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上的有害信息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防范对策
摘 要: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信息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网络在给社会带来巨大下面影响的同时,也给在校大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高校管理工作者应当进一步认清形势,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兴利除弊,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防患于未然。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负面影响;防范对策
网络在给社会带来巨大改变和便利的同时,人们对它的依赖性也在加深,现代人的世界已逐步异化成虚拟世界与现实交织的新世界。近期国内外发生的黑客事件、诈骗和计算机滥用、网络被敌对国家和激进分子利用等事件再次证明网络是信息时代的“双刃剑”。
一、网络对在校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1、网络中的有害信息危及校园的政治稳定,从而间接地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
国家的稳定离不开校园的政治稳定,而校园的稳定往往又是社会稳定的“晴雨表|”。从所周知,政治是阶级、政党或社会集团为维护其根本利益的全部活动。而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信息。正面的信息多种多样,性质不同,它是增强国家凝聚力,巩固国家政权的力量;相反,有害的信息则会分化国家凝聚力,威胁国家政权,影响国家的稳定。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物质文化生活等都被嵌入计算机信息网络之中,国家政治和国际政治的界限趋于模糊。这一方面将进一步增加政治的透明度,提高政治民主化水平,另一方面也将使政治安全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特别是那些霸权主义国家、强权政治的推崇者就会利用先进的媒体对他国的政治施加有效的影响,控制世界新闻发布的内容和流向,诋毁他国政府的形象,干涉别国的内政。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国际恐怖组织、邪教组织和种族主义
集团等也利用网络大肆散发恐怖、邪恶、反动资料,对别国进行反动宣传、煽动反政府情绪。大学阶段恰恰是年轻人世界观和人生观确立的关键时期,这种冲突对他们的影响更为明显。一些敌巩坚阶段存在的一些负面问题,插手人民内容矛盾,丑化党和政府形象,散布大量有害信息,亡图挑起事端,破坏我国稳定的政治局面。针对上述有害信息,我们就必须针锋相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及时、准确、有效地开展工作。否则,就很容易造成学生思想上的波动,危及校园和政治稳定,干扰学校正常的科研、教学、生产和生活秩序。
2、网络中的有害信息直接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目前,由于我国的网上信息建设仍处于较为落后的状况,要得到高效益的信息服务,就必须求助于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数据库,这势必导致大量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内容的乘虚而入。由于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必然会给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文化生活带来多样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的法则也容易侵蚀到社会政治生活和大学生的精神领域,引发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人生价值观。享乐主义、悲观主义、实用主义、权力主义和存在主义人生观,这些种类人生观尽管形式各异、内容也有差别,但它们有着共同的本质,即都有是资产阶级的人生观,其核心思想都是怎么自利的个人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不去占领,资产阶级就会去占领,一些非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也会去影响这块阵地。因此,我人要从国际和国内,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深刻分析新形势下对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活动发生作用的客观环境及其基本特点,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网络中由于主体的匿名、匿形而导致的模糊性问题越来越多,有时合法与违法,罪与非罪很难得到判断,在网上可以避免与传统意义的社会直接接触,他人难以有针对性地做出瓜并采取制裁措施,于是便导导致网上道德失范问题越来越严
重。大学阶段也是学生道德观进一步确立的时期,如果网上所受的这种影响反馈到现实生活,便易导致学生不自觉地放松自我的道德约束以自由意识的泛滥。
3、网络交流给大学生带来了大量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问题
网络交流的跨身份性使网上的交往显得隐蔽而神秘,因为人们的性别意识、身份意识均被淡化,于是网上的效成了可以忽略交往的真实主体的纯内容交往。网络使得人们工作和日常生活“终端化”,传统的具有可视性、亲和感的人际交往将大为减少,这会极大地改变人们情感沟通的方式。终日与电脑终端打交道,缺少活生生的、感性的联系,容易造成人际情感的逐渐萎缩。久而久之,会使人趋向于社会分隔化和个人孤立化,导致人们效能力的下降,个人也容易产生紧张、孤僻和冷漠的心理、此外,网络的虚拟性也会产生新的人际性感沟通方式,人们在其中很容易获得为人处世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甚至感受到自身价值和终极关怀。当在虚拟世界中获得的快乐比现实生活多时,人们就可能把更多的精神投入网络效中,而每次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就会更加依赖网络,只愿在虚拟的数字世界中寻求完美人生,使得其更加消极捻地对待充满缺陷的现实世界。大学阶段是学生人际效能力和人际关系形成的重要时期,由于网络效与现实效大不相同,有时难以形成真实可信和安全的人际关系,学生上网一旦受骗,也容易对现实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产生怀疑,敌意和悲观的态度(典型的如网恋)。
网络无边无际,瞬息万变,人们在享受其新鲜与刺激的同时,有可能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并易感到自己的渺小和无能,适应的压力会剧增。对大学生而言,在“网络社会”苦闷和压抑的情感。据中国新闻社2000年4月3日的一则消息称:复旦大学一名学生而容憔悴,情绪低落,并常伴有莫名其妙的言行。复旦大学校医介绍说,这种症状属于网络心理障碍,患者由于沉溺于网络聊天或浏览信息,出现情绪低落,思想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症状,严重的还会有自杀意念和行为。此外,长时间的上网聊天、玩游戏、计算机的电磁辐射也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
4、给部分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直接影响
据调查,高校中低年级的同学大部分是因为好奇而上网,高年级的同学中有部分是因为无聊而上网。由于一些部门对高校周边的“网吧”缺乏有效和长效的管理,一些学生“网民”就是肆无忌惮,通宵达旦地上网聊天,看典色、赌博等有害信息。2000年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就有237名学生因无节制地沉顷于上网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而遭受退学试读和留级处理;上海交大亦有近70人由于“玩”电脑过度导致成绩下降而退学或转学。不少高校也都曾发生过学生因痴迷网络中的有害信息导致行为不端而受和分的事情。不难看出,网络已形如冷面杀手,吞噬着一些上网无节制的学生。此外,过度的网上作业,既然浪费了自己宝贵的学习时间,又会影响周围同学的正常生活秩序,因为这些上网同学“昼伏夜行”往往会搞得住所不得安宁。
二、对网络负面影响的防范对策
网络时代已经悄然而至,我们既然不能因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对大学生发展的巨大下面作用而忽视它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也不能因为它的负面影响而敬而远之。因此,高校应该把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摆到重要的位置,学校有关部门也应及时加强调查研究。要通过我们扎实地工作,在学生的思想、心理上建立防线,在每一个“上网者”思想上安装“防病毒”软件。
1、加强对在校大兴安岭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建立行为约速机制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是我国国家意志的表现形式。当前,对高校保卫部门来讲,维护稳定是最大的政治。校园网是一个新领域,网络中的有害怕信息已成为影响高校稳定的新的不安定因素,我们迫切需要对进入这个领域的青年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虽然我国已把计算机犯罪纳入《刑法》中加以规制,此外现有的分立的有关计算机、通信、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以及有关知识产权的诸多法律法规也纳入信息网络管理中。
但司法操作实践仍需一个过程。所以高校可加强与计算机相关的法制教育明确大学生作为公民参与网络应享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
2、帮助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建立思想约束机制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江泽民总书记在参加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座谈会时提出了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的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对我们党“两手抓,两手要都要硬”的战略思想的运用和发展,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升华。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当前,网络时空需要道德文明礼仪,高校保卫部门可同宣传部门配合,把传统道德观念和社会主义道德情操相结合、道德教育和网络安全教育相结合,对师生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主题教育,以此影响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达到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目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体制不健全,网络法制建设严重缺失的情况下,师生网络道德教育应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
3、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学生面临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如果不注意适时引导,容易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异化,带来行为扭曲。因此,高校可借助自身优势,采取多种形式。有条件的高校可在校园网上开设心理网站,开展网上心理服务。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心理宣传网页、提供声像资料,形象生动地进行心理常识教育,澄清学生对心理问题的模糊认识。还可以利用电子邮件技术,开展心理问卷调查,形成各种类型学生心理素质状况的技术统计资料。利用网络交互功能,开设网上心理咨询热线,进行心理对话,让学生倾吐自己的烦恼,引导其发汇和稳定情绪,进行自我调节,消除困惑、焦虑等一般性心理困扰,培养他们的健康人格、正常心理。
4、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国家安全知识教育
信息是一种特殊物体,有着浓烈的政治和文化色彩。美国在互联网上的主导地位必须导致网上所充斥的大量信息是经过其意识形态加工过之后的产物。对此,美国政府毫不掩饰自己。克林顿政府在发表“国家信息基础结构行动计划”中,明确强调推动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是在开辟一个新思想战场。不难看出,计算机信息网络中的有害信息已成为影响国家安全利益的新因素。高校应该把有关“网络安全教育”纳入《大学生安全知识》或《大学生安全防范掼》等相关教材内容中。同时高校保卫部六可结合网络安全方面的情况组织学生认识学习《国家安全法》及其实施细则,让他们保持警惕,保守国家秘密,共同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陈惺:1983年5月31日出生;2000年12月参加工作;现任沈阳工业大学公安处校卫队队员。
浅析网络上的有害信息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防范对策
摘 要: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信息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网络在给社会带来巨大下面影响的同时,也给在校大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高校管理工作者应当进一步认清形势,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兴利除弊,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防患于未然。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负面影响;防范对策
网络在给社会带来巨大改变和便利的同时,人们对它的依赖性也在加深,现代人的世界已逐步异化成虚拟世界与现实交织的新世界。近期国内外发生的黑客事件、诈骗和计算机滥用、网络被敌对国家和激进分子利用等事件再次证明网络是信息时代的“双刃剑”。
一、网络对在校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1、网络中的有害信息危及校园的政治稳定,从而间接地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
国家的稳定离不开校园的政治稳定,而校园的稳定往往又是社会稳定的“晴雨表|”。从所周知,政治是阶级、政党或社会集团为维护其根本利益的全部活动。而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信息。正面的信息多种多样,性质不同,它是增强国家凝聚力,巩固国家政权的力量;相反,有害的信息则会分化国家凝聚力,威胁国家政权,影响国家的稳定。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物质文化生活等都被嵌入计算机信息网络之中,国家政治和国际政治的界限趋于模糊。这一方面将进一步增加政治的透明度,提高政治民主化水平,另一方面也将使政治安全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特别是那些霸权主义国家、强权政治的推崇者就会利用先进的媒体对他国的政治施加有效的影响,控制世界新闻发布的内容和流向,诋毁他国政府的形象,干涉别国的内政。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国际恐怖组织、邪教组织和种族主义
集团等也利用网络大肆散发恐怖、邪恶、反动资料,对别国进行反动宣传、煽动反政府情绪。大学阶段恰恰是年轻人世界观和人生观确立的关键时期,这种冲突对他们的影响更为明显。一些敌巩坚阶段存在的一些负面问题,插手人民内容矛盾,丑化党和政府形象,散布大量有害信息,亡图挑起事端,破坏我国稳定的政治局面。针对上述有害信息,我们就必须针锋相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及时、准确、有效地开展工作。否则,就很容易造成学生思想上的波动,危及校园和政治稳定,干扰学校正常的科研、教学、生产和生活秩序。
2、网络中的有害信息直接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目前,由于我国的网上信息建设仍处于较为落后的状况,要得到高效益的信息服务,就必须求助于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数据库,这势必导致大量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内容的乘虚而入。由于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必然会给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文化生活带来多样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的法则也容易侵蚀到社会政治生活和大学生的精神领域,引发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人生价值观。享乐主义、悲观主义、实用主义、权力主义和存在主义人生观,这些种类人生观尽管形式各异、内容也有差别,但它们有着共同的本质,即都有是资产阶级的人生观,其核心思想都是怎么自利的个人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不去占领,资产阶级就会去占领,一些非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也会去影响这块阵地。因此,我人要从国际和国内,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深刻分析新形势下对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活动发生作用的客观环境及其基本特点,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网络中由于主体的匿名、匿形而导致的模糊性问题越来越多,有时合法与违法,罪与非罪很难得到判断,在网上可以避免与传统意义的社会直接接触,他人难以有针对性地做出瓜并采取制裁措施,于是便导导致网上道德失范问题越来越严
重。大学阶段也是学生道德观进一步确立的时期,如果网上所受的这种影响反馈到现实生活,便易导致学生不自觉地放松自我的道德约束以自由意识的泛滥。
3、网络交流给大学生带来了大量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问题
网络交流的跨身份性使网上的交往显得隐蔽而神秘,因为人们的性别意识、身份意识均被淡化,于是网上的效成了可以忽略交往的真实主体的纯内容交往。网络使得人们工作和日常生活“终端化”,传统的具有可视性、亲和感的人际交往将大为减少,这会极大地改变人们情感沟通的方式。终日与电脑终端打交道,缺少活生生的、感性的联系,容易造成人际情感的逐渐萎缩。久而久之,会使人趋向于社会分隔化和个人孤立化,导致人们效能力的下降,个人也容易产生紧张、孤僻和冷漠的心理、此外,网络的虚拟性也会产生新的人际性感沟通方式,人们在其中很容易获得为人处世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甚至感受到自身价值和终极关怀。当在虚拟世界中获得的快乐比现实生活多时,人们就可能把更多的精神投入网络效中,而每次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就会更加依赖网络,只愿在虚拟的数字世界中寻求完美人生,使得其更加消极捻地对待充满缺陷的现实世界。大学阶段是学生人际效能力和人际关系形成的重要时期,由于网络效与现实效大不相同,有时难以形成真实可信和安全的人际关系,学生上网一旦受骗,也容易对现实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产生怀疑,敌意和悲观的态度(典型的如网恋)。
网络无边无际,瞬息万变,人们在享受其新鲜与刺激的同时,有可能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并易感到自己的渺小和无能,适应的压力会剧增。对大学生而言,在“网络社会”苦闷和压抑的情感。据中国新闻社2000年4月3日的一则消息称:复旦大学一名学生而容憔悴,情绪低落,并常伴有莫名其妙的言行。复旦大学校医介绍说,这种症状属于网络心理障碍,患者由于沉溺于网络聊天或浏览信息,出现情绪低落,思想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症状,严重的还会有自杀意念和行为。此外,长时间的上网聊天、玩游戏、计算机的电磁辐射也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
4、给部分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直接影响
据调查,高校中低年级的同学大部分是因为好奇而上网,高年级的同学中有部分是因为无聊而上网。由于一些部门对高校周边的“网吧”缺乏有效和长效的管理,一些学生“网民”就是肆无忌惮,通宵达旦地上网聊天,看典色、赌博等有害信息。2000年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就有237名学生因无节制地沉顷于上网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而遭受退学试读和留级处理;上海交大亦有近70人由于“玩”电脑过度导致成绩下降而退学或转学。不少高校也都曾发生过学生因痴迷网络中的有害信息导致行为不端而受和分的事情。不难看出,网络已形如冷面杀手,吞噬着一些上网无节制的学生。此外,过度的网上作业,既然浪费了自己宝贵的学习时间,又会影响周围同学的正常生活秩序,因为这些上网同学“昼伏夜行”往往会搞得住所不得安宁。
二、对网络负面影响的防范对策
网络时代已经悄然而至,我们既然不能因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对大学生发展的巨大下面作用而忽视它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也不能因为它的负面影响而敬而远之。因此,高校应该把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摆到重要的位置,学校有关部门也应及时加强调查研究。要通过我们扎实地工作,在学生的思想、心理上建立防线,在每一个“上网者”思想上安装“防病毒”软件。
1、加强对在校大兴安岭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建立行为约速机制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是我国国家意志的表现形式。当前,对高校保卫部门来讲,维护稳定是最大的政治。校园网是一个新领域,网络中的有害怕信息已成为影响高校稳定的新的不安定因素,我们迫切需要对进入这个领域的青年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虽然我国已把计算机犯罪纳入《刑法》中加以规制,此外现有的分立的有关计算机、通信、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以及有关知识产权的诸多法律法规也纳入信息网络管理中。
但司法操作实践仍需一个过程。所以高校可加强与计算机相关的法制教育明确大学生作为公民参与网络应享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
2、帮助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建立思想约束机制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江泽民总书记在参加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座谈会时提出了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的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对我们党“两手抓,两手要都要硬”的战略思想的运用和发展,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升华。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当前,网络时空需要道德文明礼仪,高校保卫部门可同宣传部门配合,把传统道德观念和社会主义道德情操相结合、道德教育和网络安全教育相结合,对师生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主题教育,以此影响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达到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目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体制不健全,网络法制建设严重缺失的情况下,师生网络道德教育应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
3、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学生面临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如果不注意适时引导,容易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异化,带来行为扭曲。因此,高校可借助自身优势,采取多种形式。有条件的高校可在校园网上开设心理网站,开展网上心理服务。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心理宣传网页、提供声像资料,形象生动地进行心理常识教育,澄清学生对心理问题的模糊认识。还可以利用电子邮件技术,开展心理问卷调查,形成各种类型学生心理素质状况的技术统计资料。利用网络交互功能,开设网上心理咨询热线,进行心理对话,让学生倾吐自己的烦恼,引导其发汇和稳定情绪,进行自我调节,消除困惑、焦虑等一般性心理困扰,培养他们的健康人格、正常心理。
4、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国家安全知识教育
信息是一种特殊物体,有着浓烈的政治和文化色彩。美国在互联网上的主导地位必须导致网上所充斥的大量信息是经过其意识形态加工过之后的产物。对此,美国政府毫不掩饰自己。克林顿政府在发表“国家信息基础结构行动计划”中,明确强调推动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是在开辟一个新思想战场。不难看出,计算机信息网络中的有害信息已成为影响国家安全利益的新因素。高校应该把有关“网络安全教育”纳入《大学生安全知识》或《大学生安全防范掼》等相关教材内容中。同时高校保卫部六可结合网络安全方面的情况组织学生认识学习《国家安全法》及其实施细则,让他们保持警惕,保守国家秘密,共同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陈惺:1983年5月31日出生;2000年12月参加工作;现任沈阳工业大学公安处校卫队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