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疚阅读答案

愧疚

①角角落落,瓶瓶罐罐,都种着花花草草。红红的月季越过墙头,白白的蔷薇爬上屋顶,栀子花开呀开,甜香甜香的-----我家院子,因为母亲,变得很美很美。嫩黄嫩黄的玉米皮,经过母亲的手,不久就成了圆圆的“蒲团”。我,母亲,胖乎乎的猫咪,舒坦坦地各占一席,又相互偎依。母亲拿着芭蕉扇,驱赶不怀好心的蚊子,不紧不慢地,有时会忽然拍到我的头上。

②“牛郎织女块团圆了。”母亲望着星星,絮絮叨叨这个烂熟的故事。讲完照例要说:“该背书了,我不说你是不背的。”我打着哈欠,嗫嗫嚅嚅。至今,我还觉得奇怪,我背那些文章,母亲听不懂,却总爱听。等我打起精神,背得带点感情的时候,她那摇动的芭蕉扇,也仿佛打着拍子,连那猫咪也伴和着,温柔地咕噜咕噜。这样的夜晚,总是撩人心弦。

③“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有一晚,我背江淹的《别赋》,母亲忽然打断我说:“‘春草’、‘春水’和‘绿波’,我听得懂了。”接着问文章里说的是什么,我对她讲了,不想,这一讲,她伤心起来,深深地叹了口气:“这文章也做到别人心里了。亲近的人出远门,谁不难受!就说我和你爹,早先,他到高丽国去,家中只留下我一个人----你哥那时还不知在哪儿刮旋风呢!----你爹每次来家,只过个年,一开春就上路,他前脚走,我后脚端起洗衣盆追,一直追到春草刚发芽的东河边,看着他过大桥;那桥下面哗哗流着的水,不就是‘春水’和‘绿波’吗?唉,男子汉到底心硬,就像那大桥下的水,连头也不回,我可忍不住,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直往河里滚。哪一年不是如此呢!”

④我爹是一个能干的石匠,年轻时就漂泊海外,打工异乡,一去就是四十多年,有时几年不回家,只为省下路费,给家多捎几个钱。母亲叙说着和爹别离的情景,也使我难过,以致每每再读《别赋》,都不禁暗自落泪。

⑤一个秋夜,窗外月如钩,屋内灯如豆,我和母亲坐在暖炕上。“ 为什么好久不背书了?”母亲问我。“现在读的是新书,不用背。”她似乎很诧异,要我念一段给她听。我便逐字逐句地朗读《背影》,还没念完一段,母亲便欣喜地说:“这书好懂!”当我念到买桔子的父亲蹒跚地穿过铁道,又爬上月台,儿子瞧着他的背影流泪的时候,我母亲竟也哭了。过了好一会儿,她说:“这书写得太真切了,就像你爹去国外,每次我看着他跨过东河大桥,他只留给我一个背影,我这一辈子看了他多少背影!可现在,一连三年没见他的背影了!”

⑥母亲的眼泪,使我也想起爹的背影,并且以后多年,不断忆起:中等个儿,头戴灰色毡帽,身穿粗布夹袍,上罩线呢马褂,肩挎旧钱褡子,褡子一头鼓鼓囊囊,里面装着甜饼、熟鸡蛋、母亲亲手做的纳底鞋-----步履匆匆,渐行渐远,渐远渐小,以致于无。

⑦小时候,爹每次离家,我都一路小跑,追着喊:“爹!你回来呀!”爹头也不回,大声回答:“回!你赶快回家吧!”

⑧直到他年近花甲,我仍然追他过桥,不过那时,那背影已不再挺直,脚步也蹒跚起来了。唉!

⑨我当时想,能够把我爹的背影写出来多好啊!后来,他就去世了。再后来,爹的背影似乎变得模糊了。取而代之的是挥汗如雨的背影、伏案疾书的背影、奔走战场的背影------这些背影会不会变得模糊?一个民族的背影呢?一个时代的背影呢?

⑩一个人的背影,曾经打湿两代人的眼睛;一篇文章,可能打湿无数代人的记忆。 ⑾我轻轻拿起笔,又迟迟放下。心中充满愧疚!

(取材于丁宁同名散文,有改动)

13.结合全文,简要说明第①段的作用。(6分)

答:

14. 本文在第③段、第⑤段两次写道母亲流泪,请分别概括两次流泪的原因。(4分) ⑴第一次

⑵第二次

15.文中第⑦段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请联系全文分析。(5分)

爹头也不回,大声回答:“回!你赶快回家吧!”

答:

16.从本文中,你得到了哪些关于读与写的启示?请简要写出3点。(3分)

答:

13. (6分) (1) 营造了美好温馨的气围;(2) 表现了母亲的能干慈爱;(3) 为下文母子夜读做铺垫。(三个角度即营造氛围、表现母亲、铺垫各1分,结合语境具体作答即美好或温馨、能干慈爱或母爱、母子夜读各1分) 14. (4分)①年年与父亲离别(或母亲对父亲的依依不舍或留恋或依恋等) (1分) ②父亲 “心硬” (或头子,说“回”而“头不回”,内心痛苦而克制; (4) 他口称可回.以哄小儿(催儿回家以减别苦),内心慈爱而内敛; (5) 他语言简短,快步离开,言行干脆而果断。(手法1分+总说2 分+分析2 分。3、4、5 即分析共2 分)手法后的答案中只要出现了痛苦、慈爱、克制、果断、外出打工(忙于生计、为生活奔波) 等任一词可得1 分,出现头也不回或母亲的失落哀怨) (1分) (2) ①与父亲离别很久,思念(想念) 父亲(1分) ②背影分中的场景激起共鸣(或引起回忆) (1 分)。 15. (5分) (1) 语言描写、细节描写、行动描写、白描(出现任意一种手法1 分)。 (2) 刻画了一个为生活奔波抛妻别子、慈爱而又痛苦的父亲形象;(2 分) (3) 抛妻别内刚或心硬又心软得2分,得够

4分为止。(手法1分+关键词4分。) (只概括不阐述得2分) 16:(3 分) (1) 要多读多背;

(2) 联系生活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3) 文章若要写得真切。,需反映生活真实;(4) 文章要以情动人,写到别人心里去;(5) 有写作念头就及时动笔-。(任答3 点,每点1 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愧疚

①角角落落,瓶瓶罐罐,都种着花花草草。红红的月季越过墙头,白白的蔷薇爬上屋顶,栀子花开呀开,甜香甜香的-----我家院子,因为母亲,变得很美很美。嫩黄嫩黄的玉米皮,经过母亲的手,不久就成了圆圆的“蒲团”。我,母亲,胖乎乎的猫咪,舒坦坦地各占一席,又相互偎依。母亲拿着芭蕉扇,驱赶不怀好心的蚊子,不紧不慢地,有时会忽然拍到我的头上。

②“牛郎织女块团圆了。”母亲望着星星,絮絮叨叨这个烂熟的故事。讲完照例要说:“该背书了,我不说你是不背的。”我打着哈欠,嗫嗫嚅嚅。至今,我还觉得奇怪,我背那些文章,母亲听不懂,却总爱听。等我打起精神,背得带点感情的时候,她那摇动的芭蕉扇,也仿佛打着拍子,连那猫咪也伴和着,温柔地咕噜咕噜。这样的夜晚,总是撩人心弦。

③“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有一晚,我背江淹的《别赋》,母亲忽然打断我说:“‘春草’、‘春水’和‘绿波’,我听得懂了。”接着问文章里说的是什么,我对她讲了,不想,这一讲,她伤心起来,深深地叹了口气:“这文章也做到别人心里了。亲近的人出远门,谁不难受!就说我和你爹,早先,他到高丽国去,家中只留下我一个人----你哥那时还不知在哪儿刮旋风呢!----你爹每次来家,只过个年,一开春就上路,他前脚走,我后脚端起洗衣盆追,一直追到春草刚发芽的东河边,看着他过大桥;那桥下面哗哗流着的水,不就是‘春水’和‘绿波’吗?唉,男子汉到底心硬,就像那大桥下的水,连头也不回,我可忍不住,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直往河里滚。哪一年不是如此呢!”

④我爹是一个能干的石匠,年轻时就漂泊海外,打工异乡,一去就是四十多年,有时几年不回家,只为省下路费,给家多捎几个钱。母亲叙说着和爹别离的情景,也使我难过,以致每每再读《别赋》,都不禁暗自落泪。

⑤一个秋夜,窗外月如钩,屋内灯如豆,我和母亲坐在暖炕上。“ 为什么好久不背书了?”母亲问我。“现在读的是新书,不用背。”她似乎很诧异,要我念一段给她听。我便逐字逐句地朗读《背影》,还没念完一段,母亲便欣喜地说:“这书好懂!”当我念到买桔子的父亲蹒跚地穿过铁道,又爬上月台,儿子瞧着他的背影流泪的时候,我母亲竟也哭了。过了好一会儿,她说:“这书写得太真切了,就像你爹去国外,每次我看着他跨过东河大桥,他只留给我一个背影,我这一辈子看了他多少背影!可现在,一连三年没见他的背影了!”

⑥母亲的眼泪,使我也想起爹的背影,并且以后多年,不断忆起:中等个儿,头戴灰色毡帽,身穿粗布夹袍,上罩线呢马褂,肩挎旧钱褡子,褡子一头鼓鼓囊囊,里面装着甜饼、熟鸡蛋、母亲亲手做的纳底鞋-----步履匆匆,渐行渐远,渐远渐小,以致于无。

⑦小时候,爹每次离家,我都一路小跑,追着喊:“爹!你回来呀!”爹头也不回,大声回答:“回!你赶快回家吧!”

⑧直到他年近花甲,我仍然追他过桥,不过那时,那背影已不再挺直,脚步也蹒跚起来了。唉!

⑨我当时想,能够把我爹的背影写出来多好啊!后来,他就去世了。再后来,爹的背影似乎变得模糊了。取而代之的是挥汗如雨的背影、伏案疾书的背影、奔走战场的背影------这些背影会不会变得模糊?一个民族的背影呢?一个时代的背影呢?

⑩一个人的背影,曾经打湿两代人的眼睛;一篇文章,可能打湿无数代人的记忆。 ⑾我轻轻拿起笔,又迟迟放下。心中充满愧疚!

(取材于丁宁同名散文,有改动)

13.结合全文,简要说明第①段的作用。(6分)

答:

14. 本文在第③段、第⑤段两次写道母亲流泪,请分别概括两次流泪的原因。(4分) ⑴第一次

⑵第二次

15.文中第⑦段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请联系全文分析。(5分)

爹头也不回,大声回答:“回!你赶快回家吧!”

答:

16.从本文中,你得到了哪些关于读与写的启示?请简要写出3点。(3分)

答:

13. (6分) (1) 营造了美好温馨的气围;(2) 表现了母亲的能干慈爱;(3) 为下文母子夜读做铺垫。(三个角度即营造氛围、表现母亲、铺垫各1分,结合语境具体作答即美好或温馨、能干慈爱或母爱、母子夜读各1分) 14. (4分)①年年与父亲离别(或母亲对父亲的依依不舍或留恋或依恋等) (1分) ②父亲 “心硬” (或头子,说“回”而“头不回”,内心痛苦而克制; (4) 他口称可回.以哄小儿(催儿回家以减别苦),内心慈爱而内敛; (5) 他语言简短,快步离开,言行干脆而果断。(手法1分+总说2 分+分析2 分。3、4、5 即分析共2 分)手法后的答案中只要出现了痛苦、慈爱、克制、果断、外出打工(忙于生计、为生活奔波) 等任一词可得1 分,出现头也不回或母亲的失落哀怨) (1分) (2) ①与父亲离别很久,思念(想念) 父亲(1分) ②背影分中的场景激起共鸣(或引起回忆) (1 分)。 15. (5分) (1) 语言描写、细节描写、行动描写、白描(出现任意一种手法1 分)。 (2) 刻画了一个为生活奔波抛妻别子、慈爱而又痛苦的父亲形象;(2 分) (3) 抛妻别内刚或心硬又心软得2分,得够

4分为止。(手法1分+关键词4分。) (只概括不阐述得2分) 16:(3 分) (1) 要多读多背;

(2) 联系生活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3) 文章若要写得真切。,需反映生活真实;(4) 文章要以情动人,写到别人心里去;(5) 有写作念头就及时动笔-。(任答3 点,每点1 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相关文章

  • 愧疚的草莓阅读答案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愧疚的草莓 父亲住在城北,女儿住在城南. 退休了好几年的父亲一时兴起,在窗外一块巴掌大的地方种上草莓.从此,父亲便时常往女儿家里跑--送草莓.东西并不多,哪回也满不了一大碗,女儿心里热乎乎的,都给自己的女儿吃.父亲不依 ...查看


  • 零点降生阅读答案
  • 阅读<零点降生>,完成小题.(11分) 零点降生 (1)我的家乡有一种说法,凡是子夜零点降生的女孩都是十分幸运的,将来一定会出人头地,业有所成:村里就有一个零点出生的女孩,她家境优裕,工作顺利,婚恋幸福,是全村女孩子羡慕的对象, ...查看


  • 摆渡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各题.(25分) 摆渡 叶仲建 河东村和河西村隔着一条河,村民来往很不方便.不知从哪一天起,河上出现了一条渡船,船主人姓张,河东人,久了,人都唤他张摆渡. 河东村的后面是山,河西村的前面通往城市:河西村的人要上山, ...查看


  • [响水河的年轮]阅读答案 1
  • 响水河的年轮 王立光 古城熊岳,城南有一河绕城而过,历史上人们称之为响水河,因为它守着这城,也被称为熊岳河.它在辽东,西向渤海,浩浩荡荡奔流不息.传说,那条河是望儿山母亲肩上的一条飘带,连着母亲身上的血管,儿女们依恋响水河就像依恋自己的母亲 ...查看


  • [走远了再关门(16分)]阅读答案
  • 走远了再关门(16分) ①QQ里,好友颇多.那日与一聊友闲谈,忽然收到一好友的信息:夜已深,我先下了.我正欲对她说声"晚安",却发现她的头像已变成了灰色.我的双手停在键盘上,只得删除那句已经打出来,却还没有来得及发出去的 ...查看


  • 流泪的蚊子阅读答案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流泪的蚊子 储慧继父和母亲相差10岁.继父看上去很苍老,对我笑起来满脸都是皱褶.继父和母亲很不般配,也许是这个原因,我不能容忍他和漂亮的母亲在一起.我宁愿承受日夜思念的折磨,也执意住到30公里以外的外婆家. 只要瞄见他 ...查看


  • 嫌疑犯尤今阅读答案
  • 篇一:嫌疑犯尤今阅读答案 篇二:嫌疑犯尤今阅读答案 1 在餐馆,女侍把鱼汤洒在我的皮包上,我很生气,女儿却原谅了她 2 在 女儿在为顾客到就是,不小心把酒洒在顾客的衣服上,却得到了她的原谅和安慰 3 阴霾:阴霾原址空气浑浊,这里形容脸色阴沉 ...查看


  • 良心阅读答案
  • 良 心 聿钟 ①父亲因腹痛难忍进医院急诊,B超显示是急性阑尾炎,肠腔上还有一个直径4厘米的不明包块,医生怀疑这个包块是癌."如果在阑尾手术中病人因其他病灶的影响而死在手术台上,本院不承担医疗责任.同意的话,请你们在手术单上签字.& ...查看


  • [响水河的年轮]阅读答案
  • 响水河的年轮 王立光   古城熊岳,城南有一河绕城而过,历史上人们称之为响水河,因为它守着这城,也被称为熊岳河.它在辽东,西向渤海,浩浩荡荡奔流不息.传说,那条河是望儿山母亲肩上的一条飘带,连着母亲身上的血管,儿女们依恋响水河就像依恋自己的 ...查看


热门内容