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成立问题专题

高三数学恒成立问题的一般解法

高三数学复习中的恒成立问题,涉及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性质、图象,渗透着换元、化归、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思想方法,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在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也成为历年高考的一个热点。恒成立问题在解题过程中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一次函数型;②二次函数型;③变量分离型;④根据函数的奇偶性、周期性等性质;⑤直接根据函数的图象。

一、一次函数型:

给定一次函数y=f(x)=ax+b(a≠0),若y=f(x)在[m,n]内恒有f(x)>0,则根据函数的图象(直线)可得上述结论等价于

a0a0f(m)0ⅰ)或ⅱ)亦可合并定成 f(m)0f(n)0f(n)0

f(m)0同理,若在[m,n]内恒有f(x)

例1、 对于满足|p|2的所有实数p,求使不等式x2+px+1>2p+x恒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

分析:在不等式中出现了两个字母:x及P,关键在于该把哪个字母看成是一个变量,另一个作为常数。显然可将p视作自变量,则上述问题即可转化为在[-2,2]内关于p的一次函数大于0恒成立的问题。

略解:不等式即(x-1)p+x2-2x+1>0,设f(p)= (x-1)p+x2-2x+1,则f(p)在[-2,2]上恒大于0,故有:

2x3或x1f(2)0x4x30即解得: 2x1或x1f(2)x10

∴x3.

二、二次函数型

a0若二次函数y=ax+bx+c=0(a≠0)大于0恒成立,则有

02

若是二次函数在指定区间上的恒成立问题,还可以利用韦达定理以及根与系数的分布知识求解。

例2、 设f(x)=x2-2ax+2,当x[-1,+)时,都有f(x)a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

分析:题目中要证明f(x)a恒成立,若把a移到等号的左边,则把原题转化成左边二次函数在区间[-1,+)时恒大于0的问题。

解:设F(x)= f(x)-a=x2-2ax+2-a.

ⅰ)当=4(a-1)(a+2)

ⅱ)当=4(a-1)(a+2) 0时由图可得以下充要条件:

0(a1)(a2)0 f(1)0即a30

a1,2a1,

2得-3a-2;

综合可得a的取值范围为[-3,1]。

例3、 关于x的方程9x+(4+a)3x+4=0恒有解,求a的范围。

分析:题目中出现了3x及9x,故可通过换元转化成二次函数型求解。 解法1(利用韦达定理):

设3x=t,则t>0.则原方程有解即方程t2+(4+a)t+4=0有正根。

0(4a)2160a0或a8x1x2(4a)0 即 a4a4xx4012

解得a-8.

解法2(利用根与系数的分布知识):

即要求t2+(4+a)t=0有正根。设f(x)= t2+(4+a)t+4.

10.=0,即(4+a)2-16=0,∴a=0或a=-8.

a=0时,f(x)=(t+2)2=0,得t=-2

a=-8时,f(x)=(t-2)2=0,得t=2>0,符合题意。∴

a=-8.

20. >0,即a0时,

4a0,即∵f(0)=4>0,故只需对称轴2

a

∴a

综合可得a-8.

三、变量分离型

若在等式或不等式中出现两个变量,其中一个变量的范围已知,另一个变量的范围为所求,且容易通过恒等变形将两个变量分别置于等号或不等号的两边,则可将恒成立问题转化成函数的最值问题求解。

例4、 已知当xR时,不等式a+cos2x

分析:在不等式中含有两个变量a及x,其中x的范围已知(xR),另一变量a的范围即为所求,故可考虑将a及x分离。

解:原不等式即:4sinx+cos2x

f(x)= 4sinx+cos2x=-2sin2x+4sinx+1=-2(sinx-1)2+33, ∴5a4-a+5>3即a4>a+2

a20a20上式等价于5a40或 5a405a4(a2)2

4解得a

注:注意到题目中出现了sinx及cos2x,而cos2x=1-2sin2x,故若把sinx换元成t,则可把原不等式转化成关于t的二次函数类型。

另解:a+cos2x

a+1-2sin2x

整理得2t2-4t+4-a+a4>0,( t[-1,1])恒成立。

设f(t)= 2t2-4t+4-a+a4则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为t=1,

 f(x)在[-1,1]内单调递减。  只需f(1)>0,即5a4>a-2.(下同)

四、根据函数的奇偶性、周期性等性质

若函数f(x)是奇(偶)函数,则对一切定义域中的x ,f(-x)=-f(x)

(f(-x)=f(x))恒成立;若函数y=f(x)的周期为T,则对一切定义域中的x,f(x)=f(x+T)恒成立。

例5、 若f(x)=sin(x+)+cos(x-)为偶函数,求的值。

分析:告诉我们偶函数的条件,即相当于告诉我们一个恒成立问题。 解:由题得:f(-x)=f(x)对一切xR恒成立,

sin(-x+)+cos(-x-)=sin(x+)+cos(x-)

即sin(x+)+sin(x-)=cos(x+)-cos(x-)

2sinx·cos=-2sinx·sinsinx(sin+cos)=0

,只需也必须sin+cos=0。  对一切xR恒成立...

.(kZ) 4

五、直接根据图象判断

若把等式或不等式进行合理的变形后,能非常容易地画出等号或不等号两边函数的图象,则可以通过画图直接判断得出结果。尤其对于选择题、填空题这种方法更显方便、快捷。

例6、当x(1,2)时,不等式(x-1)2

见的对数函数的图象,故可以通过图象求解。

解:设y1=(x-1)2,y2=logax,则y1的图象为右图所示的抛物线,要使对一切x(1,2),y11,并且必须也只需当x=2时y2的函数值大于等于y1的函数值。

故loga2>1,a>1,1

例7、已知关于x的方程lg(x2+20x)-lg(8x-6a-3)=0有唯一解,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分析:方程可转化成lg(x2+20x)=lg(8x-6a-3),从而得x2+20x=8x-6a-3>0,注意到若将等号两边看成是二次函数y= x2+20x及一次函数y=8x-6a-3,则只需考虑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在x轴上方恒有唯一交点即可。

解:令y1= x2+20x=(x+10)2-100,y2=8x-6a-3,则如图所示,y1的图象为一个定抛物线,y2的图

象是一条斜率为定值8,而截距不定的直线,要使y1和y2在x轴上有唯一交点,则直线必须位于

l1和l2之间。(包括l1但不包括l2)

当直线为l1时,直线过点(-20,0)此时纵

163截距为-6a-3=160,a=; 6

当直线为l2时,直线过点(0,0),纵截距为

11163-6a-3=0,a=∴a的范围为[,)。 622

=k

高三数学恒成立问题的一般解法

高三数学复习中的恒成立问题,涉及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性质、图象,渗透着换元、化归、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思想方法,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在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也成为历年高考的一个热点。恒成立问题在解题过程中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一次函数型;②二次函数型;③变量分离型;④根据函数的奇偶性、周期性等性质;⑤直接根据函数的图象。

一、一次函数型:

给定一次函数y=f(x)=ax+b(a≠0),若y=f(x)在[m,n]内恒有f(x)>0,则根据函数的图象(直线)可得上述结论等价于

a0a0f(m)0ⅰ)或ⅱ)亦可合并定成 f(m)0f(n)0f(n)0

f(m)0同理,若在[m,n]内恒有f(x)

例1、 对于满足|p|2的所有实数p,求使不等式x2+px+1>2p+x恒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

分析:在不等式中出现了两个字母:x及P,关键在于该把哪个字母看成是一个变量,另一个作为常数。显然可将p视作自变量,则上述问题即可转化为在[-2,2]内关于p的一次函数大于0恒成立的问题。

略解:不等式即(x-1)p+x2-2x+1>0,设f(p)= (x-1)p+x2-2x+1,则f(p)在[-2,2]上恒大于0,故有:

2x3或x1f(2)0x4x30即解得: 2x1或x1f(2)x10

∴x3.

二、二次函数型

a0若二次函数y=ax+bx+c=0(a≠0)大于0恒成立,则有

02

若是二次函数在指定区间上的恒成立问题,还可以利用韦达定理以及根与系数的分布知识求解。

例2、 设f(x)=x2-2ax+2,当x[-1,+)时,都有f(x)a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

分析:题目中要证明f(x)a恒成立,若把a移到等号的左边,则把原题转化成左边二次函数在区间[-1,+)时恒大于0的问题。

解:设F(x)= f(x)-a=x2-2ax+2-a.

ⅰ)当=4(a-1)(a+2)

ⅱ)当=4(a-1)(a+2) 0时由图可得以下充要条件:

0(a1)(a2)0 f(1)0即a30

a1,2a1,

2得-3a-2;

综合可得a的取值范围为[-3,1]。

例3、 关于x的方程9x+(4+a)3x+4=0恒有解,求a的范围。

分析:题目中出现了3x及9x,故可通过换元转化成二次函数型求解。 解法1(利用韦达定理):

设3x=t,则t>0.则原方程有解即方程t2+(4+a)t+4=0有正根。

0(4a)2160a0或a8x1x2(4a)0 即 a4a4xx4012

解得a-8.

解法2(利用根与系数的分布知识):

即要求t2+(4+a)t=0有正根。设f(x)= t2+(4+a)t+4.

10.=0,即(4+a)2-16=0,∴a=0或a=-8.

a=0时,f(x)=(t+2)2=0,得t=-2

a=-8时,f(x)=(t-2)2=0,得t=2>0,符合题意。∴

a=-8.

20. >0,即a0时,

4a0,即∵f(0)=4>0,故只需对称轴2

a

∴a

综合可得a-8.

三、变量分离型

若在等式或不等式中出现两个变量,其中一个变量的范围已知,另一个变量的范围为所求,且容易通过恒等变形将两个变量分别置于等号或不等号的两边,则可将恒成立问题转化成函数的最值问题求解。

例4、 已知当xR时,不等式a+cos2x

分析:在不等式中含有两个变量a及x,其中x的范围已知(xR),另一变量a的范围即为所求,故可考虑将a及x分离。

解:原不等式即:4sinx+cos2x

f(x)= 4sinx+cos2x=-2sin2x+4sinx+1=-2(sinx-1)2+33, ∴5a4-a+5>3即a4>a+2

a20a20上式等价于5a40或 5a405a4(a2)2

4解得a

注:注意到题目中出现了sinx及cos2x,而cos2x=1-2sin2x,故若把sinx换元成t,则可把原不等式转化成关于t的二次函数类型。

另解:a+cos2x

a+1-2sin2x

整理得2t2-4t+4-a+a4>0,( t[-1,1])恒成立。

设f(t)= 2t2-4t+4-a+a4则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为t=1,

 f(x)在[-1,1]内单调递减。  只需f(1)>0,即5a4>a-2.(下同)

四、根据函数的奇偶性、周期性等性质

若函数f(x)是奇(偶)函数,则对一切定义域中的x ,f(-x)=-f(x)

(f(-x)=f(x))恒成立;若函数y=f(x)的周期为T,则对一切定义域中的x,f(x)=f(x+T)恒成立。

例5、 若f(x)=sin(x+)+cos(x-)为偶函数,求的值。

分析:告诉我们偶函数的条件,即相当于告诉我们一个恒成立问题。 解:由题得:f(-x)=f(x)对一切xR恒成立,

sin(-x+)+cos(-x-)=sin(x+)+cos(x-)

即sin(x+)+sin(x-)=cos(x+)-cos(x-)

2sinx·cos=-2sinx·sinsinx(sin+cos)=0

,只需也必须sin+cos=0。  对一切xR恒成立...

.(kZ) 4

五、直接根据图象判断

若把等式或不等式进行合理的变形后,能非常容易地画出等号或不等号两边函数的图象,则可以通过画图直接判断得出结果。尤其对于选择题、填空题这种方法更显方便、快捷。

例6、当x(1,2)时,不等式(x-1)2

见的对数函数的图象,故可以通过图象求解。

解:设y1=(x-1)2,y2=logax,则y1的图象为右图所示的抛物线,要使对一切x(1,2),y11,并且必须也只需当x=2时y2的函数值大于等于y1的函数值。

故loga2>1,a>1,1

例7、已知关于x的方程lg(x2+20x)-lg(8x-6a-3)=0有唯一解,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分析:方程可转化成lg(x2+20x)=lg(8x-6a-3),从而得x2+20x=8x-6a-3>0,注意到若将等号两边看成是二次函数y= x2+20x及一次函数y=8x-6a-3,则只需考虑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在x轴上方恒有唯一交点即可。

解:令y1= x2+20x=(x+10)2-100,y2=8x-6a-3,则如图所示,y1的图象为一个定抛物线,y2的图

象是一条斜率为定值8,而截距不定的直线,要使y1和y2在x轴上有唯一交点,则直线必须位于

l1和l2之间。(包括l1但不包括l2)

当直线为l1时,直线过点(-20,0)此时纵

163截距为-6a-3=160,a=; 6

当直线为l2时,直线过点(0,0),纵截距为

11163-6a-3=0,a=∴a的范围为[,)。 622

=k


相关文章

  • 高三数学之恒成立问题与存在性问题专题
  • 高三第二轮复习专题: 含参不等式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 1.关于x 的不等式x 2-4x +m ≤0在区间[ 1,5]上恒成立,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变式1:不等式x 2-4mx +1≤0对∀x ∈[1,5]恒成立,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查看


  • 高中历史 知识点整理与教学提示(全套九大专题) 人民版必修1
  •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与教学提示(全套九大专题)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标要求:(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 ...查看


  • 青海师大二附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数学试卷
  • 2014-2015学年青海师大二附中高一(下)期中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是合题目要求的.) 1.在一个△ABC中,若a=2,b=2,A=30°,那么B等于( ) ...查看


  • 新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
  • <新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 龙泉中学 祝月云 一.教材分析 本专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外关系的重要表现,是中国现代史的重点专题之一,是学业水平测试的重要考点,地位举足轻重.本专题内容丰富,事件较多,但时间跨度不大,脉络清晰,和世界史 ...查看


  • 历史必修二专题七--专题八 大题
  • 历史必修二专题七 --专题八 会考非选择题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座号 1.苏联.美国和中国都曾对本国经济政策进行过重大调整,从而促进本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十月革命胜利后到苏联成立前,列宁先后实行了哪 ...查看


  • 三年级上学期每周趣味数学题
  • 三年级上学期每周趣味数学题(一) 加减巧算 专题精析 在进行加减运算时,为了又快又好,除了要熟练地掌握计算法则外,还要掌握一些计算的方法.加减法的巧算主要是运用"凑整"的方法,把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看作接近的数进行简 ...查看


  • [劳动关系管理实训]习题
  • <员工关系管理实训>习题 目 录 专题一:员工入职与建立劳动关系管理 ........................................ 1 专题二:履行.变更劳动关系管理 .................... ...查看


  • 对数函数及定义域 测试题3
  • 对数函数及定义域 21.(2014春•九龙坡区校级月考)若f (x )的定义域为[0,2],则函数g (x )=f(x ﹣1)[﹣ log 2(x ﹣1)]的定义域为( ) A .(1,] B .[0,2] C .[1,] D .(1,3] ...查看


  •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情况报告
  • 为扎实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县防震减灾局努力做到提早谋划.精心部署,着力增强提高领导干部的党性和纯洁性,切实推动防震减灾各项工作开展. 一是及早谋划,精心部署.按照县委统一部署,我局为扎实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