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就像美声,行书就像R&B,草书就像摇滚.

《双松图歌卷》局部

中国书法是一种延绵千年的精妙艺术形式,线条和空白组成的万般变化,章法布局之中的韵律节奏,提笔落笔之中的灵性质感都是这门艺术发展至今的魅力所在。

艺术是相通的,本质都是通过某种形式来表达人类的精神世界,真正的艺术可以直击人心,从本质上讲书法就是音乐,音乐就是绘画,绘画就是诗歌,诗歌就是书法……

这些不同的艺术形式都在追求着同一个目标,那就是:直击人心。

很多时候我们欣赏书法作品时并不是在看其中每一个字的意义,不是在阅读此篇文章的内容而仅仅是陶醉在这些线条的万千变化中,游弋在黑与白所形成的乐章节奏里,仅仅只是在欣赏这种抽象的美,就像是在听一支曲子,你可能不知道它在讲什么但就是觉得很好听。

我们经常会用一些看上去非常玄妙的词来形容书法艺术,比如游云惊龙、、凤泊鸾漂、仙露明珠……等,这些华丽玄妙的词汇基本都是来形容书法布局节奏感或者用笔的动势力道的。还有两个很出名的词被用来形容书法,这两个词是:锥画沙和屋漏痕。唐代大家褚遂良(就是那个被唐太宗叫来临摹《兰亭序》的书法家)说:用笔当如锥画沙。形容用笔的效果要像用锥子划过沙子那样圆浑。草书大师怀素说:用笔当如屋漏痕。形容用笔的效果要像破屋墙壁上漏下的雨痕一样凝重自然。像这样的说法无非是在形容和比喻书法用笔的灵性和线条的质感。

其实在蝌蚪看来书法艺术更像音乐,我们可以用琴声悠扬,高山流水来比喻,也可以用顿挫抑扬,婉转流畅来形容。

唱歌讲究的气息流转和书法讲究的气韵生动,唱歌讲究的声线质感和书法讲究的用笔骨法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都是在气韵节奏和细节质感上寻求美的万千变化。

书法就像音乐,楷书就像美声,行书就像R&B,草书就像摇滚。

颜真卿的楷书《自书告身》端庄朴厚,苍劲有力,就像是雄浑敦厚的美声唱法,一板一眼,铁甲铮铮,就像是一首军队行进中的进行曲,雄壮有力,每一步都踏在那个直击人心的鼓点上。而同样是颜真卿的行书《祭侄文稿》,却像是一首悲伤情绪爆发,时而克制情绪时而又克制不住的一首摇滚悲歌。作者的每一声嘶吼都带着内心的情感,每一个转音都那么的疼痛。

颜真卿《自书告身》局部

颜真卿《祭侄文稿》

颜真卿《祭侄文稿》局部

王羲之的《兰亭序》就像是一首被无数次翻唱却从来未被超越的流行歌曲范本。在这里我用流行歌曲来形容肯定会引起一些人的不满,似乎是拉低了国粹的逼格,但是如果一首歌全中国人都知道,无数人都会时常哼起来,你说这首歌是不是一首很流行的歌曲呢?说它是流行并不是贬低而是美到被绝大多数人认可的一种流行和范例。而后世无数人对《兰亭序》的临摹和翻版,就像是“中国好声音”中各路高手对经典的翻唱,永远被模仿却从未被超越。

王羲之《兰亭序》神龙版双勾线临本

《兰亭序》褚遂良临本

再来说说行书,行书就像是节奏松弛追求转音变化的R&B音乐,每一首R&B的曲子都在一个相对松弛的节奏中寻求细节即兴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正是R&B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像行书中的长笔,粗笔,细笔,字体的大小变化,线条快慢粗细的变化,因为这些变化使整体的美变得更丰富更灵性。而同为行书,不同的书法家用各具灵性的线条去表现也会呈现出极具个性的质感。蝌蚪非常喜欢的两位书法家苏轼和米芾,他们都以行书见长。苏轼的《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是苏轼被贬黄州落魄时所作。整篇字体大大小小,长长扁扁,节奏展现出巨大的起伏,也成为作者情感的真切流露,就像一位歌手在演唱一首自己用心写成的歌曲,声音随着心情高低起伏,节奏跟着心声时快时慢。同样都是行书,米芾的书法就显得比苏轼的更灵活多变,更凌厉,米芾的线条和苏轼的线条在质感上是完全不同的,就像两个歌手声线不同一样,一个灵巧婉转灵活多变,一个质朴天真同样富于变化。就算两个人唱同样一首歌曲,最终的效果也是各具特点的。但不变的是,他们都在寻求灵动的直击人心的表达和变化。米芾的《李太师帖》和《清和帖》中可以感受米芾用笔和线条的质感。

苏轼《寒食帖》

米芾《清和帖》

米芾《李太师帖》

再来看一幅形式特别的书法,颜真卿的《裴将军帖》,此帖楷、行、草相混而书,书法大小、长短、肥瘦、斜正变化多端,气雄力厚。就像是几位风格不同的歌手用不同的唱法合唱的一首歌曲,又或者像是集中各具特色的乐器合奏出的一曲气势磅礴的交响乐。

颜真卿的《裴将军帖》

颜真卿的《裴将军帖》局部

最后我们来欣赏一幅“草圣”张旭的《肚痛帖》。此帖内容只有三十个字:“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如何为计,非临床。”这幅字很可能是张旭某次肚子疼时写的。开篇用笔相对规整,但是越到后来越狂放,似乎是阵阵肚疼难忍直接表现在纸上,整幅字的节奏大开大合布局大胆,可谓惊世骇俗。

张旭《肚痛帖》

我们印象中的书法家都是仙风道骨,玄之又玄,其实书法家也是凡人,七情六欲头疼脑热都和普通人一样,张旭用自己最擅长的技艺--书法,表现了最真实的个人感受,这种状态很ROCK,可以说是一种摇滚精神。摇滚精神不就是叫人找到自己,做自己,用自己最真实的声音表达吗?张旭这幅《肚痛帖》就像是这样一首真实唱出自己心声的摇滚歌曲,时而低沉浑厚,时而高亢嘹亮,用真声嘶吼,用真实表达。草书就像摇滚,那些抽象的线条,就像是摇滚乐中那些直击人心的嘶吼。

跟大家聊了这么多,其实最想表达的并不是某种书法风格像某种音乐风格,蝌蚪最想告诉大家的是:书法这门传承千年的艺术并没有大家认识中那样玄之又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和理解书法,书法的美没有那么抽象和遥远,它的美就像是我们口中哼唱的某段旋律,就像是某位歌手的某种转音,就像是悲伤时的声泪俱下,就像是快乐时的大笑忘形,它的美就像是在火热的夏天你口渴时喝了一杯冰爽的可乐,就像是你在多年后再次吃到妈妈的做的饭菜时回想起了童年的味道。

美是相通的,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完全可以用现代的元素来欣赏那些似乎离我们很遥远的艺术。

作者:韩鹏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杂家一枚。奉行减法生活,努力把前三十二年所学浑身武功融会贯通,自由穿梭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

欢迎订阅“三只蝌蚪”头条号

蝌蚪将会为你以崭新的视角来解读艺术,打通艺术的任督二脉,自由穿梭在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中。

《双松图歌卷》局部

中国书法是一种延绵千年的精妙艺术形式,线条和空白组成的万般变化,章法布局之中的韵律节奏,提笔落笔之中的灵性质感都是这门艺术发展至今的魅力所在。

艺术是相通的,本质都是通过某种形式来表达人类的精神世界,真正的艺术可以直击人心,从本质上讲书法就是音乐,音乐就是绘画,绘画就是诗歌,诗歌就是书法……

这些不同的艺术形式都在追求着同一个目标,那就是:直击人心。

很多时候我们欣赏书法作品时并不是在看其中每一个字的意义,不是在阅读此篇文章的内容而仅仅是陶醉在这些线条的万千变化中,游弋在黑与白所形成的乐章节奏里,仅仅只是在欣赏这种抽象的美,就像是在听一支曲子,你可能不知道它在讲什么但就是觉得很好听。

我们经常会用一些看上去非常玄妙的词来形容书法艺术,比如游云惊龙、、凤泊鸾漂、仙露明珠……等,这些华丽玄妙的词汇基本都是来形容书法布局节奏感或者用笔的动势力道的。还有两个很出名的词被用来形容书法,这两个词是:锥画沙和屋漏痕。唐代大家褚遂良(就是那个被唐太宗叫来临摹《兰亭序》的书法家)说:用笔当如锥画沙。形容用笔的效果要像用锥子划过沙子那样圆浑。草书大师怀素说:用笔当如屋漏痕。形容用笔的效果要像破屋墙壁上漏下的雨痕一样凝重自然。像这样的说法无非是在形容和比喻书法用笔的灵性和线条的质感。

其实在蝌蚪看来书法艺术更像音乐,我们可以用琴声悠扬,高山流水来比喻,也可以用顿挫抑扬,婉转流畅来形容。

唱歌讲究的气息流转和书法讲究的气韵生动,唱歌讲究的声线质感和书法讲究的用笔骨法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都是在气韵节奏和细节质感上寻求美的万千变化。

书法就像音乐,楷书就像美声,行书就像R&B,草书就像摇滚。

颜真卿的楷书《自书告身》端庄朴厚,苍劲有力,就像是雄浑敦厚的美声唱法,一板一眼,铁甲铮铮,就像是一首军队行进中的进行曲,雄壮有力,每一步都踏在那个直击人心的鼓点上。而同样是颜真卿的行书《祭侄文稿》,却像是一首悲伤情绪爆发,时而克制情绪时而又克制不住的一首摇滚悲歌。作者的每一声嘶吼都带着内心的情感,每一个转音都那么的疼痛。

颜真卿《自书告身》局部

颜真卿《祭侄文稿》

颜真卿《祭侄文稿》局部

王羲之的《兰亭序》就像是一首被无数次翻唱却从来未被超越的流行歌曲范本。在这里我用流行歌曲来形容肯定会引起一些人的不满,似乎是拉低了国粹的逼格,但是如果一首歌全中国人都知道,无数人都会时常哼起来,你说这首歌是不是一首很流行的歌曲呢?说它是流行并不是贬低而是美到被绝大多数人认可的一种流行和范例。而后世无数人对《兰亭序》的临摹和翻版,就像是“中国好声音”中各路高手对经典的翻唱,永远被模仿却从未被超越。

王羲之《兰亭序》神龙版双勾线临本

《兰亭序》褚遂良临本

再来说说行书,行书就像是节奏松弛追求转音变化的R&B音乐,每一首R&B的曲子都在一个相对松弛的节奏中寻求细节即兴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正是R&B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像行书中的长笔,粗笔,细笔,字体的大小变化,线条快慢粗细的变化,因为这些变化使整体的美变得更丰富更灵性。而同为行书,不同的书法家用各具灵性的线条去表现也会呈现出极具个性的质感。蝌蚪非常喜欢的两位书法家苏轼和米芾,他们都以行书见长。苏轼的《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是苏轼被贬黄州落魄时所作。整篇字体大大小小,长长扁扁,节奏展现出巨大的起伏,也成为作者情感的真切流露,就像一位歌手在演唱一首自己用心写成的歌曲,声音随着心情高低起伏,节奏跟着心声时快时慢。同样都是行书,米芾的书法就显得比苏轼的更灵活多变,更凌厉,米芾的线条和苏轼的线条在质感上是完全不同的,就像两个歌手声线不同一样,一个灵巧婉转灵活多变,一个质朴天真同样富于变化。就算两个人唱同样一首歌曲,最终的效果也是各具特点的。但不变的是,他们都在寻求灵动的直击人心的表达和变化。米芾的《李太师帖》和《清和帖》中可以感受米芾用笔和线条的质感。

苏轼《寒食帖》

米芾《清和帖》

米芾《李太师帖》

再来看一幅形式特别的书法,颜真卿的《裴将军帖》,此帖楷、行、草相混而书,书法大小、长短、肥瘦、斜正变化多端,气雄力厚。就像是几位风格不同的歌手用不同的唱法合唱的一首歌曲,又或者像是集中各具特色的乐器合奏出的一曲气势磅礴的交响乐。

颜真卿的《裴将军帖》

颜真卿的《裴将军帖》局部

最后我们来欣赏一幅“草圣”张旭的《肚痛帖》。此帖内容只有三十个字:“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如何为计,非临床。”这幅字很可能是张旭某次肚子疼时写的。开篇用笔相对规整,但是越到后来越狂放,似乎是阵阵肚疼难忍直接表现在纸上,整幅字的节奏大开大合布局大胆,可谓惊世骇俗。

张旭《肚痛帖》

我们印象中的书法家都是仙风道骨,玄之又玄,其实书法家也是凡人,七情六欲头疼脑热都和普通人一样,张旭用自己最擅长的技艺--书法,表现了最真实的个人感受,这种状态很ROCK,可以说是一种摇滚精神。摇滚精神不就是叫人找到自己,做自己,用自己最真实的声音表达吗?张旭这幅《肚痛帖》就像是这样一首真实唱出自己心声的摇滚歌曲,时而低沉浑厚,时而高亢嘹亮,用真声嘶吼,用真实表达。草书就像摇滚,那些抽象的线条,就像是摇滚乐中那些直击人心的嘶吼。

跟大家聊了这么多,其实最想表达的并不是某种书法风格像某种音乐风格,蝌蚪最想告诉大家的是:书法这门传承千年的艺术并没有大家认识中那样玄之又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和理解书法,书法的美没有那么抽象和遥远,它的美就像是我们口中哼唱的某段旋律,就像是某位歌手的某种转音,就像是悲伤时的声泪俱下,就像是快乐时的大笑忘形,它的美就像是在火热的夏天你口渴时喝了一杯冰爽的可乐,就像是你在多年后再次吃到妈妈的做的饭菜时回想起了童年的味道。

美是相通的,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完全可以用现代的元素来欣赏那些似乎离我们很遥远的艺术。

作者:韩鹏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杂家一枚。奉行减法生活,努力把前三十二年所学浑身武功融会贯通,自由穿梭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

欢迎订阅“三只蝌蚪”头条号

蝌蚪将会为你以崭新的视角来解读艺术,打通艺术的任督二脉,自由穿梭在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中。


相关文章

  • 各种字体的书法鉴赏
  • 各种字体的书法鉴赏 书法鉴赏--隶书 隶书相传为秦朝程邈所创.程邈为县狱吏,因得罪秦始皇,被关押于云阳狱中.其时政务多端,文书日繁,小篆不便于速写.程邈身为狱吏,深知小篆难以适应公务,便在狱中创造了隶书.这种隶书特点是扁阔取势,结构简单,笔 ...查看


  • 中国历代著名书法家集录
  • 中国历代著名书法家集录 小篆又称秦篆,是大篆的对称,它给人以刚柔并济,圆浑挺健 的感觉,对汉字的规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李斯主张以小篆为 标准书体.传由李斯书写的刻石有<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 石>和<峄山刻石 ...查看


  • 书法讲座讲稿
  • 书法讲座讲稿 首先感谢领导给我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感谢在座的各位方士同仁在百忙当中抽出宝贵的时间听我在这里胡扯,在此我向大家表示敬意(鞠躬). 因为书法现在在大学里也被专门列为一门课程,内容较多,一句话两句话讲不完.如果大家 ...查看


  • 2016尔雅超星慕课[书法鉴赏]课后题答案
  • 慕课习题 1 不同的人,或者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因为对自然的感受,对美的认识程度不同会有不同的鉴赏水平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2 鉴赏书法的人大部分都是书法家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3 中国最早可考的文字是下列哪种文字?() A ...查看


  • 书法起源及其发展
  • 书法起源及其发展 书法,从广义讲,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书法的起源 本来我国文字在殷周时代就具有艺术风味.殷代的甲骨文除了刀刻的" ...查看


  • 行书的特点
  • 行书的特点 在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中,篆.隶是古体,作为书法传统还有它的艺术性值得研究和创作,但从字体演变来说,它很早就过时了,可以说在东汉以后,篆.隶两体就失去了它们的实用性.草书因为结体变化莫测和符号化程度高,不便为大多数人认识, ...查看


  • 钢笔字书写培训稿
  • 钢笔字书写培训稿 从1809年美国人沃特曼发明了钢笔以来,钢笔字就在全世界流行了,由于它书写快捷.携带方便,已成为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书写工具.鲁迅先生早年的英明预言"最终毛笔将是敌不过钢笔的",在今天得到了充分验证. & ...查看


  • 田蕴章书法,筱荃浅谈习书心得及领悟,田蕴章诗文翰墨园
  • 梁筱荃浅谈习书心得及领悟 --梁筱荃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才疏学浅的筱荃,作为学子,浅谈一下怎样习书,并把自己多年来的学书心得积累及经验领悟,简单地介绍给大家,以作探索研习的分享与共勉,来彼此相长.共同进步. 在浩如烟海的历代书法遗存中, ...查看


  • 遨游汉字王国手抄报:金文.草书和行书
  • 金文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以,钟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所谓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中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