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语言学名著选读》的感想
选这门课的时候,是在上个学期末。那时候,正是期末考试期间,所有的人——无论是平时认真看书的,还是平时不努力学习的,都像打仗一样,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的复习时间。现在回想起来,那种状态极接近于不吃不睡,至少也能说是饿与疲劳共存。
我当然也不例外,想尽一切办法节约时间。接到可以选课的通知后,匆匆忙忙地跑到机房,还带着本《古代汉语》,边排队边复习。
好不容易,在不断有人插队的情况下,排到了最前面,我已经有一种晕眩的感觉了。坐下来选课时,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快!一方面,要抓紧时间复习;另一方面,后面还有太多期待和焦急的眼睛注视着我。等到反应迟钝的电脑转到选课页面,正犹豫要选什么课时,“语言学名著选读”这几个字跃入我的眼帘。我的欣喜绝不亚于发现新大陆,当然毫不犹豫地选了它。
旁人看来,我的反应似乎有点儿夸张了,或者是我的说法夸张了。其实,一点儿夸大的成分都没有。因为,这个课题,对我而言,真的很有吸引力。
这种吸引力的来源并不是跟许多同学一样的以为是四大名著选读,首先吸引我的正是“语言学”三个字。可以说,我对与语言学沾亲带故的学科总是充满了兴趣,但也不是纯粹的兴趣。其实,我的想法很有些功利主义色彩——从大一到大三,凭借着还算不错的记忆力,所有语言学方面的课(比如《现代语言学纲要》、《现代汉语》等),我的成绩在班上不是第一就是第二。人往往都是这样的,因为有了较好的成绩就会对某件事情有了兴趣。
不仅如此,“名著选读”四个字,也让我对它有不少的好感。我从小就比较爱看课外书,尤其是名著。虽然读过的书不能算多,但也绝不是毫无涉猎的。想来,所选的名著我多多少少总会有些熟悉的吧。这样盘算着,我应该是有备而选的,并觉得这门课对我而言估计是比较轻松的。
带着些许幻想、保持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周一的外国文学课一下课,我就急急忙忙地冲下楼来,准备开始新课程——《语言学名著选读》的学习。
刚开始的两堂课,让我略有些得意,自以为证实了自己的想法。因为,前两堂课讲的语言学和语文学的区别、语言学的特点等,我过去多多少少总是有些了解的。另外,老师看上去脾气很好、很有学问,又写了一手好字,最重要的是讲课节奏适中、不会特别紧绷,还可以以练字的速度认真地抄笔记。我自己是一个喜欢慢慢做事、把每件事都做得比较完满的人,自然希望教我的老师讲课也能如此。
上了两堂课后,觉得这门课真可谓是事事顺心、样样如意。于是,回到宿舍后,我便大肆宣扬这门课的好处,在真实成分的基础上略微加以夸张。这使我宿舍里没有选这门课的室友大叹后悔,也使选了这门课但抽签不中的室友大喊上天不公。我笑笑,告诉她们“我们老师还要帮我们去复印讲义呢”,在大家羡慕的叹息声中,我对未来这门课程的学习充满了期待和憧憬。
终于等到讲义发下来的那天了。
我迫不及待地跑到课代表那儿去领讲义,拿到手一看,发现是一本跟以前练书法时用的颜真卿勤礼碑字帖一样大小的书。简单朴素的黄皮封面上面简单而清晰地印着课题、单位和编订者(老师)的名字,令人看了就觉得舒服,不像一些花花绿绿的教科书封面那样让人看到觉得不可信。
打开讲义一看,我着实被吓了一大跳。事实上,平日里都不太喜欢竖着写的书,若非迫不得已,我坚决不会看竖写的书。有时候,在本校区的图书馆里只能找到竖写的版本时,我宁可选择跑到其他校区的图书馆借书。
老师对此做出了解释,这是他花了很多时间用数码相机一页一页拍下来的,他付出这么多劳动,为的就是让学生们看到真正的原著。这让大家非常感动,一位大学老师能对学生的
学习如此关心和负责,显然是读大学以后几乎没有想到过的。听老师这么说后,我忽然意识到,以往读古典名著时放弃图书馆里一些竖写的但版本较好的书,显然是放弃了对原著产生更好的认识的机会,至少流失了体会古人看书时的感受的机会。
正式开始讲讲义了,老师介绍了要讲的篇目。听着这些书的名字,比看到书是竖写的更让我觉得惊吓到了,说是惊吓过度绝对没有夸大。这些书的名字都很熟悉,但以往我只是把它们当成工具书,在要查找一些临时需要了解的内容时才会偶尔去翻看它们。从来都没有想过,有一天我会要理解和分析它们,这显然难度很大、具有很大的挑战性,绝不是我想的轻轻松松就可以学会的课程。于是,我坐得特别端正,把小学时老师要求的坐姿都摆出来了。 老师介绍了我们学习的方法和要求,便开始了讲课。老师主要是讲述了每本书的序,而且是落实到文字中,一个字一个词地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如果是自己看,那些可能会被我一带而过忽视的字词,原来非常重要,还有不少是我似懂而实不懂的。更重要的是,通过了这样的学习,我在了解每本书的要点之余,还体会出这些书的一两点特色(有行文特点、句读特点等),发现这些书绝不是我以前认为的工具书那么简单。此外,对各本书的序讲述一遍,对于我们自己有时间时仔细分析有很大帮助,可以说是给了我们一把钥匙,让我们能在想要打开门时有机会自己研读分析获取知识。
最后,我觉得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本门课的作业非常好,既有十分宽松的范围,又能使我们自己去看其中的一本书。在选择写关于哪一本书的论文时,我们也必须稍微关注一下所有的书,以进行比较选择。这样一来,是对本学期学习内容的一个很好的巩固。如果只是为了考试而去记忆一些东西,那么考试过后我们就很容易忘记,但写一份作业的选择、阅读、整理等工作却会使我们对学习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我们写的文章可能还很幼稚,还需要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对我们来说,绝对是受益颇多。
总体而言,我认为这门课程一方面以它的深奥吸引我、让我虚心听讲和学习,另一方面也给了我自主思考、探索的空间。对我而言,这门课程是一门没有考试压力,却让我比对考试课程更重视、用更多时间的课。上完这门课,我由衷地感到,我没有选错。
学习《语言学名著选读》的感想
选这门课的时候,是在上个学期末。那时候,正是期末考试期间,所有的人——无论是平时认真看书的,还是平时不努力学习的,都像打仗一样,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的复习时间。现在回想起来,那种状态极接近于不吃不睡,至少也能说是饿与疲劳共存。
我当然也不例外,想尽一切办法节约时间。接到可以选课的通知后,匆匆忙忙地跑到机房,还带着本《古代汉语》,边排队边复习。
好不容易,在不断有人插队的情况下,排到了最前面,我已经有一种晕眩的感觉了。坐下来选课时,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快!一方面,要抓紧时间复习;另一方面,后面还有太多期待和焦急的眼睛注视着我。等到反应迟钝的电脑转到选课页面,正犹豫要选什么课时,“语言学名著选读”这几个字跃入我的眼帘。我的欣喜绝不亚于发现新大陆,当然毫不犹豫地选了它。
旁人看来,我的反应似乎有点儿夸张了,或者是我的说法夸张了。其实,一点儿夸大的成分都没有。因为,这个课题,对我而言,真的很有吸引力。
这种吸引力的来源并不是跟许多同学一样的以为是四大名著选读,首先吸引我的正是“语言学”三个字。可以说,我对与语言学沾亲带故的学科总是充满了兴趣,但也不是纯粹的兴趣。其实,我的想法很有些功利主义色彩——从大一到大三,凭借着还算不错的记忆力,所有语言学方面的课(比如《现代语言学纲要》、《现代汉语》等),我的成绩在班上不是第一就是第二。人往往都是这样的,因为有了较好的成绩就会对某件事情有了兴趣。
不仅如此,“名著选读”四个字,也让我对它有不少的好感。我从小就比较爱看课外书,尤其是名著。虽然读过的书不能算多,但也绝不是毫无涉猎的。想来,所选的名著我多多少少总会有些熟悉的吧。这样盘算着,我应该是有备而选的,并觉得这门课对我而言估计是比较轻松的。
带着些许幻想、保持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周一的外国文学课一下课,我就急急忙忙地冲下楼来,准备开始新课程——《语言学名著选读》的学习。
刚开始的两堂课,让我略有些得意,自以为证实了自己的想法。因为,前两堂课讲的语言学和语文学的区别、语言学的特点等,我过去多多少少总是有些了解的。另外,老师看上去脾气很好、很有学问,又写了一手好字,最重要的是讲课节奏适中、不会特别紧绷,还可以以练字的速度认真地抄笔记。我自己是一个喜欢慢慢做事、把每件事都做得比较完满的人,自然希望教我的老师讲课也能如此。
上了两堂课后,觉得这门课真可谓是事事顺心、样样如意。于是,回到宿舍后,我便大肆宣扬这门课的好处,在真实成分的基础上略微加以夸张。这使我宿舍里没有选这门课的室友大叹后悔,也使选了这门课但抽签不中的室友大喊上天不公。我笑笑,告诉她们“我们老师还要帮我们去复印讲义呢”,在大家羡慕的叹息声中,我对未来这门课程的学习充满了期待和憧憬。
终于等到讲义发下来的那天了。
我迫不及待地跑到课代表那儿去领讲义,拿到手一看,发现是一本跟以前练书法时用的颜真卿勤礼碑字帖一样大小的书。简单朴素的黄皮封面上面简单而清晰地印着课题、单位和编订者(老师)的名字,令人看了就觉得舒服,不像一些花花绿绿的教科书封面那样让人看到觉得不可信。
打开讲义一看,我着实被吓了一大跳。事实上,平日里都不太喜欢竖着写的书,若非迫不得已,我坚决不会看竖写的书。有时候,在本校区的图书馆里只能找到竖写的版本时,我宁可选择跑到其他校区的图书馆借书。
老师对此做出了解释,这是他花了很多时间用数码相机一页一页拍下来的,他付出这么多劳动,为的就是让学生们看到真正的原著。这让大家非常感动,一位大学老师能对学生的
学习如此关心和负责,显然是读大学以后几乎没有想到过的。听老师这么说后,我忽然意识到,以往读古典名著时放弃图书馆里一些竖写的但版本较好的书,显然是放弃了对原著产生更好的认识的机会,至少流失了体会古人看书时的感受的机会。
正式开始讲讲义了,老师介绍了要讲的篇目。听着这些书的名字,比看到书是竖写的更让我觉得惊吓到了,说是惊吓过度绝对没有夸大。这些书的名字都很熟悉,但以往我只是把它们当成工具书,在要查找一些临时需要了解的内容时才会偶尔去翻看它们。从来都没有想过,有一天我会要理解和分析它们,这显然难度很大、具有很大的挑战性,绝不是我想的轻轻松松就可以学会的课程。于是,我坐得特别端正,把小学时老师要求的坐姿都摆出来了。 老师介绍了我们学习的方法和要求,便开始了讲课。老师主要是讲述了每本书的序,而且是落实到文字中,一个字一个词地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如果是自己看,那些可能会被我一带而过忽视的字词,原来非常重要,还有不少是我似懂而实不懂的。更重要的是,通过了这样的学习,我在了解每本书的要点之余,还体会出这些书的一两点特色(有行文特点、句读特点等),发现这些书绝不是我以前认为的工具书那么简单。此外,对各本书的序讲述一遍,对于我们自己有时间时仔细分析有很大帮助,可以说是给了我们一把钥匙,让我们能在想要打开门时有机会自己研读分析获取知识。
最后,我觉得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本门课的作业非常好,既有十分宽松的范围,又能使我们自己去看其中的一本书。在选择写关于哪一本书的论文时,我们也必须稍微关注一下所有的书,以进行比较选择。这样一来,是对本学期学习内容的一个很好的巩固。如果只是为了考试而去记忆一些东西,那么考试过后我们就很容易忘记,但写一份作业的选择、阅读、整理等工作却会使我们对学习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我们写的文章可能还很幼稚,还需要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对我们来说,绝对是受益颇多。
总体而言,我认为这门课程一方面以它的深奥吸引我、让我虚心听讲和学习,另一方面也给了我自主思考、探索的空间。对我而言,这门课程是一门没有考试压力,却让我比对考试课程更重视、用更多时间的课。上完这门课,我由衷地感到,我没有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