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思想道德概念整理(by 风雨同路制作小组)
复习资料 2010-01-11 21:07
前言:概念是根据老师所划的范围整理的,大家可以看看背背,重点的已经划出,按照老师的原话,大题就是那里出,真还是假我不知道,但我还是选择相信,其他的可以适当地看看,因为除了重点可能都是出选择题和判断题,希望能给予大家帮助吧。这次的整理是Xiao凤和Xiao葱,tian9.11负责修改发布。
说说怨言,我不知道为什么借个账号来发点给大家一起共享参考的东西都那么难,可能是觉得他做的东西很重要吧,但我觉得很无聊。
绪论
一、养成优良学风
1. 勤奋。发奋努力,不畏艰难,锲而不舍,永不懈怠。
2. 严谨。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做到严肃,严格,严密。
3. 求实。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不轻信,不弄虚作假,不贪图虚名。
4. 创新。不拘陈规,敢为人先。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全书重点)
一.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
1. 理想的含义: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 理想的特征:(1)现实可能性;(2)超前性;(3)时代性(阶级性);(4)实践性。
3. 信念的含义: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定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4. 信念的特征:(1)稳定性;(2)执着性;(3)多样性(层次性);(4)亲和性。
5. 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
6. 信仰的种类:(1)对虚幻的世界、不切实际的观念、荒谬的理论的盲目相信,狂热崇拜
(2)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以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为基础的思想见解或理论主张的深信不疑、身体力行。这是我们主张的信仰。
7.理想信念对人的作用:(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8.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材的特殊重要意义:(1)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2)引导大学生走什么路;
(3)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二.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1. 共同理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的内容要求:
1) 要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2)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 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3. 当代大学应该怎样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1) 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
2) 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
3) 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
4) 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三.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只有实践,才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1.“志”的双重含义:(1)对未来目标的向往
(2)实现奋斗目标的顽强意志
2.如何立志?
答:(1)立志当高远;(2)立志做大事;(3)立志须躬行
4. 如何在确定理想与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理想实现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1) 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理想的实现是长期性的,是对人们的毅力和信心的考验。
2) 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是双重的,关键是如何认识和对待他们,我们应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和战胜逆境。
5. 对在实践中话理想为现实的认识。
1)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2) 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3) 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6. 要实现理想,当代大学生应该怎么做?
应该把敢于吃苦,勇于奋斗的精神落实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工作中。
1) 在学习上,刻苦钻研,不畏艰险,孜孜不倦地学习理论和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和专业知识水平;
2) 在生活上,提倡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抵制和反对铺张浪费的思想和生活作用
3) 在工作上,奋发图强,不避艰险,努力完成各项任务。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一、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1. 爱国主义的含义: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浓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2.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4)爱自己的国家。
3. 爱国主义的特征:具体性、历史性、阶级性
4. 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1) 热爱祖国,矢志不渝。热爱祖国,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贡献。
2)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是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 维护统一,反对分裂。要维护各个民族之间的团结,为促进国家统一作贡献。
4) 同仇敌忾,抗御外侮。就是要反对侵略,维护组中国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5. 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1)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2) 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3) 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4) 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三、做忠诚的爱国者
1.应该怎样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
1)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2) 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就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3)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当前,开创两安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要做到:
(1)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增进政治互信;(2)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3)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4)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5)维护国家主权;(6)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3.什么是国防?
国防是国家为抵御外来侵略与颠覆,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而进行的军事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4. 什么是国防观念?
国防观念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国防建设的目的、内容、途径和重要性等问题的认识,它主要包括国防忧患意识、国防目标意识、国防价值意识、国防责任意识、国防法制意识和国防献身意识等。
5. 增强国防观念的重要意义
1)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2)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
3)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6. 爱国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国防观念的重要思想基础。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全书重点)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2.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3.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属性也深深打上了社会属性的烙印。
4.社会观与人生观的关系:
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正确的世界观,是正确的人生观的基础;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5. 目的在对人生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1)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2)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3)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6.什么是端正的人生态度。
1) 人生须认真。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人生,就是要严肃思考人的生命应有的意义,明确生活目标和肩负的责任,既要清醒地看待生活,又要积极认真地面对生活。
2) 人生当务实。要从人生的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人生,以务实的精神创造人生,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做好每一件事
3) 人生应乐观。观向上、热爱生活、对人生充满自信,体现了对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这种态度是人们随困难和挫折的心理基础。
4) 人生要进取。人生实践是一个创造的过程。适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以开拓进取的态度迎接人生的各种挑战,就能不断领悟美好人生的真谛,体验生活的快乐和幸福。
7.如何抵制错误的人生观。
答:拜金主义人生观;反对享乐主义人生观;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
二.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1.什么是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2.价值观的内容。
(1)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2)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是光荣还是可耻的评价标准。
3.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在关于人生的思考中,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即人生目的问题,要以人生的价值特性和对于人生的价值评价为根据。回答“怎么样”的问题,即人生态度问题,同样要以对人生的价值判断为根据。
4.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一)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1.自我价值、社会价值的含义: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2.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一个人的生活具有什么样的价值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所规定的,而社会对于一个人的价值评判,也主要是以他对社会所作的贡献为标准。个体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和发展贡献越大,其人生的社会价值也就越大;反之,人生的社会价值就越小。如果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和发展不仅没有贡献,反而起到某种反作用,那么,这种人生的社会价值就表现为负价值。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人生价值评价的普遍标准,是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是一个人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越大,他在社会中获得的人生价值的评价就越高。劳动和贡献的尺度作为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正是对人生价值评价根本尺度的一种具体化。在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主义社会中,衡量人生的价值,标准就在于看一个人是否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三)人生价值的评价
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每个人的职业不同,能力大小不同,对社会贡献的绝对量不同,不能简单地认为能力大的人就实现了人生价值,能力小的人就没有实现人生价值。
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评价人的价值,不仅要看个人对社会作出的物质贡献,也要看其对社会做出的精神贡献。
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评价人生价值的大小应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对社会所作的贡献。但这并不意味着否定人生的自我价值。
4.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在人生价值的评价中,既要看动机又要看效果,联系动机看效果,透过效果察动机。
(四)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
1.平等原则。2.诚信原则。3.宽容原则。4.互助原则。
(五)应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1.正确认识竞争。2.正确认识合作。3。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一)道德的起源
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二)道德的本质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3.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一、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公民道德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大力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对我国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要自觉加强诚信道德建设
1. 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
2.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3.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一、社会公德含义及其特点
1.社会公德的含义: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2.特征:社会公德作为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
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网络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可以成为大学生学习、交流的重要工具。 网络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高科技作为重要条件,而且离不开伦理道德作为其发展的支撑力量。
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3)自
觉避免沉迷网络。(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
第二节 大学生择业与创业(全书重点)
一、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
当前我国的就业压力较大,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1.我国人口基数大,需要就业的人员多,就业高峰持续时间长。
2就业机制有待完善。
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择业:是指个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社会的需要,主动选择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过程;
创业:则是通过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辟新的工作岗位、拓展职业活动范围、创造新的业绩的实践过程。
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要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不仅是为了拓展职业的价值领域,更是为了提升人生观、价值观的境界。
2.服从杜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要更多地考虑到社会的需要,把自己对职业的期望与社会的需要统一起来,着眼现实,面向未来,既不好高鹜远,也不消极被动,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对就业问题。
3.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择业需要以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为基础。大学生要实现顺利就业,就应当树立独立生活意识,克服消极依赖思想,充分利用大学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牢专业基础,锻炼能力,提高素质,完善自我。机会总是垂青于有所准备的人。一个人有了真才实学,能够适应多种岗位,就更有利于自己的就业。
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择业是起点,创业是追求。
二是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有勇气者才敢于创业、善于创业和成功创业。
三是要提高创业的能力。大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
三、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
(一)在艰苦中锻炼是成才的必要条件
对于一个立志成才的大学生来说,直面艰苦,才会使自己对客观现实、人生真谛和自我价值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与更切实的体验,才能磨炼自己的意志,挖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智。艰苦是开发人的巨大潜能的一种重要动力。只有自觉地在艰苦中锻炼,才能变压力为动力,变困惑为通达,变逆境为顺境。
(二)社会实践是锻造人才的熔炉
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实践中成才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把自己的择业和创业定位于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第三节 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一、爱情与人生
(一)爱情的本质 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性爱、
理想和责任是构成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
(二)恋爱中的道德
恋爱中的道德要求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1)尊重人格平等;(2)自觉承担责任;(3)文明相亲相爱。
(三)大学生的恋爱
大学生对爱情应该持慎重的态度,避免在恋爱问题上把握和处置失当。
(1) 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
(2) 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
(3) 不能片面地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
三、家庭美德
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是: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第三节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一、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一般是指一个国家不受内部和外部的威胁、破坏而保持稳定有序的状态。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将国家安全理解为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即主权独立、领土安全、政治稳定等 国家安全观
我们要树立新的国家安全观。新的国家安全观不仅包括传统的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还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等。
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支柱与核心。
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第四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重点)
一、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一)法律思维方式的含义
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取向。
(二)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
(1)讲法律。以法律思维方式思考和处理法律问题首先要以法律为准绳。
(2)讲证据。以法律思维方式思考和处理法律问题首先要以证据为根据。正确地分析和处理法律案件,要抓住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查清案件事实,二是正确运用法律。只有收集到充分的证据,才能查清案件事实。
(3)讲程序。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从法律程序出发。程序问题在法律领域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4)讲法理。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运用法律原理和精神。法律思维的任务不仅是获得处理法律问题的结论,而且要为法律结论提供充分的法律论证与法律理由。任何理性的思维都应当用适当的理由来支持所获得的结论,而法律思维对理由的要求更有特殊之处。其一,理由必须是公开的,而不能是秘密的。其二,理由必须有法律上的依据。其三,理由必须具有法律上的说服力。
(三)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
1.学习法律知识。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是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前提。
2.掌握法律方法。法律方法是人们从法律角度思考、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方法。法律方
法构成法律思维的基本要素,法律思维的过程就是运用法律方法思考、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过程。
3.参与法律实践。法律思维方式是一种在法律实践中训练、培养和应用的思维方式。
二、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一)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
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的不可违抗性。 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
法律权威是国家稳定的坚实基础。当国家的最高权威是法律时,由于法律是一种超越于任何个人之上的普遍性规则,并且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尽管领导者会变动和更迭,但政治统治与社会秩序仍将会保持相当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二)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对于大学生来说,至少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1)努力树立法律信仰;(2)积极宣传法律知识;(3)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第一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一、宪法的特征和原则
(一)宪法的特征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2)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3)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二)宪法的基本原则
(1)党的领导原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2)人民主权原则。(3)法治原则。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4)民主集中制原则。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公民的基本权利:也称宪法权利,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基本的、必不可少的权利。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社会经济权;文化教育权;特定主体权利。
(二)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公民的基本义务:也称宪法义务,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遵守和应尽的根本责任。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其他义务。
第二节 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
一、我国的民商法律制度
(二)民事主体制度
民事主体: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自然人:是指依自然规律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确认的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成立的法律要件有四项: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按法人的功能、设立方法以及财产来源的不同,法人分为四类,即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
其他组织:是指不具有法人资格,但可以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的组织。它主要包括合伙、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等。
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资格。
四、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
(一)刑法的概念和原则
刑法: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的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刑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刑法是指规定犯罪和刑罚的一般原则和具体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刑法典;广义的刑法是指刑法典和单行刑事法律及非刑法规范性文件中的刑事规范。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刑法特有的在刑法的立法、解释和适用过程中所必须普遍遵循的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准则。
刑法三个基本原则:
一是罪刑法定原则。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罚。什么行为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及处何种刑罚,均须由法律明文规定。
二是罪刑相当原则。是指犯罪社会危害性程度及应负刑事责任的大小,是决定刑罚轻重的主要依据,重罪重罚、轻罪轻罚、无罪不罚、罪刑相当、罚当其罪。
三是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是指对任何人犯罪,不论其社会地位、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财产状况如何,在适用刑法上一律平等,任何人都不得有任何超越法律的特权。
(二)犯罪概述。
排除犯罪的事由:是指虽然行为人的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一定的损害结果,表面上符合某种犯罪的客观要件,但实际上没有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不符合犯罪构成,依法不构成犯罪的事由。《刑法》明文规定了两种排除犯罪的事由,即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故意犯罪形态:是指故意犯罪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由于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犯罪状态,即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与犯罪既遂。
(三)刑罚制度
刑罚是由刑法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所适用的限制或者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
刑罚的体系。刑罚的体系由主刑和附加刑构成。主刑是指对犯罪分子独立适用的主要刑罚方法,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与死刑。附加刑是指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它既可以作为主刑的附加刑,也可以独立适用。《刑法》规定的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以及适用于犯罪的外国人的驱逐出境。
刑罚的裁量。刑罚的裁量即量刑,是指人民法院依据刑法在认定行为人构成犯罪的基础上,确定对犯罪人是否判处刑罚、判处何种刑罚以及判处多重的刑罚并决定所判刑罚是否立即执行的刑事司法活动。
对犯罪分子决定刑罚,应当根据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判处。具体的量刑制度包括累犯、自首和立功、数罪并罚、缓刑等。
2009-2010思想道德概念整理(by 风雨同路制作小组)
复习资料 2010-01-11 21:07
前言:概念是根据老师所划的范围整理的,大家可以看看背背,重点的已经划出,按照老师的原话,大题就是那里出,真还是假我不知道,但我还是选择相信,其他的可以适当地看看,因为除了重点可能都是出选择题和判断题,希望能给予大家帮助吧。这次的整理是Xiao凤和Xiao葱,tian9.11负责修改发布。
说说怨言,我不知道为什么借个账号来发点给大家一起共享参考的东西都那么难,可能是觉得他做的东西很重要吧,但我觉得很无聊。
绪论
一、养成优良学风
1. 勤奋。发奋努力,不畏艰难,锲而不舍,永不懈怠。
2. 严谨。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做到严肃,严格,严密。
3. 求实。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不轻信,不弄虚作假,不贪图虚名。
4. 创新。不拘陈规,敢为人先。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全书重点)
一.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
1. 理想的含义: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 理想的特征:(1)现实可能性;(2)超前性;(3)时代性(阶级性);(4)实践性。
3. 信念的含义: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定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4. 信念的特征:(1)稳定性;(2)执着性;(3)多样性(层次性);(4)亲和性。
5. 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
6. 信仰的种类:(1)对虚幻的世界、不切实际的观念、荒谬的理论的盲目相信,狂热崇拜
(2)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以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为基础的思想见解或理论主张的深信不疑、身体力行。这是我们主张的信仰。
7.理想信念对人的作用:(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8.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材的特殊重要意义:(1)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2)引导大学生走什么路;
(3)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二.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1. 共同理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的内容要求:
1) 要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2)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 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3. 当代大学应该怎样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1) 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
2) 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
3) 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
4) 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三.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只有实践,才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1.“志”的双重含义:(1)对未来目标的向往
(2)实现奋斗目标的顽强意志
2.如何立志?
答:(1)立志当高远;(2)立志做大事;(3)立志须躬行
4. 如何在确定理想与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理想实现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1) 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理想的实现是长期性的,是对人们的毅力和信心的考验。
2) 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是双重的,关键是如何认识和对待他们,我们应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和战胜逆境。
5. 对在实践中话理想为现实的认识。
1)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2) 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3) 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6. 要实现理想,当代大学生应该怎么做?
应该把敢于吃苦,勇于奋斗的精神落实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工作中。
1) 在学习上,刻苦钻研,不畏艰险,孜孜不倦地学习理论和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和专业知识水平;
2) 在生活上,提倡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抵制和反对铺张浪费的思想和生活作用
3) 在工作上,奋发图强,不避艰险,努力完成各项任务。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一、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1. 爱国主义的含义: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浓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2.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4)爱自己的国家。
3. 爱国主义的特征:具体性、历史性、阶级性
4. 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1) 热爱祖国,矢志不渝。热爱祖国,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贡献。
2)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是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 维护统一,反对分裂。要维护各个民族之间的团结,为促进国家统一作贡献。
4) 同仇敌忾,抗御外侮。就是要反对侵略,维护组中国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5. 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1)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2) 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3) 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4) 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三、做忠诚的爱国者
1.应该怎样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
1)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2) 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就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3)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当前,开创两安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要做到:
(1)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增进政治互信;(2)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3)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4)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5)维护国家主权;(6)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3.什么是国防?
国防是国家为抵御外来侵略与颠覆,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而进行的军事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4. 什么是国防观念?
国防观念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国防建设的目的、内容、途径和重要性等问题的认识,它主要包括国防忧患意识、国防目标意识、国防价值意识、国防责任意识、国防法制意识和国防献身意识等。
5. 增强国防观念的重要意义
1)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2)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
3)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6. 爱国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国防观念的重要思想基础。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全书重点)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2.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3.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属性也深深打上了社会属性的烙印。
4.社会观与人生观的关系:
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正确的世界观,是正确的人生观的基础;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5. 目的在对人生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1)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2)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3)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6.什么是端正的人生态度。
1) 人生须认真。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人生,就是要严肃思考人的生命应有的意义,明确生活目标和肩负的责任,既要清醒地看待生活,又要积极认真地面对生活。
2) 人生当务实。要从人生的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人生,以务实的精神创造人生,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做好每一件事
3) 人生应乐观。观向上、热爱生活、对人生充满自信,体现了对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这种态度是人们随困难和挫折的心理基础。
4) 人生要进取。人生实践是一个创造的过程。适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以开拓进取的态度迎接人生的各种挑战,就能不断领悟美好人生的真谛,体验生活的快乐和幸福。
7.如何抵制错误的人生观。
答:拜金主义人生观;反对享乐主义人生观;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
二.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1.什么是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2.价值观的内容。
(1)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2)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是光荣还是可耻的评价标准。
3.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在关于人生的思考中,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即人生目的问题,要以人生的价值特性和对于人生的价值评价为根据。回答“怎么样”的问题,即人生态度问题,同样要以对人生的价值判断为根据。
4.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一)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1.自我价值、社会价值的含义: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2.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一个人的生活具有什么样的价值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所规定的,而社会对于一个人的价值评判,也主要是以他对社会所作的贡献为标准。个体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和发展贡献越大,其人生的社会价值也就越大;反之,人生的社会价值就越小。如果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和发展不仅没有贡献,反而起到某种反作用,那么,这种人生的社会价值就表现为负价值。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人生价值评价的普遍标准,是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是一个人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越大,他在社会中获得的人生价值的评价就越高。劳动和贡献的尺度作为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正是对人生价值评价根本尺度的一种具体化。在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主义社会中,衡量人生的价值,标准就在于看一个人是否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三)人生价值的评价
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每个人的职业不同,能力大小不同,对社会贡献的绝对量不同,不能简单地认为能力大的人就实现了人生价值,能力小的人就没有实现人生价值。
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评价人的价值,不仅要看个人对社会作出的物质贡献,也要看其对社会做出的精神贡献。
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评价人生价值的大小应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对社会所作的贡献。但这并不意味着否定人生的自我价值。
4.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在人生价值的评价中,既要看动机又要看效果,联系动机看效果,透过效果察动机。
(四)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
1.平等原则。2.诚信原则。3.宽容原则。4.互助原则。
(五)应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1.正确认识竞争。2.正确认识合作。3。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一)道德的起源
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二)道德的本质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3.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一、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公民道德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大力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对我国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要自觉加强诚信道德建设
1. 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
2.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3.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一、社会公德含义及其特点
1.社会公德的含义: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2.特征:社会公德作为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
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网络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可以成为大学生学习、交流的重要工具。 网络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高科技作为重要条件,而且离不开伦理道德作为其发展的支撑力量。
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3)自
觉避免沉迷网络。(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
第二节 大学生择业与创业(全书重点)
一、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
当前我国的就业压力较大,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1.我国人口基数大,需要就业的人员多,就业高峰持续时间长。
2就业机制有待完善。
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择业:是指个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社会的需要,主动选择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过程;
创业:则是通过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辟新的工作岗位、拓展职业活动范围、创造新的业绩的实践过程。
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要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不仅是为了拓展职业的价值领域,更是为了提升人生观、价值观的境界。
2.服从杜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要更多地考虑到社会的需要,把自己对职业的期望与社会的需要统一起来,着眼现实,面向未来,既不好高鹜远,也不消极被动,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对就业问题。
3.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择业需要以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为基础。大学生要实现顺利就业,就应当树立独立生活意识,克服消极依赖思想,充分利用大学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牢专业基础,锻炼能力,提高素质,完善自我。机会总是垂青于有所准备的人。一个人有了真才实学,能够适应多种岗位,就更有利于自己的就业。
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择业是起点,创业是追求。
二是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有勇气者才敢于创业、善于创业和成功创业。
三是要提高创业的能力。大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
三、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
(一)在艰苦中锻炼是成才的必要条件
对于一个立志成才的大学生来说,直面艰苦,才会使自己对客观现实、人生真谛和自我价值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与更切实的体验,才能磨炼自己的意志,挖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智。艰苦是开发人的巨大潜能的一种重要动力。只有自觉地在艰苦中锻炼,才能变压力为动力,变困惑为通达,变逆境为顺境。
(二)社会实践是锻造人才的熔炉
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实践中成才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把自己的择业和创业定位于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第三节 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一、爱情与人生
(一)爱情的本质 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性爱、
理想和责任是构成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
(二)恋爱中的道德
恋爱中的道德要求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1)尊重人格平等;(2)自觉承担责任;(3)文明相亲相爱。
(三)大学生的恋爱
大学生对爱情应该持慎重的态度,避免在恋爱问题上把握和处置失当。
(1) 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
(2) 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
(3) 不能片面地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
三、家庭美德
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是: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第三节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一、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一般是指一个国家不受内部和外部的威胁、破坏而保持稳定有序的状态。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将国家安全理解为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即主权独立、领土安全、政治稳定等 国家安全观
我们要树立新的国家安全观。新的国家安全观不仅包括传统的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还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等。
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支柱与核心。
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第四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重点)
一、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一)法律思维方式的含义
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取向。
(二)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
(1)讲法律。以法律思维方式思考和处理法律问题首先要以法律为准绳。
(2)讲证据。以法律思维方式思考和处理法律问题首先要以证据为根据。正确地分析和处理法律案件,要抓住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查清案件事实,二是正确运用法律。只有收集到充分的证据,才能查清案件事实。
(3)讲程序。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从法律程序出发。程序问题在法律领域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4)讲法理。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运用法律原理和精神。法律思维的任务不仅是获得处理法律问题的结论,而且要为法律结论提供充分的法律论证与法律理由。任何理性的思维都应当用适当的理由来支持所获得的结论,而法律思维对理由的要求更有特殊之处。其一,理由必须是公开的,而不能是秘密的。其二,理由必须有法律上的依据。其三,理由必须具有法律上的说服力。
(三)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
1.学习法律知识。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是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前提。
2.掌握法律方法。法律方法是人们从法律角度思考、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方法。法律方
法构成法律思维的基本要素,法律思维的过程就是运用法律方法思考、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过程。
3.参与法律实践。法律思维方式是一种在法律实践中训练、培养和应用的思维方式。
二、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一)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
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的不可违抗性。 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
法律权威是国家稳定的坚实基础。当国家的最高权威是法律时,由于法律是一种超越于任何个人之上的普遍性规则,并且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尽管领导者会变动和更迭,但政治统治与社会秩序仍将会保持相当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二)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对于大学生来说,至少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1)努力树立法律信仰;(2)积极宣传法律知识;(3)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第一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一、宪法的特征和原则
(一)宪法的特征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2)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3)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二)宪法的基本原则
(1)党的领导原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2)人民主权原则。(3)法治原则。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4)民主集中制原则。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公民的基本权利:也称宪法权利,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基本的、必不可少的权利。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社会经济权;文化教育权;特定主体权利。
(二)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公民的基本义务:也称宪法义务,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遵守和应尽的根本责任。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其他义务。
第二节 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
一、我国的民商法律制度
(二)民事主体制度
民事主体: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自然人:是指依自然规律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确认的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成立的法律要件有四项: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按法人的功能、设立方法以及财产来源的不同,法人分为四类,即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
其他组织:是指不具有法人资格,但可以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的组织。它主要包括合伙、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等。
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资格。
四、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
(一)刑法的概念和原则
刑法: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的名义颁布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刑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刑法是指规定犯罪和刑罚的一般原则和具体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刑法典;广义的刑法是指刑法典和单行刑事法律及非刑法规范性文件中的刑事规范。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刑法特有的在刑法的立法、解释和适用过程中所必须普遍遵循的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准则。
刑法三个基本原则:
一是罪刑法定原则。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罚。什么行为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及处何种刑罚,均须由法律明文规定。
二是罪刑相当原则。是指犯罪社会危害性程度及应负刑事责任的大小,是决定刑罚轻重的主要依据,重罪重罚、轻罪轻罚、无罪不罚、罪刑相当、罚当其罪。
三是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是指对任何人犯罪,不论其社会地位、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财产状况如何,在适用刑法上一律平等,任何人都不得有任何超越法律的特权。
(二)犯罪概述。
排除犯罪的事由:是指虽然行为人的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一定的损害结果,表面上符合某种犯罪的客观要件,但实际上没有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不符合犯罪构成,依法不构成犯罪的事由。《刑法》明文规定了两种排除犯罪的事由,即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故意犯罪形态:是指故意犯罪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由于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犯罪状态,即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与犯罪既遂。
(三)刑罚制度
刑罚是由刑法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所适用的限制或者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
刑罚的体系。刑罚的体系由主刑和附加刑构成。主刑是指对犯罪分子独立适用的主要刑罚方法,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与死刑。附加刑是指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它既可以作为主刑的附加刑,也可以独立适用。《刑法》规定的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以及适用于犯罪的外国人的驱逐出境。
刑罚的裁量。刑罚的裁量即量刑,是指人民法院依据刑法在认定行为人构成犯罪的基础上,确定对犯罪人是否判处刑罚、判处何种刑罚以及判处多重的刑罚并决定所判刑罚是否立即执行的刑事司法活动。
对犯罪分子决定刑罚,应当根据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判处。具体的量刑制度包括累犯、自首和立功、数罪并罚、缓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