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实录
一、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
敬和爱戴之情。
三、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 第一次抱母亲.
二: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我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是什么。 生:(自由,轻声读文).
师:读完了吗 谁来说一说?
生:我第一次抱母亲时,发现她很轻.
师:(板书:轻).
师:文中有句话,集中表达了我抱母亲时的感受。
生:是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师:(出示课件: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你找得很准确.谁愿意读读这句话? 生:(读)
师:看到母亲这么轻,我心里为什么难过 你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吗?
生:(无人回答)
师:我们一起读一读,相信大家会读懂它.。
生:集体读
生:我读懂了,母亲很轻,作者感到难受。
生:作者没想到母亲会这么轻,感到很意外。.
师:你从哪里看出他感到意外的 ?
生:我是从竟然这个词看出来的。.
师:你真会读书.
师:一个和母亲朝夕相处,再熟悉不过的儿子,为什么没想到母亲会这么轻(请大家动笔找到 书中的句子,并读一读)。
生:边读边划
生:因为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每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沉重的担子.。
师:课件出示: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每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沉重的担子。
(指名读)
生:读句子.
师:那么重的担子到底有多重 (板书:重)
生:有一百多斤重.
生:不止这么重,背上还有作者的妹妹,应该加上她的重量.
生:手里还拉着作者,这也需要力量.
师:板书:100多斤+背妹妹+拉着我
师:80多斤的母亲,肩上挑100多斤重的担子,背着女儿,拉着儿子翻山越岭,那是怎样的情 景?
生:母亲走在山路上,高低不平,十分艰难。
生:她走起路来一定是深一脚,浅一脚,不小心还会摔倒。
生;摔倒后,担子会翻了,母亲一定又累又着急。
师:是啊,如果再碰上雨天,雪天-----
生:那就更艰难了,爬山都无法爬上去.
生:如果是在大热天,母亲说不定还会中暑,那就有生命危险了.
……
师:这样的日子不是一天两天,不是一个月两个月,而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经历了无数个酷暑,直到我们长大.而当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母亲(引导学生说).
生: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师:范读“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师:看到母亲这么轻,儿子想起了小时候的点点滴滴,想起了母亲的含辛茹苦,难怪作者的心里会这么难过。
(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生:个别读
师:(出示) 在我记忆中,……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那么重的担子仅仅是那100多斤的担子和背上的妹妹吗 ?
生:还拉着我。
师:除了这些看得见的,还有……
生:母亲还要天天为家里做饭,洗衣服。
生:母亲在农村,她还得下田干活。
生:她还要为儿女上学而烦心。
师:是啊,这重担有繁杂的家务劳动,繁重的力气活,养儿育女的艰辛……
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之后,相信大家能把这段话读得更好。
生:个别读.
师:这么轻的母亲,为什么能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给儿女留下力大无穷的印象 。
生:因为作者记忆中的母亲,一直这么有力气.
生:儿子从小看到的就是这样的.
师;难道他们从来没发现母亲的累吗
生:母亲可能从没在他们面前说过累.
生:儿女门可能也问过母亲,母亲故意装出一副不累的样子.子女们还小,也许就信了. 生:母亲爱孩子,她这么做,累点也不觉得苦.
师:母亲从来不埋怨,把对子女的爱化成了一股力量,超负荷地承受着这份重担.
这么轻的母亲,用她瘦弱的双肩,给予了儿女一份沉甸甸的,重如山的爱,作为儿子,至今 才了解,心里怎么会不自责、不难过呢 ?
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配乐 )
生:在音乐声中集体读
师:当得知了一切之后,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护士也动情地说大妈,你真了不起.母亲笑了笑(引读)
课件出示: 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 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生:自由读
师:你能听懂母亲的话吧
生:母亲认为她做的那些事不值得提.
师:那些事指哪些事
生:母亲挑着担子翻山越岭.
生:母亲为养育我们吃的苦.
生:母亲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
师:那些事值得提吗 ?
生:当然值得提,因为母亲曾吃了那么多苦.
师:那么多的苦和累,就被母亲这样一笑而过,在母亲的心里,她把自己看得很轻,儿女始终放 在她心中最重要的位置。
师:由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你想到自己的妈妈了吗 ?
师:也许你的妈妈不需要肩负重担,不需要翻山越岭,难道她的肩头真的没有担子吗? 生:妈妈每天起来为我烧早饭,也很辛苦.
生:我的妈妈常为我的学习担忧.
生:我妈妈上班很累,回家后还得照顾我.
……
三,学习课文第4,5自然段
师:作者此时也想到了许多许多,内心充满愧疚,于是提出要抱母亲入睡.当我第一次抱母亲入睡时,文中没有直接描述母亲的感受,你能体会到母亲的内心世界吗?
师:配乐范读,请同学们看看文中的两幅图,边听边看边想象.
生:母亲的心里很激动.
生:她可能想,自己辛辛苦苦把儿子养大,儿子懂事了,那些苦也算不上苦.
生: 母亲感到很欣慰,满足.
生: 儿子抱着她,她有一种幸福感.
……
师:母亲闭上眼睛,没说话,但母亲眼角的两行泪水似乎告诉了我们许多许多,这泪水是感动, 是……(引导学生说)
师:出示最后两段话
“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
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
生:在音乐声中,静静地品读这两段.
师:板书:第一次,无数次.
当我们把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时,你有什么感受吗?
生:母亲无数次抱我,我没觉得怎么样,我只抱了母亲一次,她就这么激动.
生:第一次太珍贵了,母亲感动地流了泪.
……
师:妈妈的爱是海洋,我们的爱是溪流,天下的妈妈都特别容易满足,儿女们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细微的动作,一丝淡淡的牵挂,都足以使他们感动万分.
生:齐读第5自然段.(配乐)
四、孝子田世国——捐肾救母
师:出示课件:田世国母子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他吗?
他叫田世国,被评为2004感动中国人物,他曾瞒着父母为患尿毒症的母亲捐了肾,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言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已经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了慰藉。
生:(齐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五,欣赏歌曲,感悟母爱
师:母亲是一本书,一本读不完的书,即使我们用一生去品读,也许都无法读懂,我们读着读着,母亲慢慢地变老,丝丝白发儿女债,历历深纹岁月痕,当母亲的头发不再乌黑,当母亲的眼睛不再明亮,母亲也为我们的成长耗尽了青春。
接下来,让我们在歌曲《母亲》的旋律中,用心静静地品读普天下所有的母亲。
生:【欣赏图片(师轻轻地念)】
六,总结
师:同学们,老师坚信,终有一天,你也会用你有力的臂膀抱起自己的母亲,与她分担忧愁,共 挑重担.让我们把对母亲的这份爱深深地铭记在心。
七、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收集有关写母亲的名言、诗歌,散文等。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反思:
我之前的经验中,总感觉关于抒发人间真情的文章激不起学生的兴趣,往往变成了思想品德教育课,。
孩子们上得也是索然无味,停留在表面谈感受,说套话.我也常埋怨现在的孩子太麻木,一个个没心没肺的.其实,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这怨不得学生,关键原因还是在自己.是匆匆忙忙的备课让自己率先失去了感动.要把一篇感人的文章教得让学生感动,教师也一定要先感动过,要进入角色.备课时,可以查查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尽量设身处地地体验作者的创作冲动,从字里行间品味作者的种种情感。
在教学之前,我曾反复地读过这篇课文,试图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感动.找到感动自己的地方,也许就是文章的中心.《第一次抱母亲》中有这样一段话: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读完这段话,头脑中不知不觉地计算起来母亲80多斤,担子100多斤,还有妹妹等.这一轻一重让我深受感动。文中的两幅插图也让我倍受震撼:曾经,母亲那么年轻,美丽,青春,健康;而现在,她重病在身,瘦小,苍老,丝丝白发,历历深纹……
教学中,我希望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为儿子对母亲的那一片孝心,使学生走进文本,收获感动.我结合课后练习 4 的问题,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来探究作者的心情,体验情感.在探究心情中,主要抓住一轻一重,层层深入地来体会.母亲身体轻,担子重.这担子有看得见的,更有看不见的.这样体会后,让学生读读作者的感受,读出自己的感悟.文中母亲的那段话,通过朗读,理解,进一步体会一轻一重更深刻的含义,在母亲的心里,看轻的是自己,儿女却放在她心中最重要的位置,她给予儿女的是一份沉甸甸,重如山的爱.在第四,五自然段的学习中,我希望通过看图,听音乐,想象,使学生入情入境,与作者形成共鸣,受到感染.
教学中,没有最好地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学生对80多斤的母亲承受100多斤的担子等体验得不够深刻,缺少了理解和感受,学生自然就不能入情入境。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多站在学生的立场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分析课文.。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实录
一、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
敬和爱戴之情。
三、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 第一次抱母亲.
二: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我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是什么。 生:(自由,轻声读文).
师:读完了吗 谁来说一说?
生:我第一次抱母亲时,发现她很轻.
师:(板书:轻).
师:文中有句话,集中表达了我抱母亲时的感受。
生:是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师:(出示课件: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你找得很准确.谁愿意读读这句话? 生:(读)
师:看到母亲这么轻,我心里为什么难过 你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吗?
生:(无人回答)
师:我们一起读一读,相信大家会读懂它.。
生:集体读
生:我读懂了,母亲很轻,作者感到难受。
生:作者没想到母亲会这么轻,感到很意外。.
师:你从哪里看出他感到意外的 ?
生:我是从竟然这个词看出来的。.
师:你真会读书.
师:一个和母亲朝夕相处,再熟悉不过的儿子,为什么没想到母亲会这么轻(请大家动笔找到 书中的句子,并读一读)。
生:边读边划
生:因为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每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沉重的担子.。
师:课件出示: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每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沉重的担子。
(指名读)
生:读句子.
师:那么重的担子到底有多重 (板书:重)
生:有一百多斤重.
生:不止这么重,背上还有作者的妹妹,应该加上她的重量.
生:手里还拉着作者,这也需要力量.
师:板书:100多斤+背妹妹+拉着我
师:80多斤的母亲,肩上挑100多斤重的担子,背着女儿,拉着儿子翻山越岭,那是怎样的情 景?
生:母亲走在山路上,高低不平,十分艰难。
生:她走起路来一定是深一脚,浅一脚,不小心还会摔倒。
生;摔倒后,担子会翻了,母亲一定又累又着急。
师:是啊,如果再碰上雨天,雪天-----
生:那就更艰难了,爬山都无法爬上去.
生:如果是在大热天,母亲说不定还会中暑,那就有生命危险了.
……
师:这样的日子不是一天两天,不是一个月两个月,而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经历了无数个酷暑,直到我们长大.而当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母亲(引导学生说).
生: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师:范读“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师:看到母亲这么轻,儿子想起了小时候的点点滴滴,想起了母亲的含辛茹苦,难怪作者的心里会这么难过。
(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生:个别读
师:(出示) 在我记忆中,……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那么重的担子仅仅是那100多斤的担子和背上的妹妹吗 ?
生:还拉着我。
师:除了这些看得见的,还有……
生:母亲还要天天为家里做饭,洗衣服。
生:母亲在农村,她还得下田干活。
生:她还要为儿女上学而烦心。
师:是啊,这重担有繁杂的家务劳动,繁重的力气活,养儿育女的艰辛……
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之后,相信大家能把这段话读得更好。
生:个别读.
师:这么轻的母亲,为什么能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给儿女留下力大无穷的印象 。
生:因为作者记忆中的母亲,一直这么有力气.
生:儿子从小看到的就是这样的.
师;难道他们从来没发现母亲的累吗
生:母亲可能从没在他们面前说过累.
生:儿女门可能也问过母亲,母亲故意装出一副不累的样子.子女们还小,也许就信了. 生:母亲爱孩子,她这么做,累点也不觉得苦.
师:母亲从来不埋怨,把对子女的爱化成了一股力量,超负荷地承受着这份重担.
这么轻的母亲,用她瘦弱的双肩,给予了儿女一份沉甸甸的,重如山的爱,作为儿子,至今 才了解,心里怎么会不自责、不难过呢 ?
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配乐 )
生:在音乐声中集体读
师:当得知了一切之后,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护士也动情地说大妈,你真了不起.母亲笑了笑(引读)
课件出示: 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 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生:自由读
师:你能听懂母亲的话吧
生:母亲认为她做的那些事不值得提.
师:那些事指哪些事
生:母亲挑着担子翻山越岭.
生:母亲为养育我们吃的苦.
生:母亲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
师:那些事值得提吗 ?
生:当然值得提,因为母亲曾吃了那么多苦.
师:那么多的苦和累,就被母亲这样一笑而过,在母亲的心里,她把自己看得很轻,儿女始终放 在她心中最重要的位置。
师:由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你想到自己的妈妈了吗 ?
师:也许你的妈妈不需要肩负重担,不需要翻山越岭,难道她的肩头真的没有担子吗? 生:妈妈每天起来为我烧早饭,也很辛苦.
生:我的妈妈常为我的学习担忧.
生:我妈妈上班很累,回家后还得照顾我.
……
三,学习课文第4,5自然段
师:作者此时也想到了许多许多,内心充满愧疚,于是提出要抱母亲入睡.当我第一次抱母亲入睡时,文中没有直接描述母亲的感受,你能体会到母亲的内心世界吗?
师:配乐范读,请同学们看看文中的两幅图,边听边看边想象.
生:母亲的心里很激动.
生:她可能想,自己辛辛苦苦把儿子养大,儿子懂事了,那些苦也算不上苦.
生: 母亲感到很欣慰,满足.
生: 儿子抱着她,她有一种幸福感.
……
师:母亲闭上眼睛,没说话,但母亲眼角的两行泪水似乎告诉了我们许多许多,这泪水是感动, 是……(引导学生说)
师:出示最后两段话
“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
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
生:在音乐声中,静静地品读这两段.
师:板书:第一次,无数次.
当我们把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时,你有什么感受吗?
生:母亲无数次抱我,我没觉得怎么样,我只抱了母亲一次,她就这么激动.
生:第一次太珍贵了,母亲感动地流了泪.
……
师:妈妈的爱是海洋,我们的爱是溪流,天下的妈妈都特别容易满足,儿女们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细微的动作,一丝淡淡的牵挂,都足以使他们感动万分.
生:齐读第5自然段.(配乐)
四、孝子田世国——捐肾救母
师:出示课件:田世国母子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他吗?
他叫田世国,被评为2004感动中国人物,他曾瞒着父母为患尿毒症的母亲捐了肾,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言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已经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了慰藉。
生:(齐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五,欣赏歌曲,感悟母爱
师:母亲是一本书,一本读不完的书,即使我们用一生去品读,也许都无法读懂,我们读着读着,母亲慢慢地变老,丝丝白发儿女债,历历深纹岁月痕,当母亲的头发不再乌黑,当母亲的眼睛不再明亮,母亲也为我们的成长耗尽了青春。
接下来,让我们在歌曲《母亲》的旋律中,用心静静地品读普天下所有的母亲。
生:【欣赏图片(师轻轻地念)】
六,总结
师:同学们,老师坚信,终有一天,你也会用你有力的臂膀抱起自己的母亲,与她分担忧愁,共 挑重担.让我们把对母亲的这份爱深深地铭记在心。
七、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收集有关写母亲的名言、诗歌,散文等。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反思:
我之前的经验中,总感觉关于抒发人间真情的文章激不起学生的兴趣,往往变成了思想品德教育课,。
孩子们上得也是索然无味,停留在表面谈感受,说套话.我也常埋怨现在的孩子太麻木,一个个没心没肺的.其实,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这怨不得学生,关键原因还是在自己.是匆匆忙忙的备课让自己率先失去了感动.要把一篇感人的文章教得让学生感动,教师也一定要先感动过,要进入角色.备课时,可以查查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尽量设身处地地体验作者的创作冲动,从字里行间品味作者的种种情感。
在教学之前,我曾反复地读过这篇课文,试图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感动.找到感动自己的地方,也许就是文章的中心.《第一次抱母亲》中有这样一段话: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读完这段话,头脑中不知不觉地计算起来母亲80多斤,担子100多斤,还有妹妹等.这一轻一重让我深受感动。文中的两幅插图也让我倍受震撼:曾经,母亲那么年轻,美丽,青春,健康;而现在,她重病在身,瘦小,苍老,丝丝白发,历历深纹……
教学中,我希望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为儿子对母亲的那一片孝心,使学生走进文本,收获感动.我结合课后练习 4 的问题,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来探究作者的心情,体验情感.在探究心情中,主要抓住一轻一重,层层深入地来体会.母亲身体轻,担子重.这担子有看得见的,更有看不见的.这样体会后,让学生读读作者的感受,读出自己的感悟.文中母亲的那段话,通过朗读,理解,进一步体会一轻一重更深刻的含义,在母亲的心里,看轻的是自己,儿女却放在她心中最重要的位置,她给予儿女的是一份沉甸甸,重如山的爱.在第四,五自然段的学习中,我希望通过看图,听音乐,想象,使学生入情入境,与作者形成共鸣,受到感染.
教学中,没有最好地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学生对80多斤的母亲承受100多斤的担子等体验得不够深刻,缺少了理解和感受,学生自然就不能入情入境。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多站在学生的立场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分析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