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跨文化交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

  【摘 要】 本文论述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分析了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汉语教学的影响,探讨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对策,以期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语言;文化;对外汉语教学;影响;意义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密切不可分割。语言是我们用来表达自己思想和传达感情的一种交际工具。语言能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蕴含、风貌特征、乡土人情、当地习俗。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其内涵特征的体现,语言的使用规则实际上就是这种语言所属文化的各种因素。语言可以引导文化的发展,也是价值取向变迁的标准,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在语言自身的漫长发展中,文化因素无时无刻、不断地对语言进行着渗透,语言因此对文化产生了难以数计的沉淀。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属于水乳交融、密不可分。使用一种语言无法脱离这种语言所产生的社会环境,语言是理解不同文化的重要手段,文化的理解又有助于语言的学习。所以,一种语言的学习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化的学习。语言的学习和运用首先应该学习、了解这种语言所相关的社会文化。不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社会文化就不能真正掌握一种语言。

  二、文化的概念

  文化的概念很广泛,我们很难给其一个确切的定义,一般来说,我们将文化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上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一般是风俗习惯、社会关系等。英国文化人类学家泰勒,他在其《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指出:“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把文化分为四个层次:即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和观念文化层。[1]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概念,在探讨不同领域是我们都带有一定的侧重性,例如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时,我们着重的是文化在交际中的功能,根据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我们认为文化有交际和知识两方面。知识方面包含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科学艺术等;交际方面包含语言的交际文化和非语言的交际文化,非语言的交际文化是用语言以外的形式来传递信息时的文化因素,比如表情、神态、手势等传达的文化。语言交际文化是从语言系统中的语法系统、语用和词汇中表现出来的一个种族的风土人情、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操守、心理素质、审美角度等文化因素。语言体现的这类文化因素对语言交际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母语使用者很难发现,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才能发觉出来。

  三、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汉语教学的影响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母语种族之间的交际,也是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一种交际。各民族自身的语言环境受所处的地理位置、物质环境、宗教信仰、社会风俗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了各民族不同的语言习惯、生活文化、风俗习惯等等语境因素。所以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说话的方式、习惯用语等也各不相同。然而在日常交流中,人们总是用自己的语言方式和思维来理解他人的话语,这就可能产生一些错误及偏误,从而产生障碍和矛盾。

  跨文化交际中常见的问题有:文化休克、文化摩擦与文化冲突。文化休克是指人在陌生的居住环境生活,不习惯则产生一些生理、心理的负面反映,这一反映的程度因人而异,对原有文化认同度越高,休克越严重。文化摩擦与文化冲突是指两个对象之间的需求无法搭配、相容,处于冲突的情景,表现为资源的掠夺、牟取利益,武器的扩散,人权民主,主流群体的排他性,恐怖主义与西方的干涉,文化霸权与文化抗争。在跨文化交际中,每个种族的文化都是各具特色的,不同的文化背景有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语言的使用稍有不慎,则意思可能相差甚远,如若交际的双方不能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就容易产生不解和疑惑,甚至产生误会,从而导致交际失败。

  对外汉语教学,首先是一个跨文化交际的行为,其次才是汉语的传授行为。我们应该帮助学生了解所学的语言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风俗、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等诸多文化因素。使他们提高自身适应能力,学会比较的、相对的看问题的方法,认识到有冲突,才有融合,顺应全球化潮流。只有这样,在学习汉语时,才不会有压力、焦虑、排斥和失落感;在使用汉语时才能运用得当,恰到好处。对外汉语教学中不能仅限于语言系统的教学,要把与汉语的文化背景知识融入到教学之中,使对外汉语教学走到学习者的现实生活中,使学习者能够完全地掌握所学的汉语,按照其语用原则、语言习惯进行交际。

  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不可避免文化差异和语言运用上的差异,我们应当承认并让差异共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包括情感、行为、认知等多方面的适应能力;要求语言学习者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的相关知识,有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常识和文化相对论思想;能够了解不同文化的特征和内容,接受不同文化的冲撞;还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极强适应能力,能够预测交际结果,避免产生误解;能及时调整心态,适应陌生的交际环境及文化差异所带来的不愉快;能设身处地为交际对方着想,灵活处理跨文化交际中的各种复杂状况。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是使交际双方最大限度发出自身文化的声音的同时又能理解和接受对方的文化,达到真正沟通的目的。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在获得所学语言文化知识及交际能力的同时学习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从而实现不同语言之间文化价值体系的互动作用。

  在交际中,留学生们因为对汉语文化的交际情景不熟悉,不理解汉语的存在和发展的背景文化,按照本民族自身的思维方式思考,而忽略两种文化的差异导致他们最容易犯语用错误。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作为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文化差异敏感度以及高水平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课堂发挥主导作用,在特定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语言教学,帮助学生适应汉语言文化。其次,汉语初学者习惯性的用母语思维来学习汉语,注意不到语言文化背景的差异,教师应加强对汉语言文化和母语文化的比较,帮助学生辨析语言文化内涵的差异,提高学生对汉语言文化的敏感性,只有了解并掌握了两种语言在文化上的差异,学生才能熟练地使用汉语,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最后,学习汉语言文化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理想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是双向的,通过母语文化来学习汉语言文化,在学习汉语言文化的同时丰富扩充母语文化,实现两种文化的交融。在教学中促进汉语言语文化与学生母语文化交融的有效方法就是对话与互动。在对话与互动中并不是一味地迁就一种文化,而是将本民族文化和汉语言文化相交融,超越这两种文化达到更高的文化境界,即汉语言学习者独有的汉语言文化与母语文化有联系的文化系统。

  五、小结

  综上所述,一般汉语言学习者导致交际失败并不是单纯的因为语法不当或发音错误而造成的,多数因为他们不了解汉语言所属的文化背景知识,不能跳脱自己的母语文化背景来正确的认识学习汉语言文化。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时应该加强跨文化概念的教育,通过汉语言文化为媒介进行多元文化教学,使学习者能够正确地认识学习汉语言文化,对本民族文化和汉语言文化进行理性定位,使每位学习者能够拥有开放积极的交际态度,能够有超越种族差别和汉语言文化平等互动的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简言之,希望通过对外汉语文化的教学来培养、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尤静.论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对外汉语文化教学[J].青年文学家,2009.02.

  [2] 刘齐生.“跨文化能力”之概念及其引出的问题[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04.

  [3] 焦冬梅.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和文化知识[J].文化学刊,2009.05.

  [4] 泰勒著.连树生译.原始文化[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 刘��.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9.

  【摘 要】 本文论述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分析了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汉语教学的影响,探讨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对策,以期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语言;文化;对外汉语教学;影响;意义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密切不可分割。语言是我们用来表达自己思想和传达感情的一种交际工具。语言能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蕴含、风貌特征、乡土人情、当地习俗。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其内涵特征的体现,语言的使用规则实际上就是这种语言所属文化的各种因素。语言可以引导文化的发展,也是价值取向变迁的标准,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在语言自身的漫长发展中,文化因素无时无刻、不断地对语言进行着渗透,语言因此对文化产生了难以数计的沉淀。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属于水乳交融、密不可分。使用一种语言无法脱离这种语言所产生的社会环境,语言是理解不同文化的重要手段,文化的理解又有助于语言的学习。所以,一种语言的学习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化的学习。语言的学习和运用首先应该学习、了解这种语言所相关的社会文化。不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社会文化就不能真正掌握一种语言。

  二、文化的概念

  文化的概念很广泛,我们很难给其一个确切的定义,一般来说,我们将文化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上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一般是风俗习惯、社会关系等。英国文化人类学家泰勒,他在其《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指出:“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把文化分为四个层次:即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和观念文化层。[1]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概念,在探讨不同领域是我们都带有一定的侧重性,例如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时,我们着重的是文化在交际中的功能,根据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我们认为文化有交际和知识两方面。知识方面包含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科学艺术等;交际方面包含语言的交际文化和非语言的交际文化,非语言的交际文化是用语言以外的形式来传递信息时的文化因素,比如表情、神态、手势等传达的文化。语言交际文化是从语言系统中的语法系统、语用和词汇中表现出来的一个种族的风土人情、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操守、心理素质、审美角度等文化因素。语言体现的这类文化因素对语言交际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母语使用者很难发现,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才能发觉出来。

  三、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汉语教学的影响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母语种族之间的交际,也是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一种交际。各民族自身的语言环境受所处的地理位置、物质环境、宗教信仰、社会风俗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了各民族不同的语言习惯、生活文化、风俗习惯等等语境因素。所以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说话的方式、习惯用语等也各不相同。然而在日常交流中,人们总是用自己的语言方式和思维来理解他人的话语,这就可能产生一些错误及偏误,从而产生障碍和矛盾。

  跨文化交际中常见的问题有:文化休克、文化摩擦与文化冲突。文化休克是指人在陌生的居住环境生活,不习惯则产生一些生理、心理的负面反映,这一反映的程度因人而异,对原有文化认同度越高,休克越严重。文化摩擦与文化冲突是指两个对象之间的需求无法搭配、相容,处于冲突的情景,表现为资源的掠夺、牟取利益,武器的扩散,人权民主,主流群体的排他性,恐怖主义与西方的干涉,文化霸权与文化抗争。在跨文化交际中,每个种族的文化都是各具特色的,不同的文化背景有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语言的使用稍有不慎,则意思可能相差甚远,如若交际的双方不能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就容易产生不解和疑惑,甚至产生误会,从而导致交际失败。

  对外汉语教学,首先是一个跨文化交际的行为,其次才是汉语的传授行为。我们应该帮助学生了解所学的语言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风俗、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等诸多文化因素。使他们提高自身适应能力,学会比较的、相对的看问题的方法,认识到有冲突,才有融合,顺应全球化潮流。只有这样,在学习汉语时,才不会有压力、焦虑、排斥和失落感;在使用汉语时才能运用得当,恰到好处。对外汉语教学中不能仅限于语言系统的教学,要把与汉语的文化背景知识融入到教学之中,使对外汉语教学走到学习者的现实生活中,使学习者能够完全地掌握所学的汉语,按照其语用原则、语言习惯进行交际。

  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不可避免文化差异和语言运用上的差异,我们应当承认并让差异共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包括情感、行为、认知等多方面的适应能力;要求语言学习者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的相关知识,有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常识和文化相对论思想;能够了解不同文化的特征和内容,接受不同文化的冲撞;还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极强适应能力,能够预测交际结果,避免产生误解;能及时调整心态,适应陌生的交际环境及文化差异所带来的不愉快;能设身处地为交际对方着想,灵活处理跨文化交际中的各种复杂状况。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是使交际双方最大限度发出自身文化的声音的同时又能理解和接受对方的文化,达到真正沟通的目的。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在获得所学语言文化知识及交际能力的同时学习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从而实现不同语言之间文化价值体系的互动作用。

  在交际中,留学生们因为对汉语文化的交际情景不熟悉,不理解汉语的存在和发展的背景文化,按照本民族自身的思维方式思考,而忽略两种文化的差异导致他们最容易犯语用错误。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作为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文化差异敏感度以及高水平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课堂发挥主导作用,在特定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语言教学,帮助学生适应汉语言文化。其次,汉语初学者习惯性的用母语思维来学习汉语,注意不到语言文化背景的差异,教师应加强对汉语言文化和母语文化的比较,帮助学生辨析语言文化内涵的差异,提高学生对汉语言文化的敏感性,只有了解并掌握了两种语言在文化上的差异,学生才能熟练地使用汉语,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最后,学习汉语言文化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理想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是双向的,通过母语文化来学习汉语言文化,在学习汉语言文化的同时丰富扩充母语文化,实现两种文化的交融。在教学中促进汉语言语文化与学生母语文化交融的有效方法就是对话与互动。在对话与互动中并不是一味地迁就一种文化,而是将本民族文化和汉语言文化相交融,超越这两种文化达到更高的文化境界,即汉语言学习者独有的汉语言文化与母语文化有联系的文化系统。

  五、小结

  综上所述,一般汉语言学习者导致交际失败并不是单纯的因为语法不当或发音错误而造成的,多数因为他们不了解汉语言所属的文化背景知识,不能跳脱自己的母语文化背景来正确的认识学习汉语言文化。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时应该加强跨文化概念的教育,通过汉语言文化为媒介进行多元文化教学,使学习者能够正确地认识学习汉语言文化,对本民族文化和汉语言文化进行理性定位,使每位学习者能够拥有开放积极的交际态度,能够有超越种族差别和汉语言文化平等互动的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简言之,希望通过对外汉语文化的教学来培养、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尤静.论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对外汉语文化教学[J].青年文学家,2009.02.

  [2] 刘齐生.“跨文化能力”之概念及其引出的问题[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04.

  [3] 焦冬梅.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和文化知识[J].文化学刊,2009.05.

  [4] 泰勒著.连树生译.原始文化[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 刘��.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9.


相关文章

  • 跨文化交际论文题目
  • 1. 英文原声电影赏析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语用失误研究 3. 公示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探析 4. 国内广告语言语用失误研究现状与分析 5. 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交际失误语用归因 6.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类型及对策研 ...查看


  • 大学生毕业论文选题
  • 一.语言学.英语教育.教学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语言教学类 1.新<课程要求>与形成性评估手段的应用2.词典编纂如何对对待语流中的一次性用词用法, 3.自我概念与外语语音学习假设, 4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调查与分析 5.我的双 ...查看


  • 马克吐温的幽默:[卡拉维拉县驰名的跳蛙]的写作手法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英语法律文本翻译原则 从文化视角浅谈旅游英语翻译 英汉白色词的文化象征意义及翻译 论应变能力在同声传译中的应用 英语学习中的性别差异 班德瑞曲名汉译策略之解析 阶级矛盾导致的爱情悲剧―>解读 ...查看


  • 浅析[还乡]中爱格敦荒原的象征意义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Analysis of Love Tragedy in The Apple Tree in Light of Realism 2 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看英语新闻标题中修辞的翻译 3 浅析美剧台 ...查看


  •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综述
  • 近五年来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过程研究综述 09对外汉语 蒋小莹 学号:090101110 [摘要]对外汉语教学历来重视课堂教学的过程,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在全部教学活动中处于中心地位,其他环节都必须为它服务.本文从对外汉语课堂教 ...查看


  • 中国教育资源分配中存在的问题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汉语新词的翻译 2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英语广告中修辞手法的翻译 3 中英习语之间差异的原因和用法 4 A Brief Comparison of Spring Festival ...查看


  • [浮生六记]中文化负载词语的翻译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查看


  •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英语影视字幕的翻译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玛丽巴顿>和<南方与北方>中的劳资冲突比较分析 2 理解美式幽默的初步分析 3 从<在路上>解读"垮掉的一代"时代背景与主题 4 [毕 ...查看


  • 中餐菜名的英译与饮食文化传播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