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一中2012

玉溪一中2012-2013学年上学期高三第四次月考

语文试题(教师卷)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中国古代的“罢市”

“罢市”,是指工商业者采取集体行动,非正常地终止商业交易活动。除了因经济利益受到损害,罢市还往往因为政治或社会因素而通过经济手段表达人们的意志和愿望。

在中国历史上,罢市的行为很早就出现了。西晋羊祜正直忠贞,刚正清廉,他去世当日,人们“莫不号恸,罢市,巷哭者声相接”,对他的离世表示悲痛哀悼之情。北宋徽宗朝,童贯宣抚陕西,当时长安物价踊贵,童贯有心抑制物价,负责财经的官员曲意逢迎,规定市场物价一律降低40%,违者重罚,商人被迫以罢市加以抵制。罢市虽有主动与被动之别,却表达了工商业者在联合普通市民争取话语权方面的努力。当然,普通市民表达意愿的方式不仅仅限于罢市本身,史书上记载了他们还采用过拦邀诉求、聚众喧嚣、街衢诟骂、投掷瓦砾等衍生行为。

唐宋时期,市民群体很活跃,罢市及衍生行为往往能影响到政府的决策或起到调整措施的效果。法典中,也没有对罢市行为的具体惩治条文和举措。事态激化时,罢市的衍生行为往往成为市民自己开辟的民意表达和民情宣泄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事态压力的作用,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政府的决策和措施。但在民情失控的状态下,有可能引发一定规模的社会动乱,也有可能被居心叵测者操控,或酿成暴乱。其实,被迫罢市及其衍生行为也损害了工商业者的经济利益,影响到市民的正常生活,同时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朝廷的统治。清朝正式将罢市及其衍生行为列入法律禁止的内容中,罢市与其衍生行为已经到了愈演愈烈的程度,而严禁、严惩成为统治者治理罢市的主要手段。

工商业者和普通市民在城市人口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加大,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也在不断加强,政府施行的很多政策和举措直接关系到他们共同的经济利益或影响到他们的生活甚至生存,罢市就是一种有形的利益诉求方式。争取话语权和参与权的力度与意识的增强,更积极参与城市社会建设,影响政府政策、决策,这都表明了市民阶层的逐渐形成和崛起。明清大中城市屡屡发生的以手工业者、中小商人和城市贫民为主体的城市居民为自身利益公开、持续的罢市行为,就是社会转型期官府与市民、商人与工匠矛盾激化的表现,罢市中冲突的主体发生了变化,而且具有了行业特点。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市民力量的成长和商业、手工业行会组织的规模化,为了争取话语权,罢市活动愈加频繁和激烈,在控制与反控制中,从抗争的无组织向有组织转化,从无固定利益群体向形成相关利益群体转化。罢市及其衍生行为表明原有的社会调节功能已经滞后,城市管理体制的很多方面已经不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如何走出回避、严禁和镇压的困境,是传统社会的政府面临的难题。

(节选自《文史知识》2012年第2期)

1. 下列对于“罢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罢市是工商业者非正常地终止商业交易活动的一种集体行动。

B. 中国历史上因为政治或社会因素而出现的罢市很早就出现了。

C. 通过经济手段表达人们的意志和愿望是主动罢市的重要方式。

D. 无论主动或被动罢市,都能表达工商业者争取话语权的努力。

答案: C “是主动罢市的重要方式”的说法无中生有。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中国历史上,普通市民罢市时会采取一些比较过激的衍生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B. 唐宋时期的法典中缺乏对罢市行为的具体惩治条文和举措,致使市民群体很活跃。

C. 被迫罢市及其衍生行为会产生一些损害和影响,也会影响社会稳定和朝廷的统治。

D. 传统社会的政府面临着如何走出回避、严禁和镇压城市罢市及其衍生行为的困境。 答案: B 强加因果。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宋时期,市民群体罢市的衍生行为有时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事态的压力和影响政府的决策与措施。

B. 与唐宋时期相比,清朝的罢市及其衍生行为愈演愈烈,而统治者相应的治理手段也趋于全面和严厉。

C. 明清大中城市发生的罢市行为,是特定时期社会中,具有行业特点的冲突主体之间矛盾激化的表现。

D. 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等变化,频繁和激烈地促进了市民的抗争向有组织和形成相关利益群体的转化。

答案:D 信息嫁接错误和无中生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朱邑字仲卿,庐江舒人也。少时为舒桐乡啬夫①,廉平不苛,以爱利为行,未尝笞辱人,存问耆老孤寡,遇之有恩,所部吏民爱敬焉。迁补太守卒史,举贤良为大司农丞。迁北海太守,以治行第一入为大司农。为人淳厚,笃于故旧,然性公正,不可交以私。天子器之,朝廷敬焉。

译: 朱邑,字仲卿,是庐江府舒城人。年轻时是舒城桐乡的农民,为人廉洁公正,待人宽容,做事本着对人慈爱和有利的原则,从不粗暴无礼地对待别人,抚恤慰问老人和孤寡无依的人,凡遇到他的都得到很好的对待,深得当地吏民的敬爱。后提拔为太守卒史,因贤能优秀被推举为大司农丞。后升任为北海太守,因考核他的政绩和德行第一而成为大司农。为人淳朴厚道,和故旧的关系深厚,但生性公正,不能拿私心和他结交。天子很看重他,朝廷官员也很敬重他。

是时,张敞为胶东相,与邑书曰:“明主游心太古,广延茂士,此诚忠臣竭思之时也。直敞远守剧郡,驭于绳墨,匈②臆约结,固亡奇也。虽有,亦安所施?足下以清明之德,掌周稷③之业,犹饥者甘糟糠,穰岁余梁肉。何则?有亡之势异也。昔陈平虽贤,须魏倩而后进;韩信虽奇,赖萧公而后信。故事各达其时之英俊,若必伊尹、吕望而后荐之,则此人不因足下而进矣。”邑感敞言,贡荐贤士大夫,多得其助者。身为列卿,居处俭节,禄赐以共九族乡党,家亡余财。

译: 这时,张敞做胶东相,给朱邑写信说道:“贤明的君主内心里学习远古的圣君,广泛地招纳贤才,这的确是忠臣竭尽自己的能力的时候。只不过我守在这僻远难治的郡县,被规矩所束缚,胸怀短狭,原本没什么奇才。即使有,又向哪里施展?您凭着清明的德行,掌管着国家的农业,就好象灾荒之年吃糟糠都是甜的,丰年的时候美食佳肴是多余的一样。为什么呢?有和没有的情况是不同的。过去陈平虽然有才干,但也需要魏倩的帮助才能被提拔重用,韩信虽然是奇才,也依靠萧何才能被信任 。考察过去各个朝代的英俊之才,如果一定非得是像伊尹、吕望那样的人才推荐,那么这个人其实不用您就会崭露头角的。”朱邑很感激他这番话,努力向朝廷举荐贤人;有很多人是得到他帮助的。他虽然身在高位,但生活节俭,自己的俸禄用来给族人和乡亲们使用,家中没有剩余的钱财。

神爵元年卒。天子闵惜,下诏称扬曰:“大司农邑,廉洁守节,退食自公,亡强外之交,束修之馈,可谓淑人君子,遭离凶灾,朕甚闵之。其赐邑子黄金百斤,以奉其祭祀。”

译: 他于神爵元年去世。皇帝非常爱惜同情他,下诏书称赞他:“大司农朱邑,廉洁有节义,缩减自己的饭食以示节操,在外面没有有钱有势的朋友,自己也不接受别人送的礼物,称得上是贤人君子。现在遭到凶难,我非常同情他,赐给他的儿子黄金百斤,用来祭祀他的父亲。”

初,邑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故为桐乡吏,其民爱我,必葬我桐乡,后世子孙奉尝我,不如桐乡民。”及死,其子葬之桐乡西郭外,民果共为邑起冢立祠,岁时祠祭,至今不绝。

译:当初朱邑病重弥留之际,嘱咐他的儿子:“我原来做桐乡的官吏,那里的百姓爱戴我。死后一定要将我埋葬在桐乡。后代子孙供奉我,也不如桐乡的百姓。”等到他死后,他的儿子把他埋在桐乡的城西,老百姓果然一起为他立墓修祠堂,年年在祠堂祭拜他,至今没有中断。

(选自《汉书卷八十九•循吏传》)

[注]①啬夫:务农之人。②匈:同“胸”。③周稷:古代传承下来的农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存问耆老孤寡,遇之有恩 存:抚恤

B.明主游心太古,广延茂士 延:招纳

C.直敞远守剧郡,驭于绳墨 直:正直

D.犹饥者甘糟糠,穰岁余梁肉 穰:丰年

答案:C(只是)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朱邑廉平不苛的一组是(3分)

① 以爱利为行,未尝笞辱人

②以治行第一入为大司农

③ 为人淳厚,笃于故旧,然性公正,不可交以私

④邑感敞言,贡荐贤士大夫

⑤ 身为列卿居处俭节,禄赐以共九族乡党,家亡余财。

⑥岁时祠祭,至今不绝。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⑥ D.④⑤⑥

答案:A(②朱邑的政绩④朱邑举荐贤才⑥百姓祭奠朱邑)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邑年轻时是舒城桐乡的农民,为人廉洁公正,待人宽容,深得当地吏民的敬爱。

B.张敞写信给朱邑劝他举荐贤才,朱邑很感激他的话,努力向朝廷举荐贤人;同时自己也得到很多人的帮助。

C.朱邑因贤能优秀被推举为大司农丞。后升任为北海太守,因考核他的政绩和德行第一而成为大司农。

D.朱邑去世,皇帝非常爱惜同情他,下诏书称赞他廉洁有节义,并赐给他的儿子黄金百斤,用来祭祀其父亲。

答案:B(有很多人得到朱邑的帮助)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为人淳厚,笃于故旧,然性公正,不可交以私。(5分)

译文:

答案: (1)(5分)为人淳朴厚道,和故旧的关系深厚,但生性公正,不能拿私心(或私事)和他结交。(评分点:笃:深厚;但:然而、但是;以:介词,拿。每点1分,句意正确通畅2分)

(2)昔陈平虽贤,须魏倩而后进;韩信虽奇,赖萧公而后信。(5分)

译文:

答案: (2)(5分)过去陈平虽然有才干,但也需要魏倩的帮助而后才能被提拔重用;韩信虽然是奇才,也依靠萧何举荐而后才能被信任。(评分点:虽:虽然;进:“被任用”或“被提拔重用”;信:被信任。每点1分,句意正确通畅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南朝诗,完成8~9题。

行舟值早雾 伏 挺

水雾杂山烟,冥冥不见天。

听猿方忖岫,闻濑始知川。

渔人惑澳浦①,行舟迷溯沿②。

日中氛霭尽,空水共澄鲜。

[注]①澳浦:水边可泊船处。②溯沿:逆流或顺流。

8. 这首诗三至六句对“早雾”的描写,表现了雾中人怎样的心理感受?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 用“听”、“忖”和“闻”、“知”,细腻地表现了雾中人凭借浓雾里的声音,进行揣度、判断的心理;写雾中“渔人”和“行舟”的无所依傍,不知所之,表现了雾中人的惶惑和迷茫。

9. 诗的结尾两句和开头两句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照应,对比。“氛霭”对应“雾”、“烟”,“空水”对应“水”、“天”,“澄鲜”对照着“冥冥”,首尾呼应,形成鲜明对比;以此表现出舟中人脱身浓雾,精神为之一振,豁然开朗的心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 。

(诸葛亮《出师表》)

(2)故木受绳则直,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3) ,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 。(李白《蜀道难》)

答案:(1)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2)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问君西游何时还 雄飞雌从绕林间

乙 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周海亮

红色的铁伏在砧上,任一把大钳夹持,任两把铁锤反复锻打。老铁匠的小锤轻敲上去,如蜻蜓点水,小铁匠的大锤紧跟上来,似巨雷轰顶。柔软的铁像面团般变着形状,灼烫的火星在大锤落下的瞬间如烟花般迸散绽放。几点火光飞溅老铁匠腰间的牛皮围裙,又在霎时熄灭。围裙就像黄褐色的天幕,黑色的星光点点。

炉火熊熊,红和蓝的火焰缠绕交织。小铁匠气喘吁吁,挥锤的胳膊渐渐变得沉重,表情也开始痛苦。老铁匠看看他,停下手里的小锤。歇一歇喝口水,他说,你好像心不在焉。

小铁匠没有搭话。

因为这把刀?老铁匠问他。

小铁匠只好点点头。他用一条黑色的毛巾擦着彤红的脸膛,村里人都说你是汉奸。 还说你是小汉奸?老铁匠面无表情。

那是肯定,小铁匠瞪着老铁匠,干脆我们逃了吧!夜里咱们爷俩……

你觉得能逃出去吗?老铁匠仍然面无表情。

那也不打了!小铁匠把毛巾狠狠地扔到地上,不打能怎样呢?大不了是一死。

不打?老铁匠苦笑,不打铁,我们还是铁匠吗?他站起身,从熊熊炉火中钳出再一次变得柔软的铁,用力按到砧上。儿啊,开锤!

军刀在两个月以后打造完毕。青蓝的刀锋,弧形的刀柄,雕了简洁图案的刀鞘。刀似乎可以斩断目光和阳光,那是一把令人胆寒的好刀。小野小队长按时过来取刀,身边跟着四个持枪的日本兵。他盯着刀,嘴角不停抖动。他问老铁匠,全是铁的?老铁匠说,当然。小野再问,如何?老铁匠说,可试。小野就抽出腰间的军刀,哇哇怪叫着冲上来,一道寒光自上而下,直逼老铁匠。老铁匠微微一笑,手中刀轻轻一迎,“噗”一声响,小野的军刀,便折为两截。

小野向老铁匠翘起拇指,好快的刀!又摆摆手,示意身边的日本兵接过刀。想不到老铁匠却退后一步,说,刀暂时不能拿走。

不能拿走?小野愣住。

不能拿走。老铁匠说,刀柄上还没有刻字。

刻字?

这是规矩。老铁匠说,只有刀柄上刻了字,才算一把刀打造完毕,刀才算有了主人。如果你信得过我,后天过来取刀。

小野想想,再看看老铁匠,再想想,再看看老铁匠,然后点点头。他在一张纸片上写下自己的名字,递给老铁匠。要刻得和这个一模一样,小野说,能办到吧?

老铁匠笑笑,没问题。

别耍花样啊!

放心!

后天我来取刀!

请!

可是第二天老铁匠就不见了,连同那把削铁如泥的军刀。小野暴跳如雷,他把全村人驱赶到一起,逼他们说出老铁匠的下落。当然没有人说。也许连他们也不知道。也许连小铁匠也不知道。——日本人早在村子通往外界的唯一路口设下重重关卡,老铁匠的突然失踪,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

愤怒的小野几次想毙掉小铁匠,可是他终未下手。他们正在村后的山上修筑工事,这个时候他们需要一位强壮的铁匠。

一个月后的一个夜里,山上的壮丁们突然组织了一次暴动。他们用石块打死四个看守,然后四散而逃。尽管日本人的机关枪哒哒扫个不停,可是最终,还是有三十多人逃了出去。

小铁匠在突围中中弹身亡。据说他是这次暴动的组织者。据说他在临死前只说了一句话。他说,爹告诉我,能屈能伸才是铁。

再后来,日本人就投降了。

多年后他们那栋老房子突然倒塌。在一个雨夜,伴着一道划破天空的闪电。人们在听到一声闷响后爬起来看,就惊呆了。

那房子,只剩下一面伫立的墙。

那面墙里,镶着一位伫立的老人。只剩白色骨架的老人。

风雨中,白色骨架岿然不动,似乎他的每块骨头,都闪烁出红和蓝的光泽。

红色像铁锈或者红的炉火。蓝色像刀锋或者蓝的炉火。

白色骨架的手里,紧握着一把刀。军刀。

刀柄上清晰地刻着三个字:中国铁。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情节曲折、极富戏剧性,但老铁匠的失踪、小铁匠的组织暴动,来得太突然了,这是一个小小的遗憾。

B.小说一开始写老铁匠得知自己被村人说成是汉奸后仍面无表情地打铁,说明老铁匠一开始并没有想要反抗,而是逆来顺受想要忍气吞声躲过这一劫。

C.“刀柄上清晰地刻着三个字:中国铁。”文字简练,系点睛之笔,对主题进行了阐释与深化,使标题的匠心得以彰显。

D.小说以饱含深情的笔调,用爱国主义者的鲜血和骨气让一块普通的铁拥有了震撼心灵的内涵,老铁匠与小铁匠互相映衬,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完美。

E.作者运用悬念,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传神地刻画出了父子俩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维护祖国尊严的高大形象。

参考答案(1)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答B、E不给分。(A.这叫“艺术留白”,是为了让读者“参与创作”,引发读者深入的思考,并得到不一样的作品内涵或启发。B.结合下文可知,老铁匠面无表情说明他胸有成竹,早就想好了反抗到底的策略。E.文中没有心理描写。)

(2)“铁”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2)①铁是本文的线索。②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和重要情节。③铁暗示本文的主题,象征着中国人民钢铁般的傲骨和不屈不挠的爱国精神。

(3)小说中的老铁匠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3)①从老铁匠锻造的削铁如泥的军刀可以看出他的技艺高超;②从他面对村人的误解从容淡定、面对敌人的淫威沉着周旋可以看出他的能屈能伸,临危不惧;③从他最后突然失踪化为墙中骨架可以看出他视死如归,坚决反抗的爱国精神。

(4)老铁匠说,“能屈能伸才是铁”。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具体理由。(8分)

(4)同意。(2分)

①我们需要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但在特殊情况下,我们也许更需要忍辱负重。一块普通的铁,只有忍耐住千百次锻打的痛苦,才会在火与锤的唤呼下变得刚硬锋利,成为削铁如泥的利器;一个平凡的人,只有经受得起被他人误解,能屈能伸,才能够等待最佳时机一击制胜,成就不凡的人生。(2分)

②我们不但要懂得去爱国,更需要掌握爱国的方式。在抗击外族侵略时期,勇敢献身是爱国。在和平建设时期,理智、合法地表达我们的爱国情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韬光养晦,建设强大的祖国同样是爱国。头脑发热冲动的打砸国人的日产汽车,焚烧国内的家乐福超市都是不理智不合法的伪爱国。(2分)

③我们在生活中,在失意时能忍耐,在逆境或困境中能乐观向上,在得意时能信心百倍干一番大事业,这才是我们做人的应有之义。(2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1)~(4)题。

莫言自述:我平时是孙子 写作时色胆包天

1957年,我家来了个大学生邻居。他讲,当时他在济南的时候,认识一个山东省比较“腐败”的作家。这个作家究竟“腐败”到什么程度呢?一天三顿吃饺子。我们当时一年也吃不上一次饺子。我当时就问他:“叔叔,如果我将来能够写出一本小说来,我是不是能一天三顿吃饺子。” 所以,我想我最初对文学对当作家的梦想,就是冲着一天三顿吃饺子开始了。我后来把村里面的书借来看了以后,头脑当中才真正有关于文学的概念。

我的想象力还是不错的,为什么不错呢?因为我的想象力是饿出来的。童年时赶上自然灾害,为了填肚子,野草、树皮,什么都吃,甚至连煤块都敢啃。1961年春天,村里的小学拉来了一车亮晶晶的煤块,和小伙伴一拥而上,每人抢起一块煤,咯嘣咯嘣啃起来,觉得那煤块越嚼越香,还说着“味道好极了”。

我小学五年级就被学校赶出来了,就一个人牵着两头牛放牧。那时候我就能从牛的眼睛里边看到自己的倒影。有时候躺在草地上,看到天上的白云,听到鸟叫,听到周围青草生长的声音,和大地发出的气味。这种跟大地接触的机会,这种很长时间孤独地跟动物在一起的状态,都让我想入非非。

直到现在,我依然动用的还是我二十岁以前积累的生活资源。我二十岁以后的东西,基本上还没有正儿八经地去写。

想象力,也有外来接受的地方。我们山东高密这个地方,离写出《聊斋志异》的蒲松龄的故乡也不远,隔了三百多里路。我听老人讲了很多很多关于鬼神的故事。 上世纪六十年代,死人非常多。我们村子里最高纪录是一天死了18个人。一出门就看到原野里有鬼火在闪烁,而且经常有各种各样火一样的球在天空中飘来飘去。我当医生的姑姑就告诉我,这是狐狸在恋爱。人一旦进入这种环境,就会有一种恐惧,你就觉得你周围充满了一些神秘的生物,你在走路的时候经常听到脚后面有一个声音在跟随着你。

我的小说语言也是比较庞杂的,这里面既有古典的书面型的语言,也有一些读西方翻译过来的小说这样的语言,更多的还是来自乡土。

我们山东话的许多方言土语,一旦写到书上,是非常典雅古朴的古语,反而能够被人理解。我们说一把刀锋利,不说锋利,而说“风快”。说一个姑娘漂亮,也不说漂亮,我们讲“奇俊”。说今天天气很热,我们不说很热,而说“怪热”。

这些方言土语,写到小说里,完全可以看得懂,而且有非常强的感染力。一个真正的文学家,就是应该千方百计地丰富本民族的语言。不能仅仅把方言土语用到小说人物的对话中,而要把方言土语用到叙述中。

我从小就是一个非常爱说话的孩子。在我们农村叫做“炮孩子”。后来我写了小说叫《四十一炮》,里面就有一个“炮孩子”,其中也有我个人的经历。也因为我喜欢说话,喜欢说真话,给我们的家里带来了很多的麻烦。所以过了几十年以后,当我要写小说准备发表时,使用的笔名叫“莫言”。就是告诫自己要少说话。

事实证明,我一句话也没有少说,而且经常在一些特别庄严的场合,说出实话来。我觉得讲真话毫无疑问是一个作家宝贵的素质。

如果一个作家讲假话,不但对社会无益,也会大大影响文学的品格。因为好的文学作品,肯定有一个真实的东西在里边,尤其是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群众的生活面貌。

我有一种偏见,我觉得文学艺术,它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文学艺术就是应该暴露黑暗,揭示社会的黑暗,揭示社会的不公正,也包括揭示人类心灵深处的阴暗面,揭示人性中恶的部分。

所以我的很多小说一旦发表以后,有些读者也不高兴。因为我把有些黑暗暴露得太彻底。当然我不会迎合这样的读者,而牺牲自己文学创作的原则。我最近写了一部长篇小说(指《生死疲劳》),写了一个后记,最后一句话就是说“哪怕只剩下一个读者,我也要这样写”。

有人说我为获奖,作品特意贴中国标签?什么是中国标签?我不知道。我在《檀香刑》后记里面说,我想在语言上有我自己的特色,根本不是想写给外国翻译家看。

一个作家不可能把自己的写作追求限定在一个什么奖上,也没听说哪一个作家为了得什么奖调整了自己写作的方向,改变了自己写作的方法。而且,即便你想改变,变得了吗?该怎么写,还怎么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以是孙子,是懦夫,是可怜虫,但在写小说时,我是贼胆包天、色胆包天、狗胆包天。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文章第一段通过回忆大学生邻居的故事交待了作者文学梦想及文学概念的来源,也让我们对那个历史时期群众物质极其匮乏的生活状态有所感知。

B. 为莫言的写作源源不断提供素材的是他二十岁以前积累的生活资源,二十岁以后就基本上没有什么正儿八经的东西去写了。

C. 鬼神妖怪的各种传说在莫言的家乡很盛行,尤其是许多老人讲的鬼神故事对莫言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 以“莫言”为笔名,意在提醒自己少说话,他却一句话也没少说,这种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也属于作者自己要揭示的人性中恶的部分。

E.这篇文章是莫言被授予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后的自述,平易如话家常,没有故作深沉的情感和晦涩的词汇,一如作者的小说语言一样平实朴素。

(1)(5分)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B、D错在最后一句,A错在“文学概念”不是通过大学生邻居来家获得的。)

(2)文学创作的成功需要有作者有非凡的才情和丰富的想象力,莫言的想象力是如何获得的?请结合全文概述。(6分)

(2)①莫言的想象力首先来源于童年饥饿的记忆。童年时赶上自然灾害,为了填肚子,野草、树皮,什么都吃,甚至连煤块都说“味道好极了”。

②莫言的想象力来源于乡村的生活资源。能从牛的眼睛里边看到自己的倒影。有时候躺在草地上,看到天上的白云,听到鸟叫,听到周围青草生长的声音,和大地发出的气味。这种跟大地接触的机会,这种很长时间孤独地跟动物在一起的状态,都让我想入非非。

③莫言的想象力来源于恐惧。小时候听了很多鬼神妖怪的故事,当时的生活环境就会有一种恐惧,莫言就觉得周围充满了一些神秘的生物,想象力就产生了。

答对一点2分,三点6分,意思答对即可。

(3)文末“在日常生活中,我可以是孙子,是懦夫,是可怜虫,但在写小说时,我是贼胆包天、色胆包天、狗胆包天。”如何理解莫言这句话的内涵?请结合原文简析。(6分)

(3)(6分)①这句话的含义是:作为一个普通人,莫言可以卑微懦弱,忍受委屈,但作为一个作家一定要有勇气敢说话敢做事,不会有所顾虑和畏惧。

②莫言觉得讲真话是一个作家宝贵的素质。如果一个作家讲假话,对社会无益,也会影响文学的品格。他坚持有一个真实的东西在文学作品,他要真实地反映下层人民群众的生活面貌。

③他不把文学作为唱赞歌的工具。他认为文学艺术就是应该暴露黑暗,揭示社会的黑暗,揭示社会的不公正,也包括揭示人类心灵深处的阴暗面,揭示人性中恶的部分。

④敢于将黑暗彻底暴露,不会因为迎合部分读者,而牺牲自己文学创作的原则。“哪怕只剩下一个读者,我也要这样写”。

答对一点2分,三点6分,意思答对即可。

(4)老托尔斯泰虽未曾得到诺奖,但他的言说成为诺奖一个隐蔽的信条———“写你的村庄,你就写了世界。”作为世界的基本细胞,作为主体感知的源头和存在的基础,村庄提供了我们感知世界的基本图式,成为我们想象世界的首要依据。莫言几十年如一日地开垦“高密东北乡”(莫言家乡的象征)的文学王国,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对中国文学的启示是什么?请结合原文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

(4)(8分)示例一:各个民族的民间文学都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并能被世界范围的读者所理解。中国乡土文学有着深厚的魅力。

①莫言谈自己的文学创作灵感主要来自于二十岁以前积累的生活资源,而那种生活是属于乡村的生活。原文中关于放牧一段描述,就是最好的说明。

②原文中莫言说自己的小说语言是庞杂的,既有古典的书面型的语言,也有一些读西方翻译过来的小说这样的语言,更多的还是来自乡土。他把许多方言土语,写到书上,非常典雅古朴同时也通俗易懂,而且有非常强的感染力。他认为一个真正的文学家,就是应该千方百计地丰富本民族的语言。不能仅仅把方言土语用到小说人物的对话中,而要把方言土语用到叙述中。

③当代作家中的贾平凹是一位致力于描写陕西农民的生活的作家,他的作品《秦川》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举其他作家也可以)

示例二:莫言获奖对中国文学有这样一个启示,就是增强作品的独创性,每个作家只有找到自己的独创性,才能得到世界更大的认可。

①莫言小说语言是比较庞杂的,有一些读西方翻译过来的小说这样的语言,但更多的还是来自乡土。他在语言上有自己的特色。

②他并没有为了得诺贝尔奖而调整了自己写作的方向,改变了自己写作的方法。他一直坚持自己的写作风格。

③现在很多作家是在为政策而写作,为文学奖而写作,为市场而写作,这都是不对的,会写得庸俗,失去特色。莫言的获奖也许对中国纯文学是一种提升和推动,会让作家更加将身心沉潜到文学中,是为让文学写作的作家更能找到自信。

示例三:作家总是从熟悉的生活写起,总是把自己身边的人物,甚至把自己的亲人当作小说中的人物来描写。

联系现实:如汪曾祺的胡同里的文化,铁凝作品中的笨花镇、保定府,王安忆作品中的上海里弄、陈忠实笔下的白鹿原、贾平凹笔下的商州等都可以证明这点。

能和老托尔斯泰的话及莫言的创作联系起来,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

第Ⅱ卷(表达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A.卫生筷并不卫生,多为黑作坊经过简单浸泡漂白后即投放市场的产品,近日银川市警方和工商等部门上下其手,摧毁了多个制脏窝点。

B.今年,随着国庆旅游黄金周的临近,宁夏著名景点——沙坡头将迎来旅游的高峰,有关人士说,中卫市该旅游景点严阵以待,已经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

C.父母对子女总是抱着很大的希望,教育子女也总是苦口婆心,做子女的,应该多多体谅,多多理解,不要让父母枉费心机。

D.新闻采访和写作是新闻记者的天职,但是要写出精品,记者们必须对政治有极高的敏感度,必须练就一身倚马可待的真本领。

13、D.倚马可待:比喻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快。使用恰当。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

串通做弊。严阵以待: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着敌人。枉费心机:白白地费了一番心思。贬义词。贬词褒用,不恰当。

1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宁浩虽然曾表示“抖鸡贼”的时代已经过去,他希望以情动人,让观众哭出来,但《黄金大劫案》仍然显示了他娴熟的搞笑能力。

B.载人航天技术的突破,是我国高新科技水平显著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的重要体现。

C.人大会上,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安全、诚信以及防止传统文化不受污染等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制约互联网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

D.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如果万一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B((A语序不当,“虽然”放在主语“宁浩”之前;D“如果”与“万一”重复;C“防止传统文化不受污染”表意有误)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

思维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应该包括一些思维心理学基本知识的传授。_______________。

①在这个意义上,适当知识的准确掌握其实就是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②有助于将混沌的内隐能力转化为明晰的外显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③但是,思维教学的目标不全是而且不主要是掌握关于思维的知识。

④在我们看来,适量而准确的知识有助于将无意识的习得转化为有意识的学得。

⑤否则就使它蜕变为思维心理学的一门通俗课程,失去作为语文选修课的价值。

A.④②①③⑤ B.①②④⑤③ C.④①②⑤③ D.①④②③⑤

15.A

16. 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5分)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今年的主题为“办好农业合作社,粮食安全添保障”。目前亚太粮食问题紧迫,全球饥饿人口数量已接近10亿人,全球1/4饥饿人口在亚太地区。据央视《新闻1+1》报道,我国仅餐饮业一项,每年就要倒掉两亿人一年的口粮。一项有2707人参与的调查显示,94.3%的人感觉身边的浪费现象普遍,92.6%的人认为“公款吃喝”方面的浪费最严重。国家粮食局副局长张桂凤表示,目前我国的粮食问题已不是“供应”,而在“浪费”!她说:“我们国家粮食保证自己没问题,但是这些年我们在调查粮食损失浪费这个环节当中,数字确实比较惊人。我们就想唤起人们节约粮食、爱惜粮食的重视,从我们做起,做节约粮食的模范。”

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5分)

我国粮食浪费严重,爱惜粮食从我做起。

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 另写三个句子,要求蕴含一定哲理,句式与示例相近。(6分)

(1)蜘蛛:能坐享其成,靠的就是那张关系网。

(2)虾:大红之日,便是大悲之时。

(3)天平:谁多给一点,就偏向谁。

17. (6分)示例:瀑布:因居高临下,才口若悬河。锯子:伶牙俐齿,专做离间行为。气球:只要被人一吹,便飘飘然了。钟表:可以回到起点,却已不是昨天。核桃:没有华丽的外表,却有充实的大脑。指南针:思想稳定,东西再好也不被诱惑。花瓶:外表再漂亮,也掩不住内心的空虚。

每写出一句给2分,其中蕴含一定哲理1分,句式与示例相近1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两组材料,按要求作文。

第一组:

1.范仲淹《灵乌赋》: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2.《世界人权宣言》:人人有权享有主张和发表意见的自由。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

第二组:

1.中国古语: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2.网言网语:网络谣言危害甚广,造谣传谣不是言论自由;言论自由的前提是客观表达。

3.生活现象:蛤蟆日夜不停地叫,口干了,舌头也疲劳了,可就是没人听;公鸡黎明按时啼叫,人们听到它的叫声后,就开始了新的一天。

同学们,在当今这个言论自由度很大的时代,我们该如何“言论”?请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你的认识、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或套作。

18.(1)【立意解说】第一组材料表明:“言论自由”是人的基本权利;第二组材料表明:追求言论自由,也要客观表达、善意表达,也要表达有价值的信息。

所以,立意应侧重:a,辩证地认识言论自由;b,分析言论自由的意义;c,探讨如何把握言论自由的限度,如何营造一个和谐的言论环境。

注意,侧重点是自己如何去“言”,而不是如何对待别人的“言”。

(2)【评分原则】

①最佳立意(57起): a+b+c(三方面都谈到)。

②一等立意:(54起):a+b或a+c或b+c(谈其中两方面)。

③二等立意:(48起):a、b、c三方面只谈一方面。

④三等立意:(42起):偏离(扩大、缩小、转移)话题,谈“自由”、“批评”、“如何面对他人言论”等相关话题;或一味批判而没有建设性意见,一味罗列社会现象没有分析。

⑤四等立意:(36起):谈与材料基本无关的话题。

⑥等外立意:(0—36):抄袭、套作、残文、观点荒谬反动、含有人身攻击或侮辱性言论。

玉溪一中2012-2013学年上学期高三第四次月考

语文试题(教师卷)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中国古代的“罢市”

“罢市”,是指工商业者采取集体行动,非正常地终止商业交易活动。除了因经济利益受到损害,罢市还往往因为政治或社会因素而通过经济手段表达人们的意志和愿望。

在中国历史上,罢市的行为很早就出现了。西晋羊祜正直忠贞,刚正清廉,他去世当日,人们“莫不号恸,罢市,巷哭者声相接”,对他的离世表示悲痛哀悼之情。北宋徽宗朝,童贯宣抚陕西,当时长安物价踊贵,童贯有心抑制物价,负责财经的官员曲意逢迎,规定市场物价一律降低40%,违者重罚,商人被迫以罢市加以抵制。罢市虽有主动与被动之别,却表达了工商业者在联合普通市民争取话语权方面的努力。当然,普通市民表达意愿的方式不仅仅限于罢市本身,史书上记载了他们还采用过拦邀诉求、聚众喧嚣、街衢诟骂、投掷瓦砾等衍生行为。

唐宋时期,市民群体很活跃,罢市及衍生行为往往能影响到政府的决策或起到调整措施的效果。法典中,也没有对罢市行为的具体惩治条文和举措。事态激化时,罢市的衍生行为往往成为市民自己开辟的民意表达和民情宣泄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事态压力的作用,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政府的决策和措施。但在民情失控的状态下,有可能引发一定规模的社会动乱,也有可能被居心叵测者操控,或酿成暴乱。其实,被迫罢市及其衍生行为也损害了工商业者的经济利益,影响到市民的正常生活,同时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朝廷的统治。清朝正式将罢市及其衍生行为列入法律禁止的内容中,罢市与其衍生行为已经到了愈演愈烈的程度,而严禁、严惩成为统治者治理罢市的主要手段。

工商业者和普通市民在城市人口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加大,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也在不断加强,政府施行的很多政策和举措直接关系到他们共同的经济利益或影响到他们的生活甚至生存,罢市就是一种有形的利益诉求方式。争取话语权和参与权的力度与意识的增强,更积极参与城市社会建设,影响政府政策、决策,这都表明了市民阶层的逐渐形成和崛起。明清大中城市屡屡发生的以手工业者、中小商人和城市贫民为主体的城市居民为自身利益公开、持续的罢市行为,就是社会转型期官府与市民、商人与工匠矛盾激化的表现,罢市中冲突的主体发生了变化,而且具有了行业特点。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市民力量的成长和商业、手工业行会组织的规模化,为了争取话语权,罢市活动愈加频繁和激烈,在控制与反控制中,从抗争的无组织向有组织转化,从无固定利益群体向形成相关利益群体转化。罢市及其衍生行为表明原有的社会调节功能已经滞后,城市管理体制的很多方面已经不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如何走出回避、严禁和镇压的困境,是传统社会的政府面临的难题。

(节选自《文史知识》2012年第2期)

1. 下列对于“罢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罢市是工商业者非正常地终止商业交易活动的一种集体行动。

B. 中国历史上因为政治或社会因素而出现的罢市很早就出现了。

C. 通过经济手段表达人们的意志和愿望是主动罢市的重要方式。

D. 无论主动或被动罢市,都能表达工商业者争取话语权的努力。

答案: C “是主动罢市的重要方式”的说法无中生有。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中国历史上,普通市民罢市时会采取一些比较过激的衍生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B. 唐宋时期的法典中缺乏对罢市行为的具体惩治条文和举措,致使市民群体很活跃。

C. 被迫罢市及其衍生行为会产生一些损害和影响,也会影响社会稳定和朝廷的统治。

D. 传统社会的政府面临着如何走出回避、严禁和镇压城市罢市及其衍生行为的困境。 答案: B 强加因果。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宋时期,市民群体罢市的衍生行为有时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事态的压力和影响政府的决策与措施。

B. 与唐宋时期相比,清朝的罢市及其衍生行为愈演愈烈,而统治者相应的治理手段也趋于全面和严厉。

C. 明清大中城市发生的罢市行为,是特定时期社会中,具有行业特点的冲突主体之间矛盾激化的表现。

D. 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等变化,频繁和激烈地促进了市民的抗争向有组织和形成相关利益群体的转化。

答案:D 信息嫁接错误和无中生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朱邑字仲卿,庐江舒人也。少时为舒桐乡啬夫①,廉平不苛,以爱利为行,未尝笞辱人,存问耆老孤寡,遇之有恩,所部吏民爱敬焉。迁补太守卒史,举贤良为大司农丞。迁北海太守,以治行第一入为大司农。为人淳厚,笃于故旧,然性公正,不可交以私。天子器之,朝廷敬焉。

译: 朱邑,字仲卿,是庐江府舒城人。年轻时是舒城桐乡的农民,为人廉洁公正,待人宽容,做事本着对人慈爱和有利的原则,从不粗暴无礼地对待别人,抚恤慰问老人和孤寡无依的人,凡遇到他的都得到很好的对待,深得当地吏民的敬爱。后提拔为太守卒史,因贤能优秀被推举为大司农丞。后升任为北海太守,因考核他的政绩和德行第一而成为大司农。为人淳朴厚道,和故旧的关系深厚,但生性公正,不能拿私心和他结交。天子很看重他,朝廷官员也很敬重他。

是时,张敞为胶东相,与邑书曰:“明主游心太古,广延茂士,此诚忠臣竭思之时也。直敞远守剧郡,驭于绳墨,匈②臆约结,固亡奇也。虽有,亦安所施?足下以清明之德,掌周稷③之业,犹饥者甘糟糠,穰岁余梁肉。何则?有亡之势异也。昔陈平虽贤,须魏倩而后进;韩信虽奇,赖萧公而后信。故事各达其时之英俊,若必伊尹、吕望而后荐之,则此人不因足下而进矣。”邑感敞言,贡荐贤士大夫,多得其助者。身为列卿,居处俭节,禄赐以共九族乡党,家亡余财。

译: 这时,张敞做胶东相,给朱邑写信说道:“贤明的君主内心里学习远古的圣君,广泛地招纳贤才,这的确是忠臣竭尽自己的能力的时候。只不过我守在这僻远难治的郡县,被规矩所束缚,胸怀短狭,原本没什么奇才。即使有,又向哪里施展?您凭着清明的德行,掌管着国家的农业,就好象灾荒之年吃糟糠都是甜的,丰年的时候美食佳肴是多余的一样。为什么呢?有和没有的情况是不同的。过去陈平虽然有才干,但也需要魏倩的帮助才能被提拔重用,韩信虽然是奇才,也依靠萧何才能被信任 。考察过去各个朝代的英俊之才,如果一定非得是像伊尹、吕望那样的人才推荐,那么这个人其实不用您就会崭露头角的。”朱邑很感激他这番话,努力向朝廷举荐贤人;有很多人是得到他帮助的。他虽然身在高位,但生活节俭,自己的俸禄用来给族人和乡亲们使用,家中没有剩余的钱财。

神爵元年卒。天子闵惜,下诏称扬曰:“大司农邑,廉洁守节,退食自公,亡强外之交,束修之馈,可谓淑人君子,遭离凶灾,朕甚闵之。其赐邑子黄金百斤,以奉其祭祀。”

译: 他于神爵元年去世。皇帝非常爱惜同情他,下诏书称赞他:“大司农朱邑,廉洁有节义,缩减自己的饭食以示节操,在外面没有有钱有势的朋友,自己也不接受别人送的礼物,称得上是贤人君子。现在遭到凶难,我非常同情他,赐给他的儿子黄金百斤,用来祭祀他的父亲。”

初,邑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故为桐乡吏,其民爱我,必葬我桐乡,后世子孙奉尝我,不如桐乡民。”及死,其子葬之桐乡西郭外,民果共为邑起冢立祠,岁时祠祭,至今不绝。

译:当初朱邑病重弥留之际,嘱咐他的儿子:“我原来做桐乡的官吏,那里的百姓爱戴我。死后一定要将我埋葬在桐乡。后代子孙供奉我,也不如桐乡的百姓。”等到他死后,他的儿子把他埋在桐乡的城西,老百姓果然一起为他立墓修祠堂,年年在祠堂祭拜他,至今没有中断。

(选自《汉书卷八十九•循吏传》)

[注]①啬夫:务农之人。②匈:同“胸”。③周稷:古代传承下来的农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存问耆老孤寡,遇之有恩 存:抚恤

B.明主游心太古,广延茂士 延:招纳

C.直敞远守剧郡,驭于绳墨 直:正直

D.犹饥者甘糟糠,穰岁余梁肉 穰:丰年

答案:C(只是)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朱邑廉平不苛的一组是(3分)

① 以爱利为行,未尝笞辱人

②以治行第一入为大司农

③ 为人淳厚,笃于故旧,然性公正,不可交以私

④邑感敞言,贡荐贤士大夫

⑤ 身为列卿居处俭节,禄赐以共九族乡党,家亡余财。

⑥岁时祠祭,至今不绝。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⑥ D.④⑤⑥

答案:A(②朱邑的政绩④朱邑举荐贤才⑥百姓祭奠朱邑)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邑年轻时是舒城桐乡的农民,为人廉洁公正,待人宽容,深得当地吏民的敬爱。

B.张敞写信给朱邑劝他举荐贤才,朱邑很感激他的话,努力向朝廷举荐贤人;同时自己也得到很多人的帮助。

C.朱邑因贤能优秀被推举为大司农丞。后升任为北海太守,因考核他的政绩和德行第一而成为大司农。

D.朱邑去世,皇帝非常爱惜同情他,下诏书称赞他廉洁有节义,并赐给他的儿子黄金百斤,用来祭祀其父亲。

答案:B(有很多人得到朱邑的帮助)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为人淳厚,笃于故旧,然性公正,不可交以私。(5分)

译文:

答案: (1)(5分)为人淳朴厚道,和故旧的关系深厚,但生性公正,不能拿私心(或私事)和他结交。(评分点:笃:深厚;但:然而、但是;以:介词,拿。每点1分,句意正确通畅2分)

(2)昔陈平虽贤,须魏倩而后进;韩信虽奇,赖萧公而后信。(5分)

译文:

答案: (2)(5分)过去陈平虽然有才干,但也需要魏倩的帮助而后才能被提拔重用;韩信虽然是奇才,也依靠萧何举荐而后才能被信任。(评分点:虽:虽然;进:“被任用”或“被提拔重用”;信:被信任。每点1分,句意正确通畅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南朝诗,完成8~9题。

行舟值早雾 伏 挺

水雾杂山烟,冥冥不见天。

听猿方忖岫,闻濑始知川。

渔人惑澳浦①,行舟迷溯沿②。

日中氛霭尽,空水共澄鲜。

[注]①澳浦:水边可泊船处。②溯沿:逆流或顺流。

8. 这首诗三至六句对“早雾”的描写,表现了雾中人怎样的心理感受?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 用“听”、“忖”和“闻”、“知”,细腻地表现了雾中人凭借浓雾里的声音,进行揣度、判断的心理;写雾中“渔人”和“行舟”的无所依傍,不知所之,表现了雾中人的惶惑和迷茫。

9. 诗的结尾两句和开头两句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照应,对比。“氛霭”对应“雾”、“烟”,“空水”对应“水”、“天”,“澄鲜”对照着“冥冥”,首尾呼应,形成鲜明对比;以此表现出舟中人脱身浓雾,精神为之一振,豁然开朗的心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 。

(诸葛亮《出师表》)

(2)故木受绳则直,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3) ,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 。(李白《蜀道难》)

答案:(1)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2)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问君西游何时还 雄飞雌从绕林间

乙 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周海亮

红色的铁伏在砧上,任一把大钳夹持,任两把铁锤反复锻打。老铁匠的小锤轻敲上去,如蜻蜓点水,小铁匠的大锤紧跟上来,似巨雷轰顶。柔软的铁像面团般变着形状,灼烫的火星在大锤落下的瞬间如烟花般迸散绽放。几点火光飞溅老铁匠腰间的牛皮围裙,又在霎时熄灭。围裙就像黄褐色的天幕,黑色的星光点点。

炉火熊熊,红和蓝的火焰缠绕交织。小铁匠气喘吁吁,挥锤的胳膊渐渐变得沉重,表情也开始痛苦。老铁匠看看他,停下手里的小锤。歇一歇喝口水,他说,你好像心不在焉。

小铁匠没有搭话。

因为这把刀?老铁匠问他。

小铁匠只好点点头。他用一条黑色的毛巾擦着彤红的脸膛,村里人都说你是汉奸。 还说你是小汉奸?老铁匠面无表情。

那是肯定,小铁匠瞪着老铁匠,干脆我们逃了吧!夜里咱们爷俩……

你觉得能逃出去吗?老铁匠仍然面无表情。

那也不打了!小铁匠把毛巾狠狠地扔到地上,不打能怎样呢?大不了是一死。

不打?老铁匠苦笑,不打铁,我们还是铁匠吗?他站起身,从熊熊炉火中钳出再一次变得柔软的铁,用力按到砧上。儿啊,开锤!

军刀在两个月以后打造完毕。青蓝的刀锋,弧形的刀柄,雕了简洁图案的刀鞘。刀似乎可以斩断目光和阳光,那是一把令人胆寒的好刀。小野小队长按时过来取刀,身边跟着四个持枪的日本兵。他盯着刀,嘴角不停抖动。他问老铁匠,全是铁的?老铁匠说,当然。小野再问,如何?老铁匠说,可试。小野就抽出腰间的军刀,哇哇怪叫着冲上来,一道寒光自上而下,直逼老铁匠。老铁匠微微一笑,手中刀轻轻一迎,“噗”一声响,小野的军刀,便折为两截。

小野向老铁匠翘起拇指,好快的刀!又摆摆手,示意身边的日本兵接过刀。想不到老铁匠却退后一步,说,刀暂时不能拿走。

不能拿走?小野愣住。

不能拿走。老铁匠说,刀柄上还没有刻字。

刻字?

这是规矩。老铁匠说,只有刀柄上刻了字,才算一把刀打造完毕,刀才算有了主人。如果你信得过我,后天过来取刀。

小野想想,再看看老铁匠,再想想,再看看老铁匠,然后点点头。他在一张纸片上写下自己的名字,递给老铁匠。要刻得和这个一模一样,小野说,能办到吧?

老铁匠笑笑,没问题。

别耍花样啊!

放心!

后天我来取刀!

请!

可是第二天老铁匠就不见了,连同那把削铁如泥的军刀。小野暴跳如雷,他把全村人驱赶到一起,逼他们说出老铁匠的下落。当然没有人说。也许连他们也不知道。也许连小铁匠也不知道。——日本人早在村子通往外界的唯一路口设下重重关卡,老铁匠的突然失踪,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

愤怒的小野几次想毙掉小铁匠,可是他终未下手。他们正在村后的山上修筑工事,这个时候他们需要一位强壮的铁匠。

一个月后的一个夜里,山上的壮丁们突然组织了一次暴动。他们用石块打死四个看守,然后四散而逃。尽管日本人的机关枪哒哒扫个不停,可是最终,还是有三十多人逃了出去。

小铁匠在突围中中弹身亡。据说他是这次暴动的组织者。据说他在临死前只说了一句话。他说,爹告诉我,能屈能伸才是铁。

再后来,日本人就投降了。

多年后他们那栋老房子突然倒塌。在一个雨夜,伴着一道划破天空的闪电。人们在听到一声闷响后爬起来看,就惊呆了。

那房子,只剩下一面伫立的墙。

那面墙里,镶着一位伫立的老人。只剩白色骨架的老人。

风雨中,白色骨架岿然不动,似乎他的每块骨头,都闪烁出红和蓝的光泽。

红色像铁锈或者红的炉火。蓝色像刀锋或者蓝的炉火。

白色骨架的手里,紧握着一把刀。军刀。

刀柄上清晰地刻着三个字:中国铁。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情节曲折、极富戏剧性,但老铁匠的失踪、小铁匠的组织暴动,来得太突然了,这是一个小小的遗憾。

B.小说一开始写老铁匠得知自己被村人说成是汉奸后仍面无表情地打铁,说明老铁匠一开始并没有想要反抗,而是逆来顺受想要忍气吞声躲过这一劫。

C.“刀柄上清晰地刻着三个字:中国铁。”文字简练,系点睛之笔,对主题进行了阐释与深化,使标题的匠心得以彰显。

D.小说以饱含深情的笔调,用爱国主义者的鲜血和骨气让一块普通的铁拥有了震撼心灵的内涵,老铁匠与小铁匠互相映衬,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完美。

E.作者运用悬念,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传神地刻画出了父子俩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维护祖国尊严的高大形象。

参考答案(1)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答B、E不给分。(A.这叫“艺术留白”,是为了让读者“参与创作”,引发读者深入的思考,并得到不一样的作品内涵或启发。B.结合下文可知,老铁匠面无表情说明他胸有成竹,早就想好了反抗到底的策略。E.文中没有心理描写。)

(2)“铁”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2)①铁是本文的线索。②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和重要情节。③铁暗示本文的主题,象征着中国人民钢铁般的傲骨和不屈不挠的爱国精神。

(3)小说中的老铁匠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3)①从老铁匠锻造的削铁如泥的军刀可以看出他的技艺高超;②从他面对村人的误解从容淡定、面对敌人的淫威沉着周旋可以看出他的能屈能伸,临危不惧;③从他最后突然失踪化为墙中骨架可以看出他视死如归,坚决反抗的爱国精神。

(4)老铁匠说,“能屈能伸才是铁”。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具体理由。(8分)

(4)同意。(2分)

①我们需要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但在特殊情况下,我们也许更需要忍辱负重。一块普通的铁,只有忍耐住千百次锻打的痛苦,才会在火与锤的唤呼下变得刚硬锋利,成为削铁如泥的利器;一个平凡的人,只有经受得起被他人误解,能屈能伸,才能够等待最佳时机一击制胜,成就不凡的人生。(2分)

②我们不但要懂得去爱国,更需要掌握爱国的方式。在抗击外族侵略时期,勇敢献身是爱国。在和平建设时期,理智、合法地表达我们的爱国情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韬光养晦,建设强大的祖国同样是爱国。头脑发热冲动的打砸国人的日产汽车,焚烧国内的家乐福超市都是不理智不合法的伪爱国。(2分)

③我们在生活中,在失意时能忍耐,在逆境或困境中能乐观向上,在得意时能信心百倍干一番大事业,这才是我们做人的应有之义。(2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1)~(4)题。

莫言自述:我平时是孙子 写作时色胆包天

1957年,我家来了个大学生邻居。他讲,当时他在济南的时候,认识一个山东省比较“腐败”的作家。这个作家究竟“腐败”到什么程度呢?一天三顿吃饺子。我们当时一年也吃不上一次饺子。我当时就问他:“叔叔,如果我将来能够写出一本小说来,我是不是能一天三顿吃饺子。” 所以,我想我最初对文学对当作家的梦想,就是冲着一天三顿吃饺子开始了。我后来把村里面的书借来看了以后,头脑当中才真正有关于文学的概念。

我的想象力还是不错的,为什么不错呢?因为我的想象力是饿出来的。童年时赶上自然灾害,为了填肚子,野草、树皮,什么都吃,甚至连煤块都敢啃。1961年春天,村里的小学拉来了一车亮晶晶的煤块,和小伙伴一拥而上,每人抢起一块煤,咯嘣咯嘣啃起来,觉得那煤块越嚼越香,还说着“味道好极了”。

我小学五年级就被学校赶出来了,就一个人牵着两头牛放牧。那时候我就能从牛的眼睛里边看到自己的倒影。有时候躺在草地上,看到天上的白云,听到鸟叫,听到周围青草生长的声音,和大地发出的气味。这种跟大地接触的机会,这种很长时间孤独地跟动物在一起的状态,都让我想入非非。

直到现在,我依然动用的还是我二十岁以前积累的生活资源。我二十岁以后的东西,基本上还没有正儿八经地去写。

想象力,也有外来接受的地方。我们山东高密这个地方,离写出《聊斋志异》的蒲松龄的故乡也不远,隔了三百多里路。我听老人讲了很多很多关于鬼神的故事。 上世纪六十年代,死人非常多。我们村子里最高纪录是一天死了18个人。一出门就看到原野里有鬼火在闪烁,而且经常有各种各样火一样的球在天空中飘来飘去。我当医生的姑姑就告诉我,这是狐狸在恋爱。人一旦进入这种环境,就会有一种恐惧,你就觉得你周围充满了一些神秘的生物,你在走路的时候经常听到脚后面有一个声音在跟随着你。

我的小说语言也是比较庞杂的,这里面既有古典的书面型的语言,也有一些读西方翻译过来的小说这样的语言,更多的还是来自乡土。

我们山东话的许多方言土语,一旦写到书上,是非常典雅古朴的古语,反而能够被人理解。我们说一把刀锋利,不说锋利,而说“风快”。说一个姑娘漂亮,也不说漂亮,我们讲“奇俊”。说今天天气很热,我们不说很热,而说“怪热”。

这些方言土语,写到小说里,完全可以看得懂,而且有非常强的感染力。一个真正的文学家,就是应该千方百计地丰富本民族的语言。不能仅仅把方言土语用到小说人物的对话中,而要把方言土语用到叙述中。

我从小就是一个非常爱说话的孩子。在我们农村叫做“炮孩子”。后来我写了小说叫《四十一炮》,里面就有一个“炮孩子”,其中也有我个人的经历。也因为我喜欢说话,喜欢说真话,给我们的家里带来了很多的麻烦。所以过了几十年以后,当我要写小说准备发表时,使用的笔名叫“莫言”。就是告诫自己要少说话。

事实证明,我一句话也没有少说,而且经常在一些特别庄严的场合,说出实话来。我觉得讲真话毫无疑问是一个作家宝贵的素质。

如果一个作家讲假话,不但对社会无益,也会大大影响文学的品格。因为好的文学作品,肯定有一个真实的东西在里边,尤其是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群众的生活面貌。

我有一种偏见,我觉得文学艺术,它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文学艺术就是应该暴露黑暗,揭示社会的黑暗,揭示社会的不公正,也包括揭示人类心灵深处的阴暗面,揭示人性中恶的部分。

所以我的很多小说一旦发表以后,有些读者也不高兴。因为我把有些黑暗暴露得太彻底。当然我不会迎合这样的读者,而牺牲自己文学创作的原则。我最近写了一部长篇小说(指《生死疲劳》),写了一个后记,最后一句话就是说“哪怕只剩下一个读者,我也要这样写”。

有人说我为获奖,作品特意贴中国标签?什么是中国标签?我不知道。我在《檀香刑》后记里面说,我想在语言上有我自己的特色,根本不是想写给外国翻译家看。

一个作家不可能把自己的写作追求限定在一个什么奖上,也没听说哪一个作家为了得什么奖调整了自己写作的方向,改变了自己写作的方法。而且,即便你想改变,变得了吗?该怎么写,还怎么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以是孙子,是懦夫,是可怜虫,但在写小说时,我是贼胆包天、色胆包天、狗胆包天。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文章第一段通过回忆大学生邻居的故事交待了作者文学梦想及文学概念的来源,也让我们对那个历史时期群众物质极其匮乏的生活状态有所感知。

B. 为莫言的写作源源不断提供素材的是他二十岁以前积累的生活资源,二十岁以后就基本上没有什么正儿八经的东西去写了。

C. 鬼神妖怪的各种传说在莫言的家乡很盛行,尤其是许多老人讲的鬼神故事对莫言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 以“莫言”为笔名,意在提醒自己少说话,他却一句话也没少说,这种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也属于作者自己要揭示的人性中恶的部分。

E.这篇文章是莫言被授予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后的自述,平易如话家常,没有故作深沉的情感和晦涩的词汇,一如作者的小说语言一样平实朴素。

(1)(5分)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B、D错在最后一句,A错在“文学概念”不是通过大学生邻居来家获得的。)

(2)文学创作的成功需要有作者有非凡的才情和丰富的想象力,莫言的想象力是如何获得的?请结合全文概述。(6分)

(2)①莫言的想象力首先来源于童年饥饿的记忆。童年时赶上自然灾害,为了填肚子,野草、树皮,什么都吃,甚至连煤块都说“味道好极了”。

②莫言的想象力来源于乡村的生活资源。能从牛的眼睛里边看到自己的倒影。有时候躺在草地上,看到天上的白云,听到鸟叫,听到周围青草生长的声音,和大地发出的气味。这种跟大地接触的机会,这种很长时间孤独地跟动物在一起的状态,都让我想入非非。

③莫言的想象力来源于恐惧。小时候听了很多鬼神妖怪的故事,当时的生活环境就会有一种恐惧,莫言就觉得周围充满了一些神秘的生物,想象力就产生了。

答对一点2分,三点6分,意思答对即可。

(3)文末“在日常生活中,我可以是孙子,是懦夫,是可怜虫,但在写小说时,我是贼胆包天、色胆包天、狗胆包天。”如何理解莫言这句话的内涵?请结合原文简析。(6分)

(3)(6分)①这句话的含义是:作为一个普通人,莫言可以卑微懦弱,忍受委屈,但作为一个作家一定要有勇气敢说话敢做事,不会有所顾虑和畏惧。

②莫言觉得讲真话是一个作家宝贵的素质。如果一个作家讲假话,对社会无益,也会影响文学的品格。他坚持有一个真实的东西在文学作品,他要真实地反映下层人民群众的生活面貌。

③他不把文学作为唱赞歌的工具。他认为文学艺术就是应该暴露黑暗,揭示社会的黑暗,揭示社会的不公正,也包括揭示人类心灵深处的阴暗面,揭示人性中恶的部分。

④敢于将黑暗彻底暴露,不会因为迎合部分读者,而牺牲自己文学创作的原则。“哪怕只剩下一个读者,我也要这样写”。

答对一点2分,三点6分,意思答对即可。

(4)老托尔斯泰虽未曾得到诺奖,但他的言说成为诺奖一个隐蔽的信条———“写你的村庄,你就写了世界。”作为世界的基本细胞,作为主体感知的源头和存在的基础,村庄提供了我们感知世界的基本图式,成为我们想象世界的首要依据。莫言几十年如一日地开垦“高密东北乡”(莫言家乡的象征)的文学王国,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对中国文学的启示是什么?请结合原文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

(4)(8分)示例一:各个民族的民间文学都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并能被世界范围的读者所理解。中国乡土文学有着深厚的魅力。

①莫言谈自己的文学创作灵感主要来自于二十岁以前积累的生活资源,而那种生活是属于乡村的生活。原文中关于放牧一段描述,就是最好的说明。

②原文中莫言说自己的小说语言是庞杂的,既有古典的书面型的语言,也有一些读西方翻译过来的小说这样的语言,更多的还是来自乡土。他把许多方言土语,写到书上,非常典雅古朴同时也通俗易懂,而且有非常强的感染力。他认为一个真正的文学家,就是应该千方百计地丰富本民族的语言。不能仅仅把方言土语用到小说人物的对话中,而要把方言土语用到叙述中。

③当代作家中的贾平凹是一位致力于描写陕西农民的生活的作家,他的作品《秦川》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举其他作家也可以)

示例二:莫言获奖对中国文学有这样一个启示,就是增强作品的独创性,每个作家只有找到自己的独创性,才能得到世界更大的认可。

①莫言小说语言是比较庞杂的,有一些读西方翻译过来的小说这样的语言,但更多的还是来自乡土。他在语言上有自己的特色。

②他并没有为了得诺贝尔奖而调整了自己写作的方向,改变了自己写作的方法。他一直坚持自己的写作风格。

③现在很多作家是在为政策而写作,为文学奖而写作,为市场而写作,这都是不对的,会写得庸俗,失去特色。莫言的获奖也许对中国纯文学是一种提升和推动,会让作家更加将身心沉潜到文学中,是为让文学写作的作家更能找到自信。

示例三:作家总是从熟悉的生活写起,总是把自己身边的人物,甚至把自己的亲人当作小说中的人物来描写。

联系现实:如汪曾祺的胡同里的文化,铁凝作品中的笨花镇、保定府,王安忆作品中的上海里弄、陈忠实笔下的白鹿原、贾平凹笔下的商州等都可以证明这点。

能和老托尔斯泰的话及莫言的创作联系起来,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

第Ⅱ卷(表达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A.卫生筷并不卫生,多为黑作坊经过简单浸泡漂白后即投放市场的产品,近日银川市警方和工商等部门上下其手,摧毁了多个制脏窝点。

B.今年,随着国庆旅游黄金周的临近,宁夏著名景点——沙坡头将迎来旅游的高峰,有关人士说,中卫市该旅游景点严阵以待,已经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

C.父母对子女总是抱着很大的希望,教育子女也总是苦口婆心,做子女的,应该多多体谅,多多理解,不要让父母枉费心机。

D.新闻采访和写作是新闻记者的天职,但是要写出精品,记者们必须对政治有极高的敏感度,必须练就一身倚马可待的真本领。

13、D.倚马可待:比喻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快。使用恰当。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

串通做弊。严阵以待: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着敌人。枉费心机:白白地费了一番心思。贬义词。贬词褒用,不恰当。

1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宁浩虽然曾表示“抖鸡贼”的时代已经过去,他希望以情动人,让观众哭出来,但《黄金大劫案》仍然显示了他娴熟的搞笑能力。

B.载人航天技术的突破,是我国高新科技水平显著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的重要体现。

C.人大会上,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安全、诚信以及防止传统文化不受污染等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制约互联网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

D.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如果万一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B((A语序不当,“虽然”放在主语“宁浩”之前;D“如果”与“万一”重复;C“防止传统文化不受污染”表意有误)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

思维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应该包括一些思维心理学基本知识的传授。_______________。

①在这个意义上,适当知识的准确掌握其实就是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②有助于将混沌的内隐能力转化为明晰的外显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③但是,思维教学的目标不全是而且不主要是掌握关于思维的知识。

④在我们看来,适量而准确的知识有助于将无意识的习得转化为有意识的学得。

⑤否则就使它蜕变为思维心理学的一门通俗课程,失去作为语文选修课的价值。

A.④②①③⑤ B.①②④⑤③ C.④①②⑤③ D.①④②③⑤

15.A

16. 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5分)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今年的主题为“办好农业合作社,粮食安全添保障”。目前亚太粮食问题紧迫,全球饥饿人口数量已接近10亿人,全球1/4饥饿人口在亚太地区。据央视《新闻1+1》报道,我国仅餐饮业一项,每年就要倒掉两亿人一年的口粮。一项有2707人参与的调查显示,94.3%的人感觉身边的浪费现象普遍,92.6%的人认为“公款吃喝”方面的浪费最严重。国家粮食局副局长张桂凤表示,目前我国的粮食问题已不是“供应”,而在“浪费”!她说:“我们国家粮食保证自己没问题,但是这些年我们在调查粮食损失浪费这个环节当中,数字确实比较惊人。我们就想唤起人们节约粮食、爱惜粮食的重视,从我们做起,做节约粮食的模范。”

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5分)

我国粮食浪费严重,爱惜粮食从我做起。

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 另写三个句子,要求蕴含一定哲理,句式与示例相近。(6分)

(1)蜘蛛:能坐享其成,靠的就是那张关系网。

(2)虾:大红之日,便是大悲之时。

(3)天平:谁多给一点,就偏向谁。

17. (6分)示例:瀑布:因居高临下,才口若悬河。锯子:伶牙俐齿,专做离间行为。气球:只要被人一吹,便飘飘然了。钟表:可以回到起点,却已不是昨天。核桃:没有华丽的外表,却有充实的大脑。指南针:思想稳定,东西再好也不被诱惑。花瓶:外表再漂亮,也掩不住内心的空虚。

每写出一句给2分,其中蕴含一定哲理1分,句式与示例相近1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两组材料,按要求作文。

第一组:

1.范仲淹《灵乌赋》: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2.《世界人权宣言》:人人有权享有主张和发表意见的自由。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

第二组:

1.中国古语: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2.网言网语:网络谣言危害甚广,造谣传谣不是言论自由;言论自由的前提是客观表达。

3.生活现象:蛤蟆日夜不停地叫,口干了,舌头也疲劳了,可就是没人听;公鸡黎明按时啼叫,人们听到它的叫声后,就开始了新的一天。

同学们,在当今这个言论自由度很大的时代,我们该如何“言论”?请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你的认识、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或套作。

18.(1)【立意解说】第一组材料表明:“言论自由”是人的基本权利;第二组材料表明:追求言论自由,也要客观表达、善意表达,也要表达有价值的信息。

所以,立意应侧重:a,辩证地认识言论自由;b,分析言论自由的意义;c,探讨如何把握言论自由的限度,如何营造一个和谐的言论环境。

注意,侧重点是自己如何去“言”,而不是如何对待别人的“言”。

(2)【评分原则】

①最佳立意(57起): a+b+c(三方面都谈到)。

②一等立意:(54起):a+b或a+c或b+c(谈其中两方面)。

③二等立意:(48起):a、b、c三方面只谈一方面。

④三等立意:(42起):偏离(扩大、缩小、转移)话题,谈“自由”、“批评”、“如何面对他人言论”等相关话题;或一味批判而没有建设性意见,一味罗列社会现象没有分析。

⑤四等立意:(36起):谈与材料基本无关的话题。

⑥等外立意:(0—36):抄袭、套作、残文、观点荒谬反动、含有人身攻击或侮辱性言论。


相关文章

  • [2015年红塔区中心城区中小学.幼儿园招生工作相关规定]出炉
  • 中心城区中小学.幼儿园招生在即 <2015年红塔区中心城区中小学.幼儿园招生工作相关规定>出炉 作者: 来源:玉溪日报 字数:2886 本报讯(记者  杨雪  通讯员  杨金发)记者从红塔区招生考试委员会获悉,<2015年 ...查看


  •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必修一专题一习题
  • (山东省潍坊市2013届高三3月第一次模拟考试)2013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0%,涨幅回落了 0.5个百分点.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价格变动趋势产生的影响是 A .居民的消费方式改变 B .通货膨胀的压力减缓 ...查看


  • 云南农村医疗改革调查报告
  • 云南省玉溪市农村医疗改革调研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高原山区省,又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之一的,全省面积有39.4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和高原占94%,有17个地州市,127个县(市.区) ,4000万人,平均人口密度为90人/平方公里,有8个民族自 ...查看


  • 活动赞助策划方案
  • 全国高尔夫巡回赛昆明分站赛 赞助协议计划 赛事信息 赛事名称: 全国高尔夫巡回赛昆明分站赛 赛事时间: 2012年7月28日(昆明青少年夏令营) 2012年8月11日(曲靖长打王) 2012年8月17日(玉溪长打王) 2012年8月24日( ...查看


  • 老地方主题音乐酒吧开业舆论导向设计
  • 广告策划书他们要的是恰当的灯光,适合氛围的音乐,或欢声笑语,或侃侃而谈,或轻声耳语,他们绝不允许别人的打扰. 综观,全市酒吧的的广告宣传方面,做得都不够理想,酒吧与消费者之间还是缺乏一种沟通的桥梁. 开业时间:2012年12月21日 活动地 ...查看


  • 感悟高中语文课堂
  • 感悟高中语文课堂 2011年11月23日,到易门一中观摩了"玉溪市第二届高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共听了6位老师的竞赛课,分别是:师院附中张巧红的<诗经>,市民中瓦海玲的<归园田居>,易门一中王萍的& ...查看


  • 华润昆明儿童医院:可复制的公立医院股份制样本?_投资_健康界
  • 在昆明市儿童医院耳鼻喉科病房里,年轻妈妈林照丽辅导着6岁的儿子写作业.她儿子刚刚接受喉部手术,过两天便能出院.三年前,她儿子曾因患重症肺炎住进昆明市儿童医院老院区.林照丽说,那时医院里,"衣服晾出去10分钟就丢了".相比 ...查看


  • 巴渔加油站转让合同
  • 巴渔加油站转让合同 接受转让方称甲方: 身份证号: 联系电话: 转让方称乙方: 法定代表人: 身份证号: 联系电话: 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的原则.根据合同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就乙方向甲方转让道真自治县玉溪镇巴渔村.县城至南川的二零七省道的巴渔 ...查看


  • 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28
  • 昆 明 学 院 届数理统计论文 论文题目 云南省玉溪市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村人均收入的影响 姓 名 xxxxxx 学 号 xxxxxxxxxx 所 属 系 数学系 专业年级 数学与应用数学2011级数学班 指导教师 xxxxxxxx 201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