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

填空

1、 每一种艺术产品都有五个制作周期:创意、制作、流通、消费和储存。

2、赫斯蒙德夫概括了文化创意产业特征,可以从三大问题来研究及高风险产业、高生产成本和低复制成本以及准公共产品。

3、创意的产生包括三个基本条件,及个体性、独创性、意义。

4、普通性生产的核心是简单复制和技术复制

5、从组织管理来看,文化创意产业应当推行三种企业组织形态。一是扁平化的管理结构。二是弹性化的组织架构。三是网络化组织形态。

美国国会于1790年通过了《版权法案》

名词解释

创意产业 源自个别创意、技术及才干,通过知识产权的开拓和利用,以潜力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

产业转移 指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 过程。他是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

版权制度 即著作权制度,是针对著作人的著述及创作依法进行保护的法律体系及政策措施。

产业集群 指某一产业领域相互关联的企业及其支撑体系在一起区域内的集聚,它是区域经济和城市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一是集聚性;其二是专业性;其三是辐射性。

WIPO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是一个政府间的组织。

横向联合 这种组织形式就是将产业链中的同一环节企业聚集到产业园区内来,形成一种良性竞争机制,互相通过合作、共用资源等方式来促进产业发展。

完全竞争市场 又称纯粹竞争,这是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干扰和控制的市场结构,既没有国家政府的干预,也没有企业的集体勾结行为对市场机制作用的阻碍。

需求规律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对于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反方向的变动关系。

互补品 指两种商品必须互相配合,才能共同满足消费者的同一种需要。他们的属性是共同满足一种欲望的商品。

核心版权产业 全面参与到创作、生产、制作表演、广播、通讯和展览或者发行、零售作品以及其他受保护物种的产业形态。 简答

1、 从1914年到20世纪90年代,年轻的好莱坞快速占领了世界电影市场原因

第一,工业化与都市化的进程使美国步入了一个大众社会,而大众则是现代文化产业的消费基础;第二,美国是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国度之一,并且迅速把技术革命的成果运用到了传播媒介中。传播媒介,尤其是比印刷媒介更先进的电子媒介和数字媒介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第三,美国统一的资本市场、运行机制、以服务新型经济发展为导向的知识产权法律政策体系都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力保障和助推器;第四,相对薄弱的人文传统和文化底蕴使得以赢利为目的的大众文化生产更容易得到推广与普及;第五,进入后工业社会或后现代社会之后,美国把自己的大众文化产品推销到世界各地,这是在残酷的竞争中赢得市场份额的一种策略和手段,其在客观上刺激了大众文化的生产。

2、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构建的意义

(一)、实现外部经济效应 1、共生降低成本 2、加强品牌优势

3、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形成的模式主要

1、依托大学发展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2、由旧厂房、仓库改建而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3、全新开辟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4、依靠传统布局建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4、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组织需要改进的方向

首先,要加快体制改革步伐,消除行政性垄断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政府政策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我国目前由于政策导致的行业壁垒在相当大程度上制约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加快文化创意产业组织结构优化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必须要从体制上将政企分开、管办分离,构建健全合力的市场经济体制,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成国有企业的改制。其次,要从政策上促进大型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充分发挥规模经济,发挥自由竞争,建立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文化创意产业对于文化以及意识形态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因此应当对文化创意产业组织进行一定的意识形态引导。而促进大型文化创意产业企业的发展则更有利于政府对其进行引导。再次,政府应当鼓励企业发展横向或纵向的经济联合。巨型企业虽然会出现行业垄断等不利局面,但是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的文化创意企业明贤不具备强大

的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企业间的横向或纵向联合将加大其竞争力,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当然在鼓励联合的同时,政府也要起到监督作用,防止出现恶性竞争、不正当竞争的发生。(2007年8月我国反垄断法出台)最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就是创意,目前我国的情况及时缺少自主创新,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缺少创意人才。这不仅需要企业加大原创的投入,重视知识产权的开发,也需要进行规模化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更需要政府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尊重。

论述

(一)1991年至1920年是毛泽东早期报刊思想形成的时期,也是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准备阶段。在这段时期,毛泽东通过阅读改良派、革命派的报刊和部分马克思主义报刊,先是接受资产阶级的后是马克思主义的新闻启蒙教育,初步了解报刊的社会地位、性质、作用和特点,形成早期的新闻思想,例如①武装斗争与新闻宣传并重的思想、②报纸是一切工作武器的思想、③新闻业务思想(包括新闻要与群众生活密切关联、引动群众看报的兴趣,取得所要取得的效果、字体稍大,要清楚、尊重事实,维护真实、消息的写作、文字的通俗化等),虽然没有达到成熟阶段,但是却有丰富的内容,是毛泽东新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1920年至1948年是毛泽东新闻思想形成和初步发展的时期。在革命斗争的新形势下,融汇大量的报刊实践经验和马克思主义报刊思想的结晶,党的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毛泽东关于党报的实践日益深入,关于报刊的性质、作用、地位、特点和运行规律的认识逐步萌生、深化和系统化。主要思想有①报刊工作的党性原则,党报,党刊的作用和任务、②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路线;③唯物主义的报刊方针;④生动活泼,新鲜有力报刊文风。

(三)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76年毛泽东逝世,是毛泽东新闻思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广阔背景下深入发展、进一步完善的时期。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57年整风反右,除了改造旧中国新闻事业,建立党和人民监管新闻事业的体制和机构外,还采取了几项重大的新闻工作决策:一是颁布利用报刊开展批评的决定。二是颁布了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议;三是制定了规范新闻批评的规定,指出党报编辑部无权以报纸与党委会对立,党委会如果犯了错误,应由党委会用自己的名义在报纸上进行自我批评;四是向苏联新闻界学习。

改革开放以来,党报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一、20世纪90年代初期:市场动作、企业化经营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社会的改革和转型正式开始,党报也走上了不断改革的道路, 出色地走出一条发展道路。

(一)体制上: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1979 年,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体制在全国报业迅速推广,报业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党报的生存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同时进行的还有报社管理机制的改革。

(二)新闻理念:转向“新闻本位”。明确党报是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是一个面向社会公众的大众传播媒体。随着西方新闻传播学理论的引入,尤其 “新闻专业主义”“公信力” 等核心概念的渐次引入,新闻工作者开始职业化和专业化的自觉追求。

(三)新闻生产突破:内容、形式。党报功能及信息概念的逐步强化,带来的是报纸生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报道范围扩大;报纸版面不断扩充,多版面成为一种趋势;广告收人成为报纸最重要的经济支柱;报纸的发行突破建国初期以来“邮发合一”,确立了自办发行体制。

二、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产业化、集团化、多元拓展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以来,党报的发展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包括党报创办“都市报”导致报业结构多样化、新兴网络媒体的冲击以及受众的减少。

(一)外延做大做强,内涵做精做深。在外延上,创办都市报,建立现代化报业集团。改革开放之初,报社除了经营一些印刷业务,全靠报纸的发行与广告为生。而现在围绕着报社,广告、金融、商业、运输、教育培训等多种多样的经营项目。在内涵上,扩大报道面,达到“三贴近”。2002 年《南方日报》在明确

自身作为主流、权威报纸的优势后,把自己的目标受众定位为高端读者,从报型、版面设计到新闻选择、新闻采写等进行全方位改革。

(二)多种经济增长成分下的整合管理与经营。产业化、集团化以后,党报改变了原来经济增长成分单一的状况(基本只靠广告),报社更加注重多种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建设党报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注重策划社会公益活动来树立形象,注重品牌的产业链延伸等等,大大扩大了党报的社会影响力度与范围。

(三)与时俱进、报网互动结合。伴随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媒体网站纷纷建立。BBS 的开通不仅实现网络的交互性,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反映舆情民意,不少党报媒体网站将网络空间做大,提供更多种服务功能。

三、发展趋向:科学创新、多元经营、品牌建设

在经历改革开放 30多年的跨越式发展后,现在的媒体已进入品牌竞争的阶段。党报需要克服困难,利用自身优势,实现发展。当前,党报还要克服以下困难:

一是体制的限制。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模式使现代企业制度不可能完全在党报集团内实现,集团的资源配置与发展还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受制度的约束,还存在发展上的地域限制、跨媒体发展的限制。

二是角色功能的捆绑,有自身不能放弃的立场和功能。在变动不居的现实中,党报如何扮演好“党和政府舆论喉舌”和“受众意志承载平台”的双重角色,永远是摆在党报面前的、没有现成答案的难题。

三是固有模式的限制。而党报的优势与核心竞争力表现在权威性、资源多、实力强和人才广。积久成习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模式,滞后于时代要求但却难以消除。

另外,党报集团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须做足内外功夫。内功是基本功,要求党报新闻在内容和形式表现上不断创新,坚持多元化经营与品牌建设,紧扣我国经济发展大势、 国内外报业发展新态势,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元化经营,党报要从战略高度上,对现有版面资源、读者资源、广告资源、社会网络资源和长期积累的品牌公信力资源进行统合经营,有步骤地、有计划地拓展。

填空

1、 每一种艺术产品都有五个制作周期:创意、制作、流通、消费和储存。

2、赫斯蒙德夫概括了文化创意产业特征,可以从三大问题来研究及高风险产业、高生产成本和低复制成本以及准公共产品。

3、创意的产生包括三个基本条件,及个体性、独创性、意义。

4、普通性生产的核心是简单复制和技术复制

5、从组织管理来看,文化创意产业应当推行三种企业组织形态。一是扁平化的管理结构。二是弹性化的组织架构。三是网络化组织形态。

美国国会于1790年通过了《版权法案》

名词解释

创意产业 源自个别创意、技术及才干,通过知识产权的开拓和利用,以潜力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

产业转移 指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 过程。他是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

版权制度 即著作权制度,是针对著作人的著述及创作依法进行保护的法律体系及政策措施。

产业集群 指某一产业领域相互关联的企业及其支撑体系在一起区域内的集聚,它是区域经济和城市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一是集聚性;其二是专业性;其三是辐射性。

WIPO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是一个政府间的组织。

横向联合 这种组织形式就是将产业链中的同一环节企业聚集到产业园区内来,形成一种良性竞争机制,互相通过合作、共用资源等方式来促进产业发展。

完全竞争市场 又称纯粹竞争,这是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干扰和控制的市场结构,既没有国家政府的干预,也没有企业的集体勾结行为对市场机制作用的阻碍。

需求规律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对于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反方向的变动关系。

互补品 指两种商品必须互相配合,才能共同满足消费者的同一种需要。他们的属性是共同满足一种欲望的商品。

核心版权产业 全面参与到创作、生产、制作表演、广播、通讯和展览或者发行、零售作品以及其他受保护物种的产业形态。 简答

1、 从1914年到20世纪90年代,年轻的好莱坞快速占领了世界电影市场原因

第一,工业化与都市化的进程使美国步入了一个大众社会,而大众则是现代文化产业的消费基础;第二,美国是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国度之一,并且迅速把技术革命的成果运用到了传播媒介中。传播媒介,尤其是比印刷媒介更先进的电子媒介和数字媒介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第三,美国统一的资本市场、运行机制、以服务新型经济发展为导向的知识产权法律政策体系都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力保障和助推器;第四,相对薄弱的人文传统和文化底蕴使得以赢利为目的的大众文化生产更容易得到推广与普及;第五,进入后工业社会或后现代社会之后,美国把自己的大众文化产品推销到世界各地,这是在残酷的竞争中赢得市场份额的一种策略和手段,其在客观上刺激了大众文化的生产。

2、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构建的意义

(一)、实现外部经济效应 1、共生降低成本 2、加强品牌优势

3、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形成的模式主要

1、依托大学发展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2、由旧厂房、仓库改建而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3、全新开辟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4、依靠传统布局建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4、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组织需要改进的方向

首先,要加快体制改革步伐,消除行政性垄断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政府政策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我国目前由于政策导致的行业壁垒在相当大程度上制约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加快文化创意产业组织结构优化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必须要从体制上将政企分开、管办分离,构建健全合力的市场经济体制,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成国有企业的改制。其次,要从政策上促进大型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充分发挥规模经济,发挥自由竞争,建立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文化创意产业对于文化以及意识形态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因此应当对文化创意产业组织进行一定的意识形态引导。而促进大型文化创意产业企业的发展则更有利于政府对其进行引导。再次,政府应当鼓励企业发展横向或纵向的经济联合。巨型企业虽然会出现行业垄断等不利局面,但是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的文化创意企业明贤不具备强大

的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企业间的横向或纵向联合将加大其竞争力,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当然在鼓励联合的同时,政府也要起到监督作用,防止出现恶性竞争、不正当竞争的发生。(2007年8月我国反垄断法出台)最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就是创意,目前我国的情况及时缺少自主创新,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缺少创意人才。这不仅需要企业加大原创的投入,重视知识产权的开发,也需要进行规模化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更需要政府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尊重。

论述

(一)1991年至1920年是毛泽东早期报刊思想形成的时期,也是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准备阶段。在这段时期,毛泽东通过阅读改良派、革命派的报刊和部分马克思主义报刊,先是接受资产阶级的后是马克思主义的新闻启蒙教育,初步了解报刊的社会地位、性质、作用和特点,形成早期的新闻思想,例如①武装斗争与新闻宣传并重的思想、②报纸是一切工作武器的思想、③新闻业务思想(包括新闻要与群众生活密切关联、引动群众看报的兴趣,取得所要取得的效果、字体稍大,要清楚、尊重事实,维护真实、消息的写作、文字的通俗化等),虽然没有达到成熟阶段,但是却有丰富的内容,是毛泽东新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1920年至1948年是毛泽东新闻思想形成和初步发展的时期。在革命斗争的新形势下,融汇大量的报刊实践经验和马克思主义报刊思想的结晶,党的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毛泽东关于党报的实践日益深入,关于报刊的性质、作用、地位、特点和运行规律的认识逐步萌生、深化和系统化。主要思想有①报刊工作的党性原则,党报,党刊的作用和任务、②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路线;③唯物主义的报刊方针;④生动活泼,新鲜有力报刊文风。

(三)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76年毛泽东逝世,是毛泽东新闻思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广阔背景下深入发展、进一步完善的时期。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57年整风反右,除了改造旧中国新闻事业,建立党和人民监管新闻事业的体制和机构外,还采取了几项重大的新闻工作决策:一是颁布利用报刊开展批评的决定。二是颁布了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议;三是制定了规范新闻批评的规定,指出党报编辑部无权以报纸与党委会对立,党委会如果犯了错误,应由党委会用自己的名义在报纸上进行自我批评;四是向苏联新闻界学习。

改革开放以来,党报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一、20世纪90年代初期:市场动作、企业化经营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社会的改革和转型正式开始,党报也走上了不断改革的道路, 出色地走出一条发展道路。

(一)体制上: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1979 年,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体制在全国报业迅速推广,报业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党报的生存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同时进行的还有报社管理机制的改革。

(二)新闻理念:转向“新闻本位”。明确党报是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是一个面向社会公众的大众传播媒体。随着西方新闻传播学理论的引入,尤其 “新闻专业主义”“公信力” 等核心概念的渐次引入,新闻工作者开始职业化和专业化的自觉追求。

(三)新闻生产突破:内容、形式。党报功能及信息概念的逐步强化,带来的是报纸生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报道范围扩大;报纸版面不断扩充,多版面成为一种趋势;广告收人成为报纸最重要的经济支柱;报纸的发行突破建国初期以来“邮发合一”,确立了自办发行体制。

二、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产业化、集团化、多元拓展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以来,党报的发展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包括党报创办“都市报”导致报业结构多样化、新兴网络媒体的冲击以及受众的减少。

(一)外延做大做强,内涵做精做深。在外延上,创办都市报,建立现代化报业集团。改革开放之初,报社除了经营一些印刷业务,全靠报纸的发行与广告为生。而现在围绕着报社,广告、金融、商业、运输、教育培训等多种多样的经营项目。在内涵上,扩大报道面,达到“三贴近”。2002 年《南方日报》在明确

自身作为主流、权威报纸的优势后,把自己的目标受众定位为高端读者,从报型、版面设计到新闻选择、新闻采写等进行全方位改革。

(二)多种经济增长成分下的整合管理与经营。产业化、集团化以后,党报改变了原来经济增长成分单一的状况(基本只靠广告),报社更加注重多种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建设党报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注重策划社会公益活动来树立形象,注重品牌的产业链延伸等等,大大扩大了党报的社会影响力度与范围。

(三)与时俱进、报网互动结合。伴随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媒体网站纷纷建立。BBS 的开通不仅实现网络的交互性,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反映舆情民意,不少党报媒体网站将网络空间做大,提供更多种服务功能。

三、发展趋向:科学创新、多元经营、品牌建设

在经历改革开放 30多年的跨越式发展后,现在的媒体已进入品牌竞争的阶段。党报需要克服困难,利用自身优势,实现发展。当前,党报还要克服以下困难:

一是体制的限制。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模式使现代企业制度不可能完全在党报集团内实现,集团的资源配置与发展还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受制度的约束,还存在发展上的地域限制、跨媒体发展的限制。

二是角色功能的捆绑,有自身不能放弃的立场和功能。在变动不居的现实中,党报如何扮演好“党和政府舆论喉舌”和“受众意志承载平台”的双重角色,永远是摆在党报面前的、没有现成答案的难题。

三是固有模式的限制。而党报的优势与核心竞争力表现在权威性、资源多、实力强和人才广。积久成习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模式,滞后于时代要求但却难以消除。

另外,党报集团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须做足内外功夫。内功是基本功,要求党报新闻在内容和形式表现上不断创新,坚持多元化经营与品牌建设,紧扣我国经济发展大势、 国内外报业发展新态势,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元化经营,党报要从战略高度上,对现有版面资源、读者资源、广告资源、社会网络资源和长期积累的品牌公信力资源进行统合经营,有步骤地、有计划地拓展。


相关文章

  • 体育文化创意产业
  • 绪 论 体育文化创意产业是体育.文化.智力(创意)三者深度融合而形成的产业集合体.2009年4月,胡锦涛书记视察山东曾明确提出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充分发挥海洋优势.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经济的思路.2011年1月4日,国务院以国函1号文正式批 ...查看


  • 2016年创意产业及园区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2016-2020年中国创意产业及园区行业现状 调研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报告编号:1631790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 ...查看


  • 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项目策划书
  • 芜湖市文化创意产业园 项目建设方案 二〇一〇年十月 目 录 一.建设芜湖市文化创意产业园的重大意义 ........................................ 3 (一)项目背景及意义 ................ ...查看


  • 瓯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形象宣传片文案
  • 瓯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形象宣传片文案 短片功能: 通过短片向观众介绍瓯海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情况,以图文. VCR 与解说相结合的形式展现温州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以及瓯海文化创意产业园的项目思路,达到推广温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吸引社会各界对瓯海 ...查看


  • 文化产业发展思路浅谈
  • 福建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前 言 当今世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经济与文化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趋势.作为文化资源与其他生产要素紧密结合,文化.科技与经济互相渗透.相互交融.互为条件.优化组合的发展模式 ...查看


  • 长三角地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的建设与发展
  • 长三角地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的建设与发展 杨国华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科研部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而文化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就是创造力,文化的创造性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文化创意产 ...查看


  • 长沙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12-2015)
  • 长沙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2012-2015年)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长沙文化创意产业,将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成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 ...查看


  •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陈洁民 尹秀艳 (北京城市学院 北京 100083) 摘 要: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新兴的产业形态,不仅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而且对于促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北京市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加 ...查看


  •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生态环境研究
  •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生态环境研究 --以东北亚文化创意科技园为例 2015-05-15孟视梦话孟视梦话 关注文化产业趋势,透析文化和产业现象,解读文化产业政策,倾注人文艺术情怀.致力于政.产.学.研.资.介多维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的构建. 在世界金 ...查看


  •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
  • n旦兰鍪!里茎些型童兰些箜垄垦翌鉴皇囹望旦窒 '..'HUNDREDSCHOOLSINARTS 76 文章编号:1003-9104(2015)03-0076-09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 周光毅1'2 (1.美国斯奎哈特大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