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3——筛选类试题的剖析和应对策略
【常见考题类型及答题技巧】
类型1、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对策:找出文中带有表示程度、数量、范围等词句的句子,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类型2: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
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类型3、所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或:文章是从哪几方面对„„(说明对象)进行
说明/解释/介绍„„的?】
对策:找出文章各节的中心句,或从某一节中找出相关内容即可;有时需要从整篇文章
中进行摘录并做处理。压缩中心句,从一段或几段话中选择信息,都必须考虑用词性相同或
者短语结构相同的词来回答。
【实战演练】
(一)
①去年年底美国大使馆公布PM2.5的数据引起了国人热议,一时间专业术语“PM2.5、
PM10”成了人们谈论的话题。PM2.5究竟指的什么?它对人类的生活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②首先要了解的一个词是“PM”。PM是“颗粒物质”的缩写,PM10代表直径小于等于
10微米的悬浮颗粒,被称为粗颗粒物;PM2.5指直径小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也被称为细
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③在现代城市里的众多污染物来源中,颗粒污染物是最常见的,也是最主要的污染来源。
一般而言,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等。而PM2.5产生的主要
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如机动车
尾气、燃煤等。有数据表明,上班高峰期汽车尾气排放能迅速提高空气中pm2.5的含量。也
有专家指出下午2点至4点,属于pm2.5浓度最低的时段。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
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PM2.5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
影响更大。
④现代医院证明,含有高浓度超细颗粒(PM2.5)和大颗粒(PM10)的空气会对人体会产
生一系列严重的健康伤害。直径大于10微米的颗粒通常不会进入人体的肺部,因为我们的
呼吸器官可以对他们进行有效的过滤和阻拦,它们只会对我们的眼睛,鼻子和嗓子造成潜在
威胁。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
排出体外,也可能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PM2.5除了【甲】本身对人体呼吸系统具有直接的刺激作用、致敏作用外,它还【乙】能侵入人体肺部,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因为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2.5),不易被阻挡,并且携带细菌微生物、病毒和致癌物,可抵达细支气管壁,并干扰肺内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
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⑤PM2.5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有更大影响。虽然肉眼看不见空气中的颗粒物,但是颗粒
物却能降低空气的能见度,使蓝天消失,天空变成灰蒙蒙的一片,这种天气就是灰霾天。虽
然空气中不同大小的颗粒物均能降低能见度,不过相比于粗颗粒物,更为细小的PM2.5降低
能见度的能力更强。当颗粒物的直径和可见光的波长接近的时候,颗粒对光的散射消光能力
最强。可见光的波长在0.4-0.7微米之间,而粒径在这个尺寸附近的颗粒物正是PM2.5的主
要组成部分。所以,PM2.5是灰霾天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18.阅读第④段,说出画线的【甲】【乙】两个语句的位置不能调换的三条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下面材料,分析他们的锻炼是否合适?请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说明理由。(4分)
【材料】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注意锻炼身体,尤其是退休人员,常常选择在早上七八点或晚饭后七点左右去户外锻炼身体,或是马路边遛弯儿,或到立交桥下
扭秧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汉字书法
①汉字书法不但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而且以它特有的风韵影响了左右芳邻。
②它首先影响的是中国画。中国画骨子里其实也是一种线的艺术,讲究用丰富的线条来
勾勒物体的轮廓,历来主张以线造型,以形传神。细线显刚,曲线见柔,折转表示锐利,波
弯显示绵软,不同的用线可以表现画家独特的感受和情趣。
③汉字书法又影响了中国传统建筑。古建筑必有题字,必有匾额,必有楹联,必有中堂,
必有山名、水名、堂名、亭名,没有这些,就仿佛美人头上缺簪,公子额前少玉,就会觉得
意未到,情未尽。
④汉字书法又是与武术相通相连的。武与字通,自古而然。君不见电影《英雄》与《卧
虎藏龙》中都有武家书法的镜头在,虽然不免有些艺术的夸张,但绝非凭空想象。别的且不
言,只说书法与武术两者的境界与追求,就有绝大的相似之处。两者都非常讲究功、法、气、
韵、美。
⑤汉字书法也影响到中国古典小说。中国古典小说以线式结构为主,虽然它的空间感十
分自由,但它的结构形态依然是线式的。它不喜欢甚至拒绝时空颠倒,而坚持依时而叙,依
时而言。小说的结构固然有繁有简,基本形态却万变不离其宗。简单成一线的如《西游记》,
就属于单一型线式结构。孙悟空就是引线的金针,孙悟空“走”到哪里,故事便“跟”到哪里。复杂一点的如《水浒传》,故事情节呈水脉系结构,但本质上也属于线式结构,不过
不是一条线而已,而是众多支流最终归于一处。更复杂的则是《红楼梦》,《红楼梦》的结
构形态是网状的,人物事件千头万绪,纵横交错,网络天成。
⑥可以这样说,汉字书法是一切中国传统艺术的基础,虽然它对其他种种艺术形式的影
响大小有差,彰隐有别,多少有异,但那基础性作用则是毋庸臵疑的。
18.从全文看,汉字书法是如何“以它特有的风韵影响了左右芳邻”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⑤段中,作者说《水浒传》“故事情节呈水脉系结构”。结合自己阅读《水浒传》的体
验,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①传统中华美食,对“油”十分讲究。 而现在,这美食中不可或缺的东西,人们却有
些谈“油”色变。调查发现,我国高血脂、糖尿病、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这
类疾病的产生与人们摄入脂肪不科学有关。脂肪在体内堆积,对健康造成危害,而脂肪的来
源,很大一部分就是我们平时所吃的油脂。
②一边是美味大餐,却含有大量油脂,影响健康;一边是控制用油,保证健康,但味道
欠佳。【甲】这似乎是难求两全的事情。【乙】人们正在寻找两全其美的办法,既享受美味大餐,又能保证身体健康。
③照顾到个人的饮食习惯,在高脂膳食的同时,可以考虑添加一些高膳食纤维食品。在吃大鱼大肉的同时,要有足够的膳食纤维,二者相互弥补,对人体健康较为有利。在吃油脂含量比较高的菜肴时,应该注意吃一定量的蔬菜。运用合理的膳食搭配来降低自身对油脂的摄入,在保证美味的同时,逐渐减少对油脂的依赖,从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这对很多无法拒绝美食诱惑的人,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
④人体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一些水溶性的维生素,就像蓄水池一样,当你缺乏的时候,它可以在你身体里存留;当你不需要那么多,它就会排泄出去。但是脂溶性营养素、脂肪这类东西,如果过量地摄入,又不注意运动,它就会在体内堆积,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健康,引发疾病。
⑤不管是通过合理饮食达到膳食结构的平衡,还是通过运动达到人体营养摄入和释放的平衡,平衡都是我们健康生活中一个重要概念。均衡合理的膳食搭配,良好的饮食、运动、生活习惯,是我们永远的追求。只有这些达到平衡、和谐,我们才能获得强健的体魄。
18.阅读第②段,说出画线的【甲】【乙】两个语句不能调换的三个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一】
我国的两次“营养和健康”调查表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油的摄入量直线上升。1982年第一次调查,油的人均日摄入量为 20克左右;2002年调查显示,平均数量已上升至42克左右。市场的繁荣,物质的丰富,让全国人民在20年间,食用油摄入量翻了一倍。
(1)以上材料与原文中提到的哪一现象有因果关系?结合原文,试作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实验人员采取灌喂的方式,每天给大白鼠食用高脂膳食,同时,还设计几个不同的剂量组,给大白鼠补充膳食纤维。通过观察,摄入膳食纤维较多的大白鼠组,它们的血脂尤其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大幅度地下降了。
(2)借助文中相关知识,说说这组动物实验在调整人们饮食方式方面给我们怎样的启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中国的桃花文化
①桃花,作为一种自然物,本来不具有“文化”的涵义。但是,桃花以它俏丽的色彩、缤纷的落英触动了中国人的某种情绪和情感,被渗透、融汇了审美主体的心理因素,并且作为人们共同认可的一种信息载体,世世代代承袭相传。于是,如同中国的“梅文化”“菊文化”一样,“桃花”也成为我们民族集体记忆和心理深层的积淀物,形成了中国的“桃花文化”。
②中国的“桃花文化”独具特色,它体现了中国文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一种思考和认识。 ③中国的“桃花文化”和女性有不解之缘。早在先秦的《诗经〃周南》中,就有一首关于桃花的诗。“桃之夭夭”,描写茂盛、火红的桃花,桃花来比喻年轻美貌的女子。春秋时代,息国的国君夫人息妫容貌美丽,被人称作“桃花夫人”。唐代的崔护在京都郊游,邂逅
一少女,次年再访,人去桃花在,崔护感伤不已,题诗慨叹,“人面桃花相映红”一句就成了千古名诗。还有清初孔尚任的著名悲剧《桃花扇》,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有为黛玉葬花写的《葬花辞》和《桃花行》。源远流长的桃花文化,从古代《诗经》一直唱到今天那桃花盛开的大江南北。
④在中国,“桃花文化”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文化现象。在民间吉祥喜庆活动特别是恋爱、婚姻这类人生喜庆之事里,桃花是“尚红”礼俗的主要角色。桃花坞、桃花酒、桃花运,包含“桃花”一词的人名地名更是不胜枚举。我国由历史沿袭形成众多的桃花观赏景点。早春二月,人们踏青采物采撷归来,多是几枝早开的桃花。至于与桃树、桃花、桃实相关的文化现象,几乎无处不在:传说桃都山有一巨大的桃树叫“桃都”,上有天鸡,天鸡一叫,天下的雄鸡也跟着叫。在中国神话中,仙桃又是长寿的象征,神话中的王母娘娘有“蟠桃宴”。桃树可家植于屋前舍后,更多的是漫山野生,人们又用“桃李满天下”比喻老师的学生之多……
⑤那么,中国桃花文化为何如此独特呢?
⑥桃花文化,反映了中国文人的自然观。大自然最美的季节是万物复生、欣欣向荣的春天,中国文人对春天倾注了十分炽热的情感,“咏春”的诗文特别发达。而春天又美在桃花盛开的时节,于是,自我们所能见到的《诗经》始,铺陈春景,不能不写桃花。永恒的自然界,极富生命力的桃花,激发了中国文人的艺术想象力和热爱生活的心愿。中国文人把自然界的桃花作为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本质力量和自己的情感意识的对应物加以抒写。他们借桃花歌颂自然美、劳动美、创造美,表达对永恒自然和永恒生命的向往。
⑦桃花文化还渗透着“儒与庄禅互补”的文人精神。“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中国文人两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文化心理。一方面,他们要身体力行,去实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经世致用”的人生理想;另一方面,由于现实不断击碎他们的理想之梦,于是造成了他们的失落心理,他们只好“穷则独善其身”,寄情山水,回归田园,在庄禅的境界中求得精神上的休憩和解脱。于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他自己,也为与他一样的失意文人创造了一个虚幻的世界。桃花源作为中国文人的精神栖息之所,世世代代吸引着文士,形成了他们的“桃花源情结”。他们并不是不知道桃花源之不可寻,他们寻找桃花源,几乎与屈原《天问》一样,上升为一种探索宇宙、社会和人生哲学的思维模式。
18. 依据相关语段,说说③④段与⑥⑦段不能调换的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下面材料,借助文章中的相关内容,分析北京平谷国际桃花节是如何体现中国桃花文化的。(5分)
【材料】
每年4月中旬,作为中国十大地方节庆之一的北京平谷国际桃花节,近年来强势锻造象征着幸福、浪漫、健康、快乐的桃花文化品牌,成为首都文化产业里的一颗耀眼明星。人间四月天,十七万亩桃花风姿绰约,竞相怒放,灿若云霞,吸引无数市民和游客慕名前去观赏;更有众多文人墨客即兴吟诗作画,表达对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桃花节期间,主办方还特邀京城百对新人举办“百年好合浪漫桃花海、情定桃花源”活动,在壮美的桃花海洋,与爱人真情告白,情定桃花源,留下了人生最美好浪漫的一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文阅读3——筛选类试题的剖析和应对策略
【常见考题类型及答题技巧】
类型1、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对策:找出文中带有表示程度、数量、范围等词句的句子,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类型2: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
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类型3、所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或:文章是从哪几方面对„„(说明对象)进行
说明/解释/介绍„„的?】
对策:找出文章各节的中心句,或从某一节中找出相关内容即可;有时需要从整篇文章
中进行摘录并做处理。压缩中心句,从一段或几段话中选择信息,都必须考虑用词性相同或
者短语结构相同的词来回答。
【实战演练】
(一)
①去年年底美国大使馆公布PM2.5的数据引起了国人热议,一时间专业术语“PM2.5、
PM10”成了人们谈论的话题。PM2.5究竟指的什么?它对人类的生活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②首先要了解的一个词是“PM”。PM是“颗粒物质”的缩写,PM10代表直径小于等于
10微米的悬浮颗粒,被称为粗颗粒物;PM2.5指直径小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也被称为细
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③在现代城市里的众多污染物来源中,颗粒污染物是最常见的,也是最主要的污染来源。
一般而言,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等。而PM2.5产生的主要
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如机动车
尾气、燃煤等。有数据表明,上班高峰期汽车尾气排放能迅速提高空气中pm2.5的含量。也
有专家指出下午2点至4点,属于pm2.5浓度最低的时段。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
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PM2.5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
影响更大。
④现代医院证明,含有高浓度超细颗粒(PM2.5)和大颗粒(PM10)的空气会对人体会产
生一系列严重的健康伤害。直径大于10微米的颗粒通常不会进入人体的肺部,因为我们的
呼吸器官可以对他们进行有效的过滤和阻拦,它们只会对我们的眼睛,鼻子和嗓子造成潜在
威胁。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
排出体外,也可能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PM2.5除了【甲】本身对人体呼吸系统具有直接的刺激作用、致敏作用外,它还【乙】能侵入人体肺部,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因为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2.5),不易被阻挡,并且携带细菌微生物、病毒和致癌物,可抵达细支气管壁,并干扰肺内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
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⑤PM2.5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有更大影响。虽然肉眼看不见空气中的颗粒物,但是颗粒
物却能降低空气的能见度,使蓝天消失,天空变成灰蒙蒙的一片,这种天气就是灰霾天。虽
然空气中不同大小的颗粒物均能降低能见度,不过相比于粗颗粒物,更为细小的PM2.5降低
能见度的能力更强。当颗粒物的直径和可见光的波长接近的时候,颗粒对光的散射消光能力
最强。可见光的波长在0.4-0.7微米之间,而粒径在这个尺寸附近的颗粒物正是PM2.5的主
要组成部分。所以,PM2.5是灰霾天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18.阅读第④段,说出画线的【甲】【乙】两个语句的位置不能调换的三条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下面材料,分析他们的锻炼是否合适?请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说明理由。(4分)
【材料】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注意锻炼身体,尤其是退休人员,常常选择在早上七八点或晚饭后七点左右去户外锻炼身体,或是马路边遛弯儿,或到立交桥下
扭秧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汉字书法
①汉字书法不但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而且以它特有的风韵影响了左右芳邻。
②它首先影响的是中国画。中国画骨子里其实也是一种线的艺术,讲究用丰富的线条来
勾勒物体的轮廓,历来主张以线造型,以形传神。细线显刚,曲线见柔,折转表示锐利,波
弯显示绵软,不同的用线可以表现画家独特的感受和情趣。
③汉字书法又影响了中国传统建筑。古建筑必有题字,必有匾额,必有楹联,必有中堂,
必有山名、水名、堂名、亭名,没有这些,就仿佛美人头上缺簪,公子额前少玉,就会觉得
意未到,情未尽。
④汉字书法又是与武术相通相连的。武与字通,自古而然。君不见电影《英雄》与《卧
虎藏龙》中都有武家书法的镜头在,虽然不免有些艺术的夸张,但绝非凭空想象。别的且不
言,只说书法与武术两者的境界与追求,就有绝大的相似之处。两者都非常讲究功、法、气、
韵、美。
⑤汉字书法也影响到中国古典小说。中国古典小说以线式结构为主,虽然它的空间感十
分自由,但它的结构形态依然是线式的。它不喜欢甚至拒绝时空颠倒,而坚持依时而叙,依
时而言。小说的结构固然有繁有简,基本形态却万变不离其宗。简单成一线的如《西游记》,
就属于单一型线式结构。孙悟空就是引线的金针,孙悟空“走”到哪里,故事便“跟”到哪里。复杂一点的如《水浒传》,故事情节呈水脉系结构,但本质上也属于线式结构,不过
不是一条线而已,而是众多支流最终归于一处。更复杂的则是《红楼梦》,《红楼梦》的结
构形态是网状的,人物事件千头万绪,纵横交错,网络天成。
⑥可以这样说,汉字书法是一切中国传统艺术的基础,虽然它对其他种种艺术形式的影
响大小有差,彰隐有别,多少有异,但那基础性作用则是毋庸臵疑的。
18.从全文看,汉字书法是如何“以它特有的风韵影响了左右芳邻”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⑤段中,作者说《水浒传》“故事情节呈水脉系结构”。结合自己阅读《水浒传》的体
验,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①传统中华美食,对“油”十分讲究。 而现在,这美食中不可或缺的东西,人们却有
些谈“油”色变。调查发现,我国高血脂、糖尿病、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这
类疾病的产生与人们摄入脂肪不科学有关。脂肪在体内堆积,对健康造成危害,而脂肪的来
源,很大一部分就是我们平时所吃的油脂。
②一边是美味大餐,却含有大量油脂,影响健康;一边是控制用油,保证健康,但味道
欠佳。【甲】这似乎是难求两全的事情。【乙】人们正在寻找两全其美的办法,既享受美味大餐,又能保证身体健康。
③照顾到个人的饮食习惯,在高脂膳食的同时,可以考虑添加一些高膳食纤维食品。在吃大鱼大肉的同时,要有足够的膳食纤维,二者相互弥补,对人体健康较为有利。在吃油脂含量比较高的菜肴时,应该注意吃一定量的蔬菜。运用合理的膳食搭配来降低自身对油脂的摄入,在保证美味的同时,逐渐减少对油脂的依赖,从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这对很多无法拒绝美食诱惑的人,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
④人体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一些水溶性的维生素,就像蓄水池一样,当你缺乏的时候,它可以在你身体里存留;当你不需要那么多,它就会排泄出去。但是脂溶性营养素、脂肪这类东西,如果过量地摄入,又不注意运动,它就会在体内堆积,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健康,引发疾病。
⑤不管是通过合理饮食达到膳食结构的平衡,还是通过运动达到人体营养摄入和释放的平衡,平衡都是我们健康生活中一个重要概念。均衡合理的膳食搭配,良好的饮食、运动、生活习惯,是我们永远的追求。只有这些达到平衡、和谐,我们才能获得强健的体魄。
18.阅读第②段,说出画线的【甲】【乙】两个语句不能调换的三个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一】
我国的两次“营养和健康”调查表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油的摄入量直线上升。1982年第一次调查,油的人均日摄入量为 20克左右;2002年调查显示,平均数量已上升至42克左右。市场的繁荣,物质的丰富,让全国人民在20年间,食用油摄入量翻了一倍。
(1)以上材料与原文中提到的哪一现象有因果关系?结合原文,试作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实验人员采取灌喂的方式,每天给大白鼠食用高脂膳食,同时,还设计几个不同的剂量组,给大白鼠补充膳食纤维。通过观察,摄入膳食纤维较多的大白鼠组,它们的血脂尤其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大幅度地下降了。
(2)借助文中相关知识,说说这组动物实验在调整人们饮食方式方面给我们怎样的启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中国的桃花文化
①桃花,作为一种自然物,本来不具有“文化”的涵义。但是,桃花以它俏丽的色彩、缤纷的落英触动了中国人的某种情绪和情感,被渗透、融汇了审美主体的心理因素,并且作为人们共同认可的一种信息载体,世世代代承袭相传。于是,如同中国的“梅文化”“菊文化”一样,“桃花”也成为我们民族集体记忆和心理深层的积淀物,形成了中国的“桃花文化”。
②中国的“桃花文化”独具特色,它体现了中国文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一种思考和认识。 ③中国的“桃花文化”和女性有不解之缘。早在先秦的《诗经〃周南》中,就有一首关于桃花的诗。“桃之夭夭”,描写茂盛、火红的桃花,桃花来比喻年轻美貌的女子。春秋时代,息国的国君夫人息妫容貌美丽,被人称作“桃花夫人”。唐代的崔护在京都郊游,邂逅
一少女,次年再访,人去桃花在,崔护感伤不已,题诗慨叹,“人面桃花相映红”一句就成了千古名诗。还有清初孔尚任的著名悲剧《桃花扇》,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有为黛玉葬花写的《葬花辞》和《桃花行》。源远流长的桃花文化,从古代《诗经》一直唱到今天那桃花盛开的大江南北。
④在中国,“桃花文化”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文化现象。在民间吉祥喜庆活动特别是恋爱、婚姻这类人生喜庆之事里,桃花是“尚红”礼俗的主要角色。桃花坞、桃花酒、桃花运,包含“桃花”一词的人名地名更是不胜枚举。我国由历史沿袭形成众多的桃花观赏景点。早春二月,人们踏青采物采撷归来,多是几枝早开的桃花。至于与桃树、桃花、桃实相关的文化现象,几乎无处不在:传说桃都山有一巨大的桃树叫“桃都”,上有天鸡,天鸡一叫,天下的雄鸡也跟着叫。在中国神话中,仙桃又是长寿的象征,神话中的王母娘娘有“蟠桃宴”。桃树可家植于屋前舍后,更多的是漫山野生,人们又用“桃李满天下”比喻老师的学生之多……
⑤那么,中国桃花文化为何如此独特呢?
⑥桃花文化,反映了中国文人的自然观。大自然最美的季节是万物复生、欣欣向荣的春天,中国文人对春天倾注了十分炽热的情感,“咏春”的诗文特别发达。而春天又美在桃花盛开的时节,于是,自我们所能见到的《诗经》始,铺陈春景,不能不写桃花。永恒的自然界,极富生命力的桃花,激发了中国文人的艺术想象力和热爱生活的心愿。中国文人把自然界的桃花作为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本质力量和自己的情感意识的对应物加以抒写。他们借桃花歌颂自然美、劳动美、创造美,表达对永恒自然和永恒生命的向往。
⑦桃花文化还渗透着“儒与庄禅互补”的文人精神。“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中国文人两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文化心理。一方面,他们要身体力行,去实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经世致用”的人生理想;另一方面,由于现实不断击碎他们的理想之梦,于是造成了他们的失落心理,他们只好“穷则独善其身”,寄情山水,回归田园,在庄禅的境界中求得精神上的休憩和解脱。于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他自己,也为与他一样的失意文人创造了一个虚幻的世界。桃花源作为中国文人的精神栖息之所,世世代代吸引着文士,形成了他们的“桃花源情结”。他们并不是不知道桃花源之不可寻,他们寻找桃花源,几乎与屈原《天问》一样,上升为一种探索宇宙、社会和人生哲学的思维模式。
18. 依据相关语段,说说③④段与⑥⑦段不能调换的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下面材料,借助文章中的相关内容,分析北京平谷国际桃花节是如何体现中国桃花文化的。(5分)
【材料】
每年4月中旬,作为中国十大地方节庆之一的北京平谷国际桃花节,近年来强势锻造象征着幸福、浪漫、健康、快乐的桃花文化品牌,成为首都文化产业里的一颗耀眼明星。人间四月天,十七万亩桃花风姿绰约,竞相怒放,灿若云霞,吸引无数市民和游客慕名前去观赏;更有众多文人墨客即兴吟诗作画,表达对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桃花节期间,主办方还特邀京城百对新人举办“百年好合浪漫桃花海、情定桃花源”活动,在壮美的桃花海洋,与爱人真情告白,情定桃花源,留下了人生最美好浪漫的一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