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思五首其四

《离思五首其四》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能有感情的熟读古诗。

2. 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诗句的意思。

3. 能背诵古诗。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出示古诗,教师介绍诗人的生平简介。

离思五首(其四)

作者: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二. 教师范读古诗。

三. 找学生划分古诗的节奏。

四. 教师讲解诗句的大致意思,让学生感悟诗文内容。

翻译 :

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我在花丛中任意来回却懒于回顾,一半因为我潜心修道,一半因为曾经有你。 这是

诗人元嗔为了纪念逝去的妻子而写的。

五. 教师说出每句诗文的翻译,让学生读

出相对应的诗句。

六.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古

诗。

七. 学生试着读出古诗。

第二课时

一.找同学读古诗。

二.用多种方法读古诗。

三.拓展教学,赏析诗文

此为悼念亡妻韦丛之作。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

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两处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

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象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既然对亡妻如此情深,这里为什么却说“半缘修道半缘君”呢?元稹生平“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白居易《和答诗十首》赞元稹语),是尊佛奉道的。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清代秦朝釪《消寒诗话》以为,悼亡而曰“半缘君”,是薄情的表现,未免太不了解诗人的苦衷了。

元稹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怀旧悼亡之情,“沧海”、“巫山”,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张弛自如,变化有致,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曾经沧海”二句尤其为人称诵。

四.让学生在对诗意进一步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诵。

五.每个小组找出朗诵最好的学生比赛读。

六.全班齐读。

第三课时

一.找同学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二.试着背诵诗句。

三.谁还知道《离思五首》中的另外几首? 其一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其二

山泉散漫绕街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其三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其五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三.随着音乐听其他几首的诵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一起有感情背诵古诗。

《离思五首其四》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能有感情的熟读古诗。

2. 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诗句的意思。

3. 能背诵古诗。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出示古诗,教师介绍诗人的生平简介。

离思五首(其四)

作者: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二. 教师范读古诗。

三. 找学生划分古诗的节奏。

四. 教师讲解诗句的大致意思,让学生感悟诗文内容。

翻译 :

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我在花丛中任意来回却懒于回顾,一半因为我潜心修道,一半因为曾经有你。 这是

诗人元嗔为了纪念逝去的妻子而写的。

五. 教师说出每句诗文的翻译,让学生读

出相对应的诗句。

六.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古

诗。

七. 学生试着读出古诗。

第二课时

一.找同学读古诗。

二.用多种方法读古诗。

三.拓展教学,赏析诗文

此为悼念亡妻韦丛之作。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

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两处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

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象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既然对亡妻如此情深,这里为什么却说“半缘修道半缘君”呢?元稹生平“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白居易《和答诗十首》赞元稹语),是尊佛奉道的。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清代秦朝釪《消寒诗话》以为,悼亡而曰“半缘君”,是薄情的表现,未免太不了解诗人的苦衷了。

元稹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怀旧悼亡之情,“沧海”、“巫山”,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张弛自如,变化有致,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曾经沧海”二句尤其为人称诵。

四.让学生在对诗意进一步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诵。

五.每个小组找出朗诵最好的学生比赛读。

六.全班齐读。

第三课时

一.找同学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二.试着背诵诗句。

三.谁还知道《离思五首》中的另外几首? 其一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其二

山泉散漫绕街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其三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其五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三.随着音乐听其他几首的诵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一起有感情背诵古诗。


相关文章

  • 边塞诗:从军行七首·其四
  • <从军行七首·其四>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从军行七首·其四>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从军行七首·其四>原文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查看


  • 拟行路难其四导学案
  • 嵩县五高高二语文导学案 编写人:高二年级组 审核人: 编写时间: 一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的内容. 2.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 3.理解文中大幅渲染愁绪的用意. 二.问题导学 1.了解作者及相关的写作背景. 鲍 ...查看


  • 描写西湖的诗句:夜泛西湖(其四)
  • <夜泛西湖(其四)>原文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夜泛西湖(其四)>鉴赏 前两句写船过菰蒲:菰蒲无边,湖水茫茫,荷花夜开,清香扑鼻.月夜泛舟于这样的荷花丛中,更加令人陶醉 ...查看


  • 描写秋天的诗句:秋兴·其四
  • <秋兴·其四>原文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震,征西车马羽书迟.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秋兴·其四>鉴赏 首联:听说长安政局变化很大(指长安先破于 ...查看


  • 爱国诗歌:秋兴·其四
  • <秋兴·其四>原文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震,征西车马羽书迟.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秋兴·其四>鉴赏 首联:听说长安政局变化很大(指长安先破于 ...查看


  • 思乡的诗句:秋兴·其四
  • <秋兴·其四>原文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震,征西车马羽书迟.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秋兴·其四>鉴赏 首联:听说长安政局变化很大(指长安先破于 ...查看


  • 杜甫的诗: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原文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译文 刘备攻打东吴驾临三峡 ...查看


  • 王勃的诗:别人四首(其四)
  • <别人四首(其四)>原文 霜华净天末, 雾色笼江际. 客子常畏人, 何为久留滞. <别人四首(其四)>译文 秋霜洗刷天空到边际,雾色弥漫大江到岸边. 久客的我常怕跟人告别,今天的行船为什么偏偏停留这么久不开动. &l ...查看


  • 元旦的诗:七年元日对酒五首其四
  • <七年元日对酒五首其四>这首诗写得非常好,字里行间透露着诗人丰富的情感,我们先一起来看看这首诗的原文. <七年元日对酒五首其四>原文 今朝吴与洛,相忆一欣然. 梦得君知否,俱过本命年. <七年元日对酒五首其四& ...查看


  • 左思[咏史](其二)与鲍照[拟行路难](其四)比较赏析
  • 左思<咏史>(其二)与鲍照<拟行路难>(其四)比较赏析 作者:杨淑娟 来源:<新课程·中旬>2013年第09期 两个不同时代的诗人,因为相似的出身.相似的遭遇,写出了具有相似情感的诗篇.左思的<咏史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