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3131综放工作面采后总结
编写:
审核:
科长:
总工:
生产科
2010年8月30日
D13131工作面采后总结
1、井上、下位置:
井上:该工作面地表位于耿杨炸药库西北约170米的缓坡地带,地形东北高,西北低。工作面西北上覆渑杨公路及耿村村庄至苏庄村的乡村公路,工作面回采后经过及时的采取措施,对其造成了很小的影响。
井下:该工作面位于13轨道巷及皮带巷下山东翼,东邻F5103断层,南部是未开采的2—3煤实体,上邻D13111采空区,上覆中13191工作面采空区。
2、煤层情况:
2 - 3 煤,黑色,煤岩成分以丝煤、暗煤为主,煤层结构复杂,含多层夹矸,煤层厚度 10~ 13 m,平均厚度 11.8 m,煤层有益厚度 11.8m,煤层倾角8°~14°。
3、顶底板岩性:
工作面直接顶为灰色砂质泥岩,厚约1.5m,底部含碳质泥岩较多,上部含砂质较多。老顶为浅灰色细-中粒细砂岩,厚约13.9m。
直接底板为黑色泥岩,厚度为3.5m,松软、遇水易膨胀。其下为砂质泥岩,为灰白色细—中粒砂岩,厚约12米。
4、构造:
该工作面地质条件复杂,煤层整体呈北西向西南东倾斜的单斜构造,受古沉积环境影响,煤层底板赋存不稳定,靠近煤层底板处煤层含多层夹矸。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遇到一正断层(倾向99°,倾角41°,落差4.1米),给工作面的回采带来了比较大的困难。
5、水文:
该面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上邻D13111采空区,在回采过程中已
探放,回采时工作面上拐头出现了少量淋水。
6、储量:
工作面回采煤量:609817吨
工作面动用煤量:677050吨
工作面损失煤量:67233吨
工作面回采率:
工作面回采煤量÷工作面动用煤量=
677050÷677050=90.7%
工作面损失率:
工作面损失煤量÷工作面动用煤量=
67233÷677050=9.3%
工作面回采率指标符合要求,较好的完成了回采任务。
根据工作面的探煤厚资料、采高计算、实际回采煤量分析,工作面的主要损失为工作面落煤损失,造成工作面落煤损失的主要原因是:
1、工作面放煤放净后,矸石放下来,必然影响煤质,如果提高煤质,煤可能放不下来,会造成煤量损失。
2、工作面接近边界断层,煤质受到影响,为了提高煤质,接近断层处没有放煤,造成煤量损失。
3、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煤层有层0.4-0.7米的夹矸及煤矸互叠层,致使煤层厚度变薄,也会造成煤量损失。
4、工作面为保证正常推进,工作面底部留0.1米左右的底煤,造成的损失。
5、工作面在推进过程中,顶板有少量淋水,造成了煤质下
降,从而造成煤量损失。
为此在以后的回采中,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放顶煤工艺的研究,开展工作面端头支架和上、下拐头放煤技术,该技术的推广可有效增加工作面煤炭回收率,克服了端头和拐头压力大、煤难放这一难题,
2、尽量在不影响煤质的情况下,把煤放净,提高回采率,降低损失率。
3、杜绝工作面丢顶煤现象。
4、采煤队在生产中要及时根据生产技术部门下发的“预防丢煤通知单”及回采建议采取措施,避免发生不合理丢煤,造成资源浪费。
5、采煤队要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要求进行放煤,要坚持见碴堵口制度,杜绝顶煤放不透,严禁随意放煤,随意丢煤现象发生。
6、生产技术人员在制定和审批作业规程过程中,要有保证采区及工作面回收率达标的技术措施和办法,并在掘进和回采过程中监督检查生产区队措施、规程的执行情况。
D13131综放工作面采后总结
编写:
审核:
科长:
总工:
生产科
2010年8月30日
D13131工作面采后总结
1、井上、下位置:
井上:该工作面地表位于耿杨炸药库西北约170米的缓坡地带,地形东北高,西北低。工作面西北上覆渑杨公路及耿村村庄至苏庄村的乡村公路,工作面回采后经过及时的采取措施,对其造成了很小的影响。
井下:该工作面位于13轨道巷及皮带巷下山东翼,东邻F5103断层,南部是未开采的2—3煤实体,上邻D13111采空区,上覆中13191工作面采空区。
2、煤层情况:
2 - 3 煤,黑色,煤岩成分以丝煤、暗煤为主,煤层结构复杂,含多层夹矸,煤层厚度 10~ 13 m,平均厚度 11.8 m,煤层有益厚度 11.8m,煤层倾角8°~14°。
3、顶底板岩性:
工作面直接顶为灰色砂质泥岩,厚约1.5m,底部含碳质泥岩较多,上部含砂质较多。老顶为浅灰色细-中粒细砂岩,厚约13.9m。
直接底板为黑色泥岩,厚度为3.5m,松软、遇水易膨胀。其下为砂质泥岩,为灰白色细—中粒砂岩,厚约12米。
4、构造:
该工作面地质条件复杂,煤层整体呈北西向西南东倾斜的单斜构造,受古沉积环境影响,煤层底板赋存不稳定,靠近煤层底板处煤层含多层夹矸。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遇到一正断层(倾向99°,倾角41°,落差4.1米),给工作面的回采带来了比较大的困难。
5、水文:
该面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上邻D13111采空区,在回采过程中已
探放,回采时工作面上拐头出现了少量淋水。
6、储量:
工作面回采煤量:609817吨
工作面动用煤量:677050吨
工作面损失煤量:67233吨
工作面回采率:
工作面回采煤量÷工作面动用煤量=
677050÷677050=90.7%
工作面损失率:
工作面损失煤量÷工作面动用煤量=
67233÷677050=9.3%
工作面回采率指标符合要求,较好的完成了回采任务。
根据工作面的探煤厚资料、采高计算、实际回采煤量分析,工作面的主要损失为工作面落煤损失,造成工作面落煤损失的主要原因是:
1、工作面放煤放净后,矸石放下来,必然影响煤质,如果提高煤质,煤可能放不下来,会造成煤量损失。
2、工作面接近边界断层,煤质受到影响,为了提高煤质,接近断层处没有放煤,造成煤量损失。
3、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煤层有层0.4-0.7米的夹矸及煤矸互叠层,致使煤层厚度变薄,也会造成煤量损失。
4、工作面为保证正常推进,工作面底部留0.1米左右的底煤,造成的损失。
5、工作面在推进过程中,顶板有少量淋水,造成了煤质下
降,从而造成煤量损失。
为此在以后的回采中,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放顶煤工艺的研究,开展工作面端头支架和上、下拐头放煤技术,该技术的推广可有效增加工作面煤炭回收率,克服了端头和拐头压力大、煤难放这一难题,
2、尽量在不影响煤质的情况下,把煤放净,提高回采率,降低损失率。
3、杜绝工作面丢顶煤现象。
4、采煤队在生产中要及时根据生产技术部门下发的“预防丢煤通知单”及回采建议采取措施,避免发生不合理丢煤,造成资源浪费。
5、采煤队要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要求进行放煤,要坚持见碴堵口制度,杜绝顶煤放不透,严禁随意放煤,随意丢煤现象发生。
6、生产技术人员在制定和审批作业规程过程中,要有保证采区及工作面回收率达标的技术措施和办法,并在掘进和回采过程中监督检查生产区队措施、规程的执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