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改方案对医药营销影响的分析研判

  近日,北京市出台《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该方案对于医药营销有什么样的影响呢?YJBYS小编带来了具体的分析,欢迎带阅读参考!

  此次改革是该市自2012年率先启动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以来的继续深化改革,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所有三级、二级、一级公立医院均纳入改革范围(含市属、区属公立医院,国家部委、军队、武警部队、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在京举办的医院)。

  改革目标有以下5个部分:

  1.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初步建立。

  2.分级诊疗制度扎实推进。

  3.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确立雏形。

  4.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初步建立。

  5.医患满意度有效提升。

  那么,对于医药从业者来说,方案对自身有什么影响?我们从中摘取了涉及医药部分的内容,从医药分开、药品采购、医保支付、分级诊疗等几个方面分析。

  【医药分开】预感:处方药网售?

  2016年,出台全市公立医院医药分开实施方案,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

  以行政区为单位,力争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降到30%左右,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

  探索患者可自主选择在医院门诊药房或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药的途径,破除以药补医机制。

  发挥社会药房资源优势,探索建立医院药品社会化互联网配送服务体系

  全面实行药品生产、流通环节电子监管,推进药品电子监管向医疗机构延伸,实现从生产到消费者的闭环监管。

  【点评】:取消药品加成以及30%药占比的控制,医院逐渐把药品从医院的收入项目转变为成本项目,但要完成真正的医药分开,需要形成药品、医生、患者等关键要素的自由流动。其中,患者能够获取处方及购药选择权,是写入包括《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 〔2016〕11号》等文件在内的基本要求。

  以上措施,一方面在医院内形成药品使用的压力,抑制药品处方冲动,另一方面则是产生院外销售的推力,如果北京能够解决社会零售药店医保支付,应该会产生很大的商机。但遗憾的是,处方药网售政策还未能适时突破坚冰,否则,以北京庞大的公立医院存量药品使用量,分流出一部分都是非常可观的。

  但我们同时也看到,方案中明确“发挥社会药房资源优势,探索建立医院药品社会化互联网配送服务体系”,这难道是要嫁接一座桥梁从医院通向社会零售药房,要进行处方药O2O节奏吗?再加上电子监管体系的建立,点苍鹤有种预感:北京或将有可能在全国率先实现处方药网上销售。

  【药品采购】

  鼓励和规范集团采购、医疗联合体采购和区域联合采购,提高医疗机构在药品采购中的参与度。

  公开公立医疗机构采购药品和医用耗材的品种、价格、数量及调整变化情况。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鼓励采购国产高值医用耗材。

  支持医疗机构制剂在农村地区调剂使用。

  根据分批分类的原则,继续实施医药产品阳光采购工作,逐步降低医药产品虚高价格,为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政策调整腾出空间。

  2016年,完成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的阳光采购,启动中成药阳光采购。2017年,实施高值医用耗材阳光采购。

  【点评】:北京市在医管局的主导下实施以集团采购、医联体为主的阳光采购,目前采购方案已经出台。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医疗服务价格及医保政策腾出空间,药品将作为诸多要素中的“牺牲品”,压低药价已经成为不容质疑的政治任务。此外,医疗机构的制剂允许在农村地区调剂使用,也突破了以往一般情况下只准在院内使用的规定。

  【医疗服务价格】

  取消药品加成,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合理调整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特别是诊疗、手术、护理、中医等服务项目价格。

  【点评】药品的15%加成取消,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也要价低,那么,除了财政补贴及医疗服务价格上调以外,我们能想到的就是药品价格的进一步打压。

  【医保支付改革】

  改革价格形成机制,积极探索按病种、按服务单元定价。在竞争充分领域,探索由医保经办机构和医疗机构谈判确定医保支付标准。

  2016至2017年,积极稳妥推进院前急救、中医、综合、病理等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调整,探索分类管理,改革新增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管理方式,逐步缩小政府定价范围,放开公立医院特需医疗服务价格,对市场竞争比较充分或个性化需求比较强的医疗服务项目交由市场管理,实行市场调节价;

  在医保基金总额预算管理模式下,建立以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为辅的复合型付费方式,逐步减少按项目付费。

  不断优化完善医保总额控制相关政策,在全市公立医院推行按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付费方式改革。2017年,扩大DRGs病种数和住院患者按病种付费的覆盖面,实行按DRGs付费的病种不少于100个;

  【点评】:药品二元定价机制中,除了招标决定医院药品采购价外,来自医保支付方的支付标准,也成为药品定价中重要的一环(也就是说招标决定采购价,而医保决定支付价)。

  而在总额控制的前提下,量入为出成为医院采购和使用药品的重要原则,因此,在竞争充分领域,探索由医保经办机构和医疗机构谈判确定医保支付标准,势必影响着医院药品的采购决策和处方管理。

  探索按病种、按服务单元定价,2017年按DRGs付费的病种不少于100个等等措施和目标,无疑不是在规范着用药行为。随着医改的逐步深入,很有未来的某一天,连药品招标采购也按照按病种采购。

  【分级诊疗】

  2016年,出台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4种病的分级诊疗指导意见和基本规范,开展以上病种的分级诊疗试点;

  预约转诊量占公立医院门诊就诊量的比例提高到20%以上,减少三级医院普通门诊就诊人次。

  【点评】:分级诊疗旨在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引导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在社区医疗机构就诊,有效减少三级医院门诊量。而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4种疾病无疑是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创造了很多销售奇迹的疾病领域。如果北京市通过统一社区和医院的药品目录,以上4类用药能够下沉至基层,那么基层市场将会放量增长,药企应该抓住这个机遇,积极布局基层,并分级诊疗政策,通过医院的学术活动带动基层销售。

  北京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自2012年本市率先启动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以来,各项改革措施相继落地,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积累了宝贵经验,为下一步深化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公立医院改革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逐步加以解决。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38号)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京政发〔2014〕30号)要求,进一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结合本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改革思路、原则与目标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公益性质和主体作用,切实落实政府办医责任;深化支付方式改革并发挥其关键作用,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调整优化医疗服务体系格局,率先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动全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重点推进“两个分开,三个机制,两项制度,三个支撑”体制机制改革,即持续推进医药分开、继续深化管办分开,着力在医保调控机制、价格调节机制、财政投入机制改革上取得突破,持续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发挥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支撑作用。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策联动。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纳入全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安排,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动本市行政区域内公立医院同步改革,兼顾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兼顾公立医院与社会办医协调发展,兼顾疾病预防控制、治疗和康复,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2.坚持分类改革。明确城市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其在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诊疗等方面的骨干作用。从实际出发,对不同区域、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公立医院,在医保支付、价格调整、财政投入、绩效考评等方面实行差别化的改革政策。

  3.坚持重点突破。在中央确定的改革方向和原则下,大胆探索、锐意创新,着力在医保支付、医药分开、价格改革、人事薪酬、分级诊疗等重点改革领域取得突破,建立符合首都实际的体制机制。

  本市行政区域内所有三级、二级、一级公立医院均纳入改革范围。规划准入、行业监管、价格、医保、医药分开、药品流通采购、第三方评价等方面改革政策适用于所有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财政投入、人事薪酬、绩效考核等方面改革政策适用于市属、区属公立医院,国家部委、军队、武警部队、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在京举办的医院可参照执行,按照国家和军队有关要求,由其主管部门制定具体细则并保障政策落实。

  (三)改革目标

  到2017年底,建立符合首都特点的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医疗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医院发展添活力、资金保障可持续。具体目标:

  1.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初步建立。以药补医机制全面破除,医疗服务价格逐步理顺,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取得突破,差别化财政投入政策进一步完善。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卫生总费用增幅与本地区生产总值增幅相协调。

  2.分级诊疗制度扎实推进。医疗服务体系中不同层级、不同类型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更加清晰,就医秩序得到改善,城市三级医院普通门诊就诊人次占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的比重逐步降低,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初步构建。

  3.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确立雏形。编制人事制度更加合理,用人机制更加灵活,收入分配机制的激励作用更加积极有效,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得到合理体现。

  4.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初步建立。属地化、全行业的首都医疗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公立医院考核评价和监管制度更加健全,政府与社会力量合作办医规范有序。

  5.医患满意度有效提升。医疗行为更加规范,基本医疗服务更加公平可及,就医环境更加安全有序;就医费用负担保持合理水平,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保持在20%左右;患者和医务人员对公立医院的满意度逐步提升。

  二、建立公立医院治理新体制

  (四)落实政府办医责任

  落实政府在公立医院规划布局、功能定位、目标任务、选配班子等方面的领导责任,在公立医院编制、财政投入、价格、薪酬、基本建设、设备设施购置和维护、重点专科发展、公共卫生投入、突发事件应急保障、建立健全符合公益性的运行机制等方面的保障责任,在公立医院人、财、物等重大决策、对外投资合作、成本费用控制、促进效率和公益性等方面的管理责任,在促进医院和医务人员合法合规执业、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安全等方面的监督责任。

  2016至2017年,着力推动市区两级政府落实办医责任,促进各公立医院办医主体落实责任。

  (五)深化管办分开改革

  强化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对医疗卫生行业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的职能,完善首都医药卫生协调委员会(以下简称首医委)的统筹协调机制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加强属地协调、区域联动,建立完善全行业管理机制。

  进一步明确各相关部门对不同类型公立医院的管理权责,明确医院管理部门作为政府出资人代表的办医职责,理清医院管理部门与所办医院间的权责关系。加强对医院的规范管理,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和结构调整。探索中央在京医院共建共管机制,市区两级政府在规划准入、用地保障、建设审批、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

  2016至2017年,重点研究深化管办分开改革方案,着力推进对医疗卫生机构的全行业管理,优化政府办医体制,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属地管理与统筹。

  (六)完善公立医院法人结构和治理机制

  完善法人治理试点医院的理事会制度、院长负责制和监事会制度,规范医院内部决策和制约机制,进一步落实试点医院的独立法人地位。鼓励资产多元、实行托管的公立医院以及医疗联合体通过多种形式探索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医院院长和副院长由理事会按规定聘任或解聘,并探索实行公开竞聘。

  推进职业化建设,实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和问责制,考核结果作为院长工作评价、薪酬确定和职务任免的重要依据。探索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人一律不得兼任公立医院领导职务。

  2016年,重点完善北京友谊医院、北京朝阳医院法人治理运行机制。2017年,着力在北京儿童医院、清华长庚医院等医院探索多种法人治理模式。

  (七)强化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和行业评价

  完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突出功能定位、职责履行、费用控制、运行绩效、财务管理、成本控制和社会满意度等考核指标,引导公立医院坚持公益性方向;定期组织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以及院长年度和任期目标责任考核,考核结果与医院财政补助、医保支付、工资总额以及院长薪酬、任免、奖惩等挂钩。制定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行业评价标准,定期组织行业评价,向社会公开考核结果。

  2016年,对市区两级公立医院开展绩效考核和行业评价。2016至2017年,持续开展公立医院行业评价并向社会公布评价结果。

  (八)完善多方监管机制

  强化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含中医药管理部门)医疗服务监管职能。加强医院信息公开,规范信息公开内容,建立定期公示制度。全面实行药品生产、流通环节电子监管,推进药品电子监管向医疗机构延伸,实现从生产到消费者的闭环监管。

  发挥医疗行业协会、学会作用,加强行业自律、监督和职业道德建设,引导医疗机构依法经营、严格自律。建立社会监督员制度,发挥人大、政协、监察、审计机关以及社会层面的监督作用。推进医疗机构和医生信用体系建设。完善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考核评价机制。

  2016年,对三级医院开展巡查工作,公布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相关信息。2016至2017年,完善本市医疗机构行业监督管理办法,开展全市医院巡查活动;建立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监测体系和医疗费用控制考核问责机制,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

  (九)提高公立医院管理和服务水平

  加强医院财务会计管理,落实三级公立医院总会计师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公立医院收支预算管理,推进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规范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和植(介)入类医疗器械行为。

  推进医疗服务模式创新,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改善患者就医环境和就医体验,促进医患关系和谐。综合考虑医疗服务质量安全、基本医疗需求等因素,制定临床路径并加强管理。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2016年,研究制定加强公立医院综合预算管理指导意见。2016至2017年,规范诊疗行为,继续开展医疗服务模式创新。

  三、构建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十)大力推进医药分开改革

  总结北京友谊医院等5家医院的试点经验,在全市公立医院加快推进医药分开。统筹考虑各级医院特点,制定有利于实现分级诊疗的医事服务费价格政策,医事服务费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实施医药产品阳光采购,改革支付方式,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完善政府投入方式,切实降低医药价格;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逐步理顺公立医院补偿渠道,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探索患者可自主选择在医院门诊药房或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药的途径,破除以药补医机制。

  2016年,出台全市公立医院医药分开实施方案,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建立公立医院医药分开的运行新机制:其中,市属医院、区属医院、国家卫生计生委委属委管医院医药分开工作,由各医院上级单位负责组织实施;军队、武警部队、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举办的医院,由各举办单位负责组织实施。改革医院药事管理制度,探索建立总药师制度,开展处方负面清单管理和处方点评。

  2017年,改变公立医院收入结构,提高业务收入中技术劳务性收入的比重;以行政区为单位,力争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降到30%左右,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全市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得到有效控制。

  (十一)降低药品和医用耗材费用

  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号)和本市关于建立和完善公立医疗机构医药产品阳光采购工作的有关要求,按照有利于破除以药补医机制、降低药品虚高价格、预防和遏制腐败行为、推动药品生产流通企业整合重组的原则,鼓励和规范集团采购、医疗联合体采购和区域联合采购,提高医疗机构在药品采购中的参与度。

  公开公立医疗机构采购药品和医用耗材的品种、价格、数量及调整变化情况。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鼓励采购国产高值医用耗材。发挥社会药房资源优势,探索建立医院药品社会化互联网配送服务体系。支持医疗机构制剂在农村地区调剂使用。修订《北京市药品注册快速审查办法》,鼓励儿童用药研究和申报。

  根据分批分类的原则,继续实施医药产品阳光采购工作,逐步降低医药产品虚高价格,为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政策调整腾出空间。2016年,完成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的阳光采购,启动中成药阳光采购。2017年,实施高值医用耗材阳光采购。

  (十二)完善财政投入机制

  按照国家及本市有关要求,各级各类公立医院的办医主体要切实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投入效果,重点保障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支出,减轻医院运行资金压力。

  制定差异化的财政投入政策,对中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传染病院、精神病院、职业病防治院、妇产医院、儿童医院、康复医院等专科医院及相应学科予以倾斜,保障基本运行支出。各医院举办主体要建立新型财政补偿机制,强化财政补助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推进政府购买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2016年,市卫生计生委、市财政局、市医院管理局等单位共同研究制定市属公立医院设备配置标准,编制配置目录。2016至2017年,制定并实施公立医院分类补偿办法,健全财政补助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的补偿机制;建立和完善政府购买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清单。

  (十三)完善医药价格调节机制

  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在保证公立医院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整体负担不增加的前提下,积极稳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强化价格与医药、医保、医疗政策衔接,逐步建立分类管理、动态调整、多方参与的价格形成机制。

  在控制医药费用总额的基础上,加强医院医疗服务成本核算,优化医药费用结构,逐步理顺医疗服务项目的比价关系。取消药品加成,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合理调整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特别是诊疗、手术、护理、中医等服务项目价格。

  改革价格形成机制,积极探索按病种、按服务单元定价。加强医药价格监管,建立价格监测和预警机制,防范价格异动。加大对价格垄断和欺诈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在竞争充分领域,探索由医保经办机构和医疗机构谈判确定医保支付标准。

  2016年,按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要求,在执行《全国医疗服务项目规范》(2012年版)基础上,统筹研究本市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2016至2017年,积极稳妥推进院前急救、中医、综合、病理等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调整,探索分类管理,改革新增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管理方式,逐步缩小政府定价范围,放开公立医院特需医疗服务价格,对市场竞争比较充分或个性化需求比较强的医疗服务项目交由市场管理,实行市场调节价;探索建立适应医疗科学技术发展、有利于医疗新技术在临床应用的价格动态管理机制;在静态测算、动态分析、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按照成熟一批、出台一批的原则,全面推进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调整,逐步建立以医疗服务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

  (十四)强化医保支付调控机制

  充分发挥基本医保的基础性作用,强化医保基金收支预算和精细化管理,在医保基金总额预算管理模式下,建立以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为辅的复合型付费方式,逐步减少按项目付费。不断优化完善医保总额控制相关政策,在全市公立医院推行按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付费方式改革。

  发挥各类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行为和费用的调控引导与监督制约作用,有效控制医疗成本。逐步提高医保保障绩效,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提高对参保人员的保障水平。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推进商业健康保险加快发展。

  2016年,完善医保基金总额预算制度;出台加快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施方案,积极推进按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付费、门诊付费方式等改革并扩大政策覆盖面;推动药品支付方式改革;推进全市定点医疗机构之间患者用药信息共享,将监管范围由医疗机构延伸至科室和医务人员医疗行为。

  2017年,扩大DRGs病种数和住院患者按病种付费的覆盖面,实行按DRGs付费的病种不少于100个;建立各类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之间公开、平等的谈判协商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

  四、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

  (十五)深化编制人事制度改革

  创新公立医院机构编制管理方式,探索实行编制备案制和不纳入编制管理。按照先试点、后推开的原则,探索实行工作人员额度管理。同步调整与编制管理相关的财政经费、养老保险、户籍管理、出国交流、住房补贴等政策,推进医务人员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对医院紧缺、高层次人才,可按规定经医院考察后予以招聘,公开招聘结果。实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按需设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按岗定酬、同工同酬,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根据医疗、教学、科研等不同岗位特点和需求,探索建立适合不同岗位特点的职称评审体系。

  2016年,重点落实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及工资调整政策,保障市属、区属公立医院养老保险改革顺利实施;在试点医院探索实行工作人员额度管理。2017年,强化政策衔接,推进不同身份医务人员相互流动;开展职称制度改革试点。

  (十六)推进薪酬制度改革

  逐步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各行业相协调、体现医疗特点的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完善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着力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合理确定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强化医务人员绩效考核,完善相关政策并重点向临床一线、业务骨干、关键岗位以及支援基层和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在工资总额下,对关键岗位、知名专家等可以采取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收入分配方式。健全薪酬分配约束机制,加强对公立医院薪酬分配的监督管理。

  2016年,制定北京市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年中和年底综合考评工作机制;在国家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框架下,制定市属、区属公立医院薪酬分配办法,加强对公立医院薪酬规范管理,严肃收入分配纪律;在市属、区属公立医院开展医院负责人年薪制试点,年薪由公共财政予以保障,与医院收入水平脱钩。2017年,逐步扩大医院负责人年薪制试点。

  五、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十七)优化公立医院布局和结构

  按照本市医疗功能定位和人口疏解目标,制定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机构设置等相关规划,调整优化医疗资源,提升整体利用效率;增强相关规划的约束力,定期向社会公示规划执行情况。

  落实《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要求,统筹研究完善首都医疗服务体系,有序调整优化公立医院布局。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增量,从严控制公立医院床位规模、建设标准和大型医用设备配备,避免盲目扩张。通过疏解中心城医疗资源、政府投资新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等方式,在通州区规划建设大型综合医院、高水平妇儿医院和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提升市行政副中心的整体医疗服务能力。

  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强中医院建设,提高中医优势病种诊疗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鼓励采取迁建、整合、转型等途径将部分城区利用率较低的医院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科医院、老年护理和康复机构。加快专业康复护理机构建设,鼓励引导其与大医院合作。

  2016年,出台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医疗机构床位调控、加强康复医疗护理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研究制定引导中医院发展的指导意见。2017年,持续推动一批重点医疗机构加快疏解。

  (十八)促进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

  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及本市贯彻意见,研究完善医疗机构合作试点政策,引导在京医疗机构通过合作办医、专科协作、技术支持、远程会诊、对口支援等形式,与津冀两地医疗机构开展合作;加强京津冀三地传染病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采供血等领域的合作。

  2016至2017年,积极推进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落实与河北省张家口、唐山、保定、承德等城市的医疗卫生领域合作。

  (十九)推进社会力量参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鼓励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社会力量办医,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推进医疗领域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推进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加强相关制度规范,严格进行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评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2016年,出台以特许经营方式开展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落实鼓励社会办医的有关政策措施。2016至2017年,推进北京安贞医院国际医院特许经营项目、北京友谊医院顺义院区PPP试点项目建设;支持社会办医疗机构加入医疗联合体。

  (二十)持续推动建立分级诊疗制度

  制定常见病种出入院标准,完善双向转诊程序。完善与分级诊疗相适应的医疗、医保、价格、财政和人事薪酬等政策,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引导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在社区医疗机构就诊,有效减少三级医院门诊量。建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慢性病长期照护机构间的分工协作机制,加强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采购使用的衔接,促进形成急慢分治格局。

  发挥全科医生在促进居民健康方面的作用,推进全科医生与居民签约,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相应费用从医保基金、签约居民付费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等渠道予以解决,探索按人头打包付费。

  以慢性病为突破口,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分级诊疗转诊标准试点工作。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探索建立区域会诊中心,推动医疗机构间共享使用大型医用设备。

  2016年,出台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4种病的分级诊疗指导意见和基本规范,开展以上病种的分级诊疗试点;推进医疗联合体试点,形成医疗、医保、价格、财政、人事薪酬政策联动效应,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制定相应的转诊标准,完善医保支付政策;预约转诊量占公立医院门诊就诊量的比例提高到20%以上,减少三级医院普通门诊就诊人次。2017年,推广预约挂号制度,提高预约挂号比例;进一步推进医疗联合体试点。

  六、强化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和信息化建设

  (二十一)完善人才培养制度

  加强医教协同,完善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连续统一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推广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推动从单位培养模式向社会化培养模式的转变。加强骨干医生队伍建设和康复、护理、临床药学等短缺人才的培养。

  完善中西医差异化的人才培养和评价制度。探索实施护士规范化培训制度。加强公立医院院长职业化培训。加强全科医师培养基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推动三级综合医院设立全科医学科。

  2016年,对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师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启动专科医师培训工作,出台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方案,积极扩大全科及儿科、精神科等急需紧缺专业的培训规模,试点开展急诊专科医师资格认定工作。2017年,继续推进护士规范化培训。

  (二十二)完善学科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针对医院承担的医疗、教学和科研等任务,实施分类评价制度,促进差异化发展,完善大学附属医院科研教学机制,发挥医院在人才培养、促进医疗技术进步等方面的作用。

  统筹全市学科建设和科研投入,重点对承担科研教学任务的医院给予支持,巩固和扩大重点学科、专科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学术地位,培育扶持紧缺、薄弱学科、专科。建立公立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机制,开展无形资产处置、收益分配、新技术市场准入、科技人员参与创业等方面的改革,积极推进转化医学发展。

  2016年,启动临床重点专科评审工作,制定本市重点专科建设管理办法,在领先学科、专科领域建设转化医学中心,开展科技成果处置、使用和收益分配管理方式改革,出台加快推进医疗卫生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若干意见。2017年,继续加大重点学科、专科建设力度,出台转化医学中心建设管理办法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二十三)加快推进首都医疗信息化建设

  加强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强化标准化和规划设计,使医药信息化系统在推动医改和促进医疗服务惠民方面发挥重要支撑作用。构建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立标准化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库,逐步实现居民基本健康信息系统与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应用系统的业务协同,推进全市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通互认。推广应用“互联网+”,加强远程医疗系统建设,实施健康惠民服务。建立公立医院改革数据监测平台,提升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

  2016年,搭建互联互通的医疗卫生信息化支撑体系,推进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对接,与国家药品电子监管系统对接并积极开展药品电子监管码核注核销;区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全部建成,由区政府实施管理。2017年,市区两级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全部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并逐步延伸至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七、强化组织实施

  (二十四)加强组织领导

  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各区政府要将城市公立医院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市医改办要积极发挥统筹作用,强化组织协调,建立重大问题会商、政策文件会签制度,确保各项改革措施协同发力、平稳推进。借助首医委平台,加强与国家部委、军队、武警部队等单位的沟通,促进其所属在京医院参与改革,共同落实好国家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任务。

  (二十五)加强政策支持

  市政府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职尽责,抓紧制定出台医药分开、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支付方式、人事薪酬、分级诊疗、分类投入等专项配套改革措施和方案;要对改革试点任务明确具体支持政策,将相关政策集成后授予试点区、试点医院。充分发挥首都医疗卫生科研资源优势,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协会学会、咨询机构参与政策研究。

  (二十六)加强考核督导

  建立健全考核评估体系,将城市公立医院改革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至各区政府、市政府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纳入年度考核体系。做好公立医院改革相关数据监测和分析,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引入第三方进行考核评估。建立督导和约谈机制,定期开展督导,对落实不力、改革滞后、排名靠后的单位予以通报,促进各项改革任务有效落实。

  (二十七)加强宣传引导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及时解答和回应社会关切,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广泛凝聚社会共识,为深化医改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充分调动各方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适时总结评估改革试点成效,对于相对成熟的经验做法,要加快推广应用。

  近日,北京市出台《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该方案对于医药营销有什么样的影响呢?YJBYS小编带来了具体的分析,欢迎带阅读参考!

  此次改革是该市自2012年率先启动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以来的继续深化改革,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所有三级、二级、一级公立医院均纳入改革范围(含市属、区属公立医院,国家部委、军队、武警部队、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在京举办的医院)。

  改革目标有以下5个部分:

  1.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初步建立。

  2.分级诊疗制度扎实推进。

  3.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确立雏形。

  4.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初步建立。

  5.医患满意度有效提升。

  那么,对于医药从业者来说,方案对自身有什么影响?我们从中摘取了涉及医药部分的内容,从医药分开、药品采购、医保支付、分级诊疗等几个方面分析。

  【医药分开】预感:处方药网售?

  2016年,出台全市公立医院医药分开实施方案,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

  以行政区为单位,力争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降到30%左右,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

  探索患者可自主选择在医院门诊药房或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药的途径,破除以药补医机制。

  发挥社会药房资源优势,探索建立医院药品社会化互联网配送服务体系

  全面实行药品生产、流通环节电子监管,推进药品电子监管向医疗机构延伸,实现从生产到消费者的闭环监管。

  【点评】:取消药品加成以及30%药占比的控制,医院逐渐把药品从医院的收入项目转变为成本项目,但要完成真正的医药分开,需要形成药品、医生、患者等关键要素的自由流动。其中,患者能够获取处方及购药选择权,是写入包括《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 〔2016〕11号》等文件在内的基本要求。

  以上措施,一方面在医院内形成药品使用的压力,抑制药品处方冲动,另一方面则是产生院外销售的推力,如果北京能够解决社会零售药店医保支付,应该会产生很大的商机。但遗憾的是,处方药网售政策还未能适时突破坚冰,否则,以北京庞大的公立医院存量药品使用量,分流出一部分都是非常可观的。

  但我们同时也看到,方案中明确“发挥社会药房资源优势,探索建立医院药品社会化互联网配送服务体系”,这难道是要嫁接一座桥梁从医院通向社会零售药房,要进行处方药O2O节奏吗?再加上电子监管体系的建立,点苍鹤有种预感:北京或将有可能在全国率先实现处方药网上销售。

  【药品采购】

  鼓励和规范集团采购、医疗联合体采购和区域联合采购,提高医疗机构在药品采购中的参与度。

  公开公立医疗机构采购药品和医用耗材的品种、价格、数量及调整变化情况。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鼓励采购国产高值医用耗材。

  支持医疗机构制剂在农村地区调剂使用。

  根据分批分类的原则,继续实施医药产品阳光采购工作,逐步降低医药产品虚高价格,为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政策调整腾出空间。

  2016年,完成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的阳光采购,启动中成药阳光采购。2017年,实施高值医用耗材阳光采购。

  【点评】:北京市在医管局的主导下实施以集团采购、医联体为主的阳光采购,目前采购方案已经出台。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医疗服务价格及医保政策腾出空间,药品将作为诸多要素中的“牺牲品”,压低药价已经成为不容质疑的政治任务。此外,医疗机构的制剂允许在农村地区调剂使用,也突破了以往一般情况下只准在院内使用的规定。

  【医疗服务价格】

  取消药品加成,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合理调整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特别是诊疗、手术、护理、中医等服务项目价格。

  【点评】药品的15%加成取消,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也要价低,那么,除了财政补贴及医疗服务价格上调以外,我们能想到的就是药品价格的进一步打压。

  【医保支付改革】

  改革价格形成机制,积极探索按病种、按服务单元定价。在竞争充分领域,探索由医保经办机构和医疗机构谈判确定医保支付标准。

  2016至2017年,积极稳妥推进院前急救、中医、综合、病理等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调整,探索分类管理,改革新增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管理方式,逐步缩小政府定价范围,放开公立医院特需医疗服务价格,对市场竞争比较充分或个性化需求比较强的医疗服务项目交由市场管理,实行市场调节价;

  在医保基金总额预算管理模式下,建立以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为辅的复合型付费方式,逐步减少按项目付费。

  不断优化完善医保总额控制相关政策,在全市公立医院推行按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付费方式改革。2017年,扩大DRGs病种数和住院患者按病种付费的覆盖面,实行按DRGs付费的病种不少于100个;

  【点评】:药品二元定价机制中,除了招标决定医院药品采购价外,来自医保支付方的支付标准,也成为药品定价中重要的一环(也就是说招标决定采购价,而医保决定支付价)。

  而在总额控制的前提下,量入为出成为医院采购和使用药品的重要原则,因此,在竞争充分领域,探索由医保经办机构和医疗机构谈判确定医保支付标准,势必影响着医院药品的采购决策和处方管理。

  探索按病种、按服务单元定价,2017年按DRGs付费的病种不少于100个等等措施和目标,无疑不是在规范着用药行为。随着医改的逐步深入,很有未来的某一天,连药品招标采购也按照按病种采购。

  【分级诊疗】

  2016年,出台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4种病的分级诊疗指导意见和基本规范,开展以上病种的分级诊疗试点;

  预约转诊量占公立医院门诊就诊量的比例提高到20%以上,减少三级医院普通门诊就诊人次。

  【点评】:分级诊疗旨在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引导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在社区医疗机构就诊,有效减少三级医院门诊量。而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4种疾病无疑是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创造了很多销售奇迹的疾病领域。如果北京市通过统一社区和医院的药品目录,以上4类用药能够下沉至基层,那么基层市场将会放量增长,药企应该抓住这个机遇,积极布局基层,并分级诊疗政策,通过医院的学术活动带动基层销售。

  北京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自2012年本市率先启动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以来,各项改革措施相继落地,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积累了宝贵经验,为下一步深化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公立医院改革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逐步加以解决。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38号)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京政发〔2014〕30号)要求,进一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结合本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改革思路、原则与目标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公益性质和主体作用,切实落实政府办医责任;深化支付方式改革并发挥其关键作用,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调整优化医疗服务体系格局,率先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动全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重点推进“两个分开,三个机制,两项制度,三个支撑”体制机制改革,即持续推进医药分开、继续深化管办分开,着力在医保调控机制、价格调节机制、财政投入机制改革上取得突破,持续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发挥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支撑作用。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策联动。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纳入全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安排,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动本市行政区域内公立医院同步改革,兼顾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兼顾公立医院与社会办医协调发展,兼顾疾病预防控制、治疗和康复,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2.坚持分类改革。明确城市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其在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诊疗等方面的骨干作用。从实际出发,对不同区域、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公立医院,在医保支付、价格调整、财政投入、绩效考评等方面实行差别化的改革政策。

  3.坚持重点突破。在中央确定的改革方向和原则下,大胆探索、锐意创新,着力在医保支付、医药分开、价格改革、人事薪酬、分级诊疗等重点改革领域取得突破,建立符合首都实际的体制机制。

  本市行政区域内所有三级、二级、一级公立医院均纳入改革范围。规划准入、行业监管、价格、医保、医药分开、药品流通采购、第三方评价等方面改革政策适用于所有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财政投入、人事薪酬、绩效考核等方面改革政策适用于市属、区属公立医院,国家部委、军队、武警部队、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在京举办的医院可参照执行,按照国家和军队有关要求,由其主管部门制定具体细则并保障政策落实。

  (三)改革目标

  到2017年底,建立符合首都特点的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医疗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医院发展添活力、资金保障可持续。具体目标:

  1.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初步建立。以药补医机制全面破除,医疗服务价格逐步理顺,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取得突破,差别化财政投入政策进一步完善。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卫生总费用增幅与本地区生产总值增幅相协调。

  2.分级诊疗制度扎实推进。医疗服务体系中不同层级、不同类型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更加清晰,就医秩序得到改善,城市三级医院普通门诊就诊人次占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的比重逐步降低,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初步构建。

  3.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确立雏形。编制人事制度更加合理,用人机制更加灵活,收入分配机制的激励作用更加积极有效,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得到合理体现。

  4.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初步建立。属地化、全行业的首都医疗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公立医院考核评价和监管制度更加健全,政府与社会力量合作办医规范有序。

  5.医患满意度有效提升。医疗行为更加规范,基本医疗服务更加公平可及,就医环境更加安全有序;就医费用负担保持合理水平,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保持在20%左右;患者和医务人员对公立医院的满意度逐步提升。

  二、建立公立医院治理新体制

  (四)落实政府办医责任

  落实政府在公立医院规划布局、功能定位、目标任务、选配班子等方面的领导责任,在公立医院编制、财政投入、价格、薪酬、基本建设、设备设施购置和维护、重点专科发展、公共卫生投入、突发事件应急保障、建立健全符合公益性的运行机制等方面的保障责任,在公立医院人、财、物等重大决策、对外投资合作、成本费用控制、促进效率和公益性等方面的管理责任,在促进医院和医务人员合法合规执业、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安全等方面的监督责任。

  2016至2017年,着力推动市区两级政府落实办医责任,促进各公立医院办医主体落实责任。

  (五)深化管办分开改革

  强化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对医疗卫生行业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的职能,完善首都医药卫生协调委员会(以下简称首医委)的统筹协调机制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加强属地协调、区域联动,建立完善全行业管理机制。

  进一步明确各相关部门对不同类型公立医院的管理权责,明确医院管理部门作为政府出资人代表的办医职责,理清医院管理部门与所办医院间的权责关系。加强对医院的规范管理,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和结构调整。探索中央在京医院共建共管机制,市区两级政府在规划准入、用地保障、建设审批、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

  2016至2017年,重点研究深化管办分开改革方案,着力推进对医疗卫生机构的全行业管理,优化政府办医体制,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属地管理与统筹。

  (六)完善公立医院法人结构和治理机制

  完善法人治理试点医院的理事会制度、院长负责制和监事会制度,规范医院内部决策和制约机制,进一步落实试点医院的独立法人地位。鼓励资产多元、实行托管的公立医院以及医疗联合体通过多种形式探索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医院院长和副院长由理事会按规定聘任或解聘,并探索实行公开竞聘。

  推进职业化建设,实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和问责制,考核结果作为院长工作评价、薪酬确定和职务任免的重要依据。探索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人一律不得兼任公立医院领导职务。

  2016年,重点完善北京友谊医院、北京朝阳医院法人治理运行机制。2017年,着力在北京儿童医院、清华长庚医院等医院探索多种法人治理模式。

  (七)强化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和行业评价

  完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突出功能定位、职责履行、费用控制、运行绩效、财务管理、成本控制和社会满意度等考核指标,引导公立医院坚持公益性方向;定期组织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以及院长年度和任期目标责任考核,考核结果与医院财政补助、医保支付、工资总额以及院长薪酬、任免、奖惩等挂钩。制定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行业评价标准,定期组织行业评价,向社会公开考核结果。

  2016年,对市区两级公立医院开展绩效考核和行业评价。2016至2017年,持续开展公立医院行业评价并向社会公布评价结果。

  (八)完善多方监管机制

  强化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含中医药管理部门)医疗服务监管职能。加强医院信息公开,规范信息公开内容,建立定期公示制度。全面实行药品生产、流通环节电子监管,推进药品电子监管向医疗机构延伸,实现从生产到消费者的闭环监管。

  发挥医疗行业协会、学会作用,加强行业自律、监督和职业道德建设,引导医疗机构依法经营、严格自律。建立社会监督员制度,发挥人大、政协、监察、审计机关以及社会层面的监督作用。推进医疗机构和医生信用体系建设。完善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考核评价机制。

  2016年,对三级医院开展巡查工作,公布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相关信息。2016至2017年,完善本市医疗机构行业监督管理办法,开展全市医院巡查活动;建立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监测体系和医疗费用控制考核问责机制,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

  (九)提高公立医院管理和服务水平

  加强医院财务会计管理,落实三级公立医院总会计师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公立医院收支预算管理,推进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规范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和植(介)入类医疗器械行为。

  推进医疗服务模式创新,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改善患者就医环境和就医体验,促进医患关系和谐。综合考虑医疗服务质量安全、基本医疗需求等因素,制定临床路径并加强管理。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2016年,研究制定加强公立医院综合预算管理指导意见。2016至2017年,规范诊疗行为,继续开展医疗服务模式创新。

  三、构建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十)大力推进医药分开改革

  总结北京友谊医院等5家医院的试点经验,在全市公立医院加快推进医药分开。统筹考虑各级医院特点,制定有利于实现分级诊疗的医事服务费价格政策,医事服务费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实施医药产品阳光采购,改革支付方式,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完善政府投入方式,切实降低医药价格;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逐步理顺公立医院补偿渠道,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探索患者可自主选择在医院门诊药房或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药的途径,破除以药补医机制。

  2016年,出台全市公立医院医药分开实施方案,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建立公立医院医药分开的运行新机制:其中,市属医院、区属医院、国家卫生计生委委属委管医院医药分开工作,由各医院上级单位负责组织实施;军队、武警部队、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举办的医院,由各举办单位负责组织实施。改革医院药事管理制度,探索建立总药师制度,开展处方负面清单管理和处方点评。

  2017年,改变公立医院收入结构,提高业务收入中技术劳务性收入的比重;以行政区为单位,力争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降到30%左右,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全市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得到有效控制。

  (十一)降低药品和医用耗材费用

  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号)和本市关于建立和完善公立医疗机构医药产品阳光采购工作的有关要求,按照有利于破除以药补医机制、降低药品虚高价格、预防和遏制腐败行为、推动药品生产流通企业整合重组的原则,鼓励和规范集团采购、医疗联合体采购和区域联合采购,提高医疗机构在药品采购中的参与度。

  公开公立医疗机构采购药品和医用耗材的品种、价格、数量及调整变化情况。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鼓励采购国产高值医用耗材。发挥社会药房资源优势,探索建立医院药品社会化互联网配送服务体系。支持医疗机构制剂在农村地区调剂使用。修订《北京市药品注册快速审查办法》,鼓励儿童用药研究和申报。

  根据分批分类的原则,继续实施医药产品阳光采购工作,逐步降低医药产品虚高价格,为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政策调整腾出空间。2016年,完成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的阳光采购,启动中成药阳光采购。2017年,实施高值医用耗材阳光采购。

  (十二)完善财政投入机制

  按照国家及本市有关要求,各级各类公立医院的办医主体要切实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投入效果,重点保障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支出,减轻医院运行资金压力。

  制定差异化的财政投入政策,对中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传染病院、精神病院、职业病防治院、妇产医院、儿童医院、康复医院等专科医院及相应学科予以倾斜,保障基本运行支出。各医院举办主体要建立新型财政补偿机制,强化财政补助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推进政府购买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2016年,市卫生计生委、市财政局、市医院管理局等单位共同研究制定市属公立医院设备配置标准,编制配置目录。2016至2017年,制定并实施公立医院分类补偿办法,健全财政补助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的补偿机制;建立和完善政府购买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清单。

  (十三)完善医药价格调节机制

  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在保证公立医院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整体负担不增加的前提下,积极稳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强化价格与医药、医保、医疗政策衔接,逐步建立分类管理、动态调整、多方参与的价格形成机制。

  在控制医药费用总额的基础上,加强医院医疗服务成本核算,优化医药费用结构,逐步理顺医疗服务项目的比价关系。取消药品加成,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合理调整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特别是诊疗、手术、护理、中医等服务项目价格。

  改革价格形成机制,积极探索按病种、按服务单元定价。加强医药价格监管,建立价格监测和预警机制,防范价格异动。加大对价格垄断和欺诈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在竞争充分领域,探索由医保经办机构和医疗机构谈判确定医保支付标准。

  2016年,按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要求,在执行《全国医疗服务项目规范》(2012年版)基础上,统筹研究本市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2016至2017年,积极稳妥推进院前急救、中医、综合、病理等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调整,探索分类管理,改革新增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管理方式,逐步缩小政府定价范围,放开公立医院特需医疗服务价格,对市场竞争比较充分或个性化需求比较强的医疗服务项目交由市场管理,实行市场调节价;探索建立适应医疗科学技术发展、有利于医疗新技术在临床应用的价格动态管理机制;在静态测算、动态分析、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按照成熟一批、出台一批的原则,全面推进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调整,逐步建立以医疗服务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

  (十四)强化医保支付调控机制

  充分发挥基本医保的基础性作用,强化医保基金收支预算和精细化管理,在医保基金总额预算管理模式下,建立以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为辅的复合型付费方式,逐步减少按项目付费。不断优化完善医保总额控制相关政策,在全市公立医院推行按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付费方式改革。

  发挥各类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行为和费用的调控引导与监督制约作用,有效控制医疗成本。逐步提高医保保障绩效,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提高对参保人员的保障水平。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推进商业健康保险加快发展。

  2016年,完善医保基金总额预算制度;出台加快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施方案,积极推进按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付费、门诊付费方式等改革并扩大政策覆盖面;推动药品支付方式改革;推进全市定点医疗机构之间患者用药信息共享,将监管范围由医疗机构延伸至科室和医务人员医疗行为。

  2017年,扩大DRGs病种数和住院患者按病种付费的覆盖面,实行按DRGs付费的病种不少于100个;建立各类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之间公开、平等的谈判协商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

  四、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

  (十五)深化编制人事制度改革

  创新公立医院机构编制管理方式,探索实行编制备案制和不纳入编制管理。按照先试点、后推开的原则,探索实行工作人员额度管理。同步调整与编制管理相关的财政经费、养老保险、户籍管理、出国交流、住房补贴等政策,推进医务人员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对医院紧缺、高层次人才,可按规定经医院考察后予以招聘,公开招聘结果。实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按需设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按岗定酬、同工同酬,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根据医疗、教学、科研等不同岗位特点和需求,探索建立适合不同岗位特点的职称评审体系。

  2016年,重点落实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及工资调整政策,保障市属、区属公立医院养老保险改革顺利实施;在试点医院探索实行工作人员额度管理。2017年,强化政策衔接,推进不同身份医务人员相互流动;开展职称制度改革试点。

  (十六)推进薪酬制度改革

  逐步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各行业相协调、体现医疗特点的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完善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着力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合理确定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强化医务人员绩效考核,完善相关政策并重点向临床一线、业务骨干、关键岗位以及支援基层和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在工资总额下,对关键岗位、知名专家等可以采取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收入分配方式。健全薪酬分配约束机制,加强对公立医院薪酬分配的监督管理。

  2016年,制定北京市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年中和年底综合考评工作机制;在国家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框架下,制定市属、区属公立医院薪酬分配办法,加强对公立医院薪酬规范管理,严肃收入分配纪律;在市属、区属公立医院开展医院负责人年薪制试点,年薪由公共财政予以保障,与医院收入水平脱钩。2017年,逐步扩大医院负责人年薪制试点。

  五、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十七)优化公立医院布局和结构

  按照本市医疗功能定位和人口疏解目标,制定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机构设置等相关规划,调整优化医疗资源,提升整体利用效率;增强相关规划的约束力,定期向社会公示规划执行情况。

  落实《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要求,统筹研究完善首都医疗服务体系,有序调整优化公立医院布局。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增量,从严控制公立医院床位规模、建设标准和大型医用设备配备,避免盲目扩张。通过疏解中心城医疗资源、政府投资新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等方式,在通州区规划建设大型综合医院、高水平妇儿医院和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提升市行政副中心的整体医疗服务能力。

  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强中医院建设,提高中医优势病种诊疗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鼓励采取迁建、整合、转型等途径将部分城区利用率较低的医院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科医院、老年护理和康复机构。加快专业康复护理机构建设,鼓励引导其与大医院合作。

  2016年,出台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医疗机构床位调控、加强康复医疗护理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研究制定引导中医院发展的指导意见。2017年,持续推动一批重点医疗机构加快疏解。

  (十八)促进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

  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及本市贯彻意见,研究完善医疗机构合作试点政策,引导在京医疗机构通过合作办医、专科协作、技术支持、远程会诊、对口支援等形式,与津冀两地医疗机构开展合作;加强京津冀三地传染病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采供血等领域的合作。

  2016至2017年,积极推进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落实与河北省张家口、唐山、保定、承德等城市的医疗卫生领域合作。

  (十九)推进社会力量参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鼓励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社会力量办医,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推进医疗领域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推进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加强相关制度规范,严格进行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评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2016年,出台以特许经营方式开展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落实鼓励社会办医的有关政策措施。2016至2017年,推进北京安贞医院国际医院特许经营项目、北京友谊医院顺义院区PPP试点项目建设;支持社会办医疗机构加入医疗联合体。

  (二十)持续推动建立分级诊疗制度

  制定常见病种出入院标准,完善双向转诊程序。完善与分级诊疗相适应的医疗、医保、价格、财政和人事薪酬等政策,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引导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在社区医疗机构就诊,有效减少三级医院门诊量。建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慢性病长期照护机构间的分工协作机制,加强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采购使用的衔接,促进形成急慢分治格局。

  发挥全科医生在促进居民健康方面的作用,推进全科医生与居民签约,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相应费用从医保基金、签约居民付费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等渠道予以解决,探索按人头打包付费。

  以慢性病为突破口,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分级诊疗转诊标准试点工作。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探索建立区域会诊中心,推动医疗机构间共享使用大型医用设备。

  2016年,出台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4种病的分级诊疗指导意见和基本规范,开展以上病种的分级诊疗试点;推进医疗联合体试点,形成医疗、医保、价格、财政、人事薪酬政策联动效应,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制定相应的转诊标准,完善医保支付政策;预约转诊量占公立医院门诊就诊量的比例提高到20%以上,减少三级医院普通门诊就诊人次。2017年,推广预约挂号制度,提高预约挂号比例;进一步推进医疗联合体试点。

  六、强化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和信息化建设

  (二十一)完善人才培养制度

  加强医教协同,完善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连续统一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推广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推动从单位培养模式向社会化培养模式的转变。加强骨干医生队伍建设和康复、护理、临床药学等短缺人才的培养。

  完善中西医差异化的人才培养和评价制度。探索实施护士规范化培训制度。加强公立医院院长职业化培训。加强全科医师培养基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推动三级综合医院设立全科医学科。

  2016年,对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师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启动专科医师培训工作,出台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方案,积极扩大全科及儿科、精神科等急需紧缺专业的培训规模,试点开展急诊专科医师资格认定工作。2017年,继续推进护士规范化培训。

  (二十二)完善学科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针对医院承担的医疗、教学和科研等任务,实施分类评价制度,促进差异化发展,完善大学附属医院科研教学机制,发挥医院在人才培养、促进医疗技术进步等方面的作用。

  统筹全市学科建设和科研投入,重点对承担科研教学任务的医院给予支持,巩固和扩大重点学科、专科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学术地位,培育扶持紧缺、薄弱学科、专科。建立公立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机制,开展无形资产处置、收益分配、新技术市场准入、科技人员参与创业等方面的改革,积极推进转化医学发展。

  2016年,启动临床重点专科评审工作,制定本市重点专科建设管理办法,在领先学科、专科领域建设转化医学中心,开展科技成果处置、使用和收益分配管理方式改革,出台加快推进医疗卫生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若干意见。2017年,继续加大重点学科、专科建设力度,出台转化医学中心建设管理办法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二十三)加快推进首都医疗信息化建设

  加强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强化标准化和规划设计,使医药信息化系统在推动医改和促进医疗服务惠民方面发挥重要支撑作用。构建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立标准化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库,逐步实现居民基本健康信息系统与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应用系统的业务协同,推进全市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通互认。推广应用“互联网+”,加强远程医疗系统建设,实施健康惠民服务。建立公立医院改革数据监测平台,提升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

  2016年,搭建互联互通的医疗卫生信息化支撑体系,推进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对接,与国家药品电子监管系统对接并积极开展药品电子监管码核注核销;区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全部建成,由区政府实施管理。2017年,市区两级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全部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并逐步延伸至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七、强化组织实施

  (二十四)加强组织领导

  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各区政府要将城市公立医院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市医改办要积极发挥统筹作用,强化组织协调,建立重大问题会商、政策文件会签制度,确保各项改革措施协同发力、平稳推进。借助首医委平台,加强与国家部委、军队、武警部队等单位的沟通,促进其所属在京医院参与改革,共同落实好国家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任务。

  (二十五)加强政策支持

  市政府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职尽责,抓紧制定出台医药分开、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支付方式、人事薪酬、分级诊疗、分类投入等专项配套改革措施和方案;要对改革试点任务明确具体支持政策,将相关政策集成后授予试点区、试点医院。充分发挥首都医疗卫生科研资源优势,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协会学会、咨询机构参与政策研究。

  (二十六)加强考核督导

  建立健全考核评估体系,将城市公立医院改革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至各区政府、市政府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纳入年度考核体系。做好公立医院改革相关数据监测和分析,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引入第三方进行考核评估。建立督导和约谈机制,定期开展督导,对落实不力、改革滞后、排名靠后的单位予以通报,促进各项改革任务有效落实。

  (二十七)加强宣传引导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及时解答和回应社会关切,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广泛凝聚社会共识,为深化医改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充分调动各方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适时总结评估改革试点成效,对于相对成熟的经验做法,要加快推广应用。


相关文章

  • 安徽模式-不是新医改的原动力
  • 安徽模式-不是新医改的原动力 史立臣 北大纵横 医药合伙人 什么是安徽模式 安徽模式也称安徽基药采购模式.安徽省8月出台<安徽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实施方案(2010年版)>(下称"方案"), ...查看


  • 2016年民营医疗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中国民营医疗行业现状调研及未来发展趋 势分析报告(2015-2020) 报告编号:1612197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 ...查看


  • 第三方物流在第三终端市场配送中的应用分析
  • 摘要:随着新医改的深入,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极大地促进了医药市场第三终端的发展.但由于第三终端市场覆盖面广.布局分散.结构复杂等特点,使得医药企业在制定第三终端营销策略时遇到了物流配送方面的难题.可以认为,第三方 ...查看


  • 浅谈我国医药企业营销渠道
  • 摘要:目前,中国的医药行业正处在转轨阶段,政策.市场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医药分销领域开放,医药企业间的竞争激烈.以及"新医改"的新形势.随着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开始转变营销渠道.医药企业要想 ...查看


  • 关于华润医药等4家医药企业的发展研究报告
  • 关于华润医药等4家医药企业的发展研究报告 本报告选择华润医药.扬子江药业.云南白药.九州通四家业内领先企业开展对标研究,分别形成分析报告(见附件).在此基础上,就其战略选择.发展路径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 一.以清晰战略引领业务发展,注重培育 ...查看


  • 华润三九公司战略分析
  • 华润三九的企业战略分析 摘要:公司战略是指企业为获得可持续性发展能力而进行的带有全局性或决定全局的重大谋划,并将企业目标.方针.政策和行动信号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结构和总体行动方案.医药制造业是一个合传统文明和现代科技的高技术产业,也是直接关 ...查看


  • 浅析新医改方案下公立医院融资决策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新医改方案下公立医院融资决策 作者:陈丽新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5年第18期 摘要:新医改即最新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国家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于2009年3月1 ...查看


  • 医药营销专业毕业论文
  • 毕 业 论 文 医药代表行业的问题与对策 学生姓名 韩 爽 班 级 30902班 专业名称 医药营销 系部名称 制药工程系 指导教师 赵 璇 提交日期 2011年12月 答辩日期 2011年12月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2010 年 1 ...查看


  • 医药行业分析报告
  • 题目:摘要 医药行业是一个多学科先进技术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产业群体,涉及国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医药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国医药工业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978年到2007年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