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是一件很有特色的民间乐器。今日洞箫之源乃是汉代的羌笛。唐代诗人王之焕《凉州词》中有"羌笛何须怨杨柳"的诗句,"哀怨"便成了前代羌笛和今日洞箫所善于表达的情绪。
今日与箫同类的乐器尚有日本的尺八、福建的洞箫(亦称闽箫或南音尺八)、贵州的玉屏箫和同古琴合奏的琴箫。洞箫内径约1.6厘米,尺八和闽箫上端的内径约为2.1厘米,玉屏箫内径约为1.1厘米,琴箫的内径初为1.1厘米,如今约为1.4厘米。内径不同,音色也就各异。尺八和闽箫的音色浑厚,玉屏箫的音色尖细,琴箫的音色秀雅,洞箫的音色清亮秀美。
箫同笛的发声原理完全相同,即:从口缝中喷出的气流(即口风)至箫笛吹口处,经过吹口尖棱的分劈后产生涡旋而形成没有稳定音高的边棱音。边棱音再经过管内气柱的谐振,就可获得稳定的音高。
箫和笛由于激振方法的差异,共鸣方法的不同(笛贴有笛膜,箫却无),不仅音量相差悬殊,音色也就迥然不同。笛子的音色粗犷、高昂、清脆、嘹亮,而洞箫却柔弱、秀雅。
洞箫由于音量小,用途不及笛子广,厂家对洞箫的制作不象笛子那样讲求。因此,要觅得一支音色纯美的洞箫不容易。
影响洞箫音色有三方面因素,即所选材料是否得当、制作是否科学,以及演奏方法是否正确。
制作洞箫,多选用紫竹。竹子要老结(4-5龄),纤维要细密紧实,竹材要阴干烘透,粗细得当。4-5龄的竹子最壮实,容重最大,3龄以下太嫩,超过5龄已逐渐衰老。竹材当然以紧实为好,但并非越沉越好。因为粗细相同,越沉,竹肉越厚,管壁过厚,不仅高音滞重,低音也不够醇厚。
箫以九节为贵。因为在一定长度之内,节越多,竹越是接近根部。接近根部的竹,密度较大,且两端有较大的管径差,极有利于共鸣。现今有些人选材,为慕九节之名,将箫身留得很长。这不仅给演奏带来不便,也有损美观。
洞箫音色的优劣,亦取决于制作工艺。现今的制作工人和演奏者,为了追求较大的音量,而将吹孔开成方形,也就失去了箫韵。实际上要把洞箫制作好也不难,关键是要开好吹孔。由于竹子的千差万别,对吹孔的开法不能千遍一律,但仍以半圆形为好。
有人认为,"音准是音色的基础,音色则是音准的提高与发挥"。把音准与音色混为一谈,显然是不对的。
演奏方法更是决定音色的关键。现今很多人把箫当笛吹,运气浮躁。细思其因有二:一是箫笛发声原理相同,而今洞箫的指法又与笛相同,故而多由笛手兼及;二是追求有较大的音量。本人秉承师训,细至贵州玉屏箫,粗至尺八
,都认真练习。通过练习,对它们的个性及共性细加体味,从中获知:吹奏时的口型必须随着管径大小的不同而改变,才能获得最好的音色;同时也发觉,同一支箫上,口型的改变和运气方法的配合,也必获得迥异的音色;音色的改变,也就丰富了不太善于表现之洞箫的表现力。这一问题,还需要我们的演奏家能作更深入的研究。
箫,是一件很有特色的民间乐器。今日洞箫之源乃是汉代的羌笛。唐代诗人王之焕《凉州词》中有"羌笛何须怨杨柳"的诗句,"哀怨"便成了前代羌笛和今日洞箫所善于表达的情绪。
今日与箫同类的乐器尚有日本的尺八、福建的洞箫(亦称闽箫或南音尺八)、贵州的玉屏箫和同古琴合奏的琴箫。洞箫内径约1.6厘米,尺八和闽箫上端的内径约为2.1厘米,玉屏箫内径约为1.1厘米,琴箫的内径初为1.1厘米,如今约为1.4厘米。内径不同,音色也就各异。尺八和闽箫的音色浑厚,玉屏箫的音色尖细,琴箫的音色秀雅,洞箫的音色清亮秀美。
箫同笛的发声原理完全相同,即:从口缝中喷出的气流(即口风)至箫笛吹口处,经过吹口尖棱的分劈后产生涡旋而形成没有稳定音高的边棱音。边棱音再经过管内气柱的谐振,就可获得稳定的音高。
箫和笛由于激振方法的差异,共鸣方法的不同(笛贴有笛膜,箫却无),不仅音量相差悬殊,音色也就迥然不同。笛子的音色粗犷、高昂、清脆、嘹亮,而洞箫却柔弱、秀雅。
洞箫由于音量小,用途不及笛子广,厂家对洞箫的制作不象笛子那样讲求。因此,要觅得一支音色纯美的洞箫不容易。
影响洞箫音色有三方面因素,即所选材料是否得当、制作是否科学,以及演奏方法是否正确。
制作洞箫,多选用紫竹。竹子要老结(4-5龄),纤维要细密紧实,竹材要阴干烘透,粗细得当。4-5龄的竹子最壮实,容重最大,3龄以下太嫩,超过5龄已逐渐衰老。竹材当然以紧实为好,但并非越沉越好。因为粗细相同,越沉,竹肉越厚,管壁过厚,不仅高音滞重,低音也不够醇厚。
箫以九节为贵。因为在一定长度之内,节越多,竹越是接近根部。接近根部的竹,密度较大,且两端有较大的管径差,极有利于共鸣。现今有些人选材,为慕九节之名,将箫身留得很长。这不仅给演奏带来不便,也有损美观。
洞箫音色的优劣,亦取决于制作工艺。现今的制作工人和演奏者,为了追求较大的音量,而将吹孔开成方形,也就失去了箫韵。实际上要把洞箫制作好也不难,关键是要开好吹孔。由于竹子的千差万别,对吹孔的开法不能千遍一律,但仍以半圆形为好。
有人认为,"音准是音色的基础,音色则是音准的提高与发挥"。把音准与音色混为一谈,显然是不对的。
演奏方法更是决定音色的关键。现今很多人把箫当笛吹,运气浮躁。细思其因有二:一是箫笛发声原理相同,而今洞箫的指法又与笛相同,故而多由笛手兼及;二是追求有较大的音量。本人秉承师训,细至贵州玉屏箫,粗至尺八
,都认真练习。通过练习,对它们的个性及共性细加体味,从中获知:吹奏时的口型必须随着管径大小的不同而改变,才能获得最好的音色;同时也发觉,同一支箫上,口型的改变和运气方法的配合,也必获得迥异的音色;音色的改变,也就丰富了不太善于表现之洞箫的表现力。这一问题,还需要我们的演奏家能作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