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就如何通过发挥自制教具的作用,促进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提出一些可行性措施,希望给小学科学教学以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 小学科学;自制教具;探究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7-0135-02
1 前言
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科学教学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让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小学生对于客观事物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喜欢动手发现新现象、建构新知识。小学科学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以探究学习的机会。探究是学习小学科学的主要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也是小学科学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动手探究中建构新知识,是科学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科学教学需要充足的材料和教具,才能保障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自制教具就成为推进科学探究活动正常运行的先行。通过教具的自制可以填补教具欠缺与不适应问题,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优化科学教学过程、提升科学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2 自制教具在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自制教具弥补了配备教具不足的问题,为科学探究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条件,促进了科学探究的有效推进。探究过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学生在探究中产生问题意识与兴趣,在问题与兴趣的驱动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建构;还可以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合作,虚心倾听别人意见,敢于面对困难,正确解决问题。自制教具的过程也是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大胆创新等优秀品质的过程。
3 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自制教具,优化教学过程 科学教学应该以探究为中心。要进行有效的探究,必须要有足够的教具做基础。但是因为学校配备器材的不足,且由于有些器材严重滞后于实验的变化,实验效果并不明显。要弥补这些不足,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具体教学内容,自己动手制作教具。只有可行的教具支持,才能将传统科学的讲授式教学有效地转变为探究式教学,真正突出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才能真正做好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与点拨者。
如在做检测导体与绝缘体的实验时,教材中配备的教具是一个简单的电路,如果用这个电路来检测,一些内阻较大的物体也会被检测成绝缘体,更没有办法利用这个装置对非纯净水、人体、大地进行检测。在没有可行教具的情况下,教师只能口头讲述,告诉学生非纯净水、人体、大地是导体,因为没有亲身经历知识实践过程,所以学生的兴趣很难激发起来,印象不深,记忆不牢。为了让学生亲身经历非纯净水、人体、大地的导电过程,教师利用音频振荡电路制作一个检测导体与绝缘体的装置,这个装置可以通过声光显示物体的导电情况。在检测导体时,装置就有声光显示,装置随导体电阻的增大而声音越小,光亮越低;在检测绝缘体时,装置就完全没有声光显示。在进行探究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这个装置对木头、塑料、各种金属及日常用的铅笔芯等进行检测,让学生明确导体与绝缘体,然后让学生检测非纯净水、人体与大地。由于亲身经历了探究过程,学生有效掌握了新知识,也提升了动手操作能力。
自制教具,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可以由教师自制教具,而最重要的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制教具。学生制作教具的过程是接触科学知识与理解科学知识的过程,也是提升动手实践与操作能力的过程。学生刚开始制作,可能会有难度,教师要耐心引导,学生的动手能力就会逐渐得以提升。科学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要求学生制作教具的内容,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让学生制作教具,如做万花筒、简易的红绿灯、磁铁玩具等。教师要认真引导学生进行制作,学生经过实践与操作的过程,制作能力会随之提高,创新意识也会在动手操作中不断产生。
当然,学生的制作不一定都是以创新为目的,但是即使仿制性的制作,也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学生自制教具必然要面对一些困难,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克服困难,经历失败的考验,品尝成功的喜悦,这正是科学探究所需要的情感经历过程。学生亲身制作、亲身体验,这是科学课的精神内核。
自制教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学生发挥想象、勇于创新是制作高质量水平教具的重要条件。要把教具制作活动作为提升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仿制性的教具制作提高到更高的层次――实现教具制作的创新。这就需要在制作过程中,让学生明确所制教具的使用目的,向学生提出教具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构思,设计教具创新性制作方案。方案要说明学生科学探究的主题、教具设计过程、教具使用的材料、教具制作的方法、教具制作过程、教具设计制作过程中参考哪些资料作为依据、教具创新之处等。在方案设计完备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方案进行审阅,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论证,对不妥之处进行修改、完善,避免制作的盲目性。与此同时,学校与教师要为学生的探究创造条件,如实验室可以全天候开放,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实验场所与条件。这样,整个设计、制作、完善与调整等环节都由学生亲自参与,所需要的材料可以由学生自行解决,提倡利用生活中的简单物品与废弃物品,通过设计与改造成为有用的科学教学教具。
此外,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关注新技术、新材料,并有效运用于开发与自制科学教具。在自制教具活动告一段落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评选优秀教具活动,对学生的优秀制作予以表扬与鼓励。
运用教具,促进探究活动的开展 为推进科学探究的开展,教师自己要制作教具,还要引导学生制作教具,但最终目的是利用自制教具来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要引导学生发挥自制教具的作用,增强科学探究效果。如“光的反射”一节内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光的反射及运用。光是通过直线形式传播的,如果这个规律只凭教师讲解,学生并非亲眼所见,就没有说服力,学生也难以理解。所以,教师对上节课的演示箱进行改进,在箱内放置一面镜子,当光源的光照射到镜面时,学生通过观察就很容易得出“光的反射也是直线传播的”结论[2],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很容易得到突破。并且,学生通过细致观察,还发现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是对称的,虽然对这一规律在描述时不够科学与严密,但是要表达的意思已经体现了这个规律。所以,巧妙利用学具可以促使学生发现科学规律,丰富科学知识。
4 结语
总之,自制教具将科学性、实用性与创新性融为一体,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得到有效训练。在自制教具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尊重事实、直面挫折的科学探究精神,在合作与互动中养成了倾听别人意见、善于交流的科学态度,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形成。另外,自制教具推进了科学探究活动的顺利实施,推进了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了学生科学综合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彭玉兴.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实验中的几个“有利于”[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2):27-28.
[2]杨宁.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12(2):106.
摘 要 就如何通过发挥自制教具的作用,促进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提出一些可行性措施,希望给小学科学教学以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 小学科学;自制教具;探究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7-0135-02
1 前言
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科学教学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让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小学生对于客观事物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喜欢动手发现新现象、建构新知识。小学科学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以探究学习的机会。探究是学习小学科学的主要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也是小学科学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动手探究中建构新知识,是科学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科学教学需要充足的材料和教具,才能保障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自制教具就成为推进科学探究活动正常运行的先行。通过教具的自制可以填补教具欠缺与不适应问题,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优化科学教学过程、提升科学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2 自制教具在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自制教具弥补了配备教具不足的问题,为科学探究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条件,促进了科学探究的有效推进。探究过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学生在探究中产生问题意识与兴趣,在问题与兴趣的驱动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建构;还可以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合作,虚心倾听别人意见,敢于面对困难,正确解决问题。自制教具的过程也是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大胆创新等优秀品质的过程。
3 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自制教具,优化教学过程 科学教学应该以探究为中心。要进行有效的探究,必须要有足够的教具做基础。但是因为学校配备器材的不足,且由于有些器材严重滞后于实验的变化,实验效果并不明显。要弥补这些不足,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具体教学内容,自己动手制作教具。只有可行的教具支持,才能将传统科学的讲授式教学有效地转变为探究式教学,真正突出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才能真正做好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与点拨者。
如在做检测导体与绝缘体的实验时,教材中配备的教具是一个简单的电路,如果用这个电路来检测,一些内阻较大的物体也会被检测成绝缘体,更没有办法利用这个装置对非纯净水、人体、大地进行检测。在没有可行教具的情况下,教师只能口头讲述,告诉学生非纯净水、人体、大地是导体,因为没有亲身经历知识实践过程,所以学生的兴趣很难激发起来,印象不深,记忆不牢。为了让学生亲身经历非纯净水、人体、大地的导电过程,教师利用音频振荡电路制作一个检测导体与绝缘体的装置,这个装置可以通过声光显示物体的导电情况。在检测导体时,装置就有声光显示,装置随导体电阻的增大而声音越小,光亮越低;在检测绝缘体时,装置就完全没有声光显示。在进行探究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这个装置对木头、塑料、各种金属及日常用的铅笔芯等进行检测,让学生明确导体与绝缘体,然后让学生检测非纯净水、人体与大地。由于亲身经历了探究过程,学生有效掌握了新知识,也提升了动手操作能力。
自制教具,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可以由教师自制教具,而最重要的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制教具。学生制作教具的过程是接触科学知识与理解科学知识的过程,也是提升动手实践与操作能力的过程。学生刚开始制作,可能会有难度,教师要耐心引导,学生的动手能力就会逐渐得以提升。科学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要求学生制作教具的内容,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让学生制作教具,如做万花筒、简易的红绿灯、磁铁玩具等。教师要认真引导学生进行制作,学生经过实践与操作的过程,制作能力会随之提高,创新意识也会在动手操作中不断产生。
当然,学生的制作不一定都是以创新为目的,但是即使仿制性的制作,也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学生自制教具必然要面对一些困难,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克服困难,经历失败的考验,品尝成功的喜悦,这正是科学探究所需要的情感经历过程。学生亲身制作、亲身体验,这是科学课的精神内核。
自制教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学生发挥想象、勇于创新是制作高质量水平教具的重要条件。要把教具制作活动作为提升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仿制性的教具制作提高到更高的层次――实现教具制作的创新。这就需要在制作过程中,让学生明确所制教具的使用目的,向学生提出教具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构思,设计教具创新性制作方案。方案要说明学生科学探究的主题、教具设计过程、教具使用的材料、教具制作的方法、教具制作过程、教具设计制作过程中参考哪些资料作为依据、教具创新之处等。在方案设计完备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方案进行审阅,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论证,对不妥之处进行修改、完善,避免制作的盲目性。与此同时,学校与教师要为学生的探究创造条件,如实验室可以全天候开放,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实验场所与条件。这样,整个设计、制作、完善与调整等环节都由学生亲自参与,所需要的材料可以由学生自行解决,提倡利用生活中的简单物品与废弃物品,通过设计与改造成为有用的科学教学教具。
此外,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关注新技术、新材料,并有效运用于开发与自制科学教具。在自制教具活动告一段落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评选优秀教具活动,对学生的优秀制作予以表扬与鼓励。
运用教具,促进探究活动的开展 为推进科学探究的开展,教师自己要制作教具,还要引导学生制作教具,但最终目的是利用自制教具来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要引导学生发挥自制教具的作用,增强科学探究效果。如“光的反射”一节内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光的反射及运用。光是通过直线形式传播的,如果这个规律只凭教师讲解,学生并非亲眼所见,就没有说服力,学生也难以理解。所以,教师对上节课的演示箱进行改进,在箱内放置一面镜子,当光源的光照射到镜面时,学生通过观察就很容易得出“光的反射也是直线传播的”结论[2],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很容易得到突破。并且,学生通过细致观察,还发现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是对称的,虽然对这一规律在描述时不够科学与严密,但是要表达的意思已经体现了这个规律。所以,巧妙利用学具可以促使学生发现科学规律,丰富科学知识。
4 结语
总之,自制教具将科学性、实用性与创新性融为一体,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得到有效训练。在自制教具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尊重事实、直面挫折的科学探究精神,在合作与互动中养成了倾听别人意见、善于交流的科学态度,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形成。另外,自制教具推进了科学探究活动的顺利实施,推进了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了学生科学综合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彭玉兴.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实验中的几个“有利于”[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2):27-28.
[2]杨宁.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12(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