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本实验报告是居于模拟万用电表MF47测量所得的数
据进行处理得到的。可以模仿,切勿抄袭!
实验二 叠加原理的验证
一、 实验目的
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和基尔霍夫定律的正确性,从而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
二、 原理说明
叠加原理指出:在有几个独立源共同作用下的线性电路中,通过每一个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可以看成是由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线性电路的齐次性是指当激励型号(某独立源的值)增加或减少K倍时,电路的响应(即在电路其他各电阻元件上所建立的电流和电压值)也将增加和减少K倍。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任何集中参数电路中,任意时刻流进任意一个结点的所有支路电流的代数和总是为零。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任何集中参数电路中,任意时刻绕任意一个回路一周所有支路电压的代数和总是为零。
三、 实验设备
四、 实验内容
实验电路如图2-1所示
1、按图2-1电路接线,取E1=+12V
E2=+6V。
2、令E1电源单独作用,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和毫安表测量各支路电流及各电阻元件两端电压,数据记入表格中。
3、令E2电源单独作用,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和毫安表测量各支路电流及各电阻元件两端电压,数据记入表格中。
4、令E1、E2电源共同作用,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和毫安表测量各支路电流及各电阻元件两端电压,数据记入表格中。
5、将E2的数值调至+12V,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和毫安表测量各支路电流及各电
阻元件两端电压,数据记入表格中。
五、 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
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验证
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验证
上式中的 相对误差=回路总电压÷电源电压
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是成立的。 3、叠加原理的验证
4、线性的验证
六、 结果表达与误差分析
1、从上述实验数据的处理中可以看出,实验所要验证的定理、定律均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成立,之所以个别数据的相对误差比较大,主要是因为万用电表本身的系统误差所带来的,(在测量范围内,实验所用的万用电表的相对误差为5%)。
2、从上述实验数据也可以看出,在验证过程中,由于实验只使用一个万用电表作为电流表使用,在不同时间接入电路中测量电流,电表本身的引入误差比较大,通过查阅电表的说明书可以知道,当电表的量程为5mA档时,其内阻为60欧,而电路中的R3的电阻仅为100欧,这无疑带来了极大的引入误差。解决办法:同时使用三个电流表测量三个支路的电流可以有效降低误差。
3、考察上述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在上表的数据中,凡是涉及到“E2单独作用时测量的I3”的值的计算误差均比较大,因此猜想该值在测量时可能存在读数错误。
警告:本实验报告是居于模拟万用电表MF47测量所得的数
据进行处理得到的。可以模仿,切勿抄袭!
实验二 叠加原理的验证
一、 实验目的
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和基尔霍夫定律的正确性,从而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
二、 原理说明
叠加原理指出:在有几个独立源共同作用下的线性电路中,通过每一个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可以看成是由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线性电路的齐次性是指当激励型号(某独立源的值)增加或减少K倍时,电路的响应(即在电路其他各电阻元件上所建立的电流和电压值)也将增加和减少K倍。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任何集中参数电路中,任意时刻流进任意一个结点的所有支路电流的代数和总是为零。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任何集中参数电路中,任意时刻绕任意一个回路一周所有支路电压的代数和总是为零。
三、 实验设备
四、 实验内容
实验电路如图2-1所示
1、按图2-1电路接线,取E1=+12V
E2=+6V。
2、令E1电源单独作用,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和毫安表测量各支路电流及各电阻元件两端电压,数据记入表格中。
3、令E2电源单独作用,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和毫安表测量各支路电流及各电阻元件两端电压,数据记入表格中。
4、令E1、E2电源共同作用,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和毫安表测量各支路电流及各电阻元件两端电压,数据记入表格中。
5、将E2的数值调至+12V,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和毫安表测量各支路电流及各电
阻元件两端电压,数据记入表格中。
五、 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
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验证
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验证
上式中的 相对误差=回路总电压÷电源电压
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是成立的。 3、叠加原理的验证
4、线性的验证
六、 结果表达与误差分析
1、从上述实验数据的处理中可以看出,实验所要验证的定理、定律均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成立,之所以个别数据的相对误差比较大,主要是因为万用电表本身的系统误差所带来的,(在测量范围内,实验所用的万用电表的相对误差为5%)。
2、从上述实验数据也可以看出,在验证过程中,由于实验只使用一个万用电表作为电流表使用,在不同时间接入电路中测量电流,电表本身的引入误差比较大,通过查阅电表的说明书可以知道,当电表的量程为5mA档时,其内阻为60欧,而电路中的R3的电阻仅为100欧,这无疑带来了极大的引入误差。解决办法:同时使用三个电流表测量三个支路的电流可以有效降低误差。
3、考察上述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在上表的数据中,凡是涉及到“E2单独作用时测量的I3”的值的计算误差均比较大,因此猜想该值在测量时可能存在读数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