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水泥项目环评报告书1

1 总则

1.1 任务由来

福建省漳州市xxxx 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6月,位于漳浦县绥安工业开发区,系民营企业,主要股东为xxx ,属于水泥粉磨生产企业。为了能够有效缓解漳州市周边地区水泥紧张的局面,促使水泥行业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从而有效拉动地区经济发展,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福建省漳州市xxxx 有限公司拟对位于漳浦县绥安工业开发区的现有水泥粉磨站工程进行技改,技改后项目名称为福建省漳州市xxxx 有限公司年产120万吨水泥技改项目。

技改后本项目年产水泥120万吨,采用两条年产60万吨的生产线,分两期进行投建;单线采用CLF140×30型辊压机结合φ3.2×13m 水泥磨组合成联合挤压粉磨系统,预计小时产量为100t ;生产产品品种为:P .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90万吨,P .C32.5复合硅酸盐水泥30万吨;设计散装水泥90万吨,袋装水泥30万吨。本项目总投资6500万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国务院第253 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建设单位福建省漳州市xxxx 有限公司于 2012年7 月16日委托北京中咨华宇环保技术有限公司对福建省漳州市xxxx 有限公司年产120万吨水泥技改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在接受委托后,课题组研究了该项目的相关技术文件,进行了现场踏勘和初步调研,并收集了有关资料,开展了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工作,对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了预测评价,编制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供建设单位送环保主管部门审查。

1.2 编制依据

1.2.1 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三十次会议于2002年10月28日通过,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修订;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于2000年4月29日修订通过,自2000年9月1日起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通过,自1997年3月1日起施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修订)》,1995年10月30日通过,第十届全国人大第十三次会议于2004年12月29日修订通过,2005年4月1日实施;

(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7年10月28日修订;

(9)《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6〕28号,2006年2月14日;

(1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年11月29日;

(1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保部第2号令,2008年10月1日;

(1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9号,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

(13)《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国发〔2006〕11号;

(14)《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发改运行〔2006〕609号;

(15)《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2006年10月1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16)《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水泥工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发改工业〔2006〕2222 号;

(17)《关于做好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有关工作的通知》,2007年2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改办工业〔2007〕447号。

1.2.2 地方法律、法规及政策

(1)《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修订),2002年1月27日公布;

(2)《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 ,闽政 〔1996〕39号,1996年9月28日;

(3)《福建省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2011年12月2日;

(4)《福建省水泥工业发展建设专项规划》(2005~2010年) ;

(5)《福建省人民政府批转省经贸委、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的通知》, 闽政文〔2006〕608 号;

(6)《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总量控制引导水泥行业健康发展的通知》,闽政办〔2008〕89 号。

1.2.3 相关技术依据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1);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93);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HJ610-2011);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

(7)《清洁生产标准 水泥工业》(HJ 467-2009) ;

(8)《水泥工业除尘工程技术规范》(HJ 434-2008) 。

1.2.4 其他相关文件

(1)《福建省漳州市xxxx 有限公司年产120万吨水泥技改项目》,,2012年7 月;

(2)漳浦县环保局关于福建省漳州市xxxx 有限公司年产120万吨水泥技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确认函;

(3)《环境影响评价任务委托书》,福建省漳州市xxxx 有限公司,2012年7月16日。

1.3 评价因子环境影响因素识别、评价因子筛选及评价因子确定

1.3.1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1.3.2 评价因子筛选

1.4 评价标准

1.4.1 环境质量标准

1.4.2 污染物排放标准

1.5 评价工作等级及范围

1.6 评价内容及重点

1.6.1 评价工作内容

1.6.2 评价工作重点

1.7 环境敏感保护目标

1.8 评价原则和技术路线

2 企业现有生产概况

2.1 现有工艺介绍

2.2 主要污染源及治理措施

2.3 报废放射源的处置

2.4 企业现有“三废”汇总

2.5 现存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3 建设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

3.1 项目概况

3.2 生产工艺

3.3 原辅料、燃料供应及配料

3.4 公用工程

3.5 选址合理性分析

3.6 污染源分析

4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概况

4.1 自然环境概况

4.1.1 地理位置

漳浦县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南端,地理坐标为北纬23°43′-24°21′,东经117°24′-118°02′。东临台湾海峡与台湾岛隔海相望,南隔东山湾与东山县对峙,西南及西以雀目为界与云霄县隔海相毗邻,西北以石屏山脉为界与平和县、龙海市相连,北及东山以眼睛山、炮台山、陈仓岭、风柜斗岭为界与龙海市接壤。东西相距57.3km ,南北相距63.5km ,陆地总面积1981km 2(图2.1)。

4.1.2 地形地貌

漳浦县境内地系博平岭向东南延伸的支脉,地形明显地由西、西北部向东南倾斜,丘陵交错,沟谷纵横,根据地貌结构特点,漳浦县可划分中山、低山、丘陵、台地和冲积平原五种地貌结构特点。中低山类型:从西部至西北部,主要山峰有梁山(海拔996m ),石屏山(海拔1006m ,是漳浦县最高峰),玳瑁山(海拔764m )等峰峦叠嶂。山势陡峭,坡度一般在36度以上,山谷窄长而弯曲,山涧终年不断流。丘陵类型:指梁山、玳瑁山两山脉向东延伸的支脉,形成宽阔山前地带,海拔多在50—500m 之间,多数为50—250m 之间的低丘类型,岗丘起伏,地形破碎,常见孤立小山包,相对高度多在50—200m 之间,地势较平缓,坡度一般在25°以下。台地类型:指滨海剥蚀台地,海拔10—50m 。其上覆盖沉积岩数米至十几米,因长期侵蚀,形成波状起伏的地势,地势平缓,坡度通常仅为5—6度。冲积平原类型:包括溪流两岸带状冲积平原和滨海冲积,海拔多在10m 以下,地势平坦,沉积层厚,水源丰富。此外,尚有四周环山的谷地,如南浦谷地和湖西谷地。

4.1.3 气候

漳浦县地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干湿季节性明显,光、热、水自然条件优越,由于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境内区域性气候产生明显差异,年平均气温21.1℃,极端最高气温39度,年均最低气温12度,极端低气温-2.4度。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2.9度,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8.3度。漳浦县光能丰富,太阳辐射年总量为1.3×105KJ/m2,日照充足,全年日照时数2055h ,各月日照时数2月最少,7月最多。粘钩雨量充沛,水分条件好,全县年降水量在1500 mm 左右,常年相对湿度78%,降水多集中在4~9月,其余月份为少雨季节,降水量仅占全年的11%,内山区降雨量

较多,沿海的前亭、六鳌、古雷降雨量最少,县城平均降雨量15 mm,年平均蒸发量约1793.5mm 。无霜期达三百六十多天,一般初霜出现在12月中旬,晚霜出现在3月上旬,最迟可延至4月上旬;风向夏天以东南为主,冬天以西北为主。年平均风速2.5m/s,台风活动最频繁的月份在 7-10月。台风、暴雨、干旱常有发生,严重威胁漳浦县工农业生产。要注意单位与相关的符号的规范

4.1.4 水文、流域

漳浦县县境内有6条主要河流,自北而南依次是南溪、佛昙溪、赤湖溪、浯江溪、鹿溪和杜浔溪,总流域面积1522km 2,总长达171km 。其中鹿溪流域面积576km 2,是境内最长的河流。除南溪流入龙海县九龙江下游入海外,其余都在境内入海。

全县共建中型水库8座,小(一)型水库19座,小(二)型水库65座,总库容2.5亿m 3,正常库容1.97亿m 3,集雨面积362.02 km2,引水工程155处,水闸182座。水库主要功能为灌溉、发电、饮用兼防洪。

漳浦地下淡水在山地、丘陵,冲积平原和海积平原均有分布。地下温泉则多见于北西向断裂带中,主要有东山温泉、象牙温泉等6处。

漳浦县城的主要河流有鹿溪、东门溪和南门溪。鹿溪是漳浦县的主要河流,其流经绥安镇西南部,是绥安镇及工业区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地。

鹿溪发源于平和县五寨乡侯门村,途经石榴、盘陀、绥安、旧镇而后入旧镇港。全长57km ,上游较陡,干流坡降0.33-1.0%,水流湍急,中下游水流缓慢、河岸曲折,1974年开始从城关河段上游至英山附近截湾取直,并修筑水坝,取直河段全长8.3km ,河底宽120m 。年径流量19.34亿m 3,枯水季节流量较少,枯水期最枯流量为1.16m 3/s。年径流量丰水期9.03亿m 3,平水期6.36亿m 3,枯水期3.95亿m 3,多年平均径流量4.83亿m 3。丰水期鹿溪桥闸出水量为19744万吨/年,平水期14014万吨/年,枯水期8842万吨/年。

南溪发源于平和欧寮,经中西、南浦、长桥、官浔进入龙海县,南溪流经本县主要河道长30km ,流域面积288.7km 2.

浯江溪发源于长桥甘棠,流经赤土、旧镇并从埔尾村入海,干流长26.3 km,流域面积182.8km 2。

赤湖溪发源于赤岭乡的玳瑁山南侧,流经湖西乡,至赤湖镇亭里村附近注入将军湾,全长30.8km ,中下游贯穿赤湖全境,赤湖境内的长度约12km 。赤湖镇

赤湖桥闸以上流域面积170 km 2,多年平均径流量1.18亿m 3,丰、平、枯水年径流量分别为1.93亿m 3、1.09亿m 3、0.56亿m 3。

佛昙溪发源于赤岭乡杨美村,经佛潭入海,溪流长24km ,流域面积178.7km 2。 杜浔溪长度长18km ,流域面积126km 2。由于生态效益没有得到发挥,河床浅,喝水流量多,淤积严重,旱涝时常发生,水运能力基本没有了。

梁山水库(中型水库)位于漳浦县盘陀镇割埔村,于1960年4月建成,集雨面积9.67km 2, 总库容1038万m 3, 有效库容807万m 3。输水涵洞为砌石箱涵椭圆钢管,输水涵洞长为110 m,最大流量2.0m 3/s。

祖妈林水库(中型水库)位于漳浦县杜浔镇徐坎村,流域面积40.00km 2, 总库容3160万m 3, 有效库容2850万m 3, 正常蓄水位高程40m 。输水涵洞为浆砌石拱涵,断面2.5×2.85m ,最大流量8.0m 3/s。

杨美水库(中型水库)位于漳浦县赤岭乡杨美村,距佛昙镇13km 。流域面积59.8km 2,总库容5530万m 3,有效库容3640万m 3,正常蓄水位高程65m 。放水设备为斜拉闸门,输水涵洞为钢筋混凝土圆涵,断面直径1.60m ,最大流量7.0m 3/s。

石过陂水库(中型水库)位于漳浦县马坪镇仙都村,流域面积22.00km 2,总库容1100万m 3,有效库容1082万m 3,正常蓄水位高程68.6m 。输水涵洞为浆砌石箱涵,断面0.9×1.45m ,最大流量5.0m 3/s。

桥内水库(小二型水库)作为漳浦自来水厂(设计规模10万吨/日)替代生活饮用水水源。桥内水库位于漳浦绥安镇查岭村,地理坐标为E117°36′1″、N24°11′21″,流域面积7.13km 2,总库容488万m 3,有效库容360万m 3。输水涵洞为浆砌石箱涵,断面1.0×1.65m ,最大流量3.76m 3/s。

4.1.5 土壤、植被

漳浦县境内山地遍布花岗岩,风化层深厚,多含石英沙粒,故丘陵山地土壤质地普遍偏沙,肥力较低,大部分是类地。全县土壤分为6个土类(砖红壤性红壤、红壤、冲积土、风沙土、盐土和水稻土),19个亚类,50个土属,51个土种。砖红壤性红壤土类面积最大,共146.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0.17%;其次红壤土类,有33.5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1.48%;再次水稻土类,有31.80万亩,占10.88%;盐土类23.65万亩,占8.09%;风沙土类12.86万亩,占4.40%;冲积土类0.15万亩,占0.05%;还有局部地区的砖经壤性褐红壤、黄壤等。

漳浦县地处南亚热带,地带性森林植被类型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由于长期以来人为和自然不断破坏,季风常绿阔叶林已全部消失,但由于水热条件好,植物繁衍能力强,现存的森林植被群落可划分为6个植被型,即阔叶林、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竹林、灌丛与草丛、栽培植物。22个群系纲,111个群系,274个群丛,据调查漳浦县的乔木、灌木、草本植物165种,其中乔木36种,果树83种,草本46种,此外四旁树72种,四旁竹类6种,果树30种。主要树种有杉木、马尾松、樟、榕、米槠、相思树、木麻黄以及竹、茶、果等。

植被分布状况如下:

① 沿海低丘和丘陵台地人工植被带

海拔在200m 以下,为人类经济活动区,主要植被有木麻黄、相思树、龙眼、荔枝、枇杷和人工栽培的杉木、马尾松等。

② 低丘、高丘亚热带雨林带

海拔约在400m 以下地方,残存小块亚热带雨林带残迹。

③ 低山常绿阔叶林带

海拔400-800m 的山之间,基本为常绿阔林带,林层群落结构简单,层次分明,没有亚热带雨林的基本特征,同时本地带也是马尾松、杉木、柳、杉建柏、红豆杉、油桐、竹类的主要分布带。

4.2 社会经济状况

4.2.1 社会概况

漳浦县隶属福建省漳州市,地处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是闽南金三角开放县。县政府驻绥安镇,距漳州市54km ,对沈海高速公路不足14km 路程,全县境内蕴藏丰富的水电、旅游、地热、矿产等资源,享有“中国水果之乡”美誉,是“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和全国沿海经济开放县。

全县陆地总面积约2959326亩,滩涂面积约20万亩,林地面积约1794481亩,非林地面积约1164845亩,其中耕地约540000亩,水域面积约125902亩,其它用地面积约5442295亩,全县人均林地约2.3亩,人均耕地面积约0.7亩。

县行政区划为20个乡镇,7个农、茶果场,两个国营林场,2个国营苗圃,2个国营盐场。全县有285个行政村,18个乡办场,总人口85.9万人,总户数22.1万户,其中农户15.4万户,农业人口58.22万人,乡村劳动力45.37万人,其中从事林业生态10万人,占乡村劳动力的22%。

4.2.2 经济发展状况

2011年底,漳浦县全县国土总面积2146 km2,总人口为859081人,城市常住人口为107700人。

漳浦县2011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2亿元,增长1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7亿元,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38亿元;财政总收入15亿元,增长40.6%,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9.13亿元,增长37.5%;实际利用外资2.3亿美元,增长32.3%;外贸出口总值5.8亿美元,增长2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6亿元,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其中工业发展量效双增,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88.4亿元,可比增长44%,规模工业产值168亿元,可比增长48.4%;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6家、亿元企业10家;实现工业税收6.2亿元,增长29.4%。现代农业稳步发展。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93.7亿元,增长5%;农业企业出口创汇2.6亿美元,增长75.3%;新办农产品加工企业45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80家。

漳浦县现代化农业优势明显,优势产业初具规模。由于毗邻台湾,作为闽台农业合作的第一批实验区之一,目前已初步形成水果、水产、花卉和蔬菜等四大主导产业,拥有天福集团、闽南花卉等一批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工业形成了食品加工、五金电器、纺织服装三大传统产业和船舶修造、健身器材两大新兴产业,是海西台商投资密集区。

漳浦县交通便利,沈海高速公路、国道324线、省道201线和正在建设中的厦深铁路纵贯县域。县域海岸线长,拥有多处建港良置,可以建设大型港口,发展临港经济。

(1)农业

漳浦县是福建省的农业大县。农业区位优势优越,属南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山、海、田俱备。改革开放以来,县委、县政府大念“山海经”,积极实施“两水”(水果、水产)开发,走“开放促开发,开发促开放”的道路,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提高外向型农业发展,有力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特别是近年来,面对产业升级和入世的挑战,漳浦县委、县政府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提出并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效益为目的,以闽台农业合作与交流为突破口,延长产业链,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使农业现代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强化,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民

稳定。水果、水产、畜牧、蔬菜、食用菌、花卉等六大农业主导产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全县形成22个品种,38个万亩片的高优农业生产(示范)基地。(通过对古雷鲍鱼、六鳌紫菜、霞美牡蛎、乌石荔枝、白石芦笋等9种具有地方特色优势的产品进行标准化、农产品商标注册,申报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规范品牌包装),全县共有38个农产品或农产品加工品获得注册商标、18个绿标、3个省级名牌农产品,使之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水果、水产品产量分别名列全国百强县第12位和第24位。获得“中国龙眼之乡”、“中国荔枝之乡”、“中国芦笋之乡”、“中国花木之乡”、“中国榕树盆景之乡(沙西)”、“中国茶文化镇(盘陀)”等称号,列为全国秸秆氨化养牛示范县、全国糖料基地县、全国节水型灌溉示范县、全国农村初级电气化县、全国首批无公害产品(蔬菜)基地、全国经济林示范县、全省农业现代化试点县、全省商品粮基地县、全省科教兴海示范县、全省渔业十强县、全省闽台农业合作示范县。

(2)海洋渔业

漳浦海岸线长达216km ,海域面积1016km2,曲折的海岸线形成了东山湾、旧镇湾、佛昙湾等三大港湾,为海水养殖、港口码头建设、临海重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资源。境内滩涂面积约51.2万亩,成为宝贵的人工海水养殖基地和海珍品自然繁殖基地。漳浦出产的龙虾、青蟹、鲍鱼、牡蛎、泥蚶、鱿鱼、鳗鲡、扇贝、紫菜等海产海珍品畅销海内外。全县已建立100多家海珍品育苗场,是长江以南最大的对虾养殖县、全省最大的水产育苗基地和全省唯一的扇贝养殖基地。

(3)新兴临港工业

漳浦县今年发展临港工业重点打造六大产业:一是石化产业。始终把服务好古雷石化项目作为全县头等大事来抓,一切工作围绕这个项目,服务这个项目,全力确保石化项目2011年上半年顺利投产,力争今年投资超过60亿元。立足古雷港区新的功能定位,努力吸引石化上游产业特别是油头项目落户,重点做好海顺德石化项目落地投建,积极跟踪ITA 、台湾长春等石化产业相关项目前来投资,做大做强石化产业链。进一步加强港区的现状管理,抓紧制订港区拆迁安置方案和新区建设规划,为下一步征地拆迁做好准备。二是新能源产业。在现有项目基础上全力促成后蔡湾风电场、六鳌海上风电项目和大唐科教培训中心尽快开工建设,积极跟踪促进将军澳火电厂落地投建,努力把漳浦建设成为海西重要的新能

源基地。三是风力发电装备制造业。以湘电风机为依托,加快风电装备制造园区规划建设步伐,努力吸引东元电机等一批风电制造重大项目入驻,争取建成全国规模较大的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基地和重要的海上风电研发中心。四是游艇船舶制造业。支持神舟造船扩大产能,力促日产游艇尽快投产,加快一帆重工三期建设步伐,积极跟踪大桥游艇、帝王游艇和伊斯达游艇等项目落地投建。规划建设游艇船舶修造产业园区,重点发展游艇制造、船舶分段及相关产业,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游艇制造专业区。五是特殊玻璃制造业。台玻光伏玻璃一期项目将于今年6月份正式投产,在此基础上,规划建设光伏玻璃产业园区,引进产业关联大、下游延展能力强的新型玻璃制造项目,培育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型玻璃制造产业群。六是健身器材制造业。旧镇健身器材专业园区已聚集健身器材企业21家,年产值近3亿元,下一步重点鼓励引导企业加强产品研发,自创品牌,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快健身器材专业市场规划建设,打造全省最大的健身器材产业基地。

(4)闽台农业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漳浦县的闽台农业合作、交流,不断发展壮大,1994年成为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外向型农业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后, 更有新的进展。台资农业企业陆续落户漳浦,建立了古雷、旧镇、万安、大南坂4个闽台农业合作试验区,下蔡林场台湾农业动植物引进隔离区和长桥农场农业科技合作园区。2011年漳浦县农业总产值93.7亿元,增长5%;农业企业出口创汇2.6亿美元,增长75.3%;新办农产品加工企业45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80家,有效地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4.2.3 漳浦县基础设施建设

“十一五”期间,全县投资规模持续扩大,五年累计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345亿元,投建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实施国道324线漳浦段改造和省道漳东线漳浦段续建工程;建成农村公路660.6km ;改造危桥34座;建成古雷港区一德5万吨级码头、古雷5000吨级滚装码头、六鳌华福3000吨级硅砂码头等一批码头泊位;开工建设厦深铁路漳浦段和漳州沿海大通道漳浦段。建成天福、锦湖2个200KV 输变电工程、变电容量360MV A ;建成赤湖东埔等6个110KV 输变电工程,变电容量233MV A 。实施六鳌、深土等14个乡镇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14.6万人口不安全饮水问题;实施妈祖林、眉力、赤兰溪等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海堤强化加固22.88km ;建设2个二级渔港和5个三级渔港。实施县城路网构架工程和旧城改造工程。

4.3 生态环境现状

4.3.1 水环境现状

一、地表水水质分析 1、现状河流、水库水质分析

①河流:漳浦县境内的主要河道有鹿溪、南溪、浯江溪、佛昙溪、赤湖溪、杜浔溪等六条集雨面积在100 km2以上的河流,这几条流域总集雨面积1796 km2,占漳浦国土面积的95%,因此,此次水资源综合规划的以这六条溪流的水资源,总量为依据,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六大水系中只有鹿溪有设置水质监测断面,其他流域只在有建设中型水库的断面上对库区水质进行跟踪监测。根据漳州市水环境监测中心提供的资料显示,鹿溪流域评价河长为24km ,2005年丰、枯水期水质达到Ⅱ类标准的河段有18km ,丰、枯水期水质为Ⅳ类的河段有6km ,受污染河段在鹿溪桥闸下游溪南桥的下河段,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和粪大肠菌群,其他流域由于没有水质监测断面,没有具体数据体现河道的水质现状。

②水库:根据各中型水库送检的监测结果表明,梁山水库、澎水水库、祖妈林水库水质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眉力水库、杨美水库、后井水库、赤兰溪、石过陂水库除了粪大肠菌群超标外,其余指标均符合地表水水质Ⅱ类标准,表明各中型水库水质良好;杨美水库库区由于有网箱养殖,饵料投放多,蓝藻繁殖迅速,若不加限制,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因此,必须控制网箱数量和投饵量,防止水体富营养化,这些中型水利工程是理想的饮用水源地。

根据《漳州市古雷经济区给水工程(首期) 水资源论证报告书》中对祖妈林水库的水质监测结果(2003年):库区的pH 值符合Ⅰ类标准;氯离子、硫酸盐小于250mg/l集中式生活饮用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的标准;氨氮、总氮均符合Ⅱ类水质标准;硝酸盐氮小于集中式生活引用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的标准;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及挥发酚的监测值均符合Ⅰ类水质标准。氰化物、砷化物、六价铬、汞、铜、铅、镉、锌符合Ⅰ类水质标准。粪大肠菌群符合Ⅱ类水质标准。水库富营养化评价结果为贫营养化水平。总体上来说,祖妈林水库水质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标准》Ⅱ类水质标准,水质良好。

根据2006年漳浦县环境监测站对祖妈林水库水质监测结果,该水源地水质绝大多数指标能够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Ⅱ类水标准,但近几年水库总磷的含量升高较快,达到了水库富营养化水平,粪大肠菌群也相对较高,为Ⅲ类水质。因此,祖妈林水库水质现状总体上较好,可以满足供水要求。

2、水功能区划分

根据闽政文[2004]3号文关于同意《福建省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批复,漳浦县境内水功能一级区有3处,分别为:

①鹿溪漳浦保护区:该区分为两段,第一段自鹿溪源头至棕口汇合口,该河段目前水质为Ⅲ类、目标水质为Ⅱ类、是漳浦县城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第二段为棕口溪汇合口至鹿溪桥闸、该河段由于近几年采取了有效措施,防止污染源排入河道,水质为Ⅱ类、且较为稳定。

②鹿溪漳浦开发利用区:该区自鹿溪桥闸下游至入海口,沿途有杨绿化工排污口、绥东溪综合排污口以及沿途支流的排污口排入河道,现状水质较差,为Ⅳ类。

③南溪漳浦、龙海开发利用区,该河段自龙海湖后水库坝址至南溪桥闸、流经漳浦地界河长为30km ,目前水质为Ⅲ—Ⅳ类、目标水质按二级区划标准执行。

3、 水质变化分析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工业废水,农业、生活污水的增加,河道水质会有所下降,漳浦县以前由于工业发展缓慢,又设置了污染集控区,使污水经处理后直接排入大海,因此,各条河流水质变化不是很大,而在水文年中,枯水期由于流量小,所以河道水质最差,丰水期次之平水期最好。

4、地表水供水水源地水质评价

目前,漳浦县六大水系中,直接从河道中提水做为供水水源地的河流仅鹿溪一条,从近几年的水质监测数据来看,二水厂取水口水质良好,各项指标均达到饮用水源地标准。

各乡镇村采用自备水源进行供水,主要取用附近一些小的山涧的山泉水,水质也能满足生活取水要求,而利用中型水库作为供水水源地的,目前仅有祖妈林水库,杨美水库,石过陂、赤兰溪水库,这些水库的水质也都能达到饮用水标准。

二、地下水水质

漳浦县地下水主要分布在鹿溪流域、赤湖和六鳌、古雷半岛,水质类别以HCO 3-C 型为主,矿化度较低。根据开采深度的不同分为:

a 、浅层孔隙水、裂隙水:这类水质类型以HCO 3-Ca 、Na 和Si-Na 、Ca 为主,矿化度从平原区向的区、丘陵区增大,PH 值﹤7偏酸性;

b 、深部岩溶水:这类水质类型以HCO 3-Ca 型占大多数,水质比较稳定、但个别地方有氟离子和铁、锰离子含量超标现象,其他指标均能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

漳浦县地下水水质总体良好,水质比较稳定,绝大多数的地下水可直接用于饮用水,只有个别地方的地下水有氟离子和铁、锰离子含量超标现象。

5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5.1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项目附近水域为本项目西侧鹿溪支流(与项目直距约680m )的棕口溪。 (1)监测结果

棕口溪的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详见表5-1-1;监测点位断面1位于项目厂址上游500m 处、断面2位于棕口溪与鹿溪混合口上游500m 处,断面3位于

鹿溪桥,详见图5-1-1

表5-1-1 鹿溪各断面水质监测结果一览表

(2)评价标准

根据漳州市地表水功能区划,鹿溪评价范围河段属Ⅳ类水域,其水质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Ⅳ类标准。具体标准数据见表5-1-2。

表5-1-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3)评价方法

根据监测结果,采用单项指标标准指数法加超标率法进行评价。即: 单项水质参数i 在第j 点的标准指数 S i , j =C i , j /C si pH 的标准指数为:

S pH , j =

7. 0-pH j 7. 0-pH sd pH j -7. 0

, pH ≤7. 0

, pH ≥7. 0

pH su -7. 0

式中:SpH,j 为第j 个断面的pH 值标准指数; 测值;

pHsd 为水质标准中的下限值; pHsu 为水质标准中的上限值。

pHj 为第j 个断面的pH 监

S pH , j =

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1,表明该水质参数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4)评价结果

地表水水质评价结果见表5-1-3。

表5-1-3 各断面水质监测结果一览表

评价结果表明,鹿溪各断面的pH 、COD Mn 、BOD 5 \NH3-N 、石油类的监测值可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Ⅳ类标准。

5.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1)监测结果

根据漳浦县环境监测站2009年6月19日常规监测数据显示,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详见表5-2-1;监测点位位于漳浦县绥安工业开发区管委会、漳浦一中及县良种场,详见图5-1-2。

表5-2-1 项目区环境空气监测结果一览表

(2)评价标准

根据漳州市环境空气功能区划,项目所在区域属大气环境功能二类区,环境空气执行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其修改单中二级标准,详见表5-2-2。

表5-2-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3)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采用超标率法与单项污染物最大污染指数法。 超标率法是用超标样本数与总样本个数的比值,其表达式如下:

n ’

% f = 100n

式中:f ——超标率(%); n ——总样本个数(个); n ′——超标样本个数(个)。

单项污染物最大污染指数法是污染物监测浓度的最大值与该污染物所采用的评价标准值的比值,其表达式如下:

Ii =Cimax/Csi

式中:Ii —第i 个项目的污染指数;Cimax —第i 个项目监测浓度的最大值(mg/m3);

Csi ——第i

个项目评价标准值(mg/m3)。 (4)评价结果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果详见表5-2-3。

表5-2-3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果一览表

评价结果表明,项目区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可符合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其修改单中二级标准。

5.3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1)监测结果

为了了解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现状,评价单位于2012年08月28日委托漳浦县环境监测站对厂界周边的声环境进行现状监测。在项目厂界周边共布设6个点位,见图5-3-1,监测结果详见表5-3-1。

表5-3-1 项目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一览表

(2)评价标准

项目区位于漳浦县县城,属环境噪声功能区划中3类区,声环境执行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3类标准[昼间65dB (A ),夜间55dB (A )]。

(3)评价方法

以A 计权声压级为基本评价量,评价指标用等效声级Leq 作为分析的参考依据,与厂界噪声标准直接比较的方法。

(4)评价结果

根据监测结果,项目厂界测点昼间噪声现状值昼间为49.3~63.5dB (A ),夜间监测值为48.9~52.3 dB (A )。除北侧厂界的夜间噪声稍有超标外,其他厂界噪声均可符合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3类标准。

图5-1-1 项目环境空气、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位图

图5-1-2 项目厂界噪声和无组织排放粉尘监测点位图

1 总则

1.1 任务由来

福建省漳州市xxxx 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6月,位于漳浦县绥安工业开发区,系民营企业,主要股东为xxx ,属于水泥粉磨生产企业。为了能够有效缓解漳州市周边地区水泥紧张的局面,促使水泥行业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从而有效拉动地区经济发展,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福建省漳州市xxxx 有限公司拟对位于漳浦县绥安工业开发区的现有水泥粉磨站工程进行技改,技改后项目名称为福建省漳州市xxxx 有限公司年产120万吨水泥技改项目。

技改后本项目年产水泥120万吨,采用两条年产60万吨的生产线,分两期进行投建;单线采用CLF140×30型辊压机结合φ3.2×13m 水泥磨组合成联合挤压粉磨系统,预计小时产量为100t ;生产产品品种为:P .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90万吨,P .C32.5复合硅酸盐水泥30万吨;设计散装水泥90万吨,袋装水泥30万吨。本项目总投资6500万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国务院第253 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建设单位福建省漳州市xxxx 有限公司于 2012年7 月16日委托北京中咨华宇环保技术有限公司对福建省漳州市xxxx 有限公司年产120万吨水泥技改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在接受委托后,课题组研究了该项目的相关技术文件,进行了现场踏勘和初步调研,并收集了有关资料,开展了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工作,对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了预测评价,编制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供建设单位送环保主管部门审查。

1.2 编制依据

1.2.1 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三十次会议于2002年10月28日通过,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修订;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于2000年4月29日修订通过,自2000年9月1日起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通过,自1997年3月1日起施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修订)》,1995年10月30日通过,第十届全国人大第十三次会议于2004年12月29日修订通过,2005年4月1日实施;

(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7年10月28日修订;

(9)《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6〕28号,2006年2月14日;

(1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年11月29日;

(1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保部第2号令,2008年10月1日;

(1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9号,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

(13)《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国发〔2006〕11号;

(14)《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发改运行〔2006〕609号;

(15)《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2006年10月1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16)《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水泥工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发改工业〔2006〕2222 号;

(17)《关于做好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有关工作的通知》,2007年2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改办工业〔2007〕447号。

1.2.2 地方法律、法规及政策

(1)《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修订),2002年1月27日公布;

(2)《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 ,闽政 〔1996〕39号,1996年9月28日;

(3)《福建省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2011年12月2日;

(4)《福建省水泥工业发展建设专项规划》(2005~2010年) ;

(5)《福建省人民政府批转省经贸委、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的通知》, 闽政文〔2006〕608 号;

(6)《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总量控制引导水泥行业健康发展的通知》,闽政办〔2008〕89 号。

1.2.3 相关技术依据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1);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93);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HJ610-2011);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

(7)《清洁生产标准 水泥工业》(HJ 467-2009) ;

(8)《水泥工业除尘工程技术规范》(HJ 434-2008) 。

1.2.4 其他相关文件

(1)《福建省漳州市xxxx 有限公司年产120万吨水泥技改项目》,,2012年7 月;

(2)漳浦县环保局关于福建省漳州市xxxx 有限公司年产120万吨水泥技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确认函;

(3)《环境影响评价任务委托书》,福建省漳州市xxxx 有限公司,2012年7月16日。

1.3 评价因子环境影响因素识别、评价因子筛选及评价因子确定

1.3.1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1.3.2 评价因子筛选

1.4 评价标准

1.4.1 环境质量标准

1.4.2 污染物排放标准

1.5 评价工作等级及范围

1.6 评价内容及重点

1.6.1 评价工作内容

1.6.2 评价工作重点

1.7 环境敏感保护目标

1.8 评价原则和技术路线

2 企业现有生产概况

2.1 现有工艺介绍

2.2 主要污染源及治理措施

2.3 报废放射源的处置

2.4 企业现有“三废”汇总

2.5 现存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3 建设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

3.1 项目概况

3.2 生产工艺

3.3 原辅料、燃料供应及配料

3.4 公用工程

3.5 选址合理性分析

3.6 污染源分析

4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概况

4.1 自然环境概况

4.1.1 地理位置

漳浦县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南端,地理坐标为北纬23°43′-24°21′,东经117°24′-118°02′。东临台湾海峡与台湾岛隔海相望,南隔东山湾与东山县对峙,西南及西以雀目为界与云霄县隔海相毗邻,西北以石屏山脉为界与平和县、龙海市相连,北及东山以眼睛山、炮台山、陈仓岭、风柜斗岭为界与龙海市接壤。东西相距57.3km ,南北相距63.5km ,陆地总面积1981km 2(图2.1)。

4.1.2 地形地貌

漳浦县境内地系博平岭向东南延伸的支脉,地形明显地由西、西北部向东南倾斜,丘陵交错,沟谷纵横,根据地貌结构特点,漳浦县可划分中山、低山、丘陵、台地和冲积平原五种地貌结构特点。中低山类型:从西部至西北部,主要山峰有梁山(海拔996m ),石屏山(海拔1006m ,是漳浦县最高峰),玳瑁山(海拔764m )等峰峦叠嶂。山势陡峭,坡度一般在36度以上,山谷窄长而弯曲,山涧终年不断流。丘陵类型:指梁山、玳瑁山两山脉向东延伸的支脉,形成宽阔山前地带,海拔多在50—500m 之间,多数为50—250m 之间的低丘类型,岗丘起伏,地形破碎,常见孤立小山包,相对高度多在50—200m 之间,地势较平缓,坡度一般在25°以下。台地类型:指滨海剥蚀台地,海拔10—50m 。其上覆盖沉积岩数米至十几米,因长期侵蚀,形成波状起伏的地势,地势平缓,坡度通常仅为5—6度。冲积平原类型:包括溪流两岸带状冲积平原和滨海冲积,海拔多在10m 以下,地势平坦,沉积层厚,水源丰富。此外,尚有四周环山的谷地,如南浦谷地和湖西谷地。

4.1.3 气候

漳浦县地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干湿季节性明显,光、热、水自然条件优越,由于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境内区域性气候产生明显差异,年平均气温21.1℃,极端最高气温39度,年均最低气温12度,极端低气温-2.4度。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2.9度,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8.3度。漳浦县光能丰富,太阳辐射年总量为1.3×105KJ/m2,日照充足,全年日照时数2055h ,各月日照时数2月最少,7月最多。粘钩雨量充沛,水分条件好,全县年降水量在1500 mm 左右,常年相对湿度78%,降水多集中在4~9月,其余月份为少雨季节,降水量仅占全年的11%,内山区降雨量

较多,沿海的前亭、六鳌、古雷降雨量最少,县城平均降雨量15 mm,年平均蒸发量约1793.5mm 。无霜期达三百六十多天,一般初霜出现在12月中旬,晚霜出现在3月上旬,最迟可延至4月上旬;风向夏天以东南为主,冬天以西北为主。年平均风速2.5m/s,台风活动最频繁的月份在 7-10月。台风、暴雨、干旱常有发生,严重威胁漳浦县工农业生产。要注意单位与相关的符号的规范

4.1.4 水文、流域

漳浦县县境内有6条主要河流,自北而南依次是南溪、佛昙溪、赤湖溪、浯江溪、鹿溪和杜浔溪,总流域面积1522km 2,总长达171km 。其中鹿溪流域面积576km 2,是境内最长的河流。除南溪流入龙海县九龙江下游入海外,其余都在境内入海。

全县共建中型水库8座,小(一)型水库19座,小(二)型水库65座,总库容2.5亿m 3,正常库容1.97亿m 3,集雨面积362.02 km2,引水工程155处,水闸182座。水库主要功能为灌溉、发电、饮用兼防洪。

漳浦地下淡水在山地、丘陵,冲积平原和海积平原均有分布。地下温泉则多见于北西向断裂带中,主要有东山温泉、象牙温泉等6处。

漳浦县城的主要河流有鹿溪、东门溪和南门溪。鹿溪是漳浦县的主要河流,其流经绥安镇西南部,是绥安镇及工业区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地。

鹿溪发源于平和县五寨乡侯门村,途经石榴、盘陀、绥安、旧镇而后入旧镇港。全长57km ,上游较陡,干流坡降0.33-1.0%,水流湍急,中下游水流缓慢、河岸曲折,1974年开始从城关河段上游至英山附近截湾取直,并修筑水坝,取直河段全长8.3km ,河底宽120m 。年径流量19.34亿m 3,枯水季节流量较少,枯水期最枯流量为1.16m 3/s。年径流量丰水期9.03亿m 3,平水期6.36亿m 3,枯水期3.95亿m 3,多年平均径流量4.83亿m 3。丰水期鹿溪桥闸出水量为19744万吨/年,平水期14014万吨/年,枯水期8842万吨/年。

南溪发源于平和欧寮,经中西、南浦、长桥、官浔进入龙海县,南溪流经本县主要河道长30km ,流域面积288.7km 2.

浯江溪发源于长桥甘棠,流经赤土、旧镇并从埔尾村入海,干流长26.3 km,流域面积182.8km 2。

赤湖溪发源于赤岭乡的玳瑁山南侧,流经湖西乡,至赤湖镇亭里村附近注入将军湾,全长30.8km ,中下游贯穿赤湖全境,赤湖境内的长度约12km 。赤湖镇

赤湖桥闸以上流域面积170 km 2,多年平均径流量1.18亿m 3,丰、平、枯水年径流量分别为1.93亿m 3、1.09亿m 3、0.56亿m 3。

佛昙溪发源于赤岭乡杨美村,经佛潭入海,溪流长24km ,流域面积178.7km 2。 杜浔溪长度长18km ,流域面积126km 2。由于生态效益没有得到发挥,河床浅,喝水流量多,淤积严重,旱涝时常发生,水运能力基本没有了。

梁山水库(中型水库)位于漳浦县盘陀镇割埔村,于1960年4月建成,集雨面积9.67km 2, 总库容1038万m 3, 有效库容807万m 3。输水涵洞为砌石箱涵椭圆钢管,输水涵洞长为110 m,最大流量2.0m 3/s。

祖妈林水库(中型水库)位于漳浦县杜浔镇徐坎村,流域面积40.00km 2, 总库容3160万m 3, 有效库容2850万m 3, 正常蓄水位高程40m 。输水涵洞为浆砌石拱涵,断面2.5×2.85m ,最大流量8.0m 3/s。

杨美水库(中型水库)位于漳浦县赤岭乡杨美村,距佛昙镇13km 。流域面积59.8km 2,总库容5530万m 3,有效库容3640万m 3,正常蓄水位高程65m 。放水设备为斜拉闸门,输水涵洞为钢筋混凝土圆涵,断面直径1.60m ,最大流量7.0m 3/s。

石过陂水库(中型水库)位于漳浦县马坪镇仙都村,流域面积22.00km 2,总库容1100万m 3,有效库容1082万m 3,正常蓄水位高程68.6m 。输水涵洞为浆砌石箱涵,断面0.9×1.45m ,最大流量5.0m 3/s。

桥内水库(小二型水库)作为漳浦自来水厂(设计规模10万吨/日)替代生活饮用水水源。桥内水库位于漳浦绥安镇查岭村,地理坐标为E117°36′1″、N24°11′21″,流域面积7.13km 2,总库容488万m 3,有效库容360万m 3。输水涵洞为浆砌石箱涵,断面1.0×1.65m ,最大流量3.76m 3/s。

4.1.5 土壤、植被

漳浦县境内山地遍布花岗岩,风化层深厚,多含石英沙粒,故丘陵山地土壤质地普遍偏沙,肥力较低,大部分是类地。全县土壤分为6个土类(砖红壤性红壤、红壤、冲积土、风沙土、盐土和水稻土),19个亚类,50个土属,51个土种。砖红壤性红壤土类面积最大,共146.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0.17%;其次红壤土类,有33.5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1.48%;再次水稻土类,有31.80万亩,占10.88%;盐土类23.65万亩,占8.09%;风沙土类12.86万亩,占4.40%;冲积土类0.15万亩,占0.05%;还有局部地区的砖经壤性褐红壤、黄壤等。

漳浦县地处南亚热带,地带性森林植被类型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由于长期以来人为和自然不断破坏,季风常绿阔叶林已全部消失,但由于水热条件好,植物繁衍能力强,现存的森林植被群落可划分为6个植被型,即阔叶林、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竹林、灌丛与草丛、栽培植物。22个群系纲,111个群系,274个群丛,据调查漳浦县的乔木、灌木、草本植物165种,其中乔木36种,果树83种,草本46种,此外四旁树72种,四旁竹类6种,果树30种。主要树种有杉木、马尾松、樟、榕、米槠、相思树、木麻黄以及竹、茶、果等。

植被分布状况如下:

① 沿海低丘和丘陵台地人工植被带

海拔在200m 以下,为人类经济活动区,主要植被有木麻黄、相思树、龙眼、荔枝、枇杷和人工栽培的杉木、马尾松等。

② 低丘、高丘亚热带雨林带

海拔约在400m 以下地方,残存小块亚热带雨林带残迹。

③ 低山常绿阔叶林带

海拔400-800m 的山之间,基本为常绿阔林带,林层群落结构简单,层次分明,没有亚热带雨林的基本特征,同时本地带也是马尾松、杉木、柳、杉建柏、红豆杉、油桐、竹类的主要分布带。

4.2 社会经济状况

4.2.1 社会概况

漳浦县隶属福建省漳州市,地处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是闽南金三角开放县。县政府驻绥安镇,距漳州市54km ,对沈海高速公路不足14km 路程,全县境内蕴藏丰富的水电、旅游、地热、矿产等资源,享有“中国水果之乡”美誉,是“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和全国沿海经济开放县。

全县陆地总面积约2959326亩,滩涂面积约20万亩,林地面积约1794481亩,非林地面积约1164845亩,其中耕地约540000亩,水域面积约125902亩,其它用地面积约5442295亩,全县人均林地约2.3亩,人均耕地面积约0.7亩。

县行政区划为20个乡镇,7个农、茶果场,两个国营林场,2个国营苗圃,2个国营盐场。全县有285个行政村,18个乡办场,总人口85.9万人,总户数22.1万户,其中农户15.4万户,农业人口58.22万人,乡村劳动力45.37万人,其中从事林业生态10万人,占乡村劳动力的22%。

4.2.2 经济发展状况

2011年底,漳浦县全县国土总面积2146 km2,总人口为859081人,城市常住人口为107700人。

漳浦县2011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2亿元,增长1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7亿元,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38亿元;财政总收入15亿元,增长40.6%,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9.13亿元,增长37.5%;实际利用外资2.3亿美元,增长32.3%;外贸出口总值5.8亿美元,增长2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6亿元,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其中工业发展量效双增,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88.4亿元,可比增长44%,规模工业产值168亿元,可比增长48.4%;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6家、亿元企业10家;实现工业税收6.2亿元,增长29.4%。现代农业稳步发展。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93.7亿元,增长5%;农业企业出口创汇2.6亿美元,增长75.3%;新办农产品加工企业45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80家。

漳浦县现代化农业优势明显,优势产业初具规模。由于毗邻台湾,作为闽台农业合作的第一批实验区之一,目前已初步形成水果、水产、花卉和蔬菜等四大主导产业,拥有天福集团、闽南花卉等一批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工业形成了食品加工、五金电器、纺织服装三大传统产业和船舶修造、健身器材两大新兴产业,是海西台商投资密集区。

漳浦县交通便利,沈海高速公路、国道324线、省道201线和正在建设中的厦深铁路纵贯县域。县域海岸线长,拥有多处建港良置,可以建设大型港口,发展临港经济。

(1)农业

漳浦县是福建省的农业大县。农业区位优势优越,属南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山、海、田俱备。改革开放以来,县委、县政府大念“山海经”,积极实施“两水”(水果、水产)开发,走“开放促开发,开发促开放”的道路,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提高外向型农业发展,有力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特别是近年来,面对产业升级和入世的挑战,漳浦县委、县政府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提出并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效益为目的,以闽台农业合作与交流为突破口,延长产业链,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使农业现代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强化,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民

稳定。水果、水产、畜牧、蔬菜、食用菌、花卉等六大农业主导产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全县形成22个品种,38个万亩片的高优农业生产(示范)基地。(通过对古雷鲍鱼、六鳌紫菜、霞美牡蛎、乌石荔枝、白石芦笋等9种具有地方特色优势的产品进行标准化、农产品商标注册,申报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规范品牌包装),全县共有38个农产品或农产品加工品获得注册商标、18个绿标、3个省级名牌农产品,使之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水果、水产品产量分别名列全国百强县第12位和第24位。获得“中国龙眼之乡”、“中国荔枝之乡”、“中国芦笋之乡”、“中国花木之乡”、“中国榕树盆景之乡(沙西)”、“中国茶文化镇(盘陀)”等称号,列为全国秸秆氨化养牛示范县、全国糖料基地县、全国节水型灌溉示范县、全国农村初级电气化县、全国首批无公害产品(蔬菜)基地、全国经济林示范县、全省农业现代化试点县、全省商品粮基地县、全省科教兴海示范县、全省渔业十强县、全省闽台农业合作示范县。

(2)海洋渔业

漳浦海岸线长达216km ,海域面积1016km2,曲折的海岸线形成了东山湾、旧镇湾、佛昙湾等三大港湾,为海水养殖、港口码头建设、临海重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资源。境内滩涂面积约51.2万亩,成为宝贵的人工海水养殖基地和海珍品自然繁殖基地。漳浦出产的龙虾、青蟹、鲍鱼、牡蛎、泥蚶、鱿鱼、鳗鲡、扇贝、紫菜等海产海珍品畅销海内外。全县已建立100多家海珍品育苗场,是长江以南最大的对虾养殖县、全省最大的水产育苗基地和全省唯一的扇贝养殖基地。

(3)新兴临港工业

漳浦县今年发展临港工业重点打造六大产业:一是石化产业。始终把服务好古雷石化项目作为全县头等大事来抓,一切工作围绕这个项目,服务这个项目,全力确保石化项目2011年上半年顺利投产,力争今年投资超过60亿元。立足古雷港区新的功能定位,努力吸引石化上游产业特别是油头项目落户,重点做好海顺德石化项目落地投建,积极跟踪ITA 、台湾长春等石化产业相关项目前来投资,做大做强石化产业链。进一步加强港区的现状管理,抓紧制订港区拆迁安置方案和新区建设规划,为下一步征地拆迁做好准备。二是新能源产业。在现有项目基础上全力促成后蔡湾风电场、六鳌海上风电项目和大唐科教培训中心尽快开工建设,积极跟踪促进将军澳火电厂落地投建,努力把漳浦建设成为海西重要的新能

源基地。三是风力发电装备制造业。以湘电风机为依托,加快风电装备制造园区规划建设步伐,努力吸引东元电机等一批风电制造重大项目入驻,争取建成全国规模较大的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基地和重要的海上风电研发中心。四是游艇船舶制造业。支持神舟造船扩大产能,力促日产游艇尽快投产,加快一帆重工三期建设步伐,积极跟踪大桥游艇、帝王游艇和伊斯达游艇等项目落地投建。规划建设游艇船舶修造产业园区,重点发展游艇制造、船舶分段及相关产业,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游艇制造专业区。五是特殊玻璃制造业。台玻光伏玻璃一期项目将于今年6月份正式投产,在此基础上,规划建设光伏玻璃产业园区,引进产业关联大、下游延展能力强的新型玻璃制造项目,培育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型玻璃制造产业群。六是健身器材制造业。旧镇健身器材专业园区已聚集健身器材企业21家,年产值近3亿元,下一步重点鼓励引导企业加强产品研发,自创品牌,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快健身器材专业市场规划建设,打造全省最大的健身器材产业基地。

(4)闽台农业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漳浦县的闽台农业合作、交流,不断发展壮大,1994年成为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外向型农业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后, 更有新的进展。台资农业企业陆续落户漳浦,建立了古雷、旧镇、万安、大南坂4个闽台农业合作试验区,下蔡林场台湾农业动植物引进隔离区和长桥农场农业科技合作园区。2011年漳浦县农业总产值93.7亿元,增长5%;农业企业出口创汇2.6亿美元,增长75.3%;新办农产品加工企业45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80家,有效地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4.2.3 漳浦县基础设施建设

“十一五”期间,全县投资规模持续扩大,五年累计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345亿元,投建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实施国道324线漳浦段改造和省道漳东线漳浦段续建工程;建成农村公路660.6km ;改造危桥34座;建成古雷港区一德5万吨级码头、古雷5000吨级滚装码头、六鳌华福3000吨级硅砂码头等一批码头泊位;开工建设厦深铁路漳浦段和漳州沿海大通道漳浦段。建成天福、锦湖2个200KV 输变电工程、变电容量360MV A ;建成赤湖东埔等6个110KV 输变电工程,变电容量233MV A 。实施六鳌、深土等14个乡镇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14.6万人口不安全饮水问题;实施妈祖林、眉力、赤兰溪等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海堤强化加固22.88km ;建设2个二级渔港和5个三级渔港。实施县城路网构架工程和旧城改造工程。

4.3 生态环境现状

4.3.1 水环境现状

一、地表水水质分析 1、现状河流、水库水质分析

①河流:漳浦县境内的主要河道有鹿溪、南溪、浯江溪、佛昙溪、赤湖溪、杜浔溪等六条集雨面积在100 km2以上的河流,这几条流域总集雨面积1796 km2,占漳浦国土面积的95%,因此,此次水资源综合规划的以这六条溪流的水资源,总量为依据,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六大水系中只有鹿溪有设置水质监测断面,其他流域只在有建设中型水库的断面上对库区水质进行跟踪监测。根据漳州市水环境监测中心提供的资料显示,鹿溪流域评价河长为24km ,2005年丰、枯水期水质达到Ⅱ类标准的河段有18km ,丰、枯水期水质为Ⅳ类的河段有6km ,受污染河段在鹿溪桥闸下游溪南桥的下河段,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和粪大肠菌群,其他流域由于没有水质监测断面,没有具体数据体现河道的水质现状。

②水库:根据各中型水库送检的监测结果表明,梁山水库、澎水水库、祖妈林水库水质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眉力水库、杨美水库、后井水库、赤兰溪、石过陂水库除了粪大肠菌群超标外,其余指标均符合地表水水质Ⅱ类标准,表明各中型水库水质良好;杨美水库库区由于有网箱养殖,饵料投放多,蓝藻繁殖迅速,若不加限制,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因此,必须控制网箱数量和投饵量,防止水体富营养化,这些中型水利工程是理想的饮用水源地。

根据《漳州市古雷经济区给水工程(首期) 水资源论证报告书》中对祖妈林水库的水质监测结果(2003年):库区的pH 值符合Ⅰ类标准;氯离子、硫酸盐小于250mg/l集中式生活饮用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的标准;氨氮、总氮均符合Ⅱ类水质标准;硝酸盐氮小于集中式生活引用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的标准;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及挥发酚的监测值均符合Ⅰ类水质标准。氰化物、砷化物、六价铬、汞、铜、铅、镉、锌符合Ⅰ类水质标准。粪大肠菌群符合Ⅱ类水质标准。水库富营养化评价结果为贫营养化水平。总体上来说,祖妈林水库水质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标准》Ⅱ类水质标准,水质良好。

根据2006年漳浦县环境监测站对祖妈林水库水质监测结果,该水源地水质绝大多数指标能够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Ⅱ类水标准,但近几年水库总磷的含量升高较快,达到了水库富营养化水平,粪大肠菌群也相对较高,为Ⅲ类水质。因此,祖妈林水库水质现状总体上较好,可以满足供水要求。

2、水功能区划分

根据闽政文[2004]3号文关于同意《福建省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批复,漳浦县境内水功能一级区有3处,分别为:

①鹿溪漳浦保护区:该区分为两段,第一段自鹿溪源头至棕口汇合口,该河段目前水质为Ⅲ类、目标水质为Ⅱ类、是漳浦县城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第二段为棕口溪汇合口至鹿溪桥闸、该河段由于近几年采取了有效措施,防止污染源排入河道,水质为Ⅱ类、且较为稳定。

②鹿溪漳浦开发利用区:该区自鹿溪桥闸下游至入海口,沿途有杨绿化工排污口、绥东溪综合排污口以及沿途支流的排污口排入河道,现状水质较差,为Ⅳ类。

③南溪漳浦、龙海开发利用区,该河段自龙海湖后水库坝址至南溪桥闸、流经漳浦地界河长为30km ,目前水质为Ⅲ—Ⅳ类、目标水质按二级区划标准执行。

3、 水质变化分析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工业废水,农业、生活污水的增加,河道水质会有所下降,漳浦县以前由于工业发展缓慢,又设置了污染集控区,使污水经处理后直接排入大海,因此,各条河流水质变化不是很大,而在水文年中,枯水期由于流量小,所以河道水质最差,丰水期次之平水期最好。

4、地表水供水水源地水质评价

目前,漳浦县六大水系中,直接从河道中提水做为供水水源地的河流仅鹿溪一条,从近几年的水质监测数据来看,二水厂取水口水质良好,各项指标均达到饮用水源地标准。

各乡镇村采用自备水源进行供水,主要取用附近一些小的山涧的山泉水,水质也能满足生活取水要求,而利用中型水库作为供水水源地的,目前仅有祖妈林水库,杨美水库,石过陂、赤兰溪水库,这些水库的水质也都能达到饮用水标准。

二、地下水水质

漳浦县地下水主要分布在鹿溪流域、赤湖和六鳌、古雷半岛,水质类别以HCO 3-C 型为主,矿化度较低。根据开采深度的不同分为:

a 、浅层孔隙水、裂隙水:这类水质类型以HCO 3-Ca 、Na 和Si-Na 、Ca 为主,矿化度从平原区向的区、丘陵区增大,PH 值﹤7偏酸性;

b 、深部岩溶水:这类水质类型以HCO 3-Ca 型占大多数,水质比较稳定、但个别地方有氟离子和铁、锰离子含量超标现象,其他指标均能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

漳浦县地下水水质总体良好,水质比较稳定,绝大多数的地下水可直接用于饮用水,只有个别地方的地下水有氟离子和铁、锰离子含量超标现象。

5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5.1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项目附近水域为本项目西侧鹿溪支流(与项目直距约680m )的棕口溪。 (1)监测结果

棕口溪的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详见表5-1-1;监测点位断面1位于项目厂址上游500m 处、断面2位于棕口溪与鹿溪混合口上游500m 处,断面3位于

鹿溪桥,详见图5-1-1

表5-1-1 鹿溪各断面水质监测结果一览表

(2)评价标准

根据漳州市地表水功能区划,鹿溪评价范围河段属Ⅳ类水域,其水质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Ⅳ类标准。具体标准数据见表5-1-2。

表5-1-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3)评价方法

根据监测结果,采用单项指标标准指数法加超标率法进行评价。即: 单项水质参数i 在第j 点的标准指数 S i , j =C i , j /C si pH 的标准指数为:

S pH , j =

7. 0-pH j 7. 0-pH sd pH j -7. 0

, pH ≤7. 0

, pH ≥7. 0

pH su -7. 0

式中:SpH,j 为第j 个断面的pH 值标准指数; 测值;

pHsd 为水质标准中的下限值; pHsu 为水质标准中的上限值。

pHj 为第j 个断面的pH 监

S pH , j =

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1,表明该水质参数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4)评价结果

地表水水质评价结果见表5-1-3。

表5-1-3 各断面水质监测结果一览表

评价结果表明,鹿溪各断面的pH 、COD Mn 、BOD 5 \NH3-N 、石油类的监测值可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Ⅳ类标准。

5.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1)监测结果

根据漳浦县环境监测站2009年6月19日常规监测数据显示,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详见表5-2-1;监测点位位于漳浦县绥安工业开发区管委会、漳浦一中及县良种场,详见图5-1-2。

表5-2-1 项目区环境空气监测结果一览表

(2)评价标准

根据漳州市环境空气功能区划,项目所在区域属大气环境功能二类区,环境空气执行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其修改单中二级标准,详见表5-2-2。

表5-2-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3)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采用超标率法与单项污染物最大污染指数法。 超标率法是用超标样本数与总样本个数的比值,其表达式如下:

n ’

% f = 100n

式中:f ——超标率(%); n ——总样本个数(个); n ′——超标样本个数(个)。

单项污染物最大污染指数法是污染物监测浓度的最大值与该污染物所采用的评价标准值的比值,其表达式如下:

Ii =Cimax/Csi

式中:Ii —第i 个项目的污染指数;Cimax —第i 个项目监测浓度的最大值(mg/m3);

Csi ——第i

个项目评价标准值(mg/m3)。 (4)评价结果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果详见表5-2-3。

表5-2-3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果一览表

评价结果表明,项目区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可符合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其修改单中二级标准。

5.3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1)监测结果

为了了解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现状,评价单位于2012年08月28日委托漳浦县环境监测站对厂界周边的声环境进行现状监测。在项目厂界周边共布设6个点位,见图5-3-1,监测结果详见表5-3-1。

表5-3-1 项目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一览表

(2)评价标准

项目区位于漳浦县县城,属环境噪声功能区划中3类区,声环境执行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3类标准[昼间65dB (A ),夜间55dB (A )]。

(3)评价方法

以A 计权声压级为基本评价量,评价指标用等效声级Leq 作为分析的参考依据,与厂界噪声标准直接比较的方法。

(4)评价结果

根据监测结果,项目厂界测点昼间噪声现状值昼间为49.3~63.5dB (A ),夜间监测值为48.9~52.3 dB (A )。除北侧厂界的夜间噪声稍有超标外,其他厂界噪声均可符合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3类标准。

图5-1-1 项目环境空气、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位图

图5-1-2 项目厂界噪声和无组织排放粉尘监测点位图


相关文章

  • 广州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环评报告范文
  • 广州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简本 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2009年05月 第一章 总论 1.1 项目背景 为促进广州市在全面谋划各行业发展的同时,注重规划好环保部门严格管理的污染环节,将行业发展与环境保 ...查看


  • 县环保工作汇报材料
  •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环保部门的指导下,我局全体干部职工砥砺奋进,认真按照"两年"活动的工作要求,学用政策.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环境保护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1.主要 ...查看


  • 环保重点工作汇报
  • 环保重点工作汇报 平顶山市人民政府 (2007年10月15日) 省政府环保督查组: 今年以来, 在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直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 我市紧紧围绕省定环保目标, 加强领导, 明确责任, 深化整治, 狠抓落实, 各项重点工作进展顺利 ...查看


  • 关于改进规范投资项目核准行为加强协同监管的通知
  • 发改投资[2013]266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厅(局).环境保护厅(局).住房城乡建设厅(局.委).银监局,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决定和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 ...查看


  • 建设项目报建流程 1
  • 新征用地建设项目报建流程 国土局.消防大队. 规划选址(规划局)---------部门意见------   水利局.文物局. ↓                                 被征地村组.环保局 用地预审(国土局) ↓   ...查看


  • 环评考试重要知识点笔记
  • 环评考试重要知识点笔记 1.部分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时段和执行排放标准时禁止行为 2.有关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部分指标比较 3. 地表水现状调查常规水质因子速记:ABCDF3G TNTPSP 是氨氮,BOD,COD ,DO, 挥发酚,3种 重 ...查看


  • 环境监理合同样本
  • 合同编号:BJ2014-- 环境监理合同 委托方(甲方): 内蒙古武兰水泥有限公司 受托方(乙方): 内蒙古博珏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甲方委托乙方就 <武兰水泥有限公司2500t/d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及4.5MW 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技 ...查看


  • 12月份安全简报环保投稿件
  • 9月份安全简报环保投稿件 目录 一.上月工作总结.下月工作计划 二.曝光台(检查隐患.问题数量,整改数量),整改照片,或整改前后对比照片 三.事故通报(上月发生事故通报) 四.工作动态 五.现场经常出现的问题,典型的隐患,问题,有图片,有事 ...查看


  • 淳安县木瓜水库工程
  • 淳 安 县 木 瓜 水 库 工 程 环 境 影 响 报 告 书 (简写本) 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ENVIRONMENTAL SCIENCE RESEARCH DESIGN INSTITUTE OF ZHEJIANG PROVINC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