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向西开放 构筑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回顾我国34年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12年不平凡的历程,其中最重要的成功经验,就是要把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活力之源、动力之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首先从东部沿海开始,继而实施沿江、沿边开放,逐步形成了海陆统筹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入,西部地区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开放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达1840亿美元,是1999年的9.4倍,占全国比重比1999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115.7亿美元,是1999年的10倍,占全国比重比1999年翻了一番;沿边开放不断拓展,我国陆地进出口额从657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5127亿美元,年均增长12.1%。但是另一方面又必须看到,由于种种原因,西部的开放水平仍然落后于东部,沿边的开放水平仍然落后于沿海,我国对外开放总体上仍呈现出“东强西弱、海强边弱”的状况。2011年,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国的比重分别只有5%和10%,近20年来,沿边地区对外贸易年均增速仅为沿海地区的一半。

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国内经济结构深刻调整的背景下,中国必须更加深入地参与世界分工和国际经济合作,向西开放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李克强副总理去年在出席首届“中国—亚欧经济发展合作论坛”时强调,向西开放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我们将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全面提升沿海开放、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内陆开放、沿边开放、向西开放。此后,李克强副总理又多次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向西开放的要求。可以说,西部地区正在成为新时期对外开放的重点地区,加快向西开放正在成为完善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战略举措。

向西开放是相对于沿海开放而言的,就是要加强与我国陆路接壤的中亚、东南亚、东北亚,乃至向西延伸到西亚、中东和欧洲的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向西开放的空间十分广阔,具备了良好条件。首先,东北亚、中亚、东南亚等国家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我国周边14个国家中有一半以上国家年均增长速度超过6%,是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活跃,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地区。其次,欧洲国家为摆脱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亟需与保持经济强劲增长势头和拥有巨大市场容量的中国开展深度合作。第三,我国与亚欧国家资源禀赋不同,发展阶段相异,开展经济、技术、贸易、能源资源合作互补性强。最后,近年来区域和次区域合作快速发展,中国与东盟国家首脑会晤、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中欧领导人峰会、中国与中东欧领导人会晤等合作机制不断发展和完善,双方共同利益不断扩大,双边合作意愿进一步增强。应该指出的是,中国加快向西开放,在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基础上扩大与亚欧国家的经贸合作与各领域的交流,不仅有利于完善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有利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而且有利于相关国家的振兴与发展,有利于构筑良好的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环境。

以向西开放引领新阶段的西部大开发,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支持向西开放,这样一个宏大而生动的局面正在展开。站在向西开放的战略高度上,我们将不断拓宽开放领域,深化开放内容,创新开放方式,完善开放机制。去年以来,国家相继提出了支持云南向西南开放、内蒙古向北开放、黑龙江成为沿边开放桥头堡的文件或要求,批准设立了新疆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广西东兴、云南瑞丽、内蒙古满洲里三个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并允许这些先行地区先行先试,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率先打开向西开放的新局面。与此同时,我委正会同有关部门就沿边和内陆开放总体政策和规划进行深入研究,以便从宏观层面加强对向西开放的指导。

女士们、先生们:

向西开放既包括沿边开放,也包括内陆开放,沿边开放与内陆开放互为窗口与支撑。从这个意义上说,设立和推进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同样是实施向西开放的重大举措。设立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对于构筑向西开放平台,全面加强我国与阿拉伯国家及世界穆斯林地区的经贸文化交流与合作,探索内陆地区开发开放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试验区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坚持对外开放与深化改革相结合,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相结合,重点突破与全面发展相结合,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引领,以推动资源型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夯实对外开放基础为支撑,努力把宁夏建设成为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高地。落实好这一总体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任务:

一是创新对外开放体制机制。要探索建立高级别的中阿交流协商机制和互动合作机制,鼓励宁夏与阿拉伯国家及世界穆斯林地区搭建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平台,建立政府、民间、企业多层次交流合作机制,以全面推进经贸投资、科技教育、文化旅游、金融服务等全方位的合作。

二是积极推进能源领域开放合作。依托国家重要的能源加工转化和战略储备基地,办好中阿能源合作论坛,积极推进与中亚等地区能源合作,探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支持国内大型企业和有关单位到阿拉伯国家及世界穆斯林地区进行油气、天然气等开发合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国际能源贸易,不断提升国际能源贸易水平。

三是建立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开放合作机制。积极探索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新途径,促进资源深加工产业及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建立完善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推动与阿拉伯国家相互承认认证结果,引领全国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向标准化、产业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支持阿拉伯国家及世界穆斯林地区的企业和机构在试验区设立商会等商务服务机构。加强中阿文化旅游合作,打造特色鲜明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四是提高对外开放支撑保障能力。创新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公路、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科学配置和节约利用水资源,兴建一批事关长远的重点水利工程。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重点加强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加强开放型人才队伍建设,为内陆向西开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为支持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国家有针对性地出台了若干具体政策措施。在投资政策方面,继续对试验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给予支持,加大对铁路、公路、民航和水利等项目中央投资力度。在财税政策方面,加大对试验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逐步缩小地方标准财政收支缺口;继续对试验区贫困地区扶贫贷款及符合条件的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贷款给予贴息。在金融政策方面,引导金融机构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积极引进国内外各类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落户试验区,鼓励宁夏企业参与国家金融创新试点业务。在试验区探索构建防沙治沙和退耕还林草土地贷款抵押方式。鼓励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在土地政策方面,支持试验区规范开展土地管理综合改革试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适当增加试验区建设用地指标。完善土地交易制度,开展建设用地审批改革试点,支持开展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鼓励建设项目充分利用未利用地。这些政策必将有力地推动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建设。

回顾我国34年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12年不平凡的历程,其中最重要的成功经验,就是要把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活力之源、动力之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首先从东部沿海开始,继而实施沿江、沿边开放,逐步形成了海陆统筹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入,西部地区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开放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达1840亿美元,是1999年的9.4倍,占全国比重比1999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115.7亿美元,是1999年的10倍,占全国比重比1999年翻了一番;沿边开放不断拓展,我国陆地进出口额从657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5127亿美元,年均增长12.1%。但是另一方面又必须看到,由于种种原因,西部的开放水平仍然落后于东部,沿边的开放水平仍然落后于沿海,我国对外开放总体上仍呈现出“东强西弱、海强边弱”的状况。2011年,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国的比重分别只有5%和10%,近20年来,沿边地区对外贸易年均增速仅为沿海地区的一半。

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国内经济结构深刻调整的背景下,中国必须更加深入地参与世界分工和国际经济合作,向西开放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李克强副总理去年在出席首届“中国—亚欧经济发展合作论坛”时强调,向西开放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我们将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全面提升沿海开放、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内陆开放、沿边开放、向西开放。此后,李克强副总理又多次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向西开放的要求。可以说,西部地区正在成为新时期对外开放的重点地区,加快向西开放正在成为完善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战略举措。

向西开放是相对于沿海开放而言的,就是要加强与我国陆路接壤的中亚、东南亚、东北亚,乃至向西延伸到西亚、中东和欧洲的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向西开放的空间十分广阔,具备了良好条件。首先,东北亚、中亚、东南亚等国家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我国周边14个国家中有一半以上国家年均增长速度超过6%,是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活跃,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地区。其次,欧洲国家为摆脱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亟需与保持经济强劲增长势头和拥有巨大市场容量的中国开展深度合作。第三,我国与亚欧国家资源禀赋不同,发展阶段相异,开展经济、技术、贸易、能源资源合作互补性强。最后,近年来区域和次区域合作快速发展,中国与东盟国家首脑会晤、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中欧领导人峰会、中国与中东欧领导人会晤等合作机制不断发展和完善,双方共同利益不断扩大,双边合作意愿进一步增强。应该指出的是,中国加快向西开放,在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基础上扩大与亚欧国家的经贸合作与各领域的交流,不仅有利于完善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有利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而且有利于相关国家的振兴与发展,有利于构筑良好的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环境。

以向西开放引领新阶段的西部大开发,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支持向西开放,这样一个宏大而生动的局面正在展开。站在向西开放的战略高度上,我们将不断拓宽开放领域,深化开放内容,创新开放方式,完善开放机制。去年以来,国家相继提出了支持云南向西南开放、内蒙古向北开放、黑龙江成为沿边开放桥头堡的文件或要求,批准设立了新疆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广西东兴、云南瑞丽、内蒙古满洲里三个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并允许这些先行地区先行先试,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率先打开向西开放的新局面。与此同时,我委正会同有关部门就沿边和内陆开放总体政策和规划进行深入研究,以便从宏观层面加强对向西开放的指导。

女士们、先生们:

向西开放既包括沿边开放,也包括内陆开放,沿边开放与内陆开放互为窗口与支撑。从这个意义上说,设立和推进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同样是实施向西开放的重大举措。设立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对于构筑向西开放平台,全面加强我国与阿拉伯国家及世界穆斯林地区的经贸文化交流与合作,探索内陆地区开发开放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试验区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坚持对外开放与深化改革相结合,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相结合,重点突破与全面发展相结合,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引领,以推动资源型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夯实对外开放基础为支撑,努力把宁夏建设成为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高地。落实好这一总体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任务:

一是创新对外开放体制机制。要探索建立高级别的中阿交流协商机制和互动合作机制,鼓励宁夏与阿拉伯国家及世界穆斯林地区搭建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平台,建立政府、民间、企业多层次交流合作机制,以全面推进经贸投资、科技教育、文化旅游、金融服务等全方位的合作。

二是积极推进能源领域开放合作。依托国家重要的能源加工转化和战略储备基地,办好中阿能源合作论坛,积极推进与中亚等地区能源合作,探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支持国内大型企业和有关单位到阿拉伯国家及世界穆斯林地区进行油气、天然气等开发合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国际能源贸易,不断提升国际能源贸易水平。

三是建立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开放合作机制。积极探索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新途径,促进资源深加工产业及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建立完善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推动与阿拉伯国家相互承认认证结果,引领全国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向标准化、产业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支持阿拉伯国家及世界穆斯林地区的企业和机构在试验区设立商会等商务服务机构。加强中阿文化旅游合作,打造特色鲜明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四是提高对外开放支撑保障能力。创新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公路、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科学配置和节约利用水资源,兴建一批事关长远的重点水利工程。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重点加强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加强开放型人才队伍建设,为内陆向西开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为支持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国家有针对性地出台了若干具体政策措施。在投资政策方面,继续对试验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给予支持,加大对铁路、公路、民航和水利等项目中央投资力度。在财税政策方面,加大对试验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逐步缩小地方标准财政收支缺口;继续对试验区贫困地区扶贫贷款及符合条件的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贷款给予贴息。在金融政策方面,引导金融机构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积极引进国内外各类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落户试验区,鼓励宁夏企业参与国家金融创新试点业务。在试验区探索构建防沙治沙和退耕还林草土地贷款抵押方式。鼓励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在土地政策方面,支持试验区规范开展土地管理综合改革试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适当增加试验区建设用地指标。完善土地交易制度,开展建设用地审批改革试点,支持开展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鼓励建设项目充分利用未利用地。这些政策必将有力地推动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建设。


相关文章

  • 向西开放全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
  • 2014-08-01 04:14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宋建钢 饶彦久 田玲娟 我有话说  任梦真/图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了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 ...查看


  • [经济研究]胡鞍钢:"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内涵.定位和实现路径
  • 来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作者:胡鞍钢 胡鞍钢,党的十八大代表,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十二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中国国情研究专家和学术带头人 ...查看


  • 对内对外开放融为一体 中国重塑区域大格局
  • 2014-06-09 10:00:14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李伯牙北京报道 中国新一届领导层上任之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新区域战略陆续出炉,舆论.市场以及地方政府纷纷跟进. 然而,在各 ...查看


  • 关于一带一路的战略提出
  • 关于一带一路的认识 一.一带一路的战略提出 为了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2013年9 ...查看


  • 高虎城撰文阐述"一带一路"战略意义
  • 高虎城撰文阐述"一带一路"战略意义 2014年07月02日 14:14 来源:人民日报 高虎城 [打印本稿] [字号 大 中 小] [手机看新闻] 7月2日,人民日报刊登商务部部长高虎城署名文章<深化经贸合作 共创 ...查看


  •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探析
  •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探析 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中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亚欧国家共同发展繁荣的必然 ...查看


  • 环长株潭城市群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 ● 这是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 ● 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强化长沙.武汉.南昌中心城市地位 ● 提出了打造中国经济发展新 ...查看


  • 南博会提升昆明城市竞争力
  • 2012年10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南亚国家商品展正式升格为中国―南亚博览会.中国南亚博览会的举行,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扩大云南对外开放的重大突破,也是中国构筑全方位开放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搭建我国向西开放战略平台,促进多边多交战略具有重 ...查看


  • "一带一路"空间战略研究
  • 导 读 本文原载于2017年第5期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员半月刊,介绍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一带一路"的空间战略研究.为加强会员之间的交流,半月刊的"会员专区"开放给所有会员单位,多方位宣传优秀会员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