狭隘的小市民意识让他们觉得事不关己,不必因要低碳而破坏他们的满足感。可是这一切在蝴蝶效应面前却又显得如此的可笑。
一只蝴蝶在南美洲的亚马逊热带丛林里轻挥一下翅膀,几个月
后,就会在北美大陆形成一股飓风。
本来看似微小的事物,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和累加,就会变得无比庞大,人类是有共性的,只要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微不足道而去做哪怕很微小的破坏环境的事,那么每个人都会成为这恶性循环中的蝴蝶。
而所谓的“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尽量减少,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实践低碳生活。同样,我们可以把空调调到26℃以上,用电子纸代替普通书写纸,用环保购物袋代替塑料袋,把植树当做每个月的任务,把爬楼梯当做锻炼身体。用这样的方式,把低碳理念带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如果有人不屑一顾,认为这是螳臂当车,我们同样可以用蝴蝶效应来响亮作答,只要保证做了,基数不为0,那么乘以60亿这个如此庞大的倍数,其影响力也不容忽视,但是这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今天的环境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挽回也需要一段时间的,蝴蝶效应的大小取决于低碳的基数和倍数。
“低碳生活”势在必行,有这样一组数据:世博会期间,上海约有大中型超市近800家,超市便利店6000家,如果大中型超市普遍采用玻璃门冰柜,顾客购物时只需要举手之劳,一年可节约电约4521万度,相当于节省约1.8万吨煤,减排约4.5万吨二氧化碳,大多数人看到后会瞠目结舌。其实这只是举手之劳,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低碳生活”虽然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
想。只要我们勇于做“蝴蝶效应”中的蝴蝶,那么我们的子孙后代会看到与经济发展相融合的一片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